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法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
LEC风险评价法 介绍
![LEC风险评价法 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cd067771711cc7931b716d1.png)
LEC风险评价法LEC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用于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危害性。
该方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风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其简化公式为:D=L×E×C风险分值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具体如下表:L分值的选择确定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 完全可以预料6 相当可能3 可能,但不经常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 极为不可能0.1 实际不可能E分值的选择确定分数值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 连续暴露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 每月暴露一次1 每年几次暴露0.5 非常罕见地暴露C分值的选择确定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 10人以上死亡40 2~9人死亡15 1人死亡7 伤残3 重伤1 轻伤风险分值D的选择确定分数值风险程度风险等级>320 极其危险 5160~320 高度危险 470~160 显著危险 320~70 一般危险 2<20 稍有危险 1定性等级可承受风险(一级):安全的,不需要采取措施;一般风险(二级):临界的,有可能千百万较轻的伤害和损坏,应采取措施;主要风险(三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破坏,要立即采取措施;重大风险(四级):破坏性的,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必须立即排除。
重大风险判定:(1)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2)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3)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防范或控制措施的;(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风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
风险等级评估方法(lec法和ls法)
![风险等级评估方法(lec法和ls法)](https://img.taocdn.com/s3/m/3a62771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12.png)
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LEC)基本原理是根据风险点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
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 D=LEC。
式中: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当用概率来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 0;而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 1。
从系统安全角度考虑,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 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 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为若干中间值。
当确定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时,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 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 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
关于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规定其分数值为 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微损伤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 1,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 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为 1 与100 之间。
风险值(D)求出之后,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
下表可作为确定风险级别界限值的参考。
风险矩阵法(L·S )一、 事件发生可能性L 判定准则二、事件后果严重性 S 判定准则三、风险等级判定及控制措施事故类型分类标准:a 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进行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风险点事故按以下 20 类进行辨识。
类别: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5、触电; 6、淹溺;7、灼烫; 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b 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进行辨识类别:噪声、振动、粉尘、高温、低温、辐射等。
LEC法-风险评估
![LEC法-风险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cc8758d2767f5acfa0c7cd2b.png)
判定方法参考
10
完全可以预料
无控制方法或没有检查,一定会发生事故 (每年发生事故3次或3次以上)
6
相当可能
无本质安全的防护措施,基于人的安全意识要求等措施(每年发生事故1~2次)
3
可能,但不经常
采取了硬件的防护措施,但过程仍有可能失控(每两年发生事故1次)
1
可,现有条件下几乎不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每 三年发生事故1次)
三、如何控制风险 LEC评价法
危险源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LEC法
01 L表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02 E表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03 C表示事故产生的后果 04 D(风险值)=L×E×C 风险值D越大,事件越严重
三、如何控制风险
LEC评价法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如何控制风险
LEC评价法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 100 40 15 7 3
1
后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严重,重伤 重大,致残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
全要求
判定方法参考
10人以上死亡,或者50人以上重伤 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重伤 1人以上死亡,或者2人以上重伤 1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者2人以上致残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10 6 3 2 1 0.5
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暴露一次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判定方法参考
每1000小时内,暴露的时间≥200 小时 每1000小时内,暴露的时间≥50 小时 每1000小时内,暴露的时间≥5 小时 每1000小时内,暴露的时间≥1小时 每1000小时内,暴露的时间≥0.1小时 每1000小时内,暴露的时间≥0.01小时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cd84e7d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0.png)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在生产、储存、运输等各个领域,危险源无处不在。
为了有效地控制风险,需要对其进行辨识和评价。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识别危险源、如何运用LEC评价法对危险源进行评估,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预防事故的第一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源类型及辨识要点:(1)化学危险品:涉及有毒、易燃、易爆、腐蚀性等物质。
应关注化学品的存放和使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
(2)机械设备:包括旋转机械、压力容器、电梯等。
应检查设备的维护状况、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3)电气设施:涉及电源、电线、变压器等。
应关注设备的绝缘性能、接地措施以及安全距离。
(4)作业环境:如高温、低温、噪音、振动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危险。
应对工作环境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需关注以下要素:物质特性、能量等级、作业环境、操作过程等。
同时,为了确保辨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应组织专业的安全人员进行评估。
2.LEC评价法定义LEC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通过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或接触有害物质的频率(E)以及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对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价。
LEC评价法的原理是:对于每个危险源,根据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及其后果严重程度,赋予相应的分值,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风险值。
3.LEC评价法应用运用LEC评价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的步骤如下:(1)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严重程度(C)。
(2)根据危险源类型和具体情况,确定相关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或接触有害物质的频率(E)。
(3)将L、E、C三个因素相乘,得到风险值D。
根据风险值大小,将危险源分为可接受风险、合理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三个等级。
(4)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改造设备、改善作业环境、加强安全管理等。
危险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LEC)方法
![危险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LEC)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022690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4.png)
调整优化
根据反馈和评估结果,对风险控 制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计 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更新危险源清单
随着作业条件和工艺的变化,及 时更新危险源清单,确保清单的 时效性和准确性。
05 案例分析
LEC法在某化工企业的应用
总结词
全面、准确
详细描述
在某化工企业中,运用LEC法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综合考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 境的频率以及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等因素,为企业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了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风险控制计划的实施与监控
培训与宣传
对相关人员进行风险控制计划的培训和宣传,确保他 们了解并掌握风险控制措施。
实施控制措施
按照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实施,确保各项措施得 到有效执行。
监控与检查
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检查,及时发 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风险控制计划的调整与优化
反馈与评估
收集相关人员对风险控制计划的 意见和建议,对计划的执行效果 进行评估。
危险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LEC) 方法
contents
目录
• 危险源识别 • LEC风险评价法 • 风险控制措施 • 风险控制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 案例分析 • 类
定义
危险源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导致人 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潜在 不安全因素。
分类
危险源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如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 危险源等。
风险值计算
根据可能性评估和严重性 评估的结果,计算危险事 件的风险值。
LEC法的实施步骤
确定评价对象
01
明确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对象,可以是某个具体的危险源或某
个作业活动。
LEC风险评价法
![LEC风险评价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1ca07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a.png)
LEC风险评价法LEC风险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用于评估和量化不同活动或项目的风险水平。
本文将介绍LEC风险评价法的基本原理、步骤和应用,并结合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一、基本原理LEC风险评价法是基于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即风险=危险性×暴露度。
其中,危险性指的是潜在的危害程度,暴露度指的是人员或财产暴露在危险环境下的程度。
LEC风险评价法通过对危险性和暴露度的评估,综合计算出风险水平。
二、步骤1. 确定评价对象:首先需要确定评价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活动、项目或场所。
例如,评估某个化工厂的风险水平。
2. 识别危险源: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化工厂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有毒气体、易燃物质等。
3. 评估危险性:对每个危险源进行危险性评估,确定其潜在的危害程度。
评估可以基于历史数据、专家意见和模型计算等方法。
例如,评估某种有毒气体的危险性可以考虑其毒性、浓度等因素。
4. 评估暴露度:评估人员或财产暴露在危险环境下的程度。
可以考虑人员的接触时间、频率、防护措施等因素。
例如,评估化工厂工人暴露在有毒气体环境下的时间和防护情况。
5. 计算风险水平:根据危险性和暴露度的评估结果,通过乘法计算得出风险水平。
例如,某个危险源的危险性评分为8(范围1-10),暴露度评分为6(范围1-10),则风险水平为48(8×6)。
6. 分析和解释结果:根据风险水平的计算结果,进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可以将风险水平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以便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和决策。
三、应用示例以某个化工厂为评价对象,根据LEC风险评价法进行风险评估。
1. 识别危险源:通过对化工厂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存在的危险源包括有毒气体、易燃物质、高温设备等。
2. 评估危险性:针对每个危险源,进行危险性评估。
例如,有毒气体的危险性评分为8,易燃物质的危险性评分为7,高温设备的危险性评分为6。
3. 评估暴露度:评估工人暴露在危险环境下的程度。
重大危险源LEC评价法
![重大危险源LEC评价法](https://img.taocdn.com/s3/m/ccfbd135336c1eb91a375dfa.png)
重大安全隐患LEC评价法简述LEC评价法(格雷厄姆(BenjaminGraham,1894-1976)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
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种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
这3种方面分别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格雷厄姆(BenjaminGraham,1894-1976)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危害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格雷厄姆评价法,是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风险分值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量化分值标准对这3种方面分别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
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
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3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
具体如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暴露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10人以上死亡403~9人死亡151~2人死亡7严重3重大,伤残1引人注意风险(D)分析风险D=LEC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LEC风险评估法
![LEC风险评估法](https://img.taocdn.com/s3/m/3abd5b9ab84ae45c3a358ca5.png)
LEC风险评估法
LEC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可采取计算每一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
其风险值D由三个主要因素L、E、C的指标值的乘积表示,即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因此人为的将发生事故可能极小的分数定为0。
1,必然要发生事故的分数可定为10,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情况定为若干中间值,如下表:
E—-暴露于危险环境中频繁程度。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发生危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
C--事故产生的后果.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在1-100之间。
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类规定为1,造成人员伤亡较大的可能性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在1-100之间,如下表:
D-—风险值。
D=L×E×C,确定D值后关键是如何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在
不同时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确定持续改进的措施.如下表:。
LEC风险评价法
![LEC风险评价法](https://img.taocdn.com/s3/m/933bb07d102de2bd960588a5.png)
LEC评价法
LEC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方法。
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种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
这3种方面分别是: 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B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风险分值D=LB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对这3种方面分别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
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
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3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
具体如下: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风险分析
根据公式:风险D=LEC
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对乘积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
值得注意的是,LEC风险评价法对危险等级的划分,一定程度上凭经验判断,应用时需要考虑其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介绍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50eeaf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f.png)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一、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危险性大小值D按下式计算:
D=LEC
式中:D—危险性大小值;
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危险严重程度。
二、事故或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值与作业类型有关,可根据施工工期制定出相应的L值判定指标,L值可按表1的规定确定。
三、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值与工程类型无关,仅与施工作业时间长短有关,可从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或危险环境人员的分布及人员出入的多少,或设备及装置的影响因素,分析、确定E值的大小,可按表2的规定确定。
四、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即危险严重度因素C值与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发生事故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从人身安全、财产及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因素,分析危险源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确定C值,可按表3的规定确定。
五、危险源风险等级划分以作业条件危险性大小D值作为标准,按表4的规定确定。
危险源评价-LEC法
![危险源评价-LEC法](https://img.taocdn.com/s3/m/6754baeb4afe04a1b071de25.png)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每年不超过一次)
C的取值参考
分数值
事故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40
一定的财产损失
7
严重、重伤,或较较小的财产损失
3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6
相当可能、容易发生(每年一次至每月一次)
3
可能发生,但不经常(每十年一次至每年一次)
1
很少发生,完全意外(每十年一次)
0.5
不易发生(每十年不超过一次)
0.2
实际不可能(历史没有记载)
E的取值参考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天至少一次)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危险源评价——LEC法
LEC法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程度的一种方法,公式是:
D=LEC
其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L的取值参考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经常发生(每月一次至每天至少一次)
D的取值参考
分数值
危险程度
危险等级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级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修改
2级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控制
3级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LEC风险评价法介绍
![LEC风险评价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c06917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4.png)
LEC风险评价法LEC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用于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危害性。
该方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风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其简化公式为:D=L×E×C风险分值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具体如下表:L分值的选择确定E分值的选择确定C分值的选择确定风险分值D的选择确定定性等级可承受风险(一级):安全的,不需要采取措施;一般风险(二级):临界的,有可能千百万较轻的伤害和损坏,应采取措施;主要风险(三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破坏,要立即采取措施;重大风险(四级):破坏性的,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必须立即排除。
重大风险判定:(1)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2)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3)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防范或控制措施的;(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风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
应用举例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气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蒸气。
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醇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气容易扩散的空间,如室内通风设备不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6。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危险源评价方法之LEC
![危险源评价方法之LEC](https://img.taocdn.com/s3/m/6196b44b2e3f5727a5e962ad.png)
很不可能,可能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的取值标准 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 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为此,规 定了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 ,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以 10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 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并对应地确定其分值。例 如,每月暴露一次的分值定为2,每周一次或偶然暴 露的分值为3。当然,根本不暴露的分值记为0。但 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没有意义的,因此 无需列出。关于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见表2。
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作业人员创造了许多预 防事故的方法与措施,如施工前的“安全交底”, 施工中的“事故预防”,检查中的“安全记录”, 管理中提倡“多说一句话”等等,都可以归纳为“ 危险点分析”的范畴。 危险点可分成二大类: 静态危险点 动态危险点
(一)静态危险点 一般作业环境和设备设施方面存在的危险点多属于此类 ,比较明显直观,不整改无法消除,并对施工作业产生长期 的影响。如施工现场照明不足、作业平台防护不完善、施工 安全距离不够或超出等。 (二)动态危险点 一般作业行为方面的危险点多属于此类,这类危险点一 般不够明显,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外部条件的变化才出现 。如在施工中需要改变安全措施,致使作业人员短时间失去 防护;在操作中改变顺序,导致无法按原顺序继续操作;在 作业中发现有得作业人员轻视自身安全防护、身体不适或由 于种种原因情绪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已不适合当前工作; 预防性检查或定期、不定期检查中发现的,对人身或设备设 施安全可能造成危害的问题等。
4、作业条件危险性D的分值
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 值,并按公式(D=L×E×C)进行计算,即可 得危险性分值。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 按下述标准进行评定。 由经验可知,危险性分值在20以下的环境属低 危险性,一般可以被人们接受,这样的危险性比骑 自行车通过拥挤的马路去上班之类的日常生活活动 的危险性还要低。当危险性分值在20—70时,则需 要加以注意;同样根据经验,当危险性分值在70— 160时,则有明显的危险,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危险性分值在160—320的作业条件属高度危险的 作业条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LEC法应用课件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LEC法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fc963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4.png)
总结词
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评估 风险等级。
01
总结词
确定风险的可接受程度和风险控制要 求。
03
总结词
比较不同危险源的风险大小,确定优先控制 顺序。
05
02
详细描述
基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采 用适当的评估方法,如风险矩阵法等,对危 险源进行风险等级评估。
04
详细描述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的可接 受程度和风险控制要求,为制定风险 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总结词
分析危险源的性质、分布和可能的影响范围。
详细描述
在识别出危险源后,需要进一步分析其性质、分布和可 能的影响范围,以便为后续的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总结词
确定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后果。
详细描述
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分布,分析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 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等。
风险评估
根据经验和知识,制定检查表,对各种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进行检查和识别。
故障树分析法
通过对系统故障的逐层分析,找出可能导致故障的危险源 。
LEC法
通过评估危险源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事故发 生后可能造成的后果(E)和危险源的可控程度(C),综 合得出危险源的风险等级(D)。
02
LEC法介绍
LEC法原理
01
LEC法适用于各类行业和领域,特 别是涉及高风险作业的企业和单 位,如石油、化工、电力、建筑 等。
02
LEC法可以帮助企业和单位识别危 险源,评估风险等级,制定相应 的安全措施和管理制度,降低事 故发生的概率和影响。
LEC法优缺点
LEC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能够快速准确地 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等级,为企业和单位提供有效的安全管理 手段。
危险源辨识LEC法
![危险源辨识LEC法](https://img.taocdn.com/s3/m/fe13e994b9d528ea81c7796d.png)
评价
危险源等级
>320
极危险
A
160-320
高度危险
B
70-159
很危险
C
20-69
可能危险
D
<20
不定级
10
每天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工作
6
每周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3
每月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2
每年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1
极难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0.5
事故的可能后果(C)
现象
可能后果
分值
大灾难
多人死亡
100
灾难
数人死亡
40
非常严重
一人死亡
15
严重
严重致残
7
重大
手足伤残
6
较大
受伤较重
3
引人注目
轻伤
1
危险指数评价(W)
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L;
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下的状况 E;
事故的可能后果 C;
危险指数 W=L*E*C
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L
分 数
完全预料到
10
相当可能
6
不经常,但可能
3
意外,很少可能
1
可以设想,但极少可能
0.5
极不可能
0.2
实际上不可能
0.1
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中的状况(E)
E
分 值
连续处在危险环境中
LEC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1、判定准则
危险性指数大于320的,确定为A级;
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160但小于等于320的,确定为B级;
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70但小于等于159的,确定为C级;
LEC评价法
![LEC评价法](https://img.taocdn.com/s3/m/99b4801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a.png)
准逐渐趋向统一,有利于跨行业交流和合作。
02
量化评估
通过对危险源的定量评估,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其风险等级和影响程度
,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安全措施。
03
智能化发展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LEC评价法将进一步智能化,
提高评价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LEC评价法的前景展望
拓展应用领域
、概率风险评估等。
重要性
03
通过评估风险程度,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风险,并确保
工作场所的安全。
危险源风险控制
定义
危险源风险控制是指采取措施 来降低或消除已识别的危险源 的风险,以达到可接受的风险
水平。
方法
危险源风险控制包括工程技术措 施、管理措施和培训教育等。
重要性
实施有效的危险源风险控制可以降 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轻事故后果 的严重程度,保障员工的安全和企 业的可持续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随着LEC评价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应用领域将进一步 拓展,例如在环保、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提高评估精度
通过引入新技术和增加权重因子等方法,提高LEC评价法 的评估精度,使其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推动LEC评价法的国际交 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事业的发展 。
电力行业的应用实例
总结词
电网安全风险评估
详细描述
电力行业应用LEC评价法进行电网安全风险评估,针对电网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 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建筑行业的应用实例
总结词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详细描述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LEC法应用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LEC法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7da8c0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8.png)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LEC法应用危险源识别是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的过程,旨在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在危险源识别的过程中,风险评价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它可以帮助确定和量化不同危险源对工作环境和工作人员安全造成的潜在风险。
LEC法(即利用L-闪电符号、E-爆炸符号和C-化学符号)是一个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
它通过对闪电、爆炸和化学等不同类型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来辨识和评估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LEC法的风险评价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进行危险源识别。
这一步骤需要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识别。
危险源可以是电气设备、化学物质、机械设备等。
在进行危险源识别时,可以根据LEC法的分类进行分析,即通过L-闪电符号、E-爆炸符号和C-化学符号来对不同类型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和辨识。
其次,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危险源造成的潜在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的过程。
在LEC法中,通过对不同危险源的特点和可能引发的事故进行分析,来评估其对工作环境和工作人员安全的影响程度。
评估标准可以包括事故发生的频率、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等。
最后,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对工作环境和工作人员安全造成的风险。
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保护等。
LEC法的应用具有以下优点:首先,该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和评估,有助于系统化地进行风险评价。
通过将闪电、爆炸和化学等不同类型的危险源纳入评估范围,可以全面地识别和评估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其次,LEC法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该方法使用简单明了的符号和分类体系,方便实施者进行风险评估工作。
此外,LEC法也可以与其他风险评估方法相结合,例如使用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HAZOP)等方法进行更具体和细化的风险评估。
最后,LEC法的风险评估结果可用于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预防措施。
LEC法危险源辨识方法和标准
![LEC法危险源辨识方法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0cefbd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9.png)
LEC法危险源辨识方法和标准简介LEC法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它基于概率统计原理,以统计分析的方法确定工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和安全风险,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安全管理领域的一种方法。
LEC法在能够有效把握安全风险的基础上,还有助于工业企业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隐患,保障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LEC法的主要内容LEC法(损失、事件、严重程度)是一种基于失效树组织的危险源识别方法。
该方法基于概率理论和统计方法,将危险源的整个识别和评价过程分为如下三个步骤:1.损失评估:确定损失的类型和数量,评估实际损失与预期损失之间的差异;2.事件评估:评估公司内部各种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对公司的影响程度;3.严重程度评估:根据损失和事件的评估结果,将危险源划分为优先级不同的三个类别,以便针对不同级别的危险源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LEC法的应用LEC法是一种操作性强、实用性好的工具,适用于各种规模的企业和不同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一些成功案例证明,LEC法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对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改善企业的形象和服务质量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LEC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系统、全面:LEC法可以对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和考虑,以求从全面、系统层面上掌控企业的安全管理局面;2.量化、精确:LEC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可以对危险源的概率、可能度、等级等参数进行精确定量的评估,从而更好地理解危险源;3.实用、操作性强:LEC法同时考虑了危险源、失效与事件的联系,因此更符合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推广性和操作性,容易被企业接受和利用。
LEC法应用标准LEC法的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操作规程,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信用性。
以下是LEC法应用标准的主要内容:1.安全评估前,应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分装,建立失效模式库,并进行数据捕捉;2.评估组织应与企业安全部门或关键部门技术和管理人员合作,制定评估计划和安排;3.评估结果应当以把握概率的方式呈现,同时重视损失和事件的评估;4.完成评估后,应得出应对危险源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落实。
危险源辨识LEC评价方法判断标准
![危险源辨识LEC评价方法判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66f98a66294dd88d1d26b0c.png)
B) 人员 暴露频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中 的频繁程度
判断标准
7 连续暴露
每日都会出现在作业现场,且累计时间超过4小时
5 较长时间暴露
1、隔日在工作现场工作超过四小时; 2、每日在工作现场累计工作时间少于4小时但超过1小时
3 较短时间暴露
2 很少暴露 1 罕见暴露
1、每周或几周在工作现场暴露一次; 2、每日在作业现场累计暴露时间少于1小时
危险源识别 LEC评价方法判断标准
LEC评价方法:D=LEC,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 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判断标准
10 完全会被预料到
1、已经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且没有采取防护措施或采取防护 措施后依然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2、其他企业多次发生过类似的事故或事件,而本企业也明显存在 导致该类事故事件发生的条件的; 3、明显违反国家有关安全操作、设备设施安全性能要求等强制性 标准; 4、设备设施的定期检测结果严重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安全要 求,且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没有进行整改的; 5、作业人员在没采取措施的情况下在有害物质浓度超过国家标准3 倍或以上的环境中作业;或曾经发生过出现人员健康受损,但作业 人员仍没采取措施就作业的; 6、依靠人员的常识可预见到的,例如不会游水的人到长江去游泳 而发生淹溺事故; 7、没有受过培训的人员去操作危险性大的设备; 8、设备设施严重超负荷运转; 9、没有采取控制措施(如没有防护罩、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就 作业的。
1、其它企业有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本企业也存在导致类似事 故事件发生的可能; 2、作业人员没采取措施就在有害物质浓度接近国家标准的环境中 作业,但此前没有发现有人员出现健康损害; 3 可能、但不经常 3、凭个人的经验,认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4、偶尔会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 5、危险的发生容易被发现; 6、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7、一年内可能发生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C法风险评价
LEC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可采取计算每一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
其风险值D由三个主要因素L、E、C 的指标值的乘积表示,即D=LEC
三种主要因素的评价方法为: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事故发生的大小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因此人为的将发生事故可能极小的分数定为0.1,必然要发生事故的分数可定为10,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情况定为若干中间值,如下表:
E——暴露于危险环境中频繁程度。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发生危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而非常罕见的出现在危险环境中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各中间值,如下表:
C——事故产生的后果。
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在1—100之间。
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类规定为1,造成人员伤亡较大的可能性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在1—100之间,如下表:
D——风险值。
D=L×E×C,确定D值后关键是如何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在不同时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确定持续改进的措施。
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