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作文选材的三个原则
作文选素材的原则
![作文选素材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1b5054906bec0975f465e21d.png)
2.“慎取”要溯“源”——面向生活,巧用热点素材。“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文的材料如果仅仅 局限于课内素材,必定缺乏时代感、针对性,无形中会削 弱文章的主题。新闻是社会的百科全书,是学生了解社会 的窗口。大到世界风云、社会热点,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 活,都可以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如 2011湖南高考优秀作文《低姿态的高贵》: “温总理在下飞机后对一对等待多时的母子轻声说了 句“对不起”,感动了世人;林志玲在一次商业演出中与 影迷拍照,因身高太高,她弯腰与人齐平,七十多位影迷 排队,她弯了七十多次,将自己从遥远的星辰中摘下来, 送到人间,无数的星光点缀成高贵的海洋,贯日长虹,骀 荡春风。你可知,轻狂不是罪过,意气不是犯错。倘若你 能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不去做那漂浮不定的浮云,你的生 命将诗意盎然,截取一段便可成诗成画。”
只求身着一抹色彩 梅花之所以超然,是因为它的低调使它无欲无求;沧海之所以无 量,是因为它的低调使它波澜不惊;人心之所以豁朗,是因为它的低 调使它出类拨俗。适时看轻自己,低调处世,才能在这物欲横流的社 会上淡然处之,不染尘埃。 如天空苍穹的浩渺,任意翱翔,唐太宗的大度亦为世人提供了一 片直谏的天空。他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 舟。”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他对魏征的 宽厚,更显示了其人格的伟大。试问,历史长河里有哪位君主如他般 豁达?对直谏之臣如此重视,对自身之过如此坦然。这位敢于直面自 我过失、敢于轻视自己的君主,担起了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民族的 荣辱。 在浩如烟海的长河里,我们不会忘记项羽。这位令山河变色,令 草木含悲的末路英雄,他的不朽战功不容置疑,他绝对配得上“西楚 霸王”这一名号。可他狂妄自大,沽名钓誉,刚愎自用,以致兵败垓 下,最后自刎乌江。历史不可重来,可结局却令人感叹。若他能放低 自我,听取范增的意见,杀刘邦以绝后患,想来也不会留下“力拔山 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悲壮,更不会留下“江东子弟多才俊
作文的选材原则 作文要怎么选材
![作文的选材原则 作文要怎么选材](https://img.taocdn.com/s3/m/0fa76ceddd88d0d233d46ac0.png)
作文的选材原则作文要怎么选材(一)写有用的,不写没用的。
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
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人民的勤务员》一文,记叙的是雷锋的事迹,六个平凡的小故事,都是紧紧围绕中心来写的。
这些故事虽各有特点,却共同表现了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二)写典型的,不写一般的。
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
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魏巍同志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历最能说明这一点。
他写这篇文章的初稿题目是《自豪吧,祖国》,文中用了二十多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但由于“例子堆得太多,好像记流水帐”,所以效果不好。
于是作者对材料做了果断取舍,只选取了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
这样,笔墨集中、主题突出。
《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传世佳作。
(三)写新颖生动的,不写陈腐呆板的。
要选用新颖的、有特点的材料。
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果写学生学习刻苦都以“开夜车”作材料,写老师的奉献精神总是写“带病上课”,那就未免太俗,没有新意。
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决不鹦鹉学舌;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
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写具体的,不写空洞的。
要选用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选用空洞的、“有影无形”的材料。
比如:要写一个人不辨是非,只讲哥们义气,选用朋友说他“够哥们”、“真讲义气”做材料,就比较空洞;而选用一件能反映他这个特点的具体的事件(如帮人打仗被拘留)就比较具体。
要记住:具体的小事胜于空洞的大事。
记叙文选材的三原则
![记叙文选材的三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2f4050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9.png)
记叙文选材的三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就是要紧紧围绕文章中心选材。
这是选材的最基本要求。
材料不在多,而贵在精。
一节课的“点”很多,想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面面不到。
必须从中心需要出发,认真筛选,尽量向中心靠拢,为主旨服务。
2.真实性原则。
真实的材料能令人信服,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选材要真实,首先要选那些写真人真事、科学原理的材料。
一般来说,没有直接经历过的事情不能作为写作材料来用。
只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材料才具有真实性。
当然,除真人真事外,古今中外书籍、报纸、杂志上经过作者加工的材料也可采用。
3.典型性原则。
典型材料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具表现力。
在同样的条件下,要注意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概括意义和深刻的揭示意义。
考场写作中上,要用好材料,这三个原则须遵循
![考场写作中上,要用好材料,这三个原则须遵循](https://img.taocdn.com/s3/m/6038795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14.png)
考场写作中上,要用好材料,这三个原则须遵循角度不同,材料使用原则也不同。
这里,笔者从考试作文的角度来谈谈写作者材料使用的原则。
从这个角度出发,考试作文写作中有哪些必须遵守的原则呢?笔者认为,有三个:真实性原则、典型性原则、新颖性原则。
1. 真实性原则。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
一篇作文,如何失去了真实性,即使写得再好,也是没有灵魂的僵尸。
因此,写文章,必须把真实性摆在文章写作的头等位置。
文章的真实性体现在文章的不同方面,比如观点是否真实、材料是否真实、引用是否真实等等。
这里,我们从材料使用的角度出发,谈谈材料的真实性问题。
写文章必须使用真实可信的材料,这是文章写作中材料使用的根本原则。
那么,真实的材料要具备难写特征呢?四个特征:其一,材料必须是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真人真事。
注意,是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真人真事,不是未发生的,更不是组虚乌有的。
其二,材料必须符合科学原理。
凡科学未经证实或无法证实的材料不能拿来用作文章的论据。
比如迷信传说类的材料的就不可用于议论文的论据。
其三,文学作品中的人或事不宜用作论据。
文学作品的人或事大多为虚构,用作文章的引子有吸引读者的作用,但拿来当论据使用却是万万不可的。
其四,道听途说的材料不可用作文章的材料。
这类材料本身就有待证明,用这类材料写文章,无异于以讹传讹。
2. 典型性原则。
典型性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原则,是指通过个别的、特殊的艺术形象来揭示生活的本质、反映普遍的生活规律的一种创作原则。
把这个原则用到文章写作中,就是指文章写作所选材料必须能够以一当十、必须在某一方面具有代表性、必须能体现某一人或某一类的事共同的、本质的东西。
比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只选了三个材料: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火中救人、防空洞里边吃炒面边吃雪的战士。
作者通过这三则材料就把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憎恨、对朝鲜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层层剥笋般的揭示了出来,读之感人至深。
3. 新颖性原则。
顾名思义,就是选入文章中的材料,要新颖独特,不能是别人用熟了、用烂了、用俗了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既引不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也缺乏说服力,用在文章中显得平庸乏味,乏善可陈。
中学语文作文选材的三大原则共4页word资料
![中学语文作文选材的三大原则共4页word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983b2bae2bd960591c67702.png)
中学语文作文选材的三大原则如果说一篇优秀作文是一道美味佳肴的话,那么首先要挑选好恰当、新鲜的食材。
作文选材是为中心服务的,所以选择合适的、典型的、富有表现力的材料更需要功夫。
茅盾提出选材要“像关卡的税吏似的百般挑剔”。
那么,选材究竟要遵循哪些原则呢?一、真实性与创造性兼容作文的材料真实不是指材料的原始再现,而是指经过提炼甚至必要的创造性加工,使材料既符合实际、符合生活逻辑,又更加鲜明强烈地表现中心。
我们可将几个人的事情加在一个人身上,几个人的品质加在一个人身上,使得事件和人物更具代表性,从而深化中心。
以“清洁工”这个材料为例。
有的学生写小区中的清洁工在打扫路面,很真实,但是缺乏表现力。
可以借鉴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在烈日和暴雨下》,这是《骆驼祥子》的节选部分,为了表现车夫祥子的悲惨遭遇,特地选择了恶劣的天气下祥子的工作,更能突出人物的悲惨。
所以在写“清洁工”这个材料时,不妨给她也“创造”一些特殊的场景:烈日下、雨雪中,或者大量难以打扫的垃圾。
这虽然不是自己亲眼所?的,属于这个清洁工的事情,但是在别的清洁工身上肯定发生过,是符合生活逻辑的,这样的创造加工是合理的,对于增强文章表现力而言,也是必需的。
二、大小兼顾这里的“小”指的是能够低下头、静下心,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于细微处、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生动的材料。
“曾经有一次在无意中,我问妈妈:‘每天太阳落山的时候,在我们家楼下叫的是什么鸟?’她茫然,反倒问我:‘什么鸟?’我汗颜,她并不是也疑惑着那鸟的种类,而是她没有注意过每天傍晚的鸟叫,这让我奇怪得很,这鸟叫日日都有,声音也不小,为什么她没有注意过呢?后来我也问过很多人,但有趣的是,似乎只有我一个人留意过鸟叫。
终于我在一个人的口中得到了他们对鸟鸣声充耳不闻的原因:‘这样的小事,谁会在意呢?’漆黑的天空中渺远的星光,穿街走巷的匠人小贩自编的小调,檐角雨打梧桐的声音,中药在木头柜子里陈旧的香气,粉绿色的虫子在草间的沉思,麻雀收敛翅膀追逐的样子,碎片的阳光像盐粒一样闪亮,那些忽略了细节的美的人,如何能感受这些出尘的美好呢?大面积的泼墨色彩,这是生活的大框架,是生活的形,小笔触的精心描绘,则是生动的小碎片,用这些闪闪发光的碎片填满大框架中的空白,这是生活的魂,在生活窘迫的压力下,太多人因为柴米油盐而丢失生活中的点睛之笔。
作文选材三原则
![作文选材三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eb0f84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a.png)
作文选材三原则第一篇:作文选材三原则作文选材三原则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是缺少必需的前提条件,就办不好或办不成事。
写文章也是这样,没有好的材料,写作技艺再高超的人也难以写出好文章。
可以说,材料得当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作文的成败。
只有选材新颖、切题、典型,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
作文材料的重要性似乎已深入人心,考生平时也会通过各种方式积累作文材料。
但是,在实际写作中有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考生在文章里堆砌了大量的作文材料,却没有相应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当然也得不到理想的分数。
由此看来,有“米”还需善“炊”,能从繁杂的材料中选择最佳的作文材料才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以一次作文为例,谈谈作文材料的选择问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这是清代郑板桥题书斋的一副对联。
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胜多;下联主张要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
“删繁就简”“领异标新”是艺术创作的规律。
但何尝不是人生格言?何尝不是我们认识社会的途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1.选择新颖的材料新颖的材料也就意味着,材料本身既要新鲜不俗气,又要反映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思想、新风貌。
新颖的材料,生动有趣,本身就是有吸引力的。
不少考生选材落入俗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选择那些人所共有、人所共知甚至是用得俗滥的材料。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阅读视野不同,所见所闻也不同,积累的材料当然不尽相同。
因此,如果能把自己独一无二的理解和积累当作选材的对象,那么你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而且肯定富有新意。
有位考生以“丰富的单纯”为题作文,其中有下面两段文字。
周国平曾说:“丰富的单纯……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容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人生就是一场“删繁就简”的旅行,由丰富的人生经历,返璞归真到简单的心灵世界。
作文选材的原则主要
![作文选材的原则主要](https://img.taocdn.com/s3/m/cf4f4d8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e.png)
作文选材的原则主要
作文选材啊,得讲真实。
你得挑那些你亲身经历过的,或者亲
眼看到的,让人一读就觉得,“哇,这是真的!”别瞎编乱造,读
者又不是傻子,一看就知道真假。
然后呢,选材得有点代表性。
别光写你自己那点小事儿,得能
反映出一些社会现象啊,人生哲理啊之类的。
这样读者读了之后,
还能有点收获,觉得你这篇文章有点深度。
当然啦,新颖也很重要。
你得挑那些别人没写过的,或者写得
少的题材。
这样一读下来,读者就觉得,“诶,这个角度我没想过!”这样才能吸引人啊。
还有啊,别忘了紧扣主题。
你选的材料得跟你的主题搭得上,
别东拉西扯的。
这样读者读起来才有条理,才能明白你到底想说什么。
最后啊,选材也得精简点。
别啥都往上写,得挑那些最关键的、最能体现主题的。
这样文章才能紧凑有力,读起来也过瘾。
小学作文选材的原则和方法
![小学作文选材的原则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ebc189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b.png)
小学作文选材的原则和方法《小学作文选材的原则和方法》嗨,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小学作文选材的那些事儿。
作文就像盖房子,选材呢就好比是找盖房子的材料。
要是材料选得不好,这房子盖出来肯定歪歪扭扭,不结实也不好看。
那在小学作文里,选材到底有啥原则呢?一、真实。
这是超级重要的一点。
就像我们每天吃的饭一样,真实的材料才有营养。
比如说,我写我和爸爸妈妈去爬山。
如果我没爬过山,就胡编乱造,那写出来的东西肯定干巴巴的,像没浇水的花。
我有一次写作文,本来想写我在公园里看到了孔雀开屏。
可实际上我没看到,就自己瞎编了孔雀开屏有多美多美。
结果老师一看就知道我在撒谎,还把我叫到办公室问呢。
我当时脸可红了,就像个熟透的大苹果。
所以啊,一定要选真实发生过的事儿。
只有真实的事儿,我们写的时候才能有真情实感,才能让读的人也觉得可信。
二、有趣。
谁愿意看那些无聊的事儿呢?作文选材得像从一堆宝藏里挑宝贝一样,挑那些闪闪发光、特别有趣的事儿。
我有个同学叫小明,他写作文就特别会选材。
他写他有一次给小狗狗洗澡,那小狗狗可调皮了,在盆子里扑腾来扑腾去,把水溅得到处都是,最后小明自己也变成了落汤鸡。
这个事儿多有趣啊,我看的时候笑得肚子都疼了。
大家想想,如果他写他每天早上起床刷牙洗脸,这多没意思呀。
就像看一部电影,如果全是平平淡淡的画面,没有一点刺激或者搞笑的情节,谁还想看下去呢?三、独特。
要是大家都写一样的事儿,那多没劲儿啊。
选材就得像在森林里找独一无二的花一样。
比如说,大家都写春天花开了,我就可以写我在春天发现了一棵很特别的树,树上有个小鸟窝,小鸟窝里还有几只刚孵出来的小鸟,它们的嘴巴张得大大的,等着鸟妈妈喂食呢。
这就比光写花开要有新意多了。
我记得有一次作文比赛,题目是《我的假期》。
好多同学都写去旅游了,可我的好朋友小花写她在假期里跟着奶奶学做刺绣。
她把怎么穿针引线,怎么绣出漂亮的图案都写得清清楚楚。
这多独特呀,最后她还得了奖呢。
那我们知道了选材的原则,又有哪些好的方法呢?首先呢,要学会观察。
作文选材原则及技巧(1)
![作文选材原则及技巧(1)](https://img.taocdn.com/s3/m/4403d6a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c.png)
作文选材原则及技巧作文,如同绘画的素描,选材便是其底色,决定了作品的基本色调和深度。
立意则是这素描的灵魂,赋予了作品生命和深度。
那么,如何在选材时确保立意明确、新颖、深刻呢?一、立意的重要性立意,即作文的中心思想或主题。
它是文章的灵魂,贯穿全文,引导着读者进入你的思维世界。
一个明确的立意,可以使文章有方向、有深度;而一个新颖、深刻的立意,则能使文章脱颖而出,引人深思。
二、立意明确立意明确意味着你在写作之前,已经清晰地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要传递什么信息或情感。
这需要你在选材时,紧紧围绕主题,选择与主题紧密相关的素材。
例如,如果你想写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那么你选择的素材就应该与环保相关,如环境污染的现状、环保的重要性、环保的措施等。
三、立意新颖在立意时,我们要避免俗套和陈旧的观点,努力寻求新的角度和观点。
新颖的立意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例如,你可以从环保的角度探讨科技发展的利与弊,或者从个人生活出发,分享自己在环保方面的实际行动和心得体会。
四、立意深刻深刻的立意需要我们对所选素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价值。
这需要我们在选材时,注重素材的广度和深度,选择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和讨论的话题。
例如,你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件或现象,探讨环保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或者分析环保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法。
五、选材与立意的结合选材和立意是相辅相成的。
明确的立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材,而新颖、深刻的选材又可以丰富和深化我们的立意。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不断调整和优化选材与立意的关系,使二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总之,选材时确保立意明确、新颖、深刻是写作成功的关键。
我们要在选材时紧紧围绕主题、注重素材的广度和深度、寻求新的角度和观点,并深入分析和思考所选素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一篇既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感染力的好文章。
语文作文选材的原则
![语文作文选材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8317812aaea998fcd220e18.png)
语文作文选材的原则:写作文里,选材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点,好的选材可以让作文显得层次更加丰富,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作文选材的原则》。
写作文选材是相当重要的,有几个原则可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典型。
所谓典型,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最能表现主旨,二层是其他材料无法替代它;总而言之就是能够恰如其分地非常到位地表达主旨或者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的一些材料,可以分为写人和写事儿两块。
一个人物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是什么?他身上有什么特色的品质?这个就是典型性材料所要表现出来的。
事件上可以选取最能打动人心、最震撼、最深刻的那些材料,这样就可以以少的笔墨反应大的道理和抽象的情感。
例子:1、《谁是最可爱的人》选取的三个事例中的第三个“防空洞谈话”,虽然相比前两个轰轰烈烈的战斗和牺牲场面不够壮烈,显得些许平淡,但是却真挚感人,打动人心,非常典型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无私奉献和乐于牺牲的精神品质。
2、、《自行车上的空间》,小作者选取了爸爸骑自行车送他上学的材料,其中爸爸为了让他坐得舒服让空间的事情,选材很典型,很能表情达意,表达了爸爸对儿子深沉而厚重的爱。
第二、丰富选取的材料要丰富,体现在材料本身的含量很大,很丰盈,能够生动地表达人物和事情的过程。
分为:(1)写人,用细节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和性格。
(2)写事情,要突出事件的发展和高潮和结果,用曲折跌荡起发的情节来丰富文章内容,或者采用倒叙、插叙等方式,或者用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来吸引人。
第三、真实写作可以进行合理的虚构,但是绝对不能违背常理地胡编乱造。
艺术的加工是可以的,必须具有很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阅历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材料。
但其实很多大家都是以写普通的事情而写出不凡的效果的,这就是因为他们善于观察和捕捉细节,捕捉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揣摩人物的心理,同时他们善于通过小的切入口(小的细节,小的事情,平常的场景)用艺术的手法写得很出色,比如《心中的风景》,作者只是选取了妈妈洗衣服洗得劳累以至于睡在沙发上的场景来写,材料很平凡却很到位,作者选取的这个细节把妈妈的含辛茹苦和操劳刻画地真挚感人,再加上优美的语言,是上乘之作。
写作文不会选材怎么办?
![写作文不会选材怎么办?](https://img.taocdn.com/s3/m/eff8768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a.png)
写作文不会选材怎么办?
写文章要言之有物。
这个“物”就是构成文章的材料,是一篇文章的物质基础,文章的主题要靠这个基础来体现。
材料对写文章既然如此重要,那么,社会生活中的材料浩如烟海,我们自己积累的材料也很多,什么材料才能写进文章中呢?
选材必须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要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选材的主要依据是主题。
要根据主题的需要决定材料的取舍和详略、主次。
能够最有力地表现主题的一定要选,要详写;对主题有一定表现力的,是次要材料,要少选或不选,选也要略写;与主题无关的不选。
2、要选择典型材料。
典型的材料,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最能充分说明问题的材料。
它具有普遍意义,能深刻、有力地揭示事物的真相、特征,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3、要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
所选的材料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生编硬造的,或个别的、偶然的现象。
4、要选择新颖的材料。
表现在三个方面:材料新鲜富有时代气息的;如不是新鲜的也要别人没有或很少用过的;或改变角度,写出新意。
作文选材的三大原则
![作文选材的三大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3208aede518964bce847c66.png)
作文选材的三大原则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教育体育局基础教研室 田慧敏【摘 要】 对教师来说,作文难教,对学生而言,作文难写。
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
那么作文应该怎样选材呢?作文选材应遵循三大原则。
【关键词】 作文教学;作文选材;作文选材原则一提起作文教学,许多教师和学生都感到犯难。
对教师来说,作文难教,对学生而言,作文难写。
因而,作文课恐怕是我们最不喜欢上的一节课。
究其原因,我认为问题出在作文的选材上。
人们常说,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
诚然,作文的选材范围是广泛的,可以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来形容。
但正因为选材的范围太广,学生反而迷失了方向,结果所选的材料要么偏离了文章的中心,写成了跑题作文,要么材料陈旧,没有个性,没有新意,没有吸引力,从而不能打动阅卷老师,导致作文得不了高分。
那么作文应该怎样选材呢?我认为作文选材应遵循三大原则:一、选材要有真实性我们所说的材料的真实性是指文章中的事实性材料既符合客观实际,又能从本质意义上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
我们都知道,真实的材料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感染力。
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说过:“我敢以人格保证,我所写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如果是虚假的,再好的文字我一个也不写。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
比如,一次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学习中表现好被老师表扬,自己做了一件错事,事后感到后悔,自己不经意间帮助了别人而感到高兴。
再比如,自己第一次做饭,第一次登台演讲,第一次独自一人在家,第一次走亲戚等,都可以写进作文里。
但有些学生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大都害怕写作文,有时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要么把作文选中的材料进行改头换面,要么是不着边际的胡编乱造。
在一次作文中,我给学生布置了《我的家乡》这样一篇作文,结果有的写的是家乡在东北,有的写的家乡一年四季如春,有的写的家乡的泼水节等。
有的明明生活在农村,却去写城市生活,有的明明生活在平原,却去写大海高山。
(完整版)作文选材的三个原则
![(完整版)作文选材的三个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d9b8d95168884868662d66a.png)
作文选材的三个原则好多同学怕写作文,总感觉无言以对,只能七拼八凑――要么虚假故事,浅吟低唱;要么老是那么几个老掉牙的案例,一模一样。
其实,他们不是没有累积,也不是没有生活感悟,而是没有正确的选材方法。
那么,作文选材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第一,要注意链接课文,充分文章内容。
语文课本是个宏大的素材库,这些素材涵盖了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又极具模范性,几乎全部的话题都能够在课本中找到相应的素材。
假如对课本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写作时就能对号入坐,不愁无言以对。
如身处窘境发奋图强的就有“就极刑而无愠色”发奋著书的司马迁,有走出残疾的暗影用笔闯出一条活路的史铁生,有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光明的海伦 ? 凯勒,有“即便被关在果壳里,仍自认为是无穷空间之王”的霍金又如高洁傲岸不与世俗狼狈为奸的有“往矣,吾愿曳尾于涂中”的庄子,有“举世污浊而我独清,大家皆醉而我独醒”的屈原,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陶渊明,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显贵,使我不得高兴颜” 的李白又比方伤时感事大公无私的有“以先国家之急尔后私仇也”的蔺相如,有劝告统治者“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贾谊,有劝谏皇帝“怨不在大,可畏惟人”的魏征,有“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杜甫还能够就课自己物建“人物画廊”:贵有自知之明的河伯,雄辩成大业的烛之武,豪放洒脱的苏轼,因循保守反对改革的“套中人” 别里科夫其实,每年有好多高考优异作文就成功地采用了课本素材。
其次,要注意联系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
”(白居易)写文章应有感而发,感情是联络作者和读者的桥梁。
只有联合自己的生活感觉,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才能产生“令人心动”的魅力成效。
但好多同学写作文时是为别人立言,文中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的态度,也鲜有自己的声音,他们在写作时仿佛忘了自己的存在。
其实,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有成功的欢乐也有挫折的伤心;与同学相处,有相知订交的欢乐也有碰撞隔膜的烦恼。
选材的原则
![选材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ab5d5e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c.png)
选材的原则
选材是写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和受众的反应。
为了让文章生动、全面且有指导意义,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原则进行选材。
1. 选取热门话题:选择社会热点、时事新闻或深受关注的话题作为选材,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并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关注热门话题可以帮助我们站在时代前沿,探讨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议题。
2. 挑选有趣的案例:生动有趣的案例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
选取真实、有代表性的案例,并结合细节和情感表达,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观点,并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3. 考虑多样性:在选材时,我们要关注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文化背景。
多样性的选材可以使文章更全面,充满争议的选材也能激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
4. 深入调研:在选材之前,进行充分的调研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获取可靠的、权威的信息来源,我们可以为文章提供确凿的事实和数据支持。
深入调研还可以使我们对选材有更好的把握,保证文章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5. 关注读者需求:选材的最终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和阅读体验。
在选材时,我们要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和兴趣,选择与他们相关的话题,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进行选材的定位和创作方式。
综上所述,选择生动、全面且有指导意义的选材,需要关注热门话题,挑选有趣的案例,考虑多样性,进行深入调研,并关注读者需求。
遵循这些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选材,写出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的文章。
作文选材“三要”——“真”“鲜”“奇”
![作文选材“三要”——“真”“鲜”“奇”](https://img.taocdn.com/s3/m/8775d4c5f61fb7360b4c65e7.png)
作文选材“三要”——“真”“鲜”“奇”作文选材“三要”——“真”“鲜”“奇”蒋玉军考场作文唯有材料优秀才能取胜,但是许多考生的文章,要么材料不明、不知所云;要么材料泛件、片断:再现了这位战士无比崇高的革命信念和优秀品格,叫人震撼,发人深省。
再如我们很熟悉的散文家朱自清《背影》中的片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里,作家将父亲买橘子的动作放慢了镜头,就好像电影中的慢镜头特写,用“走”“探”“穿”“爬”“攀”“缩”“倾”等展示细节的动作描写,将“父亲”买橘子的过程,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了,从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再如一篇作文《向日葵没有眼泪》的精彩片断:“爸爸,向日葵哭了吗,这上面怎么沾满了泪珠呢?”彼时的自己总是爱强调自己的见解,以为一二要:努力求“鲜”彰生机所谓求鲜,即要求所选材料应尽量新鲜或角度独特,能够使读者耳目一新,获得全新的体验与感受。
如何才能做到材料的新颖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意扩大视野,多读书报,多关心时事,特别是关注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
二是引入时代的活水,向生活学习语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呈现出急剧的变化状态,新事物、新现象、新情况大量涌现,随之而来的是现代汉语的新词汇也呈现出空前发展的态势;三是注重观念更新。
要善于感受时代气息,从现实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捕捉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闪光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从而确立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的命意。
如温竹敏同学写的-篇文章《漫步西小岛》的精彩片断:一路向西,迎面而来的是汇文桥。
桥身不长但拱度很大,慢慢踏上桥,站在高处,极目远眺,西小岛尽收眼底,而最引人瞩目的是西北葱葱茏茏的一丛绿色。
此时一阵风吹来,柳枝变成了妩媚的舞小作者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游览校园西小岛,放松了心灵,走向了自然。
高考作文写作议论文的取材原则
![高考作文写作议论文的取材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82e3565336c1eb91a375d80.png)
议论文的取材有3大原则,无论如何不能乱来。
一篇成功的议论文,要立意好,逻辑好,文笔好。
●●●1.事实的确凿性,你可千万别自个编一篇文章,不会因为一句话一个事例而实现质的飞跃,也不会因为少一句话或者一个事例就大量掉分。
但是,如果是被抓到张冠李戴,弄虚作假,且不说文章论证的效果大打折扣,万一阅卷老师觉得你在羞辱人家智商,那可怎么办?没得办,你就等着扣分吧。
更可怕的是,那风险的大小对于你来说是不可控的。
我们举个例子,曾经有学生写作文要写题记。
他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写到这,他忘记了是作者是谁,觉得这诗是自己偶然看的,应该挺小众,老师有大概率不会知道。
于是他写下一个破折号,后面跟的是泰戈尔。
顾城的棺材板,眼看就要压不住。
你我都知道,这首诗可一点都不小众,是诗人顾城的代表作《一代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所以为的小众,可能就恰是别人的耳熟能详。
世界太大了,千万不要低估老师。
我们国家发展太快,文化素养提升得太快。
现在的语文老师不比当年,有几个不是高等院校毕业,在文史哲这一块摸爬滚打多年?你说哪句是村上春树写的,人转头怼过去一个,巧了,村上春树的树我全看过,偏偏没有你写的那一句。
你讲了一个马尔克斯的故事,人转头给你怼一个,巧了,我大学毕业论文写的就是马尔克斯,难道我们认识的不是同一个人?平时考试倒也罢了,顶多扣点分。
那万一是高考呢?你怎么知道你的阅卷老师是长于哪个领域呢?风险太大,收益太小——顶多了也就那么三两分的事。
讲完利益,现在我们可以踩上道德高地说这件事了。
同样也不能做,弄虚作假骗分,和欺诈无异,和作弊无异。
不过是比直接作弊发现的概率稍小一些罢了。
如果说你写一些“唐太宗派郑和下西洋,爱因斯坦发明电灯泡”之类,顶多算记得不牢,张冠李戴。
但是如果你要写华盛顿砍倒樱桃树;爱迪生7岁帮人动阑尾手术;飞船上肉眼看长城;鲁迅劝年轻人少上网,那就是蔫坏了,是不厚道。
这会是一个道德问题。
今日能解释说作假是为了混两个分,多年以后就能托辞欺骗也不过是为混口饭吃。
简要说明选择写作材料的原则
![简要说明选择写作材料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c8929b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3.png)
选择写作材料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相关性原则:选择的写作材料应该与文章主题密切相关,能够支持文章内容的论述和论证。
2. 可靠性原则:选择的写作材料应该来自可靠的来源,如学术期刊、权威书籍、官方网站等,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 可读性原则:选择的写作材料应该易于理解和阅读,语言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难以理解的术语和概念。
4. 多样性原则:选择的写作材料应该具有多样性,包括不同来源、不同类型和不同观点的材料,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5. 时效性原则:选择的写作材料应该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即所选材料应该是最新的、最及时的,以反映当前的最新情况和趋势。
总之,选择写作材料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文章内容的准确性、可信度和可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选材的三个原则
很多同学怕写作文,总觉得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要么虚构故事,浅吟低唱;要么总是那么几个老掉牙的事例,千篇一律。
其实,他们不是没有积累,也不是没有生活感悟,而是没有正确的选材方法。
那么,作文选材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注意链接课文,充实文章内容。
语文课本是个庞大的素材库,这些素材涵盖了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又极具典范性,几乎所有的话题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相应的素材。
如果对课本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写作时就能对号入座,不愁无话可说。
如身处逆境自强不息的就有“就极刑而无愠色”发愤著书的司马迁,有走出残疾的阴影用笔闯出一条生路的史铁生,有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光明的海伦?凯勒,有“即使被关在果壳里,仍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的霍金……又如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有“往矣,吾愿曳尾于涂中”的庄子,有“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屈原,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陶渊明,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又比如忧国忧民公而忘私的有“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蔺相如,有告诫统治者“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贾谊,有劝谏皇帝“怨不在大,可畏惟人”的魏征,有“戎马
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杜甫……还可以就课本人物建“人物画廊”:贵有自知之明的河伯,雄辩成大业的烛之武,豪放洒脱的苏轼,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其实,每年有很多高考优秀作文就成功地选用了课本素材。
其次,要注意联系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白居易)写文章应有感而发,情感是联结作者和读者的桥梁。
只有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才能产生“使人心动”的魅力效果。
但很多同学写作文时是为他人立言,文中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的态度,也鲜有自己的声音,他们在写作时似乎忘了自己的存在。
其实,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挫折的悲伤;与同学相处,有相知相交的愉悦也有碰撞隔阂的苦恼。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同学们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有了自己的价值取向,也有了自己的生活感悟。
如果能把自己圈子里的事情,把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感悟写进作文,那就是自己情感的自然流露,不堆砌,不做作,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聆听心声,在感受鲜活的生活。
如高考满分作文《同一片天下同一颗心》一文,作者仿佛蘸着斑斑血泪叙写着亲历的一件件辛酸事。
再次,要关注热点,增强时代气息。
社会生活是一个异彩纷呈的大舞台,也是写作的源头活
水。
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时刻关注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学会用具有时代特色的眼光去观察社会生活,审视芸芸众生,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使文章折射出时代的光芒,让人从中听到时代的脚步声。
我们要关注风云变幻的世界形势:伊朗核问题,巴以冲突,伊拉克的动荡不安,原油价格一路飚升……我们还要关注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三峡大坝封顶,人造太阳面世,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但也有让人揪心的生产安全问题,腐败问题,黑恶势力问题,房价问题……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如“感动中国”人物。
这些材料既是我们写文章的有力证据,又能使文章焕发时代特色。
时代的信息与学生的思想感情最容易沟通,我们处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处在一个科技、文艺等种种信息大量涌现的时代,我们应该也能够让我们的作文流淌着时代的活水。
积累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我们的大脑时时刻刻都在积累,课内的、课外的,学校的、家庭的还有社会的各种信息源源不断地进入我们的视野。
怎样将这些积累用于写作?我们还应该学会思考、比较、辨别,用自己的知识和理性重新建构这些材料,并将它们分门别类,便于搜索。
这样在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我们的作文才会有情感,有个性,有灵性。
张来宝,安徽绩溪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