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操诗歌中的美学特征

合集下载

论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论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论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摘要:曹操的诗歌在继承和发扬古乐府诗歌的基础上,缘事而发,推陈出新,沉毅雄迈,意境开阔,堪称卓绝。

从思想内容上说,曹操诗歌最大的特点是用史诗般的手法真实地记录描写了东汉末年社会离乱、群雄逐鹿、人民颠簸流离的悲惨社会现实。

从艺术上看,曹操的诗歌极为本色,他用质朴的语言形式,鲜明生动的表现手法,真实性和典型性的巧妙结合,通过短小精悍的语句抒发慷慨激昂的悲壮情怀,诗中充满了磅礴的气势和建功立业的万丈豪情,其胸襟,气度苍劲有力,历历可见。

堪称我国诗歌史上一朵璀璨的奇葩。

关键词:曹操诗歌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正文:曹操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旧舞台上的“白脸”、小说家笔下的奸臣、时评中的“乱世奸雄”,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曹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但在我眼中,曹操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而且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他和他的儿子曹植、曹丕一道“外定武功,内定文学”,共同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局面,为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兴盛作出了杰出贡献,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据史书记载:曹操“御军三十年,……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1】可见曹操诗作应该很多,可是由于历史原因,曹操的诗作仅存20余首,这不能不说是曹操的遗憾、文学的遗憾、历史的遗憾。

但就是这仅存的20余首诗歌,也能从中看到曹操诗歌创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曹操的诗歌在继承和发扬古乐府诗歌的基础上,缘事而发,推陈出新,沉毅雄迈,意境开阔,堪称卓绝。

一、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1、真实记录悲惨社会现实从思想内容上说,曹操诗歌的最大的特点是用史诗般的笔法真实地记录描写了东汉末年社会离乱、群雄逐鹿、人民颠簸流离的悲惨社会现实。

明代评论家钟惺在评述他的《薤露行》一诗时曾经中肯地说道:“汉末实录,真史诗也”。

曹操作为那个动震历史变革时代的亲历者,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入诗,秉承“无一句无来历,无一句无所指”的写诗写实笔法,描写这一历史发展进程,不仅保存了详实的历史资料,而且也为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推荐-论曹操诗歌的崇高美 精品

推荐-论曹操诗歌的崇高美 精品

论曹操诗歌的崇高美摘要:曹操诗作的创作特色及其艺术魅力在于“气吞山河的壮志”、“大悲大壮的情怀”、“阔大雄奇的意境”,这些充分体现了曹操诗歌的崇高美。

关键词:曹操;诗歌;崇高美崇高是美的一种形态,它与优美相对,又称壮美,呈现出一种刚健遒劲、高亢激越的美感特征,令人产生一种钦敬、赞叹、振奋的感情。

在中国文学史,尤其是诗歌史上,具备崇高这一美感特征的诗作并不少见,而曹操的诗作就堪称为这类作品的典型的代表。

曹操诗歌的崇高美表现在诗作内容所洋溢的气吞山河的壮志和大悲大壮的情怀。

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气吞山河的壮志曹操的一生是进取不止、奋斗不息的一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的千古绝唱是他战斗奋进的一生的最好写照。

反映在他的诗作中,则为诗歌自始至终洋溢着诗人达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势不可挡的进取精神,使其诗有一股直冲云霄的生气和霸气,从而一股刚健之力、昂扬之势浩浩荡荡、一泻千里地扑向读者的视野。

《苦寒行》是写曹操在公元206 年春征讨袁绍余党高干时行军路上的情景。

建安九年(公元204 年) ,曹操夺取冀州以后,袁绍的外甥,并州刺史高干投降曹操,曹操仍让他作并州刺史。

建安十年,高干听说曹操将北征乌丸,于是趁机叛变,据守壶关。

次年春,曹操率军北上太行山,征讨高干。

全诗用大量篇幅,一层深似一层地描绘渲染了行军征战的艰辛和悲苦:太行巍巍、道路艰险、山谷荒凉、野兽出没、风雪交加、水深桥断、日暮途迷、人马同饥。

然而,在人与自然较量之时,在生存与死亡考验之际,诗人流露出的不是怨叹,不是忧愁,而是一种敢与天搏的斗志、敢与山拼的气概。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我们仿佛看到将士们背着行囊就地拾柴生火,砸碎坚冰,你一瓢我一箪,没有言语,只有一个共同的念头:翻越这冰封皑皑的太行山。

这两句一扫前面悲苦的文字,诗人豪迈刚毅、百折不挠的冲天之气跃然纸上。

尤其是结尾两句,“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诗人以周公自比,将前面的怀归、悯伤之情与平定天下、建功立业的悠悠壮怀统一起来。

评价曹操的诗

评价曹操的诗

评价曹操的诗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以下是对曹操诗歌的评价:1. 独特的风格:曹操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他的诗风雄浑豪放,气势磅礴,展现了他的雄才大略和豪放不羁的个性。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英雄主义和自我激励的主题,表现出他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2. 真实的历史记录:曹操的诗歌作品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上重要的记录。

他的诗歌作品中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历史事件和个人经历,为我们了解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3. 艺术价值:曹操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他的诗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使得诗歌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同时,他的诗歌音韵优美,押韵和谐,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4. 情感丰富:曹操的诗歌作品中展现了丰富的情感。

他的诗歌中既有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又有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还有对亲情、友情等人间真情的流露。

这些情感使得曹操的诗歌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共鸣力。

5. 影响深远:曹操的诗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理念对唐代以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诗歌作品也成为后人传颂不衰的经典之作。

总体而言,曹操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真实的历史记录、艺术价值、情感丰富和影响深远等特点。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历史伟人的胸怀和格局。

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操的诗歌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

然而,对于曹操诗歌的评价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有些人认为曹操的诗歌虽然具有豪放雄浑的风格,但有些作品过于注重表现个人英雄主义,缺乏对人性的深入挖掘和情感丰富性。

此外,曹操的诗歌在艺术手法上也有所不足,如有些作品过于追求形式美,内容略显单薄。

综上所述,曹操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但不同的评价观点也提供了深入思考和探讨的空间。

在欣赏和评价曹操的诗歌时,既要欣赏其独特的风格和历史价值,也要注意其不足之处,从而更为全面地认识和评价他的文学成就。

论曹操四言诗的艺术特色

论曹操四言诗的艺术特色

论曹操四言诗的艺术特色四言诗是我国古代产生的最早的一种诗体。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运用了二至八言不等的句式,但其中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句式整齐的四言诗,《诗经》是四言诗的创作高峰。

春秋以后,四言诗逐渐衰落。

西汉时期的文士创作有些是以四言为主,然而这时已开始出现了孕育于民间歌谣的五言体,东汉之后,五言诗很快取代了四言诗的地位。

直到曹操《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四言诗出现,才使四言诗重放光辉。

刘大杰曾评价说:“三百篇之后,曹操的四言诗,最为杰出。

”254一、曹操四言诗对《诗经》艺术的运用曹操所创作的四言诗并非每一首都严格继承《诗经》四言体式,但是从他的三首脍炙人口的四言诗《短歌行》《龟虽寿》和《观沧海》中也足以看出曹操四言诗是继承了《诗经》体式的。

(一)借用和化用《诗经》中的字句在《短歌行》中,曹操借用《诗经》中诗句,化用其原本的含义,巧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曹操借用《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几句,所要表达的情感已经不是囿于男女私情的狭小范围,“青青子衿”象征有才能的、能同自己共治天下的贤才,而自己对贤才的渴求就如同恋人之间的倾心思慕。

其次,曹操又借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呦呦鹿鸣”二句,原诗中以鹿鸣起兴,用笙瑟渲染一种氛围,呈现出一派其乐融融的宴请宾客的场景。

这种美好的场景正是曹操所向往的图景。

总之,从表达思慕贤才到与贤才欢愉相聚场景的对照,更进一步表现出诗人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

(二)借鉴了《诗经》艺术的比兴手法赋比兴既是《诗经》艺术表现手法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

曹操的四言诗继承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他在《短歌行》中用比兴手法写出“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将因战乱而漂泊不定的人才比作无处栖息的乌鹊,发出“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感慨,表达诗人对无所依托的客子的深切关怀。

曹操诗歌的基本风格

曹操诗歌的基本风格

曹操诗歌的基本风格
曹操(155年-220年)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展现了他的个性和时代背景。

曹操的诗歌风格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1. 雄浑豪放:曹操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刚毅坚决、豪情壮志的气质,他的诗句大多饱含激情,表达出强烈的意志和王者风范。

2. 构思巧妙:曹操的诗歌通常结构精巧,思维敏捷,善于运用对仗、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作具有鲜明的形象感和韵律美。

3. 立意深远:曹操的诗歌不仅表现出他对国家大事和政治命运的关注,同时也包含了他对自然万物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他的诗作中透露出对现实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掌握感。

4. 细腻入微:尽管曹操以其豪气决断而著名,但他的诗歌中也展现出他温情、细腻的一面。

他的诗作中常常描写人物情感、自然景色等,表现出他对细节的关注与感悟。

总的来说,曹操的诗歌风格兼具雄浑豪放和细腻入微的特点,既展现了他的个人气质和政治抱负,又反映了他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

这种丰富多样的风格使得他的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独具特色。

浅析曹操诗歌艺术特色及影响

浅析曹操诗歌艺术特色及影响

目录1. 写作提纲……………………………………2. 开题报告……………………………………3. 内容提要……………………………………4. 关键词………………………………………5. 正文…………………………………………6. 参考书目……………………………………写作提纲一、序论在中国文学史上,能同时以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身份占一席之地者)的寥若畏星,曹操以其仅存的20余首诗歌、40余篇文章,形成独特的节术风格,构成“建安风骨”,对后代诗人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是非常难得的。

二、正文1、曹操诗歌三大艺术特色①悲凉慷慨的艺术特征;②雄劲奋发的艺术风格;③质朴明快的诗歌语言。

2、曹操诗歌艺术风格形成原因①所处时代的重大影响;②与作者经历、地位、世界观息息相关;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风格;④与戎马生涯急促写就有关。

3、曹操诗歌风格的重大影响①对“建安风骨”的形成起显著作用;②对后代诗歌评论与创作影响深远。

三、结论曹操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值得学习,其风格影响重大深远,不可泯灭。

开题报告1、作者姓名2、学科门类、研究方向及年级、汉语言文学、中国古典文学,09秋,汉语言本科3、导师姓名与职称;郑乐农中教高级4、研究题词;曹操诗歌风格及影响5、选题缘由、目的和意义中国文学史上,能同时被称之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人物为数寥寥,而曹操凭其仅存的四十余篇散文,十十余首诗歌,及其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同时拥有这三顶桂冠,年少时曾读其《短歌行》,感受颇深,故对其诗歌甚感兴趣,特撰本文对其诗歌风格及影响聊发一孔之见。

6、选题及研究背景诗言志。

诗风即人风。

研究曹操不多的诗作,或许更好把握、分析曹操的志向、胸怀及抱负,也更加清楚诗作文章均不多的曹操,能被后人赞称为文学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曹操的文章实在难找,而手头却有不少曹操诗作。

于是,且走进曹操诗中,去品读诗作,咀嚼体味,鉴赏诗风,窥视这一枭雄的内心世界吧!7、研究方法、措施和步骤收集、查找有关曹操及其诗歌、文章有关资料进行仔细阅读分析,然后进行归纳总结。

曹操诗的风格特点

曹操诗的风格特点

曹操诗的风格特点
曹操诗的风格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雄浑奔放:曹操诗歌充满豪情壮志,行云流水、豪放不羁。

他以自己担任丞相的身份,有着强烈的政治抱负和雄心壮志,这种豪情和抱负在他的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2. 独特的节奏感:曹操诗有很强的音乐感,句子节奏明快,富有韵律感,读起来流畅有力。

3. 白描手法:曹操诗的描写手法简练朴素,注重形象的整体效果和气势的展示,常用白描的方式表现景物和人物。

4. 抒发情感:曹操诗歌中表达了他的思想感情,既有豪情壮志,又有乡愁怀古的情感。

他在表达国士之情、爱国之志的同时,也展现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复杂内心。

总的来说,曹操诗的风格以雄浑奔放、独特的节奏感、白描手法和抒发情感为特点,所以他的诗歌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对曹操诗歌风格的介绍与评价

对曹操诗歌风格的介绍与评价

对曹操诗歌风格的介绍与评价
曹操(155年-220年),是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他的诗歌创作以政治和战争题材为主,风格独特,充满激情和豪气。

曹操的诗歌风格主要特点如下:
1. 雄浑豪放:曹操的诗歌多以豪情壮志为主题,表达他的个人抱负和政治理想。

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气势和雄浑的语言风格,富有霸气和豪放之感。

2. 借古讽今:曹操的诗歌经常借古喻今,以历史典故和传说来表达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批评和思考。

这种手法使他的诗作具有深度和思想性。

3. 戏谑幽默:曹操的诗歌中也常常带有幽默的成分,他善于运用夸张和讽刺手法,用一些机智诙谐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调侃他人。

4. 丰富的艺术形象:曹操的诗歌中常常运用丰富的比喻和形象描写,如山川河流、季节变化等,使诗作更加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感染力。

对曹操的诗歌风格的评价可以说是正面的。

他的诗作虽然以政治和战争为主题,但不局限于琐碎的政治宣传,而是充满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豪情壮志,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他的诗作语言雄浑豪放,艺术形象丰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

论曹操诗歌风格

论曹操诗歌风格

论曹操诗歌风格内容摘要:曹操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

他的诗文以四言诗成就突出,继承了汉乐府的写实主义精神。

在汉末动乱时代,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写下了二十余首诗。

本文结合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对其中的一些代表作迚行了分析。

诗歌真实的反映了纷乱的社会现实,对人民遭受的苦难和士兵的疾苦深表同情和怜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求,迫切要求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曹操的诗上继先秦两汉民歌的优良传统,下开建安时期“梗概多气”的现实主义诗风,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进影响。

而人们论及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时,往往笼统地以“悲凉慷慨”、“梗概多气”加以概拪。

其实,曹操特殊的精力和地位,使他的诗歌与其他建安诗人相比,颇具独到之处。

诗人将昂扬的奋斗向上的精神与沉郁悲凉的心境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古朴苍凉、沉雄顿挫、慷慨激昂,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曹操诗歌艺术风格慷慨激昂博大雄伟古朴苍凉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人。

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建安文坛的杰出领袖。

曹操的诗今古二十余首,都是乐府歌辞。

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罫于下品。

我觉得这种品评有失偏颇:汉武帝罢工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二四百年,弄少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

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又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叚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

他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被子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①。

其诗虽然没有华丼的文彩,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实在是值得我们深究的。

本文试图从下面几个方面迚行浅述。

一、沉雄顿挫慷慨激昂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面对复分配而矛盾交织的社会现实,没有悲观厌世,而是始终洋溢着积极向上的豪情,在他的诗歌中,诗人善于描写社会现实,揭露矛盾,更善于表现自己积极的社会现实,揭露矛盾,更善于表现自己积极诉社会理想,处处灌注着要求建功立业的迚取心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曹操诗歌艺术特色

曹操诗歌艺术特色

曹操(155年-220年)是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展现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以下是曹操诗歌的几个艺术特点:
短小精悍:曹操的诗作以短小精悍著称,他善于用简练而有力的文字表达思想和感情。

他的诗作往往字数较少,语言简练,意味深长,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篇章严谨:曹操的诗歌篇章结构严谨,往往能够明确表达主题和情感。

他的诗作往往有清晰的开头、扣人心弦的中间段落和深入人心的结尾,构思有序,表达有力。

感情表达直接:曹操的诗歌表达直接,情感真挚。

他善于用简单的词语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鲜明,文字感染力强,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勇武豪迈:由于曹操的身份和军事背景,他的诗作往往带有勇武豪迈的风格。

他善于以武将的视角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表现出对战争和英雄气概的追求。

善于借景抒怀:曹操的诗作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他善于借景抒怀,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考和愿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曹操的诗歌艺术特色集中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背景和个人情感。

他的诗作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后世文人所推崇,并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论述曹操诗歌艺术风格

论述曹操诗歌艺术风格

论述曹操诗歌艺术风格曹操是东汉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他在政治和文学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他的诗歌作品展现了他高度的思想境界和艺术追求,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之一,下面我们来论述一下曹操诗歌艺术风格。

一、写实性鲜明曹操的诗歌以写实为特点,描绘的形态贴近事实。

他以雄浑的笔触和精练的语言,写出了大量生动的军事、政治、社会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他的诗歌展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真实关注和深刻认识,对人类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的认识。

二、文学性强曹操的诗歌艺术风格文学性强,他身为文学大家,注重诗歌的语言、韵律、节奏和形式美感。

他的诗歌语言精练,表达了深邃的哲理和情感,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让人过目难忘。

三、哲学性突出曹操的诗歌艺术风格哲学性突出,体现了其独特的思想和文化底蕴。

他的诗歌里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还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社会思考和文化考察,对后代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四、政治性鲜明曹操的诗歌作品有着鲜明的政治性,反映了其宏观的政治视野和深刻的政治思考。

他通过诗歌表现了对现实政治、历史事件、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关注和评价,体现了其执政理念和治国策略。

五、文化性丰富曹操的诗歌艺术风格文化性丰富,他对古代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底和广博的知识积累,他通过诗歌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对后人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总之,曹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巨匠,他的诗歌作品以其完美的艺术形态和深绵的文化内涵,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崇敬。

他的诗歌艺术风格通过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文学才华,铸就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不朽经典。

论曹操诗歌的悲壮美

论曹操诗歌的悲壮美

论曹操诗歌的悲壮美曹操是我国建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受乱世和他本人渴望统一和建功立业的志向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虽仅存留20余篇,但多呈现出两种情怀,一是对乱世中世事无常、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的“悲鸣”;二是渴望打破常規,在乱世中成就霸业、实现抱负的“壮阔”。

这两种情绪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交融,呈现出了独特的“悲壮美”。

标签:曹操诗歌民生豪情惜才悲壮美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形象时而像一个“英雄”,时而又像一个“奸雄”。

而我国众多文学作品由于受“正统观念”的影响,虽然也肯定了曹操在奠定全国大一统局面、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成就,但更多的是表现他残忍、多疑、骄傲轻敌的性格弱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曹操在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同时,还是我国魏晋时期文学论坛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他被推崇为建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代表作有《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蒿里行》等,他的诗歌气势恢宏、苍茫悲凉,充满了悲壮美。

毛泽东称“曹操的文章诗歌,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表达了对曹操文学作品的赞赏。

一、曹操诗歌呈现悲壮美的原因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大汉王朝在政治上陷入了黑暗、腐败的境地。

特别是在王莽篡政之后,外戚擅权、宦官专政,地方豪强占据一方,恶性膨胀,战乱不断,百姓生活痛苦不堪,致使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汉王朝里里外外都散发着腐朽的气息。

曹操就出生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他作为时代的政治领袖,置身于战争之中,戎马不解鞍,亲眼目睹了战争造成的惨状。

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一方面给他带来了世事无常、朝不虑夕的人生感受,造就了他思想中“悲情”的一面;另一方面又给他提供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和可能,成就了他经历中“壮阔”的一面。

这两种风格就这样在曹操的诗歌中融合了起来,使得曹操的诗歌激昂却又沉稳、质朴却又深沉、极为本色却又气势磅礴,在多个方面体现出了独特的悲壮美。

二、曹操诗歌中的悲壮美1.悲壮之民生曹操作为他所在时代的见证人,写出了“史诗”性质的作品。

论曹操诗歌中的美学特征

论曹操诗歌中的美学特征

论曹操诗歌中的美学特征曹操于金戈铁马之中振兴风雅,“登高必赋”,而且“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三国志·武帝记》裴注引《魏书》)。

加之他以相王之尊,雅爱诗文,于是建安文人争相效法。

这样,汉代沉寂了四百年的诗歌又傲然临风,伟岸峥嵘,并且以其独特的“汉魏雄风”矗立文坛,显示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一个艺术家一生的作品,也会随时间、环境以及思想意识不同而表现出作品的多种审美特征。

曹操的诗歌也是如此,一方面他具有军事家、政治家的宏伟气魄,故在他的诗歌中显出古朴、沉毅、雄浑、壮阔的美来;同时,他从小“任侠放荡,飞鹰飞狗”(《武帝记》)的思想性格反映在他作品中就必然是海阔天空的浪漫主义的作品出现,故他的部分作品又有渺茫、幻想、飘逸、遥远的美。

首先,他的诗歌具有动人心魄的阳刚之美的属性。

阳刚之美在我国古代就有详细的论述,而在姚鼐《复鲁非书》中就更为形象生动。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金铁;其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而战之。

”这种阳刚之美,在自然界中,狂风暴雨,山呼海啸,雄狮猛虎,苍松翠柏等以其气势取胜;在社会生活中,金戈铁马的厮杀,惊天动地的拼搏,慷慨激昂的演说等,以其气魄取胜;在艺术中,米凯朗基罗的《摩西》,苏东坡的《念奴娇》,怀素的草书等,以其神韵取胜。

这种美,按照现在的说法,即是通常所说的壮美。

而曹操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沈雄”(敖陶孙《诗评》),正切合这一审美特征。

《步出夏门行》中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壮心不已”。

表现了他坚强的斗志,抒发了他的豪情,体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积极进取精神。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同上)表现了他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乐观精神。

《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为公。

”这更体现了他广阔的政治家的胸襟,以及他求贤若渴的心情。

所以古人说他“豪迈纵横,笼罩一切”(胡应麟《诗薮》)。

曹操短歌行的意象美分析

曹操短歌行的意象美分析

曹操短歌行的意象美分析曹操短歌行的意象美分析《短歌行》的雄浑之美体现在两种意象上:一种意象,蕴藉有深意;一种意象宏伟劲键、飞动流转。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曹操短歌行的意象美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enxue)。

诗无达诂,有人认为曹操的《短歌行》表达出一种类似《古诗十九首》的“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的消极观念。

清代张玉谷说:“此叹流光易逝,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之诗。

”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

‘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

”笔者赞同后二者之说,而整篇《短歌行》体现出的是一种雄浑之美。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雄浑”位居第一品,属于壮美的范畴,“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腓,原指小腿肚,善于屈伸变化,这里指宇宙本体所呈现的变化无穷之姿态。

所谓“真体”,即是得道之体,合乎自然之道。

“雄浑”前两句意思是:万象变化无穷,万物都是真实无忘的本真,是由于真实的体质充满于内的结果。

次二句讲如何达到雄浑的境界。

“虚”是自然之道的特征,《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虚,包含万物,高于万物,只有达到虚,才能进入浑的境界。

“浑”,是浑成自然,是自然之道的状态。

“积健为雄”中的“健”和“天行健”中之“健”是一个意思,即天然之“健”。

雄:刚也,大也,至大至刚之谓。

此句之意是像宇宙本体那样不停地运动,周而复始,日积月累,养自然内在之“健”,而升一股雄浑之气。

再下二句讲雄浑之美本源于宇宙本身,在内部生成,这种美能包容一切,存在于一切时空。

“荒荒”二句用了一种意象的批评方法:就像充塞于苍茫环宇之中的风云气,自由自在,飘忽不定,浑然而生,浑然而灭,气势磅礴,绝无行迹。

最后四句是对“雄浑”诗境创作特点的概括。

“环”,乃门上下两横槛之洞,所承受枢之旋转者也。

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

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

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
曹操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操的诗歌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1. 语言简练、富有象征意义:曹操的诗歌语言简洁精炼,善于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深层次的意蕴。

例如在《短歌行》中,他运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象征手法,表达了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统一天下的壮志。

2. 结构鲜明、体裁多样:曹操的诗歌结构紧密,布局严谨。

他的诗歌形式自由,既有抒发内心感慨的咏史诗,也有抒发政治主张的政论诗,还有表达人生哲理的哲理诗。

3. 表现手法生动形象:曹操的诗歌善于运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主题。

例如在《苦寒行》中,他以生动的描绘了严寒的冬季景象,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4. 融入政治理念和人生哲学:曹操的诗歌中融入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人生哲学,使得其作品更具有时代价值和思想内涵。

这种将个人情感和政治理念相结合的手法,使得他的诗歌更具有深度和力量。

论述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地位影响

论述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地位影响

论述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地位影响曹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戏剧家。

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化遗产一直受到历史学者和文学爱好者的极大关注。

曹操的诗歌产生于三国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本文将从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地位影响谈起,以展开对曹操诗歌的论述。

一、艺术风格曹操的诗歌饱含哲理,深刻揭示了私利权力带来的祸害,反映出他对国家兴旺的忧虑和对人民福祉的关切。

在表现手法上,曹操既有才情激昂的豪情壮志,亦可写出落花流水般的细腻感伤。

1、豪情壮志曹操在豪情壮志上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惊世骇俗,英勇无畏的精神,促使他涌现出了众多强劲激昂的诗篇。

曹操被誉为“威名远扬品自高,论交自比太史曹”。

这是因为他的诗歌充满了威严,其汹涌澎湃的气势自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王者风范。

例如,《观沧海》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这句诗便是曹操体现豪迈气势的佳作。

他自比李白、杜甫等大家,但用词又自有独特,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名言,展现己方的智者底蕴和睿智见识,可谓将古今的相通点一以贯之地呈现。

2、细腻感伤曹操的诗歌《短歌行》的细腻感伤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无限怅惋。

他描述了青春懊悔、桃李不言、早逝的朋友。

此篇诗歌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百科全书”,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抒情诗开辟了新的道路。

二、地位影响曹操的诗歌历史地位极高。

他的诗歌以自由和开放的思想风格和深刻的意志力,引领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变革和创新,奠定了中国文学的基础。

由于对文学教育的积极推广,曹操被认为是一个在诗歌发展方面有重大贡献的人物,为中国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诗歌创新曹操的诗歌表现出了很高的创新能力。

他用韵气生旺的语言,将经典文化中蕴含的精神杰出地展示在诗歌形式中。

他将个人情感和政治事务融合在一起,反映出中国古代贵族政治和文学的紧密关系,对古典文化的整合和创新可以说对后代影响巨大。

2、文学影响曹操极高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力,可以从他的四会诗会中看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曹操诗歌中的美学特征曹操于金戈铁马之中振兴风雅,“登高必赋”,而且“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三国志·武帝记》裴注引《魏书》)。

加之他以相王之尊,雅爱诗文,于是建安文人争相效法。

这样,汉代沉寂了四百年的诗歌又傲然临风,伟岸峥嵘,并且以其独特的“汉魏雄风”矗立文坛,显示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一个艺术家一生的作品,也会随时间、环境以及思想意识不同而表现出作品的多种审美特征。

曹操的诗歌也是如此,一方面他具有军事家、政治家的宏伟气魄,故在他的诗歌中显出古朴、沉毅、雄浑、壮阔的美来;同时,他从小“任侠放荡,飞鹰飞狗”(《武帝记》)的思想性格反映在他作品中就必然是海阔天空的浪漫主义的作品出现,故他的部分作品又有渺茫、幻想、飘逸、遥远的美。

首先,他的诗歌具有动人心魄的阳刚之美的属性。

阳刚之美在我国古代就有详细的论述,而在姚鼐《复鲁非书》中就更为形象生动。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金铁;其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而战之。

”这种阳刚之美,在自然界中,狂风暴雨,山呼海啸,雄狮猛虎,苍松翠柏等以其气势取胜;在社会生活中,金戈铁马的厮杀,惊天动地的拼搏,慷慨激昂的演说等,以其气魄取胜;在艺术中,米凯朗基罗的《摩西》,苏东坡的《念奴娇》,怀素的草书等,以其神韵取胜。

这种美,按照现在的说法,即是通常所说的壮美。

而曹操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沈雄”(敖陶孙《诗评》),正切合这一审美特征。

《步出夏门行》中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壮心不已”。

表现了他坚强的斗志,抒发了他的豪情,体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积极进取精神。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同上)表现了他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乐观精神。

《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为公。

”这更体现了他广阔的政治家的胸襟,以及他求贤若渴的心情。

所以古人说他“豪迈纵横,笼罩一切”(胡应麟《诗薮》)。

“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刘熙载《艺概》),说的是他诗歌的气魄之大,气势之壮。

也正因为他具有政治家,军事家的雄才大略,广阔胸怀,才能在那首写景的《观沧海》诗中写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宏大、深远,这样壮观的场面,表现他叱咤风云、吞吐宇宙的豪迈情怀,这是何等的壮美!在《薤露行》和《蒿里行》中,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被钟惺称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古诗归》)。

曹操从青年时代的“世人未之奇”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经历了许多生活的磨难。

一生半生戎马,南征北战,接触了动乱时代广阔的现实生活。

因此,他昂扬的奋斗精神里也常常掺杂着饱经沧桑的苦闷,故他的诗歌显得十分苍劲有力。

要是没有怀抱千里的“老骥”的胸怀和性格以及一生的风露磨难,是写不出这样优秀的现实主义诗歌的。

《蒿里行》中,曹操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薤露行》中更是“瞻彼洛阳郭,微要为哀伤。

”在《苦寒行》中,描写了行旅征役之苦,家室乡闾之思。

在那一片苍凉的景象中,远行家乡的征吏们“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郁一东归”。

但是,“水深桥梁绝”,“迷惑失故路”,在这种情绪的曲折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征夫的辛苦与哀伤。

诗人用深沉的基调,质朴的语言,饱含深厚的感情抒发了自己的爱憎和悲愤之情。

所以钟嵘评价他的诗“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但这种悲凉给人的感觉不是使人痛不欲生,而是在痛感中启人深思,促人感奋,催人战斗。

这是因为壮美这种美的审美效果,不是自始至终是快感,它一般体现为由不快转为快感,也即是壮美的感受过程较为复杂。

在美感四因素中(感知、情感、想象、理解)感知不占重要作用,而以理解起主导作用。

如《蒿里行》中短短的八十个字,概括了袁绍、袁术等军阀假借讨伐董卓的名义,各各拥兵自强、争权夺利、互相混战的史实。

把这次战争所造成的人口大批死亡、土地荒芜的惨象如实地摆在读者眼前,使人好象目击这片白骨盈野、千里无人的古战场,从而产生沉痛的思想感情。

但是,当读者理解到造就这一事实的罪魁祸首之后,就能强烈地激动读者的心灵。

正如朱光潜老先生说“痛感在力量上比快感强烈,这是由于现实之悲哉,引起作家情感的较大冲动,因而很自然地把这种强烈的情感纳入到艺术形象中。

于是,这种艺术形象一方面具有容易引起情感冲动的悲哉现实的客观内容,另一方面饱含了已被激发的强烈情感,因此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薤露行》、《蒿里行》中一方面把悲哉现实真实地再现在读者眼前,如“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另一方面作品中已经饱含了诗人已被激发的强烈感情。

“念之断人肠”,“微之为哀伤”。

这样,读者看了这样的诗,就必然产生不快之感,诗人描写的对象的巨大不幸,使读者经过一番不快和压抑后,感到难以忍受,从而激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激情。

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提起自身的力量。

于是痛感升华了,从而达到壮美的审美效果。

在《苦寒行》中,诗人极力表现主客体的对立,这也正切合壮美中的动态美这一审美形态。

诗中极言北上太行山,征讨高干途中的“苦”、“寒”、“难”,表现了实践过程的严酷、峻险,重现了这一北上远征高干的实践的痕迹,通过诗人的描写,我们体会到实践过程的艰难曲折,从而感受到这一实践本身蕴含着一种撼人心坎的动态美。

正如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中说的“若此物不大利于吾人,……而知力得独立之作用,以深观其物,吾人谓此物曰壮美”。

曹操诗歌中的阳刚之美,前人并非没有注意到,清代陈祚明说过:“曹孟德诗摩云之雕,振翮捷起,排焱烟,指霄汉,其回扶摇,意取直上,不肯乍下,复高作起落之势”(《采菽堂诗集》)。

这段话已指明了曹操诗歌所特有的阳刚之美这一审美属性,只是未被重视罢曹操诗歌中是一种怎样的美,这是一种古朴、沉郁、壮阔、雄浑、以力量和气势取胜的美,是一种具有强烈的激发人的力量的美,是一种显示主体实践严重斗争痕迹,振憾心坎的动态美。

一句话,这是壮美,是阳刚之美。

其次,他的诗歌具有令人遐思的空灵之美的属性。

我们知道,艺术品的美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同时一个艺术家一生的作品也不可能只表现一种美的形态。

如果说曹操的大多数现实主义作品表现为阳刚之美的话,则他的许多浪漫主义作品则表现出空灵的美。

众所周知,浪漫主义作品是在现实主义基础上,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的夸张表现生活的理想,是作者按照理想中认为应当如此的样子来写的,也即是说理想的描写对象或描写理想化的对象,这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美,就是空灵的美。

在浪漫主义作品中,作家所着重描写的总是他认为最好的、最美的,也即是他所描写的理想生活的典型。

请看曹操的《对酒歌》和《度关山》,描绘了一个封建社会的太平景象,在那里“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路无拾遗之私……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思德广及草木虫鱼。

”这幅太平盛世的图景,表达了曹操的政治理想。

也就是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美好的理想描绘出来的,正如吴兢说的“其旨言者德泽广被,政理人和,万物咸遂。

”(《采菽堂诗集》卷五)。

在这理想的社会里,君王、诸侯、官吏都象父兄对子弟一样爱护百姓;社会上人人都讲礼让,没有争讼和犯罪;五谷丰登,民人殷富。

虽然这种想法是“乌托帮”式的,和当时“汉室豆分,群雄岳主”的社会现实有很远距离。

要想使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他的理想社会相融合,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的,但正是这种时间的距离化、空间的间隔化条件下产生的“理想社会”,才显出空间的无限,时间的遥远,从而引人遐思,产生空灵之美的感觉。

我们常常透过玻璃窗户看山水,在黑夜笼罩下看灯火街市,在明月下看朦胧幽淡的夜景,都是通过外界物质造成的“隔”而感受这种美的。

在乡村看“龙灯”,有句经验之谈就是“远看龙灯”,也即是利用空间的“隔”而感受这种美的。

我们可以想象,曹操在夜深人静之时,遥望蓝天,憧憬那向往已久的理想世界,而那向往的客体在那云雾的笼罩下忽明忽暗,飘忽不定。

他想象着那理想的客体的丰富内涵,于是逃开自我,俨然变成理想王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那里无阻无碍,时而走,时而飞,时而潜,时而露。

总之,他所栖息的天地全是他自己伸张出来的。

当他的情感的廓大和客体内涵的深广而扩散、传播、飘荡时,就使曹操脱离了实际的“曹操”。

这样,他就在他自己伸张出来的天地里遨游,并且把自己完全溶进理想的客体之中。

但是,主客体的距离终究是不可缩减、消失的,在时间的延续中,曹操也就知道自己终不能达到那个理想的客体——空灵的彼岸,这样,他就只好借助于他诗兴,欣然命笔:“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这正如况周颐说的“境至静矣,而此中有人,如隔莲山,思之思之,遂由静而见深。

”这种手法在《气出唱》中也使用过,他通过自己的幻想,在理想的世界时同众人相处。

《华阴山》中,他有力表现自己致德无亏,众人尽能自由自在,不受任何限制,借以来笼络人心。

他和众人一起“吹我洞箫,鼓瑟瑟,何!酒与歌戏,今日极乐诚与乐。

玉女起,起移数时。

鼓吹一何嘈嘈。

”这种通过幻想的浪漫主义表达出来的太平盛世图,虽不能象壮美那样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效果,却能通过形象的画面引导读者思考美的意境,品尝那美的画面,从而令人遐思,达到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无限的向往,这就是空灵美的美感效果。

空灵美的审美活动,概括地说,就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有限与无限的关系,有限就是立足于现实。

曹操清楚地知道,魏、蜀、吴三足鼎立已成定局,自己统一的大业未能如愿,且深感“时过时来微”的苦闷(《精列》)。

于是在《气出唱·驾六龙》中浪游八极,寻求那统一天下的治国之“药”,可谓不辞辛苦,“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

”但是他急欲得而不可得,这便是无限。

但是,他在浪漫中追求那不可名状,不可获得的“理想”,这便是无限。

但是,他在浪漫中追求那不可名状,不可获得的“理想”,这便是有限。

他求治国之“药”,这里“药”可作“方法”解,即求治国的方法。

而他是把求贤才作为一个治国的重要方法的。

如“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为公”(同上)。

他这种追求似乎也并不空,也包含了现实生活的实在,这便是“有限”。

但诗人面对有限的对象,似乎又在寻找一种无限的内容——理想王国。

但这种有限的距离无法消除,即使刹那间二者融合在一起,随时间的持续,主客观的距离是不能消失的。

正因为这样,诗人在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关系中产生的诗篇,就构成了这种审美活动的对立统一的空灵之美。

曹操在他的晚年之时,赤壁的失利,以及他对孙、刘的多次用兵都未能成功,在时光不断流逝的情况下,不能不产生暮年将至、壮志难酬的苦闷。

“志在千里”的曹操又不愿放弃统一四海的政治抱负,而他又清楚地认识到“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精列》),也曾产生过“存亡有命,虑之为”(《秋胡行·愿登泰华山》)的消极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