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及网络舆论应对机制
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及应对预案
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及应对预案1. 简介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是指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旨在引导和管理网络舆论,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重要性,并提供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预案。
2. 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重要性网络舆论在现代社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速度。
因此,建立健全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至关重要。
2.1 舆论引导的目的网络舆论引导的目的是在社会公众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减少虚假信息、谣言和不良影响的传播,确保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
2.2 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实施可以有效防止网络谣言的传播,减少社会恐慌和不稳定因素的产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共秩序。
3. 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主要措施网络舆论引导机制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来实施舆论引导,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措施:3.1 舆论监测和预警建立舆论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分析网络舆论动向,对可能引发危机的舆论进行预警,为后续应对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3.2 正面宣传和引导通过发布正面宣传信息,引导公众关注正能量的内容,增加公众对正面信息的接触和认同,从而减少负面信息的传播。
3.3 舆论引导培训组织舆论引导培训,提升公民的媒体素养和辨别能力,增强公众对网络舆论的理性认知和判断能力。
3.4 舆论引导危机应对针对网络舆论危机,建立应对预案和行动方案,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危机,避免危机扩大化和不良后果的产生。
4. 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预案网络舆论危机可能对个人、组织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制定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预案至关重要。
4.1 快速反应和回应在网络舆论危机爆发时,应迅速做出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回应舆论,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消除不实谣言,保护个人或组织的声誉。
4.2 危机管理与危机公关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通过危机公关策略,积极与媒体和公众沟通,及时解释和回应疑虑,降低舆论危机对个人或组织的负面影响。
4.3 合法合规原则在应对网络舆论危机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坚持合法合规原则,避免采取违法违规的手段或行为,以免进一步加剧危机。
宣传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政府形象、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的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应对网络舆情,保障政府形象和公共利益的稳定,提高宣传部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网络舆情动态,掌握舆论导向。
2. 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正确发展。
3. 防止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造成负面影响。
4. 提高宣传部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舆论引导氛围。
三、组织架构1. 成立网络舆情应急指挥部,由宣传部部长担任指挥长,负责统筹协调网络舆情应急工作。
2. 成立网络舆情应急小组,负责具体执行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回应、处置等工作。
3. 成立网络舆情专家咨询组,负责提供舆情分析、策略制定等方面的专业意见。
四、应急预案内容1. 预警机制(1)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动态,及时发现负面舆情。
(2)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分级,确定应急响应等级。
(3)建立舆情分析报告制度,定期对网络舆情进行梳理、分析,形成舆情分析报告。
2. 应急响应(1)根据舆情分析报告,启动应急响应程序,明确应急响应等级。
(2)应急小组迅速展开调查,核实舆情信息,评估舆情影响。
(3)根据舆情影响,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包括:澄清事实、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等。
3. 信息发布(1)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确保信息发布及时、准确、权威。
(2)制定信息发布规范,明确信息发布内容、形式、渠道等。
(3)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信息发布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4. 沟通协调(1)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引导媒体正确报道舆情事件。
(2)加强与网络平台、自媒体的沟通,引导网络舆论正确发展。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应对网络舆情。
5. 舆情处置(1)针对负面舆情,制定针对性处置措施,包括:澄清事实、回应关切、消除负面影响等。
(2)对涉及敏感话题的舆情,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简易版)针对网络舆论的应对策略及机制
(简易版)针对网络舆论的应对策略及机制1. 引言在数字化时代,网络舆论的力量愈发显著,它能够迅速传播并影响公众的观点和行为。
因此,对于组织或个人而言,建立一套针对网络舆论的应对策略及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简易版的网络舆论应对策略及机制,以帮助组织或个人更好地应对网络舆论的挑战。
2. 网络舆论监测2.1 设立监测团队设立专门的网络舆论监测团队,负责实时跟踪和分析网络上的相关信息。
该团队应由具备一定媒体素养和分析能力的人员组成。
2.2 选择合适的工具使用先进的网络舆论监测工具,如社交媒体分析工具、关键词追踪工具等,以快速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
3. 网络舆论分析3.1 情绪分析对收集到的网络舆论进行情绪分析,以了解公众对组织或个人的态度和观点。
这有助于判断舆论的正面或负面倾向。
3.2 关键信息提取从大量的网络舆论中提取关键信息,如主要议题、意见领袖、传播路径等,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应对。
4. 网络舆论应对策略4.1 正面舆论维护对于正面的网络舆论,应积极回应和互动,感谢支持和肯定,以加强舆论的正面影响。
4.2 负面舆论处理对于负面的网络舆论,应采取以下措施:- 冷静分析原因,判断是否真实;- 如果属实,应及时回应并道歉,提出改进措施;- 如果不属实,应及时澄清事实,避免谣言扩散。
4.3 中性舆论关注对于中性的网络舆论,应保持关注,及时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期望,以调整和改进工作。
5. 网络舆论应对机制5.1 快速响应机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收到网络舆论反馈后,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和回应。
5.2 定期评估机制定期评估网络舆论应对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和机制。
5.3 培训和宣传机制对团队成员进行网络舆论应对的培训,提高其应对能力;同时,加强对组织或个人的品牌宣传,提升舆论形象。
6. 结语本文档提供了一份简易版的网络舆论应对策略及机制,组织或个人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在网络舆论日益重要的今天,建立和实施有效的网络舆论应对策略及机制,对于组织或个人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制度
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制度是为了有效应对和处理各类舆情事件,确保社会稳定和形象良好,制定的相关规定和措施。
以下是一份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制度的参考模板:一、目的和原则1. 目的:建立健全舆情应对处置机制,提高对舆情事件的发现、处置、化解能力,确保涉事部门或单位的声誉和形象。
2. 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以人为本,依法依规,预防为主,及时应对,确保信息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组织架构1. 成立舆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监督。
2. 设立舆情监测小组,负责日常舆情监测、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和报告。
3. 各科室设立舆情信息员,负责本科室舆情信息的收集、报告和处置。
三、舆情监测与报告1. 采用专业舆情监测系统进行全天候监测,及时发现涉及本部门或单位的舆情信息。
2. 舆情信息员定期汇总、分析监测到的舆情信息,向领导小组报告。
3. 发生重大舆情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实时报告领导小组,确保信息畅通。
四、舆情应对处置流程1. 快速响应:发现舆情事件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确保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2. 信息核实:对舆情事件进行核实,了解事件具体情况,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3. 分析评估:对舆情事件的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进行分析评估,制定应对措施。
4. 制定处置方案:根据分析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处置方案,包括舆论引导、舆论疏导、危机公关等。
5. 实施处置:按照处置方案,及时采取措施,化解舆情危机。
6. 总结反思:舆情事件处置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舆情应对处置机制。
五、舆情处置注意事项1. 遵循法律法规,确保舆情处置工作的合法性。
2. 注重舆论导向,积极宣传正能量,引导舆论走向。
3. 加强与媒体、网络平台等的沟通与合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4. 保护当事人隐私,避免泄露敏感信息。
5. 强化网络安全意识,防范网络舆情风险。
六、培训与考核1. 对舆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舆情信息员等进行定期培训,提高舆情应对处置能力。
应对网络舆情工作实施方案
应对网络舆情工作实施方案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舆情工作已经成为各个企业和组织必须面对的重要工作之一。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之快、影响力之大,给企业和组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网络舆情工作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
1.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包括利用网络舆情监测工具,定期对各类网络平台的舆情信息进行监测和汇总分析,及时掌握舆情动向。
2.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小组,明确责任人,确保舆情信息的及时收集和传递。
二、加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1.建立网络舆情应对预案,包括各类应对措施和处理流程,并进行定期演练和修订。
2.建立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在舆情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
三、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和回应。
1.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及时发布正面信息,引导舆论方向,减少负面影响。
2.建立网络舆情回应机制,对于负面舆情及时回应,积极进行舆论引导和修复工作,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
四、加强网络舆情危机公关能力。
1.建立网络舆情危机公关预案,包括危机事件的分类、处理流程和危机公关方案。
2.建立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工作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果断地应对。
五、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管理。
1.建立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制度,包括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和分析,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建立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信息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
六、加强网络舆情工作的宣传和培训。
1.加强网络舆情工作的宣传,提高全员对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视和认识。
2.加强网络舆情工作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应对能力和危机公关能力。
综上所述,制定科学合理的网络舆情工作实施方案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加强网络舆情监测,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和回应,加强网络舆情危机公关能力,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加强网络舆情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才能够有效地化解网络舆情风险,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
网络舆情宣传应急预案方案
一、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加快,影响范围扩大。
为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保障我单位声誉和形象,特制定本网络舆情宣传应急预案。
二、组织架构1. 成立网络舆情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舆情监测小组,负责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动态,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3. 设立舆情应对小组,负责制定应对策略,协调各部门开展舆情应对工作。
4. 设立舆情宣传小组,负责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方向。
三、应急预案1. 舆情监测(1)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实时关注网络舆情动态。
(2)定期分析网络舆情趋势,对可能引发负面舆情的事件进行预警。
(3)发现负面舆情时,及时上报应急指挥部。
2. 舆情应对(1)针对负面舆情,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核实,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制定应对策略,根据舆情性质和影响范围,采取相应措施。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舆情。
3. 舆情宣传(1)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消除误解和谣言。
(2)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正面信息,引导舆论方向。
(3)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事件的认知。
4. 应急处置(1)针对重大负面舆情,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根据舆情发展趋势,调整应对策略,确保舆情得到有效控制。
(3)对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改进。
四、应急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内容涵盖舆情监测、应对、宣传和处置等方面。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预案调整与完善1. 根据网络舆情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应急预案。
2. 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提高全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3.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六、总结本网络舆情宣传应急预案旨在提高我单位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单位声誉和形象。
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方案三篇
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方案三篇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方案一篇网络舆情的特点有以下主要几点:突发性:网络舆情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事先的征兆极其微小。
破坏性:由于传播迅速并且波及范围很广,所以破坏性很大。
紧迫性:舆情危机必须迅速作出正确的反应,防止事态的扩大,减少损失。
偏差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民会利用网络宣泄情绪,因此容易发布不利于企业的灰色言论。
可以参考北京瑞频公司的官网,上边有介绍的。
一、网络舆情的自由性。
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它拓展了所有人的公共空间,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便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
二、网络舆情的交互性。
在互联网上,网民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
在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常常有许多网民参与讨论,网民之间经常形成互动场面,赞成方的观点和反对方的观点同时出现,相互探讨、争论,相互交汇、碰撞,甚至出现意见交锋。
三、网络舆情的多元性。
网上舆情的主题极为宽泛,话题的确定往往是自发、随意的。
四、网络舆情的偏差性。
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网络言论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通过相互感染,这些情绪化言论很可能在众人的.响应下,发展成为有害的舆论。
五、网络舆情的突发性。
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
当某一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中发表意见,网民个体意见可以迅速地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
同时,各种渠道的意见又可以迅速地进行互动,从而迅速形成强大意见声势。
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方案二篇20__年,在区网络舆情办公室的正确指导下,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直接领导下,新区文广中心认真做好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研判及网络舆情事件的处置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主动营造集宣传、引导、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格局20__年,亭湖新区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及文广中心负责本单位的网络舆论引导监督工作,负责监控、收集好涉及本单位、本部门的网络舆情信息,切实提高舆情监控的广度和效果。
(完整版)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
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为了切实提高xx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能力,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掌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最大程度地避免网络舆情事件对公司造成的损害,减少负面影响,为xx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网络舆情监控应对的原则是“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基本办法是“专人巡查,提早发现,合理研判,积极应对,先入为主,科学处置,消除影响”;基本手段是“进行新闻采访报道,发布公司新闻通稿,网评跟帖及时应对,召开新闻发布会”。
二、组织保障按照《xxx有限责任公司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办法》要求,公司成立网络舆情监控与应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对事关xxx的舆情监控和应对工作起指导、监督和决策作用。
组长:党委书记副组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成员:xxx。
舆情应对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舆情办”),设在党委宣传部,宣传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重大舆情突发事件要成立新闻发布组,确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信息发布内容口径。
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在当时和事后自行接受媒体采访或发布信息。
新闻发布组成员主要由公司领导,涉及舆情事件的单位、下属公司负责人组成。
三、网络舆情预警机制1、网络舆情监控网络舆情监控平台24小时不间断采集,舆情监控工作人员设置监测主题和关键词,利用监控平台采集与xx相关的舆情。
及时对舆情监控平台采集到的负面网络舆情进行人工判读,对负面舆情做出准确判断。
发生突发事件时,党委宣传部组织涉事单位对网络舆情进行不间断跟踪监控,及时、全面掌握舆情走向,为正确研判、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2.网络舆情的研判及预警网络舆情监控平台监控到网络舆情时,监控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报网络舆情办公室,网络舆情办公室分析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及时监控关注该网络舆情的内容、成因、关注度、跟帖人数、热点指数等动态指标,做好记录、统计,以及目前舆情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网络舆情办公室与网络舆情涉事单位保持紧密沟通,并按以下标准对网络舆情准确分类。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应对措施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应对措施网络舆情,指的是网络上涌现的一系列舆论、评论、讨论和评价。
它是社会舆论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和扩展。
网络舆情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传播迅猛等特点。
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网络舆情的分析与应对非常重要。
以下是网络舆情分析与应对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一、网络舆情的分析1.监测与搜集。
通过搭建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利用网络爬虫等技术收集与企业相关的网络信息,包括新闻报道、社交媒体上的评论、专业媒体的报道等,对舆情进行全面搜集。
2.数据挖掘与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对搜集到的网络舆情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
包括情感分析、关键词分析、舆情传播路径分析等。
借助这些分析结果,可以了解网络舆情的情感倾向、舆论焦点和传播途径,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3.舆情研判与评估。
对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研判和评估。
根据情感倾向、传播途径和舆论焦点,判断网络舆情对企业的影响和威胁程度。
同时也要评估企业在网络舆情中的形象和声誉。
二、网络舆情的应对措施1.及时响应。
企业在发现网络舆情后,应立即予以回应。
及时发布针对性的声明、解释或回应信息,表明企业态度和主张,引导舆论走向。
同时,也要密切关注舆情的发展,做到快速反应。
2.建立舆情应对机制。
企业要建立健全的舆情应对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明确应对流程和方案。
制定相关制度和标准,加强内部沟通合作,做好相关培训和演练。
3.加强舆情引导。
企业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影响。
通过积极宣传正面信息、及时回应负面舆情,引导舆论关注重点和舆论主线,减少负面舆情对企业形象的影响。
4.积极参与社交媒体。
积极参与社交媒体,与网民进行互动和交流。
回应网民关切,发表评论和观点,提升企业形象和声誉。
同时,也要谨慎处理网络言论,避免引发更大的争议和负面舆情。
5.与第三方合作。
与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合作,共同进行网络舆情分析和应对。
利用其专业技术和经验,提供舆情监测与分析报告,为企业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社区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方案3篇
社区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方案3篇社区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方案篇1 一、总则(一)编制目的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实现并加以强化。
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网民乐意通过这种渠道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
当今,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
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
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公司发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关于公司及所属各部门发生任何级别的安全事故、造谣诽谤信息等危害安全稳定的各类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及其它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或论坛、博客帖子等。
(三)工作原则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以属地管理原则、黄金四小时原则、解决问题原则为处置工作原则,强化事件的权威报道和快速反应能力,做好网上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第一时间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二、组织机构1.网络舆情领导机构。
成立金茂担保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作为公司网络舆情应急指挥的领导机构,在公司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由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副总理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公司各科室主要负责人担任。
副组长具体负责引导处置的组织实施,办公室协助抓好工作落实。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成员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网络舆情的监管、搜集、整理工作。
3.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组织相关科室人员,统一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三、应急程序舆情应急,应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第一步:发现舆情。
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
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表达意见、交流互动的主要平台,网络舆情也日益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
因此,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对于及时发现和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二、背景当前,网络舆情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突变化等特点,尤其在一些重大事件、热点问题上,网络舆情往往迅速汇聚,引发社会关注。
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旨在及时发现网络舆情的苗头和趋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引导和处置,防止舆情扩散和升级,降低负面影响。
三、体系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包括监测、分析、评估、预警四个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预警体系。
1. 监测: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方式,对各大网站、社交媒体、论坛等平台进行实时监测,收集涉及本单位的舆情信息。
2. 分析: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筛选、分类、研判,分析舆情的起因、传播路径、影响范围等。
3. 评估:根据舆情分析结果,对可能引发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预警建议。
4. 预警:针对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
四、流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运行流程如下:1. 数据采集: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方式,从各大网站、社交媒体、论坛等平台采集舆情信息。
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分类、研判,去除非法信息,整理有效信息。
3. 数据分析: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舆情的起因、传播路径、影响范围等。
4. 风险评估:根据分析结果,对可能引发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预警建议。
5. 预警发布:根据预警建议,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6. 应对措施实施:按照预警方案,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包括舆论引导、澄清事实、安抚人心等。
五、技术网络舆情预警机制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障其高效运行。
目前,主要的技术手段包括:1. 大数据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网络舆情的迅速传播和广泛影响给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带来了挑战,因此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是当务之急。
一、背景介绍网络舆情是指通过网络渠道产生和传播的一系列面向特定目标的舆论现象。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包括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危机处理等多个方面,涉及政府、媒体、企业和公众等多个主体。
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旨在通过合理的组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对网络舆情进行及时、准确、全面的应对。
二、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的重要性1. 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可以有效地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网络舆情信息,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为决策和舆论引导提供依据。
2. 高效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往往伴随着突发事件的发生,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可以迅速响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稳定舆情态势,防止谣言传播。
3. 提升公众参与度: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的建立可以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增加大众的对舆论的关注与参与,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4. 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网络舆情的传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能够对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造成重大影响,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有助于遏制不良信息的扩散,维护社会稳定。
三、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的构建1. 加强组织协调机制: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需要政府、媒体、企业和公众等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协作,建立组织协调机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限,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
2. 完善信息收集和分析体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体系,构建舆情研判模型和预警机制,提高信息处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3. 健全舆论引导机制:通过媒体的引导和宣传,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干预,正确引导舆论趋势,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4. 增强危机应对能力:针对突发事件和危机舆情,建立完善的危机应对预案,做好舆论处置工作,及时回应疑虑和关切,稳定舆论局势。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加强舆情引导与正面宣传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加强舆情引导与正面宣传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愈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网络舆情的舆论导向不仅影响着公众的决策和行动,还对社会稳定和治理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加强舆情引导与正面宣传成为必然选择。
一、加强舆情监测和分析网络舆情的治理首先需要加强对舆情的监测和分析。
通过建立全面的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包括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时掌握社会热点、民意倾向和舆论动向。
同时,对舆情进行科学的分析,深入了解舆情的产生原因和背后的社会问题,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强化舆情引导与正面宣传在网络舆情综合治理过程中,舆情引导与正面宣传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舆情引导,即通过对舆情的梳理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引导公众的舆论方向和情绪表达。
在引导中,应突出积极向上、真实客观的主题,注重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引导公众形成理性、务实的言论氛围。
同时,正面宣传也是加强网络舆情治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推出一系列正面宣传内容,包括新闻报道、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社会正能量、典型事迹和优秀文化。
这些宣传内容可以丰富公众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品味,提升社会整体素质。
三、加强政府引导和社会共治网络舆情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多元化的共治模式。
政府在舆情治理中要加强引导和监管,推动舆情治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政府机关应严格遵守信息公开、回应时效等原则,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与舆论领袖、专家学者的沟通,形成合力,推动舆情引导和正面宣传的落地。
企业作为网络舆情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应加强自身形象塑造和社会责任履行。
企业在传播自身信息的同时,要注重社会效益,促进社会良性文化的传播。
此外,要加强与公众的互动,积极倾听公众声音,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和质疑。
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关注,积极参与舆论引导和正面宣传。
公众要加强自媒体素养,理性对待网络信息,不盲从、不传谣、不信谣。
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处置机制
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舆情涉及面广、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大,一旦发生重大网络舆情事件,将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损害政府形象、破坏社会和谐。
为了有效应对网络舆情,降低负面影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处置机制。
二、组织架构1.成立网络舆情应急指挥部。
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相关负责人组成,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
2.设立网络舆情应急办公室。
负责具体实施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包括舆情监测、信息报送、舆论引导、应急处置等。
3.建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小组。
由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具体执行网络舆情应急处置任务。
三、舆情监测与预警1.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体系。
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渠道,对网络舆情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设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对可能引发网络舆情的事件进行风险评估,提前预警,为应急处置提供依据。
3.加强与网络媒体、自媒体等合作,及时获取网络舆情动态,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四、舆情引导与处置1.迅速响应。
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处置小组,迅速开展舆情引导与处置工作。
2.核实信息。
对网络舆情事件的真实性进行调查核实,确保发布的信息准确可靠。
3.发布权威信息。
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消除谣言。
4.开展舆论引导。
利用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平台,积极引导舆论,传播正能量,遏制负面舆情蔓延。
5.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同配合。
与宣传、公安、网信等部门密切合作,形成应急处置合力。
6.开展心理疏导。
对受网络舆情事件影响的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
五、舆情评估与总结1.舆情评估。
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评估,分析事件原因、影响及处置效果。
2.总结经验。
总结网络舆情应急处置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类似事件提供借鉴。
3.完善预案。
根据舆情评估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加强舆情应对与危机处理能力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加强舆情应对与危机处理能力在信息时代,网络舆情的产生和传播速度迅猛,对社会稳定和个体声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加强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提高舆情应对与危机处理能力,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1. 提升舆情监测技术水平: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网络舆情的快速、准确监测,以及舆情事件的预测和评估。
2. 建立点对点信息传递机制: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建立快速、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及时了解各方的关切和需求,避免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舆情危机。
3. 加强舆情监测人员培训:提高舆情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技能,加强舆情数据分析与研判,提升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二、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干预1. 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合理引导,引导舆论在公共利益方向上进行传播和表达。
2. 加强网络信息发布渠道:建立更加公正、独立的网络信息发布渠道,形成多样化、广泛化的信息来源,降低虚假信息的传播。
3. 提高网络言论规范:加强网络社区管理,规范网络言论,遏制网络谣言和恶意攻击,维护网络秩序和公共安全。
三、加强舆情危机的应对与处置1. 建立舆情危机应对体系:建立舆情危机应对预案,明确各部门和责任人的职责分工,确保舆情危机能够得到迅速、有效的处置。
2. 加强舆情危机公关能力:培养专业的舆情危机公关团队,提前进行危机预警,及时制定应对策略,快速回应和修复舆论影响。
3. 树立诚信形象:积极回应网民关切,及时公开信息,保持透明和真实,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增强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度。
四、促进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1. 加强舆情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网络舆情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其辨别虚假信息和传播谣言的能力,培养理性、科学的言论态度。
2. 建立舆情治理协同机制: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形成舆情治理合力,共同维护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
3. 推进网络舆论监管法制化: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网络舆论监管体系,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督和管理,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与安全。
政府如何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机制
政府如何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机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
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谣言、虚假信息、恶意攻击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机制。
本文将探讨政府在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机制中所应采取的措施。
一、建立网络舆情信息收集体系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信息收集体系,以及相应的技术手段和专业团队。
网络舆情信息收集体系应涵盖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网络论坛等各类网络平台,以全面了解公众在网络上的关注点、意见和态度。
政府还应设立专门的网络舆情信息采集中心,积极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能力。
二、加强网络舆情信息审核与发布机制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信息审核与发布机制,确保网络舆情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对于散布谣言、虚假信息的,政府应严厉打击,并及时发布澄清和辟谣信息。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主动回应公众关切,及时发布政策解读和社情民意回应,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三、加强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与研判能力政府应加强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与研判能力,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识别网络舆情的趋势和特点,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政府可以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建立舆情信息分析的模型和指标体系,提高对网络舆情的研判水平。
四、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和危机管理政府应健全网络舆情应对和危机管理机制,建立统一的应对指挥体系和协调机制。
在网络舆情发生较大波动或危机事件出现时,政府应迅速反应,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应对。
政府部门应与媒体、企业、公众等各方展开多方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网络舆情治理体系。
五、加强网络舆情宣传教育工作政府应加强网络舆情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网络舆情的认知和辨别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普及网络文明和舆论引导的知识,引导公众理性、客观地对待网络舆情,减少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网络舆情处置机制
网络舆情处置机制网络舆情处置机制一、网络舆情思路1、定义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空间中,由网民发布、传播、讨论的内容、行为、事件产生的影响。
2、识别网络舆情:要及时把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应加强网络舆情调查分析能力,当发现有网络舆情时能及时掌握,并给出处理预案。
3、理解网络舆情:从网络舆情的源头和产生的原因上进行深入剖析,把握其中的现实背景,理解其发展及影响趋势,正确分析其关联性,做到用心认知,及时处置。
二、网络舆情预警机制1、积极参与:首先要建立一套监测网络舆情的机制,定时搜集网上舆情动向数据,掌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及时预警和发现舆情有关信息,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信息定位:搜集数据时,依据数据提取和信息索引技术,精准定位信息来源及意义,了解它的客观性,保证其真实有效性,一个努劝加快网络舆情发现——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及时把握最新动向。
3、影响分析:根据网络舆情分析,可以确定社会中存在的不同派别,掌握他们的表达方式、突发事件及其影响,定性分析网络舆情的偏向性,避免误判、自动反应。
4、预警响应:当网络舆情异常时,立即启动及时响应流程,针对不同网络舆情及留言,科学合理地采取处置措施,防止造成社会影响。
三、网络舆情处理措施1、监控宣传:利用自媒体、多媒体宣传建立良好形象,加强宣传便利自然排毒,把握舆论发展动向,在及时识别网络舆情前提下立即展开必要的社会宣传。
2、正面应对:对网络留言做出及时正面回复,可通过认同和鼓励其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来控制舆情发展,有效减少社会风险和损失。
3、公开解释:当受到社会危害环境的影响情况时,要及时准确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说明,切实尊重人民合法权利,对事实和真相作出准确的澄清,以减少社会的不良影响。
4、依法处理:在处置网络舆情时一定要依据法律法规,以拒绝网络舆情的不正确攻击和抹黑,依法处理则赢得了社会尊重和支持,同时也鼓励公众发言环境建设。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舆情传播与舆情引导的合作机制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舆情传播与舆情引导的合作机制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的产生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给社会稳定和舆论导向带来了许多挑战。
为了有效处理网络舆情,各方需积极参与并建立综合治理舆情传播与舆情引导的合作机制,以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
一、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意义网络舆情的爆发和传播,对社会治理和舆论引导造成一定的冲击。
网络舆情主要分为正面舆情和负面舆情两种,两者对社会稳定、个人声誉和企业形象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舆情传播与舆情引导的合作机制舆情传播和舆情引导是影响和引导舆情发展的两个主要方面。
舆情传播是指网络媒体和平台通过不同的传播手段向公众传递特定的信息,而舆情引导则是通过舆情监测、舆情分析等手段对舆情进行引导和管理。
为了实现舆情传播与舆情引导的合作,各方应确立以下机制:1.信息共享机制:各网络媒体和平台应加强信息共享,通过建立信息汇总和交流平台,定期共享舆情数据和分析报告,以便对舆情发展趋势进行及时监测和分析。
2.协作机制:各方应建立协作机制,共同应对网络舆情事件。
各网络媒体和平台可以通过合作,共同发起调查,制定相关报道和评论,以形成舆论共识和引导舆情发展。
3.舆情引导机制:网络舆情传播与舆情引导的合作机制需要建立有效的舆情引导机制。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舆情引导的规范性,确保网络舆情的正常引导和传播。
4.舆情回应机制:网络舆情综合治理需要建立快速、高效的舆情回应机制。
当网络舆情事件出现时,应迅速启动相关机制,通过各方的协同努力,进行舆情处理和引导。
三、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困境和挑战网络舆情综合治理虽然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
1. 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矛盾:不同的网络媒体、平台和政府部门对于网络舆情的处理和引导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如何协调各方的利益,形成协同努力,是一个重要挑战。
2. 技术手段的不足:当前的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技术手段还相对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舆情监测、舆情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以提高网络舆情的管理能力和效果。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机制
一、预案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舆情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信息复杂等特点,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制定本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机制。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体系;2. 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确保网络舆情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3. 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4. 提升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网络素养。
三、工作机制(一)组织领导1. 成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评估等工作;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协调联络、信息报送等工作;3. 各级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
(二)舆情监测1. 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对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点事件进行实时监测;2. 利用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自动抓取、分类、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3. 加强与网络媒体、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的沟通,获取舆情信息。
(三)舆情预警1. 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预警等级;2. 对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舆情,及时上报领导小组;3. 领导小组根据预警等级,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
(四)舆情处置1. 对已发生的网络舆情,迅速组织力量进行调查核实,了解事件真相;2. 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回应社会关切;3. 加强舆论引导,引导公众理性看待事件,避免舆情升级;4. 对涉及违法犯罪行为的,依法予以查处。
(五)舆情评估1. 对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查找不足,改进工作;2. 对舆情事件处置结果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公众满意度;3. 根据评估结果,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预案有效实施。
如何加强网络舆论和宣传工作2篇
如何加强网络舆论和宣传工作2篇篇一:加强网络舆论和宣传工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渠道之一。
网络舆论和宣传工作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加强网络舆论和宣传工作,让广大网民得到更多、更好、更及时的信息,已经成为了当前需要深入研究、探索的问题。
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加强网络舆论和宣传工作。
一、重视网络舆情分析和研判网络舆情是指通过网络传播的广泛而复杂的公共意见和心态,是网络社会在信息时代的产物。
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是指通过对网络舆情的收集与分析,形成对于社会公共舆情发展趋势、舆情产生的原因以及舆情背后的矛盾与利益关系等的认识,并据此给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用以引导和调控网络舆论。
因此,针对当前的网络舆情,需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分析和研判机制,着重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能力,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消除网络谣言,保障网络信息的真实和可靠性。
二、提高网络舆论的信息透明度信息开放是增强网络舆论的基础和前提。
政府除了要将一些政策文件、法规等公开,也要及时,公开地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提高政府的信息公开度。
此外,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如微博、微信等,及时回应社会各种疑虑和质疑,让公众知道政府、企业的想法和行动,加深对政府、企业的了解和信任。
同时,还要支持和鼓励各方开展自主评价活动,以建立客观、公正的信息透明度体系。
三、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既涉及到对于社会群体的引导和和影响,也涉及到运营管理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对于网络信息的管理和运营。
对于社会群体的引导和影响,主要是通过传播何种信息来影响民众的情绪、思想及行为等,要在传播媒介中体现良好价值观,不搞低俗、虚假、恶搞等内容,引导营造健康的网络氛围。
对于运营管理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需要切实做好用户信息的管理、技术保障和事故处置等工作,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提升整个网络环境的品质与效益。
四、创新网络舆论和宣传手段网络舆论和宣传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需要创新性的思维和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构建应对涉检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建立舆情监督领导系统。
一是从根本上杜绝涉检舆情的发源。
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
全面落实高检院业务考核实施意见和细则,实施量化目标管理、办案流程管理、内外监督管理,勇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做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切实树立起检察机关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良好形象。
二是各级检察机关要尽快配备专门负责监测、应对、处置网络舆情尤其是涉检舆情的软硬件设备和专业人员队伍。
精心构建网络舆情监督组织机构。
根据网络舆情监督工作的需要,市级以上检察院应成立网络舆情领导组、网络舆情监测组、网络舆情调查组、网络舆情反馈组,积极开展涉检网络舆情的监测、评估、预警和应对处置工作。
三是认真执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民检察院“检务公开”的意见》和《关于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加强和改进涉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工作的通知》精神。
积极推行检察文书说理制度,富有成效的推行检务公开,实行院务、业务“双公开”,凡是与检察职权相关而又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项都应当公开。
对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在职权范围内及时调查核实,对不属检察机关管辖的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确保移送后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四是认真抓好检察门户网站建设。
把检察门户网站建设成为网上宣传、网上咨询问答、网上展览、网上受理、意见征求、在线交流等多功能的统一平台,引导网民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矛盾,理性合法表达诉求。
建立舆情分析研判系统。
一是涉检网络舆情预测性分析研判。
认真研究涉检网络舆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往往是先有涉检事件发生,后有舆情出现,可能时间很快甚至几乎同时。
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控,监测到或收到涉检网络舆情信息后,要及时组织人员召开网络舆情研判例会,准确查找网络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网络舆情反映的问题,对网络舆情发展趋势作出正确判断,对网络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及时准备好多套跟(回)帖材料(包括文字、图片和音视资料)。
二是涉检网络舆情提示性分析研判。
采取向党政有关部门和上级院随时联系、日通报、周研判、月分析和重大事件专题研判等形式,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层级研判。
同时,联系相关部门加强对重点阶段、重点环节、重点部门、重点群体的网上舆情信息监控。
三是涉检网络舆情动态性分析研判。
动态跟踪、及时研究网络上的重大事件尤其涉检事件,及时准确地把握了解网络舆情事件的动态性发展。
对一些影响面大、可能导致事件升级危机的舆情信息,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信息的第一时间获知掌控。
四是网络舆情反思性分析研判。
组织召开网络舆情评析会,总结交流网络舆情研判决策的得失成败。
针对涉检网络舆情可能诱发的危机事件,要制定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建立涉检舆情监测引导系统。
一是指派专人担任网络舆情网评员,负责每天对网络舆情开展日常监测和重点网站、重点论坛的实时巡查,对涉检网络舆情进行汇总、登记和总结。
二是坚持对涉检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舆论热点、媒体关注焦点、舆情级别和程度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对那些影响较大、群众关注度较高的涉检网络舆情,通过相关新闻媒体进行公布;对那些网上举报线索不明晰的网络舆情,及时跟踪深挖线索;对那些经查不实的网络舆情,及时澄清事实,确保引领主流舆论。
三是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出发,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正工作偏差,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四是明确网络舆情预警防范和监测处置的责任,把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列入绩效考评,对舆情引导控制不力、发生重大网络舆情事故、造成工作被动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是做好“阳光检察”的新闻发言工作人。
即时、主动、准确地发布权威网络信息,尽快澄清虚假信息,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及时对民众履行告知义务,增加检察工作的透明度;做好负面不实传言的舆论引导,以法言法语、客观评述澄清负面不实言论;依托职务犯罪预防宣讲团和已在乡镇、公安、法院等处建立的检察工作室以及控告申诉部门和每年的法制宣传活动,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减少诉求无门引起的涉检涉诉上访事件,减少维权不当引发的犯罪。
建立舆情应急预警系统。
一是划分等级,确立“四色预警”。
按照涉检网络舆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涉检网络舆情分为特大(1级)、重大(2级)、较大(3级)和一般(4级)四个等级并区分为红、黄、橙、蓝“四色预警”,建立相应应急预警机制。
二是掌握话语权。
第一时间上报涉检网络舆情,快速建立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稳定、顺畅、高效的联动机制,适时、规范地发布权威信息,掌握权威信息发布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三是制定预警预案。
对网上出现的重大舆论动向,及时向有关部门、领导和上级院网络舆情工作办公室报送和反馈。
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
三是建立预警档案。
在办理案件、接待当事人过程中,发现可能诱发网络舆情的要建立预警档案,对可能产生现实舆情危机的情况及早通知有关部门做好应对准备。
四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加强与互联网管理部门、主流网络媒体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构建舆情负面应对系统。
一是加大网络宣传的策划力度,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强化正面宣传力度,深入宣传工作亮点,努力形成正面宣传的舆论强势。
二是将影响检察机关声誉和形象的不利因素或负面报道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要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网络舆情调研工作,及时收集、梳理、研判信息。
三是有效应对各种舆情信息,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
加强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和技术在网络舆情引导控制中的作用。
有效运用一切网络技术手段包括对IP地址的监测、跟踪、封杀等,及时采用“化、沉、删、正、热”等策略化解涉检舆情危机。
四是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引导舆论。
在重大事件发生后,要抢占先机,快速、准确、透明的发布相关信息,占领网络舆论高地。
五是大力培养属于检察机关自己的网络“意见领袖”。
注重吸纳、培养检察干警中的高水平的网络理论和管理人才、高素质的一线网络评论人才和掌握尖端网络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通过检察业务和网络技能的专业培训,使检察机关网上舆情引导队伍更加知识化、专业化,成为检察机关驾驭互联网的综合性“通才”。
六是运用法律手段积极查处和严厉打击“网络黑社会”、“网络打手”和“网络刀客”,积极规范、引导和治理“网络推手”,使之在网络虚拟世界里遵法守律。
基层检察院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来源:宜宾新闻网时间:2011-2-21兴文县人民检察院胡阳国检察宣传是人民群众了解检察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检察机关展示自身形象,提高影响力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兴文检察院不断采取措施,加大检察宣传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去年,该院共上稿274件。
其中,“检察日报”、“中国广播报”、“正义网”等国家级媒体采用68件;“华西都市报”、“四川工人日报”等省级媒体采用88件;“宜宾日报”、“宜宾晚报”等市级媒体采用114件,县电视台播放4条,较好地提高该院知名度和影响力。
但由于人员、经费、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宣传工作仍存在质量不高、精品少等问题,为切实扭转当前基层检察院宣传的不利形势,下面结合兴文检察院的具体实际谈点认识。
一、基层检察院宣传工作存在问题1、单兵作战多,全员宣传的氛围不浓。
基层检察院的宣传工作基本由少数人负责、大量的业务工作人员很少过问宣传,就兴文检察院来看,宣传工作主要集中在政治处和侦监科两个部门,其他部门撰写宣传稿件少。
从该院去年省级以上采用的154条稿件来看,政治处撰写55条,占总数的36%,侦监科撰写83条,占总数的53%,其余部门撰写16条,只占总数的11%。
在政治处,也主要集中一两个干警身上,由于政治处任务多、事务杂,往往不可能挤出过多的时间去搞宣传,停于写工作动态的多,对需花费较多时间的专题报道涉及少。
2、重机关内部宣传,轻媒体公开宣传。
就兴文检察院来看,全院形成的信息稿件大多只报送上级检察机关和县级有关部门,很少向新闻媒体投稿,缩小检察宣传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制约了检察宣传的全面发展。
3、宣传形成单一,以文字宣传为主。
兴文检察院的宣传工作大部分仍停留在文字宣传上,对专题片、系列报道、图片等影响广泛、明显的宣传形式很少接触。
由于条件所限,开展网络宣传,利用互联网展示检察机关的风采,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互联网上建立“兴文检察”网,也设立“兴文检察”内部网络,但内容较少,更新不及时,没有在各种媒体上形成宣传阵地,致使不能及时、全面地向社会报道检察工作。
4、宣传内容单一,深度不够。
检察工作的重点体现在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二者缺一不可,兴文检察院也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开展宣传,但内容单薄,影响不大。
在队伍建设宣传上,以工作动态居多,在深度报道队伍建设的举措、推出先进典型等方面少;在业务工作宣传上,以单个案例宣传居多,对业务工作中好经验、好做法、新举措以及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宣传少。
二、制约基层检察院宣传工作的原因1、思想上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很多领导和干警认为办案是首要任务,宣传工作只是可有可无,不碍大雅的次要工作。
产生这种想法有两点原因:一是眼前利益作怪。
领导和干警大多把眼光停留在办案上,办案数量多,成绩就显著,特别是自侦部门,办案可追赃,可创收,能收到“立竿见影”的经济效果。
而宣传工作是一项软性工作,效果不可能一日而就,故领导和干警都不太重视。
二是前途观作怪。
检察机关是专业性较强的机关,通过业务工作可能学到具体的法律知识,通过办案能锻炼工作能力,办好案能够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器重,从现实来看,检察机关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都是从业务部门提拔担任的,而宣传工作属检察机关的辅助工作,干好宣传工作,需要比干好业务工作花费更大的精力和时间,但要从此获得仕途上的较大发展,难度较大,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检察宣传工作的发展。
2、枯燥、清贫的特点难以产生吸引力。
检察宣传工作是一种文字性工作,清贫、枯燥、波澜不惊,干好宣传工作必须依靠宣传人员的“坐功”和“笔杆子”。
这些是年轻干警难以做到的。
一旦看到办案部门车进车出,忙忙碌碌,检察宣传人员难免产生对比思想,从而滋生厌烦情绪。
3、装备、设施陈旧不齐。
基层检察院由于经费和条件的限制,致使用于宣传工作的装备和设施比较匮乏,致使许多宣传手段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制约宣传工作的发展。
4、人员素质偏低。
从兴文检察院来看,全院在岗干警41名,没有一名新闻专业人员,个别干警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但要从事检察宣传工作,也得从头学起,由于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理论深度,重点不明确,难以达到宣传报道应有的水平,难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