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类型说明
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征
![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0bf0c0b5ef7ba0d4b733b14.png)
地下水
岩溶地下水的分布
地下水
石
伏溪流
灰
岩
中
的
溶
隙
水
塌陷坑
塌陷 落水洞
地下水位
不成功的井
地下水
含水层获得水的过程叫补给,失去水叫排泄.
地下水
向 斜 构 造 盆 地 中 的 承 压 水
地下水
水压面
潜水 承压水
砂岩 页岩
砂岩 页岩
单斜构造中的承压水和潜水
地下水
压力面 自流水井
隔水层 隔水层 含水层
山区高位补给 承压水头很高
地下水
断快构造(承压斜地)中水的补给和排泄
地下水
4、孔隙水,指分布于松散土壤或岩层孔 隙中的地下水。在不同的埋藏条件下,孔 隙水分别称为孔隙-上层滞水、孔隙-潜 水、孔隙-承压水。
地下水
风化裂隙水的分布
地下水
成岩裂隙中有时分布有地下水
玄武岩 成岩裂隙 中有时 分布有 地下水
地下水
地下水
构造裂隙水的分布
地下水
好井
干井
好井
变质岩中的构造裂隙水
地下水
6、岩溶水是指赋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 的地下水。岩溶是水与可溶岩相互作用的产物。 岩层具有可溶性、水具有侵蚀能力和水体流动 是岩溶发育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钙镁离子浓度,可将地下水分为 5 类: 极软水 c<1.5; 软水 c=1.5~3.0; 微硬水 c=3.0~6.0; 硬水 c=6.0~9.0; 极硬水 c>9.0。
高中地理:地下水知识点
![高中地理:地下水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bb0e5a979563c1ec5da71ab.png)
高中地理:地下水知识点①主要是大气降水。
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
②河湖水补给。
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
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
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
③凝结水:在干旱地区,大气降水很少,主要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凝结渗入地下。
④原生水:主要与岩浆活动有关,数量很少。
3.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①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科学管理。
②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
——及时人工回灌。
③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
4.潜水面的形状及其表示方法潜水面通常是一个起伏的曲面,一般倾向于邻近的低洼地区,即潜水的排泄区,如冲沟、河谷等。
它的起伏与地貌大体一致,但比地貌的起伏要小些。
山区潜水面的坡度较大,可达百分之几。
潜水面的形状可以用潜水剖面图和潜水等水位线图来表示。
前者是在地质剖面图上,将已知各点的潜水位联接起来而成,它可以反映出潜水面形状与地貌、隔水底板及含水层岩性的关系等。
所谓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的等高线图。
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
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
根据潜水等水位线图,可以解决下列问题:(1)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向低水位的方向,就是潜水的流向。
(2)潜水埋藏深度:将地形等高线和潜水等水位线绘于同一张图上时,则等高线与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潜水埋藏深度即为二者高程之差。
(3)潜水于地表水的补给关系:根据潜水等水位线和地表水的水位高程便可以确定。
5.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无论哪一种地下水都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涌出地表形成泉。
泉的形成还与地质构造有关,分布最广泛的泉总是与石灰岩地区的单面山构造相联系;在断层发育的岩区,泉可以沿断层一带的透水层上升涌出地表。
6.澳大利亚盆地位于澳大利亚东部,又称自流盆地。
该盆地的地质构造是一个巨大的向斜盆地。
水层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为承压水。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719734bb69dc5022aaea007d.png)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地下水按透水层中水的饱和与否以及积聚贮存条件分为饱气带水、潜水和层间水等三个基本类型。
1.饱气带水:地表以下不深的地带,岩石的空隙未被水充满,呈不饱和带地下水,称作饱气带水。
饱气带水主要呈吸着水、薄膜水和毛细管水状态,重力水较少且富含O2、CO2等。
重力水流经此带时,只有在水量充足时才能在有隔水层的地段局部形成上层滞水。
此带一般和潜水相连通,其下限往往就是潜水面。
2.潜水: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以上的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它是由大气降水和地面流水等经过饱气带往下渗透,遇到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后逐渐积聚,将岩石空隙充满呈饱和带的重力水。
潜水顶部连续的自由表面,叫潜水面,它随地形的起伏而起伏。
潜水面示意图3、层间水:层间水: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中的重力水,称为层间水。
层间水的主要来源是渗透的重力水。
其存在条件是倾斜岩层中透水层夹在不透水层之中,同时其高起部分露出地表接受渗透水或潜水补给,如构造盆地、向斜或单斜构造等。
层间水有传递静压力的性质,水量充足时其深处的水体受到上部水柱的压力而具有承压性,叫承压水。
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温泉1、吸着水水分子受静电引力被吸附在碎屑颗粒和岩石的表面而成为吸着水。
2、薄膜水薄层状的吸着水的厚度超过了几百个水分子的直径时,则为薄膜水。
3、毛细管水小空隙的岩石吸着水和薄膜水较多时,水受表面张力的作用而沿空隙上升,形成毛细管水。
4、重力水如果空隙较大,则水受重力的支配从高处往低处渗流,形成重力水。
5、泉水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为地下水流泄的方式之一。
根据泉水出露的性质,可分为下降泉和上升泉两种类型。
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自上往下流出地面形成的泉,称下降泉;地下水在静水压力作用下,沿着裂缝往上涌出地面形成的泉,称上升泉。
按泉水的补给来源可分为饱气带泉、潜水泉和自流水泉三种类型。
一般泉水的温度与当地的年平均温度大致相当,若其水温高于当地的年平均温度则称温泉。
地下水含水层类型
![地下水含水层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6ff35bd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f.png)
地下水含水层类型地下水是指地表以下的土壤或岩石中填充的水。
根据地下水的分布和性质,可以将地下水划分为不同的含水层类型。
本文将就几种常见的地下水含水层类型进行介绍。
1. 岩溶含水层岩溶含水层是指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含水层。
岩溶含水层的特点是地下水运动发展快、储量大、水质较好。
岩溶含水层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大理岩、石膏岩等岩石中。
岩溶含水层具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对于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砂砾含水层砂砾含水层是指由砂砾岩或河流冲积物等形成的含水层。
砂砾含水层的特点是水储量大、渗透性强、水质较好。
砂砾含水层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冲积平原等地区。
砂砾含水层是重要的地下水资源,被广泛用于城市供水、农业灌溉等领域。
3. 砂岩含水层砂岩含水层是指由砂岩形成的含水层。
砂岩含水层的特点是渗透性强、储量大、水质较好。
砂岩含水层广泛分布于平原、山地等地区。
砂岩含水层是重要的地下水资源,对于满足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用水有重要作用。
4. 硬岩含水层硬岩含水层是指由花岗岩、片麻岩、变质岩等硬质岩石形成的含水层。
硬岩含水层的特点是储量小、渗透性差、水质较差。
硬岩含水层一般分布于山地、丘陵等地区。
由于硬岩的渗透性差,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相对困难,对于该类地下水资源的开发需谨慎。
5. 粘土含水层粘土含水层是指由粘土等细粒土壤形成的含水层。
粘土含水层的特点是渗透性差、储量较小、水质较差。
粘土含水层广泛分布于平原、湖泊等地区。
由于粘土的渗透性差,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相对困难,对于该类地下水资源的开发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含水层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利用价值。
因此,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含水层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地下水类型命名规则
![地下水类型命名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8be18b7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1.png)
地下水类型命名规则地下水的类型通常根据其在地下水循环中的位置、来源、化学特征和用途等方面进行命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下水类型及其命名规则:1. 根据地下水在地下水循环中的位置:表层地下水,指位于地表下浅层的地下水,通常与地表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其水质受到地表水的影响。
命名时通常会加上地层的名称或者所在地区的名称,比如“某某地区的表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指位于地下较深处的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较少,其水质受地表影响较小。
命名时同样会加上地层的名称或者所在地区的名称,比如“某某地区的深层地下水”。
2. 根据地下水的来源:降水补给地下水,指由降水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水,通常水质较好。
命名时可以根据降水的类型和地质特征来命名,比如“雨水补给地下水”、“雪水补给地下水”等。
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指由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水,其水质受地表水影响较大。
命名时可以根据地表水体的名称或者所在地区的名称来命名,比如“某某河补给地下水”。
3. 根据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咸水,指盐度较高的地下水,通常不适宜直接饮用或农业灌溉。
命名时可以根据盐度程度和地质特征来命名,比如“高盐度地下水”、“海水入侵地下水”等。
淡水,指盐度较低的地下水,适宜用于饮用和灌溉。
命名时可以根据水质优劣和地质特征来命名,比如“优质淡水”、“地下淡水资源”等。
4. 根据地下水的用途:饮用水,指适宜用于人类饮用的地下水。
命名时通常会加上地层的名称或者所在地区的名称,比如“某某地区的饮用水”。
工业用水,指适宜用于工业生产的地下水。
命名时可以根据水质特征和地质特征来命名,比如“适宜工业用水的地下水资源”。
综上所述,地下水的类型命名规则主要是根据其在地下水循环中的位置、来源、化学特征和用途等方面进行命名,以便更准确地描述和区分不同类型的地下水。
这些命名规则有助于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的类型与特征
![地下水的类型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b003a8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5.png)
地下水的类型与特征
地下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岩层或土层空隙(包括空隙、裂隙和孔洞等)中的水,主要是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地下形成的。
在干旱地区,水蒸气也可以直接在岩石的空隙中凝成少量的地下水。
下面让我们看看地下水有哪些类型和特征吧。
一、地下水的类型
二、地下水的特征
地下水的分布及其广泛,密切地联系着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一种宝贵的地下资源,所以,充分的了解地下水的相关知识能够使我们有效避开地下水的害处,充分利用它的好处,为人类造福!。
地质地貌学第8章第2节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最新
![地质地貌学第8章第2节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248b585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6.png)
羊 八 井 盆 地
50
米
的 井
喷
,
美 国 黄 石 公 园 老 实 泉
4.孔隙水 孔隙水 : 指赋存于松散沉积物颗粒构成的 孔隙网络中的水。
(1)洪积扇中孔隙水 (2)冲积平原中的孔隙水
黄河下游岸边水文地质剖面图
(3)黄土高原中的地下水
黄土高原地下水水量不丰富,地 下水位埋深大,水质较差。这是岩 性、地貌、气候综合影响的结果。
包气带和饱水带
包气带和饱水带
二、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征
(一)、地下水 的分类 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把地下水分为:
包气带水(土壤水,上层滞水)、 潜水、承压水
按
1.土壤水
是土壤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呈气态水、结合水、毛管水 形式。主要消耗在植物吸收和 地面蒸发上,随季节性气候而 变化
承压水的特点:
(1)无承压水面,只存在承压水位; (2)承压水补给区与分布区、排泄区 不一 致; (3)承压水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较小,其 动态较稳定; (4)承压水参与水循环不如潜水积极,因 此资源不易补充、恢复,但因其厚度较大,
其资源具有多年调节功能。
基岩自流盆地中的承压水
西
藏
水 柱 高 近
岩溶水的垂直分带
(2)岩溶水的特点
可溶岩中裂隙系统经溶蚀作用改造
1) 岩溶水以管道流为主 尤其是南方岩溶水的主要流动形式,表现
为地下河。流速大(有的>10cm/s),以 紊流为主。 2) 岩溶水分布的不均匀性 • 极不均匀的:个体溶洞和单一管道; • 不均匀的:管道有一定的向外延伸,接 纳支流、支管道; • 相对均匀的:岩溶管道呈网状发育,主、 支管道交叉更迭,有统一的地下水位, 水力联系各向异性小;
地理知识大全:地下水有哪些类型
![地理知识大全:地下水有哪些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06160a58e87101f69e3195b6.png)
地理知识大全:地下水有哪些类型地下水按其成因能够分三种类型:①渗人水,又称溶滤水,即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渗透,这种渗透有时能够循环到地壳深处,形成有较高温度和特殊化学组分及气体成分的地下水。
②沉积水,是指与沉积物同时生成的古老地下水。
有海相的、湖相的和河相的沉积水。
③凝结水,大气中含有的水汽和岩土空隙中的水汽,在温度降低达到饱和,凝结成水滴,水滴汇聚起来就成为地下水。
这种水主要发生在高山、沙漠地区,那里的温差大,有利于水的凝结。
水汽本身可由水汽压力大的地方向水汽压力小的地方移动,当水汽压力相等时,则水汽本身可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运动。
在冬季土层上层的温度比下层低,所以冬季水汽自下而上运动。
夏季相反,水汽自上而下运动。
所以,夏季凝结水主要产生于土层下层,冬季则主要产生于土层上层。
凝结水对某些干旱地方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包气带水指潜水面以上包气带中的水,这里有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气态水和暂时存有的重力水。
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季节性地存有的水称上层滞水。
潜水是指存有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它主要由降水和地表水人渗补给。
承压水是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它承受压力,当上覆的隔水层被凿穿时,水能从钻孔上升或喷出。
按含水空隙的类型,地下水又被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喀斯特水。
孔隙水是存有于岩土孔隙中的地下水,如松散的砂层、砾石层和砂岩层中的地下水。
裂隙水是存有于坚硬岩石和某些黏土层裂隙中的水。
喀斯特水又称岩溶水,指存有于可溶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的洞隙中的地下水。
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征
![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4361b0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9.png)
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征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征地下水是指自然界中被土壤、岩石等孔隙、裂隙和含水层储存的水。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地下水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并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
1. 按水文地质条件分类(1) 单层地下水:指存在于单一的地层中的地下水。
这类地下水属于非循环性地下水,在地层中运移缓慢,水质相对较稳定。
(2) 多层地下水:指存在于多层地层中的地下水。
这类地下水属于循环性地下水,在地层之间交流迁移,水质可能受到不同地层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3) 洼地地下水:指存在于坑洼低洼地带的地下水。
这类地下水通常由于地表径流、降雨渗漏等原因集聚在低洼地带,分布范围狭窄。
2. 按水文地质类型分类(1) 流水型地下水:指存在于孔隙或裂隙中的地下水。
这类地下水的含水层中有比较稳定的水流运动,水质相对较稳定。
(2) 胀缩型地下水:指存在于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这类地下水的含水层是宏观上连续的,但微观上存在明显的胀缩、透水性差等特点,因此水质易受到地层影响。
(3) 含油、含气型地下水:指存在于含油、含气地层中的地下水。
这类地下水通常含有天然气、石油等成分,水质较差。
3. 按水质分为(1) 淡水:指含盐量低于1000mg/L的地下水,水质最好、最适合人类生活和生产用水。
(2) 轻度咸水:指含盐量在1000-3000mg/L之间的地下水,水质较淡水略劣,但经处理后亦可作为用水。
(3) 中度、重度咸水:指含盐量分别在3000-10000mg/L和10000mg/L 以上的地下水,水质差,难以直接用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
综上所述,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征十分多样,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按照其特征和水质等因素合理规划和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地下水五类标准
![地下水五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b2a4b0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f.png)
地下水五类标准答:我国的地下水质量共划分为五类。
其中I、II、III类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低,可以作为饮用水;IV类水在一定水平上产生人体健康风险;V类水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
各类水有相应的化学含量限值,如溶解性总固体I类水小于或等于300 mg/L,II类水小于或等于500 mg/L,大于300 mg/L,III类水小于或等于1000 mg/L,大于500 mg/L;IV类水小于或等于2000 mg/L,大于1000 mg/L;V类水大于2000mg/L。
一、水质指标水质指标是评价地下水质量的重要依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溶解氧:溶解氧是评价地下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含量越高,水质越好。
一般来说,地下水中的溶解氧应大于4毫克/升。
2. pH值:pH值是反映地下水酸碱性的指标,适宜的pH值范围为6.5-8.5。
3. 硬度:硬度是评价地下水矿物质含量的指标,一般来说,硬度越低,水质越好。
适宜的硬度范围为200毫克/升左右。
4. 硝酸盐:硝酸盐是评价地下水营养物质含量的指标,含量过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一般来说,硝酸盐含量应低于10毫克/升。
5. 细菌指标:细菌指标是评价地下水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饮用水源中的细菌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二、水量指标水量指标是评价地下水资源的重要依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水量丰度:水量丰度是指地下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一般用单位面积上的地下水资源量来表示。
我国各地的水量丰度不同,一般来说,南方地区的水量丰度较高,北方地区的水量丰度较低。
2. 水位变化:水位变化是指地下水位在一定时间内的升降变化,是反映地下水资源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水位变化越大,说明地下水资源量越丰富。
3. 水力联系:水力联系是指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程度,是影响地下水资源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水力联系越紧密,地下水资源量越丰富。
三、水温指标水温指标是评价地下水温度状况的重要依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水温变化:水温变化是指地下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地层中的水分类
![地层中的水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e31c67f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b.png)
地层中的水分类
地层中的水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浅层地下水:潜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上的地下水,其水面称为地下水位。
由于经过地层的渗滤,这种水质的物理性状较好,浑浊度小,细菌数也较少。
然而,在流经地层的过程中,它可溶解各种矿物盐类,使水质变硬。
此外,由于水中溶解氧被土壤中的生物化学过程所消耗,所以水中氧含量较低。
2. 深层地下水:位于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的地下水。
由于地层起伏不平,含水层内水位不同,某些深层地下水可受有压力,形成承压地下水。
这种水因受压力大,能沿井管涌出水面,也被称为自流井。
深层地下水由于覆盖地层厚,不易受地面污染,所以水质透明无色、水温恒定、细菌数较少、盐类含量高、硬度高,且水量较稳定,常作为城镇集中式供水水源。
3. 泉水:由地表缝隙自行涌出的地下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地层水方面的书籍或咨询地质学家。
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c897172b02768e9951e738f7.png)
态水、结合水、毛细水、重力水、固态水以及结晶水和 结构水。其中毛细水和重力水对地下水的工程特性有很 大的作用。
2. 毛细水
受毛细作用控制的地下水称为毛细水
对于土体来说,毛细水上升的快慢及高度决定于 土颗粒的大小。
• 土颗粒愈细,毛细水上升高度愈大,上升速度 愈慢。
不一致。 • 渗透性常常显示各向异性。
五、岩溶水
1.定义: 赋存和运移于可溶岩的溶隙溶洞(洞穴、管道、
暗河)中的地下水叫岩溶水。
2.分类(埋藏条件):
(1)岩溶上层滞水: (2)岩溶潜水: (3)岩溶承压水:
3.特征:
岩溶水的分布主要受岩溶发育规律控制。
六、泉
1. 定义:泉是地下水天然露头。是地下水的主要
2. 特征:
(1)承压水具有一定压力 (2)承压水不受气候的影响,动态较稳定 (3)不易受污染 (4)承压水的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构造及沉积条件 有密切关系。
3.适宜形成承压水的地质构造:
向斜构造盆地,称为自流盆地
单斜构造,亦称为自流斜地
4. 补给:
大气降水 地面水体 潜水
5. 排泄方式
• 承压含水层在地形适宜处露出地表时,可 以泉或溢流的形式排向地表或地面水体;
上海康乐路十二层大楼,采用箱基,开 挖深度为5.5m,采用钢板桩外加井点降水, 抽水6天后,各沉降沉测点的沉降量如表所 示。
降水与地面沉降 表5-5
离降水井点距(m) 3 5 10 20 31 41
地面沉降量(mm) 10 4.5 2.5 2 1 0
降水期间,距基坑6~10m处旧民房有裂 缝。在上海地区井点降水的影响范围一般 为84m。
• 某些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基础产生腐蚀。
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fc9a543a2af90242a895e5a9.png)
地下水类型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三大类: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根据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地下水可分为三个亚类: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一、包气带水包气带水处于地表面以下潜水位以上的包气带岩上层中,包括土壤水、沼泽水、上层滞水以及基岩风化壳(粘土裂隙)中季节性存在的水。
包气带水的主要特征是受气候控制,季节性明显,变化大,雨季水量多,旱季水量少,甚至干涸。
包气带水对农业有很大意义,对建筑工程有一定影响。
二、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面的重力水叫潜水。
潜水的自由表面,承受大气压力,受气候条件影响,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夏季多雨,水位上升,冬季少雨,水位下降,水温随季节而有规律的变化,水质易受污染。
潜水主要分布在地表各种岩、土里,多数存在于第四纪松散沉积层中,坚硬的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的裂隙及洞穴中也有潜水分布。
潜水面随时间而变化,其形状则随地形的不同而异,可用类似于地形图的方法表示潜水面的形状,即潜水等水位线图。
此外,潜水面的形状也和含水层的透水性及隔水层底板形状有关。
在潜水流动的方向上,含水层的透水性增强;含水层厚度较大的地方,潜水面就变得平缓,隔水底板隆起处,潜水厚度减小。
潜水面接近地表,可形成泉。
当地表河流的河床与潜水含水层有水力联系时,河水可以补给潜水,潜水也可以补给河流。
潜水的流量。
水位、水温、化学成分等经常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叫潜水的动态。
潜水的动态有日变化、月变化、年变化及多年变化。
潜水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两方面。
自然因素有气象、水文、地质、生物等。
人为因素主要有兴修水利。
修建水库。
大面积灌溉和疏干等。
这些因素都会改变潜水的动态,我们掌握潜水动态变化规律就能合理地利用地下水,防止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对建筑工程的危害。
潜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深层地下水及凝结水。
大气降水是补给潜水的主要来源。
降水补给潜水的数量多少,取决于降水的特点及程度、包气带上层的透水性及地表的覆盖情况等。
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点是什么
![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dd81e7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2.png)
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点是什么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空隙、土壤孔隙和裂隙中的水。
它在地球上的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资源。
地下水的类型多样,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孔隙水孔隙水是存在于松散沉积物孔隙中的地下水。
其主要特点包括:分布广泛:松散沉积物在很多地区都有分布,如河流冲积平原、滨海平原、山间盆地等,使得孔隙水的分布较为广泛。
含水层均匀:由于沉积物颗粒较为均匀,孔隙水的含水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相对均匀。
水量丰富:在孔隙发育良好、厚度较大的地区,孔隙水的水量较为丰富。
水质较好:一般来说,孔隙水的水质较好,受到的污染相对较少。
但是,孔隙水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其含水层的渗透性相对较弱,地下水的流动速度较慢。
二、裂隙水裂隙水是存在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
根据裂隙的成因,可分为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
风化裂隙水:分布在风化壳中,通常深度不大。
其特点是分布不均匀,富水性较差。
成岩裂隙水:与岩石的成岩过程有关,水量较小。
构造裂隙水:是裂隙水中最为重要的类型,由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裂隙发育而成。
其特点是具有明显的方向性,通常沿着断裂带或裂隙密集带分布,水量较大,且往往具有良好的导水性。
裂隙水的总体特点是分布不均匀、水力联系较差,但在裂隙发育密集的地区,可能形成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三、岩溶水岩溶水又称喀斯特水,是指赋存和运移于可溶岩的溶隙、溶洞中的地下水。
岩溶水的特点十分显著: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岩溶发育的地区,地下水可能在某些部位形成巨大的溶洞和地下河,而在其他部位则几乎无水。
水量丰富:在岩溶发育强烈的地区,地下水资源往往极为丰富。
水质优良:一般具有良好的水质,但容易受到污染。
动态变化大:由于岩溶通道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岩溶水的水位和流量变化较大,且变化迅速。
此外,岩溶水的开发利用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如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四、承压水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地下水的类型
![地下水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fbdf2dd0240c844769eaeeb8.png)
地下水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地下水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根据地下水的水力特征和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包气带水是指储存在包气带(含有空气的岩土层)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水。
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水位、水温和水质随着当地气象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主要用于农田灌溉用水。
承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两个隔水层之间具有压力的地下水。
当人们凿井打穿不透水层,揭露含水层顶板的时候,承压水便会在水头的作用下上升,直到到达某一高度才会稳定下来。
承压水具有稳定的隔水顶板,只能间接接受其上部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
因此,承压水受当地气象影响不很显著,存在滞后现象。
根据地下水的储存与出露状况,可分为潜水、承压水、裂隙水和岩溶水四类,下面着重介绍潜水和承压水两种类型。
潜水: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不透水层(隔水层)以上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其上通常没有隔水的顶板,并通过上面的土壤或松散堆积物和地表直接相联系。
由于潜水充满了岩石所有空隙,因而有统一的自由水面,称为潜水面。
潜水埋藏深度,在山地区域,由于河流切割,往往可达数十米甚至数百米,如柴达木盆地山前地下水藏深达40米以上;平原地区埋藏较浅,通常只有数米、数十厘米。
季节变化也十分明显。
例如,南京城内井水深度,夏季不到2米,冬季超过3米。
这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紧密相连。
含水层从外部获得水量补充过程,称为地下水补给。
大气降水是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补给数量多少,与降水强度及历时、地面坡度、岩石透水性、地面覆盖状况等条件相关。
例如,暴雨时水量大,在山区因地面坡度大很快形成径流而流失,在平原因地面平坦有利于下渗,补给较多。
同样是暴雨,有森林覆盖的山地要比没有森林覆盖的山地补给的要多得多。
黄河中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河流则经常补给地下水。
承压水(自流水):地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称为承压水。
述地下水不同介质中的类型
![述地下水不同介质中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29e1bb3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62.png)
述地下水不同介质中的类型
地下水是指地下岩石层内的水。
在不同的岩石层中,地下水的介质也不同。
地下水的介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砂岩地下水:砂岩地下水是在砂岩层中形成的,它的介质主要是砂粒和石灰岩。
砂岩地下水的流动速度比较快,可以作为矿泉水的来源。
2、砂砾地下水:砂砾地下水是在砂岩层和砂砾层之间形成的,它的介质主要是砂粒和石灰岩。
砂砾地下水的流动速度比较慢,可以作为工业用水的来源。
3、石灰岩地下水:石灰岩地下水是在石灰岩层中形成的,它的介质主要是石灰岩。
石灰岩地下水的流动速度比较慢,可以作为农田灌溉用水的来源。
地下水不同介质中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静态地下水: 这种地下水是基于地下水位静止不动的情况下形成的。
2、泥土地下水: 这种地下水主要存在于泥土层中,比较浅层的地下水。
3、深层地下水: 这种地下水主要存在于地下深层中,比较难以开采的地下水。
4、岩石地下水: 这种地下水主要存在于岩石层中,是较难以开采的地下水。
5、地下河: 这种地下水主要存在于地下河道中,是由地下水的流动形成的。
6、地下湖泊: 这种地下水主要存在于地下湖泊中,是由地下水的流动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类型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三大类: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根据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地下水可分为三个亚类: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一、包气带水包气带水处于地表面以下潜水位以上的包气带岩上层中,包括土壤水、沼泽水、上层滞水以及基岩风化壳(粘土裂隙)中季节性存在的水。
包气带水的主要特征是受气候控制,季节性明显,变化大,雨季水量多,旱季水量少,甚至干涸。
包气带水对农业有很大意义,对建筑工程有一定影响。
二、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面的重力水叫潜水。
潜水的自由表面,承受大气压力,受气候条件影响,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夏季多雨,水位上升,冬季少雨,水位下降,水温随季节而有规律的变化,水质易受污染。
潜水主要分布在地表各种岩、土里,多数存在于第四纪松散沉积层中,坚硬的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的裂隙及洞穴中也有潜水分布。
潜水面随时间而变化,其形状则随地形的不同而异,可用类似于地形图的方法表示潜水面的形状,即潜水等水位线图。
此外,潜水面的形状也和含水层的透水性及隔水层底板形状有关。
在潜水流动的方向上,含水层的透水性增强;含水层厚度较大的地方,潜水面就变得平缓,隔水底板隆起处,潜水厚度减小。
潜水面接近地表,可形成泉。
当地表河流的河床与潜水含水层有水力联系时,河水可以补给潜水,潜水也可以补给河流。
潜水的流量。
水位、水温、化学成分等经常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叫潜水的动态。
潜水的动态有日变化、月变化、年变化及多年变化。
潜水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两方面。
自然因素有气象、水文、地质、生物等。
人为因素主要有兴修水利。
修建水库。
大面积灌溉和疏干等。
这些因素都会改变潜水的动态,我们掌握潜水动态变化规律就能合理地利用地下水,防止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对建筑工程的危害。
潜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深层地下水及凝结水。
大气降水是补给潜水的主要来源。
降水补给潜水的数量多少,取决于降水的特点及程度、包气带上层的透水性及地表的覆盖情况等。
一般来说,时间短的暴雨,对补给地下水不利,而连绵细雨能大量的补给潜水。
在干旱地区,大气降雨很少,潜水的补给只靠大气凝结水。
地表水也是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当地表水水位高于潜水水位时,地表水就补给地下水。
在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中上游基本上是地下水补给河流,下流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潜水的动态变化往往受地表水动态变化的影响。
如果深层地下水位较潜水位高,深层地下水会通过构造破碎带或导水断层补给潜水,也可越流补给潜水,总之,潜水的补给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某个地区的潜水可以有一种或几种来源补给。
潜水的排泄,可直接流入地表水体。
一般在河谷的中上游,河流下切较深,使潜水直接流入河流。
在干旱地区潜水也靠蒸发排泄。
在地形有利的情况下,潜水则以泉的形式出露地表。
三、承压水地表以下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或自流水。
由于地下水限制在两个隔水层之间,因而承压水具有一定压力,特别是含水层透水性愈好,压力愈大,人工开凿后能自流到地表。
因为有隔水顶板存在,承压水不受气候的影响,动态较稳定,不易受污染。
承压水的形成与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及沉积条件有密切关系。
只要有适宜的地质构造条件,地下水都可形成承压水。
适宜形成承压水的地质构造大致有两种:一为向斜构或盆地,称为自流盆地;另一为单斜构造亦称为自流斜地。
但是,自然界中的自流盆地及自流斜地的含水层,埋藏条件是很复杂的,往往在同一个区域内的自流盆地或自流斜地,可埋藏多个含水层,它们有不同的稳水位与不同的水力联系,这主要取决于地形和地质构造二者之间的关系。
当地形和构造一致时,即为正地形,下部含水层压力高,若有裂隙穿透上下含水层,下部含水层的水通过裂隙补给上部含水层。
反地形,情况相反,含水层通过一定的渠道补给下部的含水层,这是因为下部含水层的补给与排泄区常位于较低的位置。
承压含水层直接出露在地面,属潜水,补给靠大气降水。
若承压含水层的补给区出露在表面水附近时,补给来源是地面水体;如果承压含水层和潜水含水层有水力联系,潜水便成为补给源。
承压水的径流主要决定于补给区和排泄区的高差与两者的距离及含水层的透水性。
一般说来,补给区和排泄区距离短、含水层的透水性良好,水位差大,承压水的径流条件就好,如果水位相差不大,距离较远,径流条件差,承压水循环交替就缓慢。
承压水的排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当承压含水层被河流切割,这时承压水以泉的形式排出;当断层切割承压含水层时,一种情况是沿着断层破碎带以泉的形式排泄;另一种情况断层将几个含水层同时切割,使各含水层有了水力联系,压力高的承压水便补给其他含水层。
四、裂隙水埋藏在基岩裂隙中的地下水叫裂隙水。
这种水运动复杂,水量变化较大,这与裂隙发育及成因有密切关系。
裂隙水按基岩裂隙成因分类有:(1 )风化裂隙水分布在风化裂隙中的地下水多数为层状裂隙水,由于风化裂隙彼此相连通,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的地下水也是相互连通的水体,水平方向透水性均匀,垂直方向随深度而减弱,多属潜水,有时也存在上层滞水。
如果风化壳上部的覆盖层透水性很差时,其下部的裂隙带有一定的承压性,风化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有明显季节性循环交替性,常以泉的形式排泄于河流中。
(2 )成岩裂隙水具有成岩裂隙的岩层出露地表时,常赋存成岩裂隙潜水。
岩浆岩中成岩裂隙水较为发育。
玄武岩经常发育柱状节理及层面节理。
裂隙均匀密集,张开性好,贯穿连通,常形成贮水丰富、导水畅通的潜水含水层。
成岩裂隙水多呈层状,在一定范围内相互连通。
具有成岩裂隙的岩体为后期地层覆盖时,也可构成承压含水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具有很大的承压性。
(3 )构造裂隙水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岩石受挤压、剪切等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构造裂隙,其发育程度既取决于岩石本身的性质,也取决于边界条件及构造应力分布等因素。
构造裂隙发育很不均匀,因而构造裂隙水分布和运动相当复杂。
当构造应力分布比较均匀且强度足够时,则在岩体中形成比较密集均匀且相互连通的张开性构造裂隙,赋存层状构造裂隙水。
当构造应力分布相当不均匀时,岩体中张开性构造裂隙分布不连续,互不沟通,则赋存脉状构造裂隙水。
具有同一岩性的岩层,由于构造应力的差异,一些地方可能赋存层状裂隙水,另一些地方则可能赋存脉状裂隙水。
反之,当构造应力大体相同时,由于岩性变化,裂隙发育不同;张开裂隙密集的部位赋存层状裂隙水,其余部位则为脉状裂隙水。
层状构造裂隙水可以是潜水,也可以是承压水。
柔性与脆性岩层互层时,前者构成具有闭合裂隙的隔水层,后者成为发育张开裂隙的含水层。
柔性岩层覆盖下的脆性岩层中便赋存承压水。
脉状裂隙水,多赋存于张开裂隙中。
由于裂隙分布不连续,所形成的裂隙各有自己独立的系统、补给源及排泄条件,水位不一致。
有一定压力,分布不均,水量小,水位水量变化大。
但是,不论是层状裂隙水还是脉状裂隙水,其渗透性常常显示各向异性。
这是因为,不同方向的构造应力性质不同,某些方向上裂隙张开性好,另一些方向上的裂隙张开性差,甚至是闭合的。
综上所述,裂隙水的存在、类型、运动、富集等受裂隙发育程度、性质及成因控制,所以我们只有很好地研究裂隙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才能更好地掌握裂隙水的规律性。
五、岩溶水赋存和运移于可溶岩的溶隙溶洞(洞穴、管道、暗河)中的地下水叫岩溶水。
我国岩溶的分布比较广,特别在南方地区。
因此,岩溶水分布很普遍,水量丰富,对供水极为有利,但对矿床开采、地下工程和建筑工程等都会带来一些危害,因此研究岩溶水对国民经济有很大意义。
根据岩溶水的埋藏条件可分为:(1 )岩溶上层滞水在厚层灰岩的包气带中,常有局部非可溶的岩层存在,起着隔水作用,在其上部形成岩溶上层滞水。
(2 )岩溶潜水在大面积出露的厚层灰岩地区广泛分布着岩溶潜水。
岩溶潜水的动态变化很大,水位变化幅度可达数十米。
水量变化的最大与最小值之差,可达几百倍。
这主要是受补给和径流条件影响,降雨季节水量很大,其他季节水量很小,甚至干枯。
(3 )岩溶承压水岩溶地层被覆盖或岩溶层与砂页岩互层分布时,在一定的构造条件下,就能形成岩溶承压水。
岩溶承压水的补给主要取决于承压含水层的出露情况。
岩溶水的排泄多数靠导水断层,经常形成大泉或群泉,也可补给其他地下水,岩溶承压水动态较稳定。
岩溶水的分布主要受岩溶发育规律控制。
所谓岩溶就是指水流与可溶岩石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伴随产生的地表及地下地质现象的总和。
岩溶作用既包括化学溶解和沉淀作用,也包括机械破坏作用和机械沉积作用。
因此,岩溶水在其运动过程中不断地改造着自身的赋存环境。
岩溶发育有的地方均匀,有的地方不均匀。
若岩溶发育均匀,又无粘土填充,各溶洞之间的岩溶水有水力联系,则有一致的水位。
若岩溶发育不均匀,又有粘上等物质充填,各洞之间可能没有水力联系,因而有可能使岩溶水在某些地带集中形成暗河,而另外一些地带可能无水。
在较厚层的灰岩地区,岩溶水的分布及富水性和岩溶地貌很有关系。
在分水岭地区,常发育着一些岩溶漏斗、落水洞等,构成了特殊地形“峰林地貌”。
它常是岩溶水的补给区。
这里岩溶水径流条件好,埋藏深度大,很少出露地表低洼的岩溶地形。
在岩溶水汇集地带,常形成地下暗河,并有泉群出现,其上经常堆积一些松散的沉积物。
实践和理论证明,在岩溶地区进行地下工程和地面建筑工程,必须弄清岩溶的发育与分布规律,因为岩溶的发育致使建筑工程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大为恶化。
六、泉水泉是地下水天然露头。
主要是地下水或含水层通道露出地表形成的。
因此,泉是地下的主要排泄方式之一。
泉的实际用途很大,不仅可做供水水源。
当水量丰富,动态稳定,含有碘、硫等物质时,还可做医疗之用。
同时研究泉对了解地质构造及地下水都有很大意义。
泉的类型按补给源可分为三类:包气带泉:主要是上层滞水补给,水量小,季节变化大,动态不稳定。
潜水泉:又称下降泉,主要靠潜水补给,动态较稳定,有季节性变化规律,按出露条件可分为侵蚀泉、接触泉、溢出泉等。
当河谷、冲沟向下切割含水层,地下水涌出地表便成泉,这主要和侵蚀作用有关,故叫侵蚀泉。
有时因地形切割含水层隔水底板时,地下水被迫从两层接触处出露成泉,故称接触泉。
当岩石透水性变弱或由于隔水底板隆起,使地下水流动受阻,地下水便溢出地面成泉,这就是溢出泉。
自流水泉:又叫上升泉,主要靠承压水补给,动态稳定,年变化不大,主要分布在自流盆地及自流斜地的排泄区和构造断裂带上。
当承压含水层被断层切割,而且断层是张开的,地下水便沿着断层上升,在地形低洼处便出露成泉,故称断层泉。
因为沿着断层上升的泉,常常成群分布,也叫泉带。
泉的出露多在山麓、河谷、冲沟等地形低洼的地方,而平原地区出露较少,有时有些泉出露后,直接流入河水或湖水中,但水流清澈,这就是泉出露的标志。
在干旱季节,周围草木枯黄,但泉的附近却绿草如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