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思考

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思考
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思考

关于对西峰区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工作

的思考

西峰区地处甘肃省东部,坐落于有“天下黄土第一塬”之称的董志塬腹地,是庆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5年,西峰成立县级市,2002年撤市设区。全区现辖5乡2镇3个街道办事处、100个行政村、856个自然村、15个社区;总人口37.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31万人);总面积9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24万亩,山、川地14.8万亩),境内沟塬交错,植被稀少,年均降雨量不足500毫米,自然条件差,经济文化发展滞后,是一个典型的靠天吃饭的雨养旱作农业区。

一、扶贫开发工作背景及现状

西峰区自1986年开始扶贫攻坚,1996年整体解决温饱;2002年国、省扶贫政策和资金中断后,全区上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革命老区精神,坚持不懈组织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12年我区被列为六盘山“天窗”县(区)之一,2013年被列为省级“插花型”贫困片带扶持范围。目前仍有贫困户4585户,贫困人口1.83万人,贫困面7.12%。今年以来,在省、市各级领导关怀支持及上级业务部门精心指导下,区委、区政府动员全区上下全力开展扶贫攻坚,走精准扶贫之路,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初显成效。

二、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工作现状

由于我区不是国扶省扶重点贫困县区,贫困农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资金短缺。去年以来,为了破解这一制约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同时积极学习兄弟县的好经验好做法,决定在10个行政村开展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工作。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重点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领导,政策护航。区上成立了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区扶贫办设立互助资金监管办公室,乡镇设立了扶贫工作站,各试点村均成立了村级扶贫互助协会,配备了大学生干部。讨论出台了《西峰区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扶贫贷款资金管理细则》、《西峰区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工作实施规划》、《西峰区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4-2017)》。区政府向国开行兜底承诺,区财政列支100万元作为担保金注入担保公司,由市经投公司在国家开发银行甘肃分行(以下简称国开行)为我区贷款1000万元。

二是严格选村,精准定户。按照“1+9”试点模式和5个选择试点村的标准,选定新庄村为区抓试点村,罗杭、湫沟、左咀、铁楼、沟畎、东坪、老山、芦子渠、田畔等9个村为乡抓试点村,实现了乡(镇)试点工作全覆盖。贷款资金拨

付我区专户后,我们在1个工作日内将贷款资金拨付到试点村扶贫互助协会专账,由乡村负责投放到467名农户手中,主要用于扶持农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其中贫困户占60%以上。单笔贷款2万元及2万元以下433户,单笔贷款2-5万元34户(大户带小户)。

三是多措并举,降低风险。紧密跟进贷款资金后续管理工作,安排专职人员进乡驻村严格抓好扶贫互助协会财务管理及

跟踪问效。聘请种植、养殖专业技术人员,采取了田间、地头、圈舍现场指导为主,集中授课、座谈交流同步开展的方式,结合试点村产业特点,持续开展“143”技术到户培训,共培训养殖户300余人,种植户450余人,技术员、防疫员30余人,使受训农户掌握了致富产业技术技能,确保贷款户在春耕生产中利用培训过的技术技能科学经营,取得经营实效。

一年的实践证明,建立“一体系四保障”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机制,采取五户信誉联保、“双联”干部担保,“143”技术到户实保,风险防控措施强;贷款条件优惠,按年结息,贷款审查效率高,农户使用便捷,放款速度快;充分发挥了政府组织优势,实行全程公开透明公示制度,可复制性强,易于推广。金融支持产业扶贫不是简单地发放贷款和扶持产业,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政府“一头热”的扶贫模式,变“输血”为“造血”,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变政府过去包办代替为指导服务,实现“过去给钱给

物要我干”为“今天主动参与我要干”的思想观念大转变,从而彻底根除群众“等靠要”思想,引导群众树立“借鸡下蛋、下蛋还鸡”的创业意识,推动群众依靠贷款资金自主创业、自我发展而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今年,区委、区政府在全区扶贫攻坚暨“双联”行动推进大会上对我区的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工作进行了重点安排部署,计划4年争取国开行扶贫贷款资金4.9亿元,把这项工作作为我区今年减贫摘帽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践行群众路线坚持即知即改的重要任务。继续按照“先抓试点、探索路子、总结经验、示范带动、全区推广”的工作思路,争取落实国开行扶贫贷款资金2000万元,新增24个试点村,共在34个行政村开展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工作,占全区行政村总数34%,实现贫困村全覆盖。

三、西峰区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金融供给总量不足,资金来源仍显单一。一方面,我区2014年计划争取国开行扶贫贷款资金2000万元,按照单户贷款额度在2万元及2万元以下计算,仅能覆盖1000余户贫困户,而我区现有贫困户4585户,覆盖率约为22%。另一方面,全区直接面对贫困农户的准金融组织仅有村级扶贫互助协会,扶贫贷款资金来源局限于国开行,没有其他银行的资金投放。

二是金融支持深化程度不够,到户贷款贴息覆盖率不足。一方面,我区金融扶贫产品缺乏,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近年来金融扶贫的主要抓手仅有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同时由于我区属于“插花型”贫困县区,也没有双联惠农贷款的投入,多年来处于财政扶贫资金、扶贫贷款资金“双缺”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到户贷款贴息资金较为缺乏,今年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仅为我区整村推进项目村配套了到户贷款贴息资金,贴息期限只有1年,而国开行扶贫贷款最长期限为2年,且仅涉及8个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村,覆盖率24%。

三是金融服务水平相对较低,风险防控机制有待加强。

一方面,尽管我区村级扶贫互助协会严格按照金融行业财务管理标准运行,使用互助资金管理软件进行财务管理,但未与业务主管部门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担保手段较为单一,“5户联户信誉担保+双联干部担保+财政工资担保”的“三选一”担保模式,虽然降低了农户贷款“门槛”,也降低了贷款资金风险,但是双联干部的数量毕竟有限,财政工资担保更是“一人难求”,大多数贷款户只能依靠本村亲朋好友联户担保。按照每村有50名贷款户计算,需要担保户250户,而我区部分规模较小的行政村,全村户数不足300户,面临担保力不足的难题。另一方面,“143”技术到户培训、公办担保公司担保、农业保险推行等风险防控机制虽然已经健全,但进展程度不平衡,如农业保险介入深度不够,覆盖产业种类较少。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贷款总量,拓宽贷款资金来源。通过突出抓好34个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村的产业增收、能力建设、技术到户、民主管理、参与式扶贫等体制机制创新,树立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确保国开行扶贫贷款资金”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进一步增强国开行加大贷款资金投入的信心,坚定其他银行向我区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试点村投放贷款资金的的决心。

二是优化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贷款供给,争取贴息资金扶持。探索改进扶贫贷款资金投入方向,重点支持农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贷款资金优先投向扶贫对象,优先培育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推行以"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扶贫贷款资金"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以贷入股,使贫困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受益,丰富增收渠道。支持家庭农场、明星示范户等“职业农民”的信贷需求,通过适当放宽产业大户的贷款限额,提高他们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热情,同时将帮扶效果与第二年申请贷款限额挂钩,建立奖惩制度,推广“大户带小户”及“致富一户,带动一片”发展模式。努力向上争取国、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扩大到户贷款贴息受益面,降低贷款户使用贷款成本,提高贷款农户收益率,激励农户利用贷款资金脱贫致富的信心。

三是提高扶贫互助协会服务水平,强化风险防控措施。

进一步探索建立健全扶贫互助协会贷款资金管理体系,逐步实现电子化、网络化财务管理与手工账务管理同步运行,逐步实现担保措施合理化、多样化,逐步建立信用评价体系,逐步加大保险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保险的补贴额度和范围,积极开发保险品种,将保险责任扩大到包括暴雨、暴风、洪水、冻害、常见病虫害、大规模疫病等主要大灾,丰富种养业保险品种,切实降低贷款资金风险。

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

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

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主要金融扶贫模式,包括日本农协金融扶贫模式、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扶贫模式和我国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产业金融扶贫模式、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金融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研究了我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思想、金融产品创新、配套服务、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做好金融精准扶?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金融供给;农村金融;农村信用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11)-0073-03 一、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比较及借鉴 (一)国外金融扶贫模式 1、日本农协金融扶贫模式。日本农协是一种合作性金融组织是促进“三农”发展比较成功的典型代表,承担向农村地区提供资金的职能。日本合作性金融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基层的是农业的金融组织、中层的是农业信用联合会(简称“信农联”)、最高位的是农林中央金库和全国信联协会。在日本农协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中,政府补助是推动农

协体系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政府通过财政资金补贴和农业信用基金对农协进行支持,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资金短缺问题,并有效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不断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2、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扶贫模式。 印尼人民银行(BRI)是印尼主要的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向印尼数百万农村居民提供了大量且可持续性的金融服务,同时在商业运作上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模式主要特点:一是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是印尼BRI可持续运营的基础。资金来源包括资本金、财政资金和中央银行贷款、储蓄资金及银行间信贷等资金。二是建立了较完善的组织管理架构。从上到下包括小额信贷部、地区分行、地区支行、农村网点,印尼BRI共有4046个农村银行。三是建立了可持续运营能力较强的小额信贷模式。BRI小额信贷遵循利率市场化原则,但和非正规金融利率相比,小额信贷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实际上在降低贫困农民贷款获得门槛基础上,也降低了其融资成本,同时也实现了BRI的盈亏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主要金融扶贫模式 国内金融扶贫方式较多,包括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产业金融扶贫模式、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等。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主要由政府

全市产业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全市产业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计划安排,2018年2月2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巩中带领调研组赴蒙城县黎明村进村入户调研产业扶贫工作,与镇村干部和扶贫专干进行了面对面交流;2月28日又赴谯城区群康药业产业扶贫基地、济人药业扶贫基地、齐庄生态农庄、牛集镇蒋楼村产业扶贫基地、魏岗镇贫困户代养羊项目基地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直相关部门和谯城区政府的工作汇报。综合三县一区产业扶贫总体情况,调研组对如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巩固好产业扶贫成果,防止贫困户再返贫,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产业扶贫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拓宽思路,多部门参与产业扶贫的格局初步形成。我市产业扶贫方面形成以市农委为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林业局、市文旅局、市商务局等多家单位相互配合、各有重点的工作格局。我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十大主导扶贫产业有特色粮油、蔬菜、中药材、林特、水果、畜禽、渔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光伏、农村电商等,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主业突出、多业并举、各具特色的产业精准扶贫发展格局。2017年新建成1949个光伏电站并如期并网;全市

约40万贫困人口每人建立1亩苗木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已落实栽植苗木25.68万亩。130个贫困村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56125户贫困户从事1项以上特色种养业。村均产业扶贫项目6.53个,到户产业扶贫项目户均2.68个。建成扶贫工厂29家、扶贫基地86家,吸纳贫困劳动者411人。 (二)精准施策,产业扶贫各项优惠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期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下发后,各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也相继出台政策,全市各有关部门和县、乡、村三级政府产业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和特色种养业。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财政扶贫及其他资金共同成立经济实体,利用财政资金形成的可经营性资产入股,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将资产、土地入股,确保多渠道增收。设立林业产业扶贫生态林补助专项资金,扶持林业产业脱贫。科学选择模式,加大林业产业扶贫力度,推广利辛县贫困户自种、自有、自贷、自用经验做法。开展“八个一”工程建设,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农家乐。推动“两中心一站点”、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建设和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工作。 (三)创新举措,特色扶贫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各地区依托光伏扶贫、特色种养业扶贫、乡村旅游、商贸流通扶贫项目

某县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某县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材料 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对各位领导莅临我县检查指导精准扶贫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同仁县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县情,略)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ZZ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县属于典型的青藏高原内陆欠发达地区,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设施薄弱,致贫成因复杂,贫困代际传递等问题突出,农牧区贫困呈现“规模大、分布广、程度深、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等特点。加之,同仁县涉藏维稳、矛盾纠纷错综复杂,稳定与发展的压力巨大,扶贫开发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精准扶贫开展以来,

全县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86户、12565人,贫困发生率为20%,是省定贫困县,近期被列为全省深度贫困县。 二、金融扶贫工作主要做法和成果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扶贫工作,深入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精准扶贫黄南州行动方案》,根据州县金融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制定《扶贫小额贷款推进计划》,积极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确保金融扶贫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定期研究部署。积极组织扶贫小额贷款工作推进小组,按照《责任清单》落实各部门责任,做好任务分工安排,定期组织召开“三有一无户”扶贫小额贷款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推进的目标任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二是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充分了解和掌握辖内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特别是金融服务需求情况。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金融扶贫工作的主要对象,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包括贫困户生产、生活、资产、发展情况、贷款需求额度、用途期限等信息。 三是完成对贫困户的信用评级工作。针对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开展信用评级工作,按照信用等级发放贷款,确保有发展愿望的贫困户能够破格得到发展资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产业扶贫是我州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和“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产业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产业化扶贫是国务院扶贫办“一体两翼”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贫困群众增收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贫困地区逐步培育支柱产业,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稳定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规划领导小组的要求,州扶贫开发办公室组织各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各科室对“十一五”以来的产业扶贫项目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州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产业扶贫是我州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和“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我州扶贫开发工作在坚持原有各项扶贫措施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扶贫思路、探索扶贫途径、创新扶贫机制,围绕整村推进、整乡推进、连片开发,以产业扶贫资金、贫困村互助资金、小额信贷资金等,通过扶持农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等方式实施产业扶贫,对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构筑起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实施产业化扶贫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1、实施产业扶贫,是实现新纲要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实现新纲要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的奋斗目标,必须以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贫困人口收入增加为前提。新纲要明确把产业扶贫作为专项扶贫的一项重点工作,将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工作任务之一,要求“到年,力争实现1户1项增收项目,到2020年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从我州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完成这样的目标任务仍然需要大力发展产业,建立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稳定的增收长效机制。 2、实施产业扶贫,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和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为目标,既是一项重要的扶贫手段,更是党委、政府关心“三农”最现实最具体的体现。 3、实施产业扶贫,是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和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加快产业化扶贫进程,发展农村经济,解决贫困人口温饱,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4、实施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按照国家2300元扶贫标准,全州还有贫困人口万人,有低

农商银行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工作报告

ⅩⅩ农商银行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工作报告 根据省联社ⅩⅩ审计中心的安排部署,在总行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在各部室、各支行的大力支持和紧密配合下,紧紧围绕2017年“金融扶贫”的总体目标要求,切实有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现将我行金融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行共26个网点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026户,截止2017年7月31日,辖内建档立卡贫困户9026户,已建档评级9026户,在信贷系统录入的6339户,授信金额31347.19万元。辖内贫困户贷款户数4788户,贷款余额22489.61万元;本年累计发放贫困户贷款户数3353户,贷款金额16384.92 万元;其中用于锦投公司贷款户数2398户,贷款金额11990万元。截止目前,我行在人民银行获得扶贫再贷款2.3亿元,已全部用于涉农及贫困户贷款。累计召开扶贫工作会议45场次,培训会133场次,发放“特惠贷”宣传资料15000份。 二、特色产品介绍 1.特惠贷(我行推行的精扶贷现统称为特惠贷): 为助推金融精准脱贫,我行推出“特惠贷”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产品;主要是为帮助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而量身定做的5万元(含)以下、3年期以内的小额贴息信用

贷款,根据借款人借款期限、还款能力及现金流情况,确定授信金额。实行借款人按季先还息、政府后期贴息的模式。截至7月末,特惠贷贷款户数4788户,贷款余额22489.61万元。 2.特惠贷创新产品:“企业+贫困户+特惠贷”: ⅩⅩ农商银行以“精扶贷”等优惠政策为载体,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联系,强化与扶贫龙头企业的联系合作,建立完善了“政府+农商行+扶贫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户”为主体的“533”互助脱贫资金分红模式,实现了银政企及贫困村、贫困户的抱团发展。即:ⅩⅩ农商银行向碧江区符合授信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精扶贷”贷款5万元,贫困户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将贷款资金投入到国有扶贫龙头企业--ⅩⅩ市锦江投资有限公司,锦投公司集中资金在碧江区发展产业,并每月分红给每户贫困户300元,以户为单位每年分给贫困户所在村300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分红给投入的贫困户,增加贫困户收入,促进贫困户致富渠道。截止2017年7月31日,贫困户贷款投资到锦江投资有限公司户数2398户,贷款金额11990万元,获得分红金额541万元。 3.“5+X”特惠贷:为进一步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我行打破传统模式,创新工作思路,开展“5+X”特惠贷工作模式。即当贫困户贷款投资到锦投公司后,如果自主发展还有

关于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关于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下面是关于产业扶贫调研报告,请参考! 关于产业扶贫调研报告产业扶贫是通过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来实现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从长远角度来看,其意义非常重大。如何更好推进产业扶贫,提高扶贫效益,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调研课题。石门县扶贫办带着破解产业扶贫发展难题的思考,深入13个乡镇、场20多个村居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 一、石门县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 石门县是典型的贫困山区农业县。到XX年末我县贫困人口为万人,占全县总人口万的%,占全县农村人口万的%。近年来,我县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通过多年努力,我县逐步形成

了柑桔、茶叶、高山蔬菜、马头羊、烤烟等主导产业。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200多万元,扶持农业主导产业,新发展柑橘14200亩,茶叶12300亩,烟叶5700亩。发展肉牛11000头,山羊13000只,扩种南竹3700亩,发展高山蔬菜3500亩。二是产业品质不断提升。多年来,石门狠抓柑桔、茶叶、烤烟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品质。每年投入500万元左右的扶贫资金用于产业的品种改良和科技培训,目前柑桔获有“早熟蜜橘第一县”、“柑橘之乡”、“全国柑橘出口示范基地”等称号。白云山有机茶通过欧盟认证,“石门银峰”品牌荣获“驰名商标”。烤烟进入了芙蓉王高端烟叶生产基地。 三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以扶持企业发展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促进产业发展,五年来为节节高公司和金湘源、壶瓶山茶叶公司等龙头企业争取到了360万元的财政贴息,落实贴息贷款亿元,带动8万多人产业增收。今年我县还争取到了500万的茶叶产业专项扶贫项目,其中350万元用于新发展茶叶和防控灯的购买,150万元用于茶叶加工企业设备投入贴息,已规划发展优质茶叶基地6120亩,扶持茶叶加工企业四家。现基地及企业厂房建设都已开工启动。 四是特色产业不断兴起。近年来,我县在产业扶贫方面开始探索发展油茶、金银花、旅游、劳力输出等特色产业。

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当前金融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几点建议 一、当前金融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1、金融扶贫模式单一、发展不均衡。 目前尽管扶贫的模式比较多,但实践中,金融扶贫主要以扶贫贴息贷款为主。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扶贫贴息资金主要依靠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受制于贴息限额的控制,每年能够获得贴息贷款的农民十分有限。财政扶贫资金在贫困户的选择上缺乏有效的精准机制,扶贫贴息贷款由于按商业化操作,在投向上往往向非贫困户和产业转移的现象较为普遍。金融扶贫的方式仅局限于贴息贷款,模式单一,国际上小额信贷扶贫手段在我国发展还很不均衡。 2、贫困地区金融生态较差。 贫困与信用总是背道而驰。越是贫困的地方,金融生态越差。社会信用意识淡薄,贷款违约率高,导致金融部门对扶贫贷款“惜贷、慎贷”现象严重,贫困地区金融生态建设是金融扶贫必须破解的难题。 3、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贫困地区大多位于交通偏远、自然环境较差的区域,文化教育等公关服务发展滞后,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相对较低,“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能力较弱,当前我国扶贫的模式主要通过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等外部项目的“输血式”扶贫,没有与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提升的“造血式”扶贫结合起来,导致扶贫项目很多,但真正贫困户没有通过扶贫项目的设施实现脱贫致富。 二、新时期金融扶贫政策建议 1、创新和发展金融扶贫模式。一是金融支持贫困地区旅游开发,我国贫困地区大多是革命老区,自然风景区,旅游开发潜力巨大,而且旅游业一般都是当地的首位产业或支柱产业。金融机构可通过支持贫困地区旅游开发,通过旅游业的关联带动,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如我行对国家贫困县石台县牯牛降风景区小火车项目发放扶贫贴息贷款6000万元,支持当地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较好地带动当地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二是实施产业扶贫。在开展金融扶贫时,可以将龙头企业引进贫困地区,实行”龙头企业+金融+贫困农户”的模式,由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致富,可有效降低农户的创业风险。三试行“贴改保”。即尝试将财政贴息资金用作扶贫贷款担保基金,建立贫困地区扶贫贷款担保基金制度,逐步建立扶贫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和奖励机制,解决扶贫贷款担保难问题,提高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贴息贷款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金融机构商业可持续的金融扶贫机制体制。 2、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创新贫困地区扶贫贷款担保方式。探索扩大贫困地区抵押担保品范围(农地、宅基地、林权等等),增加金融供给。二是不断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环境建设。加大贫困地区电子化金融服务力度,为贫困地区提供优质高效的基础金融服务。如扎实推进“惠农通”工程建设。三是加强银政合作。既要实现金融扶贫良好的社会效益,又要实现金融机构自身可持续发展。加强扶贫政策制定和过程参与,避免金融扶贫只“输血”,不“造血”。四是加强与同业合作。大型银行可以通过当地微型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委托贷款,把信贷资金投放到最需要的贫困农户,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扶贫社会效益最大化。 3、加强贫困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信用环境,优化金融生态,就必须从这二方面入手:一是广泛开展信用宣传教育活动,强化信用观念和意识。加强公民信用教育,净化信用制度的生存环境;规范政府行为,建立诚信政府,发挥政府在信用意识中的示范作用;二是建立失信公示约束机制,通过道德惩戒,法制惩戒和舆论监督等手段,规范信用秩序,优化信用环境。

关于金融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关于金融精准扶贫实施方案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 〕2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 〕17号)、《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 〕65号)、《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 〕23号)和《关于印发〈贵州省信贷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黔扶通〔20 〕64号)等文件精神,探索建立财政扶贫资金、金融信贷资金与贫困户生产经营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完善小额贷款扶贫机制,有效缓解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增加贫困户收入,结合我州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支撑,积极探索金融扶贫的有效路径,在建立扶贫产业融资项目库和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以小额信用贷款为载体,以支农再贷款和扶贫贴息为杠杆,以推动落实农户贷款税收优惠、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等政策为激励手段,以建立县级风险补偿机制为风险防范措施,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信用度较高的农村贫困人口开展免担保小额贷款,充分发挥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提高金融机构积极性、提高贫困农户贷款覆盖率、降低贫困农户融资成本、融合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和精准扶贫,有效帮助贫困户更好更快实现增产创收、脱贫致富目标。 二、工作原则 (一)产业扶持原则。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领,发挥扶贫农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围绕“肉羊、蔬菜、核桃、甘蔗、薏仁、油茶、中药材、精品水果等重点产业,大力实施“6155”工程,丰富产业内容,延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着力打造我州山地特色农业。 (二)贫困户优先原则。对有融资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扶贫农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优先贷款、利率优惠,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投入效益。 (三)信用贷款优先原则。对信誉良好的建档立卡贫困信用农户给予免担保、免抵押小额信用贷款,同时积极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为扶贫开发提供融资担保,降低担保费用。贷款发放以贫困户受益为前提条件,与增加贫困户收入、解决贫困户发展问题紧密结合,主要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瓶颈问题。 (四)自愿公平原则。开展扶贫信用贷款工作要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由贫困户自行决定是否申请贷款;尊重金融机构的自主经营地位,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原则参与扶贫贷款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五)龙头带动原则。通过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产业化扶贫农头企业,形成一批支撑县域经济、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产业化企业,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 (六)试点先行全面铺开的原则。根据州内产业发展现状,选择乡(镇、街道)扶贫工作机构健全的兴仁、安龙、贞丰等县作为我州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试点县;其它县(市、试验区)可根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坚持精准扶贫同步全面小康 2015年7月至8月,我们驻村工作队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全村贫户家庭入户调查,认真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全村发展现状,认真分析总结,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村人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业收入不稳定。部分村民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程度底,特色高效农业推广慢,村民文化程度偏低,掌握的实用技术少。 二、工作目标 (一)宣传政策。注重把宣传政策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结合起来,采取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卫生、低保、养老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协助联系户申请办理“双业”贷款、妇女小额信贷等惠农贷款,引导农民敢贷款、会贷款、及时还款,及时发现、反映和制止损害农民利益的各种行为,督促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进一步凝聚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二)反映民意。注重把反映民意与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起来,健全完善听取群众意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困难的长效机制,深入联系村召开村组干部与村民代表会议,商讨修订两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帮助村委会

建档立卡,推行扶贫攻坚“图表式管理”模式。双联干部深入联系户家中,了解村情户情、经济状况、发展愿望、存在困难、就医就学等,提出个人帮扶计划。要认真梳理归纳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党支部或有关部门,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促进发展。注重把促进发展与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以发展养殖业为主的设施农牧业,以种植核桃树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帮助村委会做好村级道路硬化和自来水入户工作,积极试点推广甜高粱种植技术,全力发展千亩优质核桃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协助做好土地流转、种植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技能培训、劳务输转等工作,帮助群众找准最适宜、效果最好、收益最高的富民产业。 (四)疏导情绪。注重把疏导情绪与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帮助开展法律法规及政策解释工作。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新风尚。 (五)强基固本。注重把强基固本与提升能力素质结合起来,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强化党员日常管理和教育培训,帮助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党员培养教育等制度,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指导村内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提升村级党建工作水平。 (六)推广典型。注重把推广典型与凝聚强大力量结合起来,

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最新)

全旗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推动金融扶贫工作,创新金融扶贫工作机制,助推我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按照《X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信贷政策八项措施的通知》(内政办发〔X〕29号)精神和《兴安盟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兴安盟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X-X年)》(兴署办字〔X〕41)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坚持金融政策与扶贫政策相协调,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主要目标是:县域扶贫融资总量增加,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融资担保体系得到加强,担保规模与扶贫融资需求相适应;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扩大,以商业化手段抵御农牧业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金融扶贫开发组织体系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县域贷款增速、增量连续提升,各金融机构的金融扶贫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通过政府增信等措施,扶贫龙头企业、规范化农牧民合作社、有劳动能力经营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融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二、主要任务 (一)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扩大扶贫融资规模 1.摸清融资需求,明确信贷投放目标。各X乡镇(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群众、农牧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融资需求、信用水平进行调查、评估,做好项目推荐工作。(牵头部门:各X乡镇场,

责任部门:旗扶贫办、农牧业局、经信局、金融办) 2.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金融服务全覆盖。按照国家发放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要求,旗财政局要建立财政贴息和政府补偿金机制。各金融机构要加强与贫困X乡镇对接,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发放、财政贴息、旗建风险补偿金”的扶贫小额贷款。实施“一奖一贷一贴息”政策,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切实保障贫困户的贷款需求。各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会同X乡镇(场)摸清辖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小额信贷覆盖情况,对有贷款意愿和需求、有经营能力和经营项目而未得到扶贫小额贷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扶持,并制定分年度工作目标(至X年),按季度向扶贫办和人民银行报告进展情况。(牵头部门:各X乡镇场,责任部门:各金融机构) 3.规范资产收益模式。各X乡镇(场)要选择经营规范、制度健全、效益好、能为贫困户提供稳定收入的龙头企业及各类经济组织,推广“政府+银行+担保+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资产收益精准扶贫模式,对有脱贫意愿但缺项目缺技术缺劳动力的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获得稳定收入。要规范资产收益模式管理,农户自愿要有申请,农户与企业或者合作社要有协议、政府要有监督、企业合作要有抵押、法律要有公证。对扶贫龙头企业和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按其带动脱贫户数等因素,由金融机构、各X乡镇(场)扶贫办确定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贷款期限和贴息额度。(牵头部门:各X乡镇场,责任部门:各金融机构、担保机构)

农商银行开展精准扶贫贷款工作的思考.doc

农商银行开展精准扶贫贷款工作的思考金融精准扶贫的“**答卷” ——**农商银行开展精准扶贫贷款工作 **县是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也是省第二批金融扶贫试点县。作为**人民自己的银行,**农商银行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金融产业扶贫的社会责任,从机制建设、资金安排、流程简化、模式创新四个方面为金融产业扶贫提供精准保障,探索出一条金融扶贫的有效途径,为贫困农户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完善三项机制,构建金融产业扶贫“责任网” 一是落实责任,建立工作机制。成立了金融产业精准扶贫领导小组,明确精准扶贫工作董事长负总责,行长具体抓,分管副行长专职抓,31个各支行成立了扶贫工作小组、评级授信初评小组,专门负责所属乡镇的沟通协调,贫困农户小额信贷调查、评级、授信等工作,实现与贫困农户一对一的对接;制定出台了《金融产业扶贫工作方案》、《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评级授信管理办法》、《贫困农户小额贷款操作管理办法》、《金融产业扶贫评级授信初评小组工作方案》、《金融产业扶贫贷款操作流程》等管理制度和办法,明确了各部门、支行的职责分工,开展了信贷客户经理金融产业扶贫专题培训,详细讲解扶贫小额贷款的政策制度、任务目标、具体措施、考核办法,形成了金融扶贫工作的强大合力。二

是主动对接,建立沟通机制。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主动与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对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协调机制、沟通机制,县扶贫办、县金融办、县农商行等部门参与的金融产业扶贫联系会制度,每三天召开一次调度会,每天上报小额信贷扶贫工作进度,对推进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即时处理,限时办结,从机制上保障精准扶贫工作顺利推进。三是严格考核,建立问责机制。制定了《金融产业扶贫贷款绩效考核及责任追究管理办法》,总行、支行、客户经理层层签订金融扶贫工作责任状,总行领导加强对各支行的扶贫工作指导、督促,做到亲自过问,亲自调度,亲自部署,点对点落实责任,规范业务操作;同时将扶贫工作纳入到部室、支行年度考核范畴,实行扶贫工作每周排位制,对排名最后三名的支行行长诫勉谈话,加大对扶贫工作不尽职、作风不实、推进工作不力人员的严格问责。 二、做好三项工作,畅通金融产业扶贫“流水线” 一是抓好信贷资金筹措,保障扶贫贷款及时投放。在前三季度贷款投放已经超过全年信贷规模的情况下,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信贷规模,向人民银行争取资金支持,申请支农再贷款9000万元,将有限的信贷资金全部安排到精准扶贫上。2015年,全行共发放扶贫贷款10789.22万元,其中小额贫困农户贷款2478笔、金额10289.22万元,扶贫经济组织贷款2户500万元,投放额居**第一、湖南前列;2015

最新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车赶乡位于临县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与临县湍水头镇、三交镇、大禹乡和方山县峪口镇相邻,国土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800亩,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6074户、16628人。核桃种植业是全乡的重点传统主导产业。境内有西山晟聚90万吨煤矿1座,晋煤太钢600万吨矿井正在筹建。太中铁路吕临支线、省道218公路、县道钟张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2015年,全乡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回头看”共识别贫困村12个,贫困人口2243户、6380人。2014—2018年脱贫情况为:2014年脱贫人口388户、1286人;2015年脱贫人口377户、1204人,脱贫村1个;2016年,脱贫人口128户、435人,脱贫村2个;2017年,脱贫人口511户、1279人,脱贫村3个;2018年,脱贫人口357户、929人,脱贫村3个。另外,2016—2018年出列人口84户、295人。目前,现有贫困人口567户、1190人,贫困村3个。 改革开放以来,车赶乡党委、政府积极带领群众发展核桃种植产业,全乡核桃林面积约30000亩,基本实现全覆盖。脱贫攻坚以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结合乡情实际,提出了“核桃增效、劳务增收、养殖带动、光伏普惠”的产业扶贫思路。经过近三年的努力,产业在不同程度的壮大,扶贫成效也正在逐步显现。种植业由粗放经营开始向精细化管理发展,林果业由注重数量扩张转变为注重提质增效,光伏产业从无到有,特色产业由少变多,劳务输出更加强劲有力,农民收入实现稳步提升。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从2013年的3200元提高到2018年的4500元。 二、产业扶贫路径。 (一)抓住核桃传统主导产业,依托专业合作社,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 车赶乡耕地面积34800亩,现有核桃林面积30000亩,基本实现全覆盖,其中盛果期面积15000亩,是全乡重点传统主导产业。结合这一乡情实际,车赶乡紧紧抓住核桃传统主导产业不放松,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在提质增效上精准施策、持续发力,2017—2018年依托张家山晋丰专业合作社先后实施提质增效9456亩,品种改良2300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从整体经营和长远发展看,种植分散、品种单一、销售困难、收益不高等仍然是突出问题,特别是产品深加工基本空白。下一步将继续在提质增效上谋思路、想办法、做文章,依托专业合作社创新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增加群众的核桃种植收入。 (二)紧盯国家产业扶贫资金保值增值目标,积极探索资金变资产、资产换收益的发展模式。 车赶乡15个行政村,沿川的2—3个村集体经济相对较好,其余各村集体经济基本空白。为了确保国家产业扶贫资金保值增值目标,车赶乡结合自身实际,2016年在全乡15个行政村普惠实施了5—10千瓦不等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2017—2018年实施了沙家焉80千瓦、大焉80千瓦、神峪沟80千瓦、张家山150千瓦、坪焉200千瓦、马家圪垛200千瓦、凤翅甲100千瓦的光伏电站,积极探索“资金变资产、资产换收益”的产业发展模式,贫困户收益明显提高,初步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年,又继续创新延伸,利用国家产业扶贫资金由村集体组织新建大焉村10000只蛋鸡养殖、杨家岭村10000只蛋鸡养殖、马家圪垛村500只湖羊养殖、尚赵村500只湖羊养殖,建成后由贫困户或承包或租赁经营,也可以入股合作经营。下一步计划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拓展延伸、创新升华,壮大集体经济规模,增加农户收益分配。 (三)立足当地实际,培植服务载体,拓宽和夯实劳务增收主渠道。 车赶乡总人口16628人,20—50岁青壮年劳力7400多人,其中3∕4的青壮年劳力常年在外务工。针对这一乡情实际,车赶乡于2016年组织成立了劳务服务中心,通过护工培训、能人带动、抱团取暖等方式,积极介绍推荐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就业,年均劳务输出6000

农商银行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工作报告

Ⅹ农商银行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工作报告 根据省联社ⅩⅩ审计中心的安排部署,在总行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在各部室、各支行的大力支持和紧密配合下,紧紧围绕2017年“金融扶贫”的总体目标要求,切实有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现将我行金融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行共26个网点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026户,截止2017年7月31日,辖内建档立卡贫困户9026户,已建档评级9026户,在信贷系统录入的6339户,授信金额31347.19万元。辖内贫困户贷款户数4788户,贷款余额22489.61万元;本年累计发放贫困户贷款户数3353户,贷款金额16384.92 万元;其中用于锦投公司贷款户数2398户,贷款金额11990万元。截止目前,我行在人民银行获得扶贫再贷款2.3亿元,已全部用于涉农及贫困户贷款。累计召开扶贫工作会议45场次,培训会133场次,发放“特惠贷”宣传资料15000份。 二、特色产品介绍 1.特惠贷(我行推行的精扶贷现统称为特惠贷): 为助推金融精准脱贫,我行推出“特惠贷”精准扶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产品;主要是为帮助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而

量身定做的5万元(含)以下、3年期以内的小额贴息信用贷款,根据借款人借款期限、还款能力及现金流情况,确定授信金额。实行借款人按季先还息、政府后期贴息的模式。截至7月末,特惠贷贷款户数4788户,贷款余额22489.61万元。 2.特惠贷创新产品:“企业+贫困户+特惠贷”: ⅩⅩ农商银行以“精扶贷”等优惠政策为载体,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联系,强化与扶贫龙头企业的联系合作,建立完善了“政府+农商行+扶贫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户”为主体的“533”互助脱贫资金分红模式,实现了银政企及贫困村、贫困户的抱团发展。即:ⅩⅩ农商银行向碧江区符合授信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精扶贷”贷款5万元,贫困户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将贷款资金投入到国有扶贫龙头企业--ⅩⅩ市锦江投资有限公司,锦投公司集中资金在碧江区发展产业,并每月分红给每户贫困户300元,以户为单位每年分给贫困户所在村300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分红给投入的贫困户,增加贫困户收入,促进贫困户致富渠道。截止2017年7月31日,贫困户贷款投资到锦江投资有限公司户数2398户,贷款金额11990万元,获得分红金额541万元。 3.“5+X”特惠贷:为进一步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我行打破传统模式,创新工作思路,开展“5+X”特惠贷工作模

关于产业扶贫政策落实调研报告

关于产业扶贫政策落实调研报告扶贫工作从产业开始,做好产业工作,同时也需要做好产业扶贫调研。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产业扶贫政策落实调研报告,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产业扶贫是《"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确定的重要扶贫路径,是“五个一批”中重要的一环,是完成脱贫目标任务最重要的举措,也是激发贫困人口自生动力、实现长远脱贫的有效手段。贫困地区产业有效发展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有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产业扶贫是其他扶贫措施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发展教育脱贫都需要通过发展产业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增收。在全省组织的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审计中,审查产业扶贫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也列为重要审计内容。但在审计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产业扶贫项目造血功能不强、投入市场主体的扶贫资金存在流失风险及数字脱贫现象。需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促进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扶贫资金入股市场主体未达到提升造血功能的目标。 产业扶贫主要是要发展产业激活贫困村和贫困农户内

生发展动力,阻断贫困发生的动因,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各地投入大量扶贫资金用于产业扶贫。主要模式有扶持贫困户创业发展、发展村集体产业、购置资产出租获取收益、建设光伏电站取得电费收益以及入股市场主体获得固定分红等。无疑扶持贫困户创业发展、发展村集体产业模式是促进贫困村和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和长久脱贫解困的最优选择,也是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具体体现。但还有部分贫困村选择入股市场主体获得固定分红模式,即:与种养殖大户(合作社)或者企业签订入股协议,将扶贫资金投入这些市场主体,获得固定分红。例如某重点贫困村2016年将投入该村用于产业扶贫的专项扶贫资金30万元入股某种养殖大户,并协议约定截至2020年的5年间每年大户向村集体固定分红6万元,协议并未约定到期股金如何处理;再如某地重点贫困村2017年分别与某汽配公司签订1年期协议,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万元入股该公司,年底固定分红3万元。这种养殖大户受市场、自然灾害、自身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能否持续分红保持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并且协议期满后,村集体获取的分红终止,村集体仍然回归穷村行列,贫困户也得不到有效带动,实际无法起到发展贫困村产业、促进贫困村、贫困户长期可持续增收的目的。再者,这种“入股”的形式并不符

县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县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对各位领导莅临我县检查指导精准扶贫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根据会议安排,现将XX县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XX牧区,川甘青三省交界处,是黄南州州府所在地,距省会西宁171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小块农业区。全县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辖3镇9乡72个行政村。总人口21768户、94008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汉、土、回、撒拉、保安、蒙古族等多民族聚居区,藏族占总人口的73%。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XX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县属于典型的青藏高原内陆欠发达地区,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设施薄弱,致贫成因复杂,贫困代际传递等问题突出,农牧区贫困呈现“规模大、分布广、程度深、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等特点。加之,XX 县涉藏维稳、矛盾纠纷错综复杂,稳定与发展的压力巨大,扶贫开发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全县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86户、12565人,贫困发生率为20%,是省定

贫困县,近期被列为全省深度贫困县。 二、金融扶贫工作主要做法和成果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扶贫工作,深入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精准扶贫黄南州行动方案》,根据州县金融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制定《扶贫小额贷款推进计划》,积极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确保金融扶贫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定期研究部署。积极组织扶贫小额贷款工作推进小组,按照《责任清单》落实各部门责任,做好任务分工安排,定期组织召开“三有一无户”扶贫小额贷款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推进的目标任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二是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充分了解和掌握辖内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特别是金融服务需求情况。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金融扶贫工作的主要对象,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包括贫困户生产、生活、资产、发展情况、贷款需求额度、用途期限等信息。 三是完成对贫困户的信用评级工作。针对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开展信用评级工作,按照信用等级发放贷款,确保有发展愿望的贫困户能够破格得到发展资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四是摸排“三有一无”贫困户台帐。全面摸排“三有一无”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户为单位,按户建立了“三有一无”台账,

关于产业扶贫的思考

关于产业扶贫的思考 摘要:产业扶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 扶贫开发过程,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 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所在。本文就产业扶贫 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扶贫;产业结构;农产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政府充分发挥其主导性作用,将产业扶贫作为当前重 点关注的问题。各地县政府要切实有效地开展地区专项扶贫项目,精准出击,在 政策的引导下,通过地区协作的发展模式,构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 一、产业扶贫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分析 1.1自然条件限制 经济极为落后的贫困地区,多为偏远并且交通十分困难的山区,与许多交通 便利的平原地区比较,在山区发展产业,运送物资成为了最大的障碍。贫困地区 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如果要发展某项产业,需要投入比普通地区更加高昂的费用,资金投入过高对贫困地区引进产业发展也是十分困难的,且山区远离市场, 对产品的销售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这就导致了产业在贫困地区无法顺利的发展。 1.2知识技术的制约 农村地区多为一些劳动力和科技知识低的老年人和一些留守儿童,大多数的 有知识、有文化、接受能力强的青年人都选择去外面的城市工作,争取更高的收入,剩下的一些仅有微薄劳动力的老年人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对于 产业的发展也无法收集更多有效的讯息,无法开展有新技术结合的新项目。且农 村地区的人意识相对保守,对于有风险的产业十分排斥,如果在产业的发展过程 中遭受到失败或者亏损,之后就再难将重心放在产业发展上。 1.3产业结构较单一,科技含量较低 在当前的农村产业中,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小农经济思想较为严重,大 多数的农村产业都是“靠天吃饭”,对于产业的发展没有更大的追求,产业发展缺 乏科学技术的融合。且多数以家庭为主要生产单位,缺乏经营模式的创新,农民 的市场化参与程度低,大多都是小规模经营,因此在市场上并没有较大的竞争力,导致农民对产业发展的信心不高,甚至对农村产业发展失去信心。 1.4项目管理规范难度较大 一是项目布局缺乏长远规划。“星星”多,月亮少,规模效应差、组织程度低,有些项目无法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难以形成主导产业、同时也不利于形成产业 品牌,更无法成为脱贫增收的主要渠道。二是项目设置不够科学,难以形成长久 的持续增收。从短期来看,某些种植、养殖项目效益较佳,为能在短期内实现贫 困户的收益效果,政府部门便将扶持重点放在这些项目上,实际也取得了一定的 效果,但从长期来看,对帮助贫困群众建立稳定长远的产业增收平台没有较大作用。三是项目监管难度较大。有部分项目,政府部门出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的角度,在项目的立项、审批等产业步骤略有松动,导致部分项目在后期的动作 中存在较多风险,诸如市场价格因素风险、疫情风险等,给后期的项目的监管带 来较大难度。 1.5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有效发挥 一是贫困户对产业扶贫以及其他一些相关政策不了解或了解较少;二是贫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