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期病人的监测及护理)汇总.

合集下载

9 麻醉期和麻醉恢复期监测和管理 控制性降压和低温麻醉

9 麻醉期和麻醉恢复期监测和管理 控制性降压和低温麻醉
失,可引起脑缺血缺氧;CO和主动脉压的降低,可导致冠 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和心肌缺血。 ⑵ SBP<80mmHg, 肾小球 滤过率下降,术后可有少尿、无尿及肾衰竭危险。
控制性降压
2.施行原则
① 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以满足机体基本代谢功能需 要,降压时主要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对CO的影响。
② 血压控制标准,术前血压正常者,控制SBP不低于 80mmHg,或当MAP在50-65mmHg之间;或以降低基 础血压的30%为标准,并根据出血情况适当调整。 MAP降至50mmHg时,每次降压时间不宜超过30min。
随着体温下降,EEG表现为幅度降低,频率减慢直至脑 电波消失。体温每下降1 ℃,脑血流降低6%-7%,ICP ↓5%,脑氧耗量↓。
低温麻醉
1.对生理的影响
体温25℃时,脑耗氧量仅为正常体温的1/3,脑血管阻力 为正常的2-3倍。
心率随温度↓而减慢,体温25℃时,心率可减慢50%, CO和心脏做功明显降低,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严重器官疾病者,如心脏病、高血压、脑供血不足及 肝肾功能障碍者等。
酸碱平衡失调,低血容量、休克及严重贫血者 。
控制性降压
5.并发症
可能并发全麻后苏醒延迟,反应性出血和术后视觉模 糊。
急性肾衰竭,表现少尿或无尿。
血栓形成,包括脑血管、冠状动脉及其他血管。
低温麻醉
低温麻醉
1.低温麻醉(hypothermia)的概述 概念:是将机体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以求达到降低机
室颤是低温时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易发生室颤的温度 26-24 ℃ 。
低温麻醉
1.对生理的影响
低温可抑制肝的解毒功能,影响药物代谢速度,肌松药 作用时间延长,镇痛镇静药作用增强。
低温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小板减少使凝血时间延长。

麻醉患者的护理—麻醉后的监测与护理

麻醉患者的护理—麻醉后的监测与护理

6. 硬膜外血肿
避免强行操作;卧床休息、止血剂、及时发现异常立即报告,早期(<8 小时)手术切开椎板,清除血肿。
7. 缓解疼痛: 及时使用病人自控镇痛(PCA)。指导使用方法 及注意事项
8. 对症处理:呕心 呕吐防误吸、尿潴留诱导排尿、热敷、无 菌导尿......
【护理措施】
(四)心理护理 鼓励病人表达,分析原因,针对性处理
4. 防治全脊髓麻醉
预防:注药前回抽,先试验剂量,防术中躁动。
处理:加强呼吸管理(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加速输液、给升压药) 应用血管收缩药升压; 胸外心脏按压。
5. 配合防治局麻药中毒
急救处理
(1)立即停用局麻药。
(2)确保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
(3)兴奋型患者可肌注苯巴比妥钠或地西泮(安定)。
【护理评估】 (三)社会心理状况 (四)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血气分 析、重要脏器功能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 有受伤的危险 2. 低效性呼吸形态 3. 潜在并发症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体位:全麻 (未清醒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腰麻 硬膜外麻(去枕平卧6-8小时) 维持正常体温:注意保暖,谨防烫伤 防止意外损伤:防止坠床、外伤、抓脱敷料及管道 饮食:全麻 椎管内麻 禁食禁饮6小时 吸氧:低流量吸氧
(4)有惊厥时应立即静脉注射地西泮或硫喷妥钠。
(5)抑制型患者以面罩给氧,机械人工呼吸,静脉输液加 适当血管收
缩剂(如麻黄碱、间羟胺)以维持循环功能。
(6)如发生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心肺复苏抢救。
5. 配合防治局麻药中毒
预防
①麻醉前用巴比妥类、地西泮、抗组胺类药物,可预或减轻毒性反应; ②限量使用,一次用量:普鲁卡因≤1g,利多卡因≤0.4g,丁卡因≤0.1g ③注药前均须回抽,以防注入血管 ④在每100mg的局麻药中加入0.1%肾上腺素0.3ml,可减慢局麻药的吸 收,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并能延长麻醉时间。高血压、心脏病、老年患者 及足趾、手指和阴茎等处作局麻时、忌加肾上腺素。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监测治疗护理体会及临床分析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监测治疗护理体会及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麻醉后监测室的临床意义,谈谈此项目工作的体会。

方法 420例全麻人PACU监护,男121例,女299例,1个月~82岁,气管插管静脉吸复合麻醉289例(68%),全凭静脉复合麻醉131例(32%)。

结果患者在PACU留观时间1~4 h,386例患者占(91.9%)在1 h内达到出PACU的标准,安全返回病房,34例(占8.1%)患者因病情原因停留时间较长,此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和意外主要有心律失常、低血氧症、恶心、呕吐,拔管后呼吸抑制和躁动等。

结论监护设备完善、急救物品齐备、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管理规范是确保和提高PACU患者监测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监测治疗;并发症和意外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处于不稳定状态,此时期的危险性不低于麻醉期间。

麻醉恢复室(PACUA)的建立从而为麻醉后的患者建立了一个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的场所[1],继而治疗直至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道一个相对正常平稳的水平。

全球建立PACU在20世纪20年代。

国内的PACU建立较晚,但其重要性日渐突出。

我们收治和总结一些外科手术后麻醉恢复的体会,总结如下。

1.3 入室标准所以全麻患者,其中包括半清醒患者以及术后神志、呼吸、和保护性反射未恢复正常的患者。

2 监测及护理2.1 呼吸系统的监测主要监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监测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血气分析及呼吸通畅程度,常规鼻导管或气管导管或面罩吸氧,无自主呼吸及自主呼吸弱者给予呼吸机支持及辅助呼吸。

带气管导管患者待自主呼吸平稳,VT>8 ml/kg,不吸氧时SpO2≥90%,吞咽及呛咳反射恢复,充分吸痰后拔出气管导管。

2.2 呼吸道梗阻舌后坠最常见。

可托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道气管,分泌物堵塞应及时吸出分泌物,喉头水肿可静脉推注地塞米松。

2.3 循环监测常规监测心电、血压,必要时监测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

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均为循环功能不稳定,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麻醉后的监测与护理

麻醉后的监测与护理

麻醉后的监测与护理
体位:全麻未清醒者,一般术后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术后平卧6小时
禁用热水袋体表直接升温,以免烫伤
全麻未清醒者应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防治腰麻后头痛:1、采用细针穿刺,避免反复穿刺
2、腰麻后去枕平卧6小时
3、严重头痛者,硬膜外腔注入5%葡萄糖液,右旋
糖酐10~25ml
4、加快输液速度
对症治疗
(1)呕吐与误吸
原因:多见于麻醉前未严格禁食,饱餐后的急症患者,昏迷患者,产妇和小儿
并发症: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
预防措施:1、麻醉前放置胃管抽吸以及排空胃内容物
2、一旦发生呕吐征兆,应将患者上身放低,头偏向一侧
并及时消除呕吐物
呼吸道梗阻防治措施:1、舌后坠时,可将头后仰,托起下颌或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导管
2、清除咽喉部分分泌物:注射阿托品以减少口腔和呼吸
道腺体分泌
3、喉痉挛
尿潴留:麻醉导致膀胱麻痹,局部手术刺激,不习惯卧位排尿。

麻醉恢复期病人的护理

麻醉恢复期病人的护理

①血容量足够
②搬运过程中,动作应轻柔、缓慢,确保各种
管道的妥善固定,防止脱出
③有呕吐可能者,将其头侧向一边
④对全麻未清醒病人,在人工呼吸状态下转送
⑤对心脏及大手术、危重病人,则应在吸氧及
严密循环、呼吸监测下转送
⑥加强防护,防止意外伤害
麻醉恢复期 病人的监护和管理
麻醉恢复期病人的监护和管理要点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严密掌握气管内插管的拔管条件. 严密掌握病人返回普通病房的指征. 苏醒过程中病人的管理和转运. 加强防护,防止意外伤害.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未苏醒侧卧或去枕仰卧,必要时置入口咽 导气管,密切观察呼吸道的通畅度、呼吸幅 度和呼吸频率。
②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观察血压、脉搏、尿量、皮肤颜色、静 脉输液速度及心电图等。
拔管条件:
意识及肌力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好,
无呼吸困难、咽喉反射恢复、鼻腔口腔及 气管内无分泌物
(1)神经系统:意识及肌力恢复;病人可根据 指令睁眼、张口和握手。 (2)呼吸系统:已拔除气管插管;通气量够。 (3)循环系统:心电图示无心肌缺血及心律失 常;脉搏、血压正常、稳定。 (4)其他: 1)无明显血容量不足的表现 2)血气分析正常 3)体温正常

全麻术后观察及护理措施

全麻术后观察及护理措施

全麻术后护理是麻醉恢复期的重要环节,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全麻术后观察及护理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全麻术后观察1.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应立即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

对于病情危重、手术复杂或高龄患者,应延长监测时间。

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 意识状态观察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如患者意识模糊、嗜睡、烦躁不安等,应立即通知医生。

若患者出现抽搐、惊厥等症状,应立即给予镇静剂,并做好急救措施。

3. 呼吸道观察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等,注意有无呼吸困难、窒息等情况。

若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应立即给予吸氧、吸痰、气管插管等处理。

4. 伤口观察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感染等迹象。

若出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5. 引流管观察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若引流液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6. 尿量观察观察患者尿量,若尿量过少或无尿,应考虑是否有尿路阻塞、肾功能不全等情况,并及时通知医生。

二、全麻术后护理措施1. 体位护理术后6-8小时内,患者应采取去枕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

6-8小时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体位,如半卧位、斜坡卧位等。

2. 饮食护理术后6-8小时内,患者应禁食禁水,以防呕吐。

待麻醉药物代谢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步恢复饮食。

3. 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有痰的患者,及时给予吸痰。

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给予吸氧、气管插管等处理。

4. 伤口护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感染等迹象,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按时更换敷料,预防感染。

5. 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滑脱。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若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6. 舒适护理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措施,如口服止痛药、静脉注射镇痛剂等,减轻患者疼痛。

7. 心理护理关心患者,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情绪。

麻醉后护理要点

麻醉后护理要点

麻醉后护理要点
麻醉后护理是指在患者接受完麻醉后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和监测
工作。

麻醉后患者处于虚弱、恢复期,需要特别关注和照顾,以确
保其平稳、安全地恢复。

以下是麻醉后护理的要点:
1. 观察和监测
- 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

-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疼痛程度,并及时记录和报告。

- 监测患者的尿液排泄量,确保有足够的尿液排出。

2. 疼痛管理
-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疼痛
缓解措施,如药物镇痛或物理疗法。

- 监测患者对疼痛缓解措施的反应和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

3. 呼吸道管理
- 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定期观察和记录呼吸频率和深度。

- 如有需要,辅助患者进行呼吸,如使用呼吸器等设备。

- 保持呼吸道湿润,可通过加湿器或蒸汽浴等方式。

4. 饮食和水分管理
- 根据患者恢复的需要,逐渐恢复正常的饮食和水分摄入。

- 在开始进食前,确保患者的咳嗽和吞咽功能正常。

- 饮食应易于消化、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

5. 活动与康复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组织和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和活动,促进恢复。

- 避免患者过度劳累和受伤,确保安全。

以上是麻醉后护理的要点,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工作时,应严格按照医嘱和操作规范进行,并不断关注患者的状况变化。

只有全面、细致地开展护理工作,才能确保麻醉后患者的安全和恢复。

麻醉恢复期病人的监测及护理

麻醉恢复期病人的监测及护理

THANKS.
沟通交流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其心理状态,提供个性化的心理 护理。
家庭支持
鼓励家属参与病人的心理护理,提供情感支持和家庭关怀。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04
低氧血症
总结词
低氧血症是麻醉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和器官损伤。
详细描述
低氧血症通常表现为血氧饱和度下降,可能是由于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或氧 合障碍等原因引起。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及时纠 正缺氧状态。
麻醉恢复期病人的监测 及护理
目录
• 麻醉恢复期概述 • 监测 • 护理 •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出院指导和随访
麻醉恢复期概述
01
麻醉恢复期的定义和重要性
麻醉恢复期是指病人从麻醉状态逐渐苏醒并恢复正常的生理 功能的过程。这一阶段对于病人的安全和术后恢复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密切监测和护理。
麻醉药物对病人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导致呼吸、循环、神 经等方面的改变。在恢复期,病人需要逐渐适应正常的生理 状态,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高碳酸血症
总结词
高碳酸血症是由于通气不足或CO₂潴留引起的,可能导致酸中毒和呼吸衰竭。
详细描述
高碳酸血症表现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₂)升高,可能是由于机械通气不当、呼吸道梗阻或肺泡通气不足 等原因引起。治疗措施包括调整机械通气参数、保持呼吸道通畅和促进CO₂排出。
恶心和呕吐
总结词
恶心和呕吐是麻醉恢复期常见的并发 症之一,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 和营养不良。
护理
03
疼痛管理
疼痛评估
对病人进行定时疼痛评估,记录 疼痛程度和性质,以便采取相应
措施。

第六节 麻醉期间和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

第六节 麻醉期间和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

第六节麻醉期间和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一、麻醉期间的监测和管理病人在手术麻醉期间,由于外科疾病或并存疾病的影响,麻醉方法和药物的影响,手术创伤及失血,以及体位的改变等因素,都可对生理功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的生命。

因此,麻醉期间应主动采取措施预防严重生理变化的发生,密切观察病人各种生理功能的变化,力求及早发现和及时纠正,以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呼吸功能是麻醉时最容易和最先受到影响的重要功能之一。

全身麻醉可引起各种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甚至呼吸肌麻痹,阻滞麻醉对呼吸肌的影响也可引起严重的呼吸抑制,麻醉辅助用药、手术体位及并存的呼吸疾病,都是麻醉期间影响呼吸功能的重要因素。

因此,麻醉期间保持呼吸功能正常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呼吸功能正常是指能维持动脉血氧分压((Pa02 )、二氧化碳分压(PaC02)和血液pH在正常范围内。

这三项指标也是衡量呼吸管理是否合理的参数。

保持自主呼吸的病人,应观察病人的呼吸运动的类型(胸式或腹式呼吸),呼吸的幅度、频率和节律,同时观察口唇粘膜、皮肤及手术野出血的颜色,以判断是否有呼吸道梗阻、缺氧或二氧化碳蓄积。

必要时应监测SPO:或动脉血气分析。

全麻病人还应监测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有条件者可监测ETC唤,以保证病人的通气功能正常。

麻醉期间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在麻醉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循环系统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全和术后的恢复。

麻醉期间每隔5^-10分钟测定和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等参数,并记录手术重要步骤、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及用药等。

麻醉期间引起循环障碍的可能原因包括:外科疾病和并存疾病的病理改变,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手术对循环的影响等。

当发生循环障碍时,应对血容量、心脏代偿功能和外周血管的舒缩状态作出正确判断,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麻醉期间维持有效血容量是非常重要的,血压降低往往与绝对或相对的血容量不足有关。

应根据术前心、肾功能及脱水情况,术中失血及体液丢失量进行补充。

麻醉恢复室的年度总结(3篇)

麻醉恢复室的年度总结(3篇)

第1篇2023年,对于麻醉恢复室来说,是充满挑战与收获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我们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术后恢复期。

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患者安全1. 严格执行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确保患者从麻醉状态到清醒状态的安全过渡。

2. 加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3. 优化患者评估体系,提高对患者病情的准确判断,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4. 加强与手术室的沟通协作,确保患者术后安全平稳过渡。

二、服务质量1. 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年度,患者满意度达到95%以上。

2.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升护士专业技能。

本年度,共开展护理培训10余次,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3. 优化病房环境,营造温馨舒适的恢复氛围。

本年度,病房环境满意度达到98%。

4. 开展多项便民服务,如免费提供热水、水果、一次性用品等,为患者提供便利。

三、技术创新1. 引进先进的监护设备,提高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2. 开展新技术应用,如液体敷料雾化处理、疼痛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3. 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多项临床研究,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团队建设1. 优化团队结构,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2. 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团队整体素质。

3. 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培训,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

五、社会效益1.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贫困患者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2. 加强与周边社区的合作,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公众对麻醉恢复室的认识。

3. 加强与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麻醉恢复室行业的发展。

总之,2023年麻醉恢复室在患者安全、服务质量、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2篇2023年,对于麻醉恢复室而言,是充满挑战与收获的一年。

麻醉期间和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

麻醉期间和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

第一部分麻醉期间的监测和管理
(三)控制性降压
1.定义:为了降低血管张力以便施行手术,或减少手术野的渗血以方便手术操作,麻醉期间需要 利用药物和(或)麻醉技术使动脉血压降低并控制在一定水平,称为控制性降压 2.注意: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目标血压,并在降压期间加强监测,维持正常的循环容量,维持 各组织脏器的正常灌注和氧供 3.禁忌:有严重器官疾病以及酸碱平衡失调、低血容量、休克及严重贫血者,禁忌行控制性降压 4.降压幅度:术前血压正常者,应控制收缩压不低于80mmHg,或平均动脉压在50~65mmHg 之间;或以降低基础血压的30%为标准,并根据手术野渗血等情况进行适当调节
(五)恶心呕吐的防治
1.常见原因:全麻(尤其以吸入麻醉药为主、麻醉时间较长者),麻醉期间应用麻醉性镇痛药 2.对于已发生的恶心呕吐,应首先考虑和治疗可能的病因 3.止吐药应早期应用,如昂丹司琼、氟哌利多和地塞米松等
• 根据局麻药注入的腔隙不同,分为蛛网膜下隙阻滞,硬膜外间隙阻滞及腰麻-硬膜外间隙 联合阻滞,统称椎管内麻醉
(1)术后疼痛,膀胱尿潴留,病人躁动不安或呕吐 (2)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 (3)颅内压升高,低体温或用药错误 (4)基础高血压,尤其是术前停用抗高血压药的病人
第二部分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
3.术后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 缺氧、高碳酸血症、疼痛、电解质失衡、心肌缺血、药物、酸碱失衡等 4.术后心肌缺血的常见原因 低氧血症、贫血、心动过速、低血压和高血压
1.麻醉期间应常规监测心率、血压和心电图,每隔5~10分钟测定和记录一次血压、心率、脉 搏等参数,并记录手术重要步骤、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尿量及用药等 2.麻醉期间引起循环功能障碍的可能原因:外科疾病和并存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麻醉的影响, 手术对循环的影响等 管理: 1.麻醉期间维持充足的有效循环血容量 2.根据病情和手术要求及时调节麻醉深度,必要时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来支持循环功能

麻醉后病人的监测与护理文档

麻醉后病人的监测与护理文档
麻醉后病人的监测与护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 麻醉后病人的监测 • 麻醉后病人的护理 • 特殊病人的监测与护理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出院指导与随访
01 麻醉后病人的监测
生命体征监测
01
02
03
血压监测
监测血压变化,判断病人 是否出现低血压或高血压 等异常情况。
心率监测
监测心率变化,判断病人 是否出现心动过速或心动 过缓等心律失常。
详细描述
危重病人麻醉后需要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 现和处理心律失常、低血压、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同时,危重病人术后苏醒 时间可能延长,需要做好呼吸道管理和安全防护。
04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呼吸系统并发症
总结词
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喉痉挛、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等。
对随访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将病人的意 见和建议反馈给医生,以便对病人的治疗 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人
总结词
儿童病人由于生长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麻醉药物的反应与成人不同,需要特 别注意。
详细描述
儿童病人麻醉后容易发生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等并发症,需要密切观察。同 时,儿童病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全,容易发生低体温或高热,需要做 好体温监测和调节。
危重病人
总结词
危重病人病情复杂、生命体征不稳定,麻醉后需要严密监测和及时处理。
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使用自动除颤器。
其他并发症
总结词
其他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苏醒延迟、疼痛等,处理 方法因并发症不同而异。
详细描述
恶心呕吐是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与麻醉药 物的副作用、手术刺激等因素有关。应保持病人头偏 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必要时使用止吐药物。苏 醒延迟可能是由于麻醉药物过量或代谢异常引起,需 密切监测意识状态,必要时使用拮抗药物。疼痛是病 人术后常见的不适症状,应评估疼痛程度,使用适当 的镇痛药物,如阿片类、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缓解疼痛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恢复期病人的 监测及护理
为什么麻醉恢复期病人需要专业化监测 及护理

完成手术后,并不确保病人能从麻醉和手术 中顺利而平安的复苏过来 大约20%与麻醉相关的意外死亡发生与手术后 的 30 分钟内(黄婉慧,香港玛丽医院手术室) 术后 24 小时内出现死亡的病例,若通过严密 监测,有50%可以避免(庄心良,现代麻醉学)
深度镇静
发生并发症如局麻药中毒、气胸、麻醉平面过广影响呼
吸循环

手术需要
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何要求

能够为病人顺利的恢复意识和体温提供一 个较安全的环境 具有相关知识和技能
基本麻醉知识; 麻醉性药物、镇痛镇静药物及急救复苏药物常 识; 拔管指征和时机; 开放气道、控制气道、气管插管、心肺复苏 各种呼吸机、监测仪的使用,并能判定各种指 标的临床意义



怎样指导病人做深呼吸 某些病人将“深呼吸”理解为急促的呼吸 病人在紧张、恐惧、不安时,即使平日了解“深 呼吸”的含义,也可能忘记如何去做 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病人随护士一起做,先紧闭 口唇,用鼻用力吸气,然后张口,缓慢吐气
吸气时,护士或病人自己用手压住病人腹部,会 更有效



循环的监测





静脉补液所需物品
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



确保麻醉后有效复苏的一切准备工作到位 接收和转出病人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协助医师进行复苏工作,完成治疗任务 对病人进行评估 提供合适的护理 处理病人常见问题 处理紧急情况如急性呼吸危象、心跳骤停 与医生、病人、病人家属进行沟通 确保病人安全,防止意外 完成文书记录
有条件应连续监测鼻温或肛温 低温病人应常规吸氧,静脉输液/输血加温 保暖可通过变温毯和房间温度提高来实现 高热有潜在危险的病人(幼儿、呼吸心脏储备功
能降低的病人)及时对症治疗
病人体位

未拔管病人取颈伸仰卧位,小儿及颈粗短者常规 垫肩

已拔管未清醒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 已清醒病人,若病情允许,可取半卧位
的地方、现在的时间、你的身份等等)

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 疼痛的感知

疼痛的评估 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无痛 最剧烈疼痛 中度疼痛 剧烈疼痛
口诉言词评分法 (VDS)
无痛 轻微疼痛
数字测量评分法 (NRS) 0 1 2 3 4 5
无痛
6
7
8
9
10
剧烈疼痛
根据表情测量评分
体温的监测





能够为手术后的病人进行危险指数评价, 预测并及时避免麻醉和手术的并发症 训练有素、反应敏捷、观察仔细

提供麻醉后监测及护理的场所 综合ICU
SICU
麻 醉 后 病 人
PACU
BICU
NICU
CSCU
RICU
病房


床单元基本配置
给氧装置:两套 吸引装置:两套 监护仪 多功能呼吸机 输液装置

根据BP、CVP判断循环血量、心功能改变 脉搏、心率,包括强弱及有无受呼吸及体位的 影响

心电图监护:鉴别心律紊乱和诊断心肌缺血
末梢循环:压甲床-苍白-放松-再灌注红润, 1秒内为正常

尿量>1ml/kg/h或> 50ml/h
中枢神经系统监测

判断意识恢复阶段,帮助病人顺利渡过意识 上的恢复期(告诉病人手术已经结束、他/她所在


麻醉的几种基本类型
麻醉
全身麻醉
椎管内麻醉
局部麻醉
联合麻醉
吸入全身麻醉 静脉全身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 硬脊膜外腔阻滞
表 面 麻 醉 局部浸润麻醉 区 域 阻 滞 神 经 阻 滞
哪些麻醉后病人需要专业监测




全身麻醉后未清醒或未完全清醒者
局部麻醉及椎管内麻醉术后需进行监测的指征有:
呼吸的监测

如何正确有效的吸痰

吸痰管口径的选择要适当,一般为气管导管直径的1/3-1/2,不 能大于1/2,有呼吸机的病人最好使用密闭式吸痰管。
吸痰过程中若患者咳嗽,可暂停操作,待病人将深部的痰咳出后 再行吸引 吸痰不必过深至支气管处,否则易堵塞呼吸道 吸痰过程少于10-15秒 吸痰前最好给患者吸入100%纯氧2分钟

注意保暖
病人的交接 值班护士立即接收患者,连接呼吸机、监护设 备,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脉氧饱和度,并向 麻醉医生问清有关病情,严格交接班:

一般情况 所各种导管
皮肤情况 病人随身携带物品
监测重点

首先保证气道通畅,有合适 的通气量
维持心血管功能的稳定


监测生命体征,促进意识的 恢复
疼痛的评估 恢复体温调节功能


观察呼吸次数及胸腹部呼吸动度,以判断吸呼比、呼吸深浅是否 合适,有无三凹征表现 脉氧饱和度是否正常 拔管后常规面罩或鼻导管给氧,每分3-4升 对咽部分泌物咯出困难者,可从口腔或气道施行吸引 麻醉完全清醒后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咳痰,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及有 效咳嗽
复苏物品配备


多功能电插座
床头用物柜
复苏物品配备
简易呼吸器
密闭式面罩
氧气面罩或鼻导管
通气道
复苏物品配备
开口器
舌钳、开口器
舌钳
急救车
除颤器
复苏物品配备
喉镜
气 管 切 开 用 物
气管导管
喉罩
药品配备


常用药
升压药、降压药 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 抗胆碱药、抗胆碱酯酶药 利尿脱水药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平喘药 镇静、镇痛及拮抗药 肌肉松弛药(ICU、PACU) 凝血药、抗凝药 激素、抗组胺药
准备充分、观察严密、汇报及处理及时
全麻术后护理
西南医院科教楼
主要内容
病人的转送 病人的交接 监测重点 病人体位 病人安全 判断有无出血 麻醉恢复评分
病人的转送

在麻醉医师的直接监视下从手术室转送 使用可调床头高低的平车,确保车边的护栏升起 全麻未醒者,应在人工呼吸状态下转送 心脏及大手术、危重病人应在吸入纯氧及循环、呼吸等 生命体征监测下转送 一般病人的转送,可在自主呼吸空气状态下转送 注意有无呼吸道梗阻 途中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导管脱出 尽量减少病人的搬动
病人的安全

在病人的搬动过程中平车的刹车必须放下
确保车边和床旁的护栏升起


适当约束病人
确保各种管道及伤口敷料妥善固定,处于病人不 易抓脱的位置
判断有无出血




注意血压和心律变化 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移位、打 折、脱出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口鼻腔手术,注意吸引液颜色、性状、量 注意观察敷料的颜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