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智春丽《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应县木塔摇摇欲坠,文物修缮别拖拖拉拉等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应县木塔摇摇欲坠,文物修缮别拖拖拉拉等](https://img.taocdn.com/s3/m/2c898ea3700abb68a982fbee.png)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应县木塔摇摇欲坠,文物修缮别拖拖拉拉等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智春丽《人民日报》(2020年10月21日第05 版)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600岁的紫禁城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拓荒牛雕塑标记着深圳的开拓进取,珠海大剧院“日月贝”讲述着“珠生于贝,贝生于海”的城市记忆,古典园林里生长着苏州的温婉……城市文化地标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与人们产生紧密的情感连接、文化认同。
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
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文化地标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打造新文化地标的现象也引起社会关注。
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文化地标首先应当与地理环境“不违和”。
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融为一体,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无论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审美意境,还是如今兴起的保护生态、亲近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都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丽江古城依山傍水、以水为脉,整座古城获评世界文化遗产;(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国家体育场“鸟巢”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勾勒出现代北京的美丽风景。
反之,若缺乏对自然的敬畏,滥造钢筋水泥地标,即便再大的“手笔”,也与审美旨趣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
作为一种符号化呈现,文化地标也应该追求形神兼备。
一个建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不是凭借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而是流淌着活生生的历史文脉,能唤起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
走进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原样保留的铸造厂车间及生产设备,拉近了人们与老工业基地的时空距离;漫步福州修旧如旧的古厝间,曾经的老房子、如今的文创园,古老与现代交融,乡愁与时尚相遇。
面对数之不尽的历史文化街区、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进行合理适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成为广受认可的文化地标。
长白山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长白山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c612afc6bd97f192379e955.png)
吉林省长白山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吉祥文化 吉祥文化是人类向往和追求吉庆祥瑞观念的反映,源起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并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创造手段的丰富及生命意识的增强而越来越曲奇庞杂。
但正如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指出:“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同时它可以大致分成两个方面:器物和风俗."我国吉祥文化同样地也大致可分物体吉祥和行为吉祥两个方面.所谓物体吉祥,主要体现为我国历史众多的传统吉祥物。
所谓行为吉祥,则主要表现为各种丰富多彩的祈吉习俗及行为。
两者都是以有形的器物或可见的行为表达无形的吉祥观念。
中国最早的吉祥物典型代表为“四灵”,即龙、凤、龟、麟这四种灵异动物.《周礼•春官•大司乐》中有“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之语,郑玄注曰:“象物,有象在天。
所谓四灵者。
天地之神,四灵之知,非德至和则不至."“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 据专家考证,这几种动物是中国原始图腾崇拜的遗留。
如夏人以蛇(龙)为图腾,商人以燕为图腾,东部民族以凤为图腾,东夷中部民族以龟为图腾等.后来由于部落战争,相互联合或吞并,各部落图腾已经复合成为集各种鸟兽形象于一身的神异动物,图腾也转变了职能,成为鸟兽鱼虫之畜养,甚而成为保护神,进而成为吉祥物。
作为祈福的象征,四灵在中国吉祥物天地中最先登场。
河南濮阳西水坡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蚌壳堆塑的“中华第一龙"。
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鸟纹,已窥见“丹凤朝阳”的原始雏形。
殷代以灵龟兆吉凶。
麟在四灵中出现最晚,但春秋战国时评卷人 得分已经成形。
汉代形成的“四灵"体系,源远流长,至今不衰。
行为吉祥表现在风俗习惯和行为中。
在山东泰山顶上,为了求得后嗣,妇女们将红线、红布条结在小树枝上,或将石子放置在小树杈上,表示向山灵祈求后代。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4eb534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f.png)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其次次月考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立足现实的社会和人生,始终关注社会和谐与人生华蜜。
这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最根本的价值追求。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
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供应了最干脆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问。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在儒家文化中表现得最为显明和突出。
从孔子起先,儒家就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
由此动身,便有“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爱万物”“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由人、社会至自然的层层理论绽开,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和费任感。
这一切,无不体现着对志向社会和美妙人生的憧憬与追求。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
与儒家讲仁爱形成比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见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憧憬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妙人生。
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志向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
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汲取外来的佛教打算了思想文化条件。
两汉之际传入的佛教在魏晋时通过依附玄学而走进中国思想文化。
作为讲求“出世”的佛教,其根本宗旨是摆脱人生之“苦”而追求永恒之“乐”。
这种对华蜜欢乐人生的追求,成为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和基础。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材料二:孔孟提倡的仁义礼智,老庄世界的逍遥无为,陆游笔日下的家国天下……中华民族留下如此多的精神财宝,这些财宝传递着民族的才智,滋养着华夏的心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带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0f83cccfc789eb172dc8f0.png)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带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困城之外的相守①因为武汉封城,莉君已经在娘家待了整整50天。
②莉君与母亲都是能干且脾气犟的人,秉承的人生哲学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因此,往年春节,莉君回娘家过年,待上5天,是她忍受的极限。
她40多岁了,可一回娘家,一定会被母亲当成14岁的小姑娘管着。
③早上睡个懒觉,挨管;晚上11点过了还在刷剧,挨骂;怕胖,少吃一口肉,要管,说是富富态态才吉利;做瑜伽伸展得像一只软腰猫,要管,说是万一闪了腰,村医那里可只有是贴上膏药,拍个Ⅹ光片还要上镇医院。
④回娘家才两天,平地一声雷,武汉封城了。
见女儿一脸的震惊和恍惚,母亲兴高采烈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莉君略有不快地说:“留在这儿吗?跟你吵架呀!”话一出口,她就有点后悔。
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
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莉君也有不愿意长留的理由,要忍受网络不稳定、洗澡没浴霸的不便。
可是母亲就没有不便吗?按母亲的话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媳妇孙辈,光是坐下来吃饭,就是满满一桌。
这一封城,儿孙们都回不去,不光要张罗吃喝,单是儿孙要用的文具、电池、拖鞋、睡衣,就够母亲忙的了。
⑤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
依照她的脾气,说软话是不可能的,尽量帮衬母亲维持这一大家子的正常运转,就成了莉君暗自给自己分派的任务。
⑥每天,她帮母亲将一百多斤腊肉、咸火腿搬出去晾晒。
母亲欣慰地说:“幸亏今年没嫌土猪肉贵,依旧腌了那么多肉,不然这会儿村镇都封了,上哪儿买肉去。
”莉君听了惭愧,往年,回武汉前,母亲总要往车的后备厢里塞满米油、腊肉,自己心里可全是嫌弃。
⑦每天,莉君还帮母亲侍弄小菜园。
往年,母亲四处张罗菜种、肥料的时候,莉君都要取笑她说:“没事干!快递一公斤十块钱,比青菜贵两倍多,还要往武汉儿女家快递蔬菜,会不会算账啊!”母亲说:“劳动不休,筋骨不锈。
2020届杭州市采荷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届杭州市采荷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08d7e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4f.png)
2020届杭州市采荷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练建安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
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
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
”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
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
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
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
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
“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
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
”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
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
”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
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
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
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
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
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
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
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
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
2021年赤峰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赤峰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7a1fcd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8.png)
2021年赤峰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民本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民为邦本”,即肯定民众是邦国基础,是君主废立和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是国家财税的来源;“本固邦宁”,即认为在民众的安居乐业基础.上获得君主政权的稳固,二者之中,前者是手段,后者才是目的;治民得民的政治措施,包括富民、安民、保民等。
与现代民主思想相比较,传统民本思想存在着巨大的历史局限性。
其一,恩赐式的重民主张。
历代民本论者对民众巨大的力量都有着清醒的认识,认为民众的暴力革命是君主王朝灭亡的异己力量,因此,他们提出重民主张。
所谓重民,一是要重视民意,通晓民情。
墨子指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二是要惜用民力。
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提醒统治者注意节约费用,爱惜民力,役使百姓,不违农时。
三是要重视民生。
即通过休养生息、整饬吏治、宽刑缓政和轻徭薄赋等措施,来富民养民。
重民的政治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制统治的严酷性,改善了民众的生存环境。
但是,重民的主体是君主,重民的内容是君主为民作主,重民的措施是君主施行仁攻;而民众只是被重视、被怜悯对象,在他们之上,站着一个普施雨露的救世主。
由此可见,民本政治的主动权掌握在君主手中,重民是自上而下的恩赐式的施舍,没有也不可能有尊重民众政治权利的内容。
其二,隆君的政治目的。
如上所述,民本思想并不是一种论证民众政治权利的学说,相反,它以君主统治的长治久安为归宿,主张通过重视民众的力量和民心的向背,维持民众的基本生存,来确保君主统治地位的稳固。
历代民本论者虽然认识到民与君之间对立的关系,并承认君权的相对性,但是,他们并不抛弃这种不合理的政治关系,而是千方百计地去调和民与君之间的矛盾,期望找到一种能有效解决民与君之间纷争的“灵丹妙药”。
可见,民本思想中的种种重民措施,都是作为君主的牧民之术而提出来的。
2025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初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初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6910f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5.png)
2025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初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完美呈现,彰显..了中国对和平发展锲.(qiè)而不舍的追求。
B.老前辈心无旁鹜....(huì)。
..地为科学事业奉献一生,他埋头苦干的精神让我们自惭形秽C.读书可取其摘要,但仅限于价值不高之书,否则书经提炼如水经蒸馏.(liú),味同嚼腊....。
D.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sù)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了。
2.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情境]同学小勇在校门口被自行车撞了,腿部皮肤有几处刮伤,你打电话给他妈妈说:A.“阿姨,不好了,小勇出车祸了!请您赶快来学校并送他去医院。
”B.“阿姨,小勇在校门口被车把腿撞坏了,您最好来一趟。
C.“阿姨,小勇出事了,但事情不严重,您不用担心害怕。
可您最好还是来我们学校一趟,看看这事该怎么处理。
”D.“阿姨,小勇在校门口被自行车碰了一下,腿上破了点皮。
您看您用不用来带他去医院做些处理。
”3.下面情境中,张国的解释最得体的一项是()(情境)数学科代表张国因为帮老师整理试卷而没有及时发作业本,以至耽误了同学们放学的时间,部分同学对此十分不满意。
他向同学们解释说:A.都是因为帮老师整理试卷闹的,以后你们多提醒我。
B.因为帮老师整理试卷,没有注意到时间,请大家谅解。
C.你们要是把试卷都整理好了,就不用我忙了,也就不会耽误时间了。
D.我是帮老师整理试卷去了,有什么不满意跟老师说去。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4ed97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3.png)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广义而论,智能制造是一个大概念,是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于产品、制造、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及相应系统的优化集成,是一个大集成系统。
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其诞生和演变与信息化发展息息相关。
智能制造有三种基本范式:数字化制造——第一代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制造——“互联网+制造”或第二代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新一代智能制造。
我们从制造系统的进化历程看一下智能制造的发展。
制造系统的第一个阶段是基于人——物理系统的传统制造。
从200多万年前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到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发明及广泛应用为标志的两次工业革命,都属于传统制造阶段,这种制造系统是由人和物理系统两大部分所组成,物理系统是主体,人是主宰和主导。
第二阶段是数字化制造。
20世纪中叶以后,制造系统进入数字化制造时代,这是智能制造的第一种基本范式,可以被定义为第一代智能制造。
与传统制造相比,数字化制造最本质的变化是在人和物理系统之间增加了一个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可以代替人类完成部分脑力劳动。
制造系统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数字化、网络化制造的阶段,它可以被定义为“互联网+制造”,也可以被定义为第二代智能制造。
它最大的变化在于信息系统,互联网和云平台成为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联接互通和协同集成优化成为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
制造系统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新一代智能制造,这是面向新一代的人、信息、物理的智能制造系统。
这个系统增加了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和认知的部分,不仅仅具有更加强大的感知、决策和控制能力,更具有学习认知、产生知识的能力,也就拥有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
【语文】山东省济南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语文】山东省济南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1e2a97f524ccbff1218432.png)
山东省济南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沈壮海①文化自信问题,在当下的中国再次凸显为重要的实践问题和学术课题,这是历史、时代、现实多重因素促成的。
②涤除仍客观存在的文化上的不自信,是一个现实课题。
中华民族有着早醒的文化自觉、骄傲的文化自视,曾长期饮誉潮头。
然而,近代以来接踵而至的外力犯侵,使得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不断遭遇重创。
在顽强抗争、拼搏、逐梦中站起来、强起来的中华民族,改变着现实命运,也改变着精神面貌、文化心理。
但漫长历史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其调适提升,绝非旦夕之功。
③要引导我们的文化自信由自发恢复走向自觉成长。
随着我们国际影响力的迅速提升,当下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也不断恢复、增强。
这是与民族振兴进程必然伴行的文化自信的自发恢复。
强调文化自信的涵养,就是要引导这种自发恢复,走向自觉成长。
一方面,要引导人们克服一时的虚骄、自负的膨胀等非理性的成分;但另一方面,更要引导人们认识当代中国向前向上的大局,认识增进文化自信之于文明重振、民族复兴的意义,促进国人民族自信、发展自信、文化自信的普遍性增进。
虽然我们的文化实力在不断增强,但文化的魅力还亟待增强。
④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构成,推进这样的文化建设,需要的是与之相应的文化自信。
这是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的本质所在。
⑤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是立足当下、继往开来的文化自信。
辉煌璀璨的历史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底气。
但是,这种底气只有在旧邦新命的历史接续中、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当下实践中,才会更加充盈浩荡。
对本民族优秀传统的高扬,有助于我们持守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不过,现实中不同文化猛烈激荡,如果我们迎对现代的西方,只能求助于古老的传统,那即是对当代国人文化责任的逃避。
山东省烟台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自主练习语文试题 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自主练习语文试题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64b08d48d7c1c708a145ee.png)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自主练习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留住花样守住单纯张逸良世界范围内,剪纸大致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派.东方剪纸多受中国的影响,各具地域特色,乡土与民俗气息浓郁;西方剪纸则侧重剪影效果,强调文学、浪漫的格调,不少剪纸还与西方艺术创作有密切关联。
在中国,民俗图腾、神话故事、传说寓言及对于生活的追求的广泛结合,成为剪纸创作的灵感来源。
地理环境、经济水平、文化交流对剪纸风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以陕西剪纸为例,不同地域的剪纸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渐而形成鲜明的地域性:陕西关中的西安、宝鸡等地,由于文化、经济相对发达,剪纸受到绘画的影响,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关中北部地区由于交通相对闭塞,剪纸更多呈现朴实、凝练的风格,传统的农渔耕读是其主要内容.自由随性的剪纸与民众生活紧密贴近,既是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也成为地域文化的一张生动“名片”。
伴随信息沟通的日益顺畅便捷,各地剪纸在元素上相互借鉴,在拓展了不同地域的剪纸样式的同时也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此外,机器生产方式的应用促成了剪纸更大范围的传播.当然,这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手工剪纸若安于现状、固步自封,抑或不假思索、盲目求变,必然失去其优势与传统,从而面临生存困境。
传统是财富,但不应成为包袱;拓展是趋势,但不应失去方向.现如今,用色粗糙、构图机械化、风格单调、设计感过重等问题,导致许多地方的剪纸开始“变味儿".绘画化、模式化倾向在剪纸创作中也普遍存在,在这个乡土变成“乡愁”的时代,剪纸散发的“乡土味儿”或许是被工业化、城市化覆盖了.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剪纸能够流传至今,并影响一代代人,还在于其本身的单纯。
这种剪刀、刻刀与纸张所营造出的单纯意境,同行模仿不来,其他门类也无法替代.无论以怎样的方式对剪纸进行翻新,纸张都是不变的载体,是剪纸的“身份代码”。
剪纸的“纸味儿”是最起码应该留存的东西,它是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的、与其他艺术门类相区别的本质所在。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74e2464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a.png)
第四单元测评(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精神资源角度对文化遗产进行再阐发、再挖掘和再转化,释放隐藏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潜能,让文化遗产从典籍、考古、博物馆,从民间、大众以及历史中走出来,续写传统文化复兴的煌赫篇章。
文化生态是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关键要素。
文化生态建设非一日之功,须要从长远着眼,遵循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重视文化的区域特征、民族差异、风俗信仰、地方传统等因素,同时不忽视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社会生态的综合构建,建立良好的文化生态运行机制,这对文化遗产的生存发展尤为重要。
加强传统熏染。
文化生态建设倚重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文化人、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农事节气到生态伦理,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民间艺术,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无不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基因,蕴含着朴实的生活哲理与伦理观念。
要让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走入人们的精神世界。
留意经典滋养。
文化遗产在不同时代都被传承弘扬,并不断衍生出新的文化形态。
当下要加强精神产品与社会生产的对接,引导传统文化经典主动而有序、主动而稳妥地走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特殊是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如农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等,透过物化载体窥见智者的思想、技艺和文化,通过展览观赏文物间的内在逻辑关联,还原一段历史、一个事务甚或一种文化形态,让文化经典从文物中走出来,滋养心灵。
构建特色引领的机制。
区域文化生态建设突出区域文化特色,以地域文化为基础,设置规范试验区,对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爱护。
我们国家疆域宽阔,民族众多,文化形态多样,加强区域文化生态建设,既符合国情,也是激活跨地域、多民族文化遗产内朝气制的有效措施。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区域文化生态建设在原有文化圈带链的基础上,深化挖掘原生态文化,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并引入现代元素文化,如设立闽南、徽州、晋中、潍水等文化生态区;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如设立热贡、羌族、客家等文化生态区;还有为突出艺术门类文化特色设立的宝丰说唱、果洛格萨尔等文化生态区,贯穿整体性爱护理念。
江苏省泰州市李健乡中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泰州市李健乡中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97301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5.png)
江苏省泰州市李健乡中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共6分,每题各2分)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那情景是不堪设想的。
因此,称传统文化为祖宗的丰富遗产,说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不为过分的。
但是不能忘记,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人们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
因此,说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社会前进的包袱,也是不为过分的。
既是财富,又是包袱。
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
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
我们容易看到的,常常是与之相左的情况。
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
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
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唯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来刮垢磨光。
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
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的非时装。
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
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本身;精确点说,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
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
但是传统也不是神赐的,天生的,它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必定也会随共同生活的变化而更新。
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徒劳无功,而且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机。
这是有史可稽的。
13.下列最能体现选文观点的一项是A.我们既要能运用传统而不被其吞没,又要防止传统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
B.传统既不是服装,也不是文物,所以追求时髦和惟古是尚都不正确。
2021年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语文(附答案解析)
![2021年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语文(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cf961808a1284ac85043f2.png)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黄河文明是与两河文明、尼罗河文明、印度河文明齐名于世的大河文明,其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使它在人类古文明史中独树一帜。
而以往,变革精神这个黄河文明的显著特色一直未被重视,人们总是认为这种平原流域文明具有保守性的特征。
这种认识误区,主要源自黑格尔的影响。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
”这便是将平原流域的农业文明打上保守性烙印的基础性论述。
人类早期文明受到地理环境很深的影响,这是没有异议的;平原流域文明有其保守性的一面,也可以找到不少例证。
但我们也必须明白,对一种文明历史属性的判断,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到实证的历史中。
而一旦回到实证的研究领域,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那就是在中国黄河文明的古老基因中,持续活跃着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
黄河文明的经典之作《周易》的第四十九卦是“革卦”,其意为推行变革并取信于民众,前景就至为亨通。
解释“革卦”的《象传》日:“天地革而四时成。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这不仅表达了求变之意,而且倡导顺乎天而应乎人的革命性变革。
后世对“革卦”及其传文的阐释,也都强调了变革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这样一种强调求新求变的思想,既是历史本身的观念的反映,也反过来催生历史的变革,推动历史的发展。
中国早期文明道路,就证实了这种历史的变革。
就核心观念而言,夏代尊崇君主,商代尊崇鬼神,周代尊崇礼法,三代各有不同的治国原则,文化观念的变迁也清晰可见。
黄河文明同人类早期文明史上著名的几大文明相比,其变革精神也是较为突出的。
譬如作为古埃及文明基本标志之一的象形文字,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并没有大的进展。
而作为黄河文明主要标志的汉字,从殷商的甲骨文,经过金文、大篆、小篆到汉代的隶书,即从甲骨文发展到接近今天汉字形态的隶书,只用了千余年的时间。
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进程及其特点。
论述类文本智春丽《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述类文本智春丽《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2c2d64e53a580217fcfe12.png)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而小题。
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600岁的紫禁城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拓荒牛雕塑标记着深圳的开拓进取,珠海大剧院“日月贝”讲述着“珠生于贝,贝生于海”的城市记忆……城市丈化地标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或以鮮明独特的符号形象,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与人们产生紧密的淸感连接、文化认同。
文化地标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集中反映,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
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文化地标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
与此同吋,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打造新文化地标的现象层出不穷,成为城市文化地标建设中的败笔。
“大意失荆州”的湖北荆州,“关公义园"里,爲达57.3米.耗资15亿元、号称“全球最大关公像”的巨型关公雕像,破坏了荆州古城的原始风貌和历史文脉。
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文化地标首先应当与地理环境“不违和”。
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融为一体,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无论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审美意境,还是如今兴起的保护生态、亲近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都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丽江古城依山傍水、以水为脉,整座古城获评世界X化遗产:国家体育场“鸟巢”充分釆用自然釆光和通风,勾勒出现代北京的美丽风景。
反之,若缺乏对自然的敬畏,滥造钢筋水泥地标,即便再大的“手笔”,也与审美旨趣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
作为一种符号化呈现,文化地标也应该追求形神兼备。
一个建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不是凭借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而是流淌着活生生的历史文脉.能唤担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
走进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原样保留的铸造厂车间及生产设备,拉近了人们与老工业基地的时空距离:漫步福州修旧如旧的古居间,曾经的老房子、如今的文创园•古老与现代交融,乡愁与时尚相遇。
面对数之不尽的历史文化街区、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进行合理适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成为广受认可的文化地标。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2019-2020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2019-2020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d466807ba0d4a7303763a9c.png)
B。 假如历史名人被赋予了时代文化视角,它往往具有一种给人光明与启人心智的魅力,其所释放的文化素养,便能很好地被吸收与借鉴了。
C. 有些名人在当世风光红火,随时间轮转,被历史淹没:有些名人则在历史长河中冷冷热热。但无论如何,经时间演绎,已是后世的精神财富.
毋庸讳言,一个社会一个时代之需要历史名人,在于其文化与精神的倡导者与追随者怎样发掘这些历史名人之底蕴并巧妙地与时代与社会相吻合,一旦历史名人被赋予了这种时代之文化视角,它便往往具有一种烛照与启人心智的魅力,其所释放的文化素养,便能很好地被吸收与借鉴了。
历史名人也有世态冷热。有些历史名人是“恒温”性的,如圣人,大抵每一时代都需要,并不热得炽人,却能时时在人们的语言与文字中出现.有些历史名人则有点骤冷骤热,某一时代需要,便可能如日中天,热劲一过,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往往只在其追随者的思想库中有点忿忿而已.这种现象的形成,就历史名人本身来说,与其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内质有莫大的关系,在于其文化内质是属于人伦人性等永恒性的还是其他非永恒性的范畴。
可又一想,这城周围又没人认识他,走一走就走一走,怕什么!他和润叶是一个村的老乡,又是老同学,这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哩!
于是,他们就相跟着一块出了那座清朝年间修建的古老破败的东城门,又下了一个小土坡,来到了绕城而过的县河滩里.
初春解冻的原西河变得宽阔起来,浩浩荡荡的水流一片浑黄。在河对面见不到阳光的悬崖底下,还残留着一些蒙着灰尘的肮脏的冰溜子。但在那悬崖上面的小山湾里,桃花已经开得红艳艳的了。河岸边,鹅黄嫩绿的青草芽子从一片片去年的枯草中冒了出来,带给人一种盎然的生机。道路旁绿雾蒙蒙的柳行间,不时闪过燕子剪刀似的身姿。不知从什么地方的山野里,传来一阵女孩子的信天游歌声,飘飘荡荡,忽隐忽现--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94117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0b.png)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
我们创建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需忍受大污染、大拥堵等等。
可以说,对于“大”的痴迷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
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发觉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妙。
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
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的渗透,我们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敏捷、更特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全部这些以动态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信息。
“微”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志向和审美志向,更标记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转型。
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更加便捷地参加社会。
微时代的经济更加敬重每一个消费者的特性化需求,它供应的服务更加爱护入微。
“微时代的文化”众声喧哗,张扬特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便捷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
此外,它还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淌的特点,打破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充分沟通、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溢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化。
2020-2021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明珠外国语学校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明珠外国语学校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373acc5e2bd960591c6778d.png)
C.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文化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科技成果可以为文化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D. 中华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属于中华文化创新的一个组成部分。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构建与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只有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才能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可知,文化创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摘编自邹广文《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2020年12月18日《中新网》)
材料二:
“《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强调,‘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文化和科技两种思维、缺乏交融的软肋,补齐文化发展缺少核心技术支撑的短板,以体系化思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可以说非常务实,指明了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方向。”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27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如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研究,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建构中华文化全球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模型,将文化层次、传播渠道、社会要素和效果维度进行交叉整合,更加完整地考虑影响中华文化传播效果的各种因素及其互动关系,形成更加系统科学的中华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其次,创建中华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数据库和案例库,并向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研究机构公开,使其成为一个动态性、开放式、可检索的数据库系统,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具体实践提供权威数据、分析工具和应用案例。最后,通过对数据的量化分析和案例的质化研究,发现中华文化全球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揭示核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文化层面和社会要素,提出切实可行的效果提升策略。
2021届江津区李市镇龙吟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江津区李市镇龙吟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962cf7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4e.png)
2021届江津区李市镇龙吟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微”视角下的“大”能量彭榕①网络谣言是在网络这一特定的环境下,网络使用实体以特定方式传播的对网民感兴趣的事务、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解释。
也有络谣言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由此可见,网络谣言是基于网民通过网络对某一事件表达立场、观点,并传递事件本身的信息(非全面也非客观),网络谣言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也并非完全与事实真相相悖,只是未经证实的一种舆论形态。
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并非都经过求证,也不排除个别人通过微博恶意传播虚假信息和言论,以制造舆论焦点的目的。
②绝大部分微博博主都来自社会底层,与传播新闻媒体、主流门户网站的从业人员不同,他们很少带有预设立场和功利性,但也缺少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理性思维,微博博主发布信息更多是率性而为,其优势与不足都是显而易见的。
绝大多数微博博主身上的“民粹主义”倾向更加明显,且往往以弱者面孔出现。
在平民话语权得到伸张的今天,“有话要说”的人越来越多,“屌丝”声讨“×二代”、官员腐败等能得到诸多网民的回应与关注,但往往很少有人去确认这些信息本身真实与否。
这些现象都在客观上促进了谣言的产生和扩散。
③基于信任人际群体的传播特征。
微博传播信息基本遵循博主发布信息,粉丝接收信息,并进行下一轮次传播这一规律,微博传播信息一般情况下是基于信任的人际群体。
而信息在信任的人际群体里传播时一般会呈现出传播者不过多考虑信息的真伪而直接进行下一轮次传播的现象。
这种基于信任群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就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插上了翅膀。
④网络谣言酿成公共危机事件。
网络谣言一旦产生,就会借助互联网这样开放的平台呈“爆炸式”的扩散,大量的网民和普通民众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接触到谣言信息。
此时,有的民众会出于不同目的或相信或半信半疑,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民众的实际行动又反过来印证着谣言,从而引发谣言在更大范围的传播。
2021年文建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文建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ffe70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85.png)
2021年文建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致中和”等理念,体现着深刻的生态哲学。
天人合一。
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凝结在天人合一思想之中。
在这里,所谓“天”,主要指自然界或自然的总体,宇宙的最高实体;所谓“人”,是指人和人类。
天人合一观的首要含义是肯定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来自大自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中国哲人多以天人合一为高级境界与觉悟,认为天人合一所观照的宇宙万物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认为天与人和谐,人与物感应,宇宙中的一切生命互相关联。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先哲对人与自然关系最好的定位与诠释,也为化解人类当前面临的生态危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启示。
大自然赋予人类生存的条件,同样也需要得到人类的尊重与爱护。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并改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道法自然。
道家提倡人们要顺应自然的本来,反对人类随意违反自然的本性,强行干预世界。
老子认为,人是在宇宙的演化历程中诞生的,人类诞生以后,由于禀受天地之灵而成为宇宙中之一大,即所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虽然人也同为四大之一,但在宇宙中的地位并不比其他三大更高,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里所讲的自然包含三层含义:外在的自然界、运行的功能、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因此,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尊重自然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道法自然就是万事万物的运行都遵守包括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人为之道的自然规律,这也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600岁的紫禁城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拓荒牛雕塑标记着深圳的开拓进取,珠海大剧院“日月贝”讲述着“珠生于贝,贝生于海”的城市记忆……城市文化地标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或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与人们产生紧密的情感连接、文化认同。
文化地标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集中反映,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
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文化地标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打造新文化地标的现象层出不穷,成为城市文化地标建设中的败笔。
“大意失荆州”的湖北荆州,“关公义园”里,高达57.3米、耗资15亿元、号称“全球最大关公像”的巨型关公雕像,破坏了荆州古城的原始风貌和历史文脉。
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文化地标首先应当与地理环境“不违和”。
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融为一体,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无论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审美意境,还是如今兴起的保护生态、亲近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都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丽江古城依山傍水、以水为脉,整座古城获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体育场“鸟巢”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勾勒出现代北京的美丽风景。
反之,若缺乏对自然的敬畏,滥造钢筋水泥地标,即便再大的“手笔”,也与审美旨趣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
作为一种符号化呈现,文化地标也应该追求形神兼备。
一个建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不是凭借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而是流淌着活生生的历史文脉,能唤起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
走进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原样保留的铸造厂车间及生产设备,拉近了人们与老工业基地的时空距离;漫步福州修旧如旧的古厝间,曾经的老房子、如今的文创园,古老与现代交融,乡愁与时尚相遇。
面对数之不尽的历史文化街区、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进行合理适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成为广受认可的文化地标。
作为一种公共建筑,文化地标还应当发挥服务公众的功能。
地标建筑是有“生命”的,其生命力来自于生活。
人们喜欢将博物馆、剧院、书店称为文化地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直接连通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生活。
到一座城市先逛博物馆,人们才能加深对这个城市的历史过往和现实文化的认知。
北京国家大剧院建院以来,为观众带来1万多场演出,开展大量艺术普及教育演出及活动,观众和粉丝遍布
全国。
正是那些传播文化、服务公众的不懈努力,使得文化地标的形象更加亲切、更加持久。
文化地标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
打造新的文化地标,必须丰富其审美内涵,完善其服务功能,让其在与公众的“紧密连接”中收获持久的口碑和影响。
(摘编自智春丽《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拓荒牛雕塑因为根植于深圳的历史文化,所以成为深圳市代表性的文化地标。
B.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的各类文化地标都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作用。
C.作为符号化呈现的城市文化地标不需要有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元素的呈现。
D.博物馆连通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生活,到一座城市先逛博物馆可以加深对这个城市的历史过往和现实文化的认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引出打造文化地标的话题,接着指出打造文化地标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如何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
B.文章多处举例,说明城市文化地标在营造公共环境、提升文化品位和塑造特色风貌等方面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C.文章论述脉络清晰,论述如何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时,各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
D.文章在论证文化地标作为一种人文景观应当与地理环境“不违和”时候,是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举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巨型关公雕像因为缺乏对自然的敬畏,且与群众审美旨趣相去甚远,所以不能成为荆州的文化名片。
B.文化地标应该与地理环境和谐共生,以满足群众的审美期待,成为广受认可的文化地标。
C.丽江古城和“鸟巢”符合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审美意境以及保护生态、亲近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
D.城市文化地标建设要有丰富的审美内涵,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能传播文化、服务公众。
1.D
2.B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