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利思想问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福利及类型是什么?社会福利——指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帮助社会成员解决困难,满足他们的物质及文化等方面的需要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及相应的服务,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公共福利设施,少儿福利,老年人福利,妇女福利,残疾人福利,离退休福利,教育福利,慈善事业,社会救济等
简述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1)救灾救荒思想;(2)重民与济贫思想;(3)安老怀少思想;(4)残疾人福利思想;(5)妇女福利思想;(6)社会优抚与社会教化思想。
简述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特点(1)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早熟性;(2)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政治伦理性;(3)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中的“宗族福利保障”色彩;(4)中国社会福利主张的乌托邦色彩。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的发展分期。(1)春秋战国时期(2)秦汉时期(3)魏晋南北朝时期(4)隋唐宋元时期(5)明清时期(6)近代时期
试析中国气候的变迁对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影响(1)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主要表现在:首先是温度的变迁,总的趋势是由暖变冷,其表现是温暖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其次是由温度变化带来的湿润度的变化,其大势是是随着气温的变冷而逐渐变得干燥。(2)以上两方面气候的变化所产生的复杂后果,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开发、民族的迁移、人口的变化、文化的传播,以至社会的治乱和王朝的兴衰都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特别是气候还与灾荒直接相关。中国是一个多灾荒的国度。由地理和气候造成的灾荒主要有旱、涝、蝗、风、雹等。大水之后往往伴随瘟疫,而大旱之后则往往有蝗灾,所以灾荒又与疾病是相互联系的。(3)由此,备荒、救灾就成为古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也自然成为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主体内容。
试述中国社会福利思想植根的经济基础(1)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华夏民族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生产形态。(2)在农耕自然经济中,手工业和商业是农业派生出来并为之服务的附属经济形式。但中国历朝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商业和手工业发展,严重制约了资本主义萌芽,延缓了自然经济的解体。(3)中国在五千年的农耕自然经济历史中,出现过举世闻名的农业盛世,产生了农耕经济文化理论,涌现了许多技术发明,这些都是值得总结的。而中国传统的社会福利思想,就植根于这样的经济环境中。
试论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1)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结构有以下特点:第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完备而系统。第二,专制主义严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一脉相承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2)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制制度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家国一体”的中国传统政治结构,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中的浓厚的政治伦理色彩及典型的“宗族福利保障”模式的形成等,都是这一传统政治结构的产物。
简述孔子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1)“济众助人”;(2)“均无贫”;(3)“薄赋敛”;(4)“使民以时”。
简述韩非子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1)“贫富分化合理论”;(2)“反足民论”;(3)“反济贫论”。
简述汉初汉初的社会救济分类(1)为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状况而采取的宏观社会救济措施.(2)针对百姓个体的社会救济措施包括招抚流亡、.轻徭薄赋、尊老、恤鳏寡孤、复除即免除徭役税收等。
简述贾谊和晁错认为的灾荒形成的原因(1)从自然界演化的规律看,灾荒的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必然性。(2)富商大贾生活腐化,穷奢极欲,霸占和消耗了社会上的大量财富,使国家日益贫穷,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降低。简述朱元璋的社会福利思想(1)尊老养老;(2)恤鳏寡孤独废疾者;(3)救济流民。
简述康熙的社会福利思想(1)勤救民瘼;(2)救灾赈饥;(3)蠲免赋税;(4)救济旗人。
简述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的依据(1)美国学者亨利.乔治的“单税社会主义学说”,是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建立高度发达福利保障社会的理论依据。(2)孙中山认为,“平均地权”是实现福利保障理想社会的最主要途径。(3)由于革命成功和社会不断进步,地价不断上涨,涨价部分全部归国家所有,为国民所共享,这样就可以废除一切捐税,只保留地租一项,百姓就已经用之不竭了。
试析老子“小国寡民”理想社会模式的独特价值(1)老子提出“小国寡民”理想社会模式,是对当时社会强权剥削和压迫的直接否定,是对现实社会制度最尖锐、深刻的批判,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先民追求平等公正的迫切愿望。(2)在“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方案中,老子提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等内容,作为理想社会生活福利指标。(3)老子认为上述理想社会福利指标实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国与国之间避免交往,百姓“重死而不远徙”。
试析李觏的社会福利主张(1)均平土地。李觏认为,理想社会首先应该解决贫富不均问题,而解决的方法就是均平土地。(2)“家道正”。所谓“家道”,指的是夫妇关系。(3)“薄税敛”。他认为百姓辛苦耕织,仍旧衣食不足,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为此,他主张“均赋役”,主张统治特权阶级的免役权,应该仅限于本人,而不包括其全家。(4)恢复改造义仓制度。李觏主张改革义仓制度,建议将征收来的义仓粮食改为案留,当灾荒发生时,下户乏粮者可以收回自己寄存的粮食,上户寄存的粮食用于赈济贫民,但上户纳粮数量要留有记录,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拜爵,这样富人纳粟的积极性便被调动起来了,富者穷民各受其益,各得其所。
试析龚自珍“贫富论”中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的根本问题(1)龚自珍揭露了社会中的贫富不均、贫富两极分化现象,认为这是社会大动荡前夜的主要征兆。(2)龚自珍认为贫富不齐的程度是决定历代王朝存亡兴废的普遍规律。(3)龚自珍还借夏、商、周三代财富分配平均的故事,来影射批判现实社会的不平。(4)龚自珍认为造成现实社会贫富大不齐的原因主要是官吏的贪污中饱和商人的兼并。
简述墨子赈荒抗灾的主要方法(1)积粟备荒。(2)节用抗灾。(3)足财抗灾。
简述林希元社会救助行动的程序要求(1)要注意赈济对象自身对灾难承受能力的差异性特点。(2)赈济工作要讲求艺术。(3)调粟他郡,稳定灾民情绪。
简述贾谊、晁错贵粟备荒思想的内容(1)他们强调了以粮食储备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储备的重要性。(2)要想使国家“粟多而财有余”,就必须要求农民全力从事农业生产,打击富商大贾的商业投机活动。
试析范蠡和李悝“平粜论”的异同
不同点:(1)范蠡“平粜论”的目的是要使农民和工商业者都受到恩惠,即所谓“农末俱利”,而李悝谈平粜的目的则是“民农不伤”,即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从中得到好处。(2)范蠡的“平粜论”重在使价格在允许的范围内上下浮动,而李悝则把学说的重点放在丰年收购和欠年抛售这一环节上。
相同点:两人“平粜论”的基本思路相同,都是把粮食平粜问题提高到治国根本方略的高度来认识。从历史影响角度看,两人所阐述的“平粜论”,对于靠天吃饭,收成无保证的农民来说是有利的。这对抑制投机商人的高利贷剥削和兼并活动、防止农民破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此后中国历代的救荒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试析墨子别具特色的“赈灾备荒论”的主要内容(1)墨子分析了春秋战国时期老百姓饥寒交迫、多灾多难的原因。(2)探讨了灾荒的程度鉴定问题及其社会影响。(3)归纳总结了赈荒抗灾的主要方法。
试述林希元“养恤补救”的措施(1)林希元认为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应选派名医,深入民间,发放药物,为灾民诊病,以慰取民心。(2)采取施粥养恤的办法,避免灾民饿毙于道。(3)采用“兴工助赈”的办法,使灾民尽快脱离灾荒。(4)林希元还强调灾后放贷的重要性,认为这是灾民生产自救,是农家经济走向复苏的重要手段。
简述《礼记》所蕴含的“安老怀少”思想(1)《礼记》对老人年龄有详细的划分。(2)对老人施行社会福利保障的主要依据是年龄和地位。(3)对老人的衣服、饮食照顾也要十分周到。(4)养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简述朱元璋尊老养老的措施(1)免除老人及其亲属的徭役(2)救济贫苦无依靠的老人(3)乡饮酒礼的敬老规定。简述洪秀全提出的带有男女平等色彩的思想(1)无论男女,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2)《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中规定了男女平等分配土地的思想。(3)实行自愿婚姻。
简述孟子的重民思想(1)民之向背关系国家兴亡。(2)倾听国人意见。(3)营造与民同乐的社会氛围
“薄赋敛”思想的深化:(1)孔子主张对百姓实行轻税政策,藏富于民,(2)孔子在限制徭役方面,提出了“使民以时”的观点。所谓使民以时,就是在役使老百姓时不要误农时,并含有不要过度劳民的意思。
论述孟子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依据(1)孟子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依据是性善说和重民论。孟子社会福利思想的总框
架,主要是建立在他的“性善说”和颇具民本主义色彩的“仁政”学说的基础上。(2)在性善说中,孟子认为人的本
性是善的,并把对这个问题论证的结果作为构想社会治理方案的依据。(3)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在于人具有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四心”。(4)孟子认为“四心”是人类道德的肇端,又称为“四端”。(5)虽然人性本善,但社会上仍然有“君子”与“小人”之分,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所致。(6)孟子的性善说把人们的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生的,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但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却有重大帮组。
通过“人性善”,孟子直接导出了“仁政”,并成为其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出发点。(7)孟子社会福利思想的又以重
要理论依据是其民本主义的重民思想,即民为贵。(8)孟子以“民贵君轻”,“与民同乐”为核心内容的民本思想,其出发点不是为了“为民请命”,而是在于防范“贼民兴,丧无日”局面的出现,为统治者提出济贫天下,长治久安
的治国良策。
简述王符“天以民为心”的思想内容(1)王符以“天以民为心”为出发点,指出统治者在制定政策时,要顺民心为本,采取敬民、利民的政策。(2)王符认为国家的治乱与百姓安乐的决定因素是君主。(3)针对东汉社会王公贵族和豪强地主生活上的奢侈腐化和政治上的独断专横,王符提出了“遏利”的主张。
简述孟子实施救穷济弱的社会实体机构(1)以国君为代表的国家政权。(2)是带有强烈宗法家族色彩的乡里邻居的社会组织。
简述孟子救济穷弱的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1)孟子界定了社会救济对象的范围,认为鳏,寡,孤,独,老,幼等都应是社会救济的主要对象。(2)孟子继承了孔子“敛从其薄”的赋役思想,提出征收赋役应遵循“取于民有制”的原则。(3)孟子认为,实施救穷济弱的社会实体机构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君为代表的国家政权,二是带有强烈宗法家族色彩的乡里邻居的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