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教案

合集下载

诊断学完整教案

诊断学完整教案
2.伴剧烈呕吐:常见于颅内高压症,如脑膜炎、脑炎、脑瘤等;偏头痛在呕吐后头痛明显减轻。
3.伴剧烈眩晕:见于小脑肿瘤、小脑脑桥角肿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基底型偏头痛等。
授课内容、过程、方法和时间分配
4.伴神经精神症状:急性头痛可见于颅内急性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一氧化碳中毒等;慢性进行性头痛须注意脑肿瘤。慢性进行性头痛如突然加剧,神志逐渐模糊,提示有发生脑疝的危险。
讲解新课:绪论
一.诊断学的定义及学习诊断学的意义
1.定义:是论述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
2.学习诊断学的意义------防治疾病
3.诊断学的内容
1.病史采集(问诊):
(1)定义:是以对话的方式向患者或知情人了解病情和健康状态的一种诊断方法。
(2)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姻史、月经、生育史及家族史
1.感染性发热 五.伴随症状
2.非感染性发热 六.问诊要点
三.发生机制
1.致热源性发热
2.非致热源性发热
学科主任签字
年月日
教 案 首页
章、节
第一篇第二节
授课题目
常见症状—疼痛
教学目标
掌握:疼痛、牵涉痛(放射痛)的定义;头痛、胸痛、腹痛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熟悉:疼痛的分类;头痛、胸痛、腹痛的伴随症状。
了解:疼痛的发生机制、头痛、胸痛、腹痛问诊要点。
(一)病因
1.胸壁及胸廓疾病
2.心血管疾病
2.颅外病变----颅骨疾病、颈部疾病、神经痛、其他(眼、耳、鼻、齿疾病)
3.全身性疾病----急性感染、心血管疾病、中毒、其他(尿毒症、肺性脑病)
4.神经症----神经衰弱、癔症性头痛

诊断学基础教案

诊断学基础教案

诊断学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常见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技巧。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疾病的初步判断和诊断。

教学内容第一节:诊断学概述1.介绍诊断学的定义和作用。

2.解释临床诊断的重要性和意义。

3.讲解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1.介绍病史采集的步骤和方法。

2.讲解体格检查的常用技巧和方法。

3.演示如何进行典型疾病的体格检查。

第三节: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1.介绍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及其意义。

2.解释各种辅助检查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3.演示如何正确选择和解读实验室检查结果。

第四节:影像学检查与特殊检查1.讲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适应症。

2.介绍特殊检查方法的使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3.演示如何正确解读影像学检查结果。

第五节:诊断学思维与诊断推理1.介绍诊断学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2.解释常见的诊断推理方法和技巧。

3.演示如何运用诊断学思维进行疾病的推理和判断。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疾病的初步判断和诊断。

3.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操作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并掌握相关技能。

4.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互动和思维碰撞。

评价方式1.平时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和积极性进行评价。

2.作业考核:布置相关作业,包括案例分析、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3.期末考试:设置综合性的考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阅读和学习。

2.多媒体设备:使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进行教学演示和展示。

3.实验室设备:提供实验室所需的检查设备和器材。

4.案例资料:准备一些典型病例资料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教学安排课时内容第一节诊断学概述第二节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第三节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第四节影像学检查与特殊检查第五节诊断学思维与诊断推理课时内容第六节案例分析和讨论第七节实验操作演示第八节学生自主小组讨论第九节作业布置和答疑第十节期末考试注:每节课时为2学时,共计20学时。

诊断学教案心血管检查

诊断学教案心血管检查

诊断学教案-心血管检查一、教学目标1. 理解心血管检查的重要性2. 掌握常见的心血管检查方法和技术3. 学会正确解读心血管检查结果4. 能够运用心血管检查结果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二、教学内容1. 心血管检查的概述心血管检查的重要性心血管检查的方法和技术2. 常见的心血管检查方法和技术心脏听诊血压测量脉搏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3. 正确解读心血管检查结果心脏听诊的解读血压测量的解读脉搏检查的解读心电图检查的解读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解读4. 心血管检查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心血管检查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血管检查的概述、方法和技术,以及解读结果的要点。

2. 演示法:展示心血管检查的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检查技巧。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临床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心血管检查结果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2. 操作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心血管检查操作的能力。

3. 知识掌握度:学生对心血管检查的概述、方法和技术,以及解读结果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心血管检查的概述、方法和技术,以及解读结果的要点。

2. 临床案例:提供具体的临床案例,供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3. 心血管检查操作视频:展示心血管检查的实际操作过程,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六、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心血管检查的重要性,以及各种检查方法和技术。

3. 演示:教师演示心脏听诊、血压测量、脉搏检查等操作,学生跟随操作,加深理解和记忆。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心血管检查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临床案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心血管检查的方法和技术,以及解读结果的要点。

诊断学实训教案设计模板

诊断学实训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 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

- 了解诊断学实训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诊断学知识进行临床实践的能力。

-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增强学生与患者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诊断学学科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二、教学内容1. 诊断学基本概念和原则2. 常见疾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3. 诊断学实训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 结合实际病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诊断学实训讲解- 讲解诊断学实训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 介绍常见疾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

3. 实训操作- 分组进行实训操作,每组选择一种常见疾病进行诊断。

-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诊断学知识进行病例分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操作。

4. 案例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

-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反馈- 教师对本次实训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反馈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 实训报告:评估学生对实训内容的掌握程度。

- 案例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评价标准:-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诊断学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 操作技能: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操作熟练度和准确性。

- 沟通能力: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诊断学》2. 教学课件3. 案例资料4. 实训器材六、教学时间本次实训课程安排为2课时。

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案

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案

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案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科的一门重要分支,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熟悉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和鉴别诊断;3、学会运用中医诊断技能进行临床实践;4、提高中医临床思维和诊疗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等;2、望诊,包括望神、望色、望舌等;3、闻诊,包括听声音、嗅气味等;4、问诊,包括问寒热、问汗、问疼痛等;5、切诊,包括脉诊、触诊等;6、八纲辨证,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7、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和鉴别诊断,如感冒、咳嗽、腹痛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1、课堂讲解:教师将系统地介绍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案例分析:教师将通过分析真实的临床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将通过实践操作,学习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技能,并运用这些技能进行临床实践。

五、教学资源本课程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PPT、视频、网络资源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1、教材:将使用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

2、PPT:教师将制作精美的PPT,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3、视频:将制作和收集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如名医讲座、临床操作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4、网络资源:将提供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如中医学术论坛、中医师承教育平台等,以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

六、评估与反馈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操作、期末考试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诊断学常见症状教案

2诊断学常见症状教案
02 症状诊断学通过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分析和解释 症状,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医学基础,为未来的 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02 症状诊断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病例分 析、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和诊断 水平。
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诊断 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症状诊断学需 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 医学发展的需要。
呼气费力,呼气时间明显延长而缓慢 ,常伴有呼气期哮鸣音。主要是由于 肺泡弹性减弱和(或)小支气管狭窄 阻塞(如炎症或痉挛所致)所致,常 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弥漫性泛细 支气管炎等。
混合性呼吸困难
吸气与呼气均感费力,呼吸频率增快 ,幅度变浅,可伴有呼吸音异常(如 哮鸣音等)或病理性呼吸音。主要是 由于肺或胸膜腔病变使肺换气面积减 少导致换气功能障碍所致。常见于重 症肺炎、重症肺结核、大面积肺栓塞 (梗死)、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大量 胸腔积液、气胸、广泛性胸膜增厚等 。
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
诊断方法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呼吸困难发生的诱因、伴随症状、既往病史等;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注意 呼吸系统的检查;根据初步诊断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X线胸片、CT等。
治疗原则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予吸氧治疗,改善缺氧症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抗 感染治疗、抗过敏治疗等;对于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03
常见症状二:咳嗽
咳嗽定义及原因
01
咳嗽定义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可以清除 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02
咳嗽原因
咳嗽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呼吸道感染、过敏 、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诊断学教案(预防医学病历书写)

诊断学教案(预防医学病历书写)

诊断学教案(预防医学病历书写)第一章:病历书写概述1.1 病历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病历的概念强调病历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1.2 病历的组成和结构介绍病历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患者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等解释各部分的作用和意义1.3 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强调病历书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介绍病历书写的格式和规范,如字体、字号、行间距等第二章:患者信息的记录2.1 患者基本信息的记录介绍患者基本信息的包括内容,如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强调患者信息准确无误的重要性2.2 患者病史和家族史的采集介绍患者病史和家族史的采集方法强调病史和家族史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2.3 患者生活习惯和既往史的记录介绍患者生活习惯和既往史的记录内容和方法强调生活习惯和既往史对疾病诊断的影响第三章:主诉和现病史的记录3.1 主诉的定义和记录解释主诉的概念和意义介绍主诉的记录方法和注意事项3.2 现病史的记录介绍现病史的记录内容和顺序强调现病史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和详细性3.3 病程记录的注意事项介绍病程记录的书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强调病程记录的连续性和准确性第四章:体格检查的记录4.1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介绍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望、触、叩、听等强调体格检查的规范性和全面性4.2 器官系统检查的记录介绍各器官系统检查的记录内容和方法强调器官系统检查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4.3 体格检查记录的注意事项介绍体格检查记录的书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强调体格检查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第五章: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记录5.1 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记录介绍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记录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5.2 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记录介绍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记录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5.3 检查结果记录的注意事项介绍检查结果记录的书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强调检查结果记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第六章:诊断与诊断依据的记录6.1 诊断的概念与分类解释诊断的含义和分类,包括初步诊断和最终诊断强调正确诊断对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性6.2 诊断依据的记录介绍诊断依据的记录方法和内容,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等强调诊断依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6.3 诊断与诊断依据记录的注意事项介绍诊断与诊断依据记录的书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强调诊断与诊断依据记录的逻辑性和清晰性第七章:治疗计划的制定与记录7.1 治疗计划的概念与重要性解释治疗计划的概念和制定治疗计划的重要性强调治疗计划对患者恢复的影响和监督作用7.2 治疗计划的制定方法介绍制定治疗计划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强调治疗计划的个体化和综合性7.3 治疗计划记录的注意事项介绍治疗计划记录的书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强调治疗计划记录的详细性和可执行性第八章:病历的整理与归档8.1 病历整理的意义与方法解释病历整理的意义和目的介绍病历整理的方法和步骤,如分类、标记、归档等8.2 病历归档的要求与流程介绍病历归档的要求和标准强调病历归档的及时性和安全性8.3 病历管理软件的使用与维护介绍病历管理软件的概念和作用强调病历管理软件的正确使用和定期维护第九章:病历书写的伦理与法律问题9.1 病历书写的伦理问题介绍病历书写中涉及的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信息准确性等强调病历书写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责任9.2 病历书写的法律问题介绍病历书写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如医疗纠纷、法律责任等强调病历书写的合法性和规范性9.3 病历书写的伦理与法律问题的应对策略介绍应对病历书写伦理与法律问题的策略和措施强调病历书写的合规性和防范意识第十章:病历书写的实践与评价10.1 病历书写的实践指导介绍病历书写的实践指导和技巧,如如何提高书写速度和质量等强调病历书写的实践训练和经验积累10.2 病历书写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介绍病历书写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如评分制度、同行评审等强调病历书写的持续改进和质量提升10.3 病历书写优秀案例的分析与借鉴分析病历书写优秀案例的特点和优点强调病历书写的借鉴和学习,提高自身书写水平第十一章:电子病历系统的基本操作11.1 电子病历系统简介介绍电子病历系统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优势强调电子病历系统在现代医疗中的重要性11.2 电子病历系统的基本操作介绍电子病历系统中常见的基本操作,如新建病历、编辑病历、查看病历等强调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安全性11.3 电子病历系统的权限管理与数据保护介绍电子病历系统的权限管理,如医生、护士、管理员等不同角色的权限设置强调数据保护的重要性,如加密存储、访问控制等第十二章:临床路径与病历书写12.1 临床路径的概念与作用解释临床路径的含义、制定方法和作用强调临床路径在病历书写中的应用价值12.2 临床路径与病历书写的结合介绍如何将临床路径应用于病历书写,提高病历质量和效率强调遵循临床路径进行病历书写的重要性12.3 临床路径变异与病历书写介绍临床路径变异的概念和处理方法强调变异情况下病历书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第十三章:多学科协作与病历书写13.1 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强调多学科协作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介绍多学科协作的流程和沟通方式13.2 多学科协作与病历书写的结合介绍多学科协作在病历书写中的应用,如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等强调病历书写中多学科协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13.3 多学科协作病历书写的注意事项介绍多学科协作病历书写的注意事项,如信息一致性、归档要求等强调病历书写中多学科协作的协调性和及时性第十四章:病历书写的持续改进与质量控制14.1 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的意义与方法解释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介绍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的方法,如定期检查、反馈机制等14.2 病历书写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分析病历书写中常见的问题和原因介绍针对问题的改进措施,提高病历书写质量14.3 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的实践与评估介绍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的实践方法和评估体系强调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第十五章:病历书写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病历书写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介绍病历书写数字化与智能化的现状和趋势强调数字化与智能化在提高病历书写效率和质量方面的作用15.2 病历书写中的大数据应用介绍大数据在病历书写中的应用,如数据挖掘、临床决策支持等强调大数据对病历书写的促进作用和价值15.3 病历书写的未来挑战与机遇分析病历书写面临的挑战,如信息安全、数据隐私等探讨病历书写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方向,以适应医疗变革的需求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病历书写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结构和重要性。

(2024年)诊断学完整教案最新版

(2024年)诊断学完整教案最新版
诊断思维与误诊防范
REPORTING
2024/3/26
35
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
医生在诊断疾病时应具有整体观念,要考虑到患者的 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
输入 标题
动态观察
疾病是一个动态过程,医生需要通过对患者的连续观 察,了解病情的变化趋势,以便及时调整诊断和治疗 方案。
整体观念
综合分析
12
PART 03
问诊技巧与方法
REPORTING
2024/3/26
13
问诊的基本内容
主诉
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也就是本次就诊 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现病史
此次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既往史
患者过去的健康和疾病情况。
2024/3/26
个人史和家族史
个人史包括职业、工作条件、生活习惯、嗜好等;家族史 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健康状况,有无与患者类似疾病, 有无家族遗传倾向的疾病。
8
疼痛
疼痛的定义和分类
疼痛的伴随症状
解释疼痛的概念、分类及常见原因, 如头痛、胸痛、腹痛等。
阐述疼痛时可能出现的伴随症状,如 恶心、呕吐、出汗等,并分析其临床 意义。
疼痛的性质与程度
描述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如锐痛、钝 痛、胀痛等,并分析其与疾病的关系 。
2024/3/26
9
咳嗽与咳痰
2024/3/26
观察身高、体重、皮下脂肪厚 度等,评估发育和营养状况。
意识状态
判断意识是否清晰,有无嗜睡 、昏迷等异常表现。
面容与表情
观察面容是否对称,表情是否 自然,有无痛苦、焦虑等异常
表情。
18

诊断学教案

诊断学教案

诊断学教案第一篇常见症状了解以下概念症状、体征、症状学症状(symptom):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表现体征:(sign)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改变症状学(symptomatology):研究症状的识别、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根据诊断学研究所集体备课要求,我们讲授10个常见症状。

第一节发热(fever)正常体温的调控正常体温: 36--37℃24小时波动<1℃发热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为发热发生机制1. 致热源(pyrogen)分外源性致热源|:如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等,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因为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内源性致热源:有称白细胞致热源。

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1)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2)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阵缩,是产热增加;3)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散热减少。

2. 非致热源(nonpyrogen)病因分类------- 1.感染性发热(infective fever)2.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②抗原抗体反应③内分泌代谢障碍④皮肤散热少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发热分度低热37.3--38℃中等热度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分三阶段-------体温上升期包括两种方式高热期体温下降期两种方式热型—(用图讲解) 本节的重点,要掌握各种热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1.稽留热(continued fever):体温恒定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驰张热(remittent fever):有称败血症热型。

体温常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大于2℃,但都在正常范围以上。

诊断学常见症状教案

诊断学常见症状教案

教案诊断学常见症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诊断学常见症状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

2.培养学生运用诊断学方法,对常见症状进行正确判断和诊断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症状与疾病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常见症状的分类:全身性症状、局部症状、精神症状等。

2.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1)发热:病原微生物感染、无菌性炎症、恶性肿瘤等。

(2)头痛:颅内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等。

(3)咳嗽: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4)胸痛:心绞痛、心肌梗死、肺栓塞等。

(5)呼吸困难:肺部疾病、心脏疾病、中毒等。

(6)腹痛:急性胃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

(7)呕吐:胃肠道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等。

(8)腹泻: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等。

(9)黄疸:肝细胞损害、胆道阻塞、溶血性疾病等。

(10)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等。

3.诊断学方法在常见症状中的应用: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4.常见症状的诊断思路:从症状入手,结合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进行全面分析,逐步缩小诊断范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常见症状的基本知识和诊断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临床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诊断学方法进行症状分析和诊断。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思路。

4.实践操作法: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临床思维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临床技能考核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常见症状基本知识和诊断方法的掌握程度。

3.反馈评价:收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五、教学资源1.教材:诊断学教材、临床医学教材等。

2.网络资源:医学网站、临床案例库、在线课程等。

诊断学全套教案

诊断学全套教案

诊断学全套教案诊断学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正确地运用诊断工具和技术,识别和判断疾病,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二、课程大纲1、诊断学概述1、诊断学的定义和作用2、诊断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症状学1、症状的定义和分类2、常见症状的描述和鉴别3、体格检查1、体格检查的方法和步骤2、各系统和器官的体格检查要点4、实验室检查1、实验室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常见实验室检查的项目和意义5、影像学检查1、影像学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常见影像学检查的项目和意义6、诊断方法与技巧1、诊断方法的分类和选择2、诊断技巧的培养和实践7、诊断思维与决策1、诊断思维的定义和流程2、诊断决策的策略和方法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病例,让学生了解诊断学的实际应用和挑战。

3、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诊断工具和技术的使用方法。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5、教师指导: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解决学习和实践中的问题。

四、课堂实施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资料和案例,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和态度。

2、课堂实施:按照教学计划和步骤,进行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活动。

3、课后反馈:通过学生反馈和评估,对教学进行改进和完善。

五、反馈与评估1、学生反馈:通过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和建议。

2、作业评估:通过作业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水平。

六、教学资源1、教材和参考书: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

2、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3、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让学生拓展学习和自我提升。

七、教学难点与重点1、症状学的鉴别诊断是难点,需要结合实际病例进行讲解和练习。

2、诊断方法和技巧是重点,需要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进行掌握和运用。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第一章:绪论1.1 教学目标了解诊断学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熟悉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掌握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本技巧1.2 教学内容诊断学的定义和目的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和步骤病史采集的重要性和方法体格检查的程序和技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诊断学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解释基本原则和步骤示范法:演示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技巧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诊断学定义和目的的理解示范评估:评估学生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技巧第二章:病史采集2.1 教学目标掌握病史采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病史的内容和重点熟悉常见疾病的病史特点2.2 教学内容病史采集的方法和技巧病史的内容和重点常见疾病的病史特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病史采集的方法和技巧,解释病史的内容和重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疾病的病史特点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病史采集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病史采集方法和技巧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常见疾病病史特点的掌握第三章:体格检查3.1 教学目标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程序和技巧熟悉常用体检项目和正常值范围了解常见疾病的体格检查特点3.2 教学内容体格检查的基本程序和技巧常用体检项目和正常值范围常见疾病的体格检查特点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体格检查的基本程序和技巧,解释常用体检项目和正常值范围示范法:演示常见疾病的体格检查特点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体格检查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体格检查基本程序和技巧的理解示范评估:评估学生对常见疾病体格检查特点的掌握第四章:实验室检查4.1 教学目标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方法和意义掌握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范围和临床应用了解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4.2 教学内容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方法和意义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范围和临床应用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方法和意义,解释正常值范围和临床应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实验室实践:学生进行实验室检查的实践操作4.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和意义的理解实验室实践评估:评估学生对实验室检查操作的熟练程度第五章:影像学检查5.1 教学目标熟悉常用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和意义掌握常用影像学检查的正常值范围和临床应用了解常见疾病的影像学检查特点5.2 教学内容常用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和意义常用影像学检查的正常值范围和临床应用常见疾病的影像学检查特点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常用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和意义,解释正常值范围和临床应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疾病的影像学检查特点影像学实验室实践:学生进行影像学检查的实践操作5.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意义的理解影像学实验室实践评估:评估学生对影像学检查操作的熟练程度第六章:问诊技巧6.1 教学目标掌握有效的问诊方法和技巧了解问诊的重要性和目的熟悉常见疾病的问诊要点6.2 教学内容问诊的方法和技巧问诊的重要性和目的常见疾病的问诊要点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问诊的方法和技巧,解释问诊的重要性和目的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问诊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疾病的问诊要点6.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问诊方法和技巧的理解角色扮演评估:评估学生对问诊技巧的掌握程度第七章:临床常见症状的诊断思路7.1 教学目标掌握临床常见症状的诊断思路和方法了解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和特点熟悉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7.2 教学内容临床常见症状的诊断思路和方法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和特点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临床常见症状的诊断思路和方法,解释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诊断思路和方法7.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临床常见症状的诊断思路和方法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对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的掌握程度第八章:诊断学的临床应用8.1 教学目标了解诊断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熟悉常见疾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掌握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技巧8.2 教学内容诊断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常见疾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技巧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诊断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解释常见疾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临床案例分析法:分析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临床诊断的方法和技巧8.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诊断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的理解临床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对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的掌握程度第九章:临床病例分析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临床病例的能力加深对常见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9.2 教学内容临床病例的分析方法和步骤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技巧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临床病例的分析方法和步骤,解释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案例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临床病例,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案角色扮演法: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临床诊断的过程9.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临床病例分析方法和步骤的理解案例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对临床病例分析和鉴别诊断的掌握程度第十章:临床实践与实习指导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加深对临床诊断学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临床实习的效果和质量10.2 教学内容临床实践的注意事项和方法临床实习的安排和指导临床诊断学的实际应用和技巧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临床实践的注意事项和方法,解释临床实习的安排和指导临床示范法:教师进行临床示范,展示临床诊断学的实际应用和技巧学生实习评估法:学生进行临床实习,教师进行评估和指导10.4 教学评估临床实践评估:评估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和应用能力实习报告评估:评估学生临床实习报告的质量和深度教师反馈评估:评估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和指导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1.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本技巧:这是诊断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心内科诊断学教案模板范文

心内科诊断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心内科诊断学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2学时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心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和诊断标准。

- 了解心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鉴别诊断。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心内科诊断学知识分析临床病例的能力。

- 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和诊断技能。

3. 素质目标:- 增强学生的医德医风,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心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心脏听诊、触诊、叩诊等。

- 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等。

- 其他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心脏磁共振等。

2. 心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 冠心病:典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改变等。

- 心力衰竭: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超声心动图等。

- 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临床症状、病因等。

3. 心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 冠心病:心绞痛、胸闷、气短等。

- 心力衰竭: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

- 心律失常:心悸、头晕、晕厥等。

4. 心内科疾病的辅助检查- 心电图: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 超声心动图:心脏结构、功能、瓣膜病变等。

- 心肌酶谱: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5. 心内科疾病的鉴别诊断- 冠心病与心绞痛的鉴别。

- 心力衰竭与心脏瓣膜病的鉴别。

- 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心内科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提高学生的临床诊断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实验教学法: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操作技能训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心内科诊断学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2. 讲解重点内容:讲解心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诊断标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鉴别诊断。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

诊断学完整教案共6-2024鲜版

诊断学完整教案共6-2024鲜版
将参与者分成小组, 每组分析一个案例, 提出诊断意见和依据

大组汇报
各小组向全体参与者 汇报分析结果,接受 其他小组的质询和评
议。
专家点评
请专家对案例分析讨 论进行点评和总结,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024/3/28
34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总结回顾
对本次教案的实施效果进 行总结回顾,评估教学目 标是否达成。
经验分享
分享在临床思维培养和诊 断思维训练方面的经验和 教训。
展望未来
展望诊断学教学的发展趋 势和前景,提出改进和完 善的建议。
持续改进
根据反馈和评估结果,持 续改进教案内容和教学方 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
2024/3/28
35
2024/3/28
THANKS
感谢观看
36
常见原因
分析引起呼吸困难的常见原因,如支 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 衰竭等。
2024/3/28
15
03
体格检查方法与技巧
2024/3/28
16
一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观察发育与营养
评估身高、体重、体型和营养 状况。
面容与表情
观察面容是否自然、表情是否 对称,有无特殊面容如贫血貌 、肝病面容等。
诊断学完整教案共6
2024/3/28
1
目录
2024/3/28
• 诊断学概述与目标 • 常见症状分析与鉴别 • 体格检查方法与技巧 •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与应用 • 影像学诊断原理及实践应用 • 诊断思维训练与提高策略
2
01
诊断学概述与目标
2024/3/28
3
诊断学定义及重要性
诊断学定义:诊断学是研究如何识别疾 病、评估病情和确定治疗方案的医学科 学分支。

诊断学教案

诊断学教案

诊断学教案诊断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诊断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掌握常见的诊断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1.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常见的诊断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运用诊断方法和技巧。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教具和实物。

2.多媒体设备和课件。

教学过程:Step1 导入1.引入诊断学的概念,让学生对诊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Step2 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医生在诊断疾病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例如病史、体格检查等。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相互交流。

Step3 知识讲解1.讲解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

2.讲解常见的诊断方法和技巧,例如望、闻、问、切等。

Step4 示例分析1.以一个具体的病例为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诊断分析。

2.引导学生分析病例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Step5 案例讨论1.给学生几个病例,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判断疾病的可能原因和诊断。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过程,并相互交流。

Step6 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疾病进行研究,并撰写一份疾病诊断报告。

2.学生可以通过检索文献、采访专家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Step7 总结复习1.复习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总结常见的诊断方法和技巧。

Step8 课堂练习1.给学生几个病例,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诊断分析。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答案,并互相评价、讨论。

Step9 课堂小结1.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

2.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掌握了常见的诊断方法和技巧。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和课堂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完整word版)诊断学教案

(完整word版)诊断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发热•诊断学是论述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一门学科.•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各专业学科的重要基础。

•诊断学是培养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关键学科。

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常见症状与体征•问诊•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心电图检查、X线诊断、超声波检查•病历编写与诊断思维方法•诊断方法的新进展。

三、常见症状与体征•症状是指在患病状态下,病人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受,主要是病人主观感觉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胸痛、恶心、眩暈等。

•体征是指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发现的异常表现,如心脏杂音、肺部啰音、肝肿大等。

四、问诊问诊是以对话方式向病人或知情人了解病情或健康状态的一种诊断方法五、检体诊断•检体诊断医生应用自己的感官(如眼、耳、鼻、手)或借助简单的工具(如听诊器、血压计、叩诊锤等),对病人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查找机体正常或异常,对其健康状态和病情进行评估后提出的临床判断.六、实验室诊断实验诊断是通过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试验方法对被检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获得疾病的病原体、组织的病理型态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再结合病情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

七、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是将被检者心电活动用心电图机描记下来的曲线图即心电图八、诊断的种类病因诊断根据致病以素所作出的诊断,它能明确提出致病的主要以素和疾病的本质病历解剖诊断是对病变的部位、性质、组织结构或细胞水平的病变均能提出明确的诊断病理生理诊断反映疾病时器官或机体功能状态的诊断九、基本要求●独立问诊、系统体检●熟悉检验、●熟悉心电图机、了解B超、X线检查●系统整理●病历书写●初步诊断十、注意事项:✓强调指出掌握正确的问诊和系统体格检查的重要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容忽视.✓在获得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实验检查项目和正确评价其结果也十分重要.✓必须建立客观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方能达到正确认识疾病的目的.✓最后,培养良好的医生素质也是诊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诊断学教案诊断学教案

诊断学教案诊断学教案

诊断学教案第一篇问诊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问诊的定义及在医疗过程中的意义2、问诊的常用重要技巧①从礼节性交谈开始②从主诉开始,逐步深入,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③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④避免重复提问⑤避免使用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⑥注意及时核实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第二章问诊的内容一、教学目的:1、熟悉问诊的内容2、掌握现病史的询问及主诉的归纳二、教学重点:1、一般介绍问诊的一般项目、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2、仔细讲解既往史及个人史.3、讲解现病史的问诊及主诉的归纳总结4、现病史的七项内容三、教学难点:1、主诉与现病史的归纳总结2、现病史与既往史的联系与区别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问诊的一般内容2、主诉3、现病史4、既往史5、系统回顾6、个人史7、婚姻史8、月经史9、家族史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一、教学目的:1、熟悉重点问诊和特殊情况的问诊方法与技巧.2、掌握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二、教学重点:1、问诊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特殊情况下的问诊三、教学难点:特殊情况下的问诊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问诊的基本技巧与方法2、特殊情况的问诊①缄默与忧伤②焦虑与抑郁③多话与唠叨④愤怒与敌意⑤多种症状并存⑥文化程度低下或语言障碍⑦重危、晚期患者⑧儿童⑨老年人⑩精神疾病患者第四章常见症状一、教学目的:1、掌握常见症状的概念2、熟悉常见症状的发病机制、伴随症状3、了解常见症状的病因二、教学重点:1、常见症状的概念2、常见症状的发病机制、伴随症状3、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问诊技巧4、相近症状间的鉴别诊断三、教学难点:1、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相近症状间的鉴别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与多媒体结合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多媒体播放设备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症状”的定义2、“症状学”的内容及意义§1-4-1 发热1、“发热”的概念与正常体温和生理性变异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热型的定义及常见热型及其临床意义6、伴随症状§1-4-2 皮肤黏膜出血1、“皮肤黏膜出血”的定义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出血点、淤点、紫癜、淤斑的鉴别6、伴随症状§1-4-3 水肿1、“水肿”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4 咳嗽与咳痰1、“咳嗽与咳痰”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5 咯血1、“咯血”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6、咯血与呕血的鉴别§1-4-6 胸痛1、常见病因和分类2、临床表现、临床意义3、伴随症状§1-4-7 发绀1、“发绀”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8 呼吸困难1、“呼吸困难”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9 心悸1、“心悸”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10 恶心与呕吐1、“恶心与呕吐”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11 呕血1、“呕血”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12 便血1、“便血”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13 腹痛1、“腹痛”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6、肠绞痛、胆绞痛、肾绞痛的鉴别§1-4-14 腹泻1、“腹泻”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15 便秘1、“便秘”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16 黄疸1、“黄疸”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6、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滞性黄疸的鉴别要点§1-4-17 腰背痛1、发病机制2、常见病因和分类3、临床表现、临床意义4、伴随症状§1-4-18 关节痛1、“关节痛”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19 血尿1、“血尿”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20 尿频、尿急与尿痛1、“尿频、尿急与尿痛”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21 少尿与多尿1、“少尿、无尿、多尿”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22 头痛1、“头痛”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23 眩晕1、“眩晕”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1-4-24 晕厥1、“晕厥”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6、晕厥与眩晕的鉴别§1-4-25 抽搐与惊厥1、“抽搐、惊厥”的概念2、发病机制3、常见病因和分类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5、伴随症状抽搐与惊厥的鉴别§1-4-26 意识障碍1、“意识障碍”的概念2、意识障碍的分类3、发病机制4、常见病因和分类5、临床表现、临床意义6、伴随症状第二篇体格检查第一章基本方法一、教学目的:1、解体格检查基本检查方法的注意事项2、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二、教学重点:触诊、叩诊、听诊的方法及其特点.三、教学难点: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检查方法.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一般介绍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注意事项.2、仔细讲解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手法.3、重点讲授触诊、叩诊方法、叩诊音及其特点.第二章一般检查一、教学目的:1、了解性别、年龄、体型、发育与某些疾病发生的关系.了解表浅淋巴结的分布.2、熟悉生命体征、营养、意识状态、步态、皮肤毛发检查的内容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3、掌握面容和表情、体位、皮肤荫色的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掌握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及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二、教学重点:1、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检查方法.2、一般检查项目和内容.3、生命征的检查方法、成人体型的种类、营养状态的等级、意识障碍和紫瘢、蜘蛛痣的检查,表浅淋巴结的组群分布和检查方法以及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三、教学难点:分析影响生命征检查结果的因素及一般检查中典型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一般讲解性别、年龄、发育与体型、语调与语态、姿势、浅表淋巴结的分布等.2、仔细讲解生命体征、营养状态、意识状态、步态、皮肤检查.3、重点讲授面容与表情、体位、淋巴结检查方法与顺序、淋巴结肿大病因与表现.第三章头部检查一、教学目的:1、了解头部各个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2、熟悉头面部器官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头面部器官检查的方法和内容.二、教学重点:头部检查顺序和方法,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三、教学难点:外眼检查及意义.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一般介绍头发和头皮、头颅的大小外形和运动异常.2、详细讲解麒面及其器官的检查、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3、重点讲授外眼检查、眼前节检查、口唇、口腔粘膜、舌、咽部及扁桃体检查.第四章颈部检查一、教学目的:1、了解颈部姿势与运动,颈部皮肤与包块.2、熟悉颈部外形与分区,颈部血管检查和气管检查.3、掌握甲状腺检查方法、甲状臃肿大的分度及其常见疾病.二、教学重点:颈部检查顺序和方法,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三、教学难点:颈部血管检查和甲状腺检查方法及其肿大程度的判断.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l、一般介绍颈部外形与分区、颈部姿势与运动、颈部皮肤与包块.2、详细讲解颈郁血管检查和气管检查.3、重点讲授甲状腺检查方法、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及其常见疾病.第五章胸部及肺检查第一节至第四节胸部、乳房、肺和胸膜检查一、教学目的:1、了解胸部的体表标志及胸壁的检查.了解胸部和肺体格检查的步骤和主要内容,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2、熟悉胸廓外形改变的意义.熟悉乳房的检查方法及常见病变.熟悉正常呼吸运动、肺部叩诊音及肺界的叩诊.熟悉胸膜摩擦感和胸膜摩擦音的特点和临床意义.3、掌握胸部和肺的视触叩听的检查方法.掌握呼吸运动异常及常见呼吸类型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掌握语音震颤、肺部异常叩诊音的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掌握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和啰音产生的机制、分类、听诊特点和临床意义.掌握肺实变、胸腔积液、气胸和肺气肿的体征.二、教学重点:肺和胸膜的视、触、叩、听.肺实变、肺气肿、肺不张、胸腔积液、气胸的典型体征.三、教学难点:肺部异常叩诊音、异常呼吸音和啰音的判断.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一般介绍胸部体表标志,胸部和肺体格检查的步骤和主要内容,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2、详细讲解胸壁、胸廓与乳房检查,详细讲解肺和胸膜检查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内容、检查方法、正常表现、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3、重点讲授语音震颤、正常及异常呼吸音、啰音的分类、产生机制、听诊特点和临床意义.第五节至第七节心脏血管检查一、教学目的:1、了解与心脏有关的几种胸廓畸形,了解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2、熟悉心脏视诊、触诊、·叩诊的内容,熟悉脉搏及血管杂音的检查及临床意义.3、掌握震颤、心脏浊音界、血压测量的检查方法,掌握心脏瓣膜听诊区及听诊内容、心脏杂音听诊要点及其临床意义,周围血管征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二、教学重点:心脏的视、触、叩、听诊的检查方法.三、教学难点:心脏各种震颤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心脏的听诊及其各瓣膜区杂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一般介绍与心脏有关的几种胸廓畸形、血管杂音的检查和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2、详细讲解心脏视诊、触诊、叩诊的内容、方法及其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详细讲解心脏杂音产生的机制、心包摩擦音、血压、脉搏检查及其临床意义.3、重点讲授震颤、心脏浊音界、血压测量的检查方法,掌握心脏瓣膜听诊区及听诊内容、心脏杂音听诊要点及其临床意义,周围血管征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第六章腹部检查一、教学目的:l、了解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了解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2、熟悉腹部常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3、以腹部触诊为重点,掌握腹部的检查方法、顺序和内容.二、教学重点:肝脾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检查.移动性浊音检查方法及其阳性体征的临床意义.三、教学难点:肝脾触诊方法.腹部异常发现及其鉴别.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般介绍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腹壁其它情况,除肠鸣音、血管杂音以外的听诊内容.—般介绍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2、详细讲解腹部视诊、叩诊、听诊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3、重点讲授腹部触诊的方法、腹壁紧张度、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脏器触诊及腹部肿块的触诊及其临床意义.第八章脊柱及四肢检查一、教学目的:1、熟悉脊柱四肢病理性改变的表现及临床意义.2、掌握脊柱四肢检查检查方法.二、教学重点:脊柱压痛、四肢检查方法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三、教学难点:脊柱、四肢检查方法.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一般介绍脊柱的生理曲度、四肢与关节的位置与形态.2、详细讲解脊柱、四肢与关节病理性改变的表现及临床意义.3、重点讲授脊柱、四肢与关节检查方法和几种特殊试验.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一、教学目的:1、了解12对颅神经的顺序和名称;熟悉其检查方法与功能;掌握各帧神经异常的定位诊断.2、了解运动功能检查所包括内容随意运动及支配中枢、不随意运动及支配中枢;熟悉随意运动检查内容肌力分级、肌张力、共济失调;掌握异常体征的定位诊断.3、了解感觉功能检查意义及内容,熟悉其检查方法;掌握感觉异常的定位诊断.4、了解神经反射检查的意义;熟悉检查内容,掌握反射异常的定位诊断生理反射、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锥体束征、膜膜刺激征.5、了解自主神经分类交感与副交感神经与功能,熟悉检查内容,掌握皮肤划痕试验检查.二、教学重点: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三、教学难点:脑神经检查、肌张力检查、瘫痪的定位诊断.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详细讲解12对颅神经的检查.2、重点讲授运动功能检查;瘫痪的定位诊断、肌力、肌张力检查.3、重点讲授感觉功能检查:浅感觉检查、深感觉检查、复合感觉检查.4、重点讲授神经反射检查: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5、一般介绍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第三篇病历书写第一章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一、教学目的:1、了解病历书写的重要意义2、了解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3、掌握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二、教学重点:1、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三、教学难点:1、病历书写的要求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病历内容必须客观真实2、病历的格式要规范3、病历描述要精练,用词要规范4、病历书写要全面,内容不可遗漏第二章病历书写的种类、格式与内容一、教学目的:1、熟悉病历书写的基本规则和要求2、熟悉门诊病历和常用检查申请单的书写3、掌握住院期间病历书写的种类、格式与内容二、教学重点:1、门诊病历和常用检查申请单的书写2、住院期间病历书写的种类、格式与内容三、教学难点:1、住院期间病历书写住院病历、表格病历2、住院期间病历的种类、格式与内容3、医疗常用文件的书写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辅助多媒体教学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3-2-1 住院期间病历1、住院病历的格式与内容2、住院病历举例3、常用医疗文件①、入院记录②、病程记录③、会诊记录④、转科记录⑤、出院记录⑥、死亡记录⑦、其他医疗文书4、再次职员病历5、表格式住院病例§3-2-2 门诊病历1、书写要求2、书写内容3、门诊病历举例①初诊记录②复诊记录③急诊记录第四篇实验诊断第一节概论一、教学目的:1、熟悉实验诊断学的概念2、掌握标本的采集、处理3、理解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及评价二、教学重点:1、标本的采集、处理2、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及评价三、教学难点: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及评价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实验诊断学的概念①、临床检验的进展和现状②、实验诊断学与检验医学③、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④、实验诊断学的应用范围⑤、学习的方法和要求2、标本的采集、处理①、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②、骨髓标本的采集和处理③、排泄物、体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3、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及评价①、正确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②、参考值③、检验质量的保证④、影响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⑤、检验结果的解释与临床的辨证统一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验一、教学目的:1、了解血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有关参数及血细胞的临床应用2、了解血细胞的生成和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3、熟悉红细胞形态改变及其临床意义4、熟悉病理性白细胞的形态、产生原因和临床意义5、熟悉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计数及其临床意义6、熟悉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7、熟悉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结果和临床意义8、掌握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正常值及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9、掌握中性粒细胞细胞核象变化和临床意义10、掌握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酸化溶血试验的临床意义11、掌握血沉的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12、掌握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内容、方法和临床意义二、教学重点:1、血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有关参敷应用及血细胞直方田的临床应用.2、红细胞形态改变及其临床意义3、白细胞、网织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4、溶血性贫血常用的几种特殊检查如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酸化溶血试验5、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及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的形态、正常参考值、数量增减及核象变化的临床意义三、教学难点:1、性粒细胞细胞核象变化和临床意义2、溶血性贫血常用的几种特殊检查如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酸化溶血试验3、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及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的形态、正常参考值、数量增减及核象变化的临床意义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验2、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3、类白血病反应4、网织红细胞计数5、红细胞沉降率测定6、红细胞比容测定和有关参数的应用7、溶血性贫血的分类8、溶血性贫血确诊的试验室检测9、溶血原因分析的有关检验10、溶血性贫血的常用试验室检查11、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12、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正常形态学特征13、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内容和方法14、血细胞的化学染色15、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16、贫血17、白血病第三章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一、教学目的:1、了解出血性疾病常用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2、熟悉止血、凝血和纤溶的机制3、掌握止血和凝血障碍的常用检查法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二、教学重点:1、出血性疾病常用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2、止血、凝血和纤溶的机制,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因子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的检测、纤维蛋白溶解检测血浆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3、出凝血时间、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三、教学难点:1、凝血过程2、纤溶过程3、出、凝血检测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2、血管壁检测3、血小板检测4、凝血因子检测5、生理性抗凝蛋白和病理性抗凝物质检测6、纤溶活性检测7、血液流变学检测8、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第四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一、教学目的:1、了解尿标本的收集、尿液常用特殊检验和尿液自动化仪器检测2、掌握尿液常规检查的内容,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3、熟悉粪便隐血试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4、掌握粪便梭查法内容及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二、教学重点:1、尿标本的收集、尿液的特殊检验,尿液自动化仪器检测2、尿液的一般性状、化学检测、显微镜检查3、尿液的化学检测和显微镜检查4、粪便的标本采集和临床应用5、粪便的一般性状检测、量傲镜检测、化学检测和细菌披测三、教学难点:1、尿液的化学检测和显微镜检查2、粪便的一般性状检测、量傲镜检测、化学检测和细菌披测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尿液的一般检验2、尿液的其他检验3、粪便标本采集4、粪便的检验项目5、临床应用第五章常用肾功能试验室检测一、教学目的:1、了解肾小管性酸中毒诊断试验、有效肾血浆流量测定的意义和肾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诊断意义2、熟悉肾小管功能试验主要是远端肾单位功能试验的方法、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3、掌握肾小球功能检查的内容、方法、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二、教学重点:1、有效肾血浆流量测定、肾小管性酸中毒诊断试验和肾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诊断意义2、肾小管功能试验的方法、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3、肾小球功能检查的内容、方法、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三、教学难点:1、有效肾血浆流量测定、肾小管性酸中毒诊断试验2、肾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诊断意义3、肾小球功能检查的内容、方法、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四、课的类型:理论课五、教授方法:讲授法六、教具:电脑、磁盘、粉笔七、授课内容和步骤:1、肾小球功能检测2、肾小管功能检测3、有效肾血流量测定4、肾小管性酸中毒诊断试验5、肾功能试验的定位6、肾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诊断意义第六章肝脏功能检测常用的试验室检测一、教学目的:1、了解胆汁酸代谢、肝脏摄取、排泄功能检查、谷氨酸脱氢酶、单氨氧化酶检查的临床意义2、了解肝脏疾病检查项目的选择与应用3、熟悉脂类代谢功能检查,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及其同工酶测定、血氨测定的临床意义4、掌握蛋白质代谢、胆红素代谢、血清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凝血因子的测定原理、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二、教学重点:1、肝脏的基本功能,胆汁酸代谢、脂类代谢、肝脏摄取、排泄功能检查、肝脏疾病检查项目的选择与应用2、血清酶学检查、凝血因子测定及血氨测定3、蛋白质代谢,胆红素代谢及血清酶学检查中的血清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碱性酸酶及其同工酶检查。

诊断学实训教案模板范文

诊断学实训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诊断学实训二、课程目标:1. 理解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用的诊断技能和操作规范。

3. 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增强对临床病例的分析和诊断能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诊断学基本原理- 诊断学定义- 诊断原则- 诊断步骤2. 诊断技能- 望诊:观察患者的外貌、精神状态、体位等。

- 闻诊:听诊患者的呼吸、心跳、咳嗽等声音。

- 问诊: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治疗史等。

- 切诊:触诊患者的脉搏、血压、腹部等部位。

3. 操作规范- 无菌操作原则- 患者沟通技巧第二课时:1. 诊断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病例,讨论诊断思路和方法。

- 强调诊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易错点。

2.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包括:a.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基本技能的练习。

b. 实际病例的诊断分析和讨论。

3. 课后作业- 撰写一份完整的诊断报告,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诊断结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介绍诊断学实训的目的和意义。

2. 讲解基本原理和技能- 讲解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能,结合图片和视频进行演示。

3. 案例分析- 提供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进行诊断分析和讨论。

4.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诊断报告。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 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问题、讨论情况。

2. 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熟练程度、操作规范。

3. 诊断报告质量- 学生撰写的诊断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

4.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对诊断学基本原理、技能和操作的掌握程度,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

《诊断学基础》计划教案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诊断学的定义、任务和意义。

2. 掌握诊断学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理解诊断学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诊断学的定义和任务2. 诊断学的基本方法3. 诊断学的步骤4. 诊断学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诊断学的定义、任务和意义,阐述诊断学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病例,让学生了解诊断学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诊断学定义、任务和意义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检验学生对诊断学应用的掌握。

第二章:问诊一、教学目标:1. 掌握问诊的目的、方法和技巧。

2. 了解问诊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策略。

3. 熟悉问诊中应注意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

二、教学内容:1. 问诊的目的和方法2. 问诊的技巧和注意事项3. 问诊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策略4. 问诊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问诊的目的、方法和技巧,阐述问诊中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

2. 角色扮演法:模拟问诊场景,让学生实际操作,提高问诊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问诊目的、方法和技巧的理解。

2. 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问诊能力。

第三章:体格检查一、教学目标:1. 掌握体格检查的顺序、方法和技巧。

2. 了解体格检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策略。

3. 熟悉体格检查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

二、教学内容:1. 体格检查的顺序和方法2. 体格检查的技巧和注意事项3. 体格检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策略4. 体格检查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格检查的顺序、方法和技巧,阐述体格检查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

2. 示范法:教师示范体格检查,学生跟随操作,提高体格检查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体格检查顺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

2. 示范跟随: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体格检查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触诊方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20分钟)
3、叩诊方法(间接叩诊法与直接叩诊法)与叩诊音(清音、鼓音、过清音、浊音及实音)。(20分钟)
4、听诊方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包括听诊器的组成及使用)。(15分钟)
5、嗅诊方法及其对某些病态鉴别诊断的价值。(10分钟)
6.实习时老师示教五项检查法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学习基本检查手法。(另按排实习1学时)
授课对象
专业: 临床 层次:本科
教材版本
新世纪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头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主要内容与 时间分配
(一)颅形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小颅、尖颅、方颅、巨颅、变形颅)。(10分钟)
(二)头部器官(30分钟)
1、眼:眉毛、眼睑、结膜、眼球、巩膜、角膜、瞳孔、眼的功能检查等。
重点 与 难点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五项检查法的内容、正常状态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辅助手段(挂图、模型、幻灯、录相、多媒体等)
多媒体+实物投影+板书
更新补充内容提要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的内容
课外参考文献书目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西医诊断学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
第一篇第二章问诊
授课时数
1
授课对象
专业: 临床 层解问诊的重要性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问诊是了解病情及疾病全过程的最好方法。
(二)掌握问诊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3、颈部的皮肤与包块。(2.5分钟)
4、颈部血管:血管搏动与怒张,血管杂音。(2.5分钟)
5、甲状腺:检查方法,肿大时的分度及意义。(5分钟)
6、气管:检查方法及移位的临床意义。(5分钟)
多媒体+实物投影+板书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1.问诊的内容有哪些?
2.问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课外参考文献或书目
诊断学人卫7版
备注
教研室: 诊断学 教师 杨继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西医诊断学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
第二篇检体诊断第三章基本检查方法
授课时数
2
授课对象
专业: 临床 层次:本科
5、皮肤粘膜:颜色、温度与出汗、弹性、皮疹、紫癜、蜘蛛痣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6、淋巴结:检查部位、方法与顺序,正常状态及其肿大的临床意义。
课外参考文献书目
诊断学人卫7版
备注
教研室:西医诊断学 教师 杨继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西医诊断学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
第二篇第五章头部检查
授课时数
1.0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
第二篇第六章颈部检查
授课时数
0.5
授课对象
专业: 临床 层次:本科
教材版本
新世纪人卫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颈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主要内容与 时间分配
1、外形与分区。(2.5分钟)
2、颈部的姿势与运动。(2.5分钟)
7、姿势与步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5分钟)
8、皮肤粘膜:颜色、温度与出汗、弹性、皮疹、脱屑、紫癜、蜘蛛痣、皮下结节、毛发等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5分钟)
9、淋巴结:检查部位、方法与顺序,正常状态及其肿大的临床意义。(10分钟)
10.实习时老师示教一般检查手法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学习基本检查手法。(另按排2学时实习)
主要内容与 时间分配
1、问诊的重要性。(3分钟)
2、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5分钟)
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在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22分钟)
重点 与 难点
问诊的重要性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问诊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教学辅助手段(挂图、模型、幻灯、录相、多媒体等)
重点 难点
一般检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一般检查内容发生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实物投影+板书
更新补充内容提要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1、生命征的内容、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2、发育与体征(无力型、超力型与正力型)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3、常见的病容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4、被动体位及各种强迫体位的临床意义、姿势与步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
教材版本
新世纪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五项基本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
(二)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掌握五项检查法的内容、正常状态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主要内容与 时间分配
(一)基本检查方法
1、视诊方法、内容及临床应用。(15分钟)
(一)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头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实物投影+板书
更新补充内容提要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说说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课外参考文献书目
诊断学人卫7版
备注
教研室:西医诊断学 教师 杨继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西医诊断学
诊断学人卫7版
备注
教研室: 诊断学 教师 杨继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西医诊断学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
第二篇检体诊断第四章一般检查
授课时数
1.5
授课对象
专业: 临床 层次:本科
教材版本
新世纪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一般检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并能识别其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
二、熟悉一般检查内容发生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主要内容与 时间分配
1、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5分钟)
2、生命征的内容、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10分钟)
3、发育与体征(无力型、超力型与正力型)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10分钟)
4、意识状态的检查方法与分类。(5分钟)
5、面容与表情:各种常见的病容特点及其临床意义。(5分钟)
6、体位: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及各种强迫体位的临床意义。(5分钟)
2、耳:外耳、中耳、乳突、听力。
3、鼻:鼻的外形、鼻翼扇动、鼻中隔、鼻出血、鼻粘膜与分泌物、鼻窦。
4、口腔:口唇与口腔粘膜、牙齿与龈、舌与舌苔、咽喉与扁桃体、口腔气味。
5、腮腺:正常状态、位置与肿大的意义。
6.实习时老师示教头颅检查手法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学习基本检查手法。(另按排1学时实习)
重点 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