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比较阅读训练及答案(2016郴州中考)(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选对比阅读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选对比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c649f45ef7ba0d4a733b75.png)
• 1、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舜发于畎亩之中
• 舜/发于/畎亩之中
• 2、解释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③吴既赦越 ( ) ④与百姓同其劳( )
• ① 通“增”,增加 ② 犯错误 ③ 赦免
④ 劳动
• 3、翻译下列句子。女忘会稽之耻邪?
• 译: 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 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 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 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 12.解释(1)必先苦其心志(2)入则无法家拂士(3)仆闻之 (4)官 大者,主恶之
• (1)使……痛苦(2)通“弼”,辅佐 (3)听说 (4)讨厌,厌恶 •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D )(3分)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
情。
• 13.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 译文: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 受刑而死。
• 1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 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 “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了什么道理?(3分)
• 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 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
•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孙叔敖遇 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 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 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 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 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 “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 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 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aecb3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6.png)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及答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古者富贵而名摩灭(1),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2)。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3)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4),故述往事,思来者(5)。
注释:(1)摩:通“磨”。
(2)倜(tì,替)傥(tǎng,倘):卓越豪迈,才华不凡。
(3)氐:同“抵”。
(4)通其道:行其道,即实现其理想。
(5)思来者:意思是想到以后的人会有理解自己的。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以动心忍性所以②发于声,而后喻喻③不可胜记胜④《兵法》修列修列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以中有足乐者B、仲尼厄而作《春秋》作亭者谁C、乃赋《离骚》乃入见D、左丘失明以伤先帝之明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12、断句(断三处)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13、联系甲乙两文,结合实例谈谈你对“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认识。
9、用这些来知道,明白能够承担、承受编撰10、C11、(2)这些人都是心中忧郁苦闷,不能实现他的理想,所以才记述以往的史事,想让后来的人看到并了解自己的心意。
12、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译文古时候虽富贵而名声却泯灭不传的人,是无法都记载下来的,只有卓越不凡的特殊人物能够名扬后世。
中考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考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71ca567fd5360cba1adbfd.png)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6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上①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
俛|遽自放纵,病复作, 【注】①上:指唐太宗。
②傥:倘若。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管夷吾举于士( ) (2)困于心衡于虑( )(3)病虽愈()(4〉四夷俱服 (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译文: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4分)答: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4分) 答:答案:1. (1)狱官。
(2)通“横”,梗塞,堵塞,不顺,(3)即使。
(4)臣服,服从。
评分标准:4分。
每题1分。
2. (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评分标准:2分。
紧扣“所以”“动”“忍”“曾”的理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
评分标准:2分。
紧扣“故”“数”字的理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3. 甲文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乙文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
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题目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题目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f1c78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0.png)
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题目及参考答案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题目及参考答案「篇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语段,完成以下各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这段文字选自《孟子.公孙丑》。
孟子,名____________,是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
《孟子》是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书,而另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
我们曾学过其中几则语录,如“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2.解释下列句中斜体词。
(1)行拂乱其所为拂乱_________(2)人恒过过___________(3)衡于虑衡___________(4)入则无法家拂士入___________3.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两狼之并驱如故B.彼竭我盈,故克之C.温故而知新D.一年归,妻跪问其故4.对“所以动心忍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这样),所以他的.心惊动起来,性情也坚韧起来B.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的原因。
C.(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D.(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的内心警觉,他的性格坚定。
参考答案:1.轲、论语、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2.(1)违背(2)犯错误(3)通:“横”,梗塞,不顺。
(4)在里面,指国内。
3.B4.C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题目及参考答案「篇二」(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题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2c787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74.png)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题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题答案【阅读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https://img.taocdn.com/s3/m/0f12acbc08a1284ac9504345.png)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试题(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第一段的“举”意思是()A.举出事例B.行为举动C.被选拔D.发动起义2.横线上的“故”字意思是()A.由此看来B.所以C.这样看来D.原来3.横线上句子的“是人”指()A.能担负重任,有所作为的人B.任何人C.作者D.第一段列举的6个人4.解释加点词:4分⑴苦:⑵过⑶虑⑷喻⑸衡5.翻译句子:4分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⑶入则无法家拂士6.上文选自,全文论证了和的问题。
3分7.下面加点的词意文不正确的一项是()A.舜发于(在)畎亩之中B.百里溪举于市(城市)C.故天将大任于是(这样)人也D.行拂乱(使....错乱)其所为8.作者在上文第一段列举的事例意在说明()A.古代任人唯贤,并不重出身、地位B.卑贱的人最多智慧C.经受磨难的人,才能接大任9.“天”使接受大任者经受磨难,目的是()A.动性忍性,曾益其所不能B.苦其心志,劳其筋骨C.饿其体肤,空乏其身10.“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正确解释是()A.所以当他动了心抑制情感,就能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东西。
B.以此让心情激动忍让,就能渐渐增长知识C.用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11.加点的词不是使动用法的一句是()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苦其心志C.劳其筋骨12.“大任”指什么?13.“是人”要经历哪些磨炼?答:14.通过这些磨炼,带来的好处是什么?答:15.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经常遭遇哪些困境?答:16.经过遭遇困境后,得到的好处是什么?(用文中三个字回答)答:17.学过这篇文章以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答:(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博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本文选自。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文言文比较阅读(内附答案)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文言文比较阅读(内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914290a8956bec0875e33e.png)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比较阅读(一)【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再者,不敢纵逸。
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
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
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
②存:抚恤。
③耽:沉溺。
④九重:深宫之内。
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划分停顿(标一处)若损百姓以奉其身,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必先苦.其心志②行拂.乱其所为③犹割股.以啖腹④若耽嗜.滋味3.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管夷吾举于.世/皆以美于.徐公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时有物外之趣C、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D、故卿等为朕之.耳目/辍耕之.垄上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句子。
人恒过,然后能改。
5.【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的中心论点。
【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6.【甲】文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与【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说明。
答:(二)【甲】人恒过,然后能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题答案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551c0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f.png)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题答案掌握好阅读理解的技巧和解题策略是每位学子在高中阶段必须学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在语文考试中得高分的关键。
以下这篇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是由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能借此提高同学们的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_______的人才观。
2、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困于心衡于虑。
曾益其所不能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 )( )苦其心志( )人恒过( )4、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6、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_______和_______。
(用课文词语回答)7、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bff45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1.png)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中考真题|文言文+文言文|文言群文|古诗词+文言文(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节选)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kuài)稽①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拓稽(zhè jī)行成②,为质于吴。
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
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
吴士民罢③弊,轻锐④尽死于齐、晋。
而越大破吴。
[注释]①会稽:古地名。
②成:讲和,和解。
③罢:同“疲”,疲惫。
④锐:精锐部队。
1.选出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百里奚举于市愿为市鞍马(《木兰诗》)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C.勾践伐吴,吴师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D.女忘会稽之耻邪两狼之并驱如故(《狼》)2.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探究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开头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又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磨炼的好处,最后总结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成语“卧薪尝胆”出自[乙]文,这个故事恰好印证了[甲]文“生于忧患”的道理。
C.[乙]文中的“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主要体现了[甲]文的“劳其筋骨”;[乙]文中的“身自耕作、与百姓同其劳”主要体现了[甲]文的“苦其心志”。
中考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考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71ca567fd5360cba1adbfd.png)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6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上①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
俛|遽自放纵,病复作, 【注】①上:指唐太宗。
②傥:倘若。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管夷吾举于士( ) (2)困于心衡于虑( )(3)病虽愈()(4〉四夷俱服 (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译文: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4分)答: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4分) 答:答案:1. (1)狱官。
(2)通“横”,梗塞,堵塞,不顺,(3)即使。
(4)臣服,服从。
评分标准:4分。
每题1分。
2. (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评分标准:2分。
紧扣“所以”“动”“忍”“曾”的理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
评分标准:2分。
紧扣“故”“数”字的理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3. 甲文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乙文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d3f84ef524ccbff02184b1.png)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句千古至理的名言.意思是说,恶劣的环境可以激起人的忧患意识,使之为改变现状,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最终能得以发展,强大起来;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易使人堕落,最终在安乐的环境中灭亡,温水煮蛙就是这个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品出处《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选自《孟子·告子下》,告子,姓告,孟子的学生,兼治儒墨之学。
这里节选的部分,有的版本题为《舜发于畎亩之中》。
题目是编者加的。
舜(sh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是从田野间被启用的。
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
发,起,指被任用。
于,介词,从。
畎,田间水沟,田中的垄沟。
亩,田垄。
“畎亩”,泛指田野。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
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
举,被举用,被选拔。
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胶鬲(g)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贩中被选拔出来的。
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
后来又辅佐周武王。
于,介词,从。
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放被录用。
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群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
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
士,狱官。
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
《生于忧患_死于安乐_》阅读附答案
![《生于忧患_死于安乐_》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0350e4ec3a87c24028c475.png)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舜发于畎亩当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当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因而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没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以下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入则没法家拂士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人恒过,然后能改然则什么时候而乐耶C.舜发于畎亩当中皆以美于徐公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小题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3】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3分)(1)文章开头罗列了六位古代圣君贤臣,他们阅历艰难魔难后都成绩了不平凡的事业。
在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事例还良多,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罗列一例。
(2分)(2)“入则没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论证了论点中的“”。
【小题4】结合本身阅历,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
(3分)参考答案:【小题1】B【小题2】(1)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添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鼓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适享乐使人颓废,势必致使消亡。
【小题3】示例:(1)司马迁在遭遇腐刑后,委曲求全,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惊世之作《史记》。
(2)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离退后独守荒山20多年,离世前把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捐募给国家。
(写出人名、成绩1分;写出魔难阅历1分)(2)死于安乐【小题4】示例:“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往往会出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1分)。
我认为一个人出错是难免的,但出错后其实不可怕,只要知错、认错,就可以改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20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20套)](https://img.taocdn.com/s3/m/2ac3012a27d3240c8547ef03.png)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5.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与民由.之(3)曾.益其所不能(4)人恒过.4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往送之门,戒.之曰/必敬必戒.B.劳.其筋骨/上自劳.军(《周亚夫军细柳》)C.得志,与.民由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4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8.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49.孟子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稍作展开。
【答案】45.(1)真正,确实(2)遵循(3)同“增”,增加(4)犯错误46.D47.(1)(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2)这样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48.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
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带答案的练习题完成-精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带答案的练习题完成-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2c84b12ec8d376eeafaa3181.png)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带答案的练习题完成-精品2020-12-12【关键字】方法、条件、成就、增长、问题、充分、发展、发现、了解、突出、关键、意识、思想、力量、精神、环境、重点、作用、任务、造就、进取、分析、说服、教育、取决于、深化、忧患意识、中心、核心1、本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名轲,字子舆。
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也被世人尊称亚圣。
本文选自【孟子。
告子上】。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
田间,田地。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被选拔管夷吾举于士狱官百里奚举于市市井,集市。
故天降大任于世人也所以。
责任,担子。
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劳其筋骨使......劳累。
行拂乱其所为行为。
空乏其身资财空乏,即贫困。
所以动心忍性使.......惊动。
使坚韧。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人恒过犯过失。
困于心忧困。
衡于患同横,梗塞,指不顺。
而后作作为,奋起。
征于色征验,表现出来。
而后喻明白,了解。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指国外。
国恒亡常常。
死于安乐也安乐享受。
入则无法家拂士在里面,指国内;有法度的臣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同弻,辅弼。
3、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共同点:出身卑微,都是经历艰苦磨难后,最终成就了作为启示: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在思想,身体,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历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同类型事例: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4、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这六位历史人物都是在经历了艰难之后在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开篇列举这些人物及事例,是为了更有说服力的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5、作者说‘顾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训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7ccbc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4.png)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训练题训练题(一)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士.士:士卒 B饿.其体肤饿:使……饥饿C.空乏..其身空乏:财资缺乏 D.因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皆以美于.徐公B.曾益其.所不能其.真不知马也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不知而.不愠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入则.无法家拂士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B.孟子的说理散文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与感召力。
C.孟子认为,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土,外部没有实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就一定会灭亡。
D.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从个人事例说起,得出困境出人才的观点后,类推到统治者治国上。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空乏..其身空乏:财资缺乏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C.人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强”,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错误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于.优患而死于安乐也舜发于.畎亩之中B.人恒过,然.后能改烨然.若神人C.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人则.无法家拂士6.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B.首段连用六个事例,对比鲜明,排比的句式更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C.首段阐明了承担重大使命的人都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道理。
D.第二段由个人说到国家,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最终得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发:发现B.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C.所以动心忍性.性:性格D.征.于色,发于声征:征验、表现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士皆以美于.徐公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楚王问其故.C.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言和而.色夷D.人则.无法家拂士得之则.生9.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通用5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9d16b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b.png)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通用5篇)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1【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稿,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下列词语。
(1)牺牲:________________(2)衡: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句回答)4.找出甲文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以及乙文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5.从甲文或乙文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部编版初中语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阅读训练 (2)
![部编版初中语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阅读训练 (2)](https://img.taocdn.com/s3/m/9adddf8a561252d381eb6e11.png)
2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1~3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行拂.乱其所为 (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将这篇短文两个自然段的顺序进行互换,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美文品析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③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注】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
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③犯禁:触犯禁令。
4.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
(1)委.而去之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3)是以善为.国者 ( )(4)必先富.民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得道.者多助/伐无道.,诛暴秦C.然后治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民富则.安乡重家/然则.何时而乐耶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
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6年郴州市中考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
上①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
俛|遽自放纵,病复作, 【注】①上:指唐太宗。
②傥:倘若。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管夷吾举于士( ) (2)困于心衡于虑( )
(3)病虽愈()(4〉四夷俱服( )
1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译文:
1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4分)
答:
1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4分) 答:
答案:
11. (1)狱官。
(2)通“横”,梗塞,堵塞,不顺,(3)即使。
(4)臣服,服从。
评分标准:4分。
每题1分。
12. (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评分标准:2分。
紧扣“所以”“动”“忍”“曾”的理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
评分标准:2分。
紧扣“故”“数”字的理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3. 甲文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乙文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
评分标准:4分。
每问2分,意近即可。
14. 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
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可喜。
评分标准:4分。
写出甲文观点2分,分析乙文2分。
意近即可。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
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
”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