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大汇总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的创新实验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的创新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1a465c2c770bf78a6429543c.png)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的创新实验原文作者:高山初中物理优质课创新实验汇总(共41个)一、瓶内吹气球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操作: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
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流程: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三、会吸水的杯子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操作: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讲解: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四、会吃鸡蛋的瓶子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操作:1、熟蛋剥去蛋壳。
初中物理20个必做实验
![初中物理20个必做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56fd23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d.png)
初中物理20个必做实验初中物理这门学科啊,那可真是充满了奇妙的探索,其中有20个必做的实验呢,每一个都像是一把小钥匙,能打开一扇通往物理世界奇妙天地的大门。
咱们先来说说那个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
这个实验可有趣啦,就像一场小小的拔河比赛。
你用不同的物体在不同的表面上拉动,感受那个摩擦力的大小。
你会发现,表面越粗糙,拉起来就越费劲,这就像是在泥泞的路上走路和在光滑的冰面上走路的区别一样。
而且啊,当你增加物体的重量时,也会觉得更难拉动,这就像是一个小胖子和一个小瘦子在同样的地面上拔河,小胖子肯定更难拉动呀。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就能很直观地理解摩擦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生活中也能明白为啥鞋底要有花纹,汽车的轮胎要有纹路啦。
再讲讲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这就像是在和镜子玩一个神秘的对称游戏。
拿一支蜡烛放在镜子前面,然后在镜子后面再放一支蜡烛,调整位置,直到从镜子前面看过去,后面那支蜡烛就像前面蜡烛的完美克隆一样。
你会发现,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而且像和物的大小也是一样的。
这个实验就像是一场魔术,镜子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创造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世界。
这在生活中也很有用哦,比如我们照镜子的时候,就能知道自己的像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啦。
还有那个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这就像是一场水中的冒险。
把不同的物体放进水里,有的浮起来,有的沉下去。
当你改变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时,你会发现浮力也跟着变化。
就像你在游泳池里,把身体更多地浸在水里,就会感觉更有一股向上的力量在托着你。
这个实验让我们明白了船为什么能在水上航行,那些巨大的轮船虽然很重,但因为它们的形状和排开了大量的水,就能浮在水面上,是不是很神奇呢?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验也很有意思。
串联就像是一群小伙伴手拉手,电流就像水流一样,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这些小伙伴。
而并联呢,就像是小伙伴们分成了不同的小组,电流可以同时从不同的小组通过。
在这个实验里,你可以用小灯泡来做实验,看着它们在不同的电路连接下,有的亮得很,有的暗一些,就像在玩一个灯光的游戏。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的创新实验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的创新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51ea2094915f804d2b16c1e0.png)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的创新实验原文作者:高山初中物理优质课创新实验汇总(共41个)一、瓶内吹气球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操作:;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
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流程: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三、会吸水的杯子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操作: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讲解: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四、会吃鸡蛋的瓶子!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操作:1、熟蛋剥去蛋壳。
【人教版】初中物理必须掌握的150个实验
![【人教版】初中物理必须掌握的150个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3aa81f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9.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必须掌握的150个实
验
1. 斜抛运动实验
- 实验名称:斜抛运动实验
- 实验目的:探究斜抛物体的运动规律
- 实验材料:斜面、小球、计时器、直尺
- 实验步骤:
1. 将斜面固定在桌子上,使其呈适当的角度。
2. 在斜面起点放置小球,并注意球的初速度。
3. 开始计时,观察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
4. 记录小球下滑的时间和滑动距离。
- 实验结果与结论: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小球的运动轨迹,得出斜抛物体的运动规律。
2. 阻力实验
- 实验名称:阻力实验
-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在空气中的运动受到的阻力
- 实验材料:空气减阻器、计时器、小球
- 实验步骤:
1. 将小球固定在空气减阻器上。
2. 打开计时器,观察小球在减阻器内的运动情况。
3. 记录小球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时间。
- 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得出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阻力的结论。
3. 光的折射实验
- 实验名称:光的折射实验
- 实验目的:研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 实验材料:光源、直尺、物体、槽、三棱镜
- 实验步骤:
1. 将光源置于槽中,设置直尺为起点。
2. 在光源前放置物体,并在物体前方放置三棱镜。
3. 调整角度,观察光线从光源射入物体和折射后的情况。
4. 记录光线射入和折射的角度。
- 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记录和观察,总结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实验,实验总数为150个,详细内容请参考文档)。
初中物理24个实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24个实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914053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8.png)
初中物理24个实验知识点总结1.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是一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
通过测量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
具体步骤包括:连接实物,注意开关应断开,将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选择量程,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并填入表格,算出三次Rx的值并求出平均值,最后整理器材。
需要注意的是,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并保护电路(限流)。
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是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电流,因此电阻偏小。
如果出现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1>R2.2.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伏安法也可以用来测量灯泡的额定功率。
根据公式P=UI^2,可以通过测量电路中电压和电流来计算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需要注意的是,连接实物时,电源的电压应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I额=P额/U额或I额=U额/R选择量程。
3.电热实验电热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具体实验中,采用煤油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因为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同时也是绝缘体。
计算公式为Q=IR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以推导出Q=Ut=Ut/R=W=Pt。
在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为Q=IRt。
C。
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
7、总结: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相等,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这是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以流通,而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支路可以选择流通。
初中物理必背的20个实验汇总(含解析考点)
![初中物理必背的20个实验汇总(含解析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07ed1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9.png)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20个实验(详解附考点方向)实验一、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实验步骤】:①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实验现象】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
更多资料及电子版在公众号:学习笔记君【实验补充】(1)液体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3)液体的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考点方向】:1、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由图像描点,水沸腾时特点: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3、开始加热到沸腾时间过长,改进:①用温水;②减少水的质量;4、石棉网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5、酒精灯拿开后,沸腾继续,原因:石棉网有余热,水断续吸热;6、水沸点98度,原因: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7、沸水降温至室温,温度变化特点:先快后慢。
8、若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都不能沸腾,原因:火力太小,吸收热量小于热损失。
9、安装装置时顺序:自下而上。
10、水沸腾前,烧杯内上升的气泡是由大变小的;水沸腾时,烧杯内上升的气泡由小变大,因为上升过程中,水对气泡压强变小。
11、烧杯的纸盖上留有两个小孔,穿过温度计的那个孔作用:固定温度计。
另外一个孔的作用是使水面上方大气压强与外界相同,使水的沸点测量值更准确;若不留小孔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如果没有小孔,会使里面气压增大,测出的水的沸点偏高。
实验二、探究不同物体吸热能力的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器材】:相同的酒精灯2个、烧杯(80ml、分别盛60g的水和食用油)2个、温度计2支、铁架台2个、石棉网2个、火柴、机械停表【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在两个铁架台的底座上各放一个规格相同的酒精灯,调好铁圈的高度,将石棉网放在铁圈上。
中考物理12个实验
![中考物理12个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3fd69df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4.png)
中考物理12个实验
1.磁场实验:利用铁丝、电池和磁铁,观察磁场的作用。
2. 光路实验:通过凸透镜、凹透镜和平面镜,观察光线的折射和反射。
3. 弹性实验:通过弹簧、质量和振幅,研究弹性力的作用。
4. 电路实验:通过电池、灯泡和开关,研究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5. 热传导实验:利用铜棒和火源,研究热传导的过程。
6. 空气压力实验:通过水平和竖直的U形管,观察空气压力的变化。
7. 声音实验:通过音叉、共振管和麦克风,研究声音的传播和共振。
8. 颜色实验:通过棱镜、光栅和彩色光源,研究颜色的形成和原理。
9. 重力实验:通过斜面、坡道和滑轮,研究重力的作用和机械优势。
10. 牛顿环实验:利用光源、平板玻璃和目镜,研究光的干涉和衍射。
11. 电磁感应实验:通过线圈、磁铁和电源,研究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12. 摆实验:通过单摆、双摆和万有引力,研究摆的周期和物体的运动。
- 1 -。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https://img.taocdn.com/s3/m/afa919f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e.png)
引言概述初中物理小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和验证物理规律,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将介绍100个有趣且实用的初中物理小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
正文内容一、力学实验1.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使用自由落体实验装置测量物体下落时间,并计算加速度。
2.研究水平面上的运动:通过调节斜面角度,观察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并分析力的作用。
3.摆锤实验:通过改变摆锤的质量和摆长,观察摆锤的周期变化,并进行相关计算。
4.弹簧实验:探究弹簧的弹性系数,通过加重法和拉伸法测量弹簧的伸长量。
5.动量守恒实验:利用弹性碰撞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并计算碰撞物体的速度。
二、热学实验1.测量物体的热量:使用热量计测量物体的热量变化,并计算热量容量。
2.研究热传导:通过热传导实验装置,观察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情况,并探究热传导的规律。
3.探究气体的压力:利用气体法则装置,调节气压,观察气体的容积和压力的关系,并进行相应计算。
4.水的沸腾点实验:通过改变海拔高度,观察水的沸腾点的变化,并分析影响因素。
5.物体的膨胀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膨胀情况,探究热胀冷缩的原理,并进行相应计算。
三、光学实验1.测量光的折射率:利用光的折射实验装置,测量不同材料的折射率,并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研究光的反射:通过反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反射规律,并进行相应计算。
3.研究光的折射:通过折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折射规律,并进行相应计算。
4.研究光的散射:利用散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散射现象,并分析散射的原理。
5.探究光的干涉和衍射:通过干涉和衍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并进行相应计算。
四、电学实验1.测量电阻:通过安培表和伏特表,测量电阻的大小,并进行电阻的串并联计算。
2.探究电流对磁场的影响:利用电流感生磁场实验装置,观察电流对磁铁和电磁铁的影响,并进行相应计算。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一)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一)](https://img.taocdn.com/s3/m/3f279c1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d.png)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一)引言概述:本文介绍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100个小实验,旨在帮助初中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物理原理,培养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100个小实验涵盖了力学、光学、热学、电学等多个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每个实验都简单易懂,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正文:一、力学实验1. 测量物体的质量:使用天秤或弹簧秤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绘制质量与重力的关系曲线。
2. 研究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推、拉、扭等操作,观察物体的移动和形变,并分析力对物体的影响。
3. 探究力的平衡:使用浮力秤或万能秤,研究不同力的平衡条件,并解释力的合成和分解。
4. 研究摩擦力:使用倾斜面和不同材质的物体,观察物体在不同条件下滑动的现象,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5. 测量速度和加速度:利用斜面和滚动物体,通过计时和测量距离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二、光学实验1. 研究光的传播:利用光源和投影屏幕,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了解光的传播特性。
2. 探究光的折射:使用玻璃棱镜或水中不同物体,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研究光的折射定律。
3. 研究光的散射:使用悬浮的尘埃、烟雾等物质,观察光的散射现象,并解释光的颜色和光的波长的关系。
4. 测量光的速度:通过测量光的传播时间和距离,计算光的速度,并了解光的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的关系。
5. 利用凸透镜成像:使用凸透镜和物体,观察成像情况,并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和物距的关系。
三、热学实验1. 探究热传导:使用金属棒或不同物质,观察热能的传导现象,并研究导热性能的差异。
2. 测量温度变化:使用温度计或热敏电阻,测量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度变化,了解物体的热传导规律。
3. 研究物体的热膨胀:通过测量金属条或其他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线膨胀或体膨胀,了解物体的热膨胀性质。
4. 探究热量的传递方式:通过烧烤棉花、烧水等实验,观察和研究热量的辐射传递和对流传递。
5. 测量热容和热升降:使用热容器和蓄热材料,测量物体的热容和研究热量的升降规律。
适合初中生做的物理实验
![适合初中生做的物理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d0c88e2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13.png)
适合初中生做的物理实验
一、通电和短路实验
1.通电后,再把灯泡的一端用电线连接起来,另一端通上电源,灯泡就亮了。
2.将一根导线固定在电灯泡的头部,把一端接在灯泡上,另一端接在电源的正极上。
3.用力拉导线,如果灯泡不亮,就说明是导线的长度不够。
二、电压的作用
1.电压可以使电器工作。
2.在电路中,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大。
3.在电路中,电阻是起到阻碍作用的。
4.电阻和电压成反比。
5.同一电阻上电压不变时,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一、浮力和浮力大小的关系
1.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无关。
2.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它排开水或空气的重量。
二、压强、大气压强和压强作用效果。
1.大气压强是指物体所受压力大于自身重力时产生的效果。
—— 1 —1 —。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集锦15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集锦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abf50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3.png)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初中物理实验报告集锦15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1.在易拉罐中分别装入不同体积的水,依次用金属棒敲击听声,可用来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短有没有关系。
2.将两个易拉罐用棉线相连做成一个“土电话”,用来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3.将三个易拉罐装入质量不同的沙,用天平分别测出其质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罐和沙所受的重力,用来研究物体的质量与所受重力的关系。
4.将易拉罐放在倾斜的木板表面,使其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分别滑下和滚下,观察两种情况下运动的快慢。
比较相同情况下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5.用铁钉在易拉罐不同的高度上扎眼,装水后比较其喷射的距离。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6.将空易拉罐口向下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烤一烤,罐冷却后能听到声音且看到罐变瘪了。
用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7.将空易拉罐放在盛有水的盆中浮在水面,而将其卷成一团下沉。
说明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8.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易拉罐,在太阳下晒相同时间,看谁的温度升高得多。
研究相同条件下的白色物体和黑色物体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9.用导线及导线夹将电源、开关、灯泡和易拉罐组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看灯泡是否发光。
研究易拉罐的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气球在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妙用(1)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材料:手机、气球、细线、水槽、水。
方法:先将手机装入气球内,用一根长线密封好。
然后把它慢慢浸没于水槽中,并让手机的屏幕正对着学生。
用另外一个手机对其进行拨号,手机开始振铃。
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手机屏幕的亮光,又可以听到从手机发出的声音。
如图1所示。
这就证明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2)水凸透镜材料:气球、细线、水。
方法:用一个透明的气球,在里面充入一部分水,用细线扎紧,让太阳光照射气球,可以观察到在气球后面出现了一个很亮的光斑。
初中物理实验归纳
![初中物理实验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110675c7fd5360cba1adbda.png)
初中物理重要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纸板的作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2.纸板与镜面的放置要求及目的(相互垂直,用于验证三线共面).3.光路的确定(描出两点,连接并标出方向).4.纸板可以折转的作用(验证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5.将光线沿反射光线入射到镜面,反射光线沿原来的入射光线方向射出(光路可逆).6.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的目的(①避免实验结论的特殊性和偶然性;②验证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7.实验结论(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2.实验仪器的选取.(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透明,易于确定像的位置);(2)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用来确定像的位置、对比物像的大小关系);(3)选用较薄的玻璃板(避免出现较明显的重影现象);(4)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距和物距);(5)用方格纸代替白纸的好处(测量像距和物距更方便).3.实验环境暗一些(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更明显).4.平面镜的放置(垂直于水平桌面,否则像与物无法重合).5.用光屏无法承接到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6.多次改变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7.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①物像等大;②物距等于像距;③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④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⑤所成的像为虚像).三、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器材的组装(在光具座上从左向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2.凸透镜焦距的判断(①定义法;②成等大实像时,物距等于2倍焦距).3.刻度尺的读数.4.凸透镜的成像规律.5.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保证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6.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的方法(缓慢地多次前后移动光屏,并不断比较光屏上像的“清晰程度”,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为止).7.像的位置因蜡烛烧短而变高后的调整方法(①将光屏向上移动;②将蜡烛向上移动;③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下移动).8.光路可逆性的应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互换,等同于物体和光屏互换位置,若互换前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互换后仍然能够呈现清晰的像).9.用发光二极管代替蜡烛的好处(所成像比较稳定,且更容易比较大小).10.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始终无法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原因: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点上;或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11.遮住凸透镜一部分后的成像情况(仍然能够成像,且仍然是完整的像,但像会变暗一些).12.在物体和凸透镜之间加远视镜片、近视镜片后的成像情况(远视镜片为凸透镜,近视镜片为凹透镜,加远视镜片后相当于减小了凸透镜的焦距,加近视镜片后相当于增大了凸透镜的焦距).四、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弹簧测力计的读数.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①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只改变压力的大小,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②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只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保持压力大小相同).3.转换法的应用(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4.拉动弹簧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保证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即保证滑动摩擦力与拉力二力平衡).5.运动速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速度大小不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6.保持弹簧测力计不动,改为拉动木板的好处(易于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且拉动木板时可以不用保持匀速).7.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且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五、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保持物体两端所受力相同,扭转物体,观察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2)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大小相同(保持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且两端的钩码数目不同,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3)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保持两个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让两个力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2.选择小车而不选择木块的原因(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3.实验的改进方法(用卡片代替小车).4.定滑轮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减小摩擦力).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2.选用海绵的原因(易于形变,实验现象明显).3.转换法的应用(用海绵的形变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①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不变;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5.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七、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2.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轻轻按压金属盒橡皮膜,U形管中的液柱若发生变化,则说明气密性良好,若液柱不发生变化,则说明漏气).3.U形管压强计使用前两边水面不相平(拔下橡皮管重新安装,使U形管两边水面相平).4.转换法的应用(通过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产生的液体压强越大).5.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关系(控制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不变,只改变探头的朝向).(2)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控制液体密度和探头的朝向不变,只改变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3)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深度和探头的朝向不变,只改变液体密度).6.液体压强的计算.7.实验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随深度的增加,压强随之变大;不同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八、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称重法计算浮力(F浮=G-F).2.弹簧测力计的读数.3.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控制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只改变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2)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 只改变液体密度).(3)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控制液体密度不变,只改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4.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关系(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无关).5.浮沉条件的应用.6.实验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九、探究浮力的大小1.称重法计算浮力(F浮=G-F).2.弹簧测力计的读数.3.溢水杯的使用要求(溢水杯中的液体到达溢水口,保证物体排开的液体全部流出).4. 测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①测出小桶的重力G桶;②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水的总重力G总;③G排=G总-G桶).5.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的方法(采用不同液体多次实验).6.实验误差分析(先测盛水后小桶的重力,再倒出水测出空桶的重力,桶内的水不能全部倒净,内壁会附有水,使测出的G桶偏大,G排偏小).十、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操作(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左高左调,右高右调.注意:平衡后,实验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2)通过调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使杠杆再次平衡,并多次重复实验;(3)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2.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3.实验分析(1)实验开始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便于测量力臂);(2)选择杠杆中点作为支点的原因(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3)将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的好处(能直接测出拉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更方便);(4)弹簧测力计从竖直拉杠杆变成倾斜拉杠杆,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如图所示,拉力力臂变小,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5)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计算:①在杠杆平衡时,两边增减钩码后杠杆是否平衡以及杠杆再平衡的条件;②计算力或力臂的大小.(6)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十一、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测量工具(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2.需测量的物理量(物体重力G,物体上升高度h,拉力F,绳子移动距离s).3.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的目的(保证拉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研究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股数的关系(控制提升物体的质量相同,改变绳子的有效股数);(2)研究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控制绳子的股数相同,改变提升的物体重力大小).5.绳端移动距离与物体升高的高度在关系(s=nh)。
初中物理实验大汇总!
![初中物理实验大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5cd9ad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c1.png)
初中物理实验大汇总!1.力学实验1.1 测量质量本实验旨在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将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直至天平水平平衡。
3.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上,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4.读数时,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示数。
实验记录:例如,此物体质量为62克。
1.2 测量力本实验旨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的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在测量前,需要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并记录其测量范围和最小分度值。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得出物体所受的力。
实验结论:例如,如图所示,物体所受的力为1.8牛顿。
1.3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本实验旨在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1.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录测力计的示数。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液面示数。
3.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录测力计的示数和此时液面的示数。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再通过公式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5.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2.测定物质的密度2.1 测定固体的密度本实验旨在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
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
多次实验目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2 测定液体的密度本实验旨在测定液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液体等。
初中物理15个实验,满分不在话下!
![初中物理15个实验,满分不在话下!](https://img.taocdn.com/s3/m/6812d66cce2f0066f53322c1.png)
初中物理15个实验力学部分常考实验【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
(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 N,最小分度值是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8 N。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0 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20 ml。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 3 。
【实验结论】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2400 kg/m 3 。
多次实验目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2)测定液体的密度✿【实验步骤】1.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总)。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630fc7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9.png)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天平•多个不同质量的物体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置在水平稳定的桌面上。
2.根据天平的最小分度值调整天平的零位。
3.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盘中,等待天平示数稳定。
4.记录天平示数,即为物体的质量。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得到的示数,可以得出物体的质量。
在进行多次测量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物体质量的平均值,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并了解密度的概念。
实验器材•天平•容器•水桶•多个不同质量的物体实验步骤1.将容器放在天平上,并调整天平的零位。
2.将待测物体放入容器中,并记录容器与物体的质量。
3.将水桶放在容器下方,用水充满容器。
4.将容器与物体的组合放入水桶中,观察水位上升的高度,并记录水桶与组合的总质量。
5.计算物体的体积,即为水位上升高度除以容器底面积。
6.计算物体的密度,即为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物体的密度值。
根据不同物质的密度,可以判断物体的成分和性质。
密度较大的物体通常比较坚硬,密度较小的物体通常比较轻盈。
实验三: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目的通过使用尺子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实验器材•尺子或卷尺•多个不同长度的物体实验步骤1.将待测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
2.使用尺子或卷尺对物体的两个端点进行测量,保证垂直于尺子或卷尺。
3.记录尺子或卷尺标尺上与物体两个端点对应的长度数值之差,即为物体的长度。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得到的长度数值,可以得出物体的长度。
在进行多次测量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物体长度的平均值,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四:测量物体的面积实验目的通过使用直角尺或计算面积的公式,测量物体的面积,并了解面积的概念。
实验器材•直角尺•不同形状的物体实验步骤1.将待测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
2.使用直角尺对物体的上、下、左、右四个边进行测量。
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
![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680a8db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5.png)
《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这个实验超有趣的!就像我们在和光玩捉迷藏一样。
你拿一个平面镜,再用一束光去照它,然后观察光反射的方向。
我记得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大家都特别兴奋。
小李同学拿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调整角度,当看到光按照一定规律反射出去的时候,他惊讶地喊:“哇,真的好神奇啊!”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光反射时的角度关系,就像解开了光的一个小秘密。
你不想亲自试试吗?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嘿,你知道吗?平面镜成像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
你站在平面镜前,会看到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自己”,但又摸不着。
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小王对着镜子做各种鬼脸,镜子里的“他”也跟着做,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我们发现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距离相等,而且是正立的。
这就好比是光给我们变的一个奇妙魔术,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你对这个神奇的现象不好奇吗?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凸透镜成像可有意思啦!它就像一个神秘的透镜,能让物体的像变大变小,还能变远变近。
我们用凸透镜对着蜡烛,调整距离,在光屏上就能看到不同的像。
有一次,小张把蜡烛放得很近,结果看到了一个很大很模糊的像,他着急地说:“哎呀,这是怎么回事呀?”大家一起帮他调整,最后终于看到了清晰的像。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明白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感觉自己就像探索宇宙奥秘的小科学家。
你想不想体验一下这种探索的乐趣呢?四、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这个实验很基础但也很重要哦!就像给物体量身高一样。
我们用刻度尺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比如铅笔、书本。
我记得我第一次测量的时候,特别紧张,生怕量错了。
但是慢慢地就熟练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准确地测量长度,这可是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的技能呢。
你平时有没有自己测量过东西的长度呀?五、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测量物体质量就像给物体称体重一样。
我们用天平来称各种小物体的质量。
有一次,小赵在称一个小铁块的时候,不小心把砝码放错了,结果称得的质量不对,他懊恼地说:“哎呀,我怎么这么粗心呢!”后来在大家的帮助下,他重新正确地称出了铁块的质量。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实验汇总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实验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63876d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1a.png)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实验汇总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电磁感应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探索电磁之间的奇妙关系。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初中物理中常见的电磁感应实验进行汇总。
一、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在 19 世纪,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他的这一发现,为人类利用电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二、实验一: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实验器材:U 形磁铁、导体棒、灵敏电流计、导线实验步骤:1、将导体棒、灵敏电流计和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
2、把导体棒放在 U 形磁铁的磁场中,使导体棒沿着不同的方向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
实验现象:当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回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当导体棒沿着磁感线方向运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没有感应电流产生。
实验结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三、实验二:线圈在磁场中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实验器材:U 形磁铁、矩形线圈、灵敏电流计、导线实验步骤:1、将矩形线圈、灵敏电流计和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
2、把矩形线圈放在 U 形磁铁的磁场中,使线圈沿着不同的方向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
实验现象:当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产生了感应电流;当线圈沿着磁感线方向运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没有感应电流产生。
实验结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四、实验三: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实验器材:U 形磁铁、导体棒、灵敏电流计、导线、重物实验步骤:1、将导体棒、灵敏电流计和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并将导体棒水平放置在 U 形磁铁的磁场中。
2、在导体棒的一端悬挂一个重物,观察重物下落时导体棒的运动情况以及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
实验现象:重物下落时,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产生了感应电流。
初中物理15个重要的实验和实验方法大归纳,必看!
![初中物理15个重要的实验和实验方法大归纳,必看!](https://img.taocdn.com/s3/m/95b559c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8.png)
初中物理15个重要的实验和实验方法大归纳,必看! 以下是初中物理中的15个重要实验和实验方法的总结:1. 用滑块测定摩擦因数:通过改变滑块的质量或施加的力,观察滑块在不同表面上移动的条件,推测不同材料的摩擦因数。
2.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使用释放物体自由下落的方法,通过计算物体下落的时间和下落的距离,得出物体受重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3. 用热水瓶探究热传导:在实验中,用热水瓶的不同部分包裹不同的材料,然后测量各部分的温度变化,从而了解热能是如何通过传导传递的。
4. 波的传播:借助水波、声波等实验,观察波的传播现象、测量波长、频率等,探究波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5. 利用蔓延光束测量光程差:通过调节反射镜的位置,使光束经过两个不同路径的路程,使用干涉现象测量光程差。
6. 利用杠杆原理测定物体的质量:通过尝试不同的力臂和力的组合,平衡可变质量的物体,推测物体的质量。
7. 用压强计探究压强:使用不同材料的物体在不同面积上均匀分布的质量,测量表面上的压力,从而计算压强。
8. 用手摇电筒研究机械能:通过手摇电筒的实验,观察摩擦力对机械能转化和能量损失的影响。
9. 用凸透镜探究光的折射:通过将凸透镜浸入液体中,观察光线折射的现象及折射角的变化,研究光的折射规律。
10. 探究电的导电性:通过在电路中使用不同材料的导线和物体,测量不同导线的电阻,了解物质的导电性和电阻的关系。
11. 通过测量声音频率和声强理解声学:使用音叉、音叉共振柱等实验仪器,测量不同频率和声强下的声音,研究声音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12. 利用弹簧测力计研究力与伸长的关系:通过挂载不同重物,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和挂载物体的质量,研究力与伸长的关系。
13. 利用风力车研究空气的压强:通过调整风车的面积和安放位置,在不同条件下观察风车受到的压强变化,研究压强与面积和高度的关系。
14. 利用匀加速度的滚动车研究力、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通过调整车轮的质量和外界施加的力,观察车轮的加速度变化,研究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实验大汇总基础性----力学1.天平测质量【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2. 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
(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 N,最小分度值是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8 N。
3.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目的】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4. 测定物质的密度(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ρ=m/v【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0 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20 ml。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 3 。
【实验结论】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2400 kg/m 3 。
多次实验目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2)测定液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测液体密度【实验步骤】1.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总)。
2.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
3.测容器质量(m容)与剩余液体质量(m剩=m总-m容)。
4.算出密度:ρ5.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目的】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形成密度的概念。
【实验器材】量筒、天平、水、体积不等的若干铜块和铁块。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体积。
2.要记录的物理量有质量,体积。
3.设计表格:【实验结论】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
3.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4.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6.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目的】探究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张硬纸板、细绳、剪刀等。
【实验步骤】探究当物体处于静止时,两个力的关系;探究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两个力的关系1.如图a 所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直线,这二力才能平衡。
2.如图b、c 所示,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物体上,这二力才能平衡。
【实验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1.大小相等(等大)2.方向相反(反向)3.同一直线(共线)4.同一物体(同体)7.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器材】U 形管压强计、大量筒、水、盐水等。
【实验步骤】1.将金属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观察U 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2.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改变金属盒的方向,观察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这现象说明: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保持金属盒的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观察U 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化,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种类)的关系。
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注意】在调节金属盒的朝向和深度时,眼睛要注意观察U 形管压强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要保持金属盒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8.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目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和细线等。
【实验步骤】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值。
(研究时必须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才能记录实验数据)2.将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位置或个数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所需记录的数据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把钩码挂在杠杆上,在支点的同侧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重复实验记录数据,需多次改变杠杆所受作用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多次实验,得出普遍物理规律)【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异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注意】实验中先确定杠杆受的作用力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
实验必须尊重实验数据,不得随意篡改实验数据。
基础性----电学9.(1)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目的】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若干导线等【实验步骤】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串联起来,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在未知电流大小时,电流表选择0~3A 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流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流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
(2)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目的】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压表、若干导线等【实验步骤】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将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在未知电压大小时,电压表选择0~15V 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压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压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2.5 V。
10.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实验器材】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流表、开关、电池组、导线若干【实验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测定性11.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目的】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器材】电源、电键、电压表、电流表、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R=U/I【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
2.移动滑片到三个不同位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根据公式计算三次的电阻,最后通过求平均值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12. 测定小灯泡电功率【实验目的】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电键、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P=UI【实验步骤】1.记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
2.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电源电压要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3.移动滑片,使得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记下此时的电流表示数,根据公式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4.改变滑片的位置,使得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大于或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并计算出相应的电功率,并观察记录小灯的发光情况。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分担一部分电压,从而改变小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的电流。
探究性13. 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器材】若干节干电池、电键、电压表、电流表、两个不同导体、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将导体甲连入M、N两点,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闭合电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改变电池的节数,再记下两组不同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值。
4.用乙导体换甲导体,重复上述实验。
5.本实验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多次试验,得出普遍的物理规律。
【实验结论】1.同一导体,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同一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为定值。
3.不同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同。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中作用: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验证性14. 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
【实验步骤】1.记录凸透镜的焦距。
2.在光具座上从左往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使烛焰位于凸透镜的2f 以外(u>2f),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的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清晰的像为止。
此时像的情况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测量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再把像距、物距与凸透镜的f、2f 相比较(f<v<2f)。
4.使烛焰位于凸透镜f、2f 之间(f<u<2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5.使烛焰位于凸透镜f 以内(u<f)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得不到像,撤去光屏,眼睛在光屏侧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验结论】1.表格.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u﹥v 成缩小的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u﹤v 成放大的像15.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器材】玻璃板、白纸、两支等大的蜡烛、火柴以及刻度尺【实验步骤】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一支等大、未点燃的蜡烛B。
3.移动玻璃后的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各个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蜡烛B看上去好像点燃一样,这个现象表明了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