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 反贫困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显 形成了独特的贫困文化
11
发达国家的贫困问题

发达国家贫困的基本原因:
个人和家庭原因:失业;在业低收入;家庭人口过
多或家庭残缺所导致的家庭负担系数高;受教育年 限少、文化素质低下;痢疾、伤残、年老 社会原因:城市化及其所导致的城市人口膨胀和城 市化的生活方式;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 的不平衡;社会歧视;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不 合理;不平等的政治和社会结构;贫困文化;家庭 和社区变化
第十六讲 反贫困政策
1
贫困的定义


贫困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伊利莎白济贫法》,布思(Booth)和阮垂 (Rowntree)的著作也有上百年的历史。因此关于贫困的定义非常多 世界银行:贫困不仅指物质的缺乏,而且还包括低水平的教育和健康 汤森(英):所有居民中那些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起 码的生活和社交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贫困的 《英国 的贫困:家庭财产和生活标准的测量》 奥本海默:贫困指物质上、社会上和情感上的匮乏,它意味着在食物、 保暖和衣着方面的开支要少于平均水平 《贫困真相》 劳埃德雷诺兹:美国有许多家庭没有足够的收入可以使之有起码的生活 水平 《微观经济学》 吴忠民:指社会成员由于社会资源占有量的不足或获得社会资源机会的 缺乏而导致的生活水平低下、发展机会缺乏以及发展能力不足的一种生 活状态
5
贫困的测量

测量单位:个人、核心家庭和住户



测量时间:年、月、周 贫困线划定的时间越短,越 能准确地反映贫困的短期变化。时间的选择受到资料 来源、所用指标的限制
使用家庭作为测量单位时,须剔除家庭规模和构成差异对收 入或福利的影响。因为家庭人员数量多可以形成消费的规模 经济性,其成员可以共用家庭设施,并节省生活开支;同时, 家庭成员的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差异也会对家庭消费和福利 产生不同影响。 国际上常用的家庭规模和构成调整系数的确定方法有:预算 方法、生活必需品费用比例方法和消费理论方法
15
消除贫困的战略



机遇:在一个建立在规章基础上的贸易体系内,工业国可以 通过比较全面地开放它们的市场,从穷国进口农产品、劳动 密集型产品和服务而增加穷人的机会。捐助国还可以通过增 加对具有良好减贫宏观政策环境国家的援助,通过援助预算 基金给“重债穷国减债计划”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削减贫困 赋权:国家组织和机构应采取措施,使穷国和穷人能定期参 与国家性和世界性论坛,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并在国际的一 些政策和标准中反映它们的利益和要求 安全保障:加强际金融机构的架构,应对国际公共产品提供 更多的支持,采取措施阻止国际军火贸易,促进和平和帮助 冲突解束后的物质和社会重建,设法遏制对穷人影响更严重 的冲突
4
贫困的测量

建立贫困线的指标选择



一般包括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福利、热量和完全收入, 比较常用的是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其资料易于获得 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经营收入、政府提供的现金收入和其 它收入 热量摄取量主要着眼于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在发展中国家制 定贫困线时经常被使用,但通常与其它指标结合 社会发展指标

农村贫困问题的趋势


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差,生态平衡严重失调 生产力低下,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缓慢 社会发育程度低,长期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形成封闭式的社会经 济体系 人口增长过快,人力资源十分缺乏 医疗卫生状况落后,居民身体素质差 社会保障严重滞后 绝对贫困线的提高将加重反贫困的任务 相对贫困问题开始在农村出现
p
p f ( z) ( z y p ) / y
解贫金:表示在理论上需要多少扶贫金才能使贫困人口脱离贫穷的 境地 T q(z y )
p
9
贫困理论

个体主义贫困观:既然机会均等,一个人处于贫困的原因在其自身,一 些特殊环境下的贫困例外 贫困结构论


贫困功能论 斯 贫困具有正功能 贫困文化论郝伯特甘 贫困处境论:应当受到责备的不是穷人而是穷人所处的环境,这决定了 贫困文化的形成。治理贫困的重点应放在改造贫困者的经济条件 贫困的恶性循环论:低成就动机—低社会流动—竞争力弱—社会地位 低—更为贫困(莫伊尼汉)
8
贫困的测量

描述贫困的常用指标
贫困发生率,即贫困率,f(z)=q/m *100% 其中,f(z)表示贫困发生率,m表示总体人口数量,q表示贫困人口数 量 人均贫困距,是表示某一贫困地区人均贫困深度的指标

t z yp

人均相对贫困距:是相对于全社会来说,某一贫困地区人均贫困深度 b t / y z y / y 的指标 贫困指数:是全面反映某一地区贫困广度和贫困深度的综合指标。
7
贫困的测量

我国确定农村贫困线的方法及程序
根据营养部门专家的意见选择最低热量摄取量
(2100千卡) 选择合理的食物消费项目和数量 结合调查得来的相应价格水平,计算出最低食品支 出 用最低食品费用支出除以恩格尔系数60%,所得的 商即为贫困线 因此,我国贫困线的确定采用的市场菜篮子法和恩 格尔系数法相结合的一种混合方法
3
贫困的分类

广义的贫困与狭义的贫困



普遍性贫困、区域性贫困和阶层性贫困

广义的贫困:除包括经济意义上的贫困之外,还包括社会、 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狭义上的贫困:即经济意义上的贫困,反映在一定条件下维 持生产与生活在经济上的最低标准 贫困研究时一般指的是狭义贫困 主要由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低下所导致,表现为全面的、普 遍存在的贫困 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贫困者明显集 中在一些特定区域 个人因素,如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等所导致的贫困,西方发 达国家贫困的阶层性非常明显

生活在极低收入状态(每日生活费用不足一美元)中的贫困人口减 少一半 保证普及小学教育 到2005年消除小学与中学教育中的性别歧视 使婴儿和儿童死亡率下降2/3 使母亲死亡率下降3/4 保证普遍享有生殖健康服务 到2005年,所有国家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到2015年扭转环境资 源遭到破坏的问题
二元劳动市场论:初级劳动力市场与次级劳动力市场是由教育、文凭、出身、 经历等多种条件造成 福利制度论:社会福利加剧了贫困,其中有激进派与保守派之分 制度论:社会制度规定了哪些人是穷人,哪些人是富人
10
发达国家的贫困问题

发达国家贫困问题的特点
相对贫困问题突出
贫困问题集中在城市
贫困的主体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阶层性比较

莫利斯1979年提出有形生活质量指数,选择期望寿命、婴儿死 亡率和识字率三个指标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社会发展指数则采用期望寿命、认字率和 人均国民生活总值 世界银行的社会指标包括公共支出份额、GDP中基本的社会服 务、小学净入学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免疫、儿童营养不良、 男女寿命、生育率和产妇死亡率
16
反贫困政策的基本原则

反贫困政策的一般含义:反贫困政策的核心是,国家承担责任, 建立起社会福利制度安排,以资源再分配的方式救济贫困者


狭义:对象明确,一般数量较少。 广义:除上述之外,还包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积极促进就业而降 低贫困发生率,通过社会保险预防贫困,以及通过为贫困者提供教 育培训和医疗卫生服务而提升其能力等多方面的行动内容 有工作的贫困者是以家庭为分析单位,而低收入者可以是以个人为 分析单位。对于有工作的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者,反贫困政策的重 点在于帮助他们就业,促使他们自力更生解决贫困问题,而不是依 赖社会福利 反贫困政策是社会救济政策与就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的结合。社会安 全网建立的目的在于保护社会成员的福利,与其有关的政策具有反 贫困意义
21
中国现阶段的城市贫困问题

城市贫困的构成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沉淀于社会的职工,主要是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 自谋职业的职工,国有破产、亏损、停产和半停产企业的无再就业 能力的职工及其家属 对物价上涨缺乏抵御能力的低收入者,包括离退休的职工 竞争力较差而在劳动市场被淘汰的人,主要是被辞退、解聘或辞职 的人,以及难以被录用的待业者 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如经营破产的个体户 由偶发因素而致残或丧失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 部分无业人员 进城务工无着或被辞退、无经济收入、生活极端贫困的农民工
农村贫困与城市贫困共存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双重困扰
我国以下岗职工为主体的城市贫困者的不公平感和 不平衡感表现得十分明显,甚至表现为某些反社会 行为
14
国际发展目标


国际社会及其专门的组织和机构在反贫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主 要有联合国相关机构、世界银行、地区开发银行,以及研究机构 和基金会等 国际发展目标(以1990年的数字为标准,针对2015年确定的)
12
发达国家的贫困问题

反贫困对策
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从根本上消除
产生贫困的社会基础 为穷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尤其是就业机会 通过社会再分配使穷人能够合理地分享社会经济发 展的成果,即为穷人提供更多的服务
13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绝对贫困问题严重 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新特点
18
中国现阶段的农村贫困问题

农村贫困状况: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迅速减少, 从1993年的8000万降低到1998年底的4200万, 年均减少630万;贫困发生率由8.8%降为 4.83%。到2000年,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 数量为3000万
19
中国现阶段的农村贫困问题

农村贫困的原因

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农村的绝对贫困因经济的发展和扶贫工作的 推进将逐渐消失,反贫困工作将自然转向采用新标准解决新的贫困问题 从现实来看,农村相对贫困因社会不平等的增加而客观存在
20
中国现阶段的城市贫困问题

城市贫困的规模
1997年,国家统计局确定1995年我国城镇居民的
贫困线为人均收入1800元,贫困人口2428万,城 镇贫困人口发生率为8.6%;绝对贫困线为年人均 收入1500元,绝对贫困人口1242万人。 2001年,城市人口贫困人数为2000万,比重为 40%;贫困发生率为7%—10%
22
中国现阶段的城市贫困问题

城市贫困群体的特点


城市贫困的原因
同时受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双重困扰 相对剥夺感强烈 向上流动的机会较多 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影响较大

促进就业与提供救助相结合的原则


17
反贫困政策的基本原则

确定救助对象 确定合理的救助水平:
– –


要能够维持最低生活标准 低水平救助原则,即贫困者所得不能高于劳动者最 低工资所得,以免损害社会成员的工作意愿 补充原则,指贫困救济应该先考虑救助对象的资产、 工作能力、扶养义务后,再决定是否给予救济,以 及救济到什么程度 家庭单位原则,指贫困救济原则应该考虑家庭结构 等因素,以家庭为救济单位
6wenku.baidu.com
贫困的测量

建立贫困线的方法



市场菜篮法:确定一张生活必需品的清单,内容包括维持社会认定 的起码生活水准的生活必需品的种类及数量。根据市场价格计算拥 有这些必需品需要多少现金,以此确定的现金金额就是贫困线。是 朗特里和欧珊斯基先后提出来的,后得到广泛应用 直观明了,便 于公众表达意见;能够保证贫困者起码的生活需要;便于比较和分 析,但贫困线容易偏低 恩格尔系数法: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60%以上则属于贫 困 简便易行,但容易偏低 生活形态法:首先从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等生活形态入手, 提出一系列有关贫困家庭生活形态的问题,让被调查者回答,然后 选择出若干“剥夺指标”,再根据这些指标和被调查者的实际情况 计算出“贫困门槛”,从而确定哪些人属于贫困者,最后再来分析 他们的需求及消费和收入,来求出贫困线
2
贫困的分类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是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必要的
满足,贫困者的生活处于生存危机状态。其原因在 于生产力的极度低下、发展机会的缺乏;社会资源 分配体系的不合理或不完善 相对贫困是一种比较而言的贫困,指的是相对于社 会上其它部分人而言,生活水准处于社会最下层的 那部分人的生活状态。原因在于生产力的落后、社 会资源的分配不公。意味着剥夺现象的存在,容易 造成社会的不安定甚至社会的动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