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试论林黛玉性格特征
![试论林黛玉性格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bab79d3eff9aef8951e0674.png)
提纲:一、多愁善感1、《红楼梦》中的宿命论和轮回说奠定了多愁善感的基调。
2、寄人篱下的悲惨命运是多愁善感的家庭因素。
3、体弱多病的身体和天赋感染力的诗人气质是多愁善感的生理因素。
4、艰难曲折的爱情是多愁善感的感情因素。
二、叛逆性1、因爱而叛逆,对封建统治阶级人生价值的叛逆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2、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对权利人物不阿谀和对下层人物不欺压。
容摘要: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杰出的艺术典型之一,其最显著的性格特点就是她的多愁善感和叛逆精神。
这主要与她多病的体质、寄人篱下的处境和她希望渺茫的爱情有关。
她同贾宝玉一样,在对待仕途科举、功名富贵等问题上充分体现出她的叛逆思想;此外,还表现在她“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她对封建社会的一切卑劣庸俗的东西表示鄙视,对权贵不阿谀、对下人不欺压,自尊而纯真。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叛逆《红楼梦》是雪芹创作的一部反映封建社会生活的作品,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史上的最高峰。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他们各自具有独特而鲜明的特征。
林黛玉是雪芹按照现实生活中本来面目创作的最杰出的典型人物之一。
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女性人物长廊中最为耀眼的女性形象之一,林黛玉的性格复杂,她既坦率真诚又尖酸刻薄;既敏感多疑又脆弱易伤;既心高气傲又自怜自卑。
本文试从其最突出的两个性格特征,多愁善感和叛逆性进行分析。
一、多愁善感林黛玉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她的多愁善感、凄苦忧郁。
她的“多愁善感”具有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社会政治涵。
这主要与她那多病的体质和那种天赋感染力异常的诗人气质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她寄人篱下的处境和曲折艰难的爱情有关。
因此,她爱哭,爱流泪。
正如和森所论:“你是眼泪的化身、多愁的别名”。
笔者认为,形成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红楼梦》中的“宿命论”和“轮回说”奠定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特征基调。
小说原著,将她说成是“饥餐秘果”“渴饮灌愁水”的“绛株仙子”。
林黛玉简介
![林黛玉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a9b980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5.png)
林黛玉简介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绅士。
此外,她还是一位聪明、善良、贞洁勇敢的女子。
一、性格特征:
1、脾气温和:林黛玉的性格就是性情温和,有些内敛,显得有些古典的优雅;
2、善良贤惠:林黛玉具有一种善良温柔的性格,让人敬佩她的纯洁和自然,
她乐于助人,喜欢帮助弱小;
3、勇敢坚韧:林黛玉不但敢于正视自己的痛苦,而且从不怨天尤人,让人们
钦佩她勇敢坚定的精神;
4、外在心机:林黛玉具有一定的外在心机,敢于做出一些勇敢的举动,在一
定的情况下,她会有犹豫不决的表现。
二、爱情生活:
1、与薛宝钗的爱恋:林黛玉与薛宝钗是被迫婚的,双方都不怎么喜欢,但林
黛玉仍友善地相处;
2、与晴雯的友谊:林黛玉与晴雯是一对好朋友,晴雯承受了宝玉的苦,林黛
玉则支持晴雯度过困难;
3、与邢秋菊的盟约:林黛玉与邢秋菊相处很顺利,她们展开了一段深深的感情,并配合彼此完成抗父情爱之事;
4、与贾宝玉的爱慕:林黛玉坦白贾宝玉的心,贾宝玉也把她看成女神,把她
放在心上,但却又不敢对她表白。
三、遭遇与身世:
1、与太太周氏的争执:林黛玉和太太周氏很多次发生争执,原因很多,而林黛玉却始终未屈服;
2、与贾家的悲剧:林黛玉被太太周氏利用,她直面贾家的灾难,妄自牵连,未能从灾难中解脱;
3、不幸发生的状况:林黛玉不断遭受家庭折磨,并受尽病痛苦难,最终在家族财产分配的刻削之下与此世长辞;
4、离开梦中情人:林黛玉未能及时得到贾宝玉的爱,而在最后一刻她依然把他视为梦中的情人,未能更好地把他拥入怀抱。
红楼梦林黛玉形象总结
![红楼梦林黛玉形象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bd8d4e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1.png)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林黛玉寄人篱下,因而什么事情都显得小心在意,唯恐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本来性格的外面有“小心眼”的一面。
林黛玉的“小心眼”谁都知道,可她“小心眼”的背后是坦诚的。
林黛玉和贾宝玉真是相爱,但她也面临着许多的压力。
她把薜宝钗、史湘云看成情敌,说话刻薄尖刻,见一个打趣一个,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
如薜宝钗生病,贾宝玉去探望,本来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竟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她来了,我就不来了。
”这样带刺的话,使薜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
然而率真的林黛玉在表露着自己缺点的同时,也向人们畅开了她纯真无邪的心扉。
在她的眼中,容不得半点微尘,但也不见前嫌。
当她对某人某事有看法时,就锋芒毕露地相对。
但也就事论事,论过之后也丢在了一边,正是这种坦率,她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不把她当外人。
有时候缺了她,大家都感到空虚寂寞。
她的灵魂是清澈的,“小心眼”、尖酸刻薄,只不过是美玉上的瑕疵罢了。
在大观园里,她把薜宝钗当情敌,但后来又坦诚相见,结为姐妹,谱写了友情中最动人的篇章。
她被薜宝钗的善意批评所感动,深情的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而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既太感谢激你,往日既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表面“小心眼”的林黛玉却能做到,再说小气是说不过去的。
林黛玉不仅在十二钗面前表现很宽容,就是丫环面前也不例外,丫环紫娟就曾为林黛玉和贾宝玉经常闹别扭的事批评林黛玉:“宝在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
”当然此类事情中,紫娟有许多不明就理的,但林黛玉也却一声也不责怪她。
在这些方面,被人们视之为“小心眼”,“行动爱恼人”的林黛玉表现得非常豁达和宽容。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当宝钗提出给她送燕窝时,林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
林黛玉论文
![林黛玉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7cb313a43323968011c924c.png)
浅析林黛玉的性格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林黛玉,一个忧伤的代名词,她是世外仙姝,品性高洁、淡泊名利、天资聪慧,却又如一般女子那般多愁善感……下面我将浅析林黛玉的性格,并就她的命运及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作出简要分析。
一.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1.多愁善感、缺乏安全感。
在《红楼梦》的前几回,通过贾雨村之口,让我们对林黛玉的多愁敏感有了第一印象,从小她就懂得在写字时避讳自己母亲的名字,从这一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敏感这一性格是在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后来父母双亡,自己依栖他乡,这对她这个多愁善感的女子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又少了安全感。
人们都说第一印象很重要,的确如此,从林黛玉第五回进贾府的首次登场,留给贾宝玉的第一印象就传达给我们很多信息,有很多美好的,如聪明、漂亮……但也有“两弯似蹴非蹴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黡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的愁与病。
在第二十一回林黛玉“题宝玉续庄子文后”中写道“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虽没明说,但多心的黛玉却敏感地认为宝玉把自己和宝钗相提并论,这怎么能够呢?黛玉对宝玉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这和宝钗对他的“昼掩门”是有区别的,所以她不允许宝玉那样想。
她的心门是半掩着的,只要贾宝玉坚定地轻轻一推就能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对宝玉她以试探为主,其实这也反映出她内心缺少安全感,她不敢将自己的心完全向宝玉敞开,她怕他有了“姐姐”就会忘了妹妹,她只能用自己的一片冰心做土,寄全部希望于宝玉这个“玉盆”,用以培育他们之间这颗柔弱的爱情幼芽,当遭遇“狂风骤雨”的摧残时,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在《咏菊》中她写下“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何为“秋心”?秋在心上是为“愁”,可是没人能理解她的多愁她的善感和她的缺乏安全感。
当她刚进贾府宝玉为她摔玉后,她晚上一个人独自唾泪,认为“今儿才来,就惹出你们哥儿的病来,倘若摔坏了那玉,岂不因我之过”,袭人劝她“若为他这种行迹你就多心伤感,恐怕你伤感不了呢?”当然袭人是不会懂黛玉那颗脆弱敏感的心的,黛玉是恐日后落人话柄,她知道那块玉是个稀罕物,她也亲眼见着了贾府上下为那块玉的紧张,倘若宝玉真因她那句“你这块玉是个稀罕物,岂能人人都有”而受刺激将玉摔坏了,那她就成了贾府的罪人,日后就更没立足之地了,所以她愁她怕,却无人理解……,再如第二十六回,晴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给黛玉开门,说“凭你是谁,也不给开门”,依着她的身份和她与宝玉的关心,她大可高声斥责,但她却没有,她回思“虽说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真怄气,也觉没趣”,她在贾府的生活是步步小心,处处留意,怕出错,落人话柄。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浅析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c5d5f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17.png)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浅析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宝玉的表妹,也是小说中最为著名的女主角之一。
林黛玉的形象是一个极具人性化的女性形象,她的性格、命运、悲剧经历等方面都深深地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首先,林黛玉的形象充满了矛盾和复杂性。
她既是一个热情、坦诚、刚直的女孩,又是一个敏感、软弱、悲观的女子。
她的性格有着两面性,她可以做出勇敢、果断的决定,也可以变得消沉、自卑、懦弱。
例如在迎春测试孝时,她不想胡乱应付,但又不忍辜负姑母的期望,最终造成了自我挣扎。
在遭受贾母责备后,林黛玉不但没有表现出任何反抗和怨恨,反而把自己关在自己的房间里哭泣,表现出了自卑与软弱。
林黛玉的这种性格矛盾,使她成为一个非常复杂且深刻的人物形象。
其次,林黛玉的命运也是她形象的关键所在。
林黛玉生于贵族之家,但她的命运却注定是悲惨的。
她身体羸弱,情感敏感,被逼嫁给快活林之主,最终病死在荒山野岭。
林黛玉的悲惨命运意味着她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即使是出身于贵族家庭的女性,也深受传统文化和封建制度的束缚与限制,被迫处于弱势地位。
林黛玉与偏见、现实、虚伪、名利、兴衰、权力等各种力量的激烈冲突,导致她最终无可逆转地走向悲剧的深渊。
最后,林黛玉也是一个反映了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人物。
她是一个儒家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形象,她拥有治家的才能和家庭美德,更具有纯美的灵性和细腻感性,却还是贫弱而无力。
林黛玉具有女子柔弱与韧性的特点,表现了儒家思想中要求女性含蓄、温良、贤淑、节明、忠厚、淑静、质朴的道德观念。
综上所述,林黛玉的人物形象不仅充满矛盾和复杂性,也具有较强的反映了中国传统女性形象和思想流派的特点。
她的命运注定了她的悲剧色彩,但她的形象也正因其极具人性化的特点和中文化传统的特点而得以深植人心。
红楼梦人物解析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解析林黛玉](https://img.taocdn.com/s3/m/4f5ab64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e.png)
红楼梦人物解析林黛玉一、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表妹,也是贾府的一员。
黛玉的性格极为独立,她聪明、敏感,才情出众,并且有着非常敏锐的感受力。
她是一个充满悲伤的人物,身上常常笼罩着一种忧郁的氛围。
二、林黛玉的外貌特征黛玉的外貌被形容为“肌肤超凡脱俗,丰姿俊逸”。
她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微微上挑的眉毛,鹅蛋脸上洋溢着离奇的神采。
她的嘴唇红润,细腻如玉,她柔美、秀逸的仪态使其更显得与众不同。
三、林黛玉的性格特点黛玉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多愁善感的人。
她对生活中的琐事和不公平的待遇有着强烈的反应,并常常沉浸在悲伤和忧郁之中。
她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常常通过写诗来诉说内心的苦闷和忧伤。
她对贾宝玉情深意重,但是她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无能为力,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命运摆弄的可怜人。
黛玉的聪明才智也不容忽视。
她对诗词歌赋有着深厚的造诣,并且在剧中多次以自己出色的才华和智慧为众人解决难题。
她表现出了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洞察力,犀利的论调常常让人叹为观止。
四、林黛玉的命运黛玉的命运可谓是悲惨的。
由于贾府的衰落,加上她自身的身世和心理问题,她的命运注定了有一个不幸的结局。
她在家族中备受冷落,并且因为贾宝玉与其他女性有所交往而感到伤心和难过。
她不愿意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她更愿意将自己从尘世隐退,追求心灵的自由。
五、林黛玉对于红楼梦的意义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她的形象和命运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命运和社会压迫。
她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林黛玉的形象深深地刻画在读者的心中,她的忧郁和敏感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同情。
她的才情和智慧给人留下了深刻而难以磨灭的印象。
她的命运使人唏嘘不已,更引发了人们对人生的悲凉和虚无的思考。
总而言之,林黛玉是一位充满忧郁和才华的女子,她的形象和命运对于我们理解《红楼梦》和封建社会的女性命运有着重要的意义。
她的形象永远地烙印在读者的记忆中,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最经典和动人的形象之一。
林黛玉形象总结概括
![林黛玉形象总结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9f4141b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3.png)
林黛玉形象总结概括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她的形象可以总结概括为以下几点:
1. 美丽聪慧:林黛玉是一个极具才情的女子,她美丽动人,气质高雅,同时也非常聪慧灵敏。
2. 敏感多愁:林黛玉性格敏感细腻,多愁善感,对周围的事物和人的情感变化非常敏感,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陷入忧郁和伤感之中。
3. 独立自尊:尽管身处封建社会,林黛玉却具有一定的独立精神和自尊心,她不愿意轻易屈服于世俗的压力和规矩,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4. 真性情:林黛玉性格直爽,情感真挚,对待感情尤其如此,她对贾宝玉的感情深厚而真挚,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5. 诗文才华:林黛玉具有出色的诗文才华,她的诗歌作品表达了她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体来说,林黛玉的形象是一个美丽、聪慧、敏感、独立、真性
情且具有诗文才华的女子,她的形象在《红楼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之一。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性格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性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da76b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4.png)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性格分析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以其独特的性格特点深深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林黛玉的性格是内向、敏感、细心、聪明、绝顶,并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
首先,林黛玉被描述为内向型女子的一个典型。
她通常表现出安静、内敛的特点,不太善于交际和表达自己。
在处理感情问题时,林黛玉常常显得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对自己的感情和人际关系缺乏信心。
其次,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和细心。
她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捕捉到微妙的情感变化和细节。
这种敏感的性格使她在与人交往中能够体察到对方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态,但同时也让她容易受到伤害。
第三,林黛玉绝顶聪明且悟性极强。
她是贾府中最为才情出众的女子之一,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同时,她对人情世故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常常以独特的见解和智慧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最后,林黛玉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
她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动情,对于悲伤和欢乐的表达都十分强烈。
这种情绪敏感性使她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但也让她容易受到情感的困扰和伤害。
总的来说,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内向、敏感、细心、聪明和情绪易感性。
这些特点在《红楼梦》中被生动地描绘出来,使得林黛玉成为了一个极具魅力和深度的文学形象。
红楼梦之林黛玉的倔强个性
![红楼梦之林黛玉的倔强个性](https://img.taocdn.com/s3/m/32df957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3.png)
红楼梦之林黛玉的倔强个性林黛玉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以她的倔强个性和坚强的内心深入人心。
林黛玉的倔强个性在小说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对其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林黛玉的倔强体现在她的言行之中。
在《红楼梦》一书中,林黛玉经常表现出直率、追求真实和自由的特点。
她不愿迎合他人的期望,坚持做自己,并敢于反抗不公平的待遇。
例如,在大观园内,黛玉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权贵世家的厌恶,她的歌声直指社会的虚伪和冷漠。
黛玉还在书中多次敢于对抗权威,为自己的权益而斗争。
这种倔强和坚持打动了读者,也突出了她独立意识的一面。
林黛玉的倔强个性还表现在她的情感纠葛中。
她深深地爱着贾宝玉,但她拒绝了与他结合的机会,因为她不愿将来成为贾宝玉妾室的事实。
她宁愿自己独立生活,也不愿放弃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黛玉的决定展现了她的倔强和坚持,她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愿成为别人的附属品。
林黛玉的倔强个性也反映在她与其他角色的互动中。
她与贾宝玉,尤其是与王熙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展示了她的坚毅和决心。
在与王熙凤的争斗中,黛玉不屈不挠地捍卫自己的权益,维护自己的人格。
她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也不畏惧任何压力和威胁,坚持自己的立场。
她的倔强让人钦佩,也让人为她感到惋惜。
林黛玉的倔强个性给她的命运带来了许多挫折和困难。
她在贾府中受到了诸多委屈,遭到了亲人和外界的嘲笑和不公平待遇。
但是,她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打压,而是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和原则。
她的倔强和坚持,让她在困境中仍保持自己的尊严和独立性格。
虽然她的命运最终走向了悲剧,但她的倔强让人感到敬佩和震撼。
林黛玉的倔强个性是《红楼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她的坚毅和决心,她对真实和自由的追求,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人物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性在古代封建社会中保持独立思考和追求自由的努力。
林黛玉的倔强个性不仅让她成为小说中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也给人们带来了思考和启示。
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论文
![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7412ce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d.png)
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论文1000字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她不仅是一个家族的代表,更是一位具有自我意识和独立思想、左右着整个故事进程的女性。
本文将对林黛玉人物形象进行浅析,在对她的性格、外貌等方面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探究她在小说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性格分析林黛玉是一个性格矛盾的人物,她既骄傲自负,又善良温柔,对生活充满感性与理性,并且一直处于矛盾的状态中。
她很容易感受到自己的情感,从而引发出强烈的反感和抗拒,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自由,往往会反抗权威、蔑视传统。
这种性格使得她无法适应传统的规矩、传统的价值观,是她造成与家族、官场甚至整个社会发生矛盾的重要原因。
二、外貌特征分析林黛玉的美貌是她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她被描绘成一位美丽、灵动、清纯和气质高雅的人物。
她的相貌被赞美为“贵妃骨,高鼻凤眼”,这样的美貌被赋予了很高的价值,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也是她的身份地位的象征。
但是,林黛玉并不是一个外貌仅仅像一朵花的女孩,她是一个内心充满鲜活思想和情感的人,极度敏感、有思想保护意识,性格的矛盾和与传统的冲突都源于这个内心的强大能量。
三、意义与作用林黛玉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在于她的性别。
小说中的社会形态是官僚贵族社会,男性主导,女性长期处于被动和被支配的地位。
林黛玉虽然是一个女性,但是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想,在与传统的冲突中更是表现出了自我的价值。
她的性别的特殊性使得她在主角贾宝玉等众多男性人物之间独树一帜,独立而又分裂。
其次,林黛玉的意义也在于贯穿了故事的主要主题——冷暖自知、水到渠成。
她的存在使得整个故事变得丰富多元,从而精确地刻画出社会的各个层面。
比如,封建家族在经济、权力等方面的强烈欲求,还有亲情、爱情的现实和理想,林黛玉与整个家族、官场和社会之间的冲突,以及她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和宿命的交织,都使得这个主题变得复杂且充满讽刺意味。
综上所述,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极具思想性、形象性的女性形象,她的性格、外貌特征和意义都为整个故事的结构和主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合《红楼梦》内容,分析说明林黛玉这一形象的思想性格特点
![结合《红楼梦》内容,分析说明林黛玉这一形象的思想性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57ca6c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6.png)
结合《红楼梦》内容,分析说明林黛玉这一形象的思想性格特点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出生在贵族世家,具有优美的外表和才华出众的文学天赋。
她是《红楼梦》中的一位重要且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她的出场标志着整个小说的思想内涵的转变,在情感和思想内涵上凸现了小说的主题。
思想性格特点敏感洁癖林黛玉的敏感和洁癖是她性格特点的重要方面。
她对于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要求很高,尤其注意细节。
对于其他人的一些不良行为,她表现出了非常厌恶的情感。
这种敏感和洁癖在小说中常常被提到,说明了她的心灵世界异常清新,也可能源于她的自卑和对自己形象的强烈要求。
大智若愚的性格林黛玉的智慧并不限于才华,她的智慧更多地表现在她的性格和处事态度上。
她懂得如何对付心机深沉、表面看似善良的人,同时,也不拘泥于形式和礼节的她,能够迅速发现问题所在以及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虽然她常常被其他人故意非难和排斥,但她总能以大智若愚的态度应对,为自己赢得一些支持和关注。
敏锐的感触性林黛玉的感触性是很强的。
她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周围人物的变化和现象的意义,并经常为这些变化和现象深深地感到哀伤或者失落。
她对于情感变化和人情事故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敏感性,而这种敏感性则赋予了她独特的文学创作能力。
情感细腻、柔软林黛玉的情感细腻,柔软,却又可以说是藐视世俗。
对于生活中的种种不公,她表现出了一种深深的同情和怜悯。
同时,她的情感也是十分贪婪的,她渴望家庭幸福、个人幸福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正意义上的友谊。
虽然她的生命之路充满了磨难和痛苦,但她依旧未曾放弃追求,保持了自己内心柔软、细腻的情感。
自卑和自我放逐林黛玉的自卑感来源于她的出身和家庭的丑闻。
尽管她拥有优美的外表和天赋的才华,但她总是有着一种比别人更为严重的自卑情感。
她常常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不够聪明,不够美丽,甚至认为自己不该生下来,对自己的生命深感无望。
她建立了一种独特的脆弱性个性,通常通过缩小社交圈和自我放逐的方式来维持着情感的稳定。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特点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aec25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4.png)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特点一、林黛玉的背景与出场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她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表妹。
林黛玉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女子,她以其独特的气质和个性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二、林黛玉的外貌与气质林黛玉的美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皮肤白皙,一双水灵的大眼睛透露出忧郁和温柔。
她的眉毛修长,微微上扬,给人一种痴迷的感觉。
她的嘴唇红润而丰满,也充满了诱惑力。
除了外貌,林黛玉的气质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她天性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她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能用最简练的语言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她的语言充满了诗意,读起来仿佛是一首细腻的诗篇。
三、林黛玉的性格特点1.敏感脆弱:林黛玉性格敏感脆弱,对世事抱有一定的怀疑和忧虑。
她常常感觉自己是一个孤独的人,与他人存在着一种隔阂。
她很容易受到伤害,对于别人的话往往会过度解读,产生消极影响。
2.感情丰富:林黛玉对于爱情和友情都有着深刻的感受力。
她对于贾宝玉的爱情是真挚而执着的,她能够为了贾宝玉付出一切,甚至不惜放下自己的尊严和威严。
她对于黛瓦廊的情感也是温暖而真实的,她在那里找到了真正的归属感和温暖。
3.追求真实:林黛玉对世俗的伪装和虚假有着极大的厌恶。
她渴望得到真实的爱情和真实的友情,她追求着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生活。
她不愿意将自己的感受隐藏起来,她希望能够真实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内心。
4.崇尚自由:林黛玉对于束缚和约束感到厌倦,并渴望获得自由。
她对于自己的命运感到无望,并在诗词中表达自己对自由的向往。
四、林黛玉的命运与结局尽管林黛玉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个性,但她的命运却注定是悲剧性的。
她的命运与贾宝玉、王熙凤和黛瓦廊等人的纠葛导致了她的痛苦和离世。
最终,林黛玉在情感上的折磨和现实生活的种种压力下,悲痛欲绝地离开了人世。
她的离世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悲伤和思考。
五、结语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她独特的魅力和独特的境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敏感脆弱,感情丰富,追求真实和自由,但命运却注定是悲剧性的。
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的性格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015340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6.png)
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多才多艺,聪慧敏锐。
在整个小说中,林黛玉的性格特征不断得到展现。
首先,林黛玉是一个敏感而多情的女子。
她十分感性,对于家族和自己的命运常常感到痛苦和困惑。
她对思考和分析问题非常敏感,经常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中。
她对爱情充满热情,并且表达出来是非常直接的。
她喜欢文学艺术,擅长诗词曲赋,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内心的感受。
其次,林黛玉是一个聪明而独立的女性。
她拥有骄傲的个性和锋利的智慧。
她熟悉家族的事务,对政治和社会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她善于察言观色,能够看穿别人的真实意图。
她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困难,经常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她不依赖他人,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
另外,林黛玉是一个矛盾而复杂的人物。
她有时表现出一种冷漠和不合作的态度,对外界的事物并不敢兴趣。
这是因为她对人世间的繁琐和不真实感到厌倦,她渴望纯净和自由。
然而,她又深爱着家族和亲人,愿意为他们付出一切。
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她既想逃离尘世的琐碎,又无法割舍亲情的牵绊。
最后,林黛玉是一个善良而珍惜友谊的女子。
她对待朋友和亲人都非常真诚,她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语来表达关爱和友情。
她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不愿意看到他人受伤或受委屈。
她宽宏大量,能够原谅他人的过错。
她对友情和家族情感的珍视是她性格特征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
总之,林黛玉是一个多才多艺,聪慧敏锐的女子。
她敏感而多情,聪明而独立。
她的性格特征可以看作是矛盾的,但这正是她令人难以忘怀的魅力所在。
她在整个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通过她与其他人物的互动,展现出她独特的个性和价值观。
她是一个令人敬佩和惋惜的人物,她的性格特征也使她成为《红楼梦》中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
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形象
![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889e97b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8.png)
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形象一、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为其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林黛玉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
她的形象具有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
二、林黛玉的外貌形象林黛玉被描绘成一个容貌出众,娇美动人的女子。
她的长发如云,眉目如画,肌肤白皙,容貌清丽。
尤其是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透露出一种灵动的精神,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她穿着华贵的衣装,温柔婉约地行走在大观园中,每一步都显得婀娜多姿。
三、林黛玉的内在性格林黛玉是一个敏感、多愁善感的女子。
她聪明而敏锐,有着独特的思想和见解。
她善于感知和把握别人的情感,对世事和人性有着深刻的洞察力。
她的情感丰富而复杂,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结,时而忧郁、哀伤,时而喜悦、欢快。
她的性格使她成为了一个颇具魅力的角色。
四、林黛玉的命运轨迹林黛玉的命运颇为坎坷。
她是贾府中的宝玉的表妹,有着非同寻常的身世背景。
然而,她却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她的一生中充满了痛苦和苦难,她经历了家庭的变故,亲人的离世,以及自己的身体衰弱。
她受到了各种不公正的待遇和羞辱,最终导致了她的早逝。
她的一生中几乎没有真正快乐过,她的命运注定了她将流泪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五、林黛玉的意义与价值林黛玉的形象在《红楼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她是一位拥有丰富内心世界的女子,她的形象展示了女性的独立思考和独特魅力。
她的命运使人感伤和反思,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抗拒性。
她的形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思考,引发了读者对于爱、生命、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六、结论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美丽而痛苦的形象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内心,使人对于她的命运感到心痛和唏嘘。
她的形象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诸多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在整个小说中,林黛玉的形象塑造得异常成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更加动人的色彩。
(文中所提及的皆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仅为文学分析,并无实际联系。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林黛玉](https://img.taocdn.com/s3/m/f92bc3e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a.png)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林黛玉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林黛玉林黛玉可谓是内向型女子的一个典型,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
下文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黛玉性格分析,欢迎阅读!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林黛玉1一、捧心西子病态美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
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
我们可从开篇的“降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
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
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
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
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
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
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
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象是个“捧心西子”。
二、以自尊掩饰自卑周瑞家的送宫花,本来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贵贱,却恰巧最后给了黛玉,这便引起了这位姑娘的惊觉:“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等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立即来了个顶门针:“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 倘使林、贾二家没有门第差别,黛玉决不会从送花的先后顺序敏感到高低贵贱之分。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https://img.taocdn.com/s3/m/b130216e48d7c1c708a14558.png)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
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
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
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然而,在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有美貌不亚于其家姐的薛宝琴,……为什么独有黛玉那样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呢?她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她究竟美在何处、动人在何处?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点,则是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
当人们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时?恐怕首先是指宝黛爱情的悲剧;其次是指青春少女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共同悲剧。
而其中最悲者莫过于黛玉之悲了。
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
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曾用“造化钟神秀”的诗句,来形容东岳泰山的壮美在他心中引起的惊奇。
意思是说:大自然把它的神奇秀丽都集中在泰山上了。
贾宝玉在阐述他的“女清男浊说”时道:“天地灵秀之气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渣滓浊沫已。
”他后来见到薛宝琴、李纹、李绮时、又不胜感叹道:“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曹雪芹这个“造物主”,也只把“精华灵秀”钟于女儿。
并特别多地钟于林黛玉。
他所创造的林黛玉,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悲剧性格。
而她的叛逆的悲剧性格,则是她生命的主旋律。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像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036d79352ea551810a687c3.png)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的性格: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
林黛玉的特点是: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林黛玉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容易感到寂寞,害怕孤独;不轻言放弃,但有时过于顽固,感情丰富。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捧心西子病态美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
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
我们可从开篇的“降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
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
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
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
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
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
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
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象是个“捧心西子”。
二、以自尊掩饰自卑周瑞家的送宫花,本来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贵贱,却恰巧最后给了黛玉,这便引起了这位姑娘的惊觉:“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等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立即来了个顶门针:“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e919f9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8.png)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黛玉的家庭可以说是一种破裂家庭,她先后失去父母,这对于处于性格形成期的孩子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摧残。
一起来看看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欢迎查阅!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11、多愁善感的林妹妹林黛玉多愁善感,不管是多么小的事情,林黛玉都可以引用到自己的身上来,从而变得更加的愁苦和忧郁。
同时在林黛玉小的时候,因为读书很多,所以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中,又有了孤傲这一说法,她目下无尘,不屑于做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
所以才常常和大家有隔阂,而让她觉得唯一的安慰就是贾宝玉,所以等贾宝玉成亲之后,林黛玉最终身亡,这应该说是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演变而来的。
2、林黛玉的“小性儿”在林黛玉的丰富性格中,较为突出也最为世人所公认的就是那所谓的“小性儿”,说话尖酸刻薄不饶人、诸事好挑剔等。
其实,这些都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其“小性儿”、说话尖酸刻薄等令人不喜欢的性格背后,隐藏的正是她那颗十分强烈的自尊心。
执著地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正是她一切性格的根源。
要求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不能容忍对人格和自尊心的丝毫亵渎,是她性格的核心部分。
在“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时,她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正反映了她那种强烈的自尊心,林黛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曾“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而自己如今的处境是寄人篱下,不是“正经主子”,因而显得更加小心在意,惟恐自己的自尊心在众人面前受损。
可以说,林黛玉就是带着这样一颗强烈的自尊心来到贾府的,明白了这点,我们就会发现,林黛玉那些被人们视之为“小性儿”的事情,都是和她的这颗强烈的自尊心密切相关的。
它就象一根绷得紧紧的弦,安装在异常敏感的林黛玉身上,不管有意无意,只要稍一触动,就会强烈地颤动起来。
3、绝顶聪明却有着自卑心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林黛玉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摘要:《红楼梦》中林黛玉具有书香和世族人家清雅高贵兼而有之的血统。
又有身处逆境却不失赤子之心、纯真之情的特征。
她于现实生活中执著地沉酣于意境,顽强的张释着灵性。
孤高自许、才比天高,目无下尘的傲慢,有文人的骨气和精神的洁癖。
愁、弱、病、廋是其特征却不失坦率,天真的小性儿。
她在跳人生之舞,把生活当做诗。
她是极端的、敏锐的洞察力、奇高的文采、终其一生,她本身就是一首诗。
潇湘馆的千百竿斑竹,垂地的湘帘成了她岑寂灵魂的物化。
天性纯高,为社会带来情感的瑰丽诗美的神圣。
她是花的灵魂,诗的化身。
在过于现实和功利的世界若有一天绝了这类人,那么世界就缺少了动人的美感。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灵性性格特征精神世界一、不平凡的出身扬释着灵性的宠儿1、林黛玉的出身与启蒙林黛玉的祖上曾袭过列侯,其父林如海乃前科探花,被钦点淮扬盐政,后又升兰台寺大夫,若论学历文凭,为《红楼梦》全书中最耀眼的牌子即是林如海的探花。
既是世禄,又满溢书香雅气的家庭环境,使黛玉具有书香人家和世族门第兼而有之的血统,造就了她清雅高洁的诗人气质,使之成为追求诗境人生,扬释灵性的宠儿。
她敏感精微的艺术天赋,总是让她在敏锐中体悟着诗意生活。
同时也体会到那个时代的阴冷和凄清。
如《葬花吟》,她写出了黛玉对美的陨落的感悟与珍重,展露了她那滚滚而纯美的灵魂,字里行间都是人的原生悲哀,对人生无常的普遍感叹。
春来春去,自我生命的去来亦当如此无言无闻,其意旨神韵实难以明言。
难怪脂砚斋评点家举笔再四难以下判:“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
”这充分彰显了黛玉过人的才华和自身的聪慧。
黛玉自身具有灵心慧性。
父亲林如海还为女儿请了一位进士出身的家庭教师——贾雨村,为六岁多的孩童启蒙,这样黛玉便占据了治学的高起点。
来到贾府以后,读书、论文、写作又不愁没有人观摩以及论辩的对手,使其文人才气更盛。
在‘元妃省亲’时以一首《咏菊》技压群雄,令其都刮目相看。
且看黛玉只是说随便做了几首,这是何等的轻狂和傲慢啊!这一切的外部因素和自身的灵心慧性,便成了黛玉的外因内联。
2、林黛玉独有的文人气质特殊的身世为黛玉披上了不幸的外衣。
生在一个长期有书香满溢的家庭,使她对封建礼制和家长制的强烈反抗。
天生要为神瑛落泪终生的她,年少时痛失母亲,失去母爱的呵护,使她对人生、对生活的态度由积极乐观逐渐走向消极、绝望。
造成尖酸刻薄、争强好胜的小性儿,对事物过于敏感。
黛玉作诗,不屑硬作。
只需开启闸门,其纯真的诗性天赋和超常的诗感才华便顷刻而出,具有永恒的美感。
其生活意味不言而喻,连自己丫鬟的名字都这样有意境和情趣——‘雪雁和紫鹃’多么有诗意啊!黛玉不仅常常营造蕴藉悠长的文化氛围,她更长于把现实生活当作诗来细细品尝,从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乐趣,韵味之绵长可见一般。
她不擅表露、忠于情感,在自己的知己面前更是显得孤高自傲、难近人情。
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家道中落寄人篱下、泪洒潇湘痴情话‘二进’贾府注定她的一生。
愁、弱、病、瘦的黛玉自幼年丧母后、父亲又病逝、家道中落。
她孤身一人记着母亲生前的教诲,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小心翼翼的揣摩着每个人的心思。
从维扬登舟到初到贾府,她不敢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直至见到宝玉,又觉似曾相识,由远而近的画轴才渐渐清晰。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说明她流动着感性的的光环,而‘浓烟’显示出她的轻、柔、弯的特点,且显得那么自然、和谐。
眼睛是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闪烁着慧性灵心的光彩,幽深、清澈、俊逸令人难以捉摸。
给人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美感。
不具有相应的文化修养水平和理解观察能力是不知道林姑娘复杂多样的、变幻着的内心的波澜。
笑靥却漾出淡淡的哀愁,此时的病态反而显得无限的娇美。
进贾府后,在一系列微妙的不明显待遇上,慢慢的体悟,这种气质给人感染和号召。
但贾母在面对这时袅袅婷婷、幼小失恃的亲外孙女儿,竟是百般爱护。
黛玉虽然丧母别父,但在贾母的爱抚下并没有立刻感到那不同的温差。
相反的,她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独养女儿的娇气。
在送宫花时,她竟当着周瑞家的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是的,那时她那钦点的父亲尚在扬州,她这掌上明珠、候门千金如何受得了剩的东西呢!但待到父亲病故,第二次进贾府时,她已变成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女,在人屋檐下依栖了!极强的自尊心、自信心、敏感性使她产生了主观愿望和客观环境之间的强烈矛盾。
黛玉现在没有权倾内外、财资巨万的家做靠山,使他身处逆境,他就愈要维护自己的尊严。
这正是她散发的迷人的魅力、馥郁的芳香,令人有种沉醉的醇和美。
不错,在尔虞我诈的贾府里,能保持一片纯真之情、玉洁之心是很难的。
试想在一个等级森严及家长制的高度控制下,一个人的言谈举止莫不要受到自上而下、左右周围有形无形的牵制,不仅个性难以发展,种种高压使人的思维方式在框束下曲折变转。
然而黛玉能出淤泥而不染,让人在一片浑浊之中突然嗅到了芬芳,这使得这种无势的纤弱女儿愈发地显示出她的风采。
风声鹤唳,没有压低她那高昂的头;穷欢极娱,没有动摇她那高洁的性情。
不失赤子之心、纯真之情正是她身处逆境时表现出来的高尚气节和情操。
2、天葩吐芬芳、潇湘葬花情黛玉是重情的。
温煦的人情如大旱中的云霓,滋润了黛玉的心田。
她不觉就把心扉全部敞开,委屈难烦是要在亲人跟前诉说的,这里没有什么自尊不自尊的问题。
她的处境自己看得清楚:“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
”从四十二回宝钗规劝黛玉时起,黛玉便有了亲人抚爱的温馨感,好似在风雨中感受到阵阵暖流涌上心头。
不仅如此,宝钗还为她仔细地分析了病情,提供了进补的办法。
使纯情的黛玉由不得感叹起来,心头的薄冰豁然开朗,她引咎自责、虔诚忏悔,使少女的心平伸出海天一样宽阔的境界,一片片真气进注其间。
痴心痴情的黛玉啊!这是人格魅力的特有体现,也是她儒林文化传播的境际。
黛玉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的纯美,这也是这一时代最高尚、最美好的品格。
没有被封建礼教所污,像一面明镜,平坦光滑、清澈无尘。
自宝玉第一次见黛玉时,就被这种难描难画的风露清愁、只存在于理想之中的形象所打动。
突然就出现在宝玉面前,他既震惊又感似曾相识,被这种稀世之俊美所吸引,不禁说出‘标致’二字。
而且黛玉的才情学问又使他倾倒,黛玉的思想心意又与他契合,二人同行同住、同止同息。
在二十七回中写三月中旬,大观园落红成阵,来了一位肩担花锄、手拿扫帚的林姑娘,越发使得这春天的画面绚烂起来。
树下、池里、石上、水中无处不是诗情和画意。
在这百无聊赖的恼人天气中,一进潇湘馆,就看见那阔叶的芭蕉、满地苍苔呈现出青、翠、碧、绿的不同色调,一切都显得静谧无常。
原是黛玉正睡午觉,宝玉走近窗前顿觉一缕幽香,从碧纱中暗暗透出,使潇湘馆里特有的人和风韵更加有美感。
使得这幅画面更有意境,而此时的林黛玉正情思萦逗,不知窗外有耳,自觉说出《会真记》中的话语,宝玉不仅听到她的叹息,而且看得见她伸懒腰的姿态。
写出了少男少女梦绕魂牵的爱情,使他感受到她那柔情似水的爱。
在秋窗风雨中的对话,两人表达了对对方的关心和爱慕。
表现了黛玉内心对宝玉执著的爱、那纯真至美至善之情真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黛玉葬花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埋葬的落花确实饱含着她的深情。
通过《葬花吟》把她的性格、气质、命运、归宿都做了不同凡响的凝聚和体现,它几乎负担着涵盖她一生的作用。
在二十六回和二十七回中写宝黛一起葬花,尊重女儿的宝玉对落花也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恐怕脚步践踏了花瓣儿就把它兜起来,抖在池水里。
而黛玉对落花的感情更深,早已为它准备了花囊、花锄、花冢要保护这美丽又凄凉的身躯,让它免受蹂躏。
芒种节葬花是第二次,在这个沿袭已久的风俗里还包括着一种令人怅惘伤感的内容。
大观园的众人都在送花神归位,只有黛玉她惊愕!她伤悼!她无力挽救风飘万点、落红成针的局势!她深知明媚鲜妍绽于枝头是何等的短暂,转眼间离枝脱叶、一身飘零、随风婉转、难觅难寻,竟想自己和落花的命运如此相似,她甚至听到花和鸟发出的悲歌,伴随着长长的叹息,谁还有这种悲慨绝俗的幽思?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不足和空虚,是一种精神的饥渴,她不断地找寻自己的生活和爱情,给它们赋予了诗的象征。
三、“儒林”骄子的苦愁1、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傲世情怀红学研究者清人徐赢说:“林黛玉人品才情,为《红楼梦》之最,物色有在矣。
乃不得于姊妹、舅母、外祖母,所谓曲高和寡者,是耶非耶?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排之;其势然也’。
于是黛玉死矣。
”她腹有诗书才华,有了这样的文学艺术的陶冶教养,黛玉才表现出一种灵芬秀异迥异于一般女子的不凡风貌。
阴冷的环境、昏暗的前途使她一头扎进传统文学中去,她从诗书中觅得生存力量,才有了她深厚的功底。
当然,这与她的家世有关,父亲是前科探花,母亲是侯门千金,黛玉自幼假充养子,受过极好的文化教养。
对于诗,她不仅是阅读,而且有独到的见解和颖悟,认为只有在诗的海洋里蜉蝣后,才能得出其中继承与创新的丝缕以及那些看似无似却有关的血缘关系。
对她来说,诗是一片奇妙的天地,投入它的怀抱之后,黛玉会忘记一切宠辱烦忧。
‘喃喃负手扣东篱’的她衣履飘飘、神思专注,是一幅浑然天成的自画像。
无怪乎刘姥姥一踏进潇湘馆就感到这位姑娘的房间迥异于他人的独特风格,她看见‘床下案上设着笔砚,书架上放着满满的书’,满屋子里是墨香、书香,少了粉香、脂香。
的确,在林姑娘的多愁善感中的一言一行,散发着一种‘美人香草’韵味和清气逼人的风格。
诗也使她倜傥潇洒、气度恢弘。
明明是压卷之作,却往往由于评论者的正派论观点使她屈居于人下。
奇怪的是,黛玉并不在意,她已得到艺术创作的满足、精神饥渴的浇灌,这就够了。
你听,当她吟出‘无奈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的时候,才明白林姑娘唯一的乐趣:是诗使她沉醉。
在七十六回中写黛玉和湘云在凹晶亭赏月时,二人就用‘凸碧’和‘凹晶’来形容山的高低、水的远近。
湘云用的不多,只举出了陆放翁的‘古砚微凹聚墨多’这一句,而黛玉却有接连举出《青苔赋》《神异经》《画记》三种,还说了个‘不可胜举’,此时诗渴如狂的湘云便露出了稍逊一筹的迹象。
然而我们何尝看见黛玉炫才露己、不可一世的自我膨胀!此刻沉浸在创作冲动之中的她已忘记他人合家团聚、自己零丁孤苦之感,她兴致好、神采飞扬、每每张口就笑,她连连称赞湘云做的好。
甚至会又叫好、又跺足,我们何曾见过这等神韵,那夸张的动作表明她满腔的热情。
吟出‘冷月葬诗魂’压倒湘云后,却十分自然坦率的取笑说:“不如此,如何压倒你”,她敏锐、聪慧、性灵,把诗当作正经事去做,内向发展。
成为她性格中的一部分主要要素,也是她生活中赖以寄情的唯一安慰。
2、深沉的悲悯、觉醒的抗争黛玉才思泉涌的奇逸才情,成为她的诗情雅致,使人感到她的胸襟气魄突然拓展加大,哪有什么‘小性儿’啊!黛玉这样一个养在深闺,终日流泪的女子的死,不知使多少人口掩鸣咽,心酸落泪!似乎她平时的小性儿、行动爱恼人等,都因为这样不幸的结局,而得到了宽恕和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