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词 语 修 辞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_修辞手法课件1新人教版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_修辞手法课件1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f7f7dff90f76c661371a4b.png)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比拟)
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山米的都
是血。(比喻)
3.借喻和借代的异同。
相同点: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
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 (1)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 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 替代作用,但总是代中有喻。
叶子初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
“是”“成了”“变成”等联接。如:更多的时候,
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注意暗喻的变体,如:这里是花的海洋;我爱北
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本体不出现,直接把喻体说成本体,中
间不用喻词。如: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
3.对偶。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
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
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 义对称。 (3)种类:正对、反对、串对。 (4)作用:音乐美、节奏感、表意凝练。
4.排比。
(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
5.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 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中必须对称。排比 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 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们紧 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不重字。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偶)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排比) 四、提高思维能力,加强修辞运用 培养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不仅包括审题能力,还 应包括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语境分析能力。
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修辞手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修辞手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56ecd22227916888486d7f6.png)
A.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答案:A
B.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4.下列对古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意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 哲理,表现了诗人的进取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襟。)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胭脂凝夜紫。(诗人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渲染了恶劣的 自然环境和守城将士严阵以待的情景。)
C.比拟是把一种事物当成另一种事物加以描绘说明。这 种方法可分为两类:拟人和拟物。 D.象征和借喻的区别在于:借喻一般都可以补出省略的 本体和连接词,而象征的本体和象征物之间的关系比较复 杂,也很难补确的一组是( ) ①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 着,用牙咬着。 ②风风雨雨过日子,炎炎凉凉看世态。 ③宁为八方苦水“流浪鱼”,不作一棵树上“吊死鬼”。 ④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不够我走来不够我看。
A.①拟人 ②对偶 ③对比、引用 ④夸张 B.①比喻 ②对偶 ③对比、引用 ④夸张 C.①拟人 ②对偶 ③对比、比喻 ④夸张 D.①拟人 ②比喻 ③对比、比喻 ④拟人 答案:C
3.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②这种不良的作风,也传染到我们的党里了。 ③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 ④从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 沐浴着阳光。
——选自《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 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 “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 “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夯基础 1.下列对修辞手法定义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只要有两个有某些相像之处的事物就可 以构成。 如:他的眼睛长得像他母亲的眼睛。 B.借代可以分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专称 代通称、具体代抽象四种情况。
现代汉语修辞部分
![现代汉语修辞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c90130c028ea81c758f5789f.png)
运用比拟要注意的问题 1.运用比拟必须是自己真实情感的 流露,而感情又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 境、气氛。
(二)运用比拟要注意的问题
2.用来比拟的人和物在性格、形态、 动作等方面应该有相似或相近之点,
才能把物写得像真正的人一般,或把 人写得像真正的物一样。
三、借代
“借代”,也叫作“换名”,是指不直说某 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 去代替它的辞格。 被代替的事物称为本体。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词语的锤炼,一般是从内容(意义) 和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的。
一、意义的锤炼
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人心。
二、声音的锤炼 运用平仄变化提升表达效果。 中国有句老话: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
“句式的选择”是指,在多种 同义句式间选择一种最适合当前
语境,表达效果最好的句式。
3.超前夸张 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 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 嗅出白面包的香味儿来了。
(二)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1.运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 则不能给人以真实感。 燕山雪花大如席
广州雪花大如席
2.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 像夸张,又像真实。 祖国大地换新颜,一天等于二十年。
3.要注意思想感情。 另外的一个匪徒,趁着这个机会,侥 幸地脱了身,顺着高粱地,像兔子似的向
陈家庄奔去。
4.要区分比喻和非比喻。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的通红。
5.不要拘泥于比喻的三种基本类型。师
二、比拟 根据想象,把甲当作乙来写的辞格。 大地母亲是宽厚仁慈的。 大地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
(三)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修辞要在合乎语法的基础上进行, 但有时也可突破语法规则。 修辞是在各种同义手段中选择适 合的形式进行表达。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d7b2d325fc4ffe473268ab11.png)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学习重点 1.认识、理解修辞的特点和类别。
2.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格。
思考:引子引用钱钟书的婉言拒绝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语言中恰当地运用修辞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让单调乏味的陈述变得异常吸引人,它可以让抽象的事理形象化,甚至可以以恰当的修辞来解决人际交往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阅读“广告修辞大擂台”,思考以下问题:1.修辞在广告中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广告成了各种传媒中最常见的宣传形式,其自身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
广告语之所以丰富多彩,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修辞手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广告语看修辞:当你看到“晶晶亮,透心凉”“万家乐,乐万家”等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时,是否感到很亲切呢?想必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亲切而难忘,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广告语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修辞格。
它能修饰、调整语言,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运用了修辞格的广告语形象、生动,让人过目、过耳均不忘。
广告语主要采用的修辞格有:双关、顶真、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
2.在广告中运用修辞应注意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写广告语时,一定要注意创新,不能总是生搬硬套,人云亦云,这样的广告只会使人产生厌恶之感,而不会留下好的印象。
广告中的修辞运用得恰如其分,广告便会脍炙人口,反之,则会成为“败笔”。
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修辞。
写广告时,在认识到修辞的有效性的同时,也要了解修辞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修辞的目的是更有效地传达和沟通。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主观题复习资料(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主观题复习资料(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1822952526fff705cc170af1.png)
目录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1)第二章词类分析 (2)第三章短语分析 (5)第四章句子分析 (7)第五章语法病误分析 (8)第六章语法研究的新视野 (9)第七章现代汉语修辞概述 (9)第八章修辞与语言符号要素间的关系分析 (10)第九章辞格分析 (10)第十章话语分析 (12)第十一章语体分析 (12)第十二章网络语体 (13)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法概述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第二节语法学体系介绍传统语法学★★1、传统语法(名词解释题)传统语法理论将语法看作一套具有规范价值的规则系统,研究语法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如何说话、写作,在于纠正言语实践中的错误,强调规范性、纯语主义、文学至上等观点,采用拉丁语模型,注重对书面语的研究。
因此有人称这种语法为规范语法。
传统语法学的主要内容有:(1)突出形态与范畴的关系,强调形态的重要性,并根据形态归纳语法范畴。
(2)中心词分析法(也叫成分分析)。
(3)按意义标准划分词类。
2、什么是功能(分布)分析法?(简答题/论述题)法学中,分布指一个单位所出现的全部环境的总和,即这个单位的所有(不同)位置(或者出现的场合)的总和。
根据一个单位的分布,我们可以得出该单位的功能和特点。
现代汉语中词类的功能划分标准实质上就是词语的分布特征的反映。
第三节语法单位语素与词的区别★★1、语素和词有什么区别?(简答题)(1)性质上,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是语言系统中最基本的音义单位,也是更高一级单位——词的构成材料,它总是属于构词层面。
词则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是直接构成短语和句子的材料。
(2)意义上,语素的意义多是不明确的。
而词就不同,无论是意义实在的,还是意义虚泛的,一般都能给以比较明确的界定。
一般特点★1、简述汉语词的一般特点。
(简答题)(1)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
(2)表达特定的意义。
(3)它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
短语★★1、词组(名词解释题)词组即短语,短语是由词和词构成的句法单位。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修辞手法》素材 易混修辞手法的区分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修辞手法》素材 易混修辞手法的区分](https://img.taocdn.com/s3/m/a5d02c7bbb4cf7ec4bfed0a6.png)
易混修辞手法的区分(1)比喻与比拟的区别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的作用是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借喻与借代的区别与联系①相同点: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②不同点:借代的重点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重点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对偶与对比的区别①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②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③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①对称性与平列式。
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而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
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③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5)反问与设问的区别①反问是“问中有答”,设问是“自问自答”。
②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是启发思考。
(6)回环与顶真的区别①回环只有两个语言片段,而顶真则不限于两个。
②构成回环的词语要求相同,而顶真只要求头尾衔接的词语相同,其余词语不要求相同。
③回环是反映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语言形式是按照上文逆序排列:甲-乙,乙-甲。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1)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1)](https://img.taocdn.com/s3/m/8d1bc772fe4733687e21aa44.png)
——比喻与比拟
比喻
比喻: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 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是修辞 学上的辞格之一。即以甲事物来比拟乙 事物。
如:她的脸像红苹果。
比喻的类别
它在形式上,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 词三个成分。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 隐现,比喻可分为明喻、隐喻(暗喻) 和借喻三类。
注意事项
诗句中只出现甲事物,乙事物不出现。
比拟重在拟,即“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作乙来 描述。
高考题展示
2016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 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 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 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2反应事物的关系不同:比喻是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 系。比拟是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两者是相融关系。
3表达效果不同:比喻重在喻,用浅近形象的事物说明深奥抽象的 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绘物或人的行为状态。
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杜甫《春望》(比拟)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比喻)
诗歌鉴赏修辞答题步骤
通过上面的高考真题讲解,一是强化了对于 “比喻”和“比拟“修辞的理解,同时也熟悉 了这种体型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所用的修辞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第三步,点明表达效果。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1形式不同:比喻可出现“本体、连接词和喻体”或“连接词和喻 体”,比拟只出现“被模仿的拟体”
高考题展示
2016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6.2《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件(人教版 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6.2《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件(人教版 选修语言文字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22e632e67ec102de2bd8988.png)
的青烟出神的神
情。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 静状态。颔联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绵。
颈联写户外所见,时光无情催人离,沉静之中见真挚
情愫。尾联写目送友人赴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
此诗通篇畅达优美,平淡自然。他所追求的乃是整首 诗的深厚和雅致。 【思考】 简要分析“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一联
求好,即形象生动。
♣应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 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 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
,要写得出、写得
对,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对。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 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
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因此,要提高修辞
5.什么是镶嵌和摹绘?请简要分析。 【点拨】 镶嵌就是在语句中加入其他的词 语。又分两类:有时为了把话说得舒缓些或者郑重些,
故意加几个无关紧要的字来衬托重要的字,以加虚词和
数字为最常见。例如:“冤哉枉也、其容其易、既雅且 静、堂哉皇哉、瞎三话四、歪七扭八、五光十色。”另
一类把能表达内心真情实意的词语巧妙地、天衣无缝地
修辞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各种辞格和辞趣的积 极修辞,而且还应该包括追求意义明确、层次通顺、 词句平匀、安排紧密的消极修辞。我们还要注意修辞
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运用。其次,修
辞的理解和运用还得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语法管 话说得通不通,逻辑管话说得对不对,而修辞管话说
得好不好。说话、写文章,先要通顺、正确,然后要
嵌进诗文中去。
《水浒传》第六十四回的一首诗也运用了这种修辞: “芦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 游。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把嵌入每 句诗中的第一个字合起来,就是“芦(卢)俊义反”, 赚得卢俊义上山入伙。
高中语文 第6课 语言的艺术 第2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 第6课 语言的艺术 第2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2860f8704a1b0717fd5dde1.png)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白酒)2.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汽车)3.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
(处理器)4.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
(电讯)5.裁剪春夏秋冬,风行东西南北。
(服装)6.诱人的貌,迷人的音,醉人的心,喜人的价。
(收音机)7.药材好,药才好。
(药品)8.赤橙黄绿青蓝紫,天上长虹落人间。
(彩电)上面是一些精彩的广告词,你知道它们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知识·梳理][考点·聚焦]本节内容对应的考点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本节着重学习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本节内容涉及的考点较多,近年一般与扩写、仿写、图文转换、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结合考查。
[典例·探究](2015·山东高考)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线部分。
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
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
这潭水,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兴的佳酿;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解析】 本题考查变换句式。
解答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似佳酿,助我激发诗兴;若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
【解析】本题从续写的角度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的多种能力。
首先,要围绕中心写这一段话,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要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来写;再次,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示例一)《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现代汉语第五章 修辞
![现代汉语第五章 修辞](https://img.taocdn.com/s3/m/df2616e952d380eb63946d42.png)
性,关联词语用得较多;口语句式中关联词语用得 少些,有些干脆不用。
第二十八页,共139页。
(3)文言:书面语比较讲究语言规范,注 意句子的加工,有时沿用一些文言句式;口语则 不同。
(4)风格色彩:在所运用词语的风格色彩方面,
口语句式大都由通俗的口语词组成,书面语句式大都 由文雅的书面语词组成。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第十一页,共139页。
从意义和声音入手 在意义方面,应力求:
1.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2.力求准确、妥帖 3.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 4.力求色彩鲜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
词汇提供条件,修辞扩大了词汇在语言中的运用 作用。
第七页,共139页。
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讲究修辞要以合乎语法为基础。
语法为修辞现象、修辞规律的体现提供表现形式。
修辞在语言运用中扩大了语法的功用。
第八页,共139页。
总结:
语言三要素为修辞手段的选用、为修 辞效果的体现提供了条件,而修辞又在 语言的综合运用、在语言表达效果的提 高中扩大语言三要素的功用。
散句是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 句子。其修辞效果是散而不乱,灵活多变,生动感人。
整句在散文、诗歌、唱词中使用较多。一般情况是整 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比单纯用整句或散句多。
第二十二页,共139页。
主动句是施事作主语的句式。
被动句是用受事作主语的句式。
第二十三页,共139页。
使用场合
善于选择句式、调整句式,可以有效地添加文采, 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收到理想的修辞效果。
现代汉语第五章 修辞
![现代汉语第五章 修辞](https://img.taocdn.com/s3/m/c279fcb6fd0a79563c1e72c2.png)
(4)风格色彩:在所运用词语的风格色彩 方面,口语句式大都由通俗的口语词组成,书 面语句式大都由文雅的书面语词组成。
四、其他句式 1. 松句和紧句
中国人民是勤劳的勇敢的伟大的人民。 (紧句) 中国人民是勤劳的人民,是勇敢的人民, 是伟大的人民。(松句)
2. 常式句和变式句
多美啊!北京的初春! (变式句) 北京的初春多美啊!(常式句) 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变式句) 不管是怎样的疼痛,他都忍受着。(常式句)
4、比喻的作用(修辞效果)
①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 ②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③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5、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 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 “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一类 的喻词。 例如:草原是这样无边的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 海洋。
①喻体必须是常见的、易懂的。 例如:群众是汪洋大海,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 滴水,不,简直就是一滴水中的一个原子。 ②比喻要贴切。 例如: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忽然晕出红来, 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的问题
③要注意思想感情。 例如: 另外的一个匪徒,趁着这个机会,侥幸地脱了身, 顺着高梁地,像兔子似的向陈家庄奔去。 ④要注意区分比喻和非比喻。例如: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比较)
比喻 比拟 借代 拈连 夸张
1、比喻的含义
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去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这 种辞格叫比喻。
2、本体、喻体、喻词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 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喻 词”。
第二章 词句篇章修辞
![第二章 词句篇章修辞](https://img.taocdn.com/s3/m/3a1bb41d43323968001c921c.png)
3、刘善经:“句无定方”论
如何运用句子? (1)须凭讽读,事归临断。 通过朗读检验,根据音节、文势、内容等综合判 断,不可拘泥于固定格式。 (2)忌“频繁”,务“变化”。 讲究字数、音节方面的参差变化美,避免单一单 板。 (3)附体立辞。 根据文体来选择句子的长、短。
4、刘知己:“史论体”字句篇章修辞论
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只是委婉行为,并不是说谎,最多只是 影射和隐瞒。影射是靠词语的选择来表达的,不 经过非常仔细的对比琢磨,根本无法辨认出原义 。隐瞒只针对比较小的事情,大事从简或者曲笔 ,隐瞒是故意为之的,缘于为尊者讳,为亲者讳 ,为贤者讳。 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 实真相、据事直笔的一面,也包括曲笔的一面。 曲笔是曲折抒笔,并不是歪曲;直笔是直抒行为 ,不仅指正直。
“四避”说例释:
1、诡异:曹摅(shū)诗称∶“岂不愿斯游,褊心恶讻詉 。”“讻詉(xiōng náo)”两字诡异,大疵美篇。 2、联边:联边不过三,过三如字书。 司马相如《上林赋》联用17个鸟旁字:鸿鹔鹄鸨,驾鹅鸀 鳿,鵁鶄鹮目,烦鹜鷛鸜,鹪鹚鸕鸕,群浮乎其上 。 3、重出:但有时候为了内容的需要,即使犯重出之忌也要 用。 4、单复:从美学的角度看: 全用瘦形或笔画简略之字成句,则有“纤疏而行劣”之弊 全用肥形或笔画繁多之字成句,则有“黯(àn)黕(dàn)而 篇暗 ”之嫌。
(4)倒法:倒句、倒字、倒章
毋使滋蔓,蔓难图也。——倒句 毋生民心。——倒字 贱防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 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忠,父慈,子孝, 兄友,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乱 也。——倒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2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aa080c7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7.png)
比喻教案【学习目标】1、学生了解比喻修辞方法,能在文中辨认种些修辞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2、学生了解修辞方法高考题型。
3、为作文增添文采创造条件。
考纲要求: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一、故事导入: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再版以后,又拍成了电视,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震动。
但是钱钟书先生不愿被人宣传,谢绝了不少记者。
有一天,一位英国女记者,好不容易才打通他家的电话,恳请钱老让自己登门拜见他,钱老一再婉言谢绝,在电话里对这位求见的英国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二、检查预习: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小宏长得像他爸爸。
B、我好像看见他来了。
C、那边来了三个红领巾。
D、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答案】选DA、小宏长得像他爸爸。
(比较不是比喻。
不同类的事物才可以相互比喻。
这是区别比喻和比较的关键。
甲(本体)和乙(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是构成比喻的要素之一。
)B、我好像看见他来了。
(猜测、举例、想象不是比喻,甲(本体)和乙(喻体)有相似点,是构成比喻的要素之二。
)C、那边来了三个红领巾。
(红领巾是借代)D、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隐形的翅膀是借喻。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是借喻可以化为明喻,借代不可以)说说下面画线的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属于哪一种比喻;并评价下面句子的比喻是否用得好。
1、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2、湖水是你的眼神。
3、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
4、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答案】1、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明喻)2、湖水是你的眼神。
(暗喻)3、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
(借喻)4、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现代语文)第九章修辞
![(现代语文)第九章修辞](https://img.taocdn.com/s3/m/73306f42daef5ef7bb0d3c91.png)
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类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 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就是比喻。
根据表达功能及形式特征,比喻主要可以分为明喻、暗 喻和借喻这三种类型。
二、比拟
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或者把此物当作彼物 来描写、形容的修辞手法。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方式。
三、借代
用与本体事物有着现实的实际联系的某种事物名称来代 替本体事物,这种方式就是借代。借代既可以是整体事物的 借代,也可以是名称的代换。
(7)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 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
(8)过去走娘家,谈鸡又说鸭;现在走娘家,姐妹比文 化。个个不落后,乐坏老妈妈。
思考与练习
(9)这里能看见东风饭店的二十五层楼的灯火。这里能 听见火车站的悠扬的钟声。这里能看见海关大楼的电钟。把 视线转到下面,是蓝绿的灯珠,橙黄的灯眼,银白的灯花。 无轨电车的天弓打着闪亮的电火花。汽车开着和关着大灯、 小灯和警戒性的红色尾灯。他们长出了一口气,好像上了天 堂。
四、拈连
甲乙两事物在上下文出现时,把平常只适用于甲事物的 词语拈来用于乙事物,使甲乙两事物自然而然地连在一起, 这种修辞手法叫拈连,也称“顺连”或“关连”。
拈连的形式多种多样,依据拈词的词性拈连可分为动词 拈连、形容词拈连、数量词拈连、名词拈连等。
五、仿拟
仿拟是仿照通行的,既成的词语、句章或韵调,改变其 中的成分或内容,造出一种意义相反或相似的新的词语的修 辞方式。
第四节 修辞格(上)
在言语行为中,人们常常不满足于常规的词语组合、句 子构造等语言规则和表达原则,而是在符合语言表达常规的 基础上运用一些在词语、句子组合及语义实现上有所“违规” 的表达手段来取得特定的修辞效果。这种在言语行为中对语 言规则或语言运用进行有效偏离形成的具有特定表达价值的 固定模式,就是辞格,也称语格、辞藻、辞饰、辞式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661dc865192e45361066f587.png)
1.狭义的修辞就是指修辞格。修辞格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
类是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包
括
、
、
、
、
等;另一
类是偏重于语句形式变化和特色的,包
括
、
、
、
、
、
、
等。
答案:比喻 借代 比拟 夸张 双关 对偶 排比 反复
回环 顶真 粘连 镶嵌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1 2 3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比喻分为
、
问题导学 典例剖析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引子“‘母鸡’与‘鸡蛋’”说明了什么?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最重要的工具。话要说得准 确、明白、晓畅,还要说得鲜明、生动、有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 象,这些都离不开修辞手法。汉语中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种,例如比 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等,又称为修辞格。语言表达中恰当 地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问题导学 典例剖析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2017·江苏高考)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 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 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 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 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问题导学 典例剖析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789a7cf121dd36a22d821a.png)
借代
类型
特征代本体来了两个红.领.巾. 代“少先队员”
专称代通称多建几个“王.府.井.” 代“商.业.街.”
具体代抽象从小就学AB···C 代“英语”
关键词2 —— 比拟
意义:把一种事物当成另一种事物加以描绘说明
比拟
类型
拟人意义:把物当人来描绘 例释:小树点.头.笑.
推选委员陈淮说: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 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关键词1 —— 比喻
意义:用一个事物给另一个事物打比方
比喻
类型
××像×× 明喻××犹如××
××如同××
暗喻××是×× ××形成××
借喻不出现本体 只出现喻体
意义:用一个事物给另一个事物“做代表”
A.比喻只要有两个有某些相像之处的事物就可以构成。
如:他的眼睛长得像他母亲的眼睛。
B.借代可以分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专称代通称、 具体代抽象四种情况。
C.比拟是把一种事物当成另一种事物加以描绘说明。 这种方法可分为两类:拟人和拟物。
D.象征和借喻的区别在于:借喻一般都可以补出省略 的本体和连接词,而象征的本体和象征物之间的关系比较复 杂,也很难补出被象征物。
示例:自信是一曲昂扬并不聒噪的旋律;自信是 一首华丽而不浮华的诗歌;自信是一抹夺目而不媚俗的 色彩。
本节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查点较多,既可与仿句 结合,也可与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结合,也可单独 考查。
名句有约
1.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2.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 月四日风雨大作》) 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 园》)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2)附加义的把握 词义的了解,不充指了解词的理性意义,还指准确把握词的附加意义。理 性义处于词义核心,重在反映事物间具有的本质差别和矛盾。附加义是人们在 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位于词义的边缘,反映了与词语引发的 感知觉联想有关的各种色彩,但“附加”并不意味着次要和无足轻重,相反它 是词义的一个重要层次。附加义主要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
如:“听听看,今年什么价钱。”
“比去年都不如,只有五块钱!”伴着一副懊丧到无可奈何的神气(原 文:嘴脸)。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原文“嘴脸”,含有贬义,用来形容贫苦农民,跟作者同情他们的感情不 合,而挑选中性词“神色”,就稳妥了。 有的词本来没有褒贬色彩,但在临时的上下文中却能改变色彩,尤其表现 在把形容动物的词转而来形容人的时候。
2
2、平仄相配
(1)一句之内平仄两两相间交替——平仄相间 王利发: 崔先生,昨天秦二爷派人来接您,您怎么不去呢?您这么有学问, 上 知天文,下知地理,又作过国会议员,可是住在我这里,天天念经;干吗不出去 作点事呢?您这样的好人,应当出去做官!有您这样的好官,我们小民才能过太 平日子。 (老舍《茶馆》) 句末平仄交错安排,有起落,有扬抑,是叫得响的好台词。
2)这种飞机体积不大,价钱便宜,无人驾驶。
2)比 1)协调顺耳得多,这是因为汉语中“偶字易适,奇字难平”的缘故, 两个字或四个字语感好,音节平稳,节奏和谐。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同义词里
选音节相称的词语,或对词语的音节加以扩充或压缩。
5
二、词语修辞
(一)词语选择
1、就意遣词
妥善选词以对事物体察细致深入,判断周密正确 为前提。命意不同,遣词也就两样。表达一个意思, 是选用这个词好,还是选用那个词好,得首先从意义 上去推敲。但如不注意遣词,这种体察判断就不能恰 当表达。 事物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切忌用现 成词语去套变化了的事物。比如“飞、移、击”并非 同义词,它们表示的动作幅度差别较大,毛泽东在 《沁园春·长沙》一词里有“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用“击”来形容鹰飞,突出了飞 翔的力度。而阿城的小说《遍地风流》中写“远远天 上的鹰”却是“移来移去”,这跟作者观察仔细,感 受真切是分不开的。
9
(二)词语搭配
词一进入句子,就要跟别的词发生关系。主语和谓语,
述语和宾语,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关系都很密切,选词造 句必须注意这些结构上密切相关的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词 语能否搭配,实际上是彼此互相选择的表现,语词的选择跟 语词搭配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 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的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 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 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蚰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在这里弹琴。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8
3、同义避复
在一语境中为强调同一意思,又要避免用词重复、单调,可合用两个(以 上)狭义或广义同义词,使语言错综活泼,词语避了重复,内容却是重复的。 如: 我知道以群的死是在逝世后的一周,知道老舍的“玉碎”却是在他自杀后 的一段长时间,知道傅雷的绝笔则是他辞世后的若干年了。 (巴金《二十年前》) 一连串的“死”触目惊心,时间上越来越长,语义上呈现出递进状态。 “玉碎”表现出痛惜感,“绝笔”则表明死者身份、职业。 再如: 爸爸和我每天借报纸来看,所有登载广告的地方不肯漏载一个字。„„招 请助理教员的,延聘家庭教师的,物色编译人才的,都使我们眼巴巴地看了又 看。 (叶圣陶《一个练习生》) “招请、延聘、物色”细微的意义差别在这儿并不重要,主要是为了避免 用词重复单调,以使行文错综活泼。
(2)两句之间或一联之内平仄两两对立——平仄相对
如:杭州是历史上的名都,西湖更为古今中外所称道;画意诗情,差不多俯拾即是。 (朱自清《“燕知草”序》)
3
(二)协调词语音节 1、调整单双音节
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但古汉语遗留下来的单音节词有的仍在使用,同义 的单、双音节并存现象为词语配合时灵活选用提供了条件。如“城——城市,攻— —攻击,败——失败,参展——参加展览,义演——义务演出”等,组成文句时就 可根据需要选用,表现出一定弹性。 (1)我惭愧我的少年之作(原文:少作),却并不后悔,甚而至于还有些爱„„ (鲁迅《集外集·序》) (2)树熊前足的第一第二趾和其它三趾是对向而生的,使它能够紧抓住树干,即 使睡着了,也掉不下来。
4
2、音节匀称平稳
汉语音乐美感表现在音节匀整平稳,词语排列时习惯上总把音节少的放在
前面,音节多的放在后边,音节就立得稳,不至于头重脚轻而产生失重感。 (1)她的整个面庞却显得淡漠、冷峻、毫无表情。(张扬《第二次握手》) 如果换成“毫无表情、淡漠、冷峻”,音节就失之于稳。
(2 )
驶。
1)一种新型飞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飞机小、便宜、无人驾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选用的词如果响度都小,就显得沉闷,要响度大小相配合。
如:毛泽东《清平乐· 六盘山》,这首词每句中都有响度最大的韵腹,有的句子 中响度最大的韵腹超过半数以上而且响度大和响度小的字配合起来,音域宽广,读 来高亢豪放,颇有气势。诗歌为了使韵脚和谐,加深印象,须从同义词中选最合韵 的字眼,一般的散文若能适当关照一下韵律,使散韵兼行,会更加朗朗上口。 (2)避同韵连用 1)然而医师的诊断却实在(原文:确实)是极准确的。 (《鲁迅手稿选集· 死》) 2)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毛泽东《如梦令· 元旦》)
第二节 词 语 修 辞
词语的修辞可以从声音和意义两方面入手。
一、语音修辞
(一)讲究韵律 1、选择用韵
(1)选韵注意响度 汉语音节中可以不含声母,但决不能没有韵母,音节的响亮与否,关键在韵母 上,主要又在元音响度的大小。 如:以a为韵腹的字开口度最大、声音最响,o、e为韵腹的字次之,i、u、ü开 口度更小,也就不够清晰响亮。
每个分句中的形容词“碧绿、光滑、高大、紫红、肥胖、 轻捷”与被描写的对象互相配合得十分恰当,而表示每种小 动物的动作行为又选用了相应的词语,把百昔园描绘得兴味 无穷,生气盎然。
10
6
2、 同义选择
语言中有大量的同义词,有利于语言的精密化和艺术化。选用词语首先要 有词可选,必须掌握丰富的词汇,留心各个词的个性,尤其要留心那些差别很 微妙的同义词,它们往往“大同”好分,“小异难辨”。不要满足于“大致可 以”,要“用得其所”,同一词用在这儿是“精当”的,用在那儿可能就是 “不当”了,要留心用词跟语言环境是否切合。 (1)对理性义的了解 词语都有一定的意义,选择时必须先对它们的意义有一个确切的了解,然 后再决定是否选用。由于对词语的意义了解不透彻,出现用词不当、词不达意 的现象,并不罕见。如“奖励”和“鼓励”、“硬凑”和“生凑”,“痛苦” 和“苦难”、“卑劣”和“卑怯”,其中的每一组词都有一个共同的成分,体 现着“同”,又有不同的成分,反映出“异”。所选择的词语,要准确地反映 客观事物。事物是变化的,所以用来反映它的词语就要反复推敲,认真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