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单位职责
预防接种中心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预防接种中心的管理,保障预防接种工作的规范、安全、有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中心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预防接种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接种对象及其家属。
第三条预防接种中心应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管理,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预防接种中心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接种安全。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预防接种中心设立以下组织机构:1. 中心办公室:负责中心日常行政事务、文件管理、档案整理等工作。
2. 业务科:负责接种计划的制定、接种工作的组织实施、疫苗采购与管理等工作。
3. 质量控制科:负责接种质量的监督、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与处理等工作。
4. 宣传教育科:负责接种知识的普及、接种政策的宣传等工作。
5. 人力资源科:负责中心人员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管理等工作。
第六条各组织机构的职责如下:1. 中心办公室:负责中心整体工作的协调、调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 业务科:负责制定接种计划,组织实施接种工作,确保接种质量;负责疫苗采购、储存、分发等工作。
3. 质量控制科:负责监督接种质量,对接种异常反应进行监测、调查、处理;负责接种档案的整理、归档等工作。
4. 宣传教育科:负责接种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识;负责接种政策的宣传,引导公众正确认识预防接种。
5. 人力资源科:负责中心人员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管理等工作,确保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三章接种工作管理第七条接种对象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按时接种各类疫苗。
第八条接种前,工作人员应向接种对象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作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反应。
第九条接种时,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接种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接种质量。
第十条接种后,工作人员应告知接种对象观察接种部位的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三甲医院预防接种服务项目绩效考核
预防接种实施具体工作要求(二)
(三)通知:未采用预约方式,或多次预约仍未接种 者,应通知其前来接种。每次接种前,根据筛 选出的应种对象名单,利用通知单、电话、手 机短信、口头、广播通知等方式,通知儿童家 长或其监护人带领儿童前来接种;通知后仍未 前来接种者,应在接种登记册中进行标记,并 在下次接种前再次通知。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免疫规划业务科室人员 不得兼职从事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工作。
三、预防接种实施
预防接种实施
预防接种单位依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实 施预防接种各项工作内容。
为达到和保持较高的接种率,特别是国家免 疫规划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减少漏种和不及 时接种,接种单位应通过预约、通知、主动 搜索、查漏补种等方式,及时掌握应种对象, 提高儿童家长接受预防接种服务的主动性和 自觉性。具体要求如下:
预防接种实施具体工作要求(一)
(一)筛选应种对象:接种单位要对辖区内所有适龄儿童建立 预防接种信息档案,至少每月一次对适龄儿童预防接种 个案记录(预防接种卡或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 筛查,确定应种对象,按照年龄、住址、应种疫苗种类 等记入接种登记册,作为应种对象预约、通知、接种及 报告的依据。
5. 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与监测;
6. 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 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协助上级处理预防接 种异常反应;
7. 开展免疫预防及相关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和 咨询活动等;
8. 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接种单位负责 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 统和数据安全,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 理的接种单位负责向乡级防保组织提交儿童预 防接种登记资料;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预防接种门诊岗位职责1、及时掌握本辖区儿童(包括外来儿童)情况,建立新生儿预防接种卡、证,按免疫程序的规定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实施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
2、提出疫苗需求计划,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做好疫苗管理。
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疫苗效果的监测工作。
3、做好冷链设备的使用、保养工作,建立冷链运转记录。
4、进行常规接种率报告,针对传染病和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或事故进行报告。
5、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健康教育,对儿童家长进行计划免疫知识宣教。
6、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7、准确掌握辖区常住、暂住和流动人口中接种对象的变动情况,定期对辖区内流动儿童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消除免疫空白点。
8、掌握辖区内小学学生预防接种情况,定期查漏补种,杜绝发生因漏种而引发相关传染病的爆发。
9、承担上级布置的各项计划免疫工作任务。
10、完成科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管理制度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预防接种中造成的感染或疾病传播,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和接种差错事故的发生,结合自身实际,特制定以下制度:一、预防接种单位应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并建立规范的预防接种门诊,且经卫健局评审达标。
二、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人员应具有经过卫健局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承担。
三、预防接种门诊应设置候种、预检、询问告知及登记、接种、观察、办公等功能区,现场布局合理,避免与感染科室交叉。
四、配备合格的消毒设施、设备,做好接种前后接种室的消毒工作,做好消毒记录;定期对医疗用品及消毒物品进行更换,并做好更换记录。
五、配备足够的经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的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严格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方法、接种流程规范实施接种,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
六、预防接种人员接种时,必须做到“三查七对一验证”,即接种前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预防接种卡(薄)与儿童预防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姓名、年龄、所接种疫苗的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预防接种门诊是实施国家免疫规划、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重要场所,为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应以预防为主,确保疫苗接种安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2. 规范操作,科学管理。
预防接种门诊应严格执行国家免疫规划,规范疫苗接种操作,加强疫苗管理和冷链系统建设,确保疫苗质量。
3. 公开透明,服务至上。
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布疫苗接种信息,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4. 分工明确,协同配合。
预防接种门诊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预防接种门诊应设立门诊部、疫苗管理科、冷链设备科、预防接种科、宣传教育科等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
2. 门诊部主任负责全面工作,组织制定预防接种门诊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协调各部门工作。
3. 疫苗管理科负责疫苗的采购、储存、分发、报废等工作,确保疫苗质量。
4. 冷链设备科负责冷链系统的运行、维护、更新,确保疫苗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质量。
5. 预防接种科负责疫苗接种工作,包括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疫苗接种信息登记等。
6. 宣传教育科负责疫苗接种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参与度。
三、疫苗接种工作1. 预防接种门诊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成人免疫程序》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2. 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疫苗接种登记制度,详细记录受种者信息、疫苗接种信息、不良反应等情况。
3. 预防接种门诊应定期开展疫苗接种培训,提高疫苗接种人员业务水平。
4. 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疫苗接种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开展疫苗接种质量评估。
5. 预防接种门诊应加强疫苗接种信息化建设,实现疫苗接种信息实时更新、共享。
医院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医院预防接种工作制度一、目的和原则为了规范医院预防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和疫苗接种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预防接种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自愿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确保疫苗接种的覆盖面和效果。
二、组织机构和管理职责1. 成立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组,由分管院长、预防保健科、感染管理科、护理部、门诊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全院预防接种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管理。
2. 预防保健科负责预防接种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疫苗采购、储存、配送、接种、监测和信息报告等工作。
3. 感染管理科负责预防接种相关的感染控制工作,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
4. 护理部负责预防接种的护理工作,确保疫苗接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 门诊部负责预防接种的预约、登记和导诊等工作。
三、疫苗采购和储存1. 疫苗采购应遵循公开、透明、公正的原则,选择具有资质的疫苗生产厂家或供应商。
2. 预防保健科应建立疫苗采购记录,包括疫苗的生产厂家、品种、批号、数量、价格等信息,并定期对疫苗采购情况进行审计。
3. 疫苗应储存在专用疫苗冰箱中,温度应控制在2-8℃范围内,湿度应控制在60%-80%范围内。
4. 疫苗冰箱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疫苗的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四、疫苗接种1. 疫苗接种应在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内进行,由具备资质的医护人员负责接种。
2. 医护人员应具备预防接种相关的专业知识,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预防接种工作。
3. 医护人员应按照疫苗说明书和接种方案,对患者进行疫苗接种。
4. 疫苗接种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告知疫苗的种类、作用、禁忌、不良反应等信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5. 疫苗接种后,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接种部位的护理、不良反应的观察等。
6. 医护人员应做好疫苗接种记录,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疫苗种类、批号、接种时间等信息。
预防接种门诊各项制度
预防接种单位工作职责一、根据责任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按照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二、制定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
做好疫苗管理,保证疫苗冷藏。
三、按照有关规定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建卡,给予接种或补种。
四、开展接种率常规报告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报告工作。
五、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
六、开展健康教育和有关咨询活动。
七、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一、预防接种门诊实行每日或每周(月)开诊制度,为辖区内适龄儿童与流动人口儿童开展常年免疫接种和业务咨询。
二、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国家扩大免疫疫苗免疫程序》要求,做好预防接种实施工作。
三、本地户籍儿童出生后1个月,外来儿童寄居3个月以上,应及时给予建证、上卡。
预防接种登记卡由接种单位保管。
四、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具备工作责任心,取得执业或助理执业医师(护师)资格,并经过县(区)级以上免疫规划知识技术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上岗工作应佩带胸卡。
接种时要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佩戴胸卡,患手部皮肤病或传染病期间不准参加接种工作。
接种人员应主动向群众宣传计划免疫知识,疫苗接种后的反应及处理措施以及预约下次接种时间。
尚未完成基础免疫且连续通知两次均未前来接种的儿童,及时进行随访落实。
五、保持预防接种门诊清洁卫生,开诊前后要用合格浓度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工作台与地面,开启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
每次消毒应做好记录备查。
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疫苗、注射器、冷藏包、冰排及各种药械等。
六、强调做到“三查七对”,即接种前诊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预防接种登记薄与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七、严格执行“安全注射”制度,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规定浓度及合格配制时间的皮肤消毒液;已开启未用完的疫苗安瓿应盖上消毒的干棉球并冷藏,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废弃,整个接种过程应确保无菌操作,安全有效。
接种门诊岗位职责
接种门诊岗位职责接种门诊是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保障公众健康、预防传染病传播的重要职责。
为了确保接种工作的安全、有效、规范进行,接种门诊的各个岗位都有着明确而具体的职责。
一、门诊负责人职责门诊负责人是接种门诊的核心管理者,负责全面协调和管理接种门诊的各项工作。
1、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接种门诊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执行。
2、人员管理负责接种门诊工作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和日常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确保人员配备充足、工作效率高。
3、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接种门诊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和工作流程,定期对接种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接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4、物资管理负责接种门诊的物资采购、储存、发放和管理,确保疫苗、注射器、消毒用品等物资的供应充足、质量合格、储存安全。
5、沟通协调与上级部门、相关单位和社区居民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及时汇报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争取支持和配合,共同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6、应急处置制定和完善接种门诊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二、预检登记岗位职责预检登记岗位是接种工作的第一道关口,负责对接种对象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和信息登记。
1、询问健康状况详细询问接种对象的健康状况、过敏史、疾病史、免疫接种史等,评估其是否适合接种疫苗。
2、测量体温和体格检查为接种对象测量体温,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如心肺听诊、皮肤检查等,排除接种禁忌。
3、告知注意事项向接种对象告知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接种后的注意事项,解答其疑问,使其充分了解接种疫苗的相关信息。
4、信息登记准确登记接种对象的个人信息、健康状况、接种疫苗的品种、批号、接种时间等,建立接种档案。
5、签署知情同意书指导接种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确保其自愿接种疫苗。
三、接种岗位岗位职责接种岗位是接种工作的关键环节,负责为接种对象进行疫苗接种操作。
接种单位规范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预防接种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接种单位,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医院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一)接种单位应设立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预防接种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二)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预防接种办公室,负责日常预防接种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预防接种办公室应配备专职或兼职预防接种人员,负责疫苗采购、储存、分发、接种、信息登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等工作。
四、疫苗管理(一)接种单位应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疫苗采购、储存、分发、接种等环节的规范操作。
(二)接种单位应定期对疫苗进行检查,确保疫苗数量、来源、包装、储存温度和有效期等符合要求。
(三)接种单位应建立疫苗追溯制度,确保疫苗可追溯。
五、预防接种实施(一)接种单位应按照免疫规划要求,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二)接种单位应严格执行接种程序,确保接种安全。
(三)接种单位应做好接种对象的健康评估,对不符合接种条件的对象,应告知其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四)接种单位应做好接种记录,确保接种信息准确、完整。
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一)接种单位应建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制度,对疑似异常反应病例进行及时报告和调查。
(二)接种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对疑似异常反应病例进行处置,保障患者权益。
七、接种率监测(一)接种单位应定期开展接种率监测,确保接种率达到规定要求。
(二)接种单位应分析接种率变化原因,采取措施提高接种率。
八、培训与考核(一)接种单位应定期对预防接种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二)接种单位应建立预防接种人员考核制度,对预防接种人员进行定期考核。
九、监督管理(一)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接种单位的监督管理,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
(二)接种单位应主动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配合调查处理。
预防接种门诊运转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规范预防接种门诊的运转,保障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接种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预防接种门诊职责1. 预防接种门诊负责辖区内适龄儿童和流动人口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提供业务咨询服务。
2. 预防接种门诊应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要求,做好预防接种实施工作。
3. 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制度,确保疫苗质量,保障接种安全。
三、预防接种门诊工作流程1. 开诊时间:预防接种门诊每周定若干天数为预防接种日,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 接种登记: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家长或监护人应带儿童到预防接种门诊办理预防接种登记手续,领取预防接种证。
3. 接种预约:预防接种门诊应提供接种预约服务,家长或监护人可提前预约接种时间。
4. 接种实施:接种人员应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和接种程序进行接种,确保接种安全。
5. 接种记录:接种人员应详细记录接种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接种疫苗名称、接种日期等信息。
6. 接种咨询:接种人员应主动向家长或监护人宣传计划免疫知识,解答接种相关问题。
7. 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如出现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
四、预防接种门诊管理1. 预防接种门诊应设立专门的接种室、登记室、咨询室等,并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卫生。
2. 预防接种门诊应配备足够的接种设备,如接种台、冷藏设备、消毒设备等。
3.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具备工作责任心,取得执业或助理执业医师(护师)资格,并经过县级以上计划免疫知识技术培训合格。
4. 预防接种门诊应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5. 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制度,确保疫苗质量,保障接种安全。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预防接种门诊负责解释。
2. 预防接种门诊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接种门诊岗位职责
接种门诊岗位职责作为医疗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接种门诊在近些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公共卫生的基石,接种门诊的职责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本文将就接种门诊的职责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探讨这一岗位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及技能。
一、接种门诊的职责1.提供全面的接种咨询服务作为接种门诊的工作人员,首要责任就是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疫苗接种咨询服务。
在接受任何疫苗接种前,患者需要了解相关疫苗的性质、剂量、接种方法等基本信息。
因此,接种门诊需要对患者提供准确的、详尽的咨询服务,协助患者了解各种疫苗的优缺点及患病风险,从而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2.制定疾病预防接种计划作为接种门诊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并掌握有关各种疾病的预防接种计划。
在接受病例后,接种门诊的工作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制定合适的接种计划,确保接种疫苗的数量和间隔时间设计得合理,不会影响疫苗的功效或者潜在的意外反应。
3.负责疫苗接种工作接种门诊的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负责疫苗接种工作。
这项工作需要加强对疫苗的后续监控,确保患者注射疫苗后的身体反应正常。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疫苗注射流程操作,做好相应的记录,防止人为错误以及疫苗的错误使用。
4.督导疫苗管理及接种后的监测工作接种门诊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接种疫苗在管理及接种后监测两方面进行督导。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确保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接种门诊还需要对疫苗冷链运输、储存、配送、使用情况进行监控,确保疫苗在使用过程中不受到任何负面影响。
二、接种门诊医护人员所需技能和素质1.具备娴熟的注射技巧接种门诊的工作人员在负责疫苗接种工作时,需要具备娴熟的注射技巧。
这项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医学规范进行,确保接种操作准确无误,避免疫苗浪费和错误使用。
2.了解疫苗知识及预防策略接种门诊的工作人员需要掌握疫苗的基础知识及预防策略。
了解疫苗各自的存储、储存、配送、运输方法及其应用。
此外,了解预防措施及预防方法,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免疫预防知识咨询服务。
接种门诊岗位职责
接种门诊岗位职责
接种门诊岗位负责为前来接种疫苗的患者提供专业、安全的服务,是疫苗接种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接种门诊岗位的主要职责:
1. 疫苗储存和管理:接种门诊岗位人员需对疫苗进行正确的储存和管理,包括确保疫苗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保存,避免受损或失效。
定期检查储存条件,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性。
2. 接种前咨询和评估:在接种前,接种门诊岗位需要进行患者的咨询和评估工作,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信息,评估接种是否适合该患者。
3. 疫苗接种:接种门诊岗位需要准确、安全地为患者接种疫苗,按照标准程序和规范操作,确保接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接种后观察和处理:接种完成后,接种门诊岗位需要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5. 记录和报告:接种门诊岗位需对接种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包括接种的种类、时间、剂量等信息,并及时上报相关数据,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6. 宣教和指导:接种门诊岗位需要向患者提供有关接种的宣教和指导,包括接种的目的、注意事项、接种后的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和遵守接种相关规定。
7. 疫苗废弃和处置:接种门诊岗位需要对废弃的疫苗进行正确的处置,保障环境的清洁和健康,避免引发其他风险。
综上所述,接种门诊岗位是疫苗接种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负责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通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提升接种门诊岗位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为防控传染病、保障公共卫生做出积极贡献。
接种门诊岗位职责
接种门诊岗位职责关键信息项:1、接种门诊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2、疫苗管理职责3、接种操作规范职责4、接种后观察与处理职责5、信息登记与报告职责6、消毒与卫生管理职责7、健康宣教职责11 接种门诊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111 遵守工作纪律,准时到岗,不擅自离岗。
112 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热情接待每一位接种者。
113 熟练掌握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12 疫苗管理职责121 负责疫苗的领取、保管和分发工作,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数量准确无误。
122 按照规定的温度要求储存疫苗,做好冷链设备的监测和记录。
123 定期检查疫苗的有效期,及时清理过期疫苗。
13 接种操作规范职责131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即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证,查对预防接种卡(簿)与儿童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132 按照规范的接种程序进行接种,确保接种安全。
133 正确处理接种后的剩余疫苗和废弃物。
14 接种后观察与处理职责141 告知接种者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如留观 30 分钟等。
142 对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处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143 做好接种后不良反应的登记和报告工作。
15 信息登记与报告职责151 认真填写预防接种相关记录,包括接种者的基本信息、疫苗接种信息等。
152 及时将接种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53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向上级部门报告接种情况。
16 消毒与卫生管理职责161 对接种门诊的环境进行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162 对接种器材和设备进行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无菌操作。
163 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工作,符合环保要求。
17 健康宣教职责171 向接种者和家属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
172 解答接种者和家属的疑问,提供科学的建议。
173 开展社区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保障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适用于所有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
第三条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并按照门诊卫生保健和预防接种工作的要求进行。
第四条预防接种门诊应当定期开展工作检查和评估,对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整改和改进。
第五条预防接种门诊应当注重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六条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应做好记录和档案管理,确保相关信息的保存和使用安全。
第二章工作职责第七条预防接种门诊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按照国家预防接种计划和接种技术规范进行接种工作。
(二)进行接种疫苗的采购、存储、配发和管理,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三)接待预防接种对象,提供相关咨询和服务,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负责预防接种档案管理,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关信息。
(五)参与预防接种工作队伍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六)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推动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
第三章工作要求第八条预防接种门诊工作要求如下:(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二)预防接种门诊应配备充足的专业人员,并按照工作需要进行合理的排班。
(三)预防接种门诊应配备完善的设备和器材,确保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预防接种门诊应当及时跟踪调查接种不良反应和疫苗安全问题,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工作。
(五)预防接种门诊应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和沟通,推动疫苗种类的研发和更新换代。
第四章工作流程第九条预防接种门诊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接待和登记: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接待预防接种对象,对其进行登记和核实相关信息。
(二)咨询和告知: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对接种对象进行相关咨询和告知,包括接种的目的、疫苗的种类和剂次等。
(工作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工作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标题: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一、工作目标预防接种门诊是为了有效预防和把握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
本工作制度的目标是确保预防接种门诊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和科学化,保障接种儿童和接种人员的健康平安。
二、工作职责1. 疫苗储存:严格依据疫苗储存管理要求,确保疫苗的储存温度恒定,防止疫苗的变质和失效。
2. 验收疫苗:接收到新疫苗后,进行验收,检查疫苗的包装和标签是否完好,确认批号和有效期,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到疫苗台账中。
3. 疫苗配送:依据疫苗需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精确配送疫苗到各接种点,确保接种点接收到正确的疫苗。
4. 接种登记:对接种人员进行登记,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接种日期、疫苗名称和批号等信息,并正确填写接种证明书,保证信息精确无误。
5. 疫苗接种:依据接种方案和接种指南,正确注射疫苗,确保接种程序规范和接种效果良好。
6. 不良反应监测:对接种后可能消灭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记录,并依据相关要求进行上报和处理。
7. 健康宣教:向接种人员供应相关健康宣教,包括疫苗的作用、副作用和留意事项等,使接种人员能够正确理解接种的意义和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
8. 疫苗废弃:对过期、变质、损坏的疫苗进行处理,并依据要求进行报废登记和销毁。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三、工作流程1. 疫苗储存管理流程a. 确定储存疫苗的特定储存区域。
b. 定期检查储存设备和温度记录,确保储存温度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c. 每天对疫苗储存温度进行记录和核对,准时处理温度特别状况。
d. 定期进行疫苗的库存盘点和质量检查,确保疫苗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2. 疫苗验收和配送流程a. 验收疫苗时,检查疫苗包装和标签是否完好,确认批号和有效期。
b. 将疫苗接收状况记录到疫苗台账中,包括批号、数量等信息。
c. 依据疫苗需求和配送方案,预备并进行疫苗的配送,确保疫苗的精确性和准时性。
d. 配送疫苗时,确认接种点的接收状况,并将疫苗配送状况记录下来。
预防接种制度
预防接种单位工作职责1.收集适龄儿童信息,定期开展责任区域内适龄常住儿童、流动儿童主动搜索和摸底调查,及时为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卡(薄或电子档案)。
2.组织实施预防接种工作,对辖区新生儿接种单位、狂犬暴露预防处置门诊、成人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管理,开展业务指导、考核和评价。
3.制定并上报第一类疫苗、注射器需求计划和第二类疫苗采购计划,负责疫苗接收、储存和使用管理。
4.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提供第一、二类疫苗预防接种服务,记录并保存接种信息,确保安全接种。
5.负责常规免疫接种率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告工作。
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国家和我省规定的要求。
6.协助托幼机构、学校做好入托、入园、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7.承担冷链设备使用管理和疫苗冷链温度监测工作,保证疫苗质量。
8.报告及协助调查处置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
9.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和咨询,发放宣传材料。
10.负责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和基础信息的日常维护、预防接种数据录入、上传和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11. 做好开展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协助开展疫苗可预防疾病的调查和疫情控制。
12.收集和上报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13.落实接种单位管理相关要求,保证本单位日常管理、运行、服务等工作符合相关部门、相关规定要求。
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制度1.根据工作职责,制定并落实疫苗冷链管理、预防接种服务、安全接种、环境消毒、异常反应处置、医疗废弃物处理等各项工作职责和制度,确保单位管理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有序。
2. 落实疫苗冷链管理制度,专人负责,按要求开展冷链温度监测和设备维护,做好疫苗接收、登记、存储、使用等工作,保证冷链设备正常运行和疫苗质量。
3.做好接种单位日常环境卫生管理,落实环境消毒、医用废弃物处理和安全接种等制度,保证环境整洁、卫生、安全。
4、预防接种人员必须经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预防接种工作。
预防接种单位职责(标准版)
预防接种单位职责
1、根据责任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具体组织开展或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保证预防接种注射安全。
2、制定免疫规划一类疫苗使用筹划,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做好疫苗使用管理。
3、开展冷链温度检测,每日至少两次,并做好记录。
4、按规定对责任区内旳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摸清流动人口中旳幼儿并按规定建卡、证,及时给与接种或补种。
5、开展常规接种率,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和疑似预防接种反映报告。
6、开展预防接种健康增进、健康教育和有关征询活动,乡镇预防接种单位负责对村级人员进行培训指引。
7、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旳基本资料及时上报。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职责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职责预防接种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蔓延,保障人民健康。
预防接种门诊是负责实施疫苗接种工作的医疗机构,其工作职责涵盖了多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预防接种门诊工作职责的重要性以及其具体内容。
预防接种门诊的工作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疫苗接种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预防接种门诊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制定疫苗接种计划,确保疫苗接种工作有序进行。
他们要负责疫苗的采购、存储和分发,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时间和方式,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实施。
其次是疫苗接种的宣传与咨询。
预防接种门诊负责向公众、家长和接种对象宣传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益处,提高大众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度。
他们要解答接种对象和家长对疫苗接种的疑问,提供相关咨询和指导,确保接种对象能够全面了解疫苗接种的信息,并积极参与接种工作。
第三是疫苗接种的实施与监测。
预防接种门诊负责疫苗接种程序的实施,包括接种前的准备工作、注射疫苗和接种后的观察与护理。
他们要确保接种对象安全、准确地接种疫苗,并及时记录接种信息,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种档案,为疫苗接种工作的监测与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最后是疫苗接种的后续管理与疫苗不良反应的处理。
预防接种门诊负责对接种对象进行接种后的随访与管理,了解接种效果,及时处理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确保接种对象的健康与安全。
他们要积极上报疫苗不良反应,协助开展疫苗不良反应的监测与评估工作,为改进疫苗接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职责的履行对于提高疫苗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正确有效地履行工作职责,预防接种门诊能够保证疫苗接种工作的科学性、安全性和规范性,提高疫苗的接种率,进一步促进传染病的有效控制。
在实际工作中,预防接种门诊职工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接种技术和沟通能力。
他们应不断学习新知识,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为接种对象和家长提供优质的服务。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职责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职责预防接种门诊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部门,负责管理和实施疫苗接种工作。
它的职责涵盖了广泛的方面,从疫苗管理到接种过程的指导和监督。
本文将详细介绍预防接种门诊的工作职责,帮助读者了解这一重要部门的工作内容。
首先,预防接种门诊的主要职责之一是疫苗的管理。
这包括疫苗的储存、运输、采购和管理。
门诊负责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并遵守相关的储存和使用规定。
门诊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检查疫苗的过期日期,并遵循正确的处理和处置程序。
他们还需要监测疫苗库存,及时采购所需的疫苗,以满足接种需求。
其次,预防接种门诊的另一个重要职责是提供咨询和教育服务。
工作人员需要向患者和家长提供相关的疫苗信息,包括疫苗的类型、接种计划和副作用等。
他们需要解答各种关于疫苗接种的疑问,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建议。
门诊还可以组织疫苗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此外,预防接种门诊也负责接种过程的指导和监督。
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接种技能,并能够正确地按照接种程序进行操作。
他们需要确保使用无菌器具和适当的接种方法,以防止交叉感染和疫苗接种意外。
门诊还需要记录患者的接种信息,并及时上传到相关的疫苗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此外,预防接种门诊还承担着疫苗接种后的监测和管理工作。
他们需要密切关注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并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门诊工作人员要与其他临床科室密切合作,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
他们还需要收集和报告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数据,以便及时调查和研究。
最后,预防接种门诊也积极参与疫苗接种计划的制定和评估工作。
他们与公共卫生部门合作,参与制定国家和地区的疫苗接种政策,并对接种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门诊还需要定期组织培训课程,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综上所述,预防接种门诊的工作职责涵盖了疫苗的管理、咨询和教育服务、接种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疫苗接种后的监测和管理,以及疫苗接种计划的制定和评估等方面。
门诊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公众提供安全有效的疫苗接种服务。
接种门诊岗位职责
接种门诊岗位职责关键信息项:1、接种门诊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2、疫苗管理与储存的职责3、接种前准备工作的职责4、接种操作规范的职责5、接种后观察与处理的职责6、信息登记与报告的职责7、消毒与感染控制的职责8、宣传教育与咨询服务的职责1、接种门诊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11 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不擅自离岗。
12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对待服务对象热情、耐心、细致。
13 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2、疫苗管理与储存的职责21 负责疫苗的计划、领取和保管,确保疫苗的种类、数量满足接种需求。
22 严格按照疫苗的储存要求,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保证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性。
23 建立健全疫苗出入库登记制度,做到账物相符,对过期、失效疫苗及时清理并上报。
3、接种前准备工作的职责31 核对受种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接种史等,确保无误。
32 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对有禁忌证的受种者及时进行甄别,并做好解释工作。
33 准备好接种所需的器材、药品,对接种室进行清洁和消毒。
4、接种操作规范的职责41 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行操作,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
42 准确掌握疫苗的接种部位、剂量和方法,确保接种安全有效。
43 认真核对疫苗的名称、批号、有效期等信息,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5、接种后观察与处理的职责51 告知受种者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如留观时间、饮食禁忌等。
52 对接种后的受种者进行留观,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53 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初步诊断和处理,必要时及时转诊。
6、信息登记与报告的职责61 如实、完整地记录受种者的接种信息,包括疫苗名称、批号、接种时间、接种部位等。
62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向上级部门报告接种工作的进展情况和相关数据。
63 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监测和报告,协助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7、消毒与感染控制的职责71 定期对接种室的环境、设备进行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接种单位工作职责
一、接种单位必须接受市、县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的技术指导和业务监管。
预防接种服务人员实行资质认证,必须持证上岗,定期参加专业培训。
二、必须向社会公示开展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免疫程序、收费标准、接种流程、接种须知、咨询服务电话等相关信息,特别要明确公示免费提供第一类疫苗接种服务。
三、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一)人口资料:辖区内总人口数及15岁以下各年龄组人口构成资料;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建卡人数、建证人数;儿童流出、流入情况;幼托机构、学校数及学生人数。
(二)疫情资料: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免疫史等。
(三)接种资料:免疫规划疫苗应种人数、实种人数、接种率(包括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强化免疫、应急免疫、“扫荡”免疫)、未接种原因分析;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调查处理等资料。
未实行以乡为单位接种的地区,还应掌握辖区内接种单位数量、分布、预防接种服务人员资料。
(四)免疫规划疫苗供应及使用情况
(五)冷链设备及接种器材资料。
四、提出免疫规划疫苗的需求计划,每年10月初前向县疾控中心报告下一年度第一类疫苗的需求计划;第二类疫苗的购买计划提前1个月逐级上报。
五、根据上级要求,组织开展或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保证预防接种注射安全。
六、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做好疫苗管理;开展冷链温度监测,做好冷链设备的使用与管理。
七、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给予接种或补种。
八、预防接种门诊定期对责任区域内0-7岁儿童主动进行搜索、访视和管理,按规定及时准确开展常规接种率报告。
九、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
十、开展健康教育和有关咨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