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意志理论发展简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意志理论发展简述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自由意志理论在历史上的发展,结合现代物理学背景下,探讨了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的关系,说明相容论和不相容论都存在不同的理论困难,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自由意志问题仍然会是一个引起争议的话题。
自由意志是相信人类能选择自己行为的信念或哲学理论(这个概念有时也被延伸引用到动物上或电脑的人工智能上)。通俗的说就是人不完全由大脑控制,人的自由意志拥有对人自身的最高管理权限,超过大脑。
自由意志一直是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话题,几千年来一直受到哲学家们的关注而没有定论,其根本的矛盾在于,从内在的观点看,我们对于自己的行动有自主感,可以决定自己的行为;但是从外在的观点来看,世界的构成是物理的,而物理世界的因果规律是封闭的,一切都是被决定,不存在自主性。
古希腊哲学家对自由意志有了自己初步的见解,苏格拉底认为人的自由意志是向善的,只要他明白了善的知识,他就会停止作恶,趋向于善行。柏拉图认为灵魂的理性部分需要控制低等的激情和行动。亚里士多德则说“所以道德性依乎我们自己,过恶依乎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有权利去作的事,也有权利不去作。我们能说‘不’的地方,也能说‘是’。如果做高贵的事情在于我们,那么不做可耻的事情也在于我们;如果不做高贵的事情,在于我们,那么,做可耻的事情也在于我们。”人既然有行善的自由意志,也肯定有作恶的自由意志。虽然都是唯物主义者,伊壁鸠鲁跟德谟克利特对此却持有相反的观点,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到,伊壁鸠鲁认为人的灵魂是有原子组成的,这些原子具有脱离直线做偏斜运动的倾向,那么人的行为也有可能脱离命定的必然性,获得意志和行为的自由。德谟克利特认为人被必然性所支配,人的感觉妨碍了对必然性规律的认识,感性世界只是一种主观假象。
西方中世纪是被宗教神权统治的时代,基督教对自由意志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解释,神学家奥古斯丁在他著名的神正论中把世界上的恶分为三种,物理的恶、认识的恶、伦理的恶。他认为前两种恶是因为世界缺乏完善性造成。而伦理的恶,则是自由意志的代价,人因为选择善或恶而受到上帝的奖惩。
中世纪的哲学家对此也多有论述,斯宾诺莎将人类的自由意志比为一颗自己选择了飞行路线与落点的石头,他写道,“心灵的决定若扣掉欲望就不剩什么,会随着各种安排改变,心灵内没有绝对值也没有自由意志,心灵的意愿是由一个因素来决定,而这个因素是由另一因素决定,然后再另一个,再另一个,就这样无限持续。人们会相信他们是自由的是因为他们了解自己的意志和欲望,但忽略了致成因素。”斯宾诺莎的一切都受逻辑必然性支配的观点断然否定了目的论,进而也否定了人的自由意志,这是莱布尼茨绝对不能接受的。他认为“能动性是一般实体的本质”,世界的本质是由无数精神性实体单子所构成,而人作为较高级的单子,是具有自由意志的。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康德对此有系统的论述,康德立足于人的本性, 提出了自由与必然的二律背反, 从自然事实层面的外在自由即经验自由和价值层面的内在自由即道德自由两个层面上追问了自由的本性。这两种层面上的自由统一在人这一矛盾主体之中。康德批判传统形而上学把“我”作为实体而否定人的自由的观点。并设立了三条基本的道德规律, 他认为只要揭示了道德规律也就展现了自由意志的规律, 所以这三条道德的规律是从不同的方向指向一个共同的中心,自由。他们分别是先验的自由、实践的自由和自由感三个层次。他认为,自由意志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超越时空的,超越因果律之外的,它不被外在的任何事物机械地决定。因此在康德看来,人的每一瞬间都可以自由选择。
到了近现代哲学,自由意志问题的讨论更加复杂化,在自由意志和决定论问题上一共存在下面几种观点:
1.自由意志论(Libertarianism):又称非决定论(Indeterminism)。认为人类能自由地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想要作的事情,没有选择是被决定的。代表人物有心理学家詹姆士,存在主义思想家(如尼采、萨特、卡缪),哲学家内格尔,罗伯特.凯恩等。
1.1.由于自然科学上量子力学的发展,将非决定论引入到现代物理学中,按照海森堡的观点,量子的行为符合所谓的测不准原理,即,无法同时确定量子的位置和动量。从量子的跃迁到辐射衰变,其行为是随机的,只能用统计规律加以解释,这种随机性不是由于我们知识的不足造成,而是由于物理世界的本性决定。物理学家薛定谔设想了一个有趣的思想实验,设想一个盒子里面有一个辐射源,一个用来记录辐射粒子的检测器,一瓶毒药和一只活猫。盒子中的装置是这样设计的,以至于检测器的打开时间刚够辐射材料中的一个原子有50%的几率发生衰变,同时检测器将记录这个粒子。如果检测器确实记录了这样一个事件,那么玻璃瓶将破碎,释放出毒药,于是猫就会被毒死,否则,猫将活着。然而,在打开盒子观察之前,我们无法知道实验结果。按照量子力学原理,辐射衰变发生的几率是偶然的,不可预测,实验的结果是猫处于一种死活叠加状态,猫即是死的也是活的。著名的杨氏双缝实验也表明,电子在穿过单个狭缝时表现出粒子特性,而在穿过双缝时候则表现出波的特性。决定论在微观的量子世界失效。
1.2.根据现代神经生物学的知识我们可以知道,神经信号传递的途径之一是一种电子活动,因此也应该符合量子力学的原理,我们的神经活动有可能是非决定论的。物理世界严格的因果决定论使得自由意志失去了存在的空间,因此,哲学家罗伯特.凯恩从量子力学理论出发,发展出一套非决定论的自由意志理论。他认为一个人做决定的过程在于神经网络的量子效应,量子波函数的坍塌使得随机性变成确定性,并最终经过混沌过程的放大,成为宏观大脑的决策结果。这个理论似乎给自由意志留下了空间,但是国内学者徐向东给予这个理论一个有力的批评,“那些试图按照事件因果关系来说明自由意志的人面临着一个普遍问题,他们无法解决相关的控制问题和运气问题。”所谓控制问题就是说,既然我们的决定是有随机性的量子反应决定的,那么,作为一个宣称自由意志者,他实际上无法决定任何一件事情。另外如果遇到同等理由的选择事项,比如A和B,那么我们最终的选择是A还是B,就完全是一个运气问题。
1.3.针对这种理论的缺陷,里德,奥康纳等学者主张一种行动者因果关系理论。行动者因果关系理论是相对于事件因果关系而言的,事件因果关系是存在于事件与事件之间恒常的因果联系,而行动者因果关系是存在于有理性、有主动性的行动者和其行动之间的因果关系。奥康纳等把行动者置于因果链条的开端,认为自由意志是作为行动者的一种突现的性质,无法被还原到物理事件,这样,我们的行动就最终由我们自己负责,为自由意志与道德的关系找到了基石,这种理论也有其致命的缺陷,即它无法说明这种形而上学的自由意志何以在某个时间和以何种理由去做选择,使得自由意志成为一种神秘的力量。
非决定论的论证虽然充满了坎坷,但是决定论理论也有不小的难题。
2.决定论分为两种,一种是强决定论,又称为不相容论。另一种是弱决定论,又称为相容论。
2.1.强决定论(hard determinism):又称为不相容论(Incompatibilism)。认为人类不能根据自己意愿去选择想要作的事情,所有事情都是被决定的。自由只是幻觉。这一主张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从自然科学上都得到广泛支持,并大行其道。代表人物传统上有牛顿、拉普拉斯、霍尔巴赫、达尔文等。现代科学上有爱因斯坦,生物学上则有基因决定论者(如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和道金斯),一些目前强人工智能论者亦主张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