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课件
合集下载
科举制度PPT课件
![科举制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12b0a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a.png)
• 乡试:省级考试,每三年一次,八月举行,称“秋闱”,考中者 称为“举人”,其中第一名称为“解元”。(发榜图)
• 会试:中央级考试,在乡试后第二年举行,试期在春季二月,称 “春闱”,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入宫 廷参加殿试;
• 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发榜分为三甲,第一甲的三人,称 “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 同进士出身。
诗赋 时务策写作
“三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
十分 之一
六十 分之一
制 生源更广,也有常
科录取过的,在职
科 官员
科目 繁多
———. —
————
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PPT学习交流
17
宋朝 -- 科举制度的发展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
权,建立起北宋王朝。为进一步杜绝武将拥兵自重的状况,他任用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 九品官人法,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
中正:有名望的推荐官,人才的等级由他们评定。是魏文帝曹 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 (220 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 变化。这一制度创始于曹魏,发展成熟于两晋,衰落于南北朝时期, 废除于隋朝,随之科举制形成。九品中正制度是继承东汉官吏选拔 制度又加以改革的结果。东汉选拔官吏,主要是依据儒家的道德行 为标准,宗族乡党的评定成为政府选拔官吏(具体途径是察举﹑征辟) 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依据。
试三级,每三年一次。元朝统治者把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等:第 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指西域各部及中亚地区各族人 民),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指南宋统治下的江南汉人 和西南各少数民族)。据《元史·选举志》、《续通考·选举》 等书的记载统计,元代共举行科举考试16次,仅录取进士1135人。 汉族儒生想通过科举进入仕途非常困难。使得广大知识分子前途 渺茫,被迫放弃学业,以至一时“天下习儒者少”。
• 会试:中央级考试,在乡试后第二年举行,试期在春季二月,称 “春闱”,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入宫 廷参加殿试;
• 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发榜分为三甲,第一甲的三人,称 “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 同进士出身。
诗赋 时务策写作
“三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
十分 之一
六十 分之一
制 生源更广,也有常
科录取过的,在职
科 官员
科目 繁多
———. —
————
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PPT学习交流
17
宋朝 -- 科举制度的发展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
权,建立起北宋王朝。为进一步杜绝武将拥兵自重的状况,他任用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 九品官人法,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
中正:有名望的推荐官,人才的等级由他们评定。是魏文帝曹 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 (220 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 变化。这一制度创始于曹魏,发展成熟于两晋,衰落于南北朝时期, 废除于隋朝,随之科举制形成。九品中正制度是继承东汉官吏选拔 制度又加以改革的结果。东汉选拔官吏,主要是依据儒家的道德行 为标准,宗族乡党的评定成为政府选拔官吏(具体途径是察举﹑征辟) 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依据。
试三级,每三年一次。元朝统治者把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等:第 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指西域各部及中亚地区各族人 民),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指南宋统治下的江南汉人 和西南各少数民族)。据《元史·选举志》、《续通考·选举》 等书的记载统计,元代共举行科举考试16次,仅录取进士1135人。 汉族儒生想通过科举进入仕途非常困难。使得广大知识分子前途 渺茫,被迫放弃学业,以至一时“天下习儒者少”。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课件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f41babc77da26925c5b042.png)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思考:科举制的实施与唐代的繁荣有何联系?
1.满足了中小地主参政的愿望,缓和了阶级 矛盾,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有利于 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
2.使国家掌握了选拨人才的权利,有利于加 强中央集权;
3.刺激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课 堂 小 结
1、隋文帝时废九品中正制,开始“分 科举人”。
陈群
字长文 颍川(今河南许昌市)人
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又 名九品官人法。这种官吏选拔制度由地方政府进行,选官标准全凭门第出 身。两晋南北朝沿用,至隋文帝废止,行之四百年。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科举制的创立
魏文帝曹丕
九品中正制示意图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京城每三年举行举人会试,中者称贡士。贡士参 加皇帝主持的殿试,分三甲取录。一甲三名,赐 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第三名分称 榜眼、探花。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 干人,赐同进士出身。分别授翰林院修撰、编修、 庶吉士等官。清沿明制。1905年,延续了一千多 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2、隋炀帝时正式创立科举制。 3、唐朝时得到发展,确立了进士科在 科举制度中的主导地位。
பைடு நூலகம்
科 常科 举 制 制举
明经科、进士科等等
皇帝为选拔非常人才 而设置的特殊科目
课 堂 巩 固
1、下列哪位皇帝是开殿试 之先风的( C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 进士”的说法说明科举最难考 的是( A ) A、进士科 B、明经科 C、 制举 D、明法科
答:世袭制是后人继承祖上留下的官位,九品中正制 讲究门第,都不利于人才的选拔。与前两者相比科举制在 当时主要有以下进步性:
第4课_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第4课_科举制的创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c3e02133687e21af45a9f7.png)
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 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 就更不计其数了)。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 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和密切关系,从未参 加过科学考试的是极少数。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 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 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
2、科举制诞生背景
①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 贵子弟中选拨。权贵子弟无论优劣, 都可以做官。
②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 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2、关键人物 唐太宗
❖ 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 考试人数多,以考取进士为荣 ❖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的哪个朝代?
科举制度
隋朝
②该制度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有五位隋唐帝王发挥了关键
性作用,请说出他们分别是谁?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③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认为考试制度最早起源于中国
1919年,越南举行了最后一科会试,取中23 名。此后,科举制度在越南和世界历史上终于完 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科第 举四 制课 的 创 立
制作人:睿科知识云
温故知新
1、“开元之治”与“开元 盛世”的关系。
2、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1、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 事的 杜做如宰晦相,还重用敢于直言的 。 2、魏武征则天爱惜人才,破格提拔许多人才,
如。
3、唐姚玄崇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
_______等人当宰相。
——
天 下 英 雄 , 入 吾 唐彀 太中 宗矣
科举考试的最大 获益者是谁?
2、科举制诞生背景
①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 贵子弟中选拨。权贵子弟无论优劣, 都可以做官。
②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 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2、关键人物 唐太宗
❖ 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 考试人数多,以考取进士为荣 ❖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的哪个朝代?
科举制度
隋朝
②该制度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有五位隋唐帝王发挥了关键
性作用,请说出他们分别是谁?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③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认为考试制度最早起源于中国
1919年,越南举行了最后一科会试,取中23 名。此后,科举制度在越南和世界历史上终于完 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科第 举四 制课 的 创 立
制作人:睿科知识云
温故知新
1、“开元之治”与“开元 盛世”的关系。
2、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1、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 事的 杜做如宰晦相,还重用敢于直言的 。 2、魏武征则天爱惜人才,破格提拔许多人才,
如。
3、唐姚玄崇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
_______等人当宰相。
——
天 下 英 雄 , 入 吾 唐彀 太中 宗矣
科举考试的最大 获益者是谁?
科举制度的创立(课件
![科举制度的创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5df3a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a.png)
科举制度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启示
1 2 3
公平公正
科举制度通过严格的考试程序,确保了选拔过程 的公平公正,为现代人才选拔提供了借鉴。
标准化评价
科举制度采用统一的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使得 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有助于识别和选拔优 秀人才。
全面发展
科举制度不仅关注知识水平,还注重品德、能力 等方面的考察,对现代人才选拔中全面评价人才 提供了启示。
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强化中央集权
科举制度将选拔人才的权力收归 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
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消极评价
束缚思想
科举制度注重儒家经典的记诵和默写,考试形式单一,容易束缚 考生的思想,限制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忽视实用技能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涉及儒家经典,而忽视了对实际应用能力的考 察,导致选拔出来的人才往往缺乏实用技能和实践经验。
社会阶层固化
科举制度虽然为各阶层人才提供了机会,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固化了 社会阶层,使得一些家庭背景优越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综合评价
历史意义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为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现实启示
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社会应该更加注重人才的全面素质和实际能力,建立更加科 学、多元的选拔机制。
科举制度的形成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
隋朝创立科举制度
隋文帝废除九品官人法,采用分科考 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 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唐朝完善科举制度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科目;武则 天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设诗赋、 杂文等考试内容,推动文化繁荣。
古代科举制度ppt课件
![古代科举制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e44c7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5.png)
二、发展
唐朝科举制度
分科考试 基本特征
择优录取
进士科 分类 常 科 明经科
制 举“非常之人”
常科分秀才、明经、进士等科,其 中以明经、进士两科最重要。明经考试 的内容以帖经为主;进士考试的内容以 诗赋为主。考帖经全赖背诵,做诗赋需 要独立思考。因此有“三十老明经,五 十少进士”之说。进士及第虽难,但及 第后易于飞黄腾达。
宋代已有状元、榜眼、探花的名目, 是作为榜首前三名的荣誉称号。
明清科举考试程序 童试(府、县试):
由童生参加考试,州县长官主考,中试称生 员,秀才、秀士,取得府县学校的学生资格。 乡试:
乡试又称大比,中者称举人。8月中旬举行, 又称秋闱,在省署举行。 会试:
在乡试的第二年春二月举行,又称春闱。由 礼部主持,又称礼闱。地点在京城。 殿试:
4、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 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 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
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破题 承题
起讲
八 入手
股
文 起股
中股
程 正反
正反
式 大结
股者,对偶也。每股中均须一正一反, 或一实一虚,或一深一浅排偶论述。 所有内容必须本 《四书集注》,代圣人 立言,不可以己见发挥。只有最后大结 时可用己见,但只可言前朝,且只能三 四句。
后股
正反
束股
正反
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 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名次。
科举制度的建立PPT教学课件
![科举制度的建立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85e3d5a6c30c2258019e6b.png)
隋朝为什么要采用科举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科举制创立前,做高官必须同时具备: 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必须有地方
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
科举制: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 以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考中可 以做官,选官大权就控制在中央 手中.
板书
一、科举制的诞生 原因:改变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 朝代:隋朝 人物:隋文帝、隋炀帝 过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昆虫
2、
(虫媒花)艳丽的花冠,芬芳的花
传粉媒介
香,甜美的花蜜
风力 (风媒花)
没有艳丽的色彩,芳 香的气味
花粉
柱头
鼠尾草
花粉粒 小而轻
花柱丝状, 柱头分叉
自 概念:花粉落到同一朵
花
花的柱头上
传
粉 举例:小麦、水稻、豌豆
甲
异 概念:一朵花的花粉落
花
到另一朵花的柱 头上
乙
传 粉
举例:鼠尾草,玉米
雄花
第四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 三、科举制的影响
一、科举制的诞生
我来问 你来答:
科举制是在哪个朝代诞生的? 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
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工作?
你知道隋时当时录取了哪些人? 科举制的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想一想:
让你说说看:
p16页“动脑筋”, 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
题型吗?你喜欢这种题型吗?
“ “
慈
恩
五
塔
十
下
少
题
进
(名
士
白处
,
居,
三
易十
十
)七
科举制创立前,做高官必须同时具备: 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必须有地方
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
科举制: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 以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考中可 以做官,选官大权就控制在中央 手中.
板书
一、科举制的诞生 原因:改变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 朝代:隋朝 人物:隋文帝、隋炀帝 过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昆虫
2、
(虫媒花)艳丽的花冠,芬芳的花
传粉媒介
香,甜美的花蜜
风力 (风媒花)
没有艳丽的色彩,芳 香的气味
花粉
柱头
鼠尾草
花粉粒 小而轻
花柱丝状, 柱头分叉
自 概念:花粉落到同一朵
花
花的柱头上
传
粉 举例:小麦、水稻、豌豆
甲
异 概念:一朵花的花粉落
花
到另一朵花的柱 头上
乙
传 粉
举例:鼠尾草,玉米
雄花
第四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 三、科举制的影响
一、科举制的诞生
我来问 你来答:
科举制是在哪个朝代诞生的? 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
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工作?
你知道隋时当时录取了哪些人? 科举制的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想一想:
让你说说看:
p16页“动脑筋”, 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
题型吗?你喜欢这种题型吗?
“ “
慈
恩
五
塔
十
下
少
题
进
(名
士
白处
,
居,
三
易十
十
)七
第4课_科举制度的创立
![第4课_科举制度的创立](https://img.taocdn.com/s3/m/fccdbcc7168884868662d696.png)
PPT文档演模板
第4课_科举制度的创立
•⑷科举制有进步作用但也隐含弊端。
• 科举制丝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不愿从事 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 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一旦科考成功、金榜提 名,就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附庸。
PPT文档演模板
第4课_科举制度的创立
PPT文档演模板
第4课_科举制度的创立
PPT文档演模板
第4课_科举制度的创立
•课堂小结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开始 •分科 •考试
•正式 •扩充 •殿试、
•设置 •国学
武举
•进士科 •的规模 •的开始
•诗赋成 •进士科
•主考 •内容
PPT文档演模板
第4课_科举制度的创立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
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
•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PPT文档演模板
第4课_科举制度的创立
•让你说说看:
•p16页“动脑筋”, • 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 题型吗?你喜欢这种题型吗?
PPT文档演模板
第4课_科举制度的创立
PPT文档演模板
•“
•“ •
慈
恩
五
塔
十
下
少
题
进
(名
士
• 唐时科举考的科目较多,以哪两科最重要?
•常设考试科目:明法、明书、明算、
•
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
•最为重要的科目:进士科和明经科
•
PPT文档演模板
第4课_科举制度的创立
PPT文档演模板
第4课_科举制度的创立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 课件 (共28张PPT)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 课件 (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12ccb02a8956bec0875e313.png)
明清科举简表
科别
内容
项目
考场 主考人 参加者 中者名称
日府、县 各省学政 童生(儒生) 生员(秀才) 三年之内两次
案首 - -
乡试(秋闱)
会试(春闱)
殿试
省城
京城贡院(礼部) 皇宫(宫殿)
朝廷特派官员
钦差大臣
皇帝
生员及监生
举人
贡士
举人
贡士
进士
子、卯、午、酉年八月, 乡试次年三月, 会试同年四月
科举制,即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 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 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 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 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1、科举制的创立:隋朝 (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 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2)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 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 完善措施: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 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 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3、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 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 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4、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推行学校教育, 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三)与科举有关的内容
国子监 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
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 子寺。在元、明、清三代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 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PPT35页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PPT35页](https://img.taocdn.com/s3/m/5444cb2180eb6294dc886c4d.png)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护 。—— 威·厄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护 。—— 威·厄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科举制度的创立课件
![科举制度的创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a1bf6c31b765ce050814c0.png)
第四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
学习目标:
① 了解科举制度诞生、完善、 结束的历史时期。
② 说出科举制度在诞生、完善 阶段的具体内容。 ③ 分析科举制度建立的原因、 影响。
自学导航
⑴ 科举制的诞生:
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 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⑵ 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两 科是 、 。 扩充国学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时, 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⑵ 高考作为我国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到2012年 已经恢复35年了。那么,你知道唐朝主要采用什么制 度选拔人才吗( )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科举制 D 郡县制
⑶ 在中国封建社会,获取“秀才”“举人”“状元” 这些功名的主要途径是() A 参加科举考试 B辛勤劳动致富 C 英勇作战建立战功 D经商成为富商巨贾
一、科举制的诞生 1、背景:魏晋的官员大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
2、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3、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诞生
4、 影响:改变了古代的用人制度,使更多有才识的
人有机会进入朝廷中担任官职
一、科举制的完善
1、科举制度是在哪个朝代逐渐完善 的,以哪两个考试科目为主? 2、在科举制度完善阶段有哪些皇帝 为此做出了贡献,具体谈谈都有哪些 贡献?
二、科举制的完善
朝代:唐朝 、主要科目为进士和明经
人物: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过程: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 头”
看图:了解一个读书人的经历
科举制度的创立
学习目标:
① 了解科举制度诞生、完善、 结束的历史时期。
② 说出科举制度在诞生、完善 阶段的具体内容。 ③ 分析科举制度建立的原因、 影响。
自学导航
⑴ 科举制的诞生:
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 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⑵ 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两 科是 、 。 扩充国学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时, 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⑵ 高考作为我国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到2012年 已经恢复35年了。那么,你知道唐朝主要采用什么制 度选拔人才吗( )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科举制 D 郡县制
⑶ 在中国封建社会,获取“秀才”“举人”“状元” 这些功名的主要途径是() A 参加科举考试 B辛勤劳动致富 C 英勇作战建立战功 D经商成为富商巨贾
一、科举制的诞生 1、背景:魏晋的官员大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
2、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3、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诞生
4、 影响:改变了古代的用人制度,使更多有才识的
人有机会进入朝廷中担任官职
一、科举制的完善
1、科举制度是在哪个朝代逐渐完善 的,以哪两个考试科目为主? 2、在科举制度完善阶段有哪些皇帝 为此做出了贡献,具体谈谈都有哪些 贡献?
二、科举制的完善
朝代:唐朝 、主要科目为进士和明经
人物: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过程: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 头”
看图:了解一个读书人的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立殿试制
武则天改革科举制,在开设文举的同时也开设武举。为防止考生和考官 作弊,武则天创设了糊名制,这种办法行之有效,一直沿用至今。为了严防 选官舞弊,她还创立了殿试制度。
彩绘贴金陶武官俑
陕西省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
唐代彩绘涂金穿明光铠武士俑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始置武举制度。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科举制度的创立 科举制度的发展 科举制度的影响 课堂小结
导入
《科举考试图》
此图为宋人所画,根据画面可以想见唐宋时科举考试的情景。
科举制度的创立
科举制创立背景
1.九品中正制选官弊端严重; 2.隋统一后急需大批人才。
九品中正制
魏文帝曹丕
陈群
187~226.6.29
科举制度的影响
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科举制度的影响
1.为隋唐时期的繁荣提供人才 支持;
2.对以后的中国乃至世界都有 深远的影响。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状元卷
状元赵秉忠
1573~1626 青州府益都县(今山东青州市)人
中国科举制度自隋朝创立到清朝末 年废除,历经唐、宋、元、明、清,有 着1300年的历史。曾产生出700多名状 元,但保留下来的状元墨迹世间却只有 一张,那就是明代庄园赵秉忠的殿试对 策。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明算
试《九章》《周髀》《缀术》《缉古》, 通者及第。
制举:
贤良方能言极谏科;
皇帝特诏举行考试,目的是为了选拔特
皇帝亲试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
文辞秀逸科;
殊的人才。
风雅古调科。
常科考试程序:州府考试(初试)→尚书省考试(省试) →吏部考查量才任用
开设武举
创设糊名制
女皇武则天
624~705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
字长文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bó]州)人
颍川(今河南许昌市)人
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又
名九品官人法。这种官吏选拔制度由地方政府进行,选官标准全凭门第出
身。两晋南北朝沿用,至隋文帝废止,行之四百年。
推荐考察为主
《廿二史札记》谓:“魏文帝初定九品中正 之法;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由小中正品 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以上司徒;司 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3/52021/3/5Fr iday, March 05,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8:08:20 A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3/52021/3/52021/3/5M ar-215- Mar-21
只 注 重 门 第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刘毅传》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晋书·王沈传》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西晋·左思《咏史诗》
废 止 九 品 中 正 制
隋文帝杨坚
下 令 “ 分 科 举 人 ”
541~604
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
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止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将选
了选拔人才,另一方面又是为了控制人才。但根本
目的是为了控制人才,巩固其统治。
阿倍仲麻吕来华学经图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位于西安兴庆公园内
自唐至宋,及元、明、清,中国科举制度吸引诸多远邦近邻。进士及第
后,有的荣归故里,有的在中国入仕授官,有的在中国长期生活。阿倍仲麻
吕,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进士及第后仕于唐,逝世于中国。
1.科举制成为唐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 2.科举制基本特征 3.科举制的分类 4.唐朝科举制的一般特征 5.对录取者的任用
1.科举制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2.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与探究
学习活动
课堂讨论: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相同点: ①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 ②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 ③考试纪律严格。
初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后经不断扩建,至清同治年间巳形成一 座占地30余万平方米、考生号舍达20644间的中国最大科举考场。仅清代经过 江南乡试后考中状元者58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一半以上。唐伯虎、郑板桥、 吴敬梓、吴承恩、方苞、袁枚、林则徐、邓廷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陈独秀等历史名人均为江南贡院的考生或考官。
③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利,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 治基础,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史海拾贝
曲江盛会与雁塔题名
大雁塔 曲江流饮
曲江春晓
大雁塔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内,原名慈恩 寺浮图,或慈恩寺塔,为保存玄奘由印度带 回的佛经而建。
唐代科举取士,考中进士的人先在曲江 池举行宴会,叫做曲江会,然后集中到慈恩 寺在大雁塔下题名。他们先在一张方纸上写 上自己的名字、籍贯,推选一人写一篇记事 文,附在后面,然后再刻在大雁塔石碑上。
曲江盛会
曲江流饮
曲江春晓
雁塔题名
大雁塔 (陕西西安)
杏 园 宴
及第后宴曲江
唐·刘沧 及第新春选胜游, 杏园初宴曲江头。 紫毫粉壁题仙籍, 柳色箫声拂御楼。 霁景露光明远岸, 晚空山翠坠芳洲。 归时不省花间醉, 绮陌香车似水流。
大雁塔进士题名帖拓本
唐代进士及第后,要题名于大雁 塔,考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
shào
三十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
唐朝科举制度简表
考试级别 取 试 名 称
补
充
说
明
明经
考试三场:“贴经”(填空)、口试、 时务策。1/10
进士
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元”或“状 头”。1/60
礼部
明法(律学)
唐之法律有四种:律、令、格、式。
明字(书学)
先口试,通,乃墨试《说文》、《字林》 二十条,通十分之八者为及第。
——孙中山《五权宪法》
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 “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 的制度”。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 “中国第五大发明”。
——孙中山《五权宪法》
课堂小结
科举制的创立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选官制度 2.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3.科举制的正式创立标志
科举制的发展 科举制的影响
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唐朝大
将郭子仪就是武举出身。据统计,从唐武科正式开考,迄至清代光绪年间废
武科,有史籍可考的武状元共有171名。
唐朝彩绘釉陶文官俑
陕西省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
唐三彩文官俑
陕西省干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矣,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越南进士题名碑林
位于越南河内文庙国子监内
科举制度对日本、朝鲜和越南 曾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788年,朝鲜开始仿唐制实行 以儒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制度,直 到1893年才废除。
越南以儒学为内容,实行科举 考试是从公元1075年开始的,直到 1915年~1919年间才正式废除。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 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 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可见隋唐开创的科 举考试制度,对东西方都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广州科举考试的贡院
贡院,即贡士院,是科举考试的专用考场。科举制度产生之初,并没 有专用考场,省试一般在吏部南院举行。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转由礼部 掌管,开始建立贡院。宋哲宗以后,礼部、各州皆建贡院。明代贡院形制 已经规范化、制度化。清代沿用不变,府州县设试舍(考栅),京师及各 省城则设贡院。
江南贡院牌坊(南京市)
官的权力收归中央。
隋炀帝杨广
569~618 文帝杨坚次子
隋炀帝始设进士科,国家 用考试的方法以才取人,宣告 科举制度的诞生。
隋朝实行的科举制度,一 直为以后的封建朝代所沿用, 并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成为 封建国家选官的基本制度。
607年丁卯,大业三年 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 优敏,文才秀美”一条, 或即进士科之始。
不同点:
项目 隋唐科举考试 当今学校考试
科目设置
偏重文科
有文科、理科,设置较合理。
考试内容
偏重经书、诗赋,比较 脱离现实。
结合学生实际,有利于 学生全面发展。
考试的
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
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根本目的 缓和矛盾,巩固其统治。
选拔人才。
学习测评
C 1.科举制度创立于(
)。
A.三国
B.南北朝 C.隋朝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3月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3/52021/3/5Marc h 5,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3/52021/3/52021/3/52021/3/5
——沈起伟《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古代史卷)
zuǎn
杨纂……大业中进士举。
——《旧唐·杨纂传》
隋朝文官俑
头戴方帻[zé],上穿宽袖衣,下 着曳地裳,腰束宽带,脚穿舄[xì]。
科举制正式创立标志 隋炀帝开设进源自科科举制度的发展唐朝科举制度
分科考试 基本特征
择优录取
进士科
分类 常 科 明经科
唐太宗李世民
江南贡院号舍→
←江南贡院至公堂
在江南贡院中了举人, 就需跨过栏杆,谓之“鲤 鱼跳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