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学实验报告三篇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共三篇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共三篇实验一:影响植物生长的光照强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苗圃土、小型盆栽、光照强度计、棚架方法:1. 在小型盆栽中加入适量苗圃土。
2. 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放置小型盆栽,分别为高光照组、中光照组和低光照组。
3. 使用光照强度计分别测量不同组的光照强度。
4. 每天固定时间浇水,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三、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结果如下:1. 高光照组植物生长较快,叶片较绿。
2. 中光照组植物生长适中,叶片呈浅绿色。
3. 低光照组植物生长缓慢,叶片黄绿色。
四、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高光照强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2. 适当的光照强度能够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
3. 低光照强度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实验二:微生物培养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培养和观察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形态特征,增加对微生物的了解。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琼脂培养基、培养皿、微生物样品、显微镜方法:1. 使用洗净的培养皿倒入适量琼脂培养基。
2. 在培养皿表面均匀划几道划痕。
3. 采集微生物样品并在琼脂培养基上划线。
4.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5. 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三、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察,得到以下结果:1. 不同微生物在琼脂培养基上产生不同的形态特征。
2. 一些微生物形成白色菌落,而另一些微生物形成不同颜色的菌落。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培养基条件下能够生长繁殖。
2. 不同微生物在琼脂培养基上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
实验三:果实腐烂速度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不同条件下果实的腐烂速度,了解果实腐烂过程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不同种类的水果、塑料袋、计时器方法:1. 准备各种水果,并进行标记。
生物实验报告【三篇】
生物实验报告【三篇】篇1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二、实验原理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
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四、实验过程(见书p30)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五、讨论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篇2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
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
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
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
医学实验生物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医学实验生物学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2. 掌握细菌、病毒和真菌的形态学观察方法。
3. 熟悉微生物培养技术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医学实验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的学科,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研究。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等,为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细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水弧菌、肺炎双球菌、变形杆菌、破伤风梭菌等。
- 病毒: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 真菌:白色念珠菌、毛癣菌等。
- 培养基:营养肉汤、营养琼脂、伊红美蓝琼脂等。
- 试剂:革兰染色液、荚膜染色液、鞭毛染色液、芽孢染色液、抗生素等。
2. 实验仪器:- 显微镜- 细菌培养箱- 灭菌器- 移液器- 离心机- 药敏纸片四、实验步骤1. 细菌形态学观察- 将细菌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培养24小时。
- 取培养后的平板,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菌落,制作涂片。
- 进行革兰染色,观察细菌的革兰染色结果。
- 根据革兰染色结果,对细菌进行分类。
2. 病毒和真菌形态学观察- 将病毒或真菌接种于适当的培养液中,培养24小时。
- 取培养后的样品,制作涂片。
- 进行染色,观察病毒和真菌的形态。
3. 微生物培养- 将细菌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24小时。
- 将病毒或真菌接种于适当的培养液中,培养24小时。
4. 药敏试验- 将细菌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培养24小时。
- 在平板上放置药敏纸片,培养24小时。
- 观察纸片周围的抑菌圈大小,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形态学观察- 革兰阳性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呈紫色。
- 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呈红色。
2. 病毒和真菌形态学观察- 流感病毒:呈球形。
- 白色念珠菌:呈圆形或卵圆形。
3. 微生物培养- 细菌在营养肉汤中生长良好。
- 病毒和真菌在相应的培养液中生长良好。
生物调查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了解我们所在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我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我们小组开展了本次生物调查小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我们所在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 掌握生物调查的基本方法。
3. 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实验材料1. 生物调查工具:望远镜、放大镜、记录本、相机等。
2. 生物样本:昆虫、鸟类、植物等。
3. 实验地点:公园、树林、河流等。
四、实验方法1. 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时间、地点、对象等。
2. 观察与记录:通过望远镜、放大镜等工具观察生物,并记录种类、数量、生活习性等。
3. 样本采集:对感兴趣的生物进行采集,以便后续研究。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五、实验过程1. 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5日2. 实验地点:某公园(1)调查准备:提前了解公园内的植物、昆虫、鸟类等生物种类,准备好调查工具。
(2)观察与记录:在公园内观察各种生物,并记录其种类、数量、生活习性等。
(3)样本采集:对感兴趣的昆虫、鸟类等进行采集,并做好标记。
(4)数据整理:将观察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进行分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物种类:在本次调查中,共观察到植物、昆虫、鸟类等生物30余种。
2. 生物数量:昆虫数量最多,达数百只;其次是鸟类,有数十只;植物种类较多,但数量相对较少。
3. 生活习性:昆虫多在早晨和傍晚活动,鸟类多在清晨和傍晚鸣叫,植物则在阳光下生长茂盛。
七、实验结论1. 我们所在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植物、昆虫、鸟类等生物种类繁多。
2. 生物调查方法简单易行,有助于我们了解生态环境,提高保护意识。
八、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生物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护生物,尊重生命,遵守相关规定。
3.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生物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如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等,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篇一」霉菌的培养与形态学观察:实验一真菌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实验目的:(1)了解培养基的配置原理和方法,掌握分离培养微生物的有关准备工作。
(2)掌握高压灭菌方法及原理实验原理:(1)培养基的制备原理: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
从营养角度分析:营养:碳源、氮源、能源、生长素、水分和无机盐等?适宜的酸碱度(pH值)和一定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合适的渗透压。
琼脂是从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胶体物质,是应用最广的凝固剂。
加琼脂制成的培养基在98~100℃下融化,于45℃以下凝固,不容易被微生物污染。
但多次反复融化,其凝固性降低。
(2)湿热灭菌原理-高压蒸汽灭菌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度也随之增加。
在0.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
在此蒸汽温度下,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芽孢。
实验材料与方法配制培养基所需器材实验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
实验器材:500ml三角烧瓶、蓝盖瓶、5ml刻度吸管、培养基、天平、砝码。
称量纸、药勺、500ml、100ml量筒、牛皮纸、硫酸纸、橡皮筋、铁丝筐、平皿、剪刀等。
培养基等集中放讲台前高压桶内,送到洗刷室统一高压灭菌条件及注意事项高压灭菌条件:121.3℃,15min。
含糖培养基113℃,15min。
倒平板电炉加热灭菌好的培养基打开平皿包装倒平板(10块)注意事项:空气环境无菌(应在酒精灯火焰周围无菌区)。
a.在酒精灯火焰处,倾斜打开瓶口。
b.瓶口要过火焰。
c.左手掀开平皿小口。
d.倾注满皿底再多一点,约10ml(7cm直径平皿)。
e.推放一边要轻缓,不能晃起琼脂挂壁,易在培养过程中污染杂菌。
f.完全凝固再翻转平板放塑料筐内,4℃备用。
分析与讨论(1)如何证明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把灭菌后的培养基按灭菌锅内的不同位置,每处抽取数管(瓶),标上记号,置25℃~30℃培养一周左右进行检查。
生物实验报告动物观察(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2. 了解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表现,探讨环境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3. 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金鱼、鸽子、蝴蝶等。
2. 实验器材:观察箱、显微镜、望远镜、录音笔、照相机等。
3. 实验环境:实验室、校园、动物园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动物行为:观察不同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表现,如活动、觅食、交配、繁殖、防御等。
2. 记录观察结果:使用观察箱、显微镜、望远镜等工具对动物行为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时间、地点、行为特点等。
3. 分析数据:对观察到的动物行为进行分析,探讨环境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小白鼠:a. 观察小白鼠的活动范围、活动规律;b. 观察小白鼠的觅食行为,记录其食物种类、数量;c. 观察小白鼠的繁殖行为,记录其繁殖时间、繁殖数量。
2. 观察金鱼:a. 观察金鱼的活动范围、活动规律;b. 观察金鱼的觅食行为,记录其食物种类、数量;c. 观察金鱼的繁殖行为,记录其繁殖时间、繁殖数量。
3. 观察鸽子:a. 观察鸽子的活动范围、活动规律;b. 观察鸽子的觅食行为,记录其食物种类、数量;c. 观察鸽子的繁殖行为,记录其繁殖时间、繁殖数量。
4. 观察蝴蝶:a. 观察蝴蝶的活动范围、活动规律;b. 观察蝴蝶的觅食行为,记录其食物种类、数量;c. 观察蝴蝶的繁殖行为,记录其繁殖时间、繁殖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小白鼠:a. 小白鼠的活动范围较广,活动规律为白天休息,夜间活动;b. 小白鼠的觅食行为以植物种子为主,数量较少;c. 小白鼠的繁殖时间为春季,繁殖数量较多。
2. 观察金鱼:a. 金鱼的活动范围较窄,活动规律为白天觅食,夜间休息;b. 金鱼的觅食行为以水生植物、浮游生物为主,数量较多;c. 金鱼的繁殖时间为夏季,繁殖数量较多。
3. 观察鸽子:a. 鸽子的活动范围较广,活动规律为白天觅食,夜间休息;b. 鸽子的觅食行为以谷物、种子为主,数量较多;c. 鸽子的繁殖时间为春季,繁殖数量较多。
生物实验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本实验报告旨在记录和总结在一次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收获。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选择了“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两个实验。
四、实验原理1.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一种形式,通过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可以了解细胞周期和染色体的行为。
2.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通过提取和鉴定DNA,可以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
五、实验步骤1.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制备洋葱根尖细胞切片。
-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 记录染色体的行为和细胞分裂阶段。
2.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制备植物细胞匀浆。
- 使用氯化钠溶液提取DNA。
- 使用二苯胺试剂鉴定DNA。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成功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 观察到染色体的排列、分离和移向细胞两极。
2.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成功提取出植物细胞的DNA。
- 使用二苯胺试剂,观察到DNA与试剂反应后的颜色变化,证明DNA的提取成功。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注意了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有丝分裂和DNA结构及功能的理解。
3. 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染色质着色不均匀、DNA提取量不足等,通过查阅资料和与同学讨论,找到了解决方法。
八、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2. 加深了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生物细菌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2. 掌握细菌的分离纯化方法。
3. 了解细菌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本实验通过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细菌,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利用生理生化实验对其进行初步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土壤、无菌生理盐水、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细菌培养箱、显微镜、酒精灯、接种环等。
2. 仪器:高压蒸汽灭菌器、无菌操作台、恒温培养箱、移液器、试管、烧杯等。
四、实验步骤1. 土壤样品的处理(1)取土壤样品10g,加入90ml无菌生理盐水,振荡混匀。
(2)用无菌纱布过滤,收集滤液。
2. 细菌的分离纯化(1)取滤液1ml,加入9ml无菌生理盐水,制成10^-1稀释液。
(2)取10^-1稀释液0.1ml,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
(3)重复步骤(2),制作10^-2、10^-3稀释液的涂布平板,共计3个。
(4)将平板倒置,放入细菌培养箱,37℃培养24小时。
3. 细菌的形态学观察(1)将长出的菌落挑取少量,制作临时玻片。
(2)在显微镜下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4. 细菌的生理生化实验(1)将长出的菌落分别接种于下列培养基:a. 硫酸铜琼脂培养基:用于检测硫化氢产生。
b. 硝酸盐还原培养基:用于检测硝酸盐还原。
c. 氧化酶试验培养基:用于检测氧化酶活性。
(2)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细菌培养箱,37℃培养24小时。
(3)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的分离纯化通过平板划线法,成功分离出细菌纯培养。
2. 细菌的形态学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菌落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颜色为白色。
3. 细菌的生理生化实验a. 硫化氢产生实验:菌落周围出现黑色沉淀圈,说明该菌能产生硫化氢。
b. 硝酸盐还原实验:菌落周围出现红色沉淀圈,说明该菌能还原硝酸盐。
c. 氧化酶活性实验:菌落周围出现蓝色,说明该菌具有氧化酶活性。
生物学实验教学实践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本文将总结自己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体会,以期为今后的生物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1. 实验内容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我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植物学实验:包括植物形态解剖、植物生理、植物分类等实验。
(2)动物学实验:包括动物形态解剖、动物生理、动物分类等实验。
(3)微生物学实验:包括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形态观察、微生物生理等实验。
(4)遗传学实验:包括基因的分离、基因的重组、基因的表达等实验。
2. 实验教学方法(1)课堂实验:在课堂上进行实验,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课后实验:学生课后完成实验报告,巩固实验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3)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实验实践体会1. 注重实验原理的讲解在进行生物学实验之前,教师应详细讲解实验原理,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和方法。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更加专注。
2. 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实验操作规范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前提。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强化实验安全意识生物学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试剂、仪器设备等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教师应加强实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实验过程安全无事故。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实验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5. 注重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报告是实验成果的总结,也是检验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依据。
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
6. 加强实验教学评价通过实验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生物实验报告(精选9篇)
生物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精选9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物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生物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
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
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
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
其反应式如下: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
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A)和质量浓度为0.01g/mL(B)的硫酸铜溶液。
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3、脂肪的鉴定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三、实验过程(见书P18)四、实验用品(见书P18)五、注意1、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
生物实验报告8篇
生物实验报告8篇生物实验报告篇一探究性实验是学生自己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
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探究性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现就自己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谈谈体会。
一、亲自动手,激发兴趣比如“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做。
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学生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设计的实验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让不同的组探究不同的变量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只是这个活动需要近一个星期的观察时间,在融洽整个活动中要安排时间就实验现象和结论让学生交流。
一则学生有成功感;二则让学生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规范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无论学习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实验亦如此。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注重了七个步骤的记忆,忽略了七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注重了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忽略了各步骤的独立性。
所以老师应该重点结合已做过的探究性实验和教材示例让学生理解各步骤的意义和步骤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
要实现这一点,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设计针对某一步骤的强化训练,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三、科学训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
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要有科学的训练。
1、是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从感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改变实验材料或重新设计。
如“解剖观察鸡翅”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由组织构成了器官,我们可以将鸡翅换为柑橘,价廉物美,效果一样。
初中基础生物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 通过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
本实验通过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从而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紫色洋葱鳞片叶、镊子、解剖刀、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碘液、吸水纸;2. 实验工具:显微镜、酒精灯、烧杯、滴管、剪刀、镊子、解剖针。
四、实验步骤1. 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2.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3. 制作紫色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4. 使用显微镜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5. 分析观察结果,总结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首先,将洋葱鳞片叶切成薄片,用镊子取出薄片,放在载玻片上。
滴加生理盐水,用解剖针轻轻压平,使细胞均匀分布。
最后,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2.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节显微镜的焦距,使细胞清晰可见。
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结构,发现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
3. 制作紫色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切成薄片,用镊子取出薄片,放在载玻片上。
滴加碘液,用解剖针轻轻压平,使细胞均匀分布。
最后,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4. 使用显微镜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节显微镜的焦距,使细胞清晰可见。
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结构,发现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
5. 分析观察结果,总结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和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发现植物细胞具有以下结构特点:(1)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层,起到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2)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侧,具有选择透过性,控制物质的进出;(3)细胞质: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含有细胞器,是细胞的生命活动场所;(4)细胞核:位于细胞质内,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发育;(5)液泡:位于细胞质内,含有细胞液,储存营养物质。
生物实验报告_鸡血(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鸡血液的宏观特征。
2. 学习血液的采集和保存方法。
3. 探讨血液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鸡血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材料,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
通过观察鸡血液的宏观特征,可以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同时,血液的采集和保存方法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活鸡、注射器、采血管、酒精、生理盐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2. 实验仪器:解剖台、手术刀、剪刀、镊子、酒精灯、酒精棉球、烧杯等。
四、实验步骤1. 鸡血液的采集:- 将活鸡用酒精棉球消毒,选择合适部位(如翅下静脉)进行注射器采血。
- 将采集到的血液倒入预先准备好的采血管中,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轻轻摇匀。
2. 血液的保存:- 将采血管置于4℃冰箱中保存,防止血液凝固和变质。
3. 血液的观察:- 取一小滴鸡血滴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液的宏观特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4. 血液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生理盐水、酒精、葡萄糖等物质到鸡血中,观察对血液宏观特征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血液的宏观特征:- 鸡血液呈红色,有粘稠感,含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数量较多,分布均匀。
- 白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数量较少,分布不均。
- 血小板呈不规则形状,数量较少,分布不均。
2. 血液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加入生理盐水后,鸡血液的粘稠度降低,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布均匀。
- 加入酒精后,鸡血液的粘稠度升高,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布不均。
- 加入葡萄糖后,鸡血液的粘稠度降低,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布均匀。
六、实验结论1. 鸡血液含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成分,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
2. 血液的采集和保存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3. 生理盐水、酒精、葡萄糖等物质对鸡血液的宏观特征有显著影响。
生物实验实验个人总结3篇
生物实验实验个人总结生物实验实验个人总结精选3篇(一)在生物实验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生物的知识,并且掌握了一些实验操作技巧。
通过实验,我对生物学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实验的规划和设计。
在实验之前,我们需要确定实验目的,并且制定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
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到实验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实验的操作。
在实验中,我锻炼了实验仪器的使用技巧,例如离心机、显微镜、PCR机等。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进行样本的处理和制备,如DNA提取、细胞培养等。
此外,我还学到了如何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实验中产生的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展示,从而得出实验结果,并进行科学解释。
这个过程需要运用一些统计学和生物学知识。
最后,我发现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重要。
从实验操作到数据处理,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实验时,我要提高自己的细心和耐心,并始终保持实验的严谨性。
总体而言,通过生物实验,我不仅增加了对生物学的认识和理解,还提高了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科研道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物实验实验个人总结精选3篇(二)作为生物实验员的个人工作总结如下:1. 实验设计和执行:作为生物实验员,我负责设计和执行各类生物实验。
我会仔细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实验目的和方法,并根据需要制定实验方案。
我会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和设备,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我会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并注意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危险。
2. 数据收集和分析:我会认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
我会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我会使用一些数据分析软件,如Excel 和GraphPad Prism,来处理和呈现数据。
3. 实验仪器的维护:我会负责实验室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
这包括清洁和校准仪器,确保其正常工作。
我会及时向上级报告任何仪器故障,并协助维修和保养工作。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3篇)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3篇)初一生物实验报告(通用3篇)初一生物实验报告篇1实验一:练习使用显微镜目的要求: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
材料用具: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方法步骤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7.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8.练习将所观察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央,先移动一下标本,物象朝相反的方向移动。
说明了在目镜中看到的像是真实的像的倒像。
注意事项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
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讨论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答: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放片、调焦)4、清洁与收镜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答:物镜把载玻片压碎,也容易划伤物镜。
3.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吗?答:看不到,不透明的纸会阻挡光线从物镜进入光筒再从目镜射出,所以可能什么也看不见。
实验时间:20__.9.15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实验目的: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办法.2、认识植物细胞等基本结构.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实验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放大镜等。
生物基因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生物基因的提取与鉴定二、实验目的1. 学习生物基因提取的方法和原理。
2. 掌握DNA提取、纯化及检测的基本操作。
3. 鉴定提取的DNA是否为纯DNA。
三、实验原理生物基因提取的原理是利用细胞破碎、蛋白质变性、DNA与蛋白质分离等方法,从生物细胞中提取出DNA。
实验中常用的提取方法有酚-氯仿法、柱层析法等。
DNA鉴定通常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法。
四、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新鲜植物叶片(如水稻、玉米等)。
2. 试剂:酚-氯仿、NaCl溶液、Tris-HCl缓冲液、琼脂糖、DNA标准品、DNA酶、DNA荧光染料等。
3. 仪器:离心机、电泳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显微镜等。
五、实验方法1. 植物材料的处理:将新鲜植物叶片洗净,剪成小块,加入适量液氮研磨成粉末。
2. DNA提取:(1)将研磨好的植物粉末加入酚-氯仿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分层。
(2)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NaCl溶液,混匀后加入等体积的冷无水乙醇,充分混匀。
(3)室温静置30分钟,离心取沉淀。
(4)将沉淀溶于适量Tris-HCl缓冲液,得到粗提DNA。
3. DNA纯化:(1)将粗提DNA加入柱层析柱,用适量Tris-HCl缓冲液洗脱。
(2)收集洗脱液,加入适量无水乙醇,静置沉淀。
(3)离心取沉淀,溶于适量Tris-HCl缓冲液,得到纯化DNA。
4. DNA鉴定:(1)取适量纯化D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浓度。
(2)将纯化DNA与DNA标准品在同一琼脂糖凝胶电泳槽中电泳,观察DNA条带。
(3)对电泳后的凝胶进行紫外透射,观察DNA条带。
六、实验结果1. DNA浓度: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纯化DNA浓度为20ng/μl。
2. 琼脂糖凝胶电泳:纯化DNA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呈现清晰的条带,与DNA标准品对照,条带大小相符。
七、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避免DNA污染,如使用无DNA酶的试剂、操作过程严格无菌等。
2. 提取的DNA浓度受植物材料、提取方法等因素影响,可通过优化实验条件提高DNA浓度。
植物生物学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 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
3. 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实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
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可以识别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便于观察。
实验材料: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铅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0.01g/ml的龙胆紫(或紫药水)实验步骤:1. 洋葱根尖的培养:提前3-4天,将洋葱根尖置于适宜的培养液中培养,使其生长良好。
2. 解离:将洋葱根尖置于盛有15%盐酸和95%酒精的混合液中,在室温下解离5分钟。
3. 漂洗:用蒸馏水漂洗根尖,去除解离液。
4. 染色:将根尖置于盛有质量分数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5分钟。
5. 制片:将染色后的根尖取出,用镊子夹取根尖,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6. 镜检:用显微镜观察制片,调整焦距,观察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可以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在分裂间期,细胞核呈圆形,染色体呈细丝状;在前期,染色体开始缩短变粗,细胞核膜逐渐消失;在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呈赤道板状;在后期,染色体分离,向细胞两极移动;在末期,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结果分析:1. 观察到的有丝分裂过程符合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基本规律。
2. 通过实验,掌握了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
3. 通过绘制生物图,加深了对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
讨论:1. 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在于解离充分,使组织分散,细胞不会重叠;漂洗时间要足够,使细胞染色;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要掌握好。
生物实验报告通用15篇
生物实验报告通用15篇生物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 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三、材料用具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四、实验过程(见书P47)五、讨论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
为什么?2.两支试管保温时,为什么要控制在60 ℃左右(低于50 ℃或高于75 ℃)?3.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生物实验报告2【探究内容】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目的】1、了解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
2、学会进行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
【探究器材】种子100粒、5个能盖紧的罐头瓶、小勺一个、餐巾纸10张、标签纸5张【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光的强弱会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吗?水的多少会对种子的萌发产生影响吗?温度的高低会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吗?空气的流通会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吗?做出假设:光的强弱、水的多少、温度的高低都会对种子的萌发产生一定的影响。
制定计划:准备100颗绿豆种子,5个有盖的瓶子,10张纸巾,5张便利贴。
1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2号瓶的水不但能湿透纸巾,而且能把种子淹没,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3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用盖子把瓶子盖上,使瓶子空气不能流通;4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放在冰箱里,尽量使瓶子里的水不结冰;5号瓶不放水,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
大学生物实验报告三篇_实验报告_
大学生物实验报告三篇篇一:浙江大学生物传感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生物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名称生物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姓名徐梦浙学号专业生物系统工程指导老师王建平/叶尊忠一热电偶传感器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原理和调理电路,熟悉调理电路工作方式。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学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了解热电偶特性曲线;2.观察采集到的热信号的实时变化情况。
3. 熟悉热电偶类传感器调理电路。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所需仪器四、myDAQ、myboard、nextsense01热电偶实验模块、万用表注意事项五、在插拔实验模块时,尽量做到垂直插拔,避免因为插拔不当而引起的接插件插针弯曲,影响模块使用。
六、禁止弯折实验模块表面插针,防止焊锡脱落而影响使用。
七、更换模块或插槽前应关闭平台电源。
八、开始实验前,认真检查热电偶的连接,避免连接错误而导致的输出电压超量程,否则会损坏数据采集卡。
九、本实验仪采用的电偶为K型热电偶和J型热电偶。
十、实验原理:热电偶是一种半导体感温元件,它是利用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的特性实现测温。
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热电偶是一种使用最多的温度传感器,它的原理是基于1821年发现的塞贝克效应,即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A或B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只要两节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另一端温度为T0,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见图50-1(a),即回路中存在电动势,该电动势被称为热电势。
图50-1(a)图50-1(b)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被称为热电偶。
当回路断开时,在断开处a,b之间便有一电动势ET,其极性和量值与回路中的热电势一致,见图50-1(b),并规定在冷端,当电流由A流向B时,称A为正极,B为负极。
实验表明,当ET较小时,热电势ET与温度差(T-T0)成正比十一、实验步骤:十二、关闭平台电源(myboard),插上热电偶实验模块。
开启平台电源,此时可以看到模块左上角电源指示灯亮。
生物实验报告范本【三篇】
生物实验报告【三篇】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FS-DY-20710生物实验报告【三篇】篇1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二、实验原理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
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四、实验过程(见书p30)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五、讨论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篇2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生物学实验报告三篇篇一:刘希伟XX00140041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质粒DNA的提取、纯化及检测姓名:XXX学号:XX001400XX年级:20XX级生物基地班实验日期:XX年9月16日—30日组别:6组同组者:XX1、掌握碱变性提取法提取大肠杆菌中质粒DNA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并掌握凝胶电泳进行DNA的分离纯化的实验原理。
3、学习并掌握凝胶的制备及电泳方法。
4、学习并掌握凝胶中DNA的分离纯化方法。
1、质粒DNA的制备方法质粒是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并能稳定遗传的一种环状双链DNA分子,分布于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一些动植物细胞中,但在细菌细胞中含量最多。
细菌质粒大小介于1~200Kb之间,是应用最多的质粒类群,在细菌细胞内它们利用宿主细胞的复制机构合成质粒自身的DNA。
质粒DNA的制备包括3个步骤:①培养细菌,使质粒DNA 大量扩增;②收集和裂解细菌;③分离和纯化质粒DNA。
主要方法包括:碱裂解法:0。
2molNaOH+1%SDS;煮沸裂解法:沸水煮沸40秒;SDS裂解法:10%SDS,一般用于质粒大量提取。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宿主菌株类型、质粒分子大小、碱基组成和结构等特点以及质粒DNA的用途进行选择。
本实验选择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2、质粒DNA的提取——碱变性提取法在细菌细胞中,染色体DNA和质粒DNA均被释放出来,但是两者变性与复性所依赖的溶pH值不同。
在pH值高达12。
0的碱性溶液中,染色体DNA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变性;共价闭合环状质粒DNA的大部分氢键断裂,但两条互补链不完全分离。
因为它们在拓扑学上是相互缠绕的。
当用pH值4。
6的KAc高盐溶液调节碱性溶液至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可恢复原来的共价闭合环状超螺旋结构而溶解于溶液中;但染色体DNA不能复性,而是与不稳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形成缠连的、可见的白色絮状沉淀。
这种沉淀通过离心,与复性的溶于溶液的质粒DNA分离。
溶于上清液的质粒DNA,可用无水乙醇和盐溶液,使之凝聚而形成沉淀。
由于DNA和RNA性质类似,乙醇沉淀DNA的同时,也伴随着RNA沉淀,可利用RNaseA将RNA 降解。
质粒DNA溶液中的RNaseA以及一些可溶性蛋白,可通过酚/氯仿抽提除去,最后获得纯度较高的质粒DNA。
3、凝胶电泳进行DNA分离纯化电泳是带电物质在电场中向着与其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
各种生物大分子在一定pH条件下,可以解离成带电荷的离子,在电场中会向相反的电极移动。
凝胶是支持电泳介质,它具有分子筛效应。
含有电解液的凝胶在电场中,其中的电离子会发生移动,移动的速度可因电离子的大小形态及电荷量的不同而有差异。
利用移动速度差异,就可以区别各种大小不同的分子。
因而,凝胶电泳可用于分离、鉴定和纯化DNA的片段,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技术之一。
凝胶电泳技术操作简单而迅速,分辨率高,分辨范围广。
此外,凝胶中DNA的位置可以用低浓度荧光插入染料如溴化乙锭或SYBR Gold染色直接观察到,甚至含量少至20pg的双链DNA在紫外激发下也能直接检测到。
需要的话,这些分离的DNA条带可以从凝胶中回收,用于各种各样目的的实验。
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两种凝胶为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
这两种凝胶能灌制成各种形状、大小和孔径,也能以许多不同的构型和方位进行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分辨率高,使用于较小分子核酸的分离和蛋白质电泳。
它的分辨率非常高,长度上相差1bp或质量上相差0。
1%的DNA都可以彼此分离,这也是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DNA序列分析的分子基础。
虽然它能很快地进行电泳,并能容纳较大的DNA上样量,但是与琼脂糖凝胶相比,在制备和操作上繁琐。
琼脂糖是从海藻中提取的长链状多聚物,由β—D—吡喃半乳糖与3,6—脱水—L—吡喃半乳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4—105。
琼脂糖加热至90℃左右,即可溶化形成清亮、透明的液体,浇在模版上冷却后形成凝胶,其凝固点为40—45℃。
琼脂糖凝胶相对于聚丙烯酰胺凝胶分辨率低,但它的分离范围更大,小片段DNA最适合在恒定轻度和方向的电场中水平方向的琼脂糖凝胶内电泳分离。
琼脂糖凝胶电泳易于操作,适用于核酸电泳,测定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离经限制酶水解的DNA的片段,进一步纯化DNA等。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在溶液中,由于核酸有磷酸基而带有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DNA在琼脂糖凝胶中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6个因素:样品DNA分子的大小、DNA分子的构象、琼脂糖浓度、电泳所用电场、缓冲液和温度。
1、实验仪器培养皿、接种环、三角瓶、酒精灯、恒温振荡培养箱、50ml离心管、1。
5ml塑料离心管、高速离心机、漩涡振荡器、微量移液器、不同型号枪头、天平、制胶槽、梳子、电泳仪、吸管、量筒、微波炉、灭菌锅、恒温水浴锅、试剂瓶、卫生纸和记号笔、手套等。
2、实验试剂LB培养基,抗生素Ap,溶液Ⅰ,溶液Ⅱ,溶液Ⅲ,RNaseA 母液,TE缓冲液,饱和酚,氯仿/异戊醇混合液,酚/氯仿/异戊醇混合液,预冷无水乙醇,TAE电泳缓冲液,上样缓冲液,琼脂糖,溴化乙锭,DNA相对分子质量标准物DNA Marker λ/Hind Ⅲ,5mol/L pH 5。
2的醋酸钠。
1、准备实验配制LB液体培养基,分装到100ml的三角瓶中20ml,300ml的三角瓶中50ml,另配LB固体培养基;准备1000ul、200ul、10ul移液枪尖各一盒,1。
5ml离心管若干于500ml 三角瓶中,50ml离心管2个,将上述物品包好连同配好的培养基一同灭菌。
2、菌体培养在含有Ap的LB平板上挑取一环携带有质粒pUC19的E。
coli DH5单菌落,接种于20mlLB液体培养基中进行37℃振荡过夜培养,培养基中加Ap100ul,质粒pUC19具有Ap抗性基因,使得带有pUC19的质粒得以生长。
过夜培养后菌体量大,杂质较多,然后用移液枪吸取过夜培养物2ml转接于50ml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基中加入Ap250ul,37℃振荡培养4—6h至对数生长期后期,生长速率快,代谢旺盛,酶系活跃,杂质少,适合提取质粒。
3、质粒提取称量空的50ml离心管的重量为14。
331g,然后将三角瓶中的菌液倒至管中,不能倒满,液面距管口约1cm,7000rpm 离心5分钟后弃去上清液,收集菌体细胞。
向离心管中悬滴加入5ml冰预冷的溶液Ⅰ打散菌体洗涤,用漩涡振荡器使之充分悬浮后用枪尖吹吸混匀,同步骤离心,弃去上清,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使上清液全部流尽干燥,然后称重得14。
437g,则菌体质量为106mg。
洗涤后每100mg菌体应加入冰预冷的溶液Ⅰ1ml,106mg 菌体按100mg菌体处理,加入溶液Ⅰ1ml,打散菌泥、吹吸混匀,冰浴5min。
溶液Ⅰ中的葡萄糖使溶液密度增加,悬浮后的大肠杆菌不会快速沉积到管子的底部;维持渗透压,防止细胞提前破裂,防止DNA受机械剪切力作用而降解。
EDTA是Ca2+和Mg2+等二价金属离子的螯合剂,可抑制DNase的活性,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Tris—Cl溶液提供适当的pH。
按比例加入新配制的溶液Ⅱ2ml,轻加轻摇,冰浴5min。
溶液变清亮透明粘稠如蛋清状。
溶液Ⅱ中的NaOH使细胞膜发生了从bilayer结构向micelle结构的相变化导致细胞溶解。
同时,强碱性使染色体DNA、质粒DNA和蛋白质变性;SDS为下一步沉淀做铺垫。
按比例加入冰预冷的溶液Ⅲ1。
5ml,轻加轻摇,冰浴10min。
溶液出现白色絮状沉淀。
沉淀为蛋白质SDS复合物、细胞碎片和其他大分子成分。
溶液Ⅲ中的HAc中和NaOH,因为长时间的碱性条件会打断基因组DNA,只要是50-100 kb 大小的片断,就不能再被PDS共沉淀。
同时变性的质粒DNA 复性。
反应形成的高盐环境进一步加速了沉淀。
1XXrpm离心15min,白色沉淀聚集在离心管一侧,用移液枪将上清液转移到另一洁净的离心管中。
然后向上清液中加入1/10体积的3MNaAc混匀,加入2倍体积的冰无水乙醇,混匀,—20℃下沉降30分钟。
乙醇可以任意比和水相混溶,乙醇与核酸不会起任何化学反应,对DNA很安全,因此是理想的沉淀剂。
DNA溶液是DNA以水合状态稳定存在,当加入乙醇时,乙醇会夺去DNA周围的水分子,使DNA失水而易于聚合。
在pH为8左右的溶液中,DNA分子是带负电荷的,加一定浓度的NaAc或NaCl,易于互相聚合而形成DNA钠盐沉淀。
以1XXrpm离心15min,小心倒去上清液,得到DNA沉淀。
加入3ml70%冰乙醇,轻轻地覆盖沉淀,不打散沉淀,洗涤一次。
以1XXrpm离心5min,离心管底部DNA沉淀所在面应与收集沉淀面一致。
去掉上清液,将离心管上沉淀部位做好标记,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干燥5min。
粗提取的质粒呈浅黄色,随着水分的减少质粒变为无色。
所以为了完全溶解质粒,要在离心管上标记质粒所在位置。
将DNA沉淀溶于1mlTE缓冲液中,移液枪吹吸助溶,然后将溶解液转移到一个Eppendorf管中。
TE是pH缓冲液,为DNA提供稳定的生理状态,呈弱碱性,有利于保护碱基对。
同时含有EDTA是二价阳离子的螯合剂,抑制DNA酶作用。
4、质粒纯化Eppendorf管中加入RNase A,37℃保温0。
5—1h将上述的溶液平均分配到2个1。
5ml的微量离心管中,每管0。
5ml,分别加入与溶液等体积的Tris饱和苯酚溶液,振荡混匀,7000rpm,离心5min,上清液转移到一洁净的Eppendorf管中。
苯酚是经Tris饱和后的,显黄色。
苯酚加入后,溶液分层,苯酚向下,下层呈浅黄色,上层溶液无色,在中间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此为变性后的蛋白质。
加入等体积的苯酚/氯仿溶液,振荡混匀, 7000rpm,离心5min,上清液转移到到另一洁净的Eppendorf管中。
苯酚是强的蛋白变性剂,但是苯酚留在质粒溶液中会影响DNA 的酶切,它本身易被氧化,会损伤质粒。
氯仿也是蛋白变性剂,但是比酚弱,且能溶解质粒中的脂类,溶解苯酚,去除溶液中的苯酚。
异戊醇则可起消除抽提过程中出现的泡沫,有利于分层更明显。
此时溶液中已看不到明显的白色沉淀,但仍有蛋白质的存在。
加入等体积的氯仿溶液,振荡混匀, 7000rpm,离心5min,上清液转移到一洁净的Eppendorf管中,得上清液400ul。
向上清液中加入1/10体积的NaAc混匀,再加入2倍体积的冰无水乙醇,混匀,—20℃下沉降30分钟。
以1XXrpm,离心15min,弃去上清液,得到DNA沉淀,为白色。
向DNA沉淀中加入70%冰乙醇200ul,不打散沉淀,洗涤。
然后以1XXrpm离心5min,离心管底部DNA沉淀所在面应与收集沉淀面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