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组装及部分参数测量
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
![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https://img.taocdn.com/s3/m/13bcf406a6c30c2259019ea3.png)
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人眼很难分辨极远处或近而细微的物体细节,在一般照明情况下,正常人的眼睛在明视距离(25cm)能分辨相距约0.05mm的两个光点。
当两光点间距离小于0.05mm时,人眼就无法分辨,我们把这个极限称为人眼的分辨本领。
这时两光点对人眼球中心的张角约为1´,观察物体要想能分辨细节,最简单的办法是使视角扩大。
显微镜和望远镜就是扩大人眼球视角的目视光学仪器。
【实验目的】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并测定视角放大率。
【实验要求】(1)用两块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组装望远镜。
(2)用两块凸透镜组装显微镜,并测其放大率。
(3)画出光路图和写出计算公式。
【实验提示】(1)望远镜是用来观察远距离目标的目视光学仪器。
通常由两个共轴光学系统组成,我们把他们简化为两个会聚透镜,其中向着物方向的称为物镜,接近人眼的称为目镜。
物镜的作用是将无穷远物体发出的光会聚后在它的像方焦面上生成一倒立实像,然后经目镜把实像放大,因此实像同时位于目镜的物方焦面处。
用望远镜观察不同位置的物体时,只需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相对位置,使中间实像落在目镜物方焦面上,这就是望远镜的“调焦”。
一般测量望远镜除物镜和目镜可在镜筒中做相对移动外,在目镜物方焦面上还附有叉丝或标尺分划格。
因此在使用望远镜时,首先应调节目镜筒直到能清晰地看到叉丝为止,然后调目镜和叉丝整体与物镜之间的距离,即对被观察物调焦。
对于望远镜来说,除了满足以上物像位置的要求外,它的视角放大率必须大于 1.对于目视光学仪器的视角放大率定义为:通过仪器观察时,物体的像对人眼的张角的正切与在适当条件下直接用眼睛观察时物体的像对眼睛的张角的正切之比。
(2)显微镜是用来观察近距离微小目标的目视光学仪器,它也是由物镜和目镜两个共轴光学系统组成的。
物体首先经过物镜在物方焦面上生成一个倒立的放大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成正立像于无穷远处。
通常,各国生产的通用显微镜都采用标准筒长(L=16cm)。
由于筒长固定,因此实际上显微镜的调焦是调节被测物与物镜的距离。
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实验报告
![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7c999a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1.png)
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实验报告一、引言显微镜和望远镜是科学研究和观察天体的重要工具。
通过组装这两种仪器,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微观和宏观世界,深入探索未知的奥秘。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组装过程,并探讨其原理和应用。
二、显微镜的组装1. 准备材料为了组装显微镜,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显微镜主体- 物镜- 目镜- 台座- 光源- 准直器- 玻璃片- 盖玻片- 物体样本2. 组装过程将显微镜主体放在台座上,并确保它牢固稳定。
接下来,将目镜插入显微镜主体的上方,并确保它能自由旋转。
然后,将物镜插入显微镜主体的下方,并调整物镜的焦距,以获得清晰的放大效果。
接着,将准直器安装在显微镜主体上方的准直孔上。
准直器的作用是将光线准直并聚焦在样本上。
然后,将光源连接到显微镜主体的一侧,并调整光源的亮度,以获得合适的照明效果。
将物体样本放在玻璃片上,并用盖玻片覆盖。
将样本放在显微镜主体的台座上,并使用调焦装置将样本移动到物镜的焦平面上。
通过目镜观察样本,并使用调焦装置进行微调,直到获得清晰的图像。
三、显微镜的原理和应用显微镜的原理是利用物镜放大被观察物体的图像,并通过目镜观察放大后的图像。
显微镜可以放大细胞、细菌和微生物等微观物体,帮助科学家研究生物学、医学和化学等领域的问题。
显微镜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生物学中,显微镜被用来观察细胞结构、细胞分裂和细胞器的功能。
在医学中,显微镜被用来观察病原体,诊断疾病,并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
在材料科学中,显微镜被用来观察材料的结构和性质,以及材料的微观缺陷和变形机制。
四、望远镜的组装1. 准备材料为了组装望远镜,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望远镜主体- 物镜- 目镜- 三脚架- 细调装置- 支架- 星表2. 组装过程将望远镜主体安装在三脚架上,并确保它牢固稳定。
接下来,将物镜插入望远镜主体的前方,并调整物镜的焦距,以获得清晰的放大效果。
然后,将目镜插入望远镜主体的后方,并使用细调装置进行微调,以获得合适的焦距。
组装望远镜实验报告
![组装望远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cfa124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3d.png)
组装望远镜实验报告引言望远镜是一种光学仪器,用于观察遥远的天体。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组装一台望远镜,并测试其性能。
本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选择望远镜类型、购买所需材料、组装望远镜、测试望远镜性能。
步骤一:选择望远镜类型在选择望远镜类型时,我们需要考虑所需的观测目标、预算以及使用环境等因素。
常见的望远镜类型包括折射望远镜和反射望远镜。
折射望远镜通过透镜聚集光线,反射望远镜则利用镜面反射光线。
根据实验要求和预算,我们选择了一台反射望远镜。
步骤二:购买所需材料组装望远镜所需的材料包括反射镜、支架、焦距调节器、镜筒等。
在购买材料时,我们需要注意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选择质量较好的材料可以提高望远镜的观测效果。
在购买材料时,我们可以参考专业望远镜制造商的建议,或者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步骤三:组装望远镜1.首先,将反射镜安装到支架上。
确保反射镜安装牢固,并且朝向正确。
2.接下来,将焦距调节器连接到反射镜上。
焦距调节器可以调整望远镜的焦距,从而实现观测目标的清晰成像。
3.最后,将镜筒安装到焦距调节器上。
确保镜筒与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紧密,以避免光线泄漏。
步骤四:测试望远镜性能完成望远镜的组装后,我们需要测试其性能。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明亮的天体作为测试目标,例如月亮或者明亮的星星。
通过观察测试目标,我们可以评估望远镜的清晰度和放大倍数。
同时,我们还可以测试望远镜的对焦性能,调整焦距以获得最佳观测效果。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组装了一台望远镜,并测试了其性能。
望远镜的组装过程不仅需要合理选择材料,还需要仔细按照步骤进行组装。
在测试性能时,我们可以选择明亮的天体作为测试目标,评估望远镜的清晰度和放大倍数。
希望本实验能够对大家了解望远镜的组装与测试提供一些参考。
望远镜与显微镜实验报告
![望远镜与显微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a8cee8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f.png)
望远镜与显微镜实验报告望远镜与显微镜实验报告引言: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索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和应用,通过观察和实践,深入了解这两种仪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一、望远镜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望远镜实验,探索望远镜的原理和应用,了解望远镜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
2. 实验步骤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望远镜和一个天文台。
将望远镜安装在天文台上,并确保其稳定性。
然后,选择一个明亮的星星作为观测目标,将望远镜对准该星星。
通过调节望远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观察星星的细节。
3. 实验结果通过望远镜观察,我们发现星星的亮度和大小与肉眼观测有所不同。
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使得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细节,例如星星的颜色、云层和行星的环等。
这些细节对于天文学家来说非常重要,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4. 实验讨论望远镜的原理是利用透镜或反射镜将光线聚焦到一个点上,从而放大被观察物体的细节。
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焦距和镜头的质量。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望远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来观察星星的细节。
然而,望远镜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大气湍流和光污染等因素会影响观测的清晰度。
二、显微镜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显微镜实验,探索显微镜的原理和应用,了解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实验步骤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显微镜和一片薄片样本。
将样本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并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
通过调节镜头和光源的位置,观察样本的细胞结构和微观世界。
3. 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样本中的细胞结构和微生物的形态。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使得我们能够观察到细胞的核、细胞质和细胞壁等组成部分。
这些观察结果对于生物学研究和医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 实验讨论显微镜的原理是利用透镜或反射镜将光线聚焦到一个点上,从而放大被观察物体的细节。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镜头的质量和焦距。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来观察样本的细胞结构和微观世界。
显微镜的组装实验报告
![显微镜的组装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ace888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a.png)
显微镜的组装实验报告显微镜的组装实验报告引言: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科学仪器,它能够让我们观察微小的物体和结构。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组装一台简单的显微镜,并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样本,来了解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材料和方法:1. 镜筒:我们使用了一个金属镜筒,它具有光学透明的底部。
2. 物镜:我们选择了一个10倍放大的物镜,它能够提供清晰的图像。
3. 目镜:我们选用了一个10倍放大的目镜,以增加观察的放大倍数。
4. 台座:我们使用了一个稳定的台座,以支撑显微镜的各个部分。
5. 光源:我们使用了一个白色LED灯作为显微镜的光源,它能够提供均匀的光线。
6. 样本:我们准备了一些植物细胞和昆虫翅膀的切片样本,用于观察。
实验步骤:1. 将镜筒插入台座上的固定孔中,确保它稳固地固定在台座上。
2. 将物镜插入镜筒的底部,确保它与镜筒的焦点对齐。
3. 将目镜插入镜筒的顶部,确保它与物镜的焦点对齐。
4. 将光源放置在显微镜下方,调整光源的亮度,以获得适当的照明。
5. 将样本放置在显微镜的台面上,调整焦距和放大倍数,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6. 使用调焦轮和放大倍数调节器,进一步调整焦点和放大倍数,以获得更详细的观察结果。
结果与讨论:通过组装完成的显微镜,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植物细胞和昆虫翅膀的微观结构。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图像越清晰,但视野范围也越小。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适当的照明对于获得清晰的图像非常重要,过强或过弱的光线都会影响观察结果。
显微镜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工具,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通过显微镜,科学家们能够观察到微小的细胞结构、微生物、纳米材料等。
这些观察结果对于研究生命的奥秘、探索新材料的特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显微镜也存在一些限制。
由于光的衍射和折射现象,显微镜的分辨率有一定的限制。
为了突破这一限制,科学家们发展了一些高级显微镜技术,如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
实验论文——望远镜和显微镜组装和放大率的测定
![实验论文——望远镜和显微镜组装和放大率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65d9db55be23482fb4da4c15.png)
望远镜和显微镜组装和放大率的测定摘要:本论文主要从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组装,以及其放大率的测量方向作探究。
本实验开始讲了显微镜,开普勒望远镜以及伽利略望远镜的原理,随后陈述了实验的过程,分析了实验理论中的缺陷,并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 望远镜,显微镜,凸透镜,凹透镜,放大倍数。
引言: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最常用的助视仪器常被组合在其他的仪器中使用。
因此,了解并掌握它们的结构原理和调节方法,了解并掌握其放大率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透镜成像规律,也有助于正确使用其他光学仪器。
毋庸置疑,前人已经对这些仪器研究得十分出色了,他们创造了一系列的测量仪器放大率的方法,并对其不断改进。
但是,现在测量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放大率仍然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于是,我们做了这个实验并做出了一定的改进。
【实验原理】1、望远镜构造及其放大原理望远镜通常是由两个共轴光学系统组成,我们把它简化为两个凸透镜,其中长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短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目镜。
图1所示为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图中L 0为物镜,Le 为目镜。
远处物体经物镜后在物镜的像方焦距上成一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决定于物镜焦距及物体与物镜间的距离,此像一般是缩小的,近乎位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上,经目镜放大后成一虚像于观察者眼睛的明视距离与无穷远之间。
物镜的作用是将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会聚后在目镜物方焦平面上生成一倒立的实像,而目镜起一放大镜作用,把其物方焦平面上的倒立实像再放大成一虚像,供人眼观察。
用望远镜观察不同位置的物体时,只需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相对位置,使物镜成的实像落在目镜物方焦平面上,这就是望远镜的“调焦”。
图1 图2望远镜可分为两类:若物镜和目镜的像方焦距均为正(既两个都为会聚透镜),则为开普勒望远镜,此系统成倒立的像;若物镜的像方焦距为正(会聚透镜),目镜的像方焦距为负(发散透镜),则为伽利略望远镜,此系统成正立的像。
望远镜主要是帮助人们观察远处的目标,它的作用在于增大被观测物体对人眼的张角,起着视角放大的作用。
《工程光学》实验报告完整版(含答案)
![《工程光学》实验报告完整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38afe310661ed9ad51f3e9.png)
本科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工程光学学院名称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专业名称测控技术与仪器学生姓名苏语稻香学生学号指导教师实验地点6C803实验成绩二〇一八年四月二〇一八年六月填写说明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3、格式要求: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2.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
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题目(二号黑体居中);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号宋体);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实验一透镜焦距测量和光学系统基点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简单光路的分析和调整方法。
2.了解、掌握自准法、位移法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原理及方法。
3.了解透镜组节点的特性,掌握测透镜组节点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1.自准法测薄凸透镜焦距f2.用位移法测薄凸透镜焦距f3.测量透镜组节点和焦距。
三、实验内容1.自准法测薄凸透镜焦距f1.1实验原理将物AB放在凸透镜的前焦面上,这时物上任一点发出的光束经透镜后成为平行光,由平面镜反射后再经透镜会聚于透镜的前焦平面上,得到一个大小与原物相同的倒立实像A´B´。
显微镜望远镜的设计与组装
![显微镜望远镜的设计与组装](https://img.taocdn.com/s3/m/72bc3034a58da0116d174984.png)
实验内容
自组显微镜
1. 小照明光源:SZ-50 2. 干版架:SZ-12 3. 分划版:1/10 mm 4. 二维架:SZ-07 5. 物镜Lo: fo=45 mm 6. 二维调节架:SZ-07 7. 三维调节架:SZ-16 8. 目镜Le: fe =29 mm 9. 45°玻璃架:SZ-45 10.升降调节座:SZ-03 11.双棱镜架:SZ-41
12 S
3 45
M1
Lo
7 Le
89 B
F0
Fe
16
15
14
13
24cm
M2 12
12.毫米尺:l=30 mm 11 10
13.二维平移底座:SZ-02
14.二维平移底座:SZ-02
15.升降调节座:SZ-03
16.通用底座:SZ-04
17.白光源:GY-6A
实验内容
自组显微镜 1. 按光路图布置各器件,目测调至共轴。 2. 调节光源,微尺,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在显微镜 系统中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微尺的像。 3. 在目镜之后置一与主光轴成45°角的平玻璃板(半透 半反),距此玻璃板25cm处置一白光源照明的毫米尺; 4. 测量显微镜的放大率:通过显微镜能看到微尺的放大 像,这个像与半透半反镜所成的标尺的像在同一平面 上,从这两个像的大小之比求得显微镜的放大率。 5. 测量物镜与目镜之间的距离,并比较显微镜的测量放 大率与计算放大率。
参照光路图组成望远镜,向约3米远处的标尺调焦,使标尺的像清晰可见,并对准两个红色指标间的“E”字(距离为d1);
通过实验掌握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自组望远镜 测量显微镜的放大率:通过显微镜能看到微尺的放大像,这个像与半透半反镜所成的标尺的像在同一平面上,从这两个像的大小之比
实验三望远系统参数的测定
![实验三望远系统参数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409a7a2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0.png)
实验三 望远系统参数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 深入了解望远镜的各种光学特性。
2. 掌握望远系统出射瞳孔的形状和位置、视场角、放大倍数、目镜视度和系统视差等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
二. 实验原理望远镜的光学特性参数有:出瞳直径和出瞳距离、放大率和视场、视度和视差等。
现将测量望远镜参数的实验原理简述如下:1. 望远镜的出瞳直径和出瞳距离在几何光学中,把限制轴上点光束孔径的光阑称为孔径光阑;把限制光学仪器所能观察到的视场大小的光阑成为视场光阑。
把孔径光阑经过它的前方所有的光学系统部分所成的像称为入瞳,把孔径光阑经过它的后方所有的光学系统部分所成的像称为出瞳。
图7.1是最简单的开普勒望远镜成像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限制进入光学系统的轴上点光束孔径是物镜框,因此物镜框是孔径光阑。
限制望远镜所能观察到的视场大小的是分划板框,所以分划板是视场光阑。
由于孔径光阑的前方已没有其它光学系统,因此这个光学系统的入瞳就是孔径光阑本身(即物镜框)。
孔径光阑经过它后方所有光学系统(图中的分划板和目镜)所成的像就是出瞳。
出瞳到目镜最后一个表面上的距离就是出瞳距,用z l '来表示。
1-物镜 2-物镜框(孔径光阑、入瞳) 3-分划板 4-分划板框(视场光阑)5-目镜 6-目镜框 7-出瞳2. 望远镜的放大率通常望远镜的放大率是指视放大率,用Γ来表示。
所谓视放大率是指当人眼分别通过望远镜观察和直接观测同一物体时,在人眼视网膜上成像大小之比,即ωωtg tg y y ''==Γ- 式中 -y —直接观察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高;'y —通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其像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高;'ω—通过望远镜观察时,物体的像对人眼的视角;ω—直接观察时,物体对人眼的视角;由几何光学得知望远系统放大率与入瞳直径D 、出瞳直径'D 有如下关系:''D D tg tg ==Γωω 3. 望远镜的视场望远镜的视场是指人眼通过该仪器所能见到的物空间的最大范围。
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实验报告
![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cd27d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7.png)
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实验报告引言:显微镜和望远镜作为科学研究和观察天象的重要工具,在人类的探索和发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验过程和原理,并探讨其在科学研究和观测中的应用。
一、组装显微镜实验过程1.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包括显微镜架、目镜、物镜、载物台以及光源等。
确保这些器材的完好和干净。
2. 组装显微镜:首先,将显微镜架固定在平稳的桌面上。
接下来,将目镜插入显微镜架的上端,并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好。
然后,选择合适倍数的物镜,将其插入目镜下方的孔中,并固定好。
最后,将载物台固定在物镜的下方,并确保可以调节高度。
整个显微镜的组装过程就完成了。
3. 进行观察:将待观察的物品放在载物台上,并通过调节载物台的高度和物镜的焦距,使样品清晰地出现在目镜中。
如果观察到的图像不清晰,可以通过调节物镜或目镜的焦距来进行调整。
此时,可以通过目镜来观察样品,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分析。
二、组装望远镜实验过程1.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包括望远镜架、物镜、目镜、支架以及三脚架等。
确保这些器材的完好和干净。
2. 组装望远镜:首先,将望远镜架固定在平稳的地面上,并将三脚架放置在适当位置。
接下来,将支架插入望远镜架上,并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好。
然后,选择合适倍数的物镜插入支架上的孔中,并固定好。
最后,将目镜插入物镜下方的孔中,并通过调节焦距确保观测的清晰度。
整个望远镜的组装过程就完成了。
3. 进行观测:通过调节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使观测到的天体清晰地出现在目镜中。
可以通过转动支架来调整观测方向。
观测过程中,可以进行记录和测量,并根据观测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
三、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应用1. 显微镜的应用:显微镜在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可以研究和观察微生物、细胞结构、组织构成等微观世界的细节,为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2. 望远镜的应用:望远镜在天文学和宇宙探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显微镜与望远镜实验报告
![显微镜与望远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2da3f6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c.png)
显微镜与望远镜实验报告显微镜与望远镜实验报告引言:显微镜与望远镜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光学仪器。
它们通过不同的光学原理,使我们能够观察微观世界和远处天体。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原理以及使用方法。
一、显微镜实验1. 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镜筒、台座和光源等组成。
物镜是用于放大被观察物体的镜头,目镜则用于放大物镜所成像的物体。
镜筒是连接物镜和目镜的管状结构,台座则用于支撑显微镜。
光源提供照明。
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首先,将待观察的样本放置在显微镜台上,并调整物镜与样本的距离,使其能够清晰成像。
然后,通过调节目镜的焦距,使观察者能够看到清晰的放大图像。
最后,通过调节光源的亮度,确保样本能够被充分照亮。
3. 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利用光的折射和放大原理,使得人眼能够观察到微小物体。
当光线通过物镜进入显微镜时,由于物镜的特殊设计,光线会发生折射并聚焦在焦平面上。
目镜再次放大焦平面上的图像,使得观察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被观察物体。
二、望远镜实验1. 望远镜的结构望远镜主要由物镜、目镜、镜筒、支架和三脚架等组成。
物镜是用于收集远处天体的光线,目镜则用于放大物镜所成像的天体。
镜筒是连接物镜和目镜的管状结构,支架则用于支撑望远镜。
三脚架提供稳定的平台。
2. 望远镜的使用方法首先,将望远镜的三脚架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并调整支架的高度,使其与观察者的眼睛高度相适应。
然后,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使观察者能够看到清晰的放大图像。
最后,通过调整望远镜的方向,将目标对准所需观察的天体。
3. 望远镜的原理望远镜利用光的折射和放大原理,使得观察者能够看到远处的天体。
当光线通过物镜进入望远镜时,由于物镜的特殊设计,光线会发生折射并聚焦在焦平面上。
目镜再次放大焦平面上的图像,使得观察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远处的天体。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原理以及使用方法。
显微镜和望远镜作为重要的科学仪器,为我们观察微观世界和远处天体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实验报告
![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f74a0a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e.png)
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实验报告一、引言显微镜和望远镜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两种光学仪器,它们分别用于观察微小物体和远处物体。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并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显微镜的组装:将显微镜的底座放在台面上,确保其稳固。
接着,将支架插入底座上的插槽中,并用螺丝固定。
然后,将镜筒插入支架上的孔中,并用螺丝固定。
最后,将目镜和物镜安装在镜筒的两端,并调整焦距,使其清晰可见。
2. 望远镜的组装:将望远镜的三脚架打开,并将其稳固地放在地面上。
然后,将镜筒插入三脚架上的孔中,并用螺丝固定。
接着,将目镜和物镜安装在镜筒的两端,并调整焦距,使其清晰可见。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过程,我们成功地搭建了两种光学仪器。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我们可以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使物体清晰可见。
而在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我们可以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使图像放大并且清晰可见。
四、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组装方法,还学习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技巧。
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微小的细胞结构和微生物,对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非常重要。
而望远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遥远的天体和星系,对于天文学和宇宙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组装显微镜时,如果物镜和目镜的焦距调节不当,可能会导致观察图像模糊或失真。
而在组装望远镜时,如果镜筒没有稳固地插入三脚架孔中,可能会导致观察图像晃动或不清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并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
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练习和调整,以提高观察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它们的组装和使用方法。
这将为我们今后的科学研究和探索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支持。
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索,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物理实验论文-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组装
![物理实验论文-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组装](https://img.taocdn.com/s3/m/fe16f725e2bd960591c67706.png)
望远镜、显微镜的设计与组装一.引言显微镜和望远镜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两项伟大发明,它们将人类的视觉延伸到了更加宽广的微观和宏观世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常用光学仪器,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它们的构造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理论知识。
了解他们的构造原理,并自己动手设计、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透镜成像规律,也有助于调整和使用其他光学仪器。
为了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参数与设计关系;为了学会正确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以及调节使用方法;为了学习视放大率等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我设计了本次实验并完成论文。
二.实验原理显微镜显微镜的基本光学系统和成像光路图(图1)(1)显微镜基本构造: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一个做物镜L0,一个做目镜。
其基本光学系统如上图所示,位于物镜焦点外的微小物体y经物镜后成一放大倒立的实像y′,再经目镜放大成虚像于无穷远处,两次放大都使张角增大,所以物镜焦距很短,相比之下目镜焦距较长。
(2)视放大率M理论:像对人眼的张角w′的正切与物在明视距离D=250mm处时对人眼的张角w的正切之比,即:M理论=tan w′/ tan w由于tan w′=y′/f e′ tan w′=y/D M理论=M0Me其中M0为放大率,Me为目镜放大率望远镜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和成像光路图(图2)(1)望远镜和的基本结构:由物镜L0和目镜L e组成。
其基本光学系统如上图所示。
远处物体经物镜后在物镜像方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目镜将此实像放大成像于无穷远处,使其视角增大。
(2)视放大率M理论:像对人眼的张角w′的正切与物在明视距离D=250mm处时对人眼的张角w的正切之比,即:M理论=tan w′/ tan w由于tan w′=y′/f e′ tan w′=y′/f e′所以M理论= f e′/ f e′三.简单方案及参数(1)显微镜的简单方案及参数:在本实验中,有两组显微镜,其组装大致与图1一致,明视距离D=250mm,△=160~190mm,出瞳15~40mm一组:f25ⅹf15:目镜焦距参数160mm+25mm+15mm=20cm二组:f25ⅹf50:目镜焦距参数160mm+25mm+50mm=23.5cmM=D△/ f e′f e′在确定焦距并组装实验后,用上述公式求得显微镜放大倍数。
望远镜的组装实验报告
![望远镜的组装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6eca75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1a.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熟悉望远镜的各个组成部分。
2. 掌握望远镜的组装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实验,了解望远镜成像规律,验证望远镜的放大效果。
二、实验器材1. 望远镜组装套件(包括物镜、目镜、镜筒、三脚架等)2. 光具座3. 光源4. 标尺5. 记录本三、实验原理望远镜是利用透镜对光线的折射原理,将远处的物体成像于近处,从而实现观察。
望远镜主要由物镜和目镜两部分组成,物镜负责收集远处物体的光线,将其聚焦成一个实像;目镜则将这个实像放大,供人眼观察。
四、实验步骤1. 组装望远镜(1)将物镜和目镜分别安装在镜筒的两端,确保物镜和目镜的光轴与镜筒的光轴一致。
(2)将镜筒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三脚架的高度,使望远镜与光具座保持水平。
(3)将光源放在光具座的一端,调整光源与望远镜的距离,使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垂直照射到望远镜的物镜上。
2. 调节望远镜(1)调整物镜与目镜之间的距离,使观察者通过望远镜观察到的图像清晰。
(2)调整望远镜的焦距,使远处物体在望远镜的物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实像。
3. 测量放大倍数(1)将标尺放在光具座的另一端,调整标尺与望远镜的距离,使标尺的图像清晰。
(2)测量标尺的长度,以及通过望远镜观察到的标尺长度,计算望远镜的放大倍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望远镜组装成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远处物体。
(2)通过调整望远镜,观察到的图像清晰。
(3)计算得到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为X。
2. 实验分析(1)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是利用透镜对光线的折射,将远处物体成像于近处。
(2)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物镜和目镜的焦距,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体越大。
(3)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调整望远镜的焦距和物镜与目镜之间的距离,以确保观察到的图像清晰。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掌握了望远镜的组装方法。
2.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调整望远镜,使观察到的图像清晰。
显微镜与望远镜的组装及放大率的测定
![显微镜与望远镜的组装及放大率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4667688dcc17552706220825.png)
显微镜与望远镜的组装及放大率的测定.doc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组装及放大率的测定成员:32人,13人,35人,彭发勇17人,3人首先,实验的目的:1.组装简单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熟悉它们的机理和放大原理;2、学会望远镜、显微镜的放大率测量。
二。
实验仪器和设备凸透镜(四个)、标尺、光学工作台、光源等。
三、实验原理(设计思路)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常用的视觉辅助工具。
显微镜主要用来帮助人眼观察附近的小物体。
望远镜主要用来帮助人眼观察远处的物体。
它们在许多领域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天文学、电子学、生物学和医学。
它们都增加了观察对象对人眼的角度,并在扩大视角方面发挥作用。
但是他们的基本光学系统由一个物镜和一个目镜组成。
1.显微镜的结构(1):显微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一组是焦距相对较短的凸透镜作为物镜,另一组是稍大一点的凸透镜作为目镜。
(2)显微镜的放大率:显微镜的放大率是放大率:m =-25 cm ×△(f1’ × F2 ‘),其中△是物镜像焦点f1 ‘和目镜物焦点F2之间的距离,即光学间隔。
图a△物镜F’1 F2目镜图a(3)放大率的测量:(1)组装实验装置,如图B所示(2)前后移动目镜,同时保持物镜相对靠近标尺,以便通过显微镜可以清楚地看到短标尺的图像。
(3)一只眼睛通过显微镜观察标尺的图像,一只眼睛直接看标尺上的光标,读出标尺图像上标尺上两个光标之间的距离l0,然后读出两个光标之间的实际距离L。
增益放大倍数M=l1/l0,重复几次,取平均值。
目镜尺物镜游标图b 2,望远镜(1)结构:根据目镜不同,望远镜分为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
现在选择两个凸透镜来组装开普勒望远镜。
(2)望远镜的放大率:M=f1’/f2=-(f1’/f2 ‘)为大放大率望远镜选择的物镜的焦距F1’应该更大,目镜的焦距F2’应该更小。
(3)望远镜放大率的测量:(1)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
标尺物镜目镜光标(2)移动目镜,同时保持目镜和标尺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大,以便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标尺的图像。
望远镜和显微镜组装和放大率的测定 实验论文
![望远镜和显微镜组装和放大率的测定 实验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26154dd360cba1aa811da1d.png)
普通物理实验C课程论文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答辩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1望远镜和显微镜组装和放大率的测定刘清武(222011315231260)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重庆400715摘要:本论文主要探讨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和放大原理,完成其组装,并测定他们的放大率。
主要包括介绍显微镜,开普勒望远镜以及伽利略望远镜的原理,叙述实验的过程,分析实验理论中的缺陷,并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视觉放大率,显微镜,望远镜,凸透镜,凹透镜。
引言: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最常用的助视光学仪器,经常被组合在其他的仪器中。
因此,了解并掌握它们的结构原理和调节方法,了解并掌握其放大率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透镜成像规律,也有助于正确使用其他光学仪器。
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进步神速,许多科学前辈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研究作出了很多改进,仪器更加趋于精细。
同时他们创造并改进了一系列的测量仪器放大率的方法。
然而,今天测量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放大率仍是个棘手的问题。
因此,我们做了这个实验并做出了一定的改进。
实验原理光学仪器的视觉放大率:显微镜观测微小物体,望远镜用于观测远处的目标,它们的作用都是把人体的眼睛的张角(视角)加以放大。
显然,同一物体对人眼所张的视角与物体离人眼的距离有关。
在一般照明条件下,人眼一般能分辨在明视距离处相距0.05-0.07mm的两点,此时人眼的张角为1’,为最小分辨角。
当微小物体的对人眼的张角小于这个角时,人眼只能借助光学仪器才可以看清楚。
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实验报告
![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dd45f0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9.png)
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熟悉显微镜的组装和使用方法;2. 了解望远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3. 提高操作实验仪器的能力。
实验原理:显微镜是一种用来放大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因其具有高倍率和高分辨率,所以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显微镜由物镜、目镜、反射镜、目镜管、支架、平台、光源等部分组成,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距离和位置,可以放大被观察物的微小细节。
望远镜是一种用来观测远处物体的光学仪器。
望远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光感器、手柄、三脚架等部分组成。
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位置和焦距,可以放大被观察物的远距离细节。
实验器材:1. 显微镜组装件2. 望远镜组装件3. 台灯或手电筒4. 实验台或桌子实验步骤:1. 显微镜组装:将物镜和目镜固定在目镜管的两端,并将目镜管安装在支架上。
将反射镜安装在底部,调节反光镜角度使光线透射到物镜和目镜中心。
将样品放置在平台上,调节物镜和目镜的位置和距离,调节光源亮度和方向,观察样品细节。
2. 望远镜组装:将物镜和目镜固定在镜筒的两端,并将镜筒安装在三脚架上。
调节物镜和目镜的位置和焦距,调节光源亮度和方向,在远处坐台上放置目标,调节望远镜方向和高度,观察目标细节。
3.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显微镜和望远镜调整过程中的物镜和目镜距离、亮度、位置、颜色等参数,记录观察到的样品细节和目标形状和距离等数据。
4. 结论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和比较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性能和应用领域,总结组装调整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注意事项:1. 在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时,保持实验台和仪器稳定不易晃动。
2. 调整物镜和目镜时,注意先调整物镜再调整目镜,避免调整过程中仪器受到损坏。
3. 调整反光镜角度时,注意保证光线透射到物镜和目镜中心。
4. 在观察过程中,保持实验室环境安静并避免碰触样品或目标。
5. 完成实验后,清洁仪器并按照标准方法存放,避免损坏或丢失。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b43879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1e.png)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目的】(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2)了解视放大率等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一)望远镜1.望远镜基本光学系统基本的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物镜L的像方焦点F'与0o目镜L的物方焦点F重合,如图所示。
无穷远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ee 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短焦距)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 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
为了利于对远处物体的观测,望远镜物镜的焦距一般较长。
优点是可在物镜与目镜之间的中间像平面上安装分划板(其上有叉丝和刻尺)!! 以供瞄准或测量。
实验装置中用到的望远镜(如分光计上的望远镜,光杠杆系统中的望远镜等)均为开普勒望远镜,在中间像平面上装有分划板。
实际上,为方便人眼观察,物体经望远镜后一般不是成像于无穷远,而是成虚像于人眼明视距离处;而且为实现对远近不同物体的观察,物镜与目镜的间距即镜筒长度可调,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可能会不重合。
使用望远镜时,观察者应先调目镜看清分划板,使分划板成像于人眼明视距离处,再调节望远镜镜筒长度,即改变物镜、目镜间距,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无视差。
2. 望远镜的视放大率视放大率r 定义为目视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对人眼的张角(记为s')的正切与物体直接对人眼的张角(记为3)的正切之比,即:tan 3'r=_ tan 3对图示望远镜,有:y'y 'tan 3=—,tan 3'二因此,望远镜的视放大率r 为Tr =f 0 r ~re其中,f 、f '分别是L 的物方焦距、像方焦距,f =f '。
ee e ee 实际测量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时,可以利用图示光路用仪器测出像高y '',从三角关系可得出:因此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可测出。
实验三 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组装及部分参数测量
![实验三 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组装及部分参数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ceed7ec8d15abe23482f4d78.png)
实验三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组装及部分参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及基本原理;2.掌握显微镜、望远镜的调节,正确使用的方法;3.掌握测定显微镜和望远镜放大率的方法;二、实验原理最简单的望远镜是由一片长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用一短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组合而成。
远处的物经过物镜在其后焦面附近成一缩小的倒立实像,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重合。
而目镜起一放大镜的作用,把这个倒立的实像再放大成一个正立的像。
显微镜通过放大物所成的像,来帮助人们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近处的实物经物镜成倒立实像在目镜的物方焦点的内侧,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于人眼的明视距离处或无穷远处.望远镜:1、实验仪器(1)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S(2)毫米尺F L=7mm(3)物镜Lo: f=225mmo(4)测微目镜Le:(去掉其物镜头的读数显微镜)(5)读数显微镜架 : SZ-38(6)二维调整架: SZ-07(7)滑座: TH70(8)白屏: SZ-13测微目镜:由目镜、分划板、读数鼓轮与连接装置等组成.目镜把叉丝和被观测的像同时放大,其放大倍数不影响测量数据大小,但可以提高测量准确程度。
测微目镜的基本结构剖视图如图1所示。
目镜镜头通过调焦螺纹固定在目镜外壳中部。
外壳内有一块刻有十字丝的透明叉丝板,外壳右侧装有测距螺旋(即千分尺)系统,转动测距手轮,其螺杆将带动叉丝板移动.叉丝板的移动量可通过手轮上的千分尺测出.透明十字叉丝板后面是一个固定的玻璃标尺,标尺上刻有毫米尺,每格1mm,量程为6mm(上:1~6mm;下:左3~0mm,右0~3mm)。
旋转读数鼓轮,刻有十字叉丝的可动分划板就可以左右动.读数鼓轮每旋转一周,叉丝移动1mm,鼓轮上有100个分格,故每一格对应的读数为0.01mm,再估读一位.其读数方法和螺旋测微器差不多.在测量过程中,要始终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叉丝,不得回旋。
测微目镜通常用来测金属丝、干涉条纹等的宽度.测量时,使双线与待测物质边缘平行,叉丝交点与待测物的边缘重合,开始计数.在测量过程中,要始终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叉丝,不得回旋.图1测微目镜的基本结构图2. 仪器实物图及原理图图2 仪器实物图及原理图3、实验步骤(1) 把全部器件按图2的顺序摆放在导轨上,靠拢后目测调至共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组装及部分参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及基本原理;
2.掌握显微镜、望远镜的调节,正确使用的方法;
3.掌握测定显微镜和望远镜放大率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最简单的望远镜是由一片长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用一短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组合而成。
远处的物经过物镜在其后焦面附近成一缩小的倒立实像,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重合。
而目镜起一放大镜的作用,把这个倒立的实像再放大成一个正立的像。
显微镜通过放大物所成的像,来帮助人们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近处的实物经物镜成倒立实像在目镜的物方焦点的内侧,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于人眼的明视距离处或无穷远处.
望远镜:
1、实验仪器
(1)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S
(2)毫米尺F L=7mm
(3)物镜Lo: f
=225mm
o
(4)测微目镜Le:(去掉其物镜头的读数显微镜)
(5)读数显微镜架 : SZ-38
(6)二维调整架: SZ-07
(7)滑座: TH70
(8)白屏: SZ-13
测微目镜:由目镜、分划板、读数鼓轮与连接装置等组成.目镜把叉丝和被观测的像同时放大,其放大倍数不影响测量数据大小,但可以提高测量准确程度。
测微目镜的基本结构剖视图如图1所示。
目镜镜头通过调焦螺纹固定在目镜外壳中部。
外壳内有一块刻有十字丝的透明叉丝板,外壳右侧装有测距螺旋(即千分尺)系统,转动测距手轮,其螺杆将带动叉丝板移动.叉丝板的移动量可通过手轮上的千分尺测出.透明十字叉丝板后面是一个固定的玻璃标尺,标尺上刻有毫米尺,每格1mm,量程为6mm(上:1~6mm;下:左3~0mm,
右0~3mm)。
旋转读数鼓轮,刻有十字叉丝的可动分划板就可以左右动.读数鼓轮每旋转一周,叉丝移动1mm,鼓轮上有100个分格,故每一格对应的读数为0.01mm,再估读一位.其读数方法和螺旋测微器差不多.在测量过程中,要始终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叉丝,不得回旋。
测微目镜通常用来测金属丝、干涉条纹等的宽度.测量时,使双线与待测物质边缘平行,叉丝交点与待测物的边缘重合,开始计数.在测量过程中,要始终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叉丝,不得回旋.
图1测微目镜的基本结构图
2. 仪器实物图及原理图
图2 仪器实物图及原理图
3、实验步骤
(1) 把全部器件按图2的顺序摆放在导轨上,靠拢后目测调至共轴。
(2) 把F 和Le 的间距调至最大,沿导轨前后移动Lo ,使一只眼睛通过Le 看到
清晰的分划板F 上的刻线。
(3) 再用另一只眼睛直接看毫米尺F 上的刻线,读出直接看到的F 上的满量程
28条线对应于通过望远镜所看到F 上的刻线格数e 。
(4) 分别读出F 、Lo 、Le 的位置a 、b 、d 。
(5) 拿掉Le ,换上白屏H 找到F 通过Lo 所成的像,读出H 的位置c 。
4、数据处理 ∵ω
ω'=M 21121122
''/'''/()A B U U V U A B AB U V U AB U ωω++==++ 又∵11
''V A B AB U = ∴111212()/()M V U V U U U =++⨯
望远镜的测量放大率:M=140/e
望远镜的计算放大率: 111212()/()M V U V U U U =++⨯
其中:U 1=b-a ,V 1=c-b ,U 2=d-c ,AB 、A'B'如图四所示。
实验数据如下: A=170mm b=843mm d=1025mm c=1017mm e=8
=c-b=174mm =b-a=673mm =d-c=8mm
计算得计算放大率为M=27.63
又测量放大率为M=140/8=17.5
显微镜:
1、实验仪器
(1)带有毛玻璃的小光源:SZ-50;
(2)分划版F1:1/10 mm
(3)双棱镜架:SZ-41
(4)二维调整架:SZ-07
(5)物镜Lo: fo=15 mm
(6)测微目镜Le:(去掉其物镜头的读数显微镜)
(7)读数显微镜架 : SZ-38
(8)底座:SZ-04
2. 仪器实物图及原理图
图3 仪器实物图及原理图
3、实验步骤
(1) 把全部器件按图3的顺序摆放在平台上,靠拢后目测调至共轴。
(2) 把透镜Lo 、Le 的间距固定为180mm 。
(3) 沿标尺导轨前后移动F1(F1紧挨毛玻璃装置,使F1置于略大于fo 的位
置),直至在显微镜系统中看清分划板F1的刻线。
(4) 测量物镜与目镜之间的距离,并比较显微镜的测量放大率与计算放大率。
4、数据处理
显微镜的计算放大率:(250)/()o e M f f =⨯∆⨯
其中:O E F F ∆=-,见图示。
本实验中的fe=250/20(计算方法可参考光学书籍)
三、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过程中,有很多的因素会引起实验产生误差。
1用组装显微镜、望远镜测量时标尺刻度分度值不够精确及读数时存在误差; 2所组装的仪器本身不是很完善。
3 实验也可能因透镜的磨损等原因造成透镜的实际焦距与实验室所给的焦距有所偏差,在计算中造成实验理论数据错误;
4.计算放大率时,以其像的像素宽度与物的像素宽度之比作为实验测量的放大率,但因照片放大后图像变得模糊而使得读取的数据不够精确,造成实验误差;
5.显微镜经两块凸透镜放大后图像凸起明显,造成像由平面变成曲面,是的想的宽度测量时存在误差,可在物镜前加一块凹透镜改变其曲率,减小误差;
6.在实验误差范围内,组装的望远镜与显微镜的放大率与理论值相同
7..在实验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实验原理,还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在测量显微镜放大率的方法二中,虽原理没有错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