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3)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初政治、军事建设的内容,认识宋初“家法”对宋代及后世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通过了解两宋与周边民族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方式以和平交往为主,同时通过各民族政权的分布,培养空间观念。
3.了解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理解两次改革失败的原因,加深对改革问题的认识。
4.了解岳飞抗金斗争的相关史实,认识岳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心,培养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宋初政治、军事建设的内容、王安石变法。
难点:理解宋初政治、军事建设的历史影响以及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三、课前准备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3.多媒体、粉笔、教科书。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赵匡胤其人——五代时,朝代更迭频繁,“兵强马壮”的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了政权,似乎又一个五代故事在上演。
然而,赵匡胤不仅仅掌握军权,还是一个喜爱读书,处事严谨,工于心计的人。
据史料记载,有一次,他随周世宗出征,有人向世宗告密说,赵匡胤私自携带财物数车。
世宗遣人查验,发现赵匡胤所带全部是书籍,别无他物。
赵匡胤知道周世宗是一个猜疑心极重的君主,便解释说,我才疏学浅,怕有违您的信任,所以多读书,以增长知识报效朝廷。
经过他的这样一番解释,不但巧妙地掩盖了自己的野心,还博得了世宗的连声费扬。
从中不难看出,赵国从来就不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粗养武夫。
虽然赵宋王朝最终未能完成大一统,还担着“积贫积弱”的罪名,但宋太祖在既不杀一名功臣,也没有“乱世用重典”的前提下,使政权奇迹般地获得稳定,而且两宋也没有出现汉、唐时候经常出现的宰执篡权、宦官专政、外戚用事、地方割据、“女色之祸”,甚至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这些显然与北宋前期政治、军事制度革新有着莫大的干系。
【教师活动】通过一则历史故事,加深学生对赵匡的了解和认识,引入新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设计
(3)改革必须把握好时机,坚决彻底,尤其需讲究改革的策略和步骤;
(4)改革需要有长远的计划和目标,不可操之过急;
(5)改革中要注意用人得当……
教师总结:我们现在改革必须致力于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不畏艰难险阻,同学们都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未来各行各业的栋梁,中国正在进行改革,未来还将继续改革,希望同学们能够继承和发扬这些士大夫救国民国家于危难之间的勇气和信念的优秀品质。
(3)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2、法内容:
变法涉及农业、商业、水利、赋税、基层管理、军事训练、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基本原则是加强国家对这些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富国之法: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强兵之法:对农民进行编制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材料:“澶渊之盟”订立后……茶马互市,扩大了茶和马的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换。
——《中华文明地图》
材料:这个史称“澶渊之盟”的讨价还价,给双方换来了120年的和平。北宋经济发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也要拜这和平所赐。和平,对各族人民都好。……澶渊之盟第二年,党项人也来要钱了……大宋对于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真宗皇帝决定还是花钱买。
北宋两次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相继宣告失败,北宋的结局如何?对的,北宋走上了大多数封建王朝的老路:灭亡。1127年,北宋被东北的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南宋最终是否完成了收复北方的壮举。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一探究竟。
第三单元 第9课《北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9课《北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设计
目标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北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状况,以及了解北宋政治制度和军队组织结构的特点。
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北宋政治和军事的影响。
教学内容概述
- 北宋政治制度:官僚体制、科举制度、京城与地方行政
- 北宋军事组织:禁军、厢军、南征北战等
- 北宋政治与军事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活动安排
1. 概念解释活动: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对北宋政治与军事的基本概念进行解释和理解。
2. 图片分析活动:教师提供相关北宋政治和军事的图片,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结果。
3. 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北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角色,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角色的职责和影响。
4. 讨论与辩论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北宋政治与军事对社会的影响,并进行辩论。
教师根据辩论情况给出评价和指导。
5. 小结与展示活动: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整理出一份关于北宋政治和军事的小结,并进行展示。
教学评估
1. 学生小组图片分析活动结果展示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对所扮演角色的理解程度和表现。
3. 辩论活动中学生观点的合理性和论述的逻辑性。
4. 学生小结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经济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介绍两宋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包括北宋的“两府三司”制度和南宋的“三省六部”制度,并分析这些制度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讲解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如农业技术的进步、手工业的发展、商业贸易的繁荣等,以及这些因素如何推动经济重心的南移。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期中期末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能力提升,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
4.教学难点突破:
-对于政治体制的理解,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将两宋时期的政治体制与之前的朝代进行对比,突出其特点。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两宋政治、经济的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纪录片、古画、地图等,增强学生对两宋时期历史场景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构建时空观念。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两宋时期的政治家、商人等角色,通过模拟情景来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宋时期政治、经济的特点及其相互作用。
2.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指出易错点。
3.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两宋时期的历史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4.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深入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拓宽知识面,提高历史素养。
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两宋时期政治与经济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太宗统治、真宗统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状况,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北宋的政治状况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2.教学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出北宋的建立。
提问:北宋建立后,政治状况如何?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学生可通过讨论、举例等方式进行阐述。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教材分析】本课为教材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中的第一课。
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
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这也带来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弱等社会弊端,为后来的统治危机埋下祸根。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为后面几课的讲述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单元中的位置至关重要。
本课分为“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两个子目,其中第一子目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延伸,也是其结果。
【学情分析】本课讲述的是北宋的政治,由于初一学生还未建构完整的中国古代史的知识结构,再加上政治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其内容也比较枯燥;对政治制度的理解相对于初一学生而言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是,学生对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兴趣度也比较高,经过了一个多学期历史的学习,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对历史事件的讲述、对历史图片的识读能力也有所提高,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知道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与影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王安石等北宋士人的事迹,学习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通过北宋改革失败的学习,体会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家国情怀)【重点难点】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政策。
难点: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北宋的政治》参考教案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荔湾实验学校毛姣荣一、教学背景分析(一)课程标准内容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第二单元开篇之课,与单元内容各课密切联系。
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稳定,有利于国家统一。
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
但是,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诸如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减弱等社会弊端。
本课主要学习两个子目的内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延伸,也是其结果。
第一个子目介绍宋朝为了维护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与秦汉唐朝以及后来的明清采取的措施呈现出知识上的连续性,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的体系。
第二个子目介绍宋朝实行重文轻武国策的原因及影响,体现了宋朝政治的特点。
两个子目间有机联系、自成一体,但交叉重叠,需要老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
(三)学情分析1.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古代史知识,但他们的分析、理解能力偏弱,也不善于理清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不能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部分学生能够说出北宋时期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和有趣的历史故事,但历史叙述不够清晰准确,对宋朝缺乏客观、全面的认识,也比较难以理解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的特点。
教学中需充分利用课本的辅助栏目,适当增加视频、文献等材料,加强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二、教学目标1.知道北宋建立及统一中原的史实,认识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结合史实说明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利用表格归纳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北宋的政治获奖教学设计
北宋的政治获奖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北宋的政治获奖教学设计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共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
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教学设计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北宋政治制度变革的历史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较为浓厚,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能存在分工不明确、讨论效率低下等问题,教师需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3.介绍北宋政治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如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阐述他们的政治主张和贡献。
4.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北宋政治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北宋政治制度变革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北宋政治的PPT,要求包含以下内容:
a.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
b.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北宋政治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
d.北宋政治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4.收集有关北宋政治的图片、故事等资料,进行课堂分享,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
5.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份历史知识问答卷,要求涵盖重点知识点,以检测学生对北宋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习题,巩固对北宋政治制度、事件和人物的认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技能目标:知道北宋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教学难点:能辩证的看待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宋这个朝代吗?它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北宋的政治》;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师:课件出示北宋政治的内容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北宋为什么能统一全国?它都采取了哪些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重文抑武的国策:
师:课件出示北宋重文抑武的内容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重文抑武有哪些益处?重文抑武又给北宋带来了哪些弊端?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北宋的政治》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
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专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
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但是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弱等社会弊端。
教学目标:1.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中央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2.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提高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3.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使我们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材料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封建王朝,它最多时拥有120多万的大军,但却以打了不少的败仗而出名,它拥有一大批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治国良才,如包拯、王安石、欧阳修,但在历史上却以腐败而著称;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却给人留下贫弱的印象。
展示图片:《唐末到北宋演变图》教师:通过材料描述,我们知道这说的是宋朝。
那么,为什么北宋有如此数量庞大的军队,如此发达的文化,却被称为“贫弱”呢?北宋是如何建立的?它将如何巩固自身的统治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一起来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
(设计意图)从材料介绍和时代演变图说起,进而引出北宋这个朝代,同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问学生为什么北宋有如此数量庞大的军队,如此发达的文化,却被称为“贫弱”呢?北宋是如何建立的?它将如何巩固自身的统治呢?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学习内容。
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案(3)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朝的这种国策有什么弊端。
【板书设计】
一、北宋的建立
时间、建立者、都城、事件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1、收兵权:杯酒释兵权、统调分离、并将分离
2、分相权: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3、弱地方:文臣任知州、通判
课程标准: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初一上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对历史知识和学习历史这门课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方法,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技巧以及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具有较强的参与历史学习的兴趣,但阅读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有待加强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赵匡胤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史实,了解赵匡胤重文轻武治国方略的背景、具体的措施及利弊,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归纳史料的能力。
4、收财权:转运使
三、重文轻武政策
1、目的
2、特点
3、影响
四、发展科举制
【学生思考】(1)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削弱相权?
(2)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撤宰相凳子的故事体会削弱相权。
【学生发言】
【教师梳理】略
【教师强调】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主要特点:防武将、重文人(重文轻武)。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背景和特点
【幻灯片】 材料一: 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治理各个藩镇,即使它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的危害大。” 材料二:北宋时洛阳人尹洙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材料三:宋初大将曹翰作《退将诗》“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四: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1)宋太祖为何重用文臣?
初中历史宋代政治说课教案
初中历史宋代政治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宋代政治的特点和演变过程;2. 理解宋代统治者的政绩和政治制度;3. 掌握宋代政治体制及其运作方式;4.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宋代政治的特点;2. 宋代政治体制及其演变;3. 宋代君主的政绩;4. 宋代统治者的政治制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宋代政治的特点;2. 宋代政治体制及其演变;3. 宋代君主的政绩。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宋代政治的特点;2. 视频资料: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宋代政治体制;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宋代的政治制度及其演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宋代政治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引出宋代政治的特点及其影响。
2. 学习(30分钟)a. 观看视频资料,了解宋代的政治体制及其演变;b. 分组讨论,总结宋代政治的特点;c. 讲解宋代统治者的政绩和政治制度。
3. 梳理(10分钟)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梳理宋代政治的重要特点和演变过程。
4. 拓展(10分钟)与学生探讨宋代政治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宋代政治对后世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宋代政治的理解和掌握。
六、作业布置:1. 以宋代政治制度为主题,写一篇300字的文章;2. 查找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宋代君主的政治思想和政绩。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视频资料、分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宋代政治的特点和演变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和研究兴趣,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加强课堂讨论的质量,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宋代政治的知识。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A. 玄武门之变 B. 陈桥兵变 C. 大泽乡起义D. 淝水之战
2. 宋太祖取代哪一朝代的统治,建立北宋( )
A. 唐朝 B. 后梁 C. 后周 D. 北汉
3. 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
北宋的建立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述了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分析其原因,阐明其影响。北宋时期虽然军事积弱,但经济文化发达,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
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2.板书设计】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升华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将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这些措施又是一把双刃剑,宋朝重文轻武,所以,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它所导致的“冗官、冗费、冗兵”现象,也为北宋种下“贫弱”的祸根,导致了后来严重的社会危机。
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 比较法、图示法、视频分享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史料、视频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黄袍加身》的相关短视频
师:“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4: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目的】1、熟练掌握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背景,知道北宋建立后加强专制集权的主要措施,辩证分析宋初加强专制集权措施的影响。
2.运用地图,了解《辽、北宋、西夏形势图》与《金、南宋、西夏形势图》的相对空间位置和时间更迭,并以此为基础,了解北宋边疆压力的表现以及出现财政危机的原因,知道绍兴和议的主要内容。
3.将王安石变法置于具体的时空下,在老师引导下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会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难点:探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时间】1课时课程概况:学生在初中已经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王安石变法,两宋更替等基本史实,了解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措施和作用。
高中阶段,学生需要进一步认识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后世历史的深远影响,能够探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深层次原因等内容。
【重难点“精讲”】一、整体感知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宋初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但造成了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为了解决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北宋统治者进行了王安石变法,但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引发党争,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南宋统治者继续北宋的国策,用金钱买和平,偏安一隅。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背景(1)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温馨提示】建议教师通过分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措施、特点和评价,理解这一措施带来的边疆危机和“三冗”问题,从而让学生形成对两宋政治的全面认识,提高他们运用唯物史观理解或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宋辽关系:1005年,北宋与辽签订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变革。
教材通过介绍北宋的建立、政治制度、太宗和真宗的统治、王安石变法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发展脉络。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历史资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对宋朝的建立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北宋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变革的理解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变革,掌握北宋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变革。
2.难点: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北宋政治。
4.对比分析:将北宋政治与五代十国等其他时期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北宋政治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宋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变革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对北宋政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两宋时期的政治与军事,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理解两宋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军事和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时空观念:学生能够通过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背景,理解两宋时期的政治与军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环境和条件,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位置和作用。
3.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和评估历史材料,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史料来支持或反驳历史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证据意识。
4.历史解释:学生能够对两宋时期的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等历史事件进行解释,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维性。
5.家国情怀:通过对两宋时期历史的学习,学生能够感悟改革家的精神品质,增强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6.批判性思维:通过对两宋时期政治与军事的深入分析,学生能够批判性地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王安石变法。
(二)教学难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事件。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培养史料实证能力。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北宋繁华景象的视频或展示几幅北宋的绘画作品,如《清明上河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北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繁荣的景象?这与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制度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二)新课讲授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①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武将专权,政局动荡不安。
②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政权,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2)措施①行政方面:中央,削弱相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设计(表格式)
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但同时也造成了行政效率低下,制度僵化等问题。
培养学生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素养目标:历史解释)5.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相关背景、内容的学习,认识中国古代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和实干精神,培养家国情怀。
(素养目标: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主要措施和影响。
(二)教学难点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和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板书设计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通过《宋史·王安石传》中对王安石坚持变法的叙述向学生抛出疑问:祖宗之法”的内容有哪些?王安石为何认为“祖宗之法”不值得效仿?他对“祖宗之法”的挑战成功了吗?导入新课。
阅读史料,思考。
激发学生对王安石和本课相关历史的学习兴趣变法中“富国”、“枪兵”、“取士”的基本措施内容4.王安石变法的影响?通过三则材料向学生说明王安石变法给北宋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但理财变为聚敛,便民化为扰民,加重人民负担。
强兵效果不明显,宋夏战争失败。
导致朝野新旧党争,统治集团分裂。
5.思考: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通过材料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同时说明历史教训对我们如今改革的启示。
6.家国情怀:王安石为代表的士大夫群体的爱国精神借助现代学者的评价以及《宋史·王安石传》中的相关记载,向学生展示北宋士大夫群体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变革精神、实干精神和大无畏精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阅读材料和教材,小组讨论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失败原因,总结历史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做出评价,理解、感悟、厚植爱国情怀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历史中学习经验教训的能力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四、“祖宗之法”的僵化——南宋的偏安1.北宋灭亡与南宋建立借助教材和历史地图,说明靖康之变的历史经过和南宋建立的历史过程,并展示南宋的疆域变化和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北宋的政治
教学目标
1.了解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
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3.理解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难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课前准备:
教案、课件、堂堂清训练题
教学方法:学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信息反馈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展示黄袍加身石碑以及陈桥兵变遗址的图片,讲述相关故事,由此引出赵匡胤。
【自主学习】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史称北宋,他就是宋太祖,北宋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措施:
(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的调动,经常调动
军队将领。
(2)政治上:在中央消弱相权,在地方上,派遣()担任各地的长官。
(3)经济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上设置。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
(1)重视()掌握军政大权。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
3.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互动明理】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生讨论并回答
【运用提升】
重文轻武的政策有哪些表现?影响是什么?
生讨论并回答
【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削弱“相权”措施不正确的是
() A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B在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C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D废除宰相,下设“六部”
2,“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批旒冕。
批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绘的古代帝王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
D宋太祖
3,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A知州B通判C转运使D宰相4,设置进士科、提高进士地位的朝代分别是()A隋朝北宋B唐朝北宋
C北宋南宋D唐朝南宋
二判断正误
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1、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
2、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
3、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
4、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
5、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
6、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