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概论课程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概论课程论文题目:如何成为一个出色的领导者
系名称:信息工程系
专业:自动化
班级: 3
学号:********xx
姓名:xxxxxx
2010 年 6 月10 日
如何成为一个出色的领导者
摘要:领导者是组织中的主要角色,领导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领导工作和活动成效的大小。现代的管理对象,一般都是关系复杂、情况多变的系统,这就对领导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现代领导者应具备领导特质、领导行为和领导激励。
关键字:特质、行为、激励
1 引言
领导者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无数企业实践证明,成功的管理者往往是组织群体中的领导者。过去人们更多地把领导与拥有某种职务联系在一起,认为领导就是统治指挥别人。现在领导观念认为,领导的实质是影响别人,领导是一种影响过程,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通过该过程来影响、激励和引导人们执行某项任务,以达到特定目标的一种行为。
2 研究综述
领导是一种指挥和控制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群体活动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是由于人类社会共同劳动的客观需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决定的。因而,它是社会分工协作的产物,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共同劳动和社会分工协作的进步而发展。领导是一种行为过程。它是领导者为了实现预定的组织目标,运用相应的理论、原则、职能和方法,率领并引导组织内的成员完成预定任务的活动过程。领导者是组织活动的率领者、引导者,是组织中的主要角色。在特定的条件下,领导者素质的高低,修养的好坏,决定着领导活动成效的大小。所以,一个优秀的现代领导者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3 领导特质
3.1 思想道德素质
现代领导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指领导者政治思想上和道德品质上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是领导者坚持正确方向和领导成功的保证。
1.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领导工作的巨大作用已为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处理实际问题,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中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一个现代领导必须具备的政治思想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知识。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体现在领导者素质中,它是高度的原则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
2.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它在工作上的具体表现则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个领导者具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境界,就会克己奉公,为人民群众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就会自觉地同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假公济私、以权谋私行为作斗争。它还要求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坚韧性,敢于打破陈规陋习的束缚,勇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并且在奋斗的过程中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不怕失败的气概。
3.2 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指的是领导者应当具有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一个现代领导者应当具有较高的文化专业素质,做到“一精百通”。
1.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比较广博的知识面
当今世界各国对不同级别的领导者,在学识水平上均有具体的规定,并且通过学历和考试等多种手段,对领导者的学识水平进行检验。作为一名现代领导者,如果没有扎实的文化基础,不仅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更不能承担现代社会各种领导责任
2.通晓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异常迅速。我们只有锲而不舍地努力学习,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提高决策水平和领导艺术。科技知识浩如烟海,领导者不可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但完全可以做到知识面相对广一些、深一些,甚至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否则,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称职的领导者。
3.通晓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
要提高领导水平,就必须掌握现代管理科学和领导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学会计划、组织、决策、指挥、协调这一整套本领,并了解古典管理理论、“行
为科学”理论和现代西方管理学流派,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作,
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艺术。
4.通晓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因为管理对象中的核心是人,是人的活动,是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人的活动是有它的心理规律的,要想科学地管理人,就应该通晓人的心理规律,通晓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4 领导行为
4.1 领导行为的连续统一体理论
美国学者坦尼恩鲍姆(R. Tannenbaum)与施密特(W.H.Schmidt) 认为,领导方式多种多样,按领导者授予下属自主权的程度划分,从专制型到民主型之间,存在多种过渡形式。基于这种认识,他们提出了“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1.领导者作出决策并予宣布;
2.领导者向下属“推销”其决策;
3.领导者提出想法并征求意见;
4.领导者提出初步方案,征求意见后修改;
5.领导者提出问题,接受建议再作决策;
6.领导提出限制条件由集体决策;
7.领导允许下属在上级规定的范围内作决策。
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从左到右,领导者权力的运用逐渐减少,下属的自由度逐渐增大,从以工作为重逐渐变为以关系为重。从图中看出,依据领导者授予下属的权力的程度不同,决策的方式不同,形成了一系列领导方式。
1973的研究:领导行为的连续统一体模型是在1958年提出的。1973年重新研究
他们的模型时,在其周围划了两个圈(如下图所示),以此表示领导风格所具有的开放系统的性质,并强调组织外部环境和社会环境对领导风格的影响,如,工会、社会责任、公共压力集团、生态运动、消费者保护运动等。这一模型更强调领导风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
员工导向的领导与高群体生产率和高工作满意度成正相关。生产导向的领导与低群体生产率和低工作满意度联系在一起。
5.领导激励
需要是促使员工行为的原动力,任何有效的激励方式都必须从满足员工的某种需要出发。由于员工的需要多种多样,因而领导的激励方式也要具有多样性。
5.1 目标激励。
目标是活动的未来状态,是激发人的动机、满足人的需要的重要诱因。领导者在调动员工积极性时,可以设置适当的目标来激发员工的动机。合理的目标应该具有价值性、挑战性和可能性。它必须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群体需要和个人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才能实现,目标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对员工的激励。
5.2 参与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