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衰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 ③出血倾向明显,PTA≤ 40%(或
INR≥1.5),且排除其他原因; ④肝脏进行性缩小。
肝衰竭诊断
亚急性肝衰竭:起病较急, 2~ 26周出 现以下表现者:
①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②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TBil)
大于正常值上限 10倍或每日上升≥ 17.1 μmol/L; ③伴或不伴有肝性脑病; ④出血倾向明显, PTA≤40%(或 INR≥1.5)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我国在肝衰竭诊断中强调疾病整个发展 过程,国外更看重本次疾病发作的影响 。
临床分期
早期肝衰竭
未发生肝性脑病及腹水 40%<PTA>30 %
中期肝衰竭
≤II度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 有出血倾向,
20%≤PTA<30%
(INR1.5-1.9)
晚期肝衰竭
严重出血倾向 PTA<20% (或INR≥2.6)(必备) 难治性并发症: 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
及固
肝性
肾腹
综水
合
症
细 菌肝 出 或性 血 真脑 菌病
肝衰竭并发症 与 MODS
感
染 肝衰竭
血 流
动
Sepsis DIC
脑 水 肿
肝 肺 综 合
力 学 紊 乱
征
肝衰竭诊断
急性肝衰竭: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Ⅱ 度及以上肝性脑病并有以下表现者:
①极度乏力,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 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
肝衰竭诊断
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基础 上,短期内发生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 临床症候群:
①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②黄疸迅速加深,血清 TBil大于正常值上限 10
倍或每日上升≥ 17.1 μmol/L; ③出血倾向,PTA≤40%(或 INR≥1.5),并排
除其他原因者; ④失代偿性腹水; ⑤伴或不伴有肝性脑病。
5倍以下, PTA> 40%或 INR< 1.6)。
预后评估
肝衰竭尚缺乏敏感、可靠的临床评估指 标或体系
多因素预后评价模型:终末期肝病模型 ( MELD)
单因素指标: TBil、 PT、血肌酐、胆碱 酯酶、血脂、血清钠
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D)
2000年Malinchoc等首先应用MELD来预测终末期肝 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患者的死亡率,并证 实 MELD可以预测终末期肝病的死亡率及术后的生存 时间。
肝衰竭
Liver Failure
指南更新
• 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 AASLD)《急性肝 衰竭处理》
• 2006年 10月,中华医学会《肝衰竭诊疗指南 》
• 2009年,亚太肝脏研究协会( APASL)《慢 加急性肝衰竭共识》。
• 2011年,AASLD 《急性肝衰竭指南更新》。 • 2012年,中华医学会 《肝衰竭诊疗指南》
• 发病人群:男性居多,女性较少,年龄以青壮年 为主,且呈上升趋势。职业以农民、工人所占比 例为最多,以汉族最多,少数民族较少。
• 在我国,急性肝衰竭和亚急性肝衰竭呈减少趋势; 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呈增加趋势
发病机制
肝衰竭发病和宿主、病毒、代谢及毒素有关
我国以HBV感染较多,免疫抑制剂是HBV再激活 的强诱导因素
肝衰竭诊断
慢性肝衰竭: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 进行性减退和失代偿:
①血清 TBil明显升高; ②白蛋白明显降低; ③出血倾向明显,PTA≤40%(或 INR≥1.5
),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④有腹水或门静脉高压等表现; ⑤肝性脑病。
肝衰竭诊断格式
肝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临床疾病,而是 一种功能性诊断
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病因、临床类型及分 期
诊断格式举例
药物性肝炎 急性肝衰竭
病毒性肝炎,急性,戊型 亚急性肝衰竭(中期)
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 病毒性肝炎,急性,戊型 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早期)
血吸虫性肝硬化 慢性肝衰竭
亚急性肝衰竭(早期) 原因待查(入院诊断) 原因未明(出院诊断)(对可疑原因写出并打问号)
HBV感染为直接致病机制,大量病毒复制导致肝 细胞营养耗竭
免疫麻痹(与免疫耐受完全不同)是损伤前提; 应以预防为主,放宽了核苷(酸)类似物(NA) 的适应证(HB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即可)
肝衰竭的病理
急性、亚急性肝衰竭--肝坏死;慢加急性 (亚急性)肝衰竭--肝坏死与肝硬化同时 存在;慢性肝衰竭--肝硬化。
疗效判断
主要疗效指标是生存率( 4、 12、 24和 48周生存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乏 力、纳差、腹胀、尿少、出血倾向、肝 性脑病、感染及腹水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的改善;血液生化学检查示 TBil下降, PTA( INR)恢复正常,血清白蛋白改 善。
疗效判断
临床治愈标准: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常 以临床治愈率作为判断标准。
因病理表现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临床表 现的差异
肝坏死--黄疸和肝性脑病;肝硬化---门脉 高压如腹水、消化道出血、低蛋白血症 、肝性脑病等。
肝衰竭的分类
肝衰竭分类强调疾病的发展过程
急性与亚急性肝衰竭都强调无基础肝病 史,有无肝病史一直是我国与国外在急 性、亚急性肝衰竭定义中的区别。
以往有HBV携带者此次发生肝衰竭,则 不能称为急性肝衰竭或亚急性肝衰竭
①乏力、纳差、腹胀、尿少、出血倾向和 肝性脑病等临床症状消失;
②黄疸消退,肝脏恢复正常大小; ③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④ PTA ( INR)恢复正常。
疗效判断
临床好转标准: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 以临床好转率作为判断标准。
①乏力、纳差、腹胀、出血倾向等临床症 状明显好转,肝性脑病消失;
②黄疽、腹水等体征明显好转; ③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 TBil降至正常的
严重感染、II度以上肝性脑病
肝衰竭前期定义
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 等严重消化道症状;
黄疸升高( TBil≥51μmol/L,但≤ 171 μmol/L),且每日上升≥ 17.1μmol/L
有出血倾向, 40%< PTA≤50%(或 1.5 < INR≤1.6)。
急低
性钠
肾血
损 伤
症 或 顽
证据等级与定义
定义
• 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 • 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
发生严重wk.baidu.com碍或失代偿 • 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
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病因
流行病学
• 主要病因:HBV感染。以慢加急性肝衰竭为主。
• 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乙醇、化学制剂等)
INR≥1.5),且排除其他原因; ④肝脏进行性缩小。
肝衰竭诊断
亚急性肝衰竭:起病较急, 2~ 26周出 现以下表现者:
①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②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TBil)
大于正常值上限 10倍或每日上升≥ 17.1 μmol/L; ③伴或不伴有肝性脑病; ④出血倾向明显, PTA≤40%(或 INR≥1.5)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我国在肝衰竭诊断中强调疾病整个发展 过程,国外更看重本次疾病发作的影响 。
临床分期
早期肝衰竭
未发生肝性脑病及腹水 40%<PTA>30 %
中期肝衰竭
≤II度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 有出血倾向,
20%≤PTA<30%
(INR1.5-1.9)
晚期肝衰竭
严重出血倾向 PTA<20% (或INR≥2.6)(必备) 难治性并发症: 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
及固
肝性
肾腹
综水
合
症
细 菌肝 出 或性 血 真脑 菌病
肝衰竭并发症 与 MODS
感
染 肝衰竭
血 流
动
Sepsis DIC
脑 水 肿
肝 肺 综 合
力 学 紊 乱
征
肝衰竭诊断
急性肝衰竭: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Ⅱ 度及以上肝性脑病并有以下表现者:
①极度乏力,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 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
肝衰竭诊断
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基础 上,短期内发生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 临床症候群:
①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②黄疸迅速加深,血清 TBil大于正常值上限 10
倍或每日上升≥ 17.1 μmol/L; ③出血倾向,PTA≤40%(或 INR≥1.5),并排
除其他原因者; ④失代偿性腹水; ⑤伴或不伴有肝性脑病。
5倍以下, PTA> 40%或 INR< 1.6)。
预后评估
肝衰竭尚缺乏敏感、可靠的临床评估指 标或体系
多因素预后评价模型:终末期肝病模型 ( MELD)
单因素指标: TBil、 PT、血肌酐、胆碱 酯酶、血脂、血清钠
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D)
2000年Malinchoc等首先应用MELD来预测终末期肝 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患者的死亡率,并证 实 MELD可以预测终末期肝病的死亡率及术后的生存 时间。
肝衰竭
Liver Failure
指南更新
• 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 AASLD)《急性肝 衰竭处理》
• 2006年 10月,中华医学会《肝衰竭诊疗指南 》
• 2009年,亚太肝脏研究协会( APASL)《慢 加急性肝衰竭共识》。
• 2011年,AASLD 《急性肝衰竭指南更新》。 • 2012年,中华医学会 《肝衰竭诊疗指南》
• 发病人群:男性居多,女性较少,年龄以青壮年 为主,且呈上升趋势。职业以农民、工人所占比 例为最多,以汉族最多,少数民族较少。
• 在我国,急性肝衰竭和亚急性肝衰竭呈减少趋势; 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呈增加趋势
发病机制
肝衰竭发病和宿主、病毒、代谢及毒素有关
我国以HBV感染较多,免疫抑制剂是HBV再激活 的强诱导因素
肝衰竭诊断
慢性肝衰竭: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 进行性减退和失代偿:
①血清 TBil明显升高; ②白蛋白明显降低; ③出血倾向明显,PTA≤40%(或 INR≥1.5
),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④有腹水或门静脉高压等表现; ⑤肝性脑病。
肝衰竭诊断格式
肝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临床疾病,而是 一种功能性诊断
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病因、临床类型及分 期
诊断格式举例
药物性肝炎 急性肝衰竭
病毒性肝炎,急性,戊型 亚急性肝衰竭(中期)
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 病毒性肝炎,急性,戊型 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早期)
血吸虫性肝硬化 慢性肝衰竭
亚急性肝衰竭(早期) 原因待查(入院诊断) 原因未明(出院诊断)(对可疑原因写出并打问号)
HBV感染为直接致病机制,大量病毒复制导致肝 细胞营养耗竭
免疫麻痹(与免疫耐受完全不同)是损伤前提; 应以预防为主,放宽了核苷(酸)类似物(NA) 的适应证(HB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即可)
肝衰竭的病理
急性、亚急性肝衰竭--肝坏死;慢加急性 (亚急性)肝衰竭--肝坏死与肝硬化同时 存在;慢性肝衰竭--肝硬化。
疗效判断
主要疗效指标是生存率( 4、 12、 24和 48周生存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乏 力、纳差、腹胀、尿少、出血倾向、肝 性脑病、感染及腹水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的改善;血液生化学检查示 TBil下降, PTA( INR)恢复正常,血清白蛋白改 善。
疗效判断
临床治愈标准: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常 以临床治愈率作为判断标准。
因病理表现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临床表 现的差异
肝坏死--黄疸和肝性脑病;肝硬化---门脉 高压如腹水、消化道出血、低蛋白血症 、肝性脑病等。
肝衰竭的分类
肝衰竭分类强调疾病的发展过程
急性与亚急性肝衰竭都强调无基础肝病 史,有无肝病史一直是我国与国外在急 性、亚急性肝衰竭定义中的区别。
以往有HBV携带者此次发生肝衰竭,则 不能称为急性肝衰竭或亚急性肝衰竭
①乏力、纳差、腹胀、尿少、出血倾向和 肝性脑病等临床症状消失;
②黄疸消退,肝脏恢复正常大小; ③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④ PTA ( INR)恢复正常。
疗效判断
临床好转标准: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 以临床好转率作为判断标准。
①乏力、纳差、腹胀、出血倾向等临床症 状明显好转,肝性脑病消失;
②黄疽、腹水等体征明显好转; ③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 TBil降至正常的
严重感染、II度以上肝性脑病
肝衰竭前期定义
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 等严重消化道症状;
黄疸升高( TBil≥51μmol/L,但≤ 171 μmol/L),且每日上升≥ 17.1μmol/L
有出血倾向, 40%< PTA≤50%(或 1.5 < INR≤1.6)。
急低
性钠
肾血
损 伤
症 或 顽
证据等级与定义
定义
• 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 • 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
发生严重wk.baidu.com碍或失代偿 • 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
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病因
流行病学
• 主要病因:HBV感染。以慢加急性肝衰竭为主。
• 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乙醇、化学制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