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理论的读书报告
国际政治理论的读书报告
国际政治理论的读书报告《国际政治理论》的读书报告2012403001 林世雄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政1201班国际政治理论中的两大流派是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其中现实主义更为源远流长。
从古希腊的修昔底德到现代德国的汉斯摩根索,都可以认为是现实主义者。
而成书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国际关系理论》一书则是现实主义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
就连新自由制度主义的代表者罗伯特基欧汉也认为:“华尔兹的过人之处,不在于他倡议了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或理论思考路线,而在于他努力讲政治现实主义体系化,使之成为一种严谨的、演绎的国际政治体系理论。
”此书在理论体系上较汉斯.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有了新的突破,借用了微观经济学和系统的方法,强调国际结构中各行为体的互动作用,建构了自己的系统理论。
华尔兹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结构现实主义,成为了新的国际理论大师。
一、《国际政治理论》的主要内容《国际政治理论》一书共分9章,第一章给出了理论的定义并给出了检验理论的几项条件;第二、三章则分别批评了还原主义方法和系统方法的局限和谬误;第四章在反思了还原方法和系统方法的缺陷后阐述了国际政治系统理论应包含怎样的内容及可实现和不可实现的目标;第五章介绍区别于经济、社会及其他领域的政治结构是如何被构建出来的;第六章考察了无政府状态的特性以及与此相关的后果预期;第七、八、九章则考察系统内部国家能力分配变化而导致的结构变化将使后果预期以何种方式发生改变。
由于前面三张实在过于复杂,难以理解,所以本篇读书报告从第四章开始。
第四章“还原方法与系统理论”阐述国际政治系统理论应该包含什么内容,以及它能够和不能够实现什么。
传统主义学者一再强调国际政治的无政府性质是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领域的区别所在,而现代主义学者则往往否认存在着这种区别。
但是如果只看两大阵营成员的行为,就会发现两者都将其注意力集中于互动的单元,而没有认识到系统原因的作用。
文中还论述了基辛格的观点,基辛格认为国际秩序的性质取决于各国的特性,一个合法的国际秩序倾向于稳定与和平,革命性秩序则倾向于动荡与战争,具有革命性的国家缔造了革命性的国际系统中则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革命性的国家。
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
本书简介:肯尼思.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从国际体系出发,在分离和还原的工作基础上,建构了国际政治的系统——结构研究框架,从而提出了华尔兹著名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
在这一理论中,通过精简和细致严谨的推演,华尔兹为我们呈现了国际社会中各行为体的位置以及互动关系。
并且指出各行为体的活动是由国际结构所呈现的压力所决定的。
本书是当代国际政治领域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之一,也是引用频率最高的著作之一,已成为国际政治领域的经典著作。
本书共分9章。
第一章阐述了理论究竟是什么,以及演绎理论较之归纳理论的优点。
第二、三、四章批评了还原主义方法为什么不能够解释国际政治结果,第五章阐明政治结构是如何产生的,第六章考察了无政府状态的特性以及国家在系统中预期的可能变化,第七、八、九章则对国际政治的结构理论进行检验,这三章比较了不同的国际系统,并对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时,行为与结果会有什么样的差异进行了阐述。
按照作者所言,本书试图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试图对已有的重要国际政治理论进行批判性考察;第二,力图建立一种新的国际政治理论;第三,对新建立的理论进行检验。
读过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后的一些感想探析单元属性、动机及互动对结构的影响华尔兹在定义系统结构时,抽象掉了单元属性把国家可能有什么样的政治领袖、社会和经济制度及意识形态信仰等因素抛开,且认为结构的决定因素只是S•F•纳达尔所指出的联系的一个方面,即单元在彼此的联系中所处的地位(即如何排列和定位),而忽视了单元的互动。
但我认为,尽管结构是根据单元的排列方式来加以定义的,并且结构是随着单元排列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的,然而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单元排列方式的形成存在及变动有其本身单元层次的原因,就是被华尔兹在定义结构时忽略掉的单元的属性、动机及单元之间的互动。
本文就单元的属性、动机及互动是如何影响单元的排列方式进而影响结构的存在及变动这一问题发表以下几点认识。
1尽管结构从表面看只是由单元的排列方式决定的,但不能因此而忽视造成这种排列方式的原因,这时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单元的性质、动机及相互之间的互动。
《国际政治理论》读书笔记
《国际政治理论》读书笔记第一篇:《国际政治理论》读书笔记《国际政治理论》读书笔记《国际政治理论》作者是肯尼斯华尔兹,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结构现实主义学派的确立。
书中,作者首先花了很大篇幅去阐述“什么是理论?”并检验已有的重要理论和方法,然后修正现存理论的缺陷从而构建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最后又对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适用性进行检验。
作者首先指出许多国际政治学者未能厘清“规律”“理论”等词的科学应用规则,导致词汇的错用、滥用,这就导致了理论的瑕疵与缺陷。
作者所认为的国际政治理论应当是高度抽象的,不能将理论希望解释的东西添加到理论中去。
一种符合科学哲学标准的理论,其概念和假说必须客观、精确、和可测量。
“规律”是对事实的一种观察,而“理论”则是对规律的解释,或者说是为了解释事实而进行的思辨过程。
作者反对将理论视为关于某一特定行为或现象规律的结合或系列,他认为这一做法只能收集到更多数据并从中总结出更多的关联性,但不能给出任何对原因的解释。
也就是说这种方法得到的所谓的理论其实质仅仅是规律。
因此作者反对归纳法,因为归纳法只能解决问题的片段,而将这些片段相加并不能给出任何对事物的解释,因为要被认知的课题是无穷的,我们无从知道该将哪部分相加,也无法得知这种相加是否合适。
同时,理论与现实相关,然而理论本身需要独立于现实世界。
事实不决定理论,对同一个事实可以有多个理论适用,理论可以被不断替换,而现实世界的规律将永久保持不变。
关于检验理论的方法程序上,作者在给出检验程序的同时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要用足够清晰可信的方式来发现和表述理论,以使检验值得进行。
而国际政治领域内现实却是很少有理论能够清晰并符合逻辑地定义其术语,指明各理论变量间的关系。
国际政治是一个过于复杂且庞大的领域,作者认为仅用还原方法不足以构建一个有力的解释,因而需要采用一种系统分析的方法。
作者以霍布森-列宁帝国主义经济理论为例讨论了还原主义理论方法的局限性。
作者通过自己的理论检验程序对霍布森-列宁帝国主义经济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在逻辑上提出质疑,并用史实和现实观察反驳了这三个基本假设,也就是说霍布森-列宁帝国主义经济理论本质上是一个经济性的理论而不是政治性的理论,而列宁的帝国主义战争论和资本主义灭亡论根植在其经济理论之上,从而也就否定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有效性。
国际关系读书报告材料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读书报告——读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肯尼思·沃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作为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之作,一直是国外国际关系或国际政治学科的必读书目。
对任何国际关系学方面的学者而言,不论他是现实主义的、新制度主义的还是建构主义的,都避不开沃尔兹的理论。
迄今为止,这本书仍然是国际关系方面被引用率最高的著作。
对于初学者,这本书有些难度,尤其是习惯了看中国学者的书,习惯了间接地从别人的分析中接受知识,再来看这本逻辑性极强的书,更是有些吃力。
在此,特将自己的收获写成读书报告,以促进日后的学习。
首先来介绍一下作者。
作者是美国的学者肯尼思·沃尔兹。
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是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理论家。
他1924年6月8日生于美国密执安州,1948年毕业于奥多比林学院,1951—1952年入伍服兵役。
1950年和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分别获得了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他曾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布兰戴斯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校任教并从事研究工作,并且曾经担任过美国对外政策委员会委员,全美政治学会理事、美国政治学会会长等职,荣获“詹姆斯·麦迪逊政治科学杰出学术贡献奖。
”1994年退休,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荣誉教授。
他在90年代曾经到复旦大学、大学讲授国际关系理论,受到师生的欢迎。
沃尔兹的主要学术著作有:《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1959)、《对外政策和民主政治》(1967)、《国际政治的冲突》(1971)、《国际政治理论》(1979)、《使用武力》(1983)、《核武器的扩散:一场辩论》(1995)等。
此外他还写了很多有影响的论文,如《政治哲学与国际关系研究》(1959)、《康德、自由主义与战争》(1962)、《两极世界的稳定》(1964)、《国家相互依存的神话》(1970)、《和平、稳定与均势》(1988)、《现实主义思想和新现实主义理论》(1990)等等。
国际政治概论 学习体会
国际政治概论第一部分:回顾课本。
国际政治学揭示的是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关系及其发展变化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首先,国际政治行为体和国际体系为我们对了解课程起到了垫脚石的作用。
第一章主要讲了国际政治行为体的定义、类型和一般特征,以及国家主权的相关内容。
第二章主要讲了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国际合作和国际机制四个概念,霍布斯、洛克和康德文化下的国际体系,以及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国际体系。
现实主义的权力观包括权力均衡体系和霸权体系,自由主义认为国际体系日益成为行为体相互依赖与制度合作的网络结构,代表人物如罗伯特·基欧汉。
建构主义代表人物是温特,认为知识的分配是国际结构的本质。
接下来,我们学习了安全、冲突和外交等方面的内容。
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主要讲了国家安全、安全困境、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四个概念,以及安全观和新安全观,掌握非传统安全的特点,以及它和传统安全观的区别。
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主要讲了分析冲突、战争的起因,世界联邦主义、集体安全、第三方介入和功能主义这四个解决的模型,联合国的解决问题的三种方式以及维和的三原则。
对外政策和外交中,首先要理解外交和对外政策含义,国家如何制定对外政策,其依据和影响因素,从马议的“海权说”到麦金德“陆权说”到杜黑“制空权”,都说明了地理因素不容忽视,当代外交则包括公共、多边和首脑外交,掌握多边外交原因特点优势和局限性,当代外交的讨价还价的五个过程和四个注意因素。
最后,我们学习了以环境问题、恐怖主义、民族主义为背景的世界政治。
环境问题与世界政治主要讲了人类面临的多种环境问题的原因、内容和主要特点,以及环境问题使得生存空间和资源产生变化,这导致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
恐怖主义主要讲述了不公正的国际秩序等诱因下恐怖主义的演进历程,以及恐怖主义对政治进程及国家关系、世界安全、民族、种族、宗教的重要影响,反恐的国内法和国际法都得到了完善,反恐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加强。
国际政治理论华尔兹读书报告
国际政治理论华尔兹读书报告许多国家今天都在努力应对突发的国际政治问题,而对于国际政
治理论框架的发展,华尔兹提出了一些独特而重要的观点,本文试图
通过回顾华尔兹关于国际政治理论的论文,来介绍他的思想。
华尔兹曾专注于探索早期以及现代国际政治概念的深层次本质。
他的论文探讨了国际政治的关键概念,如国家权力、国家利益、权力
秩序和政策流动。
他指出,国际政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不仅涉及
国家的政策和行为,还涉及国家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华尔兹将视野放到国际关系的模式上。
他认为,政府应
该确保国家间形成“适度的权力平衡”,以使国家不会轻易控制其他
国家。
他将权力平衡分为两个维度:“仪式”平衡和“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的核心思想是拥有类似的投资和国际技术能力的国家可能更
有可能促成双边之间的和平与友谊。
华尔兹还讨论了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视角。
他认为,国家
之间的经济责任应该受制于政治意图。
这一概念受到了现代贸易协定
所建立,可以防止个别国家发生贸易滥用,促使国家遵守要求和守则,
保持相互尊重。
此外,华尔兹也认为,全球主义是国家能够利用国际
合作来解决他们自身的问题的有效途径。
总的来说,华尔兹的工作开辟了对国际政治理论的一个新的领域,他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国际关系的理解。
他为提出平衡概念、国际政
治经济学和全球主义的可行性贡献了新的思考。
华尔兹的理论定义了
国际政治的核心思想,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国际政治状况。
国际政治理论读后感
国际政治理论读后感
阅读《国际政治理论》后,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国际政治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全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以实用经济学和政治多元性为基础的理论。
它指出,不同的国际政治思想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政治经济利益,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影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作用。
书中还涉及了许多研究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包括国家之间相互竞争、矛盾冲突、经济合作和公共政策、政治军事谈判等等。
国际政治理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视角来揭示全球政治形势及其背后的动机,从而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国际政治理论的重要性,它的理论有助于维护各国的和平共处,并促进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
国际政治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存的政治难题,也可以更好地促进世界的发展与繁荣。
《国际政治理论》读书笔记
《国际政治理论》读书笔记《国际政治理论》作者是肯尼斯华尔兹,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结构现实主义学派的确立。
书中,作者首先花了很大篇幅去阐述“什么是理论?”并检验已有的重要理论和方法,然后修正现存理论的缺陷从而构建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最后又对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适用性进行检验。
作者首先指出许多国际政治学者未能厘清“规律”“理论”等词的科学应用规则,导致词汇的错用、滥用,这就导致了理论的瑕疵与缺陷。
作者所认为的国际政治理论应当是高度抽象的,不能将理论希望解释的东西添加到理论中去。
一种符合科学哲学标准的理论,其概念和假说必须客观、精确、和可测量。
“规律”是对事实的一种观察,而“理论”则是对规律的解释,或者说是为了解释事实而进行的思辨过程。
作者反对将理论视为关于某一特定行为或现象规律的结合或系列,他认为这一做法只能收集到更多数据并从中总结出更多的关联性,但不能给出任何对原因的解释。
也就是说这种方法得到的所谓的理论其实质仅仅是规律。
因此作者反对归纳法,因为归纳法只能解决问题的片段,而将这些片段相加并不能给出任何对事物的解释,因为要被认知的课题是无穷的,我们无从知道该将哪部分相加,也无法得知这种相加是否合适。
同时,理论与现实相关,然而理论本身需要独立于现实世界。
事实不决定理论,对同一个事实可以有多个理论适用,理论可以被不断替换,而现实世界的规律将永久保持不变。
关于检验理论的方法程序上,作者在给出检验程序的同时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要用足够清晰可信的方式来发现和表述理论,以使检验值得进行。
而国际政治领域内现实却是很少有理论能够清晰并符合逻辑地定义其术语,指明各理论变量间的关系。
国际政治是一个过于复杂且庞大的领域,作者认为仅用还原方法不足以构建一个有力的解释,因而需要采用一种系统分析的方法。
作者以霍布森-列宁帝国主义经济理论为例讨论了还原主义理论方法的局限性。
作者通过自己的理论检验程序对霍布森-列宁帝国主义经济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在逻辑上提出质疑,并用史实和现实观察反驳了这三个基本假设,也就是说霍布森-列宁帝国主义经济理论本质上是一个经济性的理论而不是政治性的理论,而列宁的帝国主义战争论和资本主义灭亡论根植在其经济理论之上,从而也就否定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有效性。
国际政治概论学习体会
国际政治概论学习体会国际政治概论第一部分:回顾课本。
国际政治学揭示的是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关系及其发展变化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首先,国际政治行为体和国际体系为我们对了解课程起到了垫脚石的作用。
第一章主要讲了国际政治行为体的定义、类型和一般特征,以及国家主权的相关内容。
第二章主要讲了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国际合作和国际机制四个概念,霍布斯、洛克和康德文化下的国际体系,以及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国际体系。
现实主义的权力观包括权力均衡体系和霸权体系,自由主义认为国际体系日益成为行为体相互依赖与制度合作的网络结构,代表人物如罗伯特·基欧汉。
建构主义代表人物是温特,认为知识的分配是国际结构的本质。
接下来,我们学习了安全、冲突和外交等方面的内容。
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主要讲了国家安全、安全困境、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四个概念,以及安全观和新安全观,掌握非传统安全的特点,以及它和传统安全观的区别。
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主要讲了分析冲突、战争的起因,世界联邦主义、集体安全、第三方介入和功能主义这四个解决的模型,联合国的解决问题的三种方式以及维和的三原则。
对外政策和外交中,首先要理解外交和对外政策含义,国家如何制定对外政策,其依据和影响因素,从马议的“海权说”到麦金德“陆权说”到杜黑“制空权”,都说明了地理因素不容忽视,当代外交则包括公共、多边和首脑外交,掌握多边外交原因特点优势和局限性,当代外交的讨价还价的五个过程和四个注意因素。
最后,我们学习了以环境问题、恐怖主义、民族主义为背景的世界政治。
环境问题与世界政治主要讲了人类面临的多种环境问题的原因、内容和主要特点,以及环境问题使得生存空间和资源产生变化,这导致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
恐怖主义主要讲述了不公正的国际秩序等诱因下恐怖主义的演进历程,以及恐怖主义对政治进程及国家关系、世界安全、民族、种族、宗教的重要影响,反恐的国内法和国际法都得到了完善,反恐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加强。
国际政治理论书评
《国际政治理论》书评【摘要】国际政治中的现实主义理论是这一学科知识谱系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
而肯尼思·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则是新现实主义(或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力作。
本文通过对《国际政治理论》的介绍和分析,试图对国际政治中的这一重要流派进行深入探讨,诠释肯尼思·华尔兹对国际政治理论的贡献。
【作者简介】肯尼思华尔兹1924年6月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1950年和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分别获得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校任教。
曾担任美国对外政策委员会委员、美国政治学会会长等职,并荣获詹姆斯·麦迪逊政治科学杰出学术贡献奖1994年退休,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系终身荣誉教授。
其主要著作有《人、国家与战争》(1959)《对外政策和民主政治》(1967)《国际政治理论》(1979)。
关华尔兹一些独树一帜的观点在国际关系理论界是出了名的。
其中《国际政治理论》一书自出版以来便被誉为“当代经典”,迄今为止是国际关系学界影响最大、引用率最高的著作。
【内容介绍】《国际政治理论》一书共分为九章。
第一章阐述了理论究竟是什么,以及演绎理论较之归纳理论的优点。
第二三四章批判了还原主义方法为什么不能够解释国际政治结果,第五章阐明政治结构是如何产生的,第六章考察了无政府状态的特性以及国家在系统中预期的可能变化,第七八九章则对国际政治的结构理论进行检验,这三章比较了不同的国际系统,并对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时,行为与结果会有什么样的差异进行了阐述。
本书试图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视图对已有的国际政治理论进行批判性考察;第二,力图建立一种新的国际政治理论;第三,对新建立的理论进行检验。
《国际政治理论》一书共分9章,第一章给出了理论的定义并给出了检验理论的几项条件;第二、三章则分别批评了还原主义方法和系统方法的局限和谬误;第四章在反思了还原方法和系统方法的缺陷后阐述了国际政治系统理论应包含怎样的内容及可实现和不可实现的目标;第五章介绍区别于经济、社会及其他领域的政治结构是如何被构建出来的;第六章考察了无政府状态的特性以及与此相关的后果预期;第七、八、九章则考察系统内部国家能力分配变化而导致的结构变化将使后果预期以何种方式发生改变。
《国际政治理论》书评
《国际政治理论》书评(陈雯榆14116107005)一、关于作者及本书(一)作者简介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 N.Waltz,1924—)是美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
1924年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
1948年毕业于奥比多林学院,1950年和1954年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政治学硕士、博士学位,1953-1957年在该校担任助教。
1957后曾在斯沃斯摩尔学院、布兰戴斯大学任教并从事国际关系研究。
1971年起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于1994年成为该校政治学系终身荣誉教授。
同时兼任美国对外政策委员会委员、全美政治学学会理事、会长,《世界政治》编委等职务,并荣获“詹姆斯·麦迪逊政治科学杰出学术贡献奖”。
华尔兹被视为新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表人,其主要著作有:《人、国家与战争》(1959)、《对外政策和民主政治》(1967)、《国际政治的冲突》(1971)《国际政治理论》(1979)、《核武器的扩散:一场辩论》(1995)等。
《国际政治理论》一书是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提出了国际关系的新结构主义理论。
华尔兹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区别在于,他在国际关系研究中提出了体系结构的新概念,将国际政治视为一个定义精确的结构体系,进一步发展了现实主义的权力论。
(二)关于本书斯坦利·霍夫曼说:“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是自汉斯·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之后最具影响的国际关系理论著作,也是新现实主义最早和最重要的代表作”。
罗伯特·基欧汉说:“华尔兹理论的过人之处,不在于他倡议了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或理论思考路线,而在于他努力将政治现实主义体系化,使之成为一种严谨的、演绎性的国际政治体系理论”。
肯尼思·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从国际体系出发,在分离和还原的工作基础上,建构了国际政治的系统——结构研究框架,从而提出了华尔兹著名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
在这一理论中,通过精简和细致严谨的推演,华尔兹为我们呈现了国际社会中各行为体的位置以及互动关系,并且指出各行为体的活动是由国际结构所呈现的压力所决定的。
国家间政治——读书报告.doc
《国家间政治》读书报告——浅析现实主义六原则《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一书,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经典之作。
几乎在每一门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的课程中,都会提及和引用该书中的观点和例证,可见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其作者汉斯·摩根索,这位当之无愧的现实主义大师,以权力界定利益为核心,以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基本单位,以国家间的竞争为基本的互动方式为基本点,系统的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六原则及现实主义理论的整体体系。
第一部分:本书的整体框架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一书结构框架十分清晰。
作者运用了严格分析法:以权力为最根本的自变量来解释国家间的关系,从国家间的权力斗争关系来解释寻求实现和平的途径。
按照摩根索的思路,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实力不均等,使国家间的权力斗争不可避。
一国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权力膨胀,必然产生该国的扩张野心,这就是所谓“国际政治铁的规律”。
在这个规律的作用下国家间的权力斗争比较容易发展为战争。
而战争的结果通常是两败俱伤,为了使国家间的权力斗争不至于发展为战争,就需要实现一种普遍的和平。
摩根索指出,这种和平的实现需要通过两种方式:一,通过均势、国际道德和世界舆论、国际法等方面限制国家权力来实现和平;二,通过改造国际环境来实现和平,作者提出了三种措施,即通过裁军、集体安全、建立国际政府等限制性措施,通过向世界政府、世界共同体转变的措施,通过外交的调解的措施,最终实现并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状态。
以上就是我初读该书时的整体框架的解读。
第二部分:读书心得下面就着重谈谈摩根索的现实主义六原则。
虽然摩根索并非现实主义最早的提出者,但却是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其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最全面最系统的将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发展至成熟阶段,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树立起一座学术高峰。
他提出的现实主义六原则,被认为是《国家间政治》一书最核心的内容。
这六原则是:原则一:“现实主义认为,像社会主义的一般现象一样,政治受到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支配。
国际政治理论 读书报告
《国际政治理论》一书共分9章,第一章给出了理论的定义并给出了检验理论的几项条件;第二、三章则分别批评了还原主义方法和系统方法的局限和谬误;第四章在反思了还原方法和系统方法的缺陷后阐述了国际政治系统理论应包含怎样的内容及可实现和不可实现的目标;第五章介绍区别于经济、社会及其他领域的政治结构是如何被构建出来的;第六章考察了无政府状态的特性以及与此相关的后果预期;第七、八、九章则考察系统内部国家能力分配变化而导致的结构变化将使后果预期以何种方式发生改变。
华尔兹理论构建的过程非常明晰:首先检验已有的重要理论和方法;然后修正现存理论的缺陷,建构一种全新的理论;再检验这一新理论的适用性。
华尔兹提出,实现这些目标,首先就要阐明什么是理论,以及对理论进行检验的必要条件。
华尔兹指出许多国际政治学者未能厘清“规律”“理论”等词的科学应用规则,导致词汇的错用、滥用,这最终将引致理论的瑕疵与缺陷。
华尔兹定义下的理论是超脱于现实之上的,他认为国际政治理论应当是高度抽象的,不能将理论希望解释的东西添加到理论中去。
在华尔兹的定义中,“规律”阐明变量之间的联系,而变量则是具有不同价值的概念,即,“规律”是对事实的一种观察。
而“理论”则是对规律的解释,或者说是为了解释事实而进行的思辨过程。
在此,华尔兹与其他国际政治学者划清了界限:华尔兹反对将理论视为关于某一特定行为或现象的规律的结合或系列,他认为这一做法只能收集到更多数据并从中总结出更多的关联性,但不能给出任何对原因的解释。
因此华尔兹反对归纳法,因为归纳法只能解决问题的片段,将这些片段相加不能得出任何对事物的解释,要被认知的客体是无穷的,我们无从知道该将哪些部分相加,也无法得知这种相加是否合适。
华尔兹认为在理论中除了有通过归纳法得出的描述性信息外,还应有理论范畴,而理论范畴只能被创造不能被发现。
在加入理论范畴的考量之后,我们对理论的检验标准将是“它有多大的解释力”而非它是否与现实相符。
国家间政治——读书报告
《国家间政治》读书报告——浅析现实主义六原则《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一书,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经典之作。
几乎在每一门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的课程中,都会提及和引用该书中的观点和例证,可见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其作者汉斯·摩根索,这位当之无愧的现实主义大师,以权力界定利益为核心,以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基本单位,以国家间的竞争为基本的互动方式为基本点,系统的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六原则及现实主义理论的整体体系。
第一部分:本书的整体框架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一书结构框架十分清晰。
作者运用了严格分析法:以权力为最根本的自变量来解释国家间的关系,从国家间的权力斗争关系来解释寻求实现和平的途径。
按照摩根索的思路,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实力不均等,使国家间的权力斗争不可避。
一国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权力膨胀,必然产生该国的扩张野心,这就是所谓“国际政治铁的规律”。
在这个规律的作用下国家间的权力斗争比较容易发展为战争。
而战争的结果通常是两败俱伤,为了使国家间的权力斗争不至于发展为战争,就需要实现一种普遍的和平。
摩根索指出,这种和平的实现需要通过两种方式:一,通过均势、国际道德和世界舆论、国际法等方面限制国家权力来实现和平;二,通过改造国际环境来实现和平,作者提出了三种措施,即通过裁军、集体安全、建立国际政府等限制性措施,通过向世界政府、世界共同体转变的措施,通过外交的调解的措施,最终实现并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状态。
以上就是我初读该书时的整体框架的解读。
第二部分:读书心得下面就着重谈谈摩根索的现实主义六原则。
虽然摩根索并非现实主义最早的提出者,但却是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其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最全面最系统的将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发展至成熟阶段,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树立起一座学术高峰。
他提出的现实主义六原则,被认为是《国家间政治》一书最核心的内容。
这六原则是:原则一:“现实主义认为,像社会主义的一般现象一样,政治受到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支配。
《国际政治理论》读书笔记
《国际政治理论》读书笔记《国际政治理论》读书笔记在阅读《国际政治理论》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让我对国际政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本书从国际政治的现实出发,探讨了国际政治的权力、制度、文化等多个方面,揭示了国际政治的变动不居和暗藏的规律。
通过这本书,我逐渐认识到了国际政治的多层次性和互动性。
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等各个层面都在积极地参与国际政治的互动,并在互动中塑造和改变着国际政治的格局。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国际政治理论的探讨,让我对国际政治理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现实主义强调权力和利益,自由主义注重市场和民主,而建构主义则关注社会建构和认同。
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国际政治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工具,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国际政治现实和问题,灵活地运用这些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
在本书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文化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地位。
文化不仅影响着国家间的相互认知和互动,也决定着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角色。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文化因素的理解和控制,以便更好地参与国际政治的角逐。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也产生了一些思考和疑问。
例如,如何才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国际政治的规律?在国际政治中,如何平衡权力和民主、利益和道义、竞争和合作等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促使我不断思考和探索。
总之,《国际政治理论》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理解国际政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国际政治的多层次性和互动性、权力的多元性和流动性、以及文化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产生了一些思考和疑问,这些思考和疑问将激励我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前进。
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研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毛泽东强调国际法的道义力量,认 为国际法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 重要工具。
毛泽东认为联合国是维护世界和平 与安全的重要机构,应发挥其重要 作用。
强调国际政治的 阶级性
坚持国家利益至 上
主张国际合作与 斗争的辩证统一
强调国际政治的 意识形态因素
指导中国外交政策 对全球治理的启示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强调国家主 权和独立,不结盟、不对抗、不针 对任何国家。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支持国际间的 和平、合作与发展,推动建立国际 经济新秩序。
毛泽东认为国际组织是各国间政治、 经济、文化等联系与合作的纽带, 应积极参与和建设。
毛泽东主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组织 中争取平等权利,反对霸权主义和 强权政治。
人民战争:认为 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强调 人民战争的重要 性
反帝反殖:反对 帝国主义和殖民 主义,认为这是 维护国家独立和 民族解放的必要 条件
结盟政策:在不 同时期与不同国 家建立联盟或合 作关系,以应对 当时的国际形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间平 等互利,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三个世界理论:将世界划分为三 个层次,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 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推动国际关系理论发展 对国际政治学科的贡献
毛泽东国际政 治理论对中国 的外交政策产 生了深远影响。
毛泽东国际政 治理论对于维 护国家主权和 独立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国际政 治理论对于推 动国际关系民 主化和建立更 加公正合理的 国际秩序具有
积极意义。
毛泽东国际政 治理论对于发 展中国家争取 民族独立和解 放具有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和影响
《国际政治理论》读书报告
《国际政治理论》读书报告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姓名:耿玉超学号:20133190美国作家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 N. Waltz,1924-)的《国际政治理论》一书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具有显赫地位。
该书共分为9章,目的有三:第一,试图对已有的重要国际政治理论进行批判性考察;第二,力图建立一种新的国际政治理论;第三,对新建立的理论进行检验。
第一章“规律与理论”阐述了理论究竟是什么,演绎理论较之归纳理论的优点,理论的建构和其检验方法。
华尔兹给理论下了两种定义:其一,它被视为关于某一特定行为或现象的规律的集合或系列。
但理论并非只是规律的集合,而是对规律的解释,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规律指出恒定不变的或可能存在的因果联系,而理论则解释这种联系为何存在。
其二,即理论解释规律,规律有别于理论,区别之一就在于规律可以被发现,而理论只能被构建。
如果假设得到确认,便被称之为规律。
而理论只能通过简化来建立,简化使发挥作用的基本要素得到彰显,并揭示出必然的因果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他抨击了辛格的理论命题,认为他丝毫没有考虑出现干扰变量的可能。
并以辛格为例提出了对理论检验的7个程序,认为有时经过检验,理论似乎被证明是失败的,但这也许是由于某些检验步骤实施不当所造成的。
“在没有任何理论光芒指引的情况下,却试图寻找事物间的联系,就仿佛盲目地向一个看不见的靶标射击一样,不仅要浪费大量的弹药,而且即便击中了靶心,也无人知晓。
”这句话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华尔兹的观点。
第二章“还原主义理论”集中讨论了几个采用不同研究方法的理论,来思索不同类型理论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还原主义理论认为国家内部力量产生外部后果,国际系统也只不过被视为一种后果而已。
世界舞台上的国际政治读后感1000字
世界舞台上的国际政治读后感1000字国家之间不可能不存在着联系,在国与国之间,很多事情是未知的,也是很难处理的,由于一些政治理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往往国家之间有很多联系,这些联系中,有不好的,当然也有好的。
这次,我读了肯尼思·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对我了解一些国际之间事物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世界日益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时,联系肯定是不可或缺的。
紧密联系中,我们也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本书虽然没有谈到具体的方法,但是也说了一些国家的行为是否该值得称赞和是否应该受到谴责。
肯尼思·华尔兹,1924年6月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1950年和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分别获得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校任教。
曾担任美国对外政策委员会委员、美国政治学会会长等职,并荣获“詹姆斯·麦迪逊政治科学杰出学术贡献奖”。
1994年退休,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系终身荣誉教授。
作者常年从事理论研究,对于国际政治有很深的了解。
华尔兹理论的过人之处,不在于他倡议了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或理论思考路线,而在于他努力将政治现实主义体系化,使之成为一种严谨的、演绎性的国际政治体系理论。
正如20世纪50年代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是现实主义的里程碑一样,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是新现实主义的里程碑。
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是自汉斯·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之后最具影响的国际关系理论著作,也是新现实主义最早和最重要的代表作。
《国际政治理论》的第一章中,将理论定义为人的头脑中关于某一领域的组织性及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一幅思想性图画。
为了对某一领域进行知性的分析,理论将该领域与其他领域分离开来。
一幅思想性图画,例如关于国民经济或是国际政治系统,是一种简化了的描述。
为了展现重要的原因和结果,这幅图画必须将某一经济体或国际政治系统中的绝大部分要素加以省略。
理论是一种工具,它试图有助于对某一加以限定的行为领域加以解释。
国家间政治——读书报告
《国家间政治》读书报告——浅析现实主义六原则《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一书,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经典之作。
几乎在每一门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的课程中,都会提及和引用该书中的观点和例证,可见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其作者汉斯·摩根索,这位当之无愧的现实主义大师,以权力界定利益为核心,以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基本单位,以国家间的竞争为基本的互动方式为基本点,系统的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六原则及现实主义理论的整体体系。
第一部分:本书的整体框架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一书结构框架十分清晰。
作者运用了严格分析法:以权力为最根本的自变量来解释国家间的关系,从国家间的权力斗争关系来解释寻求实现和平的途径。
按照摩根索的思路,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实力不均等,使国家间的权力斗争不可避。
一国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权力膨胀,必然产生该国的扩张野心,这就是所谓“国际政治铁的规律”。
在这个规律的作用下国家间的权力斗争比较容易发展为战争。
而战争的结果通常是两败俱伤,为了使国家间的权力斗争不至于发展为战争,就需要实现一种普遍的和平。
摩根索指出,这种和平的实现需要通过两种方式:一,通过均势、国际道德和世界舆论、国际法等方面限制国家权力来实现和平;二,通过改造国际环境来实现和平,作者提出了三种措施,即通过裁军、集体安全、建立国际政府等限制性措施,通过向世界政府、世界共同体转变的措施,通过外交的调解的措施,最终实现并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状态。
以上就是我初读该书时的整体框架的解读。
第二部分:读书心得下面就着重谈谈摩根索的现实主义六原则。
虽然摩根索并非现实主义最早的提出者,但却是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其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最全面最系统的将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发展至成熟阶段,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树立起一座学术高峰。
他提出的现实主义六原则,被认为是《国家间政治》一书最核心的内容。
这六原则是:原则一:“现实主义认为,像社会主义的一般现象一样,政治受到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支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政治理论》的读书报告
2012403001 林世雄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政1201班国际政治理论中的两大流派是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其中现实主义更为源远流长。
从古希腊的修昔底德到现代德国的汉斯摩根索,都可以认为是现实主义者。
而成书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国际关系理论》一书则是现实主义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
就连新自由制度主义的代表者罗伯特基欧汉也认为:“华尔兹的过人之处,不在于他倡议了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或理论思考路线,而在于他努力讲政治现实主义体系化,使之成为一种严谨的、演绎的国际政治体系理论。
”此书在理论体系上较汉斯.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有了新的突破,借用了微观经济学和系统的方法,强调国际结构中各行为体的互动作用,建构了自己的系统理论。
华尔兹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结构现实主义,成为了新的国际理论大师。
一、《国际政治理论》的主要内容
《国际政治理论》一书共分9章,第一章给出了理论的定义并给出了检验理论的几项条件;第二、三章则分别批评了还原主义方法和系统方法的局限和谬误;第四章在反思了还原方法和系统方法的缺陷后阐述了国际政治系统理论应包含怎样的内容及可实现和不可实现的目标;第五章介绍区别于经济、社会及其他领域的政治结构是如何被构建出来的;第六章考察了无政府状态的特性以及与此相关的后果预期;第七、八、九章则考察系统内部国家能力分配变化而导致的结构变化将使后果预期以何种方式发生改变。
由于前面三张实在过于复
杂,难以理解,所以本篇读书报告从第四章开始。
第四章“还原方法与系统理论”阐述国际政治系统理论应该包含什么内容,以及它能够和不能够实现什么。
传统主义学者一再强调国际政治的无政府性质是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领域的区别所在,而现代主义学者则往往否认存在着这种区别。
但是如果只看两大阵营成员的行为,就会发现两者都将其注意力集中于互动的单元,而没有认识到系统原因的作用。
文中还论述了基辛格的观点,基辛格认为国际秩序的性质取决于各国的特性,一个合法的国际秩序倾向于稳定与和平,革命性秩序则倾向于动荡与战争,具有革命性的国家缔造了革命性的国际系统中则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革命性的国家。
本章中基辛格、摩根索、莱维的观点却都没有考虑到在国家的目的和行为以及他们行为产生的结果之间还有其他重要因素介入。
书的前一部分是通过系统理论轻轻带出结构这一概念,作者在第五和第六章中,开始直接切入主题,政治结构和无政府秩序。
其中,第五章讨论了政治结构是如何产生的,第六章考察了无政府状态的特性及国家在系统中预期的可能变化。
政治结构有国内政治结构和国际政治结构之分,二者的界定也是有别的。
给国内政治结构下定义,“首先要根据它的排列原则,其次要根据对被在形式上加以区别的单元的功能的规定,第三要根据这些单元之间能力的分配”以“领导”为例说明界定政治结构的要求。
从第六章开始,华尔兹不再对理论的定义加以阐述,转而使用前面所用的种种方法与定义分析国际政治局势。
第六章主要分析了无政
府状态和均势,并分析了结构通过社会化这一过程对单元的影响。
第七、八、九章就通过对政治、军事、国际事务这三个方面在结构发生变化时行为和结果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后四章的主要观点如下:
1. 无政府状态是指,在一个自助系统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共存,在该系统中不存在任何更高的行为体,可以帮助国家来削弱或制止任何一方使用它们认为符合自身目的的任何手段。
2. 如果国家间的不平等依然主导着国际政治生活,那么国家间的相互依赖仍不会搞。
3. 大国数量较少比数量众多更有利,至少对于顶级大国而言是如此。
4. 两极世界要优于多极世界。
因为两极世界中不确定性减少了,联盟领袖主要根据自身对利益的计算制定战略,而非盟友的请求。
5. 无论拥有什么样的武器装备,也无论系统中有什么样的国家,国家都不得不与安全困境并存,因为造成安全困境的不是各国的意愿,而是取决于国家所处的环境。
二、个人对《国际政治理论》的思考
华尔兹的理论最有别于其它理论之处,在于其“理论”最接近于“理论”,而其它二者则相差甚远,以至于华尔兹认为新自由制度主义不过是对自己理论的再发展,而建构主义不过是一个看世界的新视角却根本不能被认为是理论。
就我对于这三大流派的粗浅了解,十分赞同华尔兹的这种观点。
因为华尔兹给“理论”一词做出了严格的限定,并且这种定义让人非常信服。
在书的一开始他就讨论“理论”究
竟是什么,如何创造(而不是发现)理论。
由于这里用了大幅的笔墨,让初学者感到大感费解。
但不断地深入下去,才发现作者在此倾注心血是有其良苦用心的。
而且,如果不能深入理解之一部分,对于华尔兹后面的一些结论就会感到几乎无法认同。
通过一开始的对理论的严格限定,使得作者接下来的对其他的学者的批驳显得得心应手,好比占据了一个制高点。
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事实上,华尔兹用“理论”给自己铸造起了一道铜墙铁壁,让其他任何针对自己的批判都显得力不从心。
有的学者说《国际政治理论》的假设有问题,华尔兹回应说假设本来就是假的,这不妨碍理论的建构;有人认为没有考虑国家属性的要素,华尔兹说理论只能在一个层次上解释问题,同时将结构和单元两个层次放在一个理论体系中还没有人能做到。
总之,他们统统不得要领。
华尔兹的理论被认为是新现实主义,一个原因在于它被认为是行为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在这里完全的去掉了价值层面的成分,而且非常成功华尔兹认为,一个理论应该是一个整体,当发现它不在适用的时候,不应该是在上面修修补补,或者给它加入原本没有的成分,而应该是重新创造一种理论。
可以看出,作者在自然科学方面有不错的修养,整部著作可以认为是在借鉴了自然科学理论来建构的,以至于作者甚至大量的干脆直接拿国际政治问题和自然科学作比较。
但是,不像很多的行为主义著作,《国际政治理论》没有多少定量的研究。
虽然作者也应用了大量的精确的数据,但是他并没有从数学上去深分析数据本身的特点,仅仅是作为佐证自己一些看法的陪衬。
在我看来,《国际政治理论》最大的问题在于恰恰是源于它自己的优点:结构主义的严密、清晰和简约。
华尔兹反对给自己的理论中增加任何成分,然而《国际政治理论》抽象掉了太多非常重要的要素,成为一个枯燥的、单调的结构。
华尔兹坚持只解释自己理论所能解释的部分,这使得他的立论的发展大大受到了限制。
结构主义的是静态的,因为它没有把系统变化层次的要素考虑进来。
在《国际政治理论》的世界中,冷战的两极结构如此优越,以至于它无法解释这个结构为什么会突然崩溃。
《国际政治理论》确实不能解释冷战格局的崩溃,这可以看出结构现实主义对于自身在解释现实方面的缺陷置之不理的消极态度,可以看出华尔兹建立的理论的适用范围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