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一、指标体系的背景和意义:知识产权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是在知识产权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影响力的企业,其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和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和优势。
为了评估和推动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发展,国家建立了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对示范企业进行评估和认定。
二、指标体系的构成和内容:1.知识产权保护指标:这一方面主要评估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工作和成果。
指标包括企业的知识产权申请数量、授权数量和有效性等,以及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投入和成果。
2.知识产权运用指标:这一方面主要评估企业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的能力和效果。
指标包括企业的知识产权运用数量和质量,以及企业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的创新和经济效益。
3.知识产权管理指标:这一方面主要评估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制度和能力。
指标包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流程,以及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组织和人员能力。
4.知识产权创新指标:这一方面主要评估企业在知识产权创新方面的能力和成果。
指标包括企业的知识产权创新数量和质量,以及企业在知识产权创新方面的投入和效果。
5.知识产权合作指标:这一方面主要评估企业在知识产权合作方面的能力和成果。
指标包括企业的知识产权合作项目数量和质量,以及企业在知识产权合作方面的投入和效果。
三、指标体系的应用和意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可以有助于评估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绩效和能力,为企业提供改进和提升的方向和方法。
同时,指标体系的应用也可以为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评估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参考和依据,为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支持和指导。
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还有助于推动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发展和创新,促进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评估和认定,可以激励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加大投入和创新,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水平,促进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合作,推动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的领先地位。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是指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方面具有突出成绩,对知识产权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企业。
为了评价和认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科学的指标体系。
下面将介绍一个包括创新能力、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
一、创新能力1.知识产权申请数量:衡量企业创新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包括专利、商标等各类知识产权的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
2.知识产权布局合理性:评估企业在不同技术领域、市场领域以及地理区域的知识产权布局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支撑企业的业务发展。
3.技术创新能力:衡量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包括科研项目数量、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
二、知识产权运用能力1.知识产权转化率:评估企业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的能力,包括专利技术转让、授权、许可等方面的转化率。
2.知识产权贡献度:衡量企业将知识产权应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的能力,包括知识产权在企业利润中的贡献度等指标。
3.知识产权竞争力:评估企业所持有的知识产权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力,包括专利技术的核心技术、知名商标等指标。
三、知识产权保护能力1.知识产权保护费用:评估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投入程度,包括为维权所支付的费用和维权次数等指标。
2.知识产权保护成效:评估企业通过维权活动所取得的成效,包括侵权案件的胜诉率、被维权品牌的市场份额等指标。
四、知识产权管理能力1.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评估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否完善,包括管理制度、流程、责任等方面的指标。
2.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评估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团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包括人员数量、学历背景、从业经验等指标。
3.知识产权管理成效:评估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成效,包括知识产权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促进效果、知识产权管理质量等指标。
以上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对于发展知识经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细则、效度主要指标的计算公式
附录A(规范性)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细则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细则见表A.1。
表A.1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细则附录B (资料性)效度主要指标的计算公式B.1办理商标执法案件量同比增长率办理商标执法案件量同比增长率的计算公式见(1):D-DR tm gawXlOO (D tmDE n——办理商标执法案件量同比增长率,单位为百分比(%); 一—当年办理商标执法案件量,单位为件; ——前一年办理商标执法案件量,单位为件。
8.2 办理专利执法案件量同比增长率办理专利执法案件量同比增长率的计算公式见(2):D-DR -M XlOOJ(9φι>式中:Rm a ——办理专利执法案件量同比增长率,单位为百分比(%);D nnPa 一—当年办理专利执法案件量,单位为件;8.3 办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量同比增长率办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量同比增长率的计算公式见(3):R”=吐吐XlOo(3)*‰一办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量同比增长率,单位为百分比(%);式中:RtmDeXPa——前一年办理专利执法案件量,单位为件。
式中:R 而一当年办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量,单位为件;DS 曲以率一一前一年办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量,单位为件。
8.4 办理专利行政裁决案件量同比增长率办理专利行政裁决案件量同比增长率的计算公式见(4):式中:R aad ——办理专利行政裁决案件量同比增长率,单位为百分比(%); Dgd 一—当年办理专利行政裁决案件量,单位为件;DC一一前一年办理专利行政裁决案件量,单位为件。
8.5 全年新注册商标量同比增长率全年新注册商标量同比增长率的计算公式见(5):D-D"A xlOO——全年新注册商标量同比增长率,单位为百分比(%);——当年全年新注册商标量,单位为件;——前一年全年新注册商标量,单位为件。
8.6 全年共授权专利量同比增长率全年共授权专利量同比增长率的计算公式见(6):一全年共授权专利量同比增长率,单位为百分比(%);一当年全年共授权专利量,单位为件; 一—前一年全年共授权专利量,单位为件。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组织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的通知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组织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日期】2015.05.05•【文号】国知办发管字〔2015〕10号•【施行日期】2015.05.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知识产权综合规定正文关于组织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的通知国知办发管字〔2015〕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知识产权局,各有关单位:为深入开展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培育工作,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中国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实现知识产权强企发展目标,经局批准,决定启动2015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组织申报工作。
请各地按照本通知要求,结合《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方案》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培育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相关部署,组织区域内骨干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
其中,优势企业申报工作主要面向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展开。
示范企业申报工作主要面向优势企业培育期满、且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展开;按照不高于本地区优势企业10%的数量进行限额推荐。
请于7月31日前将有关申报材料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申报系统”(网址,用户端口另行发放)报送我局专利管理司。
今后,我局将不再专门发文启动年度申报工作,请按照《工作方案》要求,于每年7月底前完成推荐工作。
我局将于每年9月开展集中评定,确定新一批优势企业、示范企业名单。
请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工作方案》要求,持续做好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培育工作。
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推行、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培育工作,实现“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基础、培育知识产权优势、形成综合竞争优势”进阶发展,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中国知识产权强企,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用于评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情况的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包含了多个评价指标,从不同方面全面评价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上的绩效和能力。
以下是一个关于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详细介绍。
一、法律合规性指标:1.是否获得各类知识产权(如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的注册证书;2.是否具备完善的内部制度和流程,确保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合规操作;3.是否遵守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是否具备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
二、知识产权保护指标:1.是否有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策略,如防止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发生;2.是否具备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手段,如技术防御和监测手段;3.是否有对于知识产权纠纷的处理经验和能力,包括诉讼或其他解决方式的能力。
三、知识产权运营指标:1.是否建立了完善的企业知识产权策略,包括知识产权的商业化利用和转化;2.是否具备知识产权运营的专门部门或人员,并能有效组织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运营活动;3.是否有成功运营和利用知识产权的案例,并能从中学习和改进。
四、创新能力指标:1.是否加强企业的研发投入,是否获得相关的创新成果;2.是否具备有效的技术创新管理手段和流程,如技术交底和发明人奖励制度等;3.是否能够有效保护和利用技术创新的成果,包括对发明专利的申请和转让。
五、培训教育指标:1.是否对企业员工进行知识产权相关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和专业能力;2.是否为员工提供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以提高员工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水平;3.是否建立了知识产权培训的系统,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教材等。
六、社会责任指标:1.是否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活动和项目,如知识产权维权工作;2.是否有相关的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和流程,如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责任报告等;3.是否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具备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综上所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方面评价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情况的综合指标体系。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管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体系。
它意在通过科学的评价,鼓励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推动知识产权创新与运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知识产权创新能力:评估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研发和运用方面的能力。
包括专利申请数量、专利授权数量、技术创新能力等指标。
2.知识产权保护能力:评估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措施和成效。
包括知识产权侵权举报数量、知识产权保护费用、国内外知识产权诉讼案件数量等指标。
3.知识产权运营能力:评估企业在知识产权运营和价值实现方面的能力。
包括知识产权许可及转让收入、知识产权交易数量、知识产权运营机构设置等指标。
4.知识产权管理机制:评估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制度和流程。
包括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培训、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等指标。
5.知识产权合作能力:评估企业在知识产权合作方面的能力。
包括国际合作项目数量、国内外知识产权合作机构、研究机构合作项目数量等指标。
6.知识产权社会责任:评估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包括知识产权教育和宣传活动、知识产权公益事业支持和参与等指标。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当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体现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绩效导向。
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应当根据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的特点,避免一刀切的情况发生。
目前,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已经初具雏形,并逐渐在实际应用中推广。
该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升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管理和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创新型企业转型,提升国家整体的知识产权水平。
同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内外部评价的参考标准,有助于企业自身的改进和提升。
总之,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科学和综合的评价体系,它对于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定量评估的方法和工具,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考评标准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考评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考评标准解读介绍在当今全球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知识产权(IP)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估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优劣势的一种方法。
知识产权优势是企业在创新、研发、市场竞争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评价指标体系,供参考。
一、知识产权保护能力1.专利拥有量:企业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数量。
2.专利申请量:企业每年提交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量。
3.专利有效性:企业的专利被授权的比例、专利注销率等。
4.知识产权布局:企业在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专利布局情况,包括核心技术领域和战略市场等。
二、知识产权价值1.知识产权贡献: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获得的收益、利润和市场地位等。
2.知识产权交易:企业参与的专利权转让、许可和合作等交易数量和规模。
3.知识产权评估:企业知识产权的评估结果,包括评估增值、评估准确度等。
三、知识产权创新1.知识产权创新投入:企业在研发、设计和创造等方面的投入成本和资源。
2.知识产权创新产出:企业通过知识产权取得的技术进步、创新成果和市场竞争力等。
3.知识产权创新效果:企业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产品升级、品牌价值等方面的推动效果。
四、知识产权运营1.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企业内部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体系、运营策略和流程等。
2.知识产权维权能力:企业在诉讼、仲裁和矛盾调解等方面的维权成果和能力。
3.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长期规划、战略与发展路径等。
五、知识产权影响力1.知识产权社会声誉: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公信力、社会声誉和形象认可等。
2.知识产权社会贡献:企业通过知识产权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就业机会和环境效益等。
六、知识产权合规1.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企业对知识产权法规、政策和要求的遵守和执行情况。
2.知识产权合规风险:企业遭受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和法律行政处罚等风险情况。
以上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综合考虑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价值、创新、运营、影响力和合规等多个方面的指标,以确保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发展和竞争力。
知识产权强企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知识产权强企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陈星星;李平;王宏伟【摘要】通过构建知识产权强企指标体系,运用国家知识产权局2012—2014年54家示范企业知识产权数据及结构方程模型建立了知识产权强企评价模型,测算了知识产权等核心指标对企业竞争力的贡献度.研究表明:2012—2014年知识产权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年均值为3.0%,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年均值为1.0%,专利拥有量年均值为792.76件,专利实施率年均值为64.0%,知识产权转让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年均值为0.1%.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力年均值为43.7%,若按照年均增长率为5%进行测算,2020年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力应达到49.2%,2025年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力应达到74.7%.%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dex of enterprise is built by using 54 enterprises′intellectual property data of the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from 2012 year to 2014 year.Then,the contribu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enterprises is evaluated b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Results show that from 2012 year to 2014 year,the propor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D to sales revenue accounts for 3.0%,and the proportion of annual intellectual invest-ment to investment of research is 1.0%.At the same time,the average patent ownership is 792.76,the average pa-tent application rate is 64.0%,and income from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o sales revenue accounted for an average annual value of 0.1%.The influe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has an average value of 43.7%.If calculating 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by 5%,the influe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2020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enterprises will reach 49 .2%, and the influe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2025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will reach 74 .7%.【期刊名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41)006【总页数】9页(P596-604)【关键词】知识产权;指标体系;结构方程模型【作者】陈星星;李平;王宏伟【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73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100732;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8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24.0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时代.知识产权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已成为决定国家、社会、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发达国家通过知识产权制度将其经济技术优势转变为国家核心竞争力,进而主导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与未来经济发展走势;而社会、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也显得愈发重要.为了发展中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2008年和2015年国务院分别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中国知识产权建设和发展做出战略规划.企业既是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知识产权建设的主体.当前,中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产品主要集中在传统与低端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实践证明:只有那些能够创造具有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产品,有效灵活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企业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在新形势下,为了应对新的国际竞争格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创新驱动发展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需要,必须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建设,使企业将生产经营的重点从传统业务转移到培育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这一核心竞争力上来,这不仅是新形势下加强知识产权理论研究的要求,更是落实和支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大举措.知识产权在企业中整合,可以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论在传统行业和高科技领域中,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商标保护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更是至关重要,体现了其核心竞争力[1].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创造相伴相生,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息息相关[2].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产,其质量反映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其创造力反映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3].目前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有关研究主要有3个流派:以B.Wernerfelt[4]和J.Barney[5]为代表的资源学派、以C.K.Prahalad等[6]和D.Teece等[7]为代表的能力学派、以M.E.Porter[8]为代表的环境竞争学派,3种理论开创了企业竞争力研究的先河[9].1)资源学派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争夺有限资源的能力.如李钢[10]提出企业竞争力由3个要素构成,分别是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和企业运营效率,3种竞争力分别从投入、产出、转换3个角度测量企业的竞争力.曹建海[11]指出,企业之所以能获得长期利润,是因为其拥有特殊资源,从而获得优势,占领市场.2)能力学派发现,企业竞争力需要通过与其他企业比较市场表现才能得以反映.世界经济论坛认为,企业竞争力是公司在市场上比其他公司获得更多利润的能力[12].张志强等[13]将企业竞争力定义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体现的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3)环境竞争学派认为,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企业获得和利用外部资源,从而培育自有资源能力的行为即为企业竞争力.詹绍等[14]、王核成[15]指出,拥有竞争力的企业相较于其他企业具有为市场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实现自身价值的综合性能力.韩中和[16]、胡大立[17]、金碚[18]同样也将企业竞争力归纳为:竞争中企业能够比别的企业持续提供更多有效产品和服务,同时获取利润和发展空间,并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占有相对优势,合理运用企业内部的资源,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建立竞争优势的能力.M.E.Porter[19]的竞争优势理论将企业竞争力定义为企业竞争优势,指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企业能够提供在满足客户需求基础上超出生产成本的价值.国内文献从战略、指标、理论和机理4方面来研究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状况.1)知识产权战略.李铁宁[20]结合具体的企业或运作主体来探讨知识产权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对知识产权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综合运用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机理进行研究.谭满红[21]认为知识产权战略对于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知识产权是企业的价值核心、利润“吸金石”和国际市场竞争的“杀手锏”.2)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郭民生[22]根据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情况构建了知识产权战略评价指标体系.马慧民等[23]在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了对知识产权质量的考核,如专利的技术强度、发明专利的存活量和存活率以及发明专利的平均寿命等.仵凤清[24]通过比较分析中国省域知识产权竞争,构造了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评价体系.张进财等[25]、詹绍等[26]研究了企业竞争力能力指标(行为能力、潜在能力、生产要素利用能力、市场需求开发能力),并将企业竞争力分为产品层、制度层和核心层.金碚[16]、胡大立[17]提出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薄湘平[27]分析了在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中综合指数评价法的指标体系,发现企业竞争力需要从企业资源、企业研发能力、企业主营业务竞争力等方面开展研究.3)知识产权比较优势理论.程恩富等[28]指出企业知识产权比较优势是企业除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以外的另一种优势,其在培育、研发、利用自有知识产权中获得企业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获取超额利润.4)知识产权形成企业竞争力机理.罗良忠[29]、高艺漩[30]研究了知识产权形成企业竞争力的机理,同时梳理了企业竞争力和知识产权战略间的关系.知识产权强企指标体系的构建遵从以下原则:1)有的放矢,从少从简,即根据评价的目的性和指标的重要性对指标进行遴选.2)选取代表性指标,同时保存指标的差异性.指标体系在建立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以便更好地反映研究对象的特征.同时,注重指标的差异性,剔除同质性指标.3)注重数据可得性.若指标体系建立在无法获取大量数据的指标基础上,则不具有现实意义.指标体系在建立时,大量选取客观指标,注重从权威途径和真实调研过程中获取客观数据.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的基本目的是根据相关性,将多个变量或指标分组,用少数几个因子的线性组合去描述其内在关系,即用较少的因子替代还原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其核心思想是降维.R型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为(1)式用矩阵形式可表示为Xp×1=Ap×mFm×1+εp×1,且m≤p;Cov (F,ε)=0,即F和ε是不相关的;D(F)=Im,即F1,F2,…,Fm不相关且方差皆为1.X=(X1,X2,…,Xp)T为可实测的p个指标所构成的p维随机向量,综合变量F=(F1,F2,…,Fm)T是不可观测向量,被称为X的公共因子或潜因子.A=(aij)p×m为因子载荷矩阵,其中因子载荷aij是第i个因子与第j个因子的相关系数,也是Xi(i=1,2,…,p)在Fj(j=1,2,…,m)上的负荷,它反映了第i个变量Xi在第j 个因子Fj上的重要性.随机误差ε为X的特殊因子.在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后,可能得出的主因子含义并不明显,因此需要进行因子旋转,得到较为满意的因子载荷矩阵A*=p×m.用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进行旋转,采用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旋转在10次迭代后收敛,得到取样足够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值为0.466,Bartlett的球形检验近似卡方值为806.276,显著性水平为0.000.在抽取前23个主成分时,模型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5.827%.指标体系设计的宗旨应当是能够全面准确反映知识产权强企的实际水平.知识产权强企指标体系的设计要遵循系统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区分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通过借鉴知识产权评价指标和企业竞争力指标,结合知识产权强企的发展现状和理论模型,最终形成3维度指标体系(见表1).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2012—2014年54家示范企业知识产权数据,选取的变量如表1所示.在构建模型之前,对所有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由于选取的指标均为正向指标,因此采用(2)式进行归一化以消除量纲的影响:根据提供的54家示范企业知识产权数据,抽取年度销售均值、年度研发均值、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年均值、专利拥有量、国外知识产权申请比例、专利实施率、专利产品销售收入、知识产权转让收入8个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年度销售均值为2012—2014年度销售额的年均值;年度研发均值为2012—2014年度研发额的年均值;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年均值为2012—2014年专利申请投入、专利维持年费、专利保护投入、专利奖励投入以及其他知识产权5项指标之和的平均值;专利拥有量用2012—2014年发明拥有量、实用新型拥有量、外观设计拥有量3者之和的年度平均值衡量;国外知识产权申请比例用国外注册商标量除以国内注册商标量表示;专利实施率用2012—2014年专利实施率的平均值表示;专利产品销售收入为2012—2014年专利产品销售收入年度平均值;知识产权转让收入为2012—2014年专利转让收益、专利许可收益、商标转让许可收益3者之和的年度平均值.54家示范企业知识产权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年度销售均值、年度研发均值、专利产品销售收益年均值、知识产权转让收入年均值的方差较大,这说明这些示范企业的销售额、研发投入、专利产品销售和转让收益的差异较大.另一方面,不同企业的专利拥有量也差异较大,最多的企业专利拥有量达到5 697件,最少的没有专利,并且示范企业的国外知识产权申请比例普遍偏低,仅为0.381 9,这说明企业在国内每注册10个商标,在国外仅注册3个.由图1可看出,2012—2014年示范企业的销售收入先上升后又小幅回落,年均销售收入为2 353 083.08元.研发经费投入尽管每年投入不多,但稳步小幅上扬,从2012年的63 079.40元提升到2014年的73 332.50元.知识产权经费投入较研发经费投入又有所减少,2012年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平均值仅为871.28元,尽管知识产权经费每年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于2014年达到1 278.88元,但总的来看,知识产权经费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从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来看,2012—2014年均仅为3%(见图1),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较低且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也变化不大,由2012年的1%上升为2014年的2%.相比而言,美国知识产权产业及相关支持产业约占整个经济的20%.而美国知识产权产业产值为1.6万亿美元,约占GDP的14%;知识产权相关支持产业产值为0.3万亿美元,约占GDP的3%.知识产权在美国公司价值中占有极高的比例,约为33%,其中软件和版权约占40%,专利约占30%① 该数据来源于美国经济与统计管理局、美国专利商标局2012年3月发布的《知识产权与美国经济:产业聚焦》. ,大大超过中国公司知识产权的投入比例.因此,对于中国的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而言,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12—2014年,示范企业的专利拥有量中,占比最高的为实用新型拥有量(55%),发明专利拥有量次之(27%),外观设计拥有量最少(18%).示范企业专利拥有量平均值为792.76件,其中实用新型拥有量最多(447.43件),发明专利次之(216.47件),外观设计拥有量最少(143.81件).示范企业国外注册商标与国内注册商标分别占比25.00%和75.00%,国外注册商标与国内注册商标的比例为33.87%.图2研究了15家示范企业的专利实施情况.由图2可知,2012—2014年南车株洲、片仔癀药业的专利实施率连续3年达到100%,这说明2个企业的专业实施率非常高,应当作为其他示范企业的表率.广东海利集团、中粮集团、四川沱牌集团和超威电源的专利实施率也均达到80%.大部分企业的专利实施率逐年上升,或是维持相同的水平,仅有少数企业,如中冶赛迪工程、九牧厨卫的专利实施率出现了下降.对于54家示范企业,2012年平均专业实施率为66.63%,2013年平均专业实施率为65.75%,2014年平均专业实施率为61.93%,3年平均专业实施率为64.77%.因此,2013年专业实施率较2012年下降1.31%,2014年较2013年下降5.81%,3年专业实施率年平均下降3.56%.在示范企业中,去除缺失专利产品销售收益数据的企业,得到2012—2014年专利产品销售收入、知识产权转让收入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示范企业的专利产品销售收益逐年上升,由2012年的479 592.58元上升到2014年的658 743.64元,年均专利产品销售收益为576 174.25元.知识产权转让收入也逐年上升,由2012年的988.54元上升到2014年的1 704.78元,年均知识产权转让收入为1 291.94元.然而,专利转让收益却有下降的趋势,由2012年的255.99元下降到2014年的173.02元,年均专利转让收益为226.18元.专利许可收益、商标转让许可收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因此,知识产权转让收入的提高主要是由专利许可收益的大幅提高带来的,而专利转让收益对知识产权转让收入的提高起到了阻碍作用.专利产品销售收益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而知识产权转让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变化不大.2013年专利产品销售收益/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率为6.16%,2014年专利产品销售收益/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率为13.66%,3年专利产品销售收益/企业销售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91%;2013年知识产权转让收入/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率为3.20%,2014年知识产权转让收入/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率为46.81%,3年知识产权转让收入/企业销售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5.01%.2012—2014年“知识产权”潜变量对“企业竞争力”潜变量的路径系数为0.437,即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力为43.7%.采取结构方程模型(SEM)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在对知识产权强企选择模型要素逐一进行概念测量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结构关系检验.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是一种融合了因素分析和路径分析的多元统计技术,针对不能直接观测和测量的潜变量(Latent Variables),基于变量的协方差矩阵分析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也被称为协方差结构分析,该模型在社会研究、心理分析中被广泛运用.这种方法对于处理多原因、多关系和不可观测结果的问题具有传统统计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对于潜变量,可以构建一些外显指标来测量,比如要测量学业成就(潜变量),可以用各科成绩(显变量)来测量,这样就妥善处理了不可观测的变量.结构方程模型具有如下优点[31]:1)估计结果更有效.传统的回归分析或路径分析,实际是对每一变量逐一计算系数,这将忽略其他变量的影响,而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变量,并且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中同时加入误差项,其估计结果更加有效.2)充分考虑模型的外生性.传统统计分析在构建模型时,若分为多个步骤来分别进行估计,则潜在假定其他模型的因素不存在,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往往需要同时估计因子关系和因子结构,即在同一研究中同时考虑共存因子的结构和影响.3)模型的拟合程度和解释力提升.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更复杂的模型,可以处理一个指标和多个从属因子,构建的模型得到整体拟合程度,同时其可以计算不同模型对同一样本的拟合程度,从而提升模型的解释能力.结构方程模型由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组成,测量模型描述指标与潜变量直接的关系,结构模型反映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分别在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中反映.结构方程模型为对于(3)式,x和y分别是外源指标和内源指标;ξ和η分别是外生潜变量和内生潜变量;Λx和Λy分别是外源指标与外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内源指标和内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δ和ε分别为外源指标x和内源指标y的误差项.对于(4)式,B和Γ分别为内生潜变量间和外生潜变量间的关系;ζ是结构方程中未能被解释的部分. 实证分析模型中共包含23个因素(潜变量),3个外显指标(Observable Indicators),用潜变量来间接测量(见图3)[32-33].当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时,模型的卡方值为839.468,自由度为231,p值为0.000,这说明模型是合适的.类似于回归分析中对参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构模型方程评价参数的优劣取决于观测模型的路径系数是否通过显著性检验① 潜变量与潜变量间的回归系数称为路径系数,潜变量与可测变量间的回归系数称为载荷系数,由于篇幅所限,路径系数或载荷系数统计显著性检验结果未列出,如需要可向作者索取. .表4中的C.R.值表示知识产权强企评价模型中估计参数与其标准差间的比值,是一个Z统计量.通过比较C.R.指标的p值,可以检验模型路径系数的显著性.由表4可知,“知识产权”潜变量对“企业竞争力”潜变量的路径系数为0.437,C.R.值为1.369,路径系数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下显著,这说明知识产权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为43.7%,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从表4可以看出,模型残差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当显著性水平取0.1时,对知识产权路径系数估计显著的变量有a4,a6,a16,a17,近3年研发经费投入(年度研发)占企业销售收入(年度销售)比例的平均值、近3年专利申请量、专利商标转让许可、知识产权融资额对知识产权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56、0.490、0.157、-0.126,这说明在4个变量中,近3年专利申请量对知识产权的影响最大,同时,知识产权融资额对知识产权具有负向影响,即知识产权每融资1个单位,会造成知识产权下降0.126个单位.企业竞争力对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的路径系数为5.498,这说明企业竞争力每提高1个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提高5.498个单位.企业潜力对是否上市的路径系数为3.824,这说明企业越有潜力,其上市的可能性越大.当样本协方差矩阵与总体协方差矩阵差异很小时,残差矩阵元素接近于0,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在结构方程模型中,模型的拟合程度可以用拟合指数来衡量,Amos 软件中生成的拟合指数主要有GFI、RMR、RMSEA、NFI、TLI和CFI,其评价标准如表5所示.表6是本文构建的知识产权强企评价模型的拟合指数.从表6可以看出,饱和模型的GFI大于0.900,RMR为0.000,RMSEA为0.000,NFI为1.000,TLI为1.000,CFI为1.000,因此,知识产权强企评价模型选取饱和模型是高度适配的. 根据现有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数据及有关资料,可以设定2020年和2025年知识产权强企培育目标如表7所示.由表7可知:1)2012—2014年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年均值为3.0%,2012—2014年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年均增长率为1.82%,若按照年均增长率为5%进行测算,2020年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到4.0%,2025年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到5.1%.2)2012—2014年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年均值为1.0%,2012—2014年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年均增长率为13.38%,若按照年均增长率为20%进行测算,2020年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应达到3.0%,2025年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应达到7.4%.3)2012—2014年专利拥有量年均值为792.76件,若按照年均增长率为5%进行测算,2020年专利拥有量应达到893件,2025年专利拥有量应达到1 356件. 4)2012—2014年国外知识产权申请比例年均值为38.0%,若按照年均增长率为5%进行测算,2020年国外知识产权申请比例应达到43.0%,2025年国外知识产权申请比例应达到65.0%.5)2012—2014年专利实施率年均值为64.0%,2012—2014年专利实施率年均下降3.56%,若按照年均增长率为2%进行测算,2020年专利实施率应达到72.0%,2025年专利实施率应达到79.0%.6)2012—2014年专利产品销售收益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年均值为23.1%,2012—2014年专利产品销售收益的年均增长率为17.34%,若按照专利产品销售收益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年均增长率为10%进行测算,2020年专利产品销售收益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到41.0%,2025年专利产品销售收益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到66.0%.7)2012—2014年知识产权转让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年均值为0.1%,2012—2014年知识产权转让收入年均增长率为31.98%,若按照知识产权转让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年均增长率也为35%进行测算,2020年知识产权转让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到0.3%,2025年知识产权转让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到1.4%.8)2012—2014年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力年均值为43.7%,若按照年均增长率为5%进行测算,2020年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力应达到49.2%,2025年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力应达到74.7%.本文通过构建知识产权强企指标体系,运用国家知识产权局2012—2014年54家示范企业知识产权数据及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知识产权强企评价模型.研究表明:2020年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到4.0%,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应达到3.0%,专利拥有量应达到893件,国外知识产权申请比例应达到43.0%,专利实施率应达到72.0%,专利产品销售收益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到41.0%,知识产权转让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到0.3%,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力应达到49.2%.2025年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到5.1%,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应达到7.4%,专利拥有量应达到1 356件,国外知识产权申请比例应达到65.0%,专利实施率应达到79.0%,专利产品销售。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评价指标体系1.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评估企业在创新方面的能力,包括研发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能力的评估。
这可以通过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专利技术的质量和创新成果的转化率等指标来衡量。
2.知识产权运用能力:评估企业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的能力,包括专利的有效运用、商标的有效保护和版权的合法运用等。
这可以通过企业的专利授权数量、商标注册数量和版权保护的效果等指标来衡量。
3.知识产权保护能力:评估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能力,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策略、知识产权的维权能力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成本等。
这可以通过企业的知识产权维权案件数量、维权成功率和维权成本等指标来衡量。
4.知识产权管理能力:评估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能力,包括知识产权的管理机制、知识产权的评估和知识产权的运营等。
这可以通过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和知识产权的运营效果等指标来衡量。
5.知识产权国际化能力:评估企业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包括企业在国际专利申请、国际商标注册和国际版权保护方面的表现。
这可以通过企业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国际商标注册数量和国际版权保护情况等指标来衡量。
6.知识产权合作能力:评估企业在知识产权合作方面的能力,包括企业与其他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和合作成果等。
这可以通过企业与其他机构的联合专利申请数量、合作研发项目数量和合作技术转让情况等指标来衡量。
基于以上指标,可以建立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进而评价企业的知识产权优势程度。
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运作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
5
10.纠纷应对
20.近三年有效处理国内外知识产权纠纷获得赔偿或避免损失。
5
5
3.产出质量
5.近三年专利申请量中发明专利占比。
5
6.近三年专利授权率。
7
7.累计向国外申请知识产权数量。
3
知识产权运用
(25分)
4.自行实施专利
8.近三年专利产品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近三年的专利产品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例之和除以3)。
18
5.其他知识产权收益(取三项考核内容的最高分值)
9.近三年知识产权许可、转让收益。
5
16.近三年研发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的平均值(近三年的研发经费投入比例之和除以3)。
3
17.近三年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的年平均值(知识产权经费指用于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申请/注册、维护、诉讼、检索分析、培训和奖励等方面的经费投入)。
5
18.近三年核心人员知识产权培训率(“核心人员”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和研发人员。培训率为被培训核心人员占核心人员总数的比例)。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2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知识产权
评价指标体系
(试行)
一级指标及权重
二级指标
考察要点
权重
知识产权创造
(35分)
1.产出导向
1.综合运用知识产权信息,引导研发创新,优化知识产权产出导向。
5
2.产出数量
2.截止上一年底有效专利拥有量。
5
3.近三年专利申请总量。
5
4.截止上一年底商标、版权、计算机软件着作权、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其他知识产权拥有量。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9.预警
19.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及应对方案。
5
10.纠纷应对
20.近三年有效处理国内外知识产权纠纷获得赔偿或避免损失。
5
5
3.产出质量
5.近三年专利申请量中发明专利占比。
5
6.近三年专利授权率。
7
7.累计向国外申请知识产权数量。
3
知识产权运用
(25分)
4.自行实施专利
9.近三年专利产品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近三年的专利产品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例之和除以3)。
18
5.其他知识产权收益(取三项考核内容的最高分值)
10.近三年知识产权许可、转让收益。
3
17.近三年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的年平均值(知识产权经费指用于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申请/注册、维护、诉讼、检索分析、培训和奖励等方面的经费投入)。
5
18.近三年核心人员知识产权培训率(“核心人员”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和研发人员。培训率为被培训核心人员占核心人员总数的比例)。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5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
评价指标体系
(试行)
(A表)
一级指标及权重二级Fra bibliotek标考察要点
权重
知识产权创造
(35分)
1.产出导向
1.综合运用知识产权信息,引导研发创新,优化知识产权产出导向。
5
2.产出数量
2.截止上一年底有效专利拥有量。
5
3.近三年专利申请总量。
5
4.截止上一年底商标、版权、计算机软件着作权、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其他知识产权拥有量。
7
11.近三年知识产权融资额。
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及权重
二级指标
考察要点及评分标准
权重
工作
情况
企业自评
审核分数
知识产权创造(90分)
1.创造质量
申报当年度,自主研发申请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增长情况(每授权1件得2分)。
20
申报当年度,自主研发申请并公开的发明专利(不包括已授权发明)增长情况(每申请1件得1分)。
10
8
知识产权运用(25分)
3.自行实施
近三年专利产品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近三年的专利产品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例之和除以3)。80%以上(含80%)1分,60%-80%(含60%)1分,60%以下不得分。
2
有专利密集型产品在国家试点平台备案。(备案产品每关联1件发明专利得2分,最高10分)
10
4.实施许可
10
申报当年度参与市局组织知识产权有关培训情况,最高得产权预警机制及应对方案。
2
9.纠纷应对
有效处理国内外知识产权纠纷获得赔偿或避免损失。有效处理一个纠纷得1分,没有的不得分,最多3分。
3
亮点工作
(15分)
10.创新亮点
培育期内,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创造、运用、保护等方面有可以推广复制的特色工作,最高得15分。
申报当年度,专利实施许可数量。每有1项得1分,最高2分。
2
5.质押融资
申报当年度,专利权质押融资项目数量。有专利权质押贷款得3分,没有不得分。
3
申报当年度,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质押担保金额累计超过1000万元得3分,500-1000万得2分,500万以下得1分,没有不得分。
3
申报当年度,首次进行质押的发明专利。每有1件得1分,最高3分。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套以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情况为基础,综合评价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运作能力的指标系统。
它将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组织管理、资源配置、创新能力、运营绩效等方面纳入考量,并通过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进行评价,为企业提供发展方向和提升路径。
该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知识产权战略:评估企业是否制定了明确的知识产权战略和目标,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能否实现战略目标。
2.组织管理:评估企业内部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相关岗位职责,并能否有效地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保障知识产权工作的顺利进行。
3.知识产权资源配置:评估企业是否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和战略重点,合理配置知识产权资源,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以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人力、财务和技术资源。
4.创新能力:评估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包括研发投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以及创新的管理和保护。
5.商业化运作:评估企业知识产权的商业化运作能力,包括技术转让、专利授权、商标授权等方面,以及知识产权的价值实现和经济效益。
6.法律合规与风险防范:评估企业是否重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合规性,是否具备预防和应对知识产权风险的能力,并能否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手段。
通过以上指标的评价,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运作能力,发现企业在知识产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发展建议。
同时,它也为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提供了重要的证明和认可。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对于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科学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企业合理运用知识产权,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提升国家的知识产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同时,这也是国家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有助于激发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意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知识产权运营能力。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
11.近三年知识产权融资额。
12.知识产权作价作为注册资本额。
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30分)
7.管理制度
13.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和实施情况。
2
14.建立企业职务发明人权益保护和奖励机制。
3
8.管理投入
15.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专职人员至少2人。
5
16.近三年研发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的平均值(近三年的研发经费投入比例之和除以3)。
5
知识产权运营能力(40分)
5.专利运营机制有效运行
7.依托专利分析等手段,建立专利运营机制。
10
6.知识产权与资本市场的对接
8.专利产品销售额占企业产品总销售额的比例较大。
5
9.通过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等各种途径,拓宽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渠道。
5
7.知识产权产业协作积极开展
10.牵头组建或加入专利运用协同体,实现协同发展。
附件5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
评价指标体系
(试行)
(A表)
一级指标及权重
二级指标
考察要点
权重
知识产权创造
(35分)
1.产出导向
1.综合运用知识产权信息,引导研发创新,优化知识产权产出导向。
5
2.产出数量
2.截止上一年底有效专利拥有量。
5
3.近三年专利申请总量。
5
4.截止上一年底商标、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其他知识产权拥有量。
5
11.参与行业性专利纠纷处理
16.推动建立行业知识产权维权协作机制,参与行业专利纠纷处置。
10
12. 解决国内外知识产权争端
17.编制并适时调整企业知识产权争端解决预案。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套用于评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实际表现的指标体系,其目的是推动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的综合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种可能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
一、知识产权产出指标1.专利数量:衡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等。
2.软件著作权数量:衡量企业的软件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
3.商标数量:衡量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包括注册商标、知名商标和驰名商标等。
二、知识产权运用指标1.知识产权引入:衡量企业引入的外部知识产权,包括技术许可、技术转让和合作研发等。
2.知识产权创造:衡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包括独立开发的产品、技术和方法等。
3.知识产权运营:衡量企业对已有知识产权的运营能力,包括知识产权的商业化转化和授权许可等。
三、知识产权保护指标1.知识产权注册和维权:衡量企业对知识产权的注册和保护能力,包括知识产权申请数量、维权投诉数量和维权成功率等。
2.知识产权培训和宣传:衡量企业对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和外界对企业知识产权的认知度,包括培训活动和宣传活动等。
3.知识产权风险防控:衡量企业对知识产权风险的防范能力,包括知识产权侵权监测和预警、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等。
四、知识产权管理指标1.知识产权组织和流程:衡量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组织与流程建设情况,包括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系统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流程等。
2.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衡量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和配置情况,包括专业知识产权人才的数量和素质、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等。
3.知识产权绩效评估:衡量企业对知识产权绩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包括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等。
以上只是一种可能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的指标还需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定制。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
5
10.纠纷应对
20.近三年有效处理国内外知识产权纠纷获得赔偿或避免损失。
5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2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知识产权
评价指标体系
(试行)
一级指标及权重
二级指标
考察要点
权重
知识产权创造
(35分)
1.产出导向
1.综合运用知识产权信息,引导研发创新,优化知识产权产出导向。
5
2.产出数量
2.截止上一年底有效专利拥有量。
5
3.近三年专利申请总量。
5
4.截止上一年底商标、版权、计算机软件着作权、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其他知识产权拥有量。
5
3.产出质量
5.近三年专利申请量中发明专利占比。
5
6.近三年专利授权率。
7
7.累计向国外申请知识产权数量。
3
知识产权运用
(25分)
4.自行实施专利
8.近三年专利产品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近三年的专利产品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例之和除以3)。
18
5.其他知识产权收益(取三项考核内容的最高分值)
9.近三年知识产权许可、转让收益。
7
10.近三年知识产权融资额。
11.知识产权作价作为注册资本额。
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40分)
6.管理体系
12.通过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认证。
10
7.管理制度
13.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和实施情况。
2
14.建立企业职务发明人权益保护和奖励机制。
3
8.管理投入
15.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专职人员至少2人。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了促进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一、知识产权创造1.专利申请数量:评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动的规模。
2.专利有效性:评估企业的专利质量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3.商标申请数量:评估企业的品牌战略和产品推广能力。
4.软件著作权申请数量:评估企业的软件开发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二、知识产权运用1.科技成果转化率:评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的效果。
2.知识产权在商业化中的应用程度:评估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能力。
3.知识产权资本化程度:评估企业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商业资产的能力。
三、知识产权保护1.知识产权投诉受理率:评估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投诉处理能力。
2.知识产权维权成功率:评估企业的知识产权维权能力和法律意识。
3.知识产权保护费用投入:评估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投入。
四、知识产权管理1.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评估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流程。
2.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配备和培训:评估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团队和培训机制。
3.知识产权管理成果:评估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效果和实施情况。
五、知识产权国际化1.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评估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能力和知识产权布局。
2.国际知识产权合作情况:评估企业与国际知识产权组织、机构的合作情况。
3.在国际市场上的知识产权保护情况:评估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总结: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考量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国际化等方面的表现,以客观和科学的方式评价企业的知识产权发展情况和综合实力。
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引导和激励,可促进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同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也为企业间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
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知识产权是企业的重要财产和竞争力源泉,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优势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评价企业的知识产权优势,需要构建一套科学而全面的指标体系。
下面是一个包括各个方面的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
一、技术创新能力指标1.专利数量及质量:包括申请、授权和有效专利的数量,以及专利的引用次数等。
2.专利布局的广度和深度:包括专利的地域布局、技术范围和市场覆盖程度等。
3.技术创新项目的研发投入和产出:包括研发经费占比、研发人员数量和科技成果产出等。
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指标1.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包括与企业发展战略的一致性以及战略执行效果等。
2.知识产权管理组织和人员:包括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人员配备、培训和激励机制等。
3.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包括专利申请流程、保密措施、合同管理和侵权应对等。
三、市场品牌价值指标1.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包括市场份额、品牌知名度调查和顾客满意度等。
2.品牌战略和品牌价值宣传:包括品牌定位、品牌推广投资和品牌形象塑造等。
四、国际竞争力指标1.国际专利申请和授权:包括在国际上的专利申请数量和被授权数量等。
2.在国际上的专利引用次数和影响力:包括在国际上的被其他企业引用次数和国际专利引用排名等。
五、知识产权运营收益指标1.知识产权引入和转化:包括知识产权引入的数量和效果、技术转让和授权的收益等。
2.知识产权运营的效率和效果:包括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团队的效能、知识产权运营收益增长率等。
六、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指标1.侵权和诉讼风险:包括侵权行为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侵权案件的数量和诉讼成本等。
2.知识产权损失预防和应对措施:包括保密措施、知识产权保险和紧急预案等。
在进行知识产权评价时,可以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和目标确定权重及指标的重要性。
另外,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根据其特点进行量化和定性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的知识产权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预警
19.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及应对方案。
5
10.纠纷应对
20.近三年有效处理国内外知识产权纠纷获得赔偿或避免损失。
5
5
4.截止上一年底商标、版权、计算机软件着作权、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其他知识产权拥有量。
5
3.产出质量
5.近三年专利申请量中发明专利占比。
5
6.近三年专利授权率。
7
7.累计向国外申请知识产权数量。
3
知识产权运用
(25分)
4.自行实施专利
9.近三年专利产品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近三年的专利产品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例之和除以3)。
18
5.其他知识产权收益(取三项考核内容的最高分值)
10.近三年知识产权许可、转让收益。
7
11.近三年知识产权融资额。
12.知识产权作价作为注册资本额。
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30分) Nhomakorabea7.管理制度
13.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和实施情况。
2
14.建立企业职务发明人权益保护和奖励机制。
3
8.管理投入
15.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专职人员至少2人。
5
16.近三年研发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的平均值(近三年的研发经费投入比例之和除以3)。
3
17.近三年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的年平均值(知识产权经费指用于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申请/注册、维护、诉讼、检索分析、培训和奖励等方面的经费投入)。
5
18.近三年核心人员知识产权培训率(“核心人员”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和研发人员。培训率为被培训核心人员占核心人员总数的比例)。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5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
评价指标体系
(试行)
(A表)
一级指标及权重
二级指标
考察要点
权重
知识产权创造
(35分)
1.产出导向
1.综合运用知识产权信息,引导研发创新,优化知识产权产出导向。
5
2.产出数量
2.截止上一年底有效专利拥有量。
5
3.近三年专利申请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