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代谢(人卫第8版)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 第08章 脂代谢(共68张PPT)

生物化学 第08章 脂代谢(共68张PPT)

合成一分子软脂酸的总反应式
4、脂肪酸的延伸反应
NADPH
5、脂肪酸的去饱和反应
4. 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与β-氧化的比较
区别要点
从头合成
β-氧化
细胞内进行部位
胞液
酰基载体
ACP-SH
二碳单位参与或断裂形式 丙二酸单酰ACP
电子供体或受体
NADPH+H+
-羟酰基中间物的立体构型不同
D型
对HCO3-和柠檬酸的需求 所需酶
甘油
R1COOH R2COOH R3COOH
脂肪酸
场所: 细胞质内(主要是脂肪组织) 关键酶:脂肪酶(限速酶) 调控: 激素 功能: 水解产物可进一步氧化分解
二、甘油的氧化分解与转化
CH 2OH ATP ADP CH 2OH NAD + NADH+H +
CHOH
CHOH
甘油激酶
CH 2OH (肝 、 肾 、 肠 ) CH 2O
α–lipoprotein (high density 脂酰-CoA的跨线粒体内膜的转运
第十章
FAD+2ATP+3H20
(2)脂酰CoA转运入线粒体
脂类的脂消类化代、谢吸收、 CH3(CH2)nCOOH
(hormone-sensitive lipase , HSL) 这对于某些生活在干燥缺水环境的生物十分重要,像骆驼已将β-氧化作为获取水的一种特殊手段。
5~10 50~70 10~15 10~15
20~25 10 40~50 5
45~50 20 20~22 30
生理功能
转运外源性 TG
转运内源性 TG 转运 Ch 转运PL、Ch
第二节 第十章

29.医学生物化学人卫第8版(精校修订版)

29.医学生物化学人卫第8版(精校修订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生物化学第8版第一章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成分之一,约占人体固体成分的45%左右。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组织器官中。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各种生命功能的直接执行者,在物质运输与代谢、机体防御、肌肉收缩、信号传递、个体发育、组织生长与修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特点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编码氨基酸:自然界存在的氨基酸有300余种,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且具有自己的遗传密码。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

✧每100mg样品中蛋白质含量(mg%):每克样品含氮质量(mg)×6.25×100。

氨基酸的分类✧所有的氨基酸均为L型氨基酸(甘氨酸)除外。

✧根据侧链基团的结构和理化性质,20种氨基酸分为四类。

1.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脯氨酸(Pro)。

2.极性中性氨基酸:色氨酸(Trp)、丝氨酸(Ser)、酪氨酸(Tyr)、半胱氨酸(Cys)、蛋氨酸(Met)、天冬酰胺(Asn)、谷胺酰胺(gln)、苏氨酸(Thr)。

3.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

4.碱性氨基酸: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

✧含有硫原子的氨基酸:蛋氨酸(又称为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含有由硫原子构成的巯基-SH)、胱氨酸(由两个半胱氨酸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

✧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唯一的亚氨基酸:脯氨酸,其存在影响α-螺旋的形成。

✧营养必需氨基酸:八种,即异亮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赖氨酸。

基础化学(人卫第8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基础化学(人卫第8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g 9.0g L1
1.4L
12、 nI2
m(I2 ) M (I2)

0.508g 254g mol 1

2.00 103 mol
nKI KMnO4 2n(I 2 ) 2 2.00 103 mol 4.00 103 mol
Exercises 2. 29.837 29.24 0.018618 0.19
1.89mol
8、 n(ZnCl2 )

m(ZnCl2 ) M (ZnCl2 )

350 g 136.3g mol 1

2.57mol
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ZnCl 2 )

n(ZnCl 2 ) V

2.57mol 739.5mL

3.48mol

L1
此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为:
b(ZnCl 2 )

n(ZnCl 2 ) m(H 2O)

2.57mol 650g

3.95mol
kg 1
m(K )
20mg
9、 c K n(K ) M (K ) 39.0g mol 1 5.1mmol L1
V
V
100mL
m(Cl )
366mg
c Cl n(Cl ) M (Cl ) 35.5g mol 1 103mmol L1
V
V
100mL
10、 m(C6 H12O6 ) 50.0g L1 500mL 25.0g
m(C6 H12O6
H 2O)

25.0g
M (C6 H12O6 H 2O) M (C6 H12O6 )

《病理学》【人卫八年制第二版】(绿皮书)重点整理

《病理学》【人卫八年制第二版】(绿皮书)重点整理

《病理学》(人卫八年制第二版)重点整理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一节适应适应: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持续性的细胞增生通常为弥散性;皆由刺激引起,一旦刺激消除,则增生停止1、生理性增生:生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分激素性增生、代偿性增生。

女性青春期乳腺的发育2、病理性增生: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多数为过量的激素或生长因子刺激。

连续病理性增生可发展为肿瘤性增生。

雌激素异常增高,导致乳腺的增生肥大和增生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但常常同时发生,并且可因同一机制而触发。

例如,妊娠期子宫既有平滑肌细胞数目的增多,又有单个平滑肌的肥大。

对于不能分裂的细胞(如心肌细胞),则只会出现肥大而不能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所替代的过程。

正常组织中的干细胞或结缔组织中的未分化间叶细胞通过增生转变,即重新程序化,循一种新的方向分化。

化生只出现在具有增生能力、同源的细胞之间,常常由一种特异性较低的细胞取代特异性较高的细胞。

化生主要见于慢性刺激作用下的上皮组织,也可见于间叶组织。

化生是一种异常的增生,可发生恶变。

1、上皮细胞的化生:以鳞状上皮化生最常见胃粘膜腺上皮→肠上皮化生小肠或者大肠型粘膜特征,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柱状上皮(气管、宫颈、胆囊)→鳞状上皮化生气管、支气管粘膜子宫颈这往往都是炎症刺激的结果,机体对不良刺激的防御反应2、间叶组织的化生:纤维结缔组织→骨、软骨骨骼肌→骨在正常不形成骨的部位形成骨或软骨。

第二节细胞、组织的损伤一、原因和发生机制原因:缺氧、物理因子、化学和药物因素、生物因素、免疫反应、遗传性缺陷、营养失衡等。

生化机制:1、ATP的耗竭2、氧自由基的积聚3、细胞内钙的流入和钙内环境稳定的破坏4、膜渗透性的缺陷5、不可逆性的线粒体的损伤二、形态学变化(掌握不同变性的概念、类型,出现在哪些疾病以及意义)(一)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人卫第八版《卫生学》职业环境与健康第三部分共173页文档

人卫第八版《卫生学》职业环境与健康第三部分共173页文档
12种法定尘肺(2019年职业病目录)
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 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 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一、生产性粉尘
(六)粉尘危害控制
八字方针: 革水 密 风 管 护 教查
一、生产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尘
1.法律措施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9,全国
浓度和接尘时间与危害程度呈正相关
一、生产性粉尘
4.其他理化特性
粉尘密度 影响沉降速度。 硬度 溶解度 荷电性 影响沉降速度和在呼吸道中阻留以及被
吞噬的速度。
爆炸性
一、生产性粉尘
(五)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
1.生产性粉尘在呼吸道的阻留和清除
(1)阻留机制 撞击 截留 重力沉积 静电沉积 布朗运动
、合成橡胶等
3.混合性粉尘(多见)
煤矽尘、电焊烟尘等
一、生产性粉尘
(四)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 1.化学组成
化学成分决定的危害性质
一、生产性粉尘
2.粉尘分散度 (1)定义
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子直径大小(μm)的数 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来表示。
(2)卫生学意义 1)分散度越高,比表面积越大,生物活性越高,危害
越大; 2)分散度越高,沉降速度越慢,越易被人体吸入; 3)尘分散度与其在呼吸道中的阻留部位有关;
一、生产性粉尘
不同直径的粉尘粒子在呼吸道中的阻留
>15μm-非吸入性粉尘
<15μm-可吸入性粉尘
10~15μm 上呼吸道
气管
5~10μm
支气管
呼吸性粉尘
<5μm 细支气管
肺泡

第八版人卫出版社生理学名词解释

第八版人卫出版社生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围绕在许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各种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生理功能的调节regulation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体内一些器官和组织的功能活动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以应这些变化,最终恢复内环境的稳态。

★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最主要的形式。

反射reflex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体内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前馈feedforward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经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第二章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一些脂溶性(非极性)小分子或少数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指物质在膜蛋白(生物泵)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供能,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跨膜转运。

被动运输胞吞通道扩散载体扩散伴随运输出胞exocytosis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入胞endocytosis指细胞外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如细菌、死亡细胞和细胞死亡碎片等被细胞膜包裹后,以囊泡的形式进入细胞的过程。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生物学信息(兴奋或抑制)在细胞间或细胞内转换和传递,并产生效应的过程。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安静情况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相对平稳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07-04节脂质代谢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07-04节脂质代谢
醇的合成。 甲状腺素还促进胆固醇在肝转变为胆汁酸。
二、转化成胆汁酸是胆固醇的主要去路
胆固醇的母核——环戊烷多氢菲在体内不能被降解,但侧 链可被氧化、还原或降解,实现胆固醇的转化。
(一)胆固醇可转变为胆汁酸
胆固醇在在肝细胞中转化成胆汁酸(bile acid),随胆汁
经胆管排入十二指肠,是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
第四节
磷脂的代谢
Metabolism of Phospholipid
一、磷脂酸是甘油磷脂合成的重要中间产物
(一)甘油磷脂合成的原料来自糖、脂质和氨基酸代谢
1. 合成部位
全身各组织内质网,肝、肾、肠等组织最活跃。
2. 合成原料及辅因子
脂肪酸、甘油、磷酸盐、胆碱、丝氨酸、肌醇、ATP、CTP
(二)甘油磷脂合成有两条途径
• 饥饿与饱食
饥饿与禁食可抑制肝合成胆固醇。 摄取高糖、高饱和脂肪膳食后,胆固醇的合成增加。
• 胆固醇
胆固醇可反馈抑制肝胆固醇的合成。它主要抑制HMG-CoA还原 酶的合成。
• 激素
胰岛素及甲状腺素能诱导肝HMG-CoA还原酶的合成,从而增加胆固醇 的合成。
胰高血糖素及皮质醇则能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因而减少胆固
• 甲羟戊酸经15碳化合 物转变成30碳鲨烯
• 鲨烯环化为羊毛固醇后 转变为胆固醇
(四)胆固醇合成通过HMG-CoA还原酶调节
• 关键酶——HMG-CoA还原酶
酶的活性具有昼夜节律性 (午夜最高,中午最低) 可被磷酸化而失活,脱磷酸可恢复活性 受胆固醇的反馈抑制作用 胰岛素、甲状腺素能诱导肝HMG-COA还原酶的合成
分布:
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 大约 ¼ 分布在脑、神经组织;肝、肾、 肠等内脏、皮肤、脂肪组织中也较多;肌肉组织含量较低;肾上腺、 卵巢等合成类固醇激素的腺体含量较高。

病理生理学人卫第8版(精校修订版)

病理生理学人卫第8版(精校修订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病理生理学第8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一) 主要任务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基础医学学科。

◆以患病机体为对象◆以功能与代谢变化为重点◆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二)地位桥梁学科(三)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1、疾病概论 :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主要论述的是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又称典型病理过程。

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3、各系统病理生理学又称病理生理学各论主要讲述体内重要系统的不同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机制。

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概念要清楚第二节常用研究方法1. 动物实验:这是病理生理学研究最主要的方法。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动物的自发性疾病2、临床观察: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观察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3、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第二章疾病概论◆病因学◆发病学第一节健康与疾病健康(health)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症状(symptom):是指疾病所引起的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

体征(sign):是指通过各种检查方法在患病机体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异常。

第二节病因学(etiology)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及其作用的规律一、疾病发生的原因(一) 致病因素的概念: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二) 病因的分类1、生物性因素:指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和蔓延的能力。

护士大二生物化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护士大二生物化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护士大二生物化学下册重要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一)《糖代谢》1. ①基本定义:糖代谢就是身体里糖(像葡萄糖这种)的各种变化过程,包括怎么把糖分解了来获取能量,怎么把多余的糖储存起来等。

2. ②重要程度:在生物化学里那可是相当重要。

就好像汽车需要汽油,咱身体活动就需要从糖代谢这里获取能量,而且和很多生理过程像是糖尿病这种病都有关系。

3. ③前置知识:得知道一些基本的化学分子结构知识,像什么是碳、氢、氧原子,它们怎么组成葡萄糖这样的分子。

4. ④应用价值:医生在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时候就得清楚患者身体里的糖代谢出了啥问题。

比如说运动员要合理补充糖分来提高运动能力,因为他们身体在运动时糖代谢比较快,需要更多能量。

(二)《脂代谢》1. ①基本定义:脂代谢简单说就是身体里脂肪的处理过程,像脂肪怎么分解变成能被身体用的物质,还有多余的糖或者蛋白质怎么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

2. ②重要程度:这对于理解身体能量储存和利用是关键。

如果脂代谢不正常,就可能肥胖或者有高血脂这些毛病。

3. ③前置知识:知道脂肪的基本结构组成,什么是脂肪酸,什么是甘油之类的。

4. ④应用价值:营养师根据不同人的脂代谢状况设计健康食谱。

比如说给想要减肥的人设计低脂食谱,就是想着调整他们身体里的脂代谢过程。

二、知识体系(一)《糖代谢》1. ①知识图谱:它是生物化学下册里和能量代谢相关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

2. ②关联知识:和呼吸作用紧密相连,毕竟糖的分解要经过呼吸作用氧化产生能量。

而且还和激素调节有关系,胰岛素就能调节糖的代谢。

3. ③重难点分析:难点在于理解糖代谢不同途径的细节步骤,关键在于记住糖酵解那些复杂的步骤和作用的酶。

4.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经常出问答题,像让你简述糖有氧氧化的过程和意义。

(二)《脂代谢》1. ①知识图谱:和糖代谢、蛋白质代谢共同撑起了身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体系。

2. ②关联知识:和胆汁酸的代谢有关,胆汁酸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吸收。

《病理学》(人卫)第8版 第九章 第5节-end

《病理学》(人卫)第8版 第九章 第5节-end

第五节炎症性肠病局限性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原因均不明,且有许多共同临床特征,如均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等,因此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IBD可见于任何年龄。

一、局限性肠炎局限性肠炎(regional enteritis)又称Crohn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主要侵犯消化道的全身性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回肠末端,其次为结肠、回肠近端和空肠等处。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部肿块、肠溃疡穿孔、肠瘘形成及肠梗阻。

还可出现肠外免疫性疾病,如游走性多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

本病呈慢性经过,经治疗后可缓解,但常复发。

本病与肠结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常甚难鉴别。

(P194)(一)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病因不明。

近年发现本病常伴有免疫异常。

在患者的血液中可测到抗结肠抗体。

在病变部位用免疫荧光和酶标方法证明有免疫复合物沉积。

(二)病理变化1.肉眼观病变呈节段性,由正常黏膜分隔。

病变处肠壁变厚、变硬,肠黏膜高度水肿。

皱襞呈块状增厚,黏膜面有纵行溃疡并进而发展为裂隙,重者可引起砀穿孔及瘘管形成。

病变肠管常因纤维化而狭窄并易与邻近肠管或肠壁粘连。

肠壁可黏合成团,与回盲部增殖型结核很相似。

2.镜下病变复杂多样,裂隙状溃疡表面被覆坏死组织,其下肠壁各层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与浆细胞浸润,称为穿壁性炎症,可见淋巴组织增生并有淋巴滤泡形成,约半数以上病例出现结核样肉芽肿,但无干酪样坏死改变。

肠黏膜下层增厚、水肿,其中有多数扩张的淋巴管。

二、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

可累及结肠各段、偶尔见于回肠。

本病也常伴肠外免疫性疾病,如游走性多关节炎、葡萄膜炎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临床上有腹痛、腹泻和血性黏液便等症状。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病的病因不明,现多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据报道,在大约不到半数的患者血清中可查出抗自身结肠细胞抗体。

第十三章 脂类代谢

第十三章 脂类代谢

由于软脂酸转化为软脂酰CoA消耗1分子ATP中的两个高 能磷酸键的能量,因此净生成108—2=106个ATP 的高能磷酸 键。
当软脂酸氧化时,自由能的变化是—2340千卡(一9790.56 千焦耳)。ATP水解为ADP和Pi时,自由能的变化为一7.30千 卡(—30.54千焦耳)。 软脂酸生物氧化净生成106个ATP,可产生7.30x106= 773.8千卡(3250千焦耳)能量。 因此在软脂酸氧化时约有33% 的能量转换成磷酸键能。
催化这一反应的酶有三种,各自特异地催化不同长度碳 链的酮脂酰辅酶A。 例如牛肝线粒体制得的酶结晶可作用用于短链底物。
该酶具有反应性强的SH基,其催化机理如下:
尽管β—氧化作用中四个步骤都是可逆反应,但是由于 β—酮脂酰辅酶A硫解酶催化的硫解作用是高度放能反应, ΔG0’=—28.03千焦尔/摩尔。 整个反应平衡点偏向于裂解方向,难以进行逆向反应, 所以使脂肪酸氧化得以继续进行。
(四)脂肪酸的α-氧化 Stumpf ,P.K.(1956)发现植物线粒体中除有β—氧化作 用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氧化途径,称为α—氧化作用。 这种特殊类型的氧化系统,首先发现于植物种子和植物叶 子组织中,但后来也在脑和肝细胞中发现。在这个系统中,仅 游离脂肪酸能作为底物,而且直接涉及到分子氧,产物既可以 是D—α-羟基脂肪酸,也可以是含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总结脂肪酸β—氧化作用有四个要点: ①脂肪酸仅需—次活化,其代价是消耗1个ATP分子的二个高 能键,其活化的脂酰CoA合成酶在线粒体外。
②脂酰CoA合成酶在线粒体外活化的长链脂酰辅酶A需经肉碱 携带,在肉碱转移酶Ⅰ催化下进入线粒体氧化。 ③所有脂肪酸β—氧化的酶都是线粒体酶。 ④β—氧化包括脱氢、水化、脱氢、硫解4个重复步骤。

人卫第八版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人卫第八版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人卫第八版生物化学名词解释1。

先天性代谢缺陷综合征:2。

基因扩增的后果:是指某一基因型个体在形成配子时,其游离和插入的效率有显著不同。

3。

原发性反应不全( INH:缩写为INH):是指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的大分子蛋白质所致的氮质血症。

4。

原发性反应不足( IBD:缩写为IBD):是指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的小分子蛋白质所致的氮质血症。

5。

后发性反应不足( EDH:缩写为EDH):是指通过肾小球滤过的大分子蛋白质的生物半衰期延长所致的氮质血症。

6。

非选择性蛋白尿:是指无选择性、非特异性排出血浆中蛋白质所致的氮质血症。

7。

不完全性蛋白尿:是指部分或全部尿液中的蛋白质未经肾小球滤过即被排出体外所致的氮质血症。

8。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改变:指在一定时间内血浆中的蛋白质在肾小球滤过膜上的浓度与在肾小囊腔内的浓度之比值随时间而逐渐减少的现象,称为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其单位为(μs/mg)。

9。

肾小管性酸中毒( KCN:缩写为KCN):是指尿pH值<6的肾小管性酸中毒。

10。

肾小管性酸中毒的肾脏病理改变:是指各种肾小管损害造成的肾小管内分泌功能障碍,使尿pH值降低。

11。

早期急性肾衰竭:是指由于严重肾损伤引起的血清肌酐浓度>451 μmol/L( 2mg/dl)。

12。

晚期急性肾衰竭:是指由于慢性肾实质损害造成的血清肌酐浓度>243μmol/L( 1mg/dl)。

13。

人工肾:指以血液净化设备为主体的血液处理系统。

14。

载脂蛋白:指胆固醇结合蛋白。

15。

载脂蛋白A:是一种分子量约为150kD的蛋白质。

16。

载脂蛋白B:是一种分子量约为120kD的蛋白质。

17。

载脂蛋白C:是一种分子量约为100kD 的蛋白质。

18。

脂蛋白:指脂质。

19。

胆固醇:指胆固醇酯。

20。

胆固醇酯:指胆固醇与甘油三酯的复合物。

8。

肾小管性酸中毒的肾脏病理改变:是指各种肾小管损害造成的肾小管内分泌功能障碍,使尿pH值降低。

脂代谢

脂代谢
化)
1. 脂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
在胞液中进行
ATP AMP + PPi
O
Mg2+
O
R C + HSCoA
O
脂a酰cyCl-oCAoA合
Fatty acid
sy成nth酶etase
RC S CoA
acyl-CoA
反应不可逆,消耗2个~P
2.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在肉碱(carnitine)的协助下。
甘油
MG
DG
TG
脂酸
脂酸
脂酸
脂肪动员产物的去向
甘油:直接运至肝、肾、肠等组织。主要在肝、 肾进行糖异生。
脂肪细胞及骨骼肌等组织因甘油激酶活性很低, 故不能很好利用甘油。
CH2 OH ATP ADP
CH2 OH
NAD+
NADH+H +
磷酸二
HO
CH
HO
甘油激酶
CH2 OH (肝、肾、肠)
甘油
分类
超速离心 电泳法
分子直径 蛋白质 脂类
甘油三酯 磷脂
总胆固醇
CM CM 80-500nm 0.5-2 98-99 80-95 5-7 4-5
VLDL preβ-LP 25-80nm
5-10 90-95 50-70
15 15-19
LDL β-LP 20-25nm 20-25 75-80
10 20 48-50
软脂酰CoAβ
-氧化 7次
8乙酰CoA
+ 7FADH2 + 7NADH
+7H+
TAC
NADH氧化呼吸链
7×2+7×3+8×12-2 =129 1分子软脂酸氧化共生成129分子ATP。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卫第八版)-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归纳总结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卫第八版)-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归纳总结

第一章蛋白质·蛋白质(protein)就是由许多氨基酸(amino acids)通过肽键(prpide bond)相连形成得高分子含氮化合物。

·具有复杂空间结构得蛋白质不仅就是生物体得重要结构物质之一,而且承担着各种生物学功能,其动态功能包括:化学催化反应、免疫反应、血液凝固、物质代谢调控、基因表达调控与肌收缩等;就其结构功能而言,蛋白质提供结缔组织与骨得基质、形成组织形态等。

·显而易见,普遍存在于生物界得蛋白质就是生物体得重要组成成分与生命活动得基本物质基础,也就是生物体中含量最丰富得生物大分子(biomacromolecule)·蛋白质就是生物体重要组成成分。

分布广:所有器官、组织都含有蛋白质;细胞得各个部分都含有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质就是细胞内最丰富得有机分子,占人体干重得45%,某些组织含量更高,例如:脾、肺及横纹肌等高达80%。

·蛋白质具有重要得生物学功能。

1)作为生物催化剂(酶)2)代谢调节作用3)免疫保护作用4)物质得转运与存储5)运动与支持作用6)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氧化功能第一节蛋白质得分子组成(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Protein)1、组成元素:C(50%-55%)、H(6%-7%)、O(19%-24%)、N(13%-19%)、S(0-4%)。

有些但被指含少量磷、硒或金属元素铁、铜、锌、锰、钴、钼,个别还含碘。

2、各蛋白质含氮量接近,平均为16%。

100g样品中蛋白质得含量(g%)=每克样品含氮克数*6、25*100,即每克样品含氮克数除以16%。

凯氏定氮法:在有催化剂得条件下,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化为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蒸馏出来并为过量得硼酸液吸收,再以标准盐酸滴定,就可计算出样品中得氮量。

此法就是经典得蛋白质定量方法。

一、氨基酸——组成蛋白质得基本单位存在于自然界得氨基酸有300余种,但组成人体蛋白质得氨基酸仅有20种,且均属L-氨基酸(甘氨酸除外),手性,具有旋光性(甘氨酸除外,甘氨酸R基团为-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2
18:3 18:3 20:4 20:5 22:5 22:6
w-6
w-3 w-6 w-6 w-3 w-3 w-3
CH3(CH2)4(CH═CHCH2)2(CH2)6COOH
CH3CH2(CH═CHCH2)3(CH2)6COOH CH3(CH2)4(CH═CHCH2)3(CH2)3COOH CH3(CH2)4(CH═CHCH2)4(CH2)2COOH CH3CH2(CH═CHCH2)5(CH2)2COOH CH3CH2(CH═CHCH2)5(CH2)4COOH CH3CH2(CH═CHCH2)6CH2COOH
(20:4,Δ5,8,11,14) 。
2. 合成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 前列腺素( PG ) 、血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烷 (TX) 、白三烯
1g TG = 38KJ 1g 蛋白质 = 17KJ 1g 葡萄糖 = 17KJ
体脂比例: 男性约占体重的21%,
女性为26%
(二)脂肪酸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 1. 提供必需脂肪酸 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脂肪 酸,称为营养必需脂肪酸,包括亚油酸(18:2, Δ9,12 ) 、亚麻酸( 18:3 , Δ9,12,15 )和花生四烯酸
(三)磷脂可分为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类
甘油磷脂:由甘油构成的磷脂(体内含量最多)
甘 油
FA FA
Pi
X
X = 胆碱、水、乙醇 胺、丝氨酸、甘油、 肌醇、磷脂酰甘油等
鞘磷脂:由鞘氨醇构成的磷脂 鞘 氨 醇 FA Pi X
由甘油构成的磷脂统称为甘油磷脂
组成 结构 甘油、脂酸、磷脂、含氮化合物
O O CH2O-C-R1
R2C-O-CH
常为花生四烯酸 功能
X = 胆碱、水、乙醇 CH2O-P-OX 胺、 丝氨酸、甘 OH 油、肌醇、磷脂 酰甘油等
O
含一个极性头、两条疏水尾,构成生物膜的磷 脂双分子层。
体内几种重要的甘油磷脂
含鞘氨醇或二氢鞘氨醇的磷脂称为鞘磷酯
鞘氨醇的氨基通过酰胺键与1分子长链脂酸相 连形成神经酰胺,为鞘脂的母体结构。
亚油酸 a-亚麻酸
g-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
timnodonic acid (EPA) clupanodonic acid (DPA) cervonic acid (DHA)
9,12-十八碳二烯酸
9,12,15-十八碳三烯酸 6,9,12-十八碳三烯酸 5,8,11,14-二十碳四烯酸 5,8,11,14,17-二十碳五 烯酸 7,10,13,16,19-二十二碳 五烯酸
神经酰胺
鞘脂
鞘脂
含鞘氨醇或二氢鞘氨醇的脂类。
X=磷酸胆碱 、 磷酸乙醇胺、 单糖或寡糖
按取代基X的不同,鞘脂分为:鞘磷脂、鞘糖酯
(四)胆固醇以环戊烷多氢菲为基本结构 胆固醇(cholesterol)结构 固醇共同结构: 环戊烷多氢菲
2 A 3 4 5 6 1 12 H 11 H 10 9 H B C H 8 7 13 17 D 14 15 H 16
豆寇酸
(myristic acid)
软脂酸
(palmitic acid)
硬脂酸
(stearic acid)
花生酸
(arachidic acid)
常见的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棕榈(软)油酸 (palmitoleic acid) 油酸(oleic acid) 异油酸 (Vaccenic acid) 9-十六碳一烯酸 9-十八碳一烯酸 反式11-十八碳一烯酸 16:1 18:1 18:1 w-7 w-9 w-7 CH3(CH2)5CH═CH(CH2)7COOH CH3(CH2)7CH═CH(CH2)7COOH CH3(CH2)5CH═CH(CH2)9COOH
第七章 脂质代谢
第一节 脂质的构成、功能及分析
脂质(lipids)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 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 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一、脂质是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的一类大分子物质 脂 肪 又称三脂酰甘油、甘油三酯、三脂 肪甘油酯。又称为可变脂。 类 脂 又称固定脂,包括固醇及其酯、 磷脂、 糖脂等。
(二)脂肪酸是脂肪烃的羧酸
简称脂酸,包括饱和脂酸和不饱和脂酸。
不饱和脂酸又分单不饱和脂酸和多不饱和脂酸。 系统命名法 标示脂酸的碳原子数即碳链长度和双键的位置。 △编码体系 从脂酸的羧基碳起计算碳原子的顺序。 ω或n编码体系 从脂酸的甲基碳起计算其碳原子顺序。
常见的脂肪酸
惯 名 系统名 碳原子数 簇 和双键数 分子式
动物胆固醇(27碳)
胆固醇仅存在于动物体内。
植物(29碳)
酵母(28碳)
植物不含胆固醇而含植物固醇。
二、脂质具有多种复杂的生物学功能
(一)甘油三酯是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
首先,甘油三酯氧化分解产能多。 第二,甘油三酯疏水,储存时不带水分子,占体积小。 第三,机体有专门的储存组织——脂肪组织。 甘油三酯是脂肪酸的重要储存库。 甘油二酯还是重要的细胞信号分子。
饱和脂肪酸
月桂酸
(lauric acid)
n-十二烷酸
n-十四烷酸 n-十六烷酸 n-十八烷酸 n-二十烷酸
12:0
14:0 16:0 18:0 20:0

- - - -
CH3(CH2)10COOH
CH3(CH2)12COOH CH3(CH2)14COOH CH3(CH2)16COOH CH3(CH2)18COOH
(一)甘油三酯是甘油的脂肪酸酯
CH2OH O CHO-C-R1 CH2OH
=
O CH2O-C-R2 O CHO-C-R1 CH2OH
= =
O CH2O-C-R2 O CHO-C-R1 O CH2O-C-R3
= = =
甘油
甘油一酯
甘油二酯
甘油三酯
脂肪酸组成的种类决定甘油三酯的熔点,随饱
和脂肪酸的链长和数目的增加而升高。
4, 7,10,13,16,19-二十二 碳六烯酸
不饱和脂肪酸 簇 -7 -9 -6 -3 母体不饱和脂肪酸 软油酸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结 构 9-16:1 9-18:1 9,12-18:2 9,12,15-18:3
同簇的不饱和脂酸可由其母体代谢产生,如花生四烯 酸可由 -6簇母体亚油酸产生。但-3、-6和 -9簇多不饱 和脂酸在体内彼此不能相互转化。动物只能合成 ω-9及 ω-7 系的多不饱和脂酸,不能合成ω-6及ω-3系多不饱和脂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