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

合集下载

10《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01表象理论

10《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01表象理论

若D与浓度无关,则: ∂ρ ∂ρ =D ∂t ∂x
2 2
对三维各向同性的情况:
∂ρ ∂ρ ∂ρ ∂ρ = D( + + ) ∂z ∂t ∂x ∂y
2 2 2 2 2 2
菲克定律描述了固体中存在浓度 梯度时发生的扩散,称为化学扩散 当扩散不依赖于浓度梯度,仅由 热振动而引起时,则称为自扩散
定义:自扩散系数 Ds= ∂ρ →0
4.2 扩散的热力学分析
4.2.1 扩散驱动力
菲克第一定律描述了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现象, 菲克第一定律描述了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现象, 扩 散的结果导致浓度梯度的减小,使成份趋于均匀。 散的结果导致浓度梯度的减小,使成份趋于均匀。
有些扩散是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进行的, 有些扩散是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进行的, 如固溶体中某些 偏聚,这种扩散被称为“上坡扩散” 偏聚,这种扩散被称为“上坡扩散”。
扩散是固体中原子迁移的唯一方式 物质的传输方式
气体: 扩散+对流
固体: 扩散
离 子 键
液体: + 扩散+对流
金属
陶瓷
高分子
扩散机制不同
本章内容
• 扩散的表象理论 • 扩散的原子机制 • 影响扩散的因素 • 陶瓷材料中扩散的主要特征 • 高分子材料中分子运动的规律
4. 1 表象理论
扩散(diffusion): 在一个相内因分子或原子的热激活运动导 致成分混合或均匀化的分子动力学过程
3.空位机制 . 晶体中存在着空位,空位的存在使原子迁移更容易。 晶体中存在着空位,空位的存在使原子迁移更容易。通过 空位,原子从晶格中一个位置迁移到另一个位置实现交换。 空位,原子从晶格中一个位置迁移到另一个位置实现交换。

材料科学基础 第4章 点缺陷和扩散

材料科学基础 第4章 点缺陷和扩散
空位对晶体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空位对金属材料的高温蠕变、沉淀析出、回复、表面氧
化、烧结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0
二、离子晶体中的空位及间隙原子
肖脱基缺陷:为了保持晶体的电的中性,空位只能 以与晶体相同的正离子:负离子的空位比率小组的 方式产生。这些电中性的正离子-负离子-空位丛簇 称为。 弗兰克缺陷:以空位/间隙对形式存在的缺陷群。
29
关于空位的总结
空位是热力学上稳定的点缺陷,一定的温度对应一定的 平衡浓度,偏高或偏低都不稳定。
不同金属的空位形成能是不同的,一般高熔点金属的形 成能大于低熔点金属的形成能。
空位浓度、空位形成能和加热温度之间的关系密切。在 相同的条件下,空位形成能越大,则空位浓度越低;加 热温度越高,则空位浓度越大。 C平=exp[-Ev/kT+Sc/k]
23
空位迁移也要克服一定的“势垒”,也即空位迁移能Qfv。 迁移速率为: j=zexp(Sc/k)exp(-Qfv/kT)
金属熔点越高,空位形成能和迁移能越大。所以,在相 同条件下,高熔点金属形成的空位数比低熔点金属少。
24
5.材料中空位的实际意义
空位迁移是许多材料加工工艺的基础。
晶体中原子的扩散就是依靠空位迁移而实现的。 在常温下空位迁移所引起的原子热振动动能显著提高,再加上高 温下空位浓度的增多,因此高温下原子的扩散速度十分迅速。
53扩散分类1根据?c?t分类稳态扩散和非稳态扩散2根据?c?x分类?c?x0自扩散在纯金属和均匀合金中进行?c?x?0互扩散上坡扩散和下坡扩散3根据扩散途径分类体扩散晶界扩散表面扩散短程扩散沿位错进行的扩散4根据合金组织分类单相扩散多相扩散54二扩散的物理描述fick第一扩散定律影响原子移动的速率即扩散速率的因素

材料科学基础-铁碳合金

材料科学基础-铁碳合金

(2)奥氏体(γ或 A ) 定义:C在面心立方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 溶碳量较大: 0.77% (727℃) ~2.11% (1148℃) 性能: 强硬度较低; 塑性较好, 变形抗力较低, 易于锻压成形; 顺磁性。 ——热加工(塑性变形) 相 ——合金化后成为室温基体相(无磁性);
(3)渗碳体(Fe3C) Fe与C形成的金属化合物,含6.69%C, 复杂正交晶系。 性能 强度低:σb= 30MPa; 硬度高:800HB 无塑性:δ=0; ψ=0; Ak=0 弱的铁磁性(<230 ℃)
单 相 组 织
两 相 组 织 (6)变态莱氏体(Ld′):P+Fe3C
二、Fe―Fe3C相图分析
实际组元:
Fe-Fe3C
L+δ
1538℃A
δ
N
1495℃ 0.17 0.53 H J B
铁碳相图 L
2.11 E
L +Fe3C
4.3 C
T
912℃ G
L+γ
D
γ α+γ
0.77 P S 0.0218
1148℃ F
(2)熟记铁碳相图,弄清重要温度与成分点、重要 线意义;铁碳合金中各种相的本质与特征;
(3)典型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分析,室温平衡组织 中相及组织组成物相对量的计算;熟悉各组织特征 (4)掌握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1 铁碳合金与铁碳相图
铁碳合金——应用最广泛的合金 一 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和基本组织 (一) 纯铁的晶体结构与性能 1 纯铁冷却中晶体结构的变化: L → δ-Fe → γ-Fe → α-Fe bcc fcc bcc —— 纯铁在冷却中经历两次同素异构转变
铁碳相图 L
2.11 E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之第四章----04晶体缺陷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之第四章----04晶体缺陷

41
刃位错:插入半原子面,位错上方,原子间距变小, 产生压应变,下方原子间距变大,拉应变。过渡处 切应变,滑移面处有最大切应力,正应力为0。x NhomakorabeaGb
2 (1 )
y(3x2 (x2
y2) y2 )2
y
Gb
2 (1
)
y(x2 y2) (x2 y2)2
z ( x y )
x
xy
Gb
2 (1 )
21
刃位错b与位错线 垂直
螺位错b与位错线 平行
bb
l
l


b
b
右旋
左旋
任意一根位错线上各点b相同,同一位错只有一个b。
有大小的晶向指数表示
b a [uvw] 模 n
b a u2 v2 w2 n
22
Burgers矢量合成与分解:如果几条位错线在晶体内
部相交(交点称为节点),则指向节点的各位错的伯氏矢量 之和,必然等于离开节点的各位错的伯氏矢量之和 。
不可能中断于晶体内部(表面露头,终止与 晶界和相界,与其他位错相交,位错环)
半原子面及周围区域统称为位错
18
2. 螺位错
晶体在大于屈服值的切应力作用下,以某晶面为滑移面发生滑移。由于位错线周围 的一组原子面形成了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坡面,故称为螺位错。
几何特征:位错线与原子滑移方向相平行;位错线周围原子的配置是螺旋状的。
d
34
六、位错应变能
位错原子偏移正常位置,产生畸变应力, 处于高能量状态,但偏移量很小,晶格为弹 性应变。
位错心部应变较大,超出弹性范围, 但这部分能量所占比例较小, <10%,可以近似忽略。
35
1. 理论基础:连续弹性介质模型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

• 继续冷却,α和β相都要发生脱熔转变。室 温下合金组织为α初+βⅡ+(α+β)共。这里的共 晶体中析出的次生相在显微镜下不能分辨。 该合金的显微组织如图4-22所示。图中黑 色树枝晶为初生α固熔体,由于直接从液体 中结晶,故比较粗大;分布在树枝间隙中 黑白相间的组织为(α+β)共晶体。从相图上 看,该合金室温下仍处于α+β两相区内,是 由α和β两个相所组成。
图4-22 黑色树枝晶为初生α固熔体,由于直 接从液体中结晶,故比较粗大;分布在树枝间 隙中黑白相间的组织为(α+β)共晶体
• 分析显微组织的时候要注意区别组织组成 物和相组成物。 • 组织组成物是在结晶过程中形成的,有清 晰轮廓的独立部分。如α初,βⅡ, • (α+β)共等都是组织组成物; • 相组成物是指组成显微组织的基本相,有 确定的成分及结构,但没有形态的概念。 如合金中的α相和β相等等。
• 4.3.3.1 粗糙-粗糙界面共晶:包括金属-金 属和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共晶。往往呈简单 规则(层片状,球状)的组织形态。 • 共晶体形核也需要一 • 定的过冷度。设液相 • 过冷到t2,α和β相同 • 时饱和,但通常总有 • 一相先析出,称为领 • 先相。
• 假设领先相为α,则α的成分为h,由于αh中 含B组元少于原液相L中B组元的含量 (wh<we),因此形成αh时会排出B组元,使 界面附近液相中的B组元增加,变为Lk,这 样便增大了β相的过饱和度,于是促进β相 在α相表面上非均匀形核并长大。 • β相的成分为wi,而β相界面处液体中的成 分变为含A组元更高的wj。含A组元较高的 Lj又有利于析出α相,因此α相又在β相表面 上非均匀形核并长大。
图4-32 Cu-Al合金(wCu=0.04) 的离异共晶组织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习题.doc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习题.doc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固体中原子即分子的运动1.名词:扩散扩散互扩散扩散系数互扩散系数扩散激活能扩散通量上坡扩散间隙扩散空位扩散原子迁移界面扩散表面扩散柯肯达尔效应反应扩散稳态扩散2.设有一条内径为30mm的厚壁管道,被厚度为0.1mm的铁膜隔开,通过管子的一端向管内输入氮气,以保持膜片一侧氮气浓度为1200mol/m)而另一侧的I气浓度为100 mol/m3,如在700C下测得通过管道的氮气流量为2.8xl0-8mol/s,求此时氮气在铁中的扩散系数。

解:通过管道中铁膜的氮气通量为J = J* ‘°——=4.4x 10 "mol/(m'・s)jx (0.03)2膜片两侧氮浓度梯度为:一萱二'2()()-l()() = U x]0_7m〃〃秫Ax 0.0001据Fick's First Law : J = -D^- n。

= ------------ -- = 4xl0-,,m2Isox Ac / Ax3.有一-硅单晶片,厚0.5mm,其一端面上每10’个硅原子包含两个像原子,另一个端面经处理后含镣的浓度增高。

试求在该面上每个硅原子须包含儿个像原子,才能使浓度梯度成为2xl°26atoms/m3,硅的点阵常数为0.5407nm。

4. 950°C下对纯铁进行渗碳,并希望在0.1mm的深度得到Wi(C)=0.9%的碳含量。

假设表面碳含量保持在IA/2(C)=1.20%,扩散系数为D -Fe=1010m2/s,计算为达到此要求至少要渗碳多少时间。

5.在-•个富碳的环境中对钢进行渗碳,可以硬化钢的表面。

己知在1000°C下进行这种渗碳热处理,距离钢的表面l-2mm处,碳含量从x= 5%减到x=4%。

估计在近表面区域进入钢的碳原子的流人量J (atoms/m2s)o (y・Fe在1000°C的密度为7.63g/cm',碳在y-Fe • | •的扩散系数D o=2.0xl0'5m2/s,激活能Q= 142kJ/mol)o£> = 2X10-11 折公8.为什么钢铁零件渗碳温度般要选择在Y ・Fe 相区中进行?若不在Y 相区进6.有两种激活能分别为Qi = 83.7kJ/mol 和Q2 = 251kJ/mol 的扩散反应。

材料科学基础I第四章

材料科学基础I第四章

材料科学基础I第四章材料科学基础I的第四章是关于凝固与结晶的内容。

凝固与结晶是材料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过程,涉及到材料的晶体结构、凝固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等方面。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晶体的构造、凝固动力学和凝固过程中的固态相变等方面。

首先,本章介绍了晶体的构造。

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等基本结构单元组成的有序排列的固体。

晶体的结构可以分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在这些晶体中,晶胞是晶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晶胞的尺寸和形状决定了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接着,本章介绍了凝固动力学。

凝固动力学主要研究凝固过程中的相变行为和动力学规律。

凝固是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涉及到原子或分子的排列、结构和运动等方面。

凝固动力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凝固过程中的速率、温度、成分和外界条件等因素对凝固行为的影响。

在凝固动力学的基础上,本章还介绍了凝固过程中的固态相变。

固态相变是指在凝固过程中晶体结构的变化。

固态相变可以分为等轴相变和等基相变两类。

等轴相变是指晶体结构在凝固过程中形状改变,而等基相变是指晶体结构在凝固过程中成分变化。

固态相变的研究可以为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除了上述内容,本章还介绍了一些凝固过程中的热力学原理和数学模型,以及凝固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和应用。

例如,本章介绍了固态溶解度和晶体生长速率的计算方法、凝固过程中的界面作用和晶体缺陷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本章还简要介绍了一些凝固过程的应用,例如材料制备、晶体管技术和半导体材料等方面。

总之,凝固与结晶是材料科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凝固动力学、固态相变和热力学原理的研究,人们可以深入理解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材料的制备和改性提供理论指导。

本章的内容涵盖了凝固与结晶的多个方面,对于学习材料科学的同学来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材料科学基础I 第四章 (凝固与结晶)

材料科学基础I  第四章  (凝固与结晶)

本章应掌握以下内容: 本章应掌握以下内容: 1. 金属凝固的过程和现象 2. 凝固和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3. 几个重要概念:过冷度,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 几个重要概念:过冷度,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 形核率,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 形核率,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成分过冷 4. 冷却速度、过冷度对凝固过程和凝固组织的影响 冷却速度、 5. 液—固界面的结构及晶体生长形态 固界面的结构及晶体生长形态 6. 成分过冷对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 7. 单相固溶体的长大 8. 两相共晶体的长大
三、近程有序(Short range order) 近程有序
由于有序原子集团的尺寸很小, 由于有序原子集团的尺寸很小,所以把液态金属结构的特点 概括为近程有序 温度降低,这些近程有序的原子集团( 近程有序。 概括为近程有序。温度降低,这些近程有序的原子集团(又称 晶胚Embryo)尺寸会增大;当具备结晶条件时,大于一定尺 为晶胚 )尺寸会增大;当具备结晶条件时, 寸的晶胚就会成为晶核 晶核(Nucleus)。晶核的出现就意味着结晶开 寸的晶胚就会成为晶核 。 始了。 始了。 综上所述,接近熔点的液态金属是由许多“原子集团”组成, 综上所述,接近熔点的液态金属是由许多“原子集团”组成, 其中原子呈规律排列,结构与原固体相似(近程有序);但是 其中原子呈规律排列,结构与原固体相似(近程有序);但是 ); 金属液体中存在很大的能量起伏,热运动激烈。 金属液体中存在很大的能量起伏,热运动激烈。原子集团的大 小不等,存在时间很短,时聚时散,空位较多。 小不等,存在时间很短,时聚时散,空位较多。原子集团之间 存在“空穴”和一些排列无序的原子。 存在“空穴”和一些排列无序的原子。
三、结晶的驱动力
∆G=GS‒GL<0,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 ,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 单位体积金属结晶时自由能的变化: 单位体积金属结晶时自由能的变化: ∆Gv=GS‒GL=(HS‒TSS) ‒(HL‒ TSL)= (HS‒ HL) ‒T (SS ‒ SL) = ‒∆Hm+ T∆S = ‒∆Hm+T(∆Hm/Tm) = ‒∆Hm(Tm‒T)/Tm =(‒∆Hm/Tm) ∆T ‒ ∆T=Tm‒T,称为过冷度 ,称为过冷度 ∆Hm,即结晶潜热 m 即结晶潜热L ∆Gv(<0)就是结晶的驱动力,∆T越大,结晶的驱动力越大。 就是结晶的驱动力, 越大 结晶的驱动力越大。 越大, 就是结晶的驱动力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正式版)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正式版)
现在Cs=1 C0=0.1 C=0.45;代入
①x=0.05cm 浓度为0.45%所需要的时间t
2. 在同一温度下,两个不同距离x1和x2所对 应的时间t1和t2有如下关系:
③根据②的解释,同一温度下渗入距离和时间 关系的一般表达式为:
(1) 对于同一扩散系统、扩散系数D与扩散时间t的乘积为一常数。 例题 1 :已知 Cu 在 Al 中扩散系数 D ,在 500℃和 600℃分别为 4.8×1014m² s-1 和 5.3×10-13m² s-1 , 假 如 一 个 工 件 在 600℃ 需 要 处 理 10h , 若 在 500℃处理时,要达到同样的效果,需要多少小时?(需110.4小时)
碳的扩散方向
Fe-C合金
高碳含量区域
低碳含量区域
概要
本章主要讨论:
固体材料中扩散的一般规律
扩散的影响因素 扩散机制 各自运动方式的特征
第一节 表象理论—— 菲克第一定律(Fick’s first law)
当固体中存在着成分差异时,原子将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 处扩散。描述原子的迁移速率:
菲克第一定律或扩散第一定律

扩散组元在开始时浓集于无限长 试样的一侧表面。例如在金属B棒一 端沉积扩散物质A,这时,组元只能 向试样一侧扩散,其质量浓度为上述 扩散偶的2倍,即浓度分布为:
扩散距离与扩散时间的平方根关系
d 2Dt
d——任意时刻原子的平均扩散距离
扩散中原子的通量与质量浓度梯度成正比。
d J D dx
适用条件:稳态扩散 - d /dt=0, 浓度及浓度梯度不随时间改变。
dx
(1>2) 1 2
稳态扩散 (
d 0) dt
d J D dx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 固体中的扩散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 固体中的扩散

第四章固体中的扩散物质传输的方式:1、对流--由内部压力或密度差引起的2、扩散--由原子性运动引起的固体中物质传输的方式是扩散扩散: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由于热运动而进行的迁移过程本章主要内容:扩散的宏观规律:扩散物质的浓度分布与时间的关系扩散的微观机制:扩散过程中原子或分子迁移的机制一、扩散现象原子除在其点阵的平衡位置作不断的振动外,某些具有高能量的单个原子可以通过无规则的跳动而脱离其周围的约束,在一定条件下,按大量原子运动的统计规律,有可能形成原子定向迁移的扩散流。

将两根含有不同溶质浓度的固溶体合金棒对焊起来,形成扩散偶,扩散偶沿长度方向存在浓度梯度时,将其加热并长时间保温,溶质原子必然从左端向右端迁移→扩散。

沿长度方向浓度梯时逐渐减少,最后整个园棒溶质原子浓度趋于一致二、扩散第一定律(Fick第一定律)Fick在1855年指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某一单位截面积的扩散物质流量(扩散通量)与该处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扩散第一方程)式中 J:扩散通量:物质流通过单位截面积的速度,常用量钢kg·m-2·s-1D:扩散系数,反映扩散能力,m2/S:扩散物质沿x轴方向的浓度梯度负号: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可见:1), 就会有扩散2)扩散方向通常与浓度方向相反,但并非完全如此。

适用:扩散第一定律没有考虑时间因素对扩散的影响,即J和dc/dx不随时间变化。

故Fick第一定律仅适用于dc/dt=0时稳态扩散。

实际中的扩散大多数属于非稳态扩散。

三、扩散第二定律(Fick第二定律)扩散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表示浓度-位置-时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在具有一定溶质浓度梯度时固溶体合金棒中(截面积为A)沿扩散方向的X轴垂截取一个微体积元A·dx,J1,J2分别表示流入和流出该微体积元的扩散通量,根据扩散物质的质量平衡关系,流经微体积的质量变化为:流入的物质量—流出的物质量=积存的物质量物质量用单位时间扩散物质的流动速度表示,则流入速率为,流出速率为∴积存率为积存速度也可以用体质C的变化率表示为比较上述两式,得将Fick第一定律代入得=(D) ——扩散第二方程若扩散系统D与浓度无关,则对三维扩散,扩散第二方程为:(D与浓度,方向无关)1、晶体中原子的跳动与扩散晶体中的扩散是大量原子无规则跳动的宏观统计结果。

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大) 第4章

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大) 第4章

所以在平面2物质流出的速率应为:
物质在体积元中的积存速率为:
积存的物质必然使体积元内的浓度变化,因此 可以用体积元内浓度C旳dx随时间变化率来表示 积存速率,即
由上两式可得: 在将D近似为常数时:
它反映扩散物质的浓度、通量和时间、空间的关 系。这是Fick第二定律一维表达式。
对于三维方向的体扩散:
互扩散克肯达尔效应克肯达尔最先发现互扩散在黄铜铜扩散偶中用钼丝作为标志785下保温不同时间后钼丝向黄铜内移动移动量与保温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实验模型图412ernestkirkendall412互扩散克肯达尔效应若dcudznzn向cu中的扩散与cu向黄铜中扩散原子数相等锌原子尺寸大于铜原子尺寸扩散后造成点阵常数变化使钼丝移动量只相当于实验值的110故点阵常数变化不是引起钼丝移动的唯一原因即铜扩散系数dcu不可能与dzn相等只能是dzngt
©2003 Brooks/Cole, 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 Inc. Thomson Learning™ is a trademark used herein under license.
Figure 4.3 The flux during diffusion is defined as the number of atoms passing through a plane of unit area per unit time
4.0.2 扩散的分类
1. 根据有无浓度变化 自扩散:原子经由自己元素的晶体点阵而迁移的扩散。
(如纯金属或固溶体的晶粒长大-无浓度变化)
互扩散:原子通过进入对方元素晶体点阵而导致的扩
散。(有浓度变化)
2. 根据扩散方向 下坡扩散:原子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进行的扩散。 上坡扩散:原子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进行的扩散。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 表面与界面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  表面与界面
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和单位长度上的力是等因次的,
J/m2 Nm2mm N
液体的表面能和表面张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固体 的表面能和表面张力在数值上往往是不相等的。
思考题
1、固体表面具有哪些特征?固体表面的不均一 性是如何产生的?
2、在表面力作用下,离子晶体表面会产生哪些 变化?
3、表面粗糙度和微裂纹对晶体表面会产生什么 影响?
1)—开尔文方程
r2
P—曲面上蒸汽压 P0—平面上蒸汽压 r —球形液滴的半径 R—气体常数
—液体密度 M—分子量 —表面张力
讨论: (1) 凸面蒸汽压>平面>凹面蒸汽压。 应用:解释蒸发凝聚传质。 (2)开尔文公式也可应用于毛细管内液体的蒸汽压变化。
如液体对管壁润湿,则
lnP2M1cos P0 RT r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 表面 与界面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固体表面的特征
1、固体表面的不均一性 ●绝大多数晶体是各向异性。 ●同一种物质制备和加工条件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表 面性质。 ●由于晶格缺陷、空位或位错而造成表面的不均一 性; ●由于外来物质污染,吸附外来原子占据表面位置 引起固体表面的不均一性。 ●固体表面无论怎么光滑,从原子尺寸衡量,实际 上也是凹凸不平的。
4、什么是晶界?相界面?晶界具有什么特点? 5、什么是晶界构型?多晶材料中晶界相遇有哪
几种构型?
第二节 界面行为
一、弯曲表面效应 二、润湿与粘附
一、 弯曲表面效应
1、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 (1)定义:弯曲表面两边的压力差称为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 符号:∆P。 (2)产生原因: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方向:曲率中心。
图4-6 润湿的三种情况
(1)附着润湿

第四章 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科学基础)

第四章 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科学基础)
σ y= K1/Y(2x)1/2 Y:与裂纹形状、加载方式及试样尺寸有关的量, 可查表得到; K1:为应力场强度因子,可以表示应力场的强弱 程度
对于某一确定的点,其应力由K1决定,K1越 大,则应力场各点的应力也越大。
按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分析,裂纹尖端应力场强度因子K1的一般表达式为: K1 = Yσa1/2(MN/m3/2)
• δ=ΔL/L0=[(L-L0)/L0]×100% (是塑性“伸长”的度量) • 式中L0为试样原始标距长度;L为试样断裂后标距的长度。 •
ψ=ΔAf/A0=[(A0-Af)/A0] ×100% (是塑性“收缩”的度量) • 式中A0为试样原始截面积;Af为试样断裂处的截面积。
• 材料的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数值越大,表示材料的塑性越好。 塑性好的材料可以发生大量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这样当受力 过大时,由于首先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致发生突然断裂,比较安 全。
材料的刚度和零件的刚度不是一回事,零件刚度的大小取决于零件的 几何形状和材料的弹性模量。
(2)弹性行为 • 弹性变形的特点是当载荷卸除后,试样的尺寸形状完全回复到原始状态。 • 根据材料的不同,其变形行为可分为三类:线弹性、非线弹性以及滞弹性。
理想的线弹性行为,应力 非线性弹性行为,如橡胶
和应变之间满足虎克定律。 之类的变形能力极好的弹
反映,用焦耳(J)来表示 • 在强度相等的情况下,延性材料断裂时所需要的能量比脆
性材料多,因此它的韧性也比脆性材料高。 • 评定材料韧性高低的方法,最常用的有两种: ➢ 一是用冲击试验所得的冲击韧性; ➢ 二是用断裂力学方法与试验测得的断裂韧性。
冲击韧性
一只重摆锤从高度h开始,沿着弧形轨迹向下摆动,冲击到试样上并把试 样打断,最后达到一个比较低的高度h` 。知道摆锤的初始高度h和最终高 度h`,就能算出势能差别。这一差别就是试样在断裂过程中所吸收的冲击 能Ak(冲击总功),如果除以缺口处试样的截面积,即得材料的冲击韧 性,用αk表示,单位为J/cm2。

第四章材料电学性能材料科学基础

第四章材料电学性能材料科学基础

A:极板面积;l: 极板间距离
ε。真空电容率(或真空介电常数),8.85xl0-12 F/m
ε 介质的电容率(或介电常数)
把电介质引入真空电容器,引起极板上 电荷量增加,电容增大,这是由于在电 场作用下,电介质中的电荷发生了再分 布,靠近极板的介质表面上将产生表面 束缚电荷,结果使介质出现宏观的偶极 ,这一现象称为电介质的极化。 极化原因:
R = L/S = L/σS ⑵根据电导率对材料的分类
材料
表4-19材料的分类及其电导率
电阻率/Ω.m
电导率/S. m-1
超导体 导体 半导体 绝缘体
0 10-8-10-5 10-5-107 107-1020
∞ 105-108 10-7-105 10-20-10-7
金属和合金
各种材料在室温的电导率
qi ni i
i
qi ni i
i
qi是第i种载流子的荷电量,负电子、正空穴、 正负离子都可以是诱导电流的载流子。
该式反映电导率σ的微观本质,即宏观电导率σ 与微观载流子的浓度n,每一种载流子的电荷量q 以及每种载流子的迁移率μ的关系。
4-3-2 材料的结构与导电性
1、 材料的电子结构与导电性
根据电流 I = IV + IS (其中,IV为体积电流;IS为表面电流)得出 总电阻与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之间的关系:
1/R=1/RV+1/RS
2、 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
(1)电导是指真实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在介质中的迁移, 它是衡量材料电导能力的表观物理量。
单位:S. m-1, 即:(Ω.m)-1
➢ 过渡金属 铁、镍、钴 铁(3S23P63d74S2):具有
未满的d层,过渡金属的d层能夺取较高的s带中的电子而使能量降低, 即d层和s层往往会产生能级交叉现象,故有导电性。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 晶态固体中的扩散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 晶态固体中的扩散

2 r i r i j 0
i 1 j 1
n 1 n i
当存在相关效应时,可用一种简便的方法 定量表示这些相关,即求实际的<R2实际>和完全 无规行走的< R2无规行走>之比。由式4.11和4.12 可得
n 1 n i 2 r i r i j 1 i 1 j 1 f lim n n 2 ri i 1
(4.4)
若沉积物是臵于试样表面的薄层, 只向x﹥0处扩散,则其解应为
x2 M C x, t exp 4 Dt Dt
(4.5)
适用于薄膜材料的扩散问题。
2. 误差函数解
在t时间内,试样表面扩散组元i的浓度Cs 被维持为常数,试样中i组元的原始浓度为Co, 则方程(4.2)的 初始条件 t=0时 x﹥0 C=Co 边界条件 t≥0时 x=0 C=Cs x=∞ C=Co 其解为
空位扩散机制
在纯金属和臵换式固溶体中,组元的原 子直径比间隙位臵要大的多,这时主要通过 溶质原子与空位交换位臵进行扩散。
4.其他机制 在直接换位机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两个邻近原子直接交换位
臵。这会引起很大的点阵
瞬间畸变,需克服很高的 势垒,只能在一些非晶态 合金中出现。
直接换位机制
环形换位机制具
有较低的势垒,不过
二、菲克第二定律
大多数扩散过程是非稳态扩散,即在扩散过程 中任一点的浓度随时间而变化( dc/dt≠0 )。
解决这类扩散问题,可由第一定律结合质量守 恒条件,推导出菲克第二定律来处理。 如图表示在垂至于物质运动的方向x上,取一个 截面积均为A, 长度为dx的体积元,设流入及流出此 体积元的扩散物质通量J1和J2,由质量平衡可得: 流入速率-流出速率=积存速率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
向凝固问题。合金K0 <1, 凝固自左向右进行。
(1)平衡凝固溶质分布 冷却时固相的溶质分布
这种情况下,冷速极其缓慢, 固体、液体中溶质原子充
分扩散。凝固结束时,各部分成分都为Co,无偏析产生,如图
中的Co水平线。
(2)实际凝固(正常凝固)溶质分布 溶质分布及表达式见图。 ①液体中溶质完全混合--偏析严重,左端纯化; ②液体中溶质完全不混合—比较符合实际凝固; ③液体中溶质部分混合。
f=c-p+1(←f=c-p+2,温度、压力) 自由度数是指在木改变系统平衡相的数目的条件厂,可独立改变
的,不影响(影响/决定体系状态)合金状态的因素(如温度、压 力、平衡相成分)的数目。
自由度数的最小值为零,f =0时发生恒温转变,例如纯金属结 晶、二元合金的三相平衡转变、三元合金的四相平衡转变等。
1
4( 3
h2 hk k 2 a2
)(
l c
)2
六方系
对复杂点阵(体心立方,面心立方等),要考虑晶面层数的增加。 体心立方(001)面之间还有一同类的晶面(002),因此间距减半。
1.2.4 晶体的极射赤面投影
通过投影图可将立体图表现于平面上。晶体投影方法很多, 包括球面投影和极射赤面投影。
不平衡凝固的冷速越快,平均成分线的偏离越大。合金内部成分
不均匀现象称为偏析,晶粒内部成分不均匀称为“晶内偏析”, 树
枝晶内的偏析称为“枝晶偏析”。生产中用扩散退火(均匀化退 火)
4.固溶体合金凝固时的溶质量分布 合金凝固时的溶质重新分布,导致宏观偏析和微观偏析并对 晶体的生长形态产生很大影响。 匀晶合金冷却时,固相浓度CS与液相浓度CL的比值K0= CS/CL, 称为平衡分配系数,如图示。 讨论图4.7水平放置的圆 棒容器中,合金液体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0
设 ni为组元I的原子数,则化学位就是 I的自由能。原 子受到的驱动力为:
ui F x
式中:“-”号表示驱动力与化学位下降的方向一致, 也就是扩散总是向化学位减少的方向进行的。 2.引起上坡扩散的原因 (1)弹性应力的作用 (2)晶界的内吸附 (3)大的电场或温度场
4.3 扩散的原子理论
对三维各向同性的情况:
D( ) t x y z
2 2 2 2 2 2
(2)意义 菲克定律描述了固体中存在浓度梯度时发生的扩散, 称为化学扩散。
(3)自扩散
当扩散不依赖于浓度梯度,仅由热振动而引起时,则 称为自扩散。 J 定义:自扩散系数 Ds= ρ 0

加入染料 部分混合 完全混合
时间
碳的扩散方向
Fe-C合金
高碳扩散定律
1.菲克第一定律 (1)表达式
dρ J D dx
其中:J为扩散通量,g/(cm2· s)或mol/(cm2· ; s)
D为扩散系数,cm2/s,——材料常数;
为同一时刻沿 x 轴方向的浓度梯度。 “-”号表示扩散方向为浓度梯度的反方向,即扩散由 高 浓度向低浓度区进行。
2.固溶体类型
不同类型的固溶体,原子的扩散机制是不同的。如间 隙固溶体间隙原子的扩散激活能要比置换固溶体中置换原 子的扩散激活能小得多,扩散速度也快得多。
3.晶体结构
在温度及成分一定的条件下任一原子在密堆点阵中的 扩散要比在非密堆点阵中的扩散慢;间隙式固溶体中的扩 散比置换式固溶体扩散快;各向异性——沿原子密排的方 向扩散慢,非密排的方向扩散快。 4.晶体缺陷 (1)点缺陷:主要影响扩散的空位浓度 。 (2)线缺陷:线缺陷主要形式是位错,位错线附近的溶质 原子的浓度高于平均值;原子在位错中沿位错线的管道扩 散比晶体中的扩散快。 (3)面缺陷:本身所处于较高的能力状态,相应扩散激活 能也就较低。
x
lim
( )
x
4.1.2 扩散方程的解
1.两端成分不受影响的扩散偶(或一维无穷长系统) 无穷长的意义是相对于扩散区长度而言,若一维扩散物体 的长度大于Dt ,则可按一维无穷长处理,使用菲克第二定 4 律求解。 初始条件:
ρ ρ 2 for x 0 t 0时, ρ ρ 1 for x 0
(2)在单相区, / dc 为常数,扩散过程进行,需存在浓 d 度梯度,物质从高处流向低处。 (3)在一定的温度下,随着时间的增加,发生反应扩散时, 转折点的浓度不发生变化,而是新相的深度不断增加。 (4)单独依靠扩散从固体中析出另一新相,新相的层深和 时间的关系为:
而生长速度则为:
t
v 1 t
1.固体中质点扩散的特点和扩散动力学方程:扩 散 第一、第二定律、扩散方程的求解及应 用;
2.扩散驱动力及扩散机制:间隙扩散、置换扩散、 空位扩散、晶界扩散及表面扩散;
3.反应扩散、扩散系数、扩散激活能、影响扩散 的因素。
边界条件:
ρ ρ 2 for x t 0时, ρ ρ 1 for x
解:
( x, t )
其中:
2 1
2

2 1
2
erf ( )
erf ( )
2


0

exp( 2 )d
(误差函数)
扩散偶成分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
ρs
ρ0
3.瞬时平面源
在单位面积的纯金属表面敷以扩散元素组成平面源,然 后对接成扩散偶进行扩散。
边界条件为:
0 for x 0 t 0 for x 0
M x2 exp( ) 4Dt 2 Dt
其中M为扩散物质的总量。
瞬时平面源扩散后的浓度随距离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2
t2
t1
t0
1 2
2
1
0
x
2.一端成分不受扩散影响的扩散体(半无穷长系统) 半无穷长系统中表面浓度 CS 保持不变,而物体长度大于 4 Dt,即 在无穷长系统非稳态扩散公式中用CS 来替代CO即可。 解:
ρ ρ s erf ( ) ρ 1 ρ s
半无穷长系统扩散的浓度分布如下图:
4.反应扩散的应用
如:渗碳过程
随时间的增加,γ相中存在碳浓度梯度,碳不断向内 扩散,在α-γ相界面富余碳进入α相中,平衡破坏,部分 的α得到碳转变生成γ相,因此在相界面两边的成分仍然 为C2和C1,同时相界面向内迁移,即γ相在不断生长。可 见温度一定时,二元合金的扩散过程,不会出现两相区。
本章要点
5.第三组元
在二元合金中加入第三元素时,扩散系数也会发生变
化。 6.浓度
扩散系数是随浓度而变化的,有些扩散系统如金-镍系 统中浓度的变化使镍和金的自扩散系数发生显著地变化。
4.6 反应扩散
1.定义 由扩散造成的浓度分布及由合金系统决定的不同相所 对应的固溶度势必在扩散过程中产生中间相。这种通过扩 散而形成新相的现象称为多相扩散,也称为相变扩散或反 应扩散。 2.反应扩散过程 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扩散过程;一是界面上达到一定 浓度即发生相变的反应过程。 3.反应扩散的主要特征 (1)在一定的温度下,扩散过程进行中,成分从高到低逐 渐变化,但二元合金中不会形成两相混合区。
第 四 章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
本章主要内容
4. 1 表象理论 4.2 扩散的驱动力及上坡扩散 4.3 扩散的原子理论 4.4 扩散激活 4.5 影响扩散的因素 4.6 反应扩散
本章要点
4. 1 表象理论
扩散(diffusion):在一个相内因分子或原子的热激活运 动导致成分混合或均匀化的分子动力学过程。
(2)意义 主要描述稳态扩散时物质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迁移 的定量公式,不仅适用于扩散系统的任何位置,而且适用 于扩散过程的任一时刻。 2.菲克第二定律 (1)表达式 一维扩散:
( D ) (菲克第二定律) t x x
若D与浓度无关,则:
D t x
2 2
D D0 e
Q / RT
(Arrhenius 公式)
lnD
lnD0
Q ln D ln D0 RT
k=-Q/R
1/T
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4.5 影响扩散的因素
1.温度 根据扩散系数的表达式:
Q D Do exp RT
可以看出,扩散系数与温度呈指数关系。温度越高, 原子能量越大,越容易迁移,因此扩散系数越大。
4.3.2 原子跳跃和扩散系数
x
A原子 B原子
D d P
2
d 1 2
表明扩散系数与原子的跃迁频 率Г及d2P成正比。 Г除了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外,还与温度密切相关。 a2和P取决于固溶体的结构。
4.4 扩散激活能
1.定义 克服势垒所需的额外 能量统称为扩散激活能, 一般以Q表示。 2.表达式
4.3.1扩散机制
1.直接换位机制 原子的扩散是通过相邻两原子直接对调位置而进行 了。但两原子的直接换位,势必引起他们附近晶格的强 烈畸变。因此这种扩散机制在实际上是不大可能的。 2.间隙扩散 在间隙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扩散是从一个间隙位置 跳到近邻的另一间隙位置,发生间隙扩散。该机制适用 于间隙式固溶体中间隙原子的扩散。
间隙扩散机制
3.置换扩散
时间
置换扩散机制
柯肯达尔效应 (Kirkendall effect) Cu Ni
扩散前
Cu 4.空位扩散机制
Ni
扩散后
(该机制适用于置换式固溶体中原子的扩散。 )
空位扩散机制
4.晶界扩散及表面扩散
对于多晶材料,扩散物质可沿三种不同路径进行,即 晶体内扩散、晶界扩散和样品自由表面扩散,分别用DL、 DB和DS表示三者的扩散系数,则DL< DB< DS。
1 / 16
C
1/ 4
1
5 4 3 2 1
0 1
2
3
4
5
x
(数值表示不同的Dt值)
4.2 扩散的驱动力及上坡扩散
1.上坡扩散定义
扩散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进行,如固溶体中某些偏 聚或调幅分解,这种扩散被称为“上坡扩散”。
上坡扩散说明从本质上来说浓度梯度并非扩散的驱动 力,由热力学可知,系统中的任何过程都是沿着自由能G 降低的方向进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