骨科手法

合集下载

古代骨伤科手法

古代骨伤科手法

古代骨伤科手法
古代骨伤科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推拿按摩:通过手法的按摩、推拿、按压等方法,来恢复骨伤区域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2. 推脱法:用双手或器械将骨折、脱位的骨头重新安排,恢复骨骼正常位置。

古代医师通常会使用双手施力,或借助绷带、软布等辅助工具进行推脱。

3. 碎骨闭合法:对于骨折患者,古代医师会将骨头重叠的部分回纳到骨缝中,然后用绷带、木板等固定,让骨头在闭合状态下愈合。

4.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或按揉经络穴位,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内自愈能力。

针灸疗法在古代被广泛用于治疗骨伤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炎等。

5. 中药疗法:古代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活血化瘀的药物,如红花、桃仁等,以及骨伤愈合的药物,如骨碎补、川芎等。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骨伤科手法在技术、设备等方面相对简陋,治疗效果也有限。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骨伤科手法已经有了更科学、精准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手法复位的概念

手法复位的概念

手法复位的概念手法复位是一种通过外力或干预手段将骨折、脱位等骨骼结构恢复到正常位置的治疗技术。

在骨科、急诊科等临床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手法复位通常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旨在恢复损伤部位的正常解剖结构、稳定关节、减轻疼痛以及促进伤口的愈合等。

手法复位是骨折、脱位等骨骼结构损伤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骨折是指骨骼断裂或破坏,脱位则是指关节两骨端的脱位现象。

这些损伤往往会导致疼痛、功能障碍以及其他并发症,因此需及时复位。

手法复位的具体操作分为外科手法复位和非外科手法复位两种。

外科手法复位主要适用于骨折等严重损伤的复位治疗。

外科手法复位通常需要进行手术,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先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疼痛感。

然后通过手术操作将骨骼结构复位,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切开复位、切口点或负重复位等。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掌握力度和角度,以确保复位的准确性。

完成手术复位后,通常需要应用石膏或其他固定物进行固定,以保持骨骼结构的稳定。

非外科手法复位主要适用于一些较轻微的骨折、脱位等损伤的复位治疗。

非外科手法复位的操作相对简单,一般不需要进行手术。

常见的非外科手法复位方法包括牵拉复位、推压复位等。

通过适当的牵拉或推压,帮助骨骼结构恢复到正常位置。

非外科手法复位一般不需要麻醉,但医生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疼痛感受,以便调整力度和速度。

无论是外科手法复位还是非外科手法复位,操作过程中都需要严格控制力度和角度。

错误的操作可能导致骨骼结构进一步受损,引起新的损伤,甚至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手法复位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

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一般良好,能够有效恢复损伤部位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然而,复位后的部位仍然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加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损伤部位的功能恢复。

康复期间,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正确的康复运动和护理,以保证复位效果的持久稳定。

总之,手法复位是一种通过外力或干预手段将骨折、脱位等骨骼结构恢复到正常位置的治疗技术。

中医骨伤科正骨手法图文

中医骨伤科正骨手法图文

中医骨伤科正骨手法(图文)手法在伤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伤科四大治疗方法(手法、固定、药物、练功)之一。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旨要》说:“关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

该书还首次把‘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归纳为正骨八法。

并详细阐述了手法的适应症、作用及其操作要领。

一、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一)明确诊断复位之前,医者对病情要有充分了解,根据病史、受伤机制和X 易查结果作出明确诊断,同时分析骨折、脱位发生移位的机制,选择有效的整复手法。

(二)密切注意全身情况变化对多发性骨折气血虚弱,严重骨盆骨折发生出血性休。

以及脑外伤重症等,均需暂缓整复,可采用I临时固定或持续牵弓[等法,待危重病情好转后,再考虑骨折整复。

(三)掌握复位标准骨骼是人体支架,它以关节为枢纽,通过肌肉收缩活动而进行运:当肢体受到外力或肌肉强烈收缩造成骨折后,骨折断端发生移位,肢体就失去了骨骼的支架作用,而不能正常活动。

因此,在治疗骨折时,首先要进行骨折复位,以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折对位越好,支架越稳定,固定也越稳当,骨折才能顺利愈合,功能亦恢复满意。

对每一个骨折都应复,争取达到解剖和接近堡型堂垂婆一若某些骨折不能达到解剖对位,也应根据病人年龄、职业及骨折部位的不同,达到功能对位。

所袒功盛菇啦,即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得到纠正,肢体的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可以恢复到满意程度,不影响病人在工作或生活上的要求。

如老年患者,虽骨折对位稍差,肢体有轻度畸形,只要关节活动不受影响,自理生活无困难,疗效还算满意。

儿童骨折治疗时要注意肢体外形,不能遗留旋转及成角畸形,轻度的重叠及侧方移位,在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四)抓住整复时机只要周身情况允许,整复时fl磁呈胁骨折后半小时内,局部疼痛、肿胀较轻,肌肉尚未发生痉挛,最易复位。

伤后4〜6小时内局部瘀血尚未凝结,复位也较易。

一般成人伤后7。

10天内可考虑手法复位,但时间越久复位困难越大。

正骨手法的操作要领

正骨手法的操作要领

正骨手法的操作要领
正骨手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调整身体的结构和关节,以促进气血流通、调整气血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改善健康的目的。

以下是正骨手法的一般操作要领:
1.全身观察:在进行正骨手法之前,医生会全面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体态、步态、站立姿势等,以初步判断身体结构的不正常之处。

2.患者交流: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了解症状、病史、疼痛部位等情况,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问题的所在。

3.局部检查:对患者疼痛或异常的部位进行仔细的触摸和按压,寻找异常的体征,如肌肉紧张、关节活动度受限等。

4.整体调整:根据观察和检查结果,通过手法技巧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整体调整。

这可能涉及到对关节、软组织、脊柱等部位的调整,以促进正常的生理功能。

5.手法技巧:正骨手法的技巧包括推、拉、按、捏等手法,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伤害。

6.配合其他疗法:正骨手法通常作为中医整体治疗的一部分,可能会与针灸、中药等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7.注意患者反馈:在调整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关注患者的反馈,特别是疼痛感觉和身体的变化,及时调整手法和方法。

8.定期随访:正骨手法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疗程,医生会安排患者定期随访,观察疗效,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需要强调的是,正骨手法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医生或经过专业培训的从业者进行操作,因为不正确的手法可能会导致伤害或不良反应。

在接受正骨手法治疗之前,建议患者先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中医正骨手法

中医正骨手法

中医正骨手法手法是医者用手施行各种术式,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进行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操作。

手法在骨伤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骨伤科的手法、固定、药物、练功四大治疗方法之一。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

”该书还首次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归纳为正骨八法,并详细阐述了手法的适应证、作用及其操作要领。

一、手法运用原则施行手法治疗以前,必须经过详细的检查,全面而准确地掌握病情,以明确诊断,特别是对骨折、脱位病人,医者应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伤患局部的立体形象,确切了解骨端在肢体内的方位,也就是“知其体相,识其部位”。

从而达到“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的效果。

概括来说,运用骨伤手法应早、稳、准、巧。

早:早期合理而及时施行手法,患者痛苦少,痊愈快,功能恢复好。

稳:施行手法要有力而稳妥,同时要注意体位道当。

准:对局部解剖、伤病的性质、移位方向要确切掌握,操作动作要准确,用力大小要适中,避免不必要的动作。

巧:施行手法时动作要轻巧,以省力有效为度,做到“法使骤然人不觉,患如知也骨亦拢”。

切忌鲁莽粗暴,以免增加新的损伤。

运用骨伤科手法治疗,有时可由医者一人完成,有的则需要两人或更多的人共同完成。

因此,施法前参加人员应经过共同讨论,统一认识,拟定出一致方案以便在进行手法时共同遵守,动作协调;如途中要改变整复方案,应及时说明,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地达到手法预期的效果。

二、手法的作用(一)整复移位手法可使移位的组织回复到正常的位置,如骨折、脱位、肌腱滑脱的整复。

(二)消肿止痛损伤后脉络破裂,积蓄成瘀,或积于筋肉之间,或蓄于关节骨缝之中,肌肉筋脉为肿为痛,施行手法可行气活血,消除瘀滞,以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三)舒筋活络筋骨肌肉损伤和病变,可导致局部气血凝滞,产生筋膜粘连硬结,关节活动受限。

运用恰当的手法,可以消散瘀结,剥离粘连,舒筋活络,使关节功能得到恢复。

骨科手法整复

骨科手法整复

桡骨头半脱位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桡骨头未发育好,桡骨颈部的环
状韧带只是一片薄弱的纤维膜
桡侧 副韧 带
桡骨环 状韧带
鹰嘴 桡骨环 状韧带
冠突 尺骨
桡骨 粗隆
尺骨 冠突
桡骨环状韧带
诊断
外伤史:幼儿上肢牵拉史 症状:肘部疼痛,不能上举上肢 体征:肘关节呈半屈曲、前臂呈旋前位、不敢
后旋 肘关节外侧压痛、肘关节无肿胀、无畸形 X 线片也正常

•)背侧缘(反Barton骨折

)• 粉碎型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 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
骨折骨块折受块腕受骨腕骨 碰击碰向击背向侧掌移侧移 位位
桡骨远端骨折
特殊体征
“餐叉样” 畸形
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
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 远端 侧方 移位
“枪上刺刀样”畸形








桡骨远端骨折
屈曲型(Smith骨折)
牙齿侧方,随即抽出手指,以免被无意咬 伤。 2、如果由于局部肌肉痉挛,复位数次不能 成功,可局部用2%利多卡因2~3ml封闭,或 按摩局部后,再行复位。
口内复位法
脱位机制和分类
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 前脱位又分为
喙突下脱位 (多见)
盂下脱位 锁骨下脱位
诊断
有外伤病史 临床表现
患处疼痛、肿胀 方肩畸形 肩胛盂处有空虚感 Dugas征阳性
4、端提捺正
下颌关节脱位,两手四指上提下颌关节。
5.足蹬膝顶法
顾名思义,用足蹬,用膝顶,力量 较大,主要用于肩、膝或肘等大关节脱 位的整复。
5.足蹬膝顶法
5.足蹬膝顶法
膝顶法:也是一人操作,以肘关节脱位为例,患者

总结79种中医正骨手法

总结79种中医正骨手法

总结79种中医正骨手法1、环枢关节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于低凳上,头稍后仰,术者站于患者侧方,一手拇指顶按住患者第二颈椎的棘突,另一手肘部托起患者的下颌部,手掌绕过对侧耳后,夹住其枕骨部,然后逐渐用力将颈椎向上拔伸。

在拔伸的基础上,使颈椎旋转至有阻力的位置,随即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顶按棘突的拇指同时协调用力下按。

此时常可听到“喀嗒”一声,并且术者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动感,表示手法成功.[操作要领]1、先拔伸颈椎,在拔伸的基础上再旋转。

2、向齿状突偏向侧旋转,拇指将第二颈椎棘突向对侧顶按。

3、要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控制旋转的力度,切忌过大。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

2、颈椎斜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头略前俯,颈部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扶住其后脑部,另一手托起下颌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头向健侧侧偏,向患侧慢慢旋转 (即左侧病变,向左侧旋转;右侧病变向右侧旋转).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稍为停顿片刻,随即用力再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约5-10度)的快速扳动,此时也常可听到”喀嗒”的声响,一达到目的,随即松手。

[操作要领]1、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在不同的前屈角度下扳动.2、当颈椎旋转至有阻力时,旋转扳动的范围不能超过5-10度.否则容易造成损伤.本法整复颈椎各关节错缝,间缝变窄,排列紊乱,颈椎周围软组织痉挛.临床常用于治疗颈椎病,颈椎失稳症,颈椎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症,落枕,项肌疲劳,痉挛等病症。

3、颈椎侧屈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术者站于其身后,用一手拇指抵住弯颈椎凸侧的横突处,另一手手掌抵住其头对侧颞部,两手协同用力,使颈椎缓缓向颈椎凸侧侧弯,弯至有阻力时,再做一个有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快捷扳动。

[操作要领]1、在快捷扳动的瞬间,双手要同时相对用力.2、术者可用拇指面抵按患者颈椎横突,也可拇指外展,用虎口卡按.3、严格掌握侧屈扳动的幅度.本法有纠正畸形,整复关节错缝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侧弯,如颈椎病,肌性斜颈,落枕,小关节紊乱症等.4、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低头10-15度.术者站在其侧后方,一上肢肘关节屈曲用肘窝将其颌部托住,并用上臂与前臂和手将其头部环抱固定,另一手用拇指面顶住患者颈椎棘突偏患侧的后外侧缘.然后用固定头部的上肢将患者头部向左右方向轻轻旋转.待其放松后,再将其头部向患者颈椎棘突偏歪侧拖转至有阻力时,略微停顿,再做一个瞬间快速的小幅度旋转牵拉动作.同时,另一手拇指向相反方向用力推按棘突,使其复位。

正骨整脊的的10个手法

正骨整脊的的10个手法

正骨整脊的的10个手法一、正骨整脊的介绍正骨整脊是指利用手法,以手触及身体的外表,作用于脊柱及其它关节,牵引拉伸和刺激肌肉,以调整或恢复脊椎和关节正常功能的一种手法疗法。

它可以改善人体各部位的状态,达到保持健康、治疗病痛的目的。

二、正骨整脊的10个手法1、按压。

按压是指使用手指、拇指或手掌,以稳定的力度按压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达到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的目的。

2、拉拽。

拉拽是指以轻微的拉力,从脊椎或关节的一侧向另一侧施加一定的力量,以调整关节的位置,促进关节的活动和维持关节的正确姿态。

3、拍打。

拍打是指以手掌或手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进行节奏性地拍打,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的弹性,以调整脊椎和关节的状态。

4、摩擦。

摩擦是指以手掌或手指,用缓慢而均匀的力度摩擦脊椎或关节的表面,以改善肌肉的状态,增强血液循环,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5、搓揉。

搓揉是指以拇指、手指或手掌,用均匀的力度,沿着脊椎或关节的曲线运动,以刺激肌肉,增加肌肉的弹性,减弱肌肉的紧张状态,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6、拉拔。

拉拔是指以手掌、手指或拇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由脊椎或关节的一侧向另一侧施加一定的拉力,促进肌肉的放松,以改善脊椎和关节的状态。

7、捏拿。

捏拿是指以手指或拇指,用持续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按摩、揉搓或拉拔,以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8、滚筒。

滚筒是指以手掌或手指,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以轻微的力度,进行转动滚动,以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9、拨动。

拨动是指以手掌或手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进行拨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弱肌肉紧张状态,促进关节的活动,以调整脊椎和关节的状态。

10、抖动。

抖动是指以手掌或手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进行节奏性的抖动,以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中医正骨八法详解

中医正骨八法详解

中医正骨八法详解中医正骨手法中,以牵、接、卡、挤、分、旋、端、靠为正骨八法者,主要应用于关节脱位和骨折移位。

l. 牵法:又称“牵引法”或“拔伸法”,即顺骨干纵轴进行牵拉,是整复骨折和脱位的基本手法之一,四肢骨折或关节脱位常先用牵法。

2.接法:按照骨折畸形情况,分为抵接法和折接法两种。

“抵接法”是用双手分别握持骨折处的两端,两手拇指抵于骨折成角畸形的顶端,利用三点加压的原理,拇指与其余四指同时用力而方向相反,使成角畸形得以纠正。

本法适用于轻度成角畸形的骨折整复,如前臂单纯骨折等。

“折接法”(或称“反折法”)是用双手握持骨折处两端,用力加大断端成角,使同一侧面的骨皮质紧密相靠,以夹角顶点作为抵顶支点,徐徐而稳妥地折回,使断端对合整复。

本法可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侧方移位微有重叠,或成角畸形而分离者,一般情况下较为少用。

3.卡法:“又称”卡压“或”卡按法“。

用手指对合用力钳夹。

适用于骨折后骨片游离,或骨骺分离,以及关节脱位之整复。

4.挤法:是通过挤压而使移位对合。

有挤压与纵向挤压两种,适用于掌、指(或跖趾)骨折与脱位,以及四肢长管骨折的侧方移位而无重叠者,亦可用于髌骨骨折移位的整复。

5.分法:实际是从卡法和挤法衍化而来,利用两并列骨之间隙,借助于指力与物体加压,以保持骨间隙组织持续张力。

对于并列骨的骨折以及多段骨折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法之一。

6. 旋法:回旋转动肢体,用以矫正骨折两端旋转畸形,即采用与旋转力“反其道而行之”的手法达到整复之目的,适用于四肢长管骨折而旋转畸形者。

7.端法:端托肢体或端提下陷之骨,以纠正前后错位下陷之骨端,恢复原有位置。

8. 靠法:属于“夹缚”范畴,既是正骨手法的补充,又有固定的作用。

在具体应用中靠法不是一个单一的手法,而是卡、接、挤、旋等各种手法的综合应用。

本法适用于纠正骨折的残余移位畸形。

四川省骨科医院按摩手法

四川省骨科医院按摩手法

四川省骨科医院运动创伤 > 郑氏推拿十三手法1.表面抚摩操作要点是手自然伸开,手掌或指腹放于皮肤上,轻轻作直线或圆形的抚摩。

该手法适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

2.揉操作要点是手掌、掌根或拇指指腹放于损伤部位的皮肤上,作圆形揉动或与肢体纵轴相交作横向揉动。

该手法适用于四肢、躯干和头面部损伤后瘀血、肿胀和疼痛以及腱鞘炎和肌肉痉挛等的治疗。

3.捏操作要点是自然伸手微屈,拇指和并拢如钳形的其余四指握持伤肢,间断地相对用力捏患部。

该手法多用于四肢和腰背部,治疗肩周炎、肌肉捩伤和慢性腰腿痛等。

4.揉捏操作要点是自然伸手微屈,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如钳形,手掌和手指贴于皮肤上,在拇指作圆形揉动时,其余四指配合对向用力作捏动作。

该手法常用于四肢和颈部的陈旧性损伤和劳损的治疗。

5.搓操作要点是两手微屈,拇指稍分开,其余四指并拢,两手相对贴于患肢,对向用力,来回搓动。

该手法用于肩周炎、腰肌劳损以及训练后肌肉疲劳酸痛等治疗。

6.摩擦操作要点是手掌和手指自然伸直,五指并拢,全掌稍用力贴于皮肤,作直线和圆形的摩擦。

该手法常用于腰背部、大腿以及肌肉丰满部位的肌肉萎缩、劳损和疲劳的治疗。

7.推压操作要点是手微屈,四指并拢,拇指外展,呈钳形,掌根和小鱼际侧紧贴皮肤作直线推压。

常用于胸腹部和腰背部的疼痛以及四肢肌肉损伤瘀血、肿胀疼痛等治疗。

8.摇晃操作要点是一手握关节近端肢体,另一手握关节远端肢体,作回旋、屈伸动作。

该手法常用于关节韧带及肌肉伤后粘连和功能障碍等治疗。

9.抖动操作要点是一手固定肢体远端,另一手握其近端,作上下、左右的抖动。

该手法与摇晃的运用相同,常和摇晃手法配合使用。

10.提弹操作要点是手指适当用力捏住肌肉或肌腱,将其提起,在提的过程中,肌肉或肌腱从手指间弹回,如射箭时拉弓放弦。

该手法用于胸锁乳突肌、肱二头肌、背阔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肌肉的痉挛、萎缩以及跟腱劳损的治疗。

11.震动操作要点是一手握空拳,有节奏地敲击垫在皮肤上的另一手的手背。

骨科四肢特殊检查手法

骨科四肢特殊检查手法

骨科【2 】四肢特别检讨手段上肢特别检讨1.杜加征Dugassign:在正常情形下将手搭到对侧肩部,其肘部可以切近胸壁,称为Dugas征阴性.有脱位时,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切近胸壁,称为Dugas征阳性.2.米尔征Millsign又称为伸肌腱牵拉实验:伸肘.握拳.屈腕,然后前臂旋前,此时肘外侧消失痛苦悲伤为阳性,常见于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 of humerus,或称网球肘tennis elbow.3.Adson实验:是查明血管是否受压的一种检讨办法.其办法如下:病人危坐,两手臵于膝上,头转向患侧,下颌抬起使颈伸直.嘱病人深吸气后屏气,此时检讨患肢桡动脉搏动.如桡动脉搏动削弱或消掉,则为Adson实验阳性.4.屈腕实验(Phalen征):是检讨正中神经是否受压的一种检讨办法,检讨办法为:让病人屈肘.前臂上举,双腕同时愚昧90度,1分钟内患侧即会诱发出神经刺激症状,即屈腕实验阳性. 5.Finkelstein实验:指握拳尺偏腕关节时,桡骨茎突处消失痛苦悲伤,称为Finkelstein实验阳性.多见于桡骨茎突部狭小性腱鞘炎.6.毛细血管回流实验:即指压皮肤表面时,皮色变白,摊开指压的手指后,皮色很快恢复红色者,表示活气优越.皮色恢复迟缓,甚至不恢复者,则活气不良或无活气.7.Froment征:指导指用力与拇指对指时,呈现示指近侧指间关节显著愚昧.远侧指间关节过伸及拇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愚昧,以及手部尺侧.环指尺侧半和小指掌背侧面感到障碍.见于尺神经毁伤.8. Allen实验:可检讨尺桡动脉通行和两者间的吻合情形,办法是:让病人用力握拳,将手中血液驱至前臂,检讨者用两手拇指分离用力按压前臂远端尺桡动脉,不让血流畅过,再让病人伸展手指,此时手部苍白缺血,然后摊开榨取的尺动脉,让血流畅过,则全手敏捷变红.反复上述实验,然后摊开榨取的桡动脉,全手也敏捷变红.若摊开尺动脉或桡动脉榨取后,手部仍呈苍白,则表示该动脉断裂或栓塞.9.手的歇息位restposition:即手处于天然状况的姿态.此种姿态手内肌.外在肌.关节囊和韧带的张力处于相对均衡状况.表现为腕关节背伸10度至15度,轻度尺偏,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呈半愚昧位,从示指到小指越向尺侧愚昧角度越大,各指尖指向腕舟骨结节,拇指轻度向掌侧外展,其指腹接近或触及示指远侧指间关节桡侧.10.手的功效位functionalposition:即手可以随时施展最大功效的位臵.表现为腕关节背伸20度至25度,轻度尺偏,拇指处于对掌位,其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微屈,其它手指略微分开,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呈半愚昧位,远侧指间关节轻度愚昧,各指的关节愚昧位臵较一致.11.神经叩击实验(Tinel征):既可断定神经毁伤的部位,亦可检讨神经修复后,再生神经纤维的发展情形.即按压或叩击神经干,局部消失针刺性痛苦悲伤,并有麻痛感向该神经安排区放射为阳性,表示为神经毁伤的部位.或从神经修复处向远端沿神经干叩击,Tinel征阳性则是神经恢复的表现.下肢特别体检1.颈干角:股骨颈的长轴线与股主干的纵轴线之间形成的角称为颈干角,它的正常规模在1 10~140度,平均127度.若颈干角小于110度为髋内翻,大于140度为髋外翻.2.前倾角:股骨颈的长轴与股主干的额状面形成的角度,称为前倾角.成年人约为12~15度. 3.Pauwells角:是指股骨颈骨折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的夹角.Pauwells角越大,骨折端所遭遇的剪切力越大,骨折越不稳固.4.Shoemaker线:正常时,大转子尖与髂前上棘连线延长,在脐上与腹中线订交;大转子上移后,该线与腹中线订交在脐下.5.Bryant三角:指患者仰卧位时,由髂前上嵴向程度面画垂线,再由大转子与髂前上嵴的垂线画程度线,组成Bryant三角.股骨颈骨折时,此三角底边较健侧缩短.6.Nelaton线:在平卧位时,由髂前上嵴与坐骨结节之间画线,为Nelaton线,正常情形下大转子在此线上,若大转子超过此线之上,表明大转子有向上移位.7.股骨距femoral calcar:是位于股骨近端.股骨颈干衔接的内后方,颈干接壤部松质骨内的密质骨纵行骨板,其上极与股骨颈的后外侧皮质持续,下极与小转子下方股主干后内侧皮质衔接,它填补了颈干衔接部因为小转子后内侧凸起造成的应力传导缺点,形成了完全的管状骨负重构造.8.“4”字实验Patrick sign:本实验包含髋关节愚昧.外展和外旋三种活动.办法如下:病人平卧于检讨床上,卷其患肢,将外踝搁在健侧肢髌骨上方,检讨者用手下压其患侧膝部,若患髋消失痛苦悲伤而使膝部不能接触桌面即为阳性.见于骶髂关节及髋关节内有病变或内收肌有痉挛病人.9.髋关节过伸实验Yeoman sign:可用来检讨儿童早期髋关节结核.患儿俯卧位.检讨者一手按住骨盆,另一手握住踝部把下肢提起,直到骨盆开端从桌面升起为止.同样实验对侧髋关节,两侧比较,可以发明患侧髋关节在后伸时有抗拒感到,因尔后伸的规模不如正常侧大.正常侧可有10°后伸.用于检讨髋关节和骶髂关节病变.10.托马斯征Thomas sign:用来检讨髋关节有无愚昧畸形.办法如下:病人仰卧于检讨床上,检讨者将其健侧髋关节.膝关节完全愚昧,使膝部贴住或尽可能切近前胸,此时腰椎前凸完全消掉而腰背平贴床面,若患肢主动举高分开床面或迫使患肢与床面接触则腰部前凸时,称托马斯征阳性.见于髋部病变和腰肌挛缩.若患髋消失愚昧畸形,即能一目了然,依据大腿与桌面所成之角度,断定愚昧畸形为若干.11.髋关节愚昧外展实验:双髋关节和膝关节各愚昧90°时,正常新生儿及婴儿髋关节可外展80°阁下.外展受限在70°以内时应疑有髋关节脱位.检讨时若听到响声后即可外展90°表示脱位已复位.12.Galeazzi征或Allis征:双膝关节愚昧90°,双腿并拢,双侧内踝对齐,患侧膝关节平面低于健侧.13.艾利斯征Allis sign:病人仰卧位,屈髋屈膝,两足平行放于床面,足跟对齐,不雅察双膝高度,如一侧膝比另一侧膝高时,即为阳性.见于髋关节脱位.股骨或胫骨短缩. 14.Ortolani及Barlow实验:①Ortolani(“弹进”)实验:新生儿仰卧位,助手固定骨盆.检讨者一手拇指臵于股骨内侧上段正对大转子处,其余指臵于股骨大转子外侧.另一手将同侧髋.膝关节各愚昧90°,并慢慢外展,同时臵于大转子外侧的四指将大转子向前.内侧推压,此时听到或觉得一“弹跳”,这是脱位的股骨头经由过程杠杆感化滑入髋臼而产生,即为阳性,就可诊断先本性髋关节脱位.②Barlow(“弹出”)实验:新生儿仰卧位,助手固定骨盆.检讨者一手拇指臵于股骨内侧上段正对大转子处,其余指臵于股骨大转子外侧.另一手将同侧髋.膝关节各愚昧90°,使髋关节慢慢内收,检讨者用拇指向外.后推压,若股骨头自髋臼脱出,可听到或觉得一“弹跳”.当解除推压力时,股骨头可滑回髋臼内,亦可消失“弹跳”,即为阳性.阳性成果表示有可能脱位,今朝还未脱位,应诊断为不稳固髋.15.O’Donoghue三联征:指足和小腿着地固定,身材向对侧竖直扭转或暴力来自膝或小腿前外侧,起首伤及内侧构造,然后是前交叉韧带和半月板,该种膝关节毁伤称为O’Donog hue三联征.16.浮髌实验floating patella test:病人仰卧位,伸膝.放松股四头肌,检讨者的一手放在髌骨近侧,将髌上囊液体挤向关节腔,同时另一手示指.中指急速下压.若觉得髌骨碰击股骨髁部时,为浮髌实验阳性.一般中等量积液时(50ml),浮髌实验才呈阳性.17.膝关节交锁:指膝关节忽然半愚昧固定,伸直障碍,但可愚昧.此时半月板嵌顿于关节滚动面之间,不能摆脱,徐徐扭捏扭转膝关节可使其“解锁”.18.Thompsons实验:指病人俯卧双足垂于床缘,捏压小腿三头肌,足不能跖屈则Thompsons 实验阳性,提醒跟腱断裂.19.膝关节韧带毁伤的检讨办法:1)侧方应力实验:在膝关节完全伸直位与20~30度位臵下作膝内翻与膝外翻,并与对侧作比较.若有痛苦悲伤或发明内翻外翻角度超出正常规模并有弹跳感时,提醒有侧副韧带毁伤或断裂.2)抽屈实验:膝关节愚昧90度,小腿垂下,检讨者用双手握住胫骨上段作拉前和推后动作,并留意胫骨结节前后移动的幅度.前移增长表示前交叉韧带断裂;后移增长表示后交叉韧带断裂.抽屈实验请求在扭转中立位.外旋15度和内旋30度三个别位长进行.3)lachman实验:是在屈膝10度~15度时作的抽屈实验.4)轴移实验pivottest:患者侧卧,检讨者站在一侧,一手握住踝部,愚昧膝关节到90度,另一手在膝关节外侧施力,使膝处于外翻位臵,然后迟缓伸直膝关节,至愚昧30度位时觉痛苦悲伤与弹跳,是为阳性成果.这主如果在屈膝外翻姿态下,胫骨外侧平台向前错位,股骨外髁滑向胫骨平台的后方.在伸直进程中股骨外髁忽然复位而产生痛苦悲伤.本实验用来检讨前交叉韧带断裂后消失的膝关节不稳固.5)扭转实验:双膝90度时被动内旋和外旋,再在45度和0度位检讨,与对侧比较若有差异提醒内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毁伤,可能有扭转不稳固.20.半月板毁伤的特别实验检讨:1)过伸实验:膝关节完全伸直并轻渡过伸时,半月板决裂处受牵拉或挤压而产生剧痛.2)过屈实验:将膝关节极端愚昧,决裂的后角被卡住而产生剧痛.3)半月板扭转实验(McMurray-Fouche):病人仰卧,患侧髋膝完全愚昧,检讨者一手放在关节间隙处作触诊,另一手握住足跟后作小腿大幅度环转曩昔,内旋环转实验外侧半月板,外旋环转实验内侧半月板,在保持扭转位臵下将膝关节逐渐伸到90度(McMurray实验).留意产生响声时的关节角度.若在关节完全愚昧位下触得响声,表示半月板后角毁伤;关节伸到90度阁下才产生响声,表示为体部毁伤.再在保持扭转位臵下逐渐伸到微屈位(Fouche实验),此时触得响声,表示可能有半月板前角毁伤.4)研磨实验(Apley实验):病人俯卧,膝关节愚昧90度,检讨者将小腿用力下压,并且作内旋和外旋活动,使股骨与胫骨关节面之间产生摩擦,若外旋产生痛苦悲伤,提醒为内侧半月板毁伤.此时将小腿上提,并作内旋和外旋活动,如外旋时引起痛苦悲伤,提醒内侧副韧带毁伤.本实验在检讨髋关节强直病人的半月板时有必定适用意义.5)蹲走实验:嘱病人蹲下走鸭步,并不时变换偏向,或左或右.如病人能很好地完成这些动作,可以除外半月板后角毁伤.假如因为痛苦悲伤不能充分愚昧膝关节,蹲走时消失响声及膝部痛苦悲伤不适,是为阳性成果.。

中医的正骨手法

中医的正骨手法

中医的正骨手法正骨手法又称整骨手法、接骨手法,主要用于骨折的复位。

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总结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在此基础上,经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形成正骨十法。

1.正骨手法的使用原则(1)明确:正骨手法实施之前,需经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及必要的影像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明确骨折的移位情况和类型,明确导致骨折的暴力方向,明确所伤部位的解剖和功能特点,以便做到“心中了了”,便于采用相对应的复位方法。

(2)及时:只要身体情况允许,整复时间越早越好。

骨折后半小时内,局部疼痛、肿胀较轻,肌肉尚未发生痉挛,最易整复。

伤后4~6 h内局部瘀血尚未凝结,整复也相对较易。

一般成人伤后7~10日内可考虑整复,时间越久复位困难越大。

(3)稳妥:对骨折的复位,要求术者双手有良好的劲力,在需要的时候能应用暴发寸劲,同时又需要较长时间力量较大的拔伸牵引力,更需要心灵手巧,训练有素。

另外,整复骨折时全神贯注,体会手下感觉,并随之调整动作和力度,做到“手随心转,巧从手出”。

(4)轻巧:实施正骨手法用力大小要恰到好处,使骨折端按设计要求移动,使复位准确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动作。

施行正骨手法时要充分运用各种力学原理,掌握技巧,动作轻巧,切忌鲁莽粗暴。

(5)到位:按照不同部位骨折对对位、对线的要求,达到解剖对位或功能对位的要求。

(6)麻醉:伤后时间不长,上肢的简单骨折,估计整复较易者,选择骨折端的血肿浸润麻醉;如果伤后时间较长,或者是复杂骨折,估计复位有一定困难者,选择神经阻滞麻醉,也可采用全身麻醉。

2.正骨十法(1)手摸心会:在整复骨折前,术者用手仔细在骨折局部触摸,结合X线片或者CT等辅助检查,明确骨折的移位情况和类型,明确导致骨折的暴力方向,明确所伤部位的解剖和功能特点,整复过程中,要反复进行“手摸心会”,了解对位情况。

这是施用手法前的首要步骤,且贯穿于正骨过程的始终。

(2)拔伸牵引:是正骨手法的基础,能纠正骨折后的短缩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以便进一步整复。

简述正骨八法

简述正骨八法

简述正骨八法
正骨八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手法疗法,主要用于调整人体骨骼结构、纠正姿势和改善运动功能。

以下是对正骨八法的简述:
1. 推法:通过手掌、拳头等部位对患者的关节、肌肉进行推按,以缓解疼痛和恢复活动度。

2. 按法:用手指、手掌等部位对患者的经络穴位进行按压,以调节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免疫力。

3. 拉法:利用手部和身体的重量对患者的肌肉和韧带进行拉伸,以增加关节的灵活度和伸展性。

4. 针法: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师可以使用针灸技术来治疗骨骼肌肉疾病,比如针刺关节周围组织来缓解疼痛。

5. 扭法:用手部或身体的力量对患者的关节进行扭转,以调整骨骼结构和改善姿势。

6. 摇法:通过摇晃患者的身体来缓解肌肉疼痛和增强运动能力。

7. 颤法:使用手掌或手指对患者的肌肉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震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

8. 按揉法:用手指或手掌对患者的肌肉进行揉捏和按摩,以缓解疼痛和改善运动能力。

- 1 -。

骨伤治疗

骨伤治疗

牵引
意义: 1.急救 2.骨折与脱位的治疗 3.骨与关节疾病 4.纠正畸形 5.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
牵引
种类 1.皮肤牵引 适用症 禁忌症 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牵引
种类 2.骨牵引 适用症 禁忌症
牵引
种类 2.骨牵引 常用牵引与操作方法 一、颅骨牵引 二、尺骨鹰嘴牵引 三、股骨髁上牵引 四、胫骨结节牵引 五、跟骨牵引 六、肋骨牵引
夹板外固定
适用症与禁忌症 固定方法 固定形式 注意事项
上骱手法
常用手法 (1)手摸心会 (2)拔伸牵引 (3)屈伸收展 (4)端挤提按 (5)摇晃松解 (6)手拉足蹬 (7)手拉杠抬 (8)理顺筋络
二、牵引
概念:通过牵引装置,沿肢体纵轴利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以缓解肌肉紧 张和痉挛,预防和矫正软组织挛缩以及 骨与关节畸形,辅助治疗骨折、脱位和 筋伤的方法。
颅骨牵引
颅骨牵引
尺骨鹰嘴牵引
胫骨结节牵引
跟骨牵引
肋骨牵引
牵引
种类 3.特殊牵引 一、枕颌带牵引 二、骨盆悬吊牵引 三、骨盆牵引带牵引
枕颌带牵引
骨盆悬吊牵引
骨盆牵引带牵引
三、固定
外固定和内固定 作用: 1.维持损伤组织整复后的位置 2.保障损伤组织正常的愈合和修复 3.促进早期的功能锻炼 4.解痉止痛、避免继发性损伤
第四章 治疗
赣医一附牵引 3.固定 4.手术 5.药物
1.手法: 一、正骨 二、理筋
理筋
作用机理: (1)舒筋通络 (2)整复筋位,调正骨缝 (3)滑利关节,活血通络 (4)散寒除痹,调和气血
理筋
辩证论治 个体化治疗
理筋
适应症和禁忌症
理筋
常用理筋手法 (1)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 (2)摩擦类手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 抹法 (3)振动类手法:抖法、振法 (4)挤压类手法:按、点、捏、拿、捻、踩跷 (5)叩击类手法:拍、击、弹 (6)运动关节类手法:摇、背、扳、拔伸

正骨八法名词解释

正骨八法名词解释

正骨八法名词解释
正骨八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传统手法治疗方法,也称为“八法正骨”。

1. 推法:指用手掌或手指按照患者身体的经络方向,施力推动肌肉、
筋膜、骨头等,以达到调整身体结构、纠正错位的效果。

2. 拉法:指用手掌或手指按照患者身体的经络方向,施力拉伸肌肉、
筋膜、韧带等,以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舒缓紧张的效果。

3. 揉法:指用手掌或手指在患者身体表面按摩旋转,以促进血液循环、松解肌肉和缓解疼痛的效果。

4. 捏法:指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皮肤,以刺激穴位和神经末梢,调
节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效果。

5. 扳法:指用手掌或手臂扳住患者关节或四肢进行牵引和旋转,以增
加关节活动度和纠正错位的效果。

6. 搓法:指用双手相互握住患者的肌肉或骨头,进行搓动和摩擦,以
增加血液循环和促进组织修复的效果。

7. 捶法:指用手掌或拳头轻敲患者身体表面,以刺激神经末梢和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8. 掐法:指用手指捏住患者皮肤或穴位进行刺激,以调节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效果。

3骨伤推拿手法

3骨伤推拿手法

3. 牵拉类手法
(1)作用力:牵拉力,可分单向及多向牵拉。 (2)种类:摇法,扳法,抖法。 (3)力度:均匀柔和沉稳,忌生硬粗暴。扳 法应用脆劲。 (4)作用:整复筋位,松解粘连。使组织产 生轴向变形及复原。
摇法
用一手固定关节近端肢体,另手握住关节远侧肢 体,以关节为轴,使肢体作被动的回旋环转动 作,称为摇法。 操作要点: 1、双手轻握关节远近端肢体。 2、力度由轻至重;幅度由小到大。 3、速度均匀缓慢; 4、顺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 5、患者放松,顺势而摇,忌强力运摇。摇法中 可配合扳法。
摩法
操作方法:以食中环指末节指腹、或食中环小指指腹, 或掌面附着于治疗部位上,通过腕关节的收展回旋, 带动着力部位作缓慢的环行抚摸,称为摩法。 操作要点: 1、手形:手指自然并拢。 2、着力部位:食中环指末节指腹;或食中环小指指 腹;手掌掌面。分别为三指摩、四指摩、掌摩。 3、力度:轻,仅及皮部。 4、方向:顺或逆时针方向操作。 5、肘微屈,腕放松,着力部位自然贴在治疗部位, 不可重力按压,亦不可隔着衣物。 6、动作协调、用力平稳柔和,速度均匀,60-80次/ 分
拿法
拇指和食、中指或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呈拿持状,以 指腹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连续进行一紧一松的拿 捏,称为拿法。 操作要点: 1、手形:拿持手形。各指接近伸直。 2、着力部位:指端拿以末节指面着力;指拿以指腹着 力。忌用指尖着力。 3、力度:中至重。由轻至重,轻重交替。 4、速度:70-80次/分。 5、方向:躯干由上至下拿;四肢由近向远拿。 6、肩、肘、腕放松,各指力量均匀,并保持指间关节 伸直,避免屈曲指间关节成抓持状。
手法的要素
一 手形
手形:手法操作时,手需保持的形状。 应自然协调。 1. 自然手形:手指自然伸直或屈曲,如掌摩时 五指自然伸直,掌根击时五指自然屈曲。 2. 特殊手形:如滚法时半握拳状手形、点穴的 叠指状手形。 3. 要点:腕手部各关节放松,自然协调,避免 僵硬。

骨科手法

骨科手法
实用文档
正骨八法 — 夹挤分骨
实用文档
正骨八法 — 夹挤分骨
要领:两手拇指挤食、中、无名
指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对相夹挤 两骨间隙。
实用文档
正骨八法 — 折顶回旋
折顶法:用于横断或锯齿型骨折,肌肉
发达,单靠牵引力量不能完全 矫正重叠移为位时。
实用文档
正骨八法 — 折顶回旋
折顶法:术者两手拇指抵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
实用文档
正骨八法 — 旋转屈伸
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及成角畸形,尤其适 用于靠近关节部位的骨折。向心或近关节部位的 骨折,由于近骨折端相对固定不易改变方向和位 置,而骨折远端失去近端控制后可以随意改变位 置,一般拔伸牵引手法难以完全纠正肢体力线, 需要配合旋转屈伸手法。
实用文档
正骨八法 法前的准备工作
要充分准备好所需要的一切器材 是否麻醉,以及采取何种麻醉止痛的方法 调整合适实施手法的患者体位,并保持在一定舒适的位置 确定手法, 与助手思想统一,密切合作 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将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与患者说明
实用文档
手法的注意事项
3、手法操作时的要求
思想集中,操作熟练,随症施治;尽量减轻 患者的痛苦;所施手法要达到施术的目的
他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一端,在牵引下两 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加大成角
实用文档
正骨八法 — 折顶回旋
依靠拇指的感觉,估计骨折的远近端骨皮 质已经相顶时,而后骤然反折。
实用文档
正骨八法 — 折顶回旋
实用文档
正骨八法 — 折顶回旋
折顶法要领:用力大小,以原来重叠移
位的多少而定,用力的方向可正可斜。单纯前 后移位者,正位折顶;同时有侧方移位者,斜 向折顶。
实用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骨八法 — 提按端挤
内外侧(即左右侧)移位用端挤手法。 操作方法:医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
住骨折远端,用四指向医者方向用力谓之端,用 拇指反相用力谓之挤,将向外突出的骨折端向内 挤迫。
正骨八法 — 提按端挤
正骨八法 — 提按端挤
正骨八法 — 提按端挤 要领:操作时手指用力要适当,方向要正
上,如不施以牵引则脱位难以纠正。
2、拔伸牵引
一助手固定脱位关节的近端肢体,另一助手握住伤 肢远段进行对抗牵引,牵引力量和方向根据病情而定,
3、掌握复位标准。
解剖复位 功能复位
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得到 纠正,肢体的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 的功能可能恢复到满意程度,不影响病人在工作或生 活上的要求。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
4、抓住整复时机:伤后4~6小时最好。 5、选择适当麻醉:0.5~2%普鲁卡因局麻。 6、做好整复前准备工作。
一致,同样也应注意对牵引方向和力量的
及时调整。
正骨八法 — 旋转屈伸
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及成角畸形,尤其适 用于靠近关节部位的骨折。向心或近关节部位的 骨折,由于近骨折端相对固定不易改变方向和位
置,而骨折远端失去近端控制后可以随意改变位
置,一般拔伸牵引手法难以完全纠正肢体力线,
需要配合旋转屈伸手法。
无名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对向夹挤两骨间隙,使骨间
膜紧张,靠拢的骨折端分开,远近骨折段相对稳定,并 列双骨折就象单骨折一样复位。
正骨八法 — 夹挤分骨
正骨八法 — 夹挤分骨 要领:两手拇指挤食、中、无名
指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对相夹挤
两骨间隙。
正骨八法 — 折顶回旋 折顶法:用于横断或锯齿型骨折,肌肉
正骨八法 — 旋转屈伸
操作方法:
旋转手法用于纠正骨折的 旋转移位,术者手握其远
端,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
轴向左或向右旋转,以恢
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
正骨八法 — 旋转屈伸
屈伸手法主要用于纠正骨折远端的侧方移位( 前后移位)和成角畸形。术者一手固定关节的近端 ,另一手握住远端沿关节的冠轴摆动肢体,以整复
瘀舒筋的目的。
第三节 脱位复位手法
历史沿革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记载了下 颌关节脱位的口腔内复位法。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记载 了肩关节脱位椅背复位法。 清•胡延光《伤科汇纂》记载了“上髎歌诀”。
1、手摸心会
通过手法触摸伤部,可进一步辨明 关节脱位的程度和方向
1、手摸心会
手摸心会可以辩明是否脱位,是半脱位
手法适应证
1、大部分的新鲜骨折,尤其四肢骨折可行手法整复。 少部分的陈旧性骨折。对潜在塑形能力较强的儿童 或对功能要求不高的老年患者,手法治疗具有更为 广泛的适应症。 2、 各部位关节脱位可手法复位,某些四肢关 节陈旧脱位可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尝试手法 闭合复位。
手法适应证
3、 身体各处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可行手法治疗,但是
正骨八法 — 手摸心会
骨折整复前,医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要求手法先轻
后重,由浅入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解骨 折端在肢体内移位的具体方位,结合X线所片所显示 的骨折端移位情况,在头脑在构成 一个骨折移位的形象,以达到良好
的治疗效果。
正骨八法 — 手摸心会 要领: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远及近,两头相对。
还是全脱位,是前脱位还是后脱位,是新
鲜脱位还是陈旧性脱位等,术者作到心中
有数,施法时才能有的放矢。
2、拔伸牵引
整复脱位的基本手法,起到“欲合先离,
离而复合”的作用;可克服关节周围肌肉因 解剖异常与疼痛而引起的痉挛性收缩。
2、拔伸牵引
关节脱位后,由于周围肌肉痉挛,脱位
的骨端被弹性固定在关节外的某个位置
手法的注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项
2、手法前的准备工作
要充分准备好所需要的一切器材 是否麻醉,以及采取何种麻醉止痛的方法 调整合适实施手法的患者体位,并保持在一定舒适的位置 确定手法, 与助手思想统一,密切合作 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将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与患者说明
手法的注意事项
3、手法操作时的要求
思想集中,操作熟练,随症施治;尽量减轻
骨折脱位。
正骨八法 — 旋转屈伸
屈 伸
旋 转
正骨八法 — 旋转屈伸
要领:旋转时在牵引下沿肢体纵轴向左或向
右旋转。屈伸时一手固定关节近段,另一手
握住远段沿关节的冠轴摆动肢体 。
正骨八法 — 旋转屈伸
要充分考虑关节周围肌肉对骨折移位的 影响。一般而言,骨折的整复是以远端就近 端。有些情况下骨折近端同样有严重的移位 ,因此在制定手法计划时,可以考虑同时纠 正近端的移位。
神经、血管、肌腱及韧带的严重损伤应首选手术治疗而 不是手法治疗。 4、各种损伤后遗症的治疗。如骨折后关节僵硬粘连等。
手法适应证
5、 各种软组织劳损、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疼痛、 关节功能障碍。 6、内伤之气滞血淤、脏腑功能紊乱等。
手法禁忌证
禁忌症则是必须牢记的内容。尽管在临床 实践中,许多禁忌症条款已不再作为手法治疗
手法禁忌证
上述诸条款是临床治疗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其中要么手法治疗有危险,或贻误病情,或加 重损伤,或效果不佳,要么可能引起医疗纠纷 等,敬请同学谨记为上。
手法的注意事项
1.手法前全面掌握病情
要认真检查,明确诊断,达到心中有数。
对损伤部位做到手摸心会。 注意患者全身情况,临证只有正确选 用手法,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7、参加整复人员精力要集中。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
8、切忌使用暴力。 9、尽可能一次复位成功。
10、避免X线伤害。
正骨八法 — 手摸心会
顾名思义,用手摸,用心去领会。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记载"知其
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
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患者不知
其苦"。
,然后利用反折力量纠正骨折重叠或侧方移位。
正骨八法 — 折顶回旋 回旋法:用于矫正背向移位的斜形、
螺旋型骨折,或有软组织嵌
入的骨折。
正骨八法 — 折顶回旋
回旋法:术者分别握远近骨折段,以近
端为固定点,以远端绕近端适当旋转(根据X 线片所显示的旋转移位特点,决定向哪个方向 回旋断端),使骨折斜面相对而有利对位。从 断端的骨擦音来判断嵌入的软组织是否完全解 脱。
历史沿革
2、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指出:骨折 脱位“须用法整顿归元”,首创用悬吊 复 3、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首次把“摸、接、端、提、按、摩、推 、 拿”归纳为伤科八法。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
1、充分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2、密切注意全身情况的变化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
正骨八法 — 提按端挤
作用:用于矫正前后侧移位和内外侧移位。
一般必须等到骨折重叠、旋转和成角得以纠
正后进行。 “提、端” —— 上提、端起
“按、挤“ —— 按下、挤进
正骨八法 — 提按端挤
前后侧移位用提按手法 操作方法:医者两手拇指按突出的一端向下,
两手四指提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向上。
正骨八法 — 提按端挤
手法效能
1.理伤整复、接骨续筋。
2.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3.宣统散结、剥离粘连。 4.舒筋活络、解除痉挛。
第二节
骨折复位手法
历史沿革
1、正骨手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唐代(公元
618~907年)骨伤科形成一门专科。蔺道人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提出了“相度损处”、
“拔伸”、“用力收入骨”、“捺正”等手法。
经有了大部分的接触,使用该法可以起到矫正残余
移位,增加断端进一步稳定的作用。施法时力量一 定要适当,力量太大可以造成骨折的再移位。
正骨八法 — 夹挤分骨
矫正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骨折段
因受骨间膜或骨间肌的牵拉而呈相互靠 拢的侧方移位。
正骨八法 — 夹挤分骨
操作方法:整复骨折时,可用两手拇指及食、中、
紧密吻合。
正骨八法 — 摇摆触碰
正骨八法 — 摇摆触碰
触碰法(即叩击法):用于须使骨折部紧密嵌
插者,横型骨折发生在干骺端时,骨折整复夹板固 定后,可用一手固定骨折部的夹板,另 一手轻轻叩击骨折的远端,使骨折断端
紧密嵌擦,复位更加稳定。
正骨八法 — 摇摆触碰
正骨八法 — 摇摆触碰
该手法仅适合于横断或锯齿样骨折。大斜型、 螺旋型或粉碎型骨折采用此法只会加重断端的移位 和不稳定。使用该法前,术者必须肯定骨折断端已
正骨八法 — 折顶回旋
利用回旋手法解除软组织嵌入时,应避免粗暴手
法,因其可能引起神经或血管的损伤。
正骨八法 — 折顶回旋
正骨八法 — 推拿按摩
用于骨折复位后,调整骨折周围的软组织, 使扭转曲折的肌肉、肌腱,随着骨折复位 而舒展通达,尤其是对关节附近的骨折 更为重要。
正骨八法 — 推拿按摩
顺肌肉、肌腱的走行方向由上而下顺 骨捋筋,操作时手法要轻柔,达到散
发达,单靠牵引力量不能完全 矫正重叠移为位时。
正骨八法 — 折顶回旋
折顶法:术者两手拇指抵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
他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一端,在牵引下两
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加大成角
正骨八法 — 折顶回旋
依靠拇指的感觉,估计骨折的远近端骨皮 质已经相顶时,而后骤然反折。
正骨八法 — 折顶回旋
手法禁忌证
4、施行手法后,疼痛加重或出现异常反应。要立即 停止手法治疗,查明原因。
5、妊娠3个月左右妇女患急、慢性腰痛。手法治疗
可能引起流产或胎动不安。
6、手法区域有严重皮肤病或化脓性感染,手法可
引起病情加重或炎症扩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