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案例与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上,利用体育学科进行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体育课程具有的实践性、竞技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在此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寓教于乐;其次,体育课教学内容、环境丰富,课程组织方式多样,更容易实现德育效果。
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条件,在课堂上充分融合德育教育,积极探索德育教育实施策略与途径。尤其是,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优越,加上家长的过度溺爱,不少学生娇生惯养,怕吃苦,也缺乏集体的观念。为纠正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我通过耐力训练来增强他们的顽强意志,用相互合作的游戏方法来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着力提升他们优良的道德品质,培养他们团结友爱、协作进取的精神。通过一段时间的德育渗透实践,形成了几个典型案例。
我深深体会到:体育课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的活动,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要教会学生掌握一些运动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技巧,还要注意心理教育,它对学生的德育发展,有着不同一般的影响,德育教育无处不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善于抓住课堂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相机进行德育教育。甚至还要进行有意识的“涉设计”,教师在课前要对课堂练习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融入课堂练习中,并预测课堂练习时容易发生的状况,提前想好对策,采用练习与说教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面的引导。
在案例二中,我发现这个问题后,教师将学生集合报数,按单双数分成两队,使两队的实力大体均等,每队上场6人,多余的人做为替补在旁边观战,将替补编号为一、二,予以类推,事先对同学们讲清楚,替补不是铁板凳,而是动态循环的,每当一个队夺回发球权时,轮到发球的队员就下场变为替补,原来的一上场发球,二变为一,予以类推。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后,发现仍然有少数同学没有执行规则,主动放弃上场的机会,就将同学们再次集合,告诉大家咱们的比赛不是专业队的比赛,而是友谊赛,大家要充分发扬“参加比取胜更重要”的奥林匹克精神,任何队都不要为了取胜而抛弃队中技术差的队员,同时每个队员都要积极主动上场比赛,不能放弃自己的权利。这样,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每个同学都得到了上场比赛的机会,消除了“铁板凳”。
体育课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案例与分析
基本背景
体育与小学的其他学科一样,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体育文化知识、体育运动技能和练习体能,还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而目前,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相对于体育文化知识、体育运动技能和练习体能,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与途径,一直是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的难点。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观念和意识上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缺乏有效的实施策略和途径。
学生价值观形成或改变,总是与他具体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体认密切相关。在体育课的实践中,通过预先的的开发与设计,将“价值体认”“责任担当”“勇于挑战”等价值理念作为重要环节进行设计,契合价值观教育实践的举措
由此看来,体育课中实施德育教育不是一件难事,但需要体育教师认真细致地去做这项工作,要将德育教育作为体育课一个重要内容,贯穿于体育课教学的全过程;要善于观察,把握好教育时机和尺度。只要教师在体育课上细心观察,针对学生暴露出的思想问题,采用恰当的方法,抓住时机适时地进行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融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问题过程与解决
在案例一中,通过我的引出,学生们已经抱着非常好奇的心态想听我的答案。我简要向大家介绍了铁人王进喜的光荣事迹,告诉大家“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实际上就是王进喜在建设大庆初期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时提出的豪言壮语。我最后说:“同学们啊,你们现在缺少的其实并不是条件,而是难度,你们爸爸妈妈在家里省吃俭用,学校也投入大量资金支持,为你们创造出优越的学习条件。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优越的条件下很容易滋生不好的思想作风,如果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不注意培养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将来走上社会,离开父母和学校的保护,同学们就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弱者,甚至被别人欺负。因此在这里,老师要送大家的一句话就是“有难度要练,没有难度创造难度也要练’,同学们能记住我的话吗?”同学们齐声回答:“能”。在随后的练习中,同学们情绪高涨,有些技术较好的同学,一边念叨着“没有难度、创造难度”,一边将垫球高度提高更高的高度。
案例反思
在案例中,我抓住学生普遍存在的娇生惯养、畏惧困难的特点,借古喻今,借助当年铁人王进喜战胜困难的英雄事迹,结合体育课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提高了同学们的思想认识。其亮点是熟悉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铁人王进喜的豪言壮语加以创新演化,巧妙地与体育课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增加了体育课德育教育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体育课中实施德育教育有理论的创新,运用创新的理论与体育课教学实践活动有机地融合起来,在实践中潜移默化,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参加练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可谓一举两得。案例二,我在体育课堂练习过程中,采用“替补”的方法解决了“铁板凳”问题,在体育课的小课堂里,我融入了励志教育的大思想。
案例二:一般来说,体育课的教学模拟比赛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内容,通过教学比赛可以有效地提高同学们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但在现实中的体育课中经常会出现人多场地少的问题,例如,在篮球比赛时,一个蓝球场的练习人数有时会达到十七八人,而有时上课的人数远远超过十七八人,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技术较差或者缺乏兴趣的同学就自觉地沦为“铁板凳”,很难参与到比赛当中,有的在旁边观战,有的甚至心不在焉,思绪不知道跑到了哪里。
案例情境描述
案例一:去年的一次排球课上,我向同学们讲解垫球技术要点时,我按照考试大纲要求说明排球要垫高到一米,并做了标准示范,这时,同学们一片哗然:“这么高啊!”,因在其他班级的课堂上也到过相似的反应,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并借机说,我要送大家一句话,“有难度要练,没有难度创造难度也要练。”有同学笑着反驳,“不对啊,应该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我随后提问,大家有没有人知道“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句话是谁提出来的?结果没有一个人知道。
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条件,在课堂上充分融合德育教育,积极探索德育教育实施策略与途径。尤其是,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优越,加上家长的过度溺爱,不少学生娇生惯养,怕吃苦,也缺乏集体的观念。为纠正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我通过耐力训练来增强他们的顽强意志,用相互合作的游戏方法来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着力提升他们优良的道德品质,培养他们团结友爱、协作进取的精神。通过一段时间的德育渗透实践,形成了几个典型案例。
我深深体会到:体育课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的活动,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要教会学生掌握一些运动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技巧,还要注意心理教育,它对学生的德育发展,有着不同一般的影响,德育教育无处不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善于抓住课堂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相机进行德育教育。甚至还要进行有意识的“涉设计”,教师在课前要对课堂练习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融入课堂练习中,并预测课堂练习时容易发生的状况,提前想好对策,采用练习与说教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面的引导。
在案例二中,我发现这个问题后,教师将学生集合报数,按单双数分成两队,使两队的实力大体均等,每队上场6人,多余的人做为替补在旁边观战,将替补编号为一、二,予以类推,事先对同学们讲清楚,替补不是铁板凳,而是动态循环的,每当一个队夺回发球权时,轮到发球的队员就下场变为替补,原来的一上场发球,二变为一,予以类推。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后,发现仍然有少数同学没有执行规则,主动放弃上场的机会,就将同学们再次集合,告诉大家咱们的比赛不是专业队的比赛,而是友谊赛,大家要充分发扬“参加比取胜更重要”的奥林匹克精神,任何队都不要为了取胜而抛弃队中技术差的队员,同时每个队员都要积极主动上场比赛,不能放弃自己的权利。这样,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每个同学都得到了上场比赛的机会,消除了“铁板凳”。
体育课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案例与分析
基本背景
体育与小学的其他学科一样,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体育文化知识、体育运动技能和练习体能,还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而目前,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相对于体育文化知识、体育运动技能和练习体能,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与途径,一直是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的难点。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观念和意识上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缺乏有效的实施策略和途径。
学生价值观形成或改变,总是与他具体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体认密切相关。在体育课的实践中,通过预先的的开发与设计,将“价值体认”“责任担当”“勇于挑战”等价值理念作为重要环节进行设计,契合价值观教育实践的举措
由此看来,体育课中实施德育教育不是一件难事,但需要体育教师认真细致地去做这项工作,要将德育教育作为体育课一个重要内容,贯穿于体育课教学的全过程;要善于观察,把握好教育时机和尺度。只要教师在体育课上细心观察,针对学生暴露出的思想问题,采用恰当的方法,抓住时机适时地进行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融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问题过程与解决
在案例一中,通过我的引出,学生们已经抱着非常好奇的心态想听我的答案。我简要向大家介绍了铁人王进喜的光荣事迹,告诉大家“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实际上就是王进喜在建设大庆初期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时提出的豪言壮语。我最后说:“同学们啊,你们现在缺少的其实并不是条件,而是难度,你们爸爸妈妈在家里省吃俭用,学校也投入大量资金支持,为你们创造出优越的学习条件。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优越的条件下很容易滋生不好的思想作风,如果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不注意培养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将来走上社会,离开父母和学校的保护,同学们就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弱者,甚至被别人欺负。因此在这里,老师要送大家的一句话就是“有难度要练,没有难度创造难度也要练’,同学们能记住我的话吗?”同学们齐声回答:“能”。在随后的练习中,同学们情绪高涨,有些技术较好的同学,一边念叨着“没有难度、创造难度”,一边将垫球高度提高更高的高度。
案例反思
在案例中,我抓住学生普遍存在的娇生惯养、畏惧困难的特点,借古喻今,借助当年铁人王进喜战胜困难的英雄事迹,结合体育课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提高了同学们的思想认识。其亮点是熟悉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铁人王进喜的豪言壮语加以创新演化,巧妙地与体育课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增加了体育课德育教育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体育课中实施德育教育有理论的创新,运用创新的理论与体育课教学实践活动有机地融合起来,在实践中潜移默化,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参加练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可谓一举两得。案例二,我在体育课堂练习过程中,采用“替补”的方法解决了“铁板凳”问题,在体育课的小课堂里,我融入了励志教育的大思想。
案例二:一般来说,体育课的教学模拟比赛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内容,通过教学比赛可以有效地提高同学们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但在现实中的体育课中经常会出现人多场地少的问题,例如,在篮球比赛时,一个蓝球场的练习人数有时会达到十七八人,而有时上课的人数远远超过十七八人,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技术较差或者缺乏兴趣的同学就自觉地沦为“铁板凳”,很难参与到比赛当中,有的在旁边观战,有的甚至心不在焉,思绪不知道跑到了哪里。
案例情境描述
案例一:去年的一次排球课上,我向同学们讲解垫球技术要点时,我按照考试大纲要求说明排球要垫高到一米,并做了标准示范,这时,同学们一片哗然:“这么高啊!”,因在其他班级的课堂上也到过相似的反应,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并借机说,我要送大家一句话,“有难度要练,没有难度创造难度也要练。”有同学笑着反驳,“不对啊,应该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我随后提问,大家有没有人知道“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句话是谁提出来的?结果没有一个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