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害(rice

合集下载

水稻病害-白叶枯、细条病(修改完)[精]

水稻病害-白叶枯、细条病(修改完)[精]
1.始病期预测 发现中心病株或田间出现急性型病斑时,就 可根据未来的天气情况发出病情警报,指导防治。用噬菌 体来预测田间菌量也是一种预测预报方法。
2.流行趋势预测 在品种感病和菌源存在的前提下,白叶枯 病流行与否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
六、防治
在控制菌源的前提下,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 抓住秧苗防治这一关键,结合肥、水管理,辅以 药剂防治。 • 1. 严格检疫,杜绝种子传病。 • 2. 选用抗病品种:转Xa21基因水稻 • 3. 培育无病壮秧:选择无病种子,在上年未发病 的田块育秧。清理病稻草,消除初侵染源。 • 4. 加强水肥管理:科学用水,科学施肥。 • 5. 药剂防治:种子消毒,生长期药剂防治。
病菌在导管内大量繁殖,引起典型叶枯症状。 • 病菌随风雨、流水、昆虫活动及、发病因素
白叶枯病发生流行与水稻品种抗病性、病菌致病性、 气候因素和栽培措施密切相关。
1.水稻品种抗病性:不同类型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一 般糯稻抗性最强,粳稻次之,籼稻最弱。同一品种分 蘖期以前较抗病,孕穗和抽穗期最易感病。
3.耕作制度与栽培管理:中稻为主的地区和早、中、 晚稻混栽地区易于造成流行。纯双季稻区发病较 轻。氮肥使用过多或过迟,或绿肥埋青过多,抗 病力减弱。田水漫灌、串灌可促使病害扩展与蔓 延。
五、流行预测
• 水稻在孕穗期至抽穗期最易感病。在植株易感病期间,如 果田间菌量大、水稻抗病性差、气候条件适宜,就会导致 病害流行。
水稻白叶枯病
Rice bacterial leaf blight
• 水稻白叶枯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一 种细菌病害。最早于1884年在日本发现。在欧洲、 非洲、美洲、亚洲都有发生,而以日本、印度、 我国发生较重。目前已经成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水稻种植业的重大威胁。

第二节 水稻纹枯病

第二节 水稻纹枯病

成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流行。
4.品种和生育期
籼稻抗病强于粳稻,糯稻最感病;窄叶高秆品种较阔叶矮秆品种抗病。 此外,植株体内细胞硅化程度高,纤维质和木质素含量多的品种抗病性也相应 增强。
五.防治方法
采取压低菌源基数,减少初侵染源,加强栽培管理,增强稲株抗病性,适时施药的综
合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1.打捞菌核,减少菌源。要每季大面积打捞并带出田外深埋。 2.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 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 3.选用良种,根据保山市各稻区的生产特点,在注重高产、优质、熟期适中的前提下,
药物防治
纹枯病在田间的传播主要靠水流传播,在密植的稻丛间菌丝也能蔓延传 病,一般在分蘖盛期至拔节末期,主要在株间或丛间横向扩展亦称水平扩 展,导致田间病株率和病丛率的增加,其后病部由下位叶鞘向上位叶鞘和 上部叶片发展,危害水稻上部功能叶,增加水稻的秕粒数。 因此药剂防治纹枯病应抓好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施药在于杀死气生菌丝,控制病害的水平扩 展。第二个时期即在水稻拔节至孕穗期,病丛率达10%时,用药防治,在 于抑制菌核的形成和控制病害向上部叶鞘和叶片的发展,保护水稻上部三 片功能叶不受侵染。 目前市场上防治纹枯病的药剂很多,像己唑醇、井冈·己唑醇、井冈·蜡 芽菌、戊唑醇等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都很突出。
三.病害循环
上越冬。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它寄主作物或杂草的残体
水稻收刈时落入田中的大量菌核是次年或下季的主要初侵染源。据调查,水稻收割后遗留 田间的菌核数量,在一般病田每亩平均在10万粒以上,严重病田每亩达70万一80万粒,少数 还高达100万粒以上。 菌核的生活力极强,湖南测定,种植各种不同冬作物的稻田中,在土表越冬的菌核其存活 率达96%以上,在土表下3-8寸越冬的菌核存活率也达88%左右。春耕浇水耕耙后,越冬菌核 飘浮水面,插秧后随水漂流附在稻株基部叶鞘上,随着稻株分蘖和丛茎数的增加,附在稻株茎 部的南核数量也加多。在适温高湿的条件下;浮沉在水中的菌核均可萌发长出菌丝,菌丝在叶鞘 上延伸并从叶鞘缝隙进入叶鞘内侧,先形成附着胞,通过气孔或直接穿破表皮侵入。潜育期少 则1-3天,多则3-5天。由于菌核随水传播,受季候风的影响多集中在下风向的田角,田面不平 时,低洼处也有较多的菌核,因而这些地方最易发现病株。

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教学课件(含英文):稻曲病绿色防控(双语)

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教学课件(含英文):稻曲病绿色防控(双语)
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期,连续低温、多雨、日照少,有利于发病。长期灌水过深,田水落干过迟病害 发生严重。施氮肥过量,尤其在穗期追施氮肥过多的田块发病加重。
Rice booting and heading stages meeting with periodic low temperatures, rain, and little sunshine are conducive to the disease.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in long-term and too-deep irrigation and too late dried bed soil in the field water.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 especially in fields with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topdressing of nitrogen fertilizer at the heading stage aggravates the disease.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ce Diseases and Pests
三 稻曲病绿色防控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ce False Smut
(四)防治措施 Control Measures
(1)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曲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如在重庆 市区域内的主栽品种中,准两优527、K优88、金优725、岗优615、D优162、汕优149 等品种病穗率、病粒率都较低,说明这些品种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

水稻病害防治:黄矮病

水稻病害防治:黄矮病
水稻病害防治:黄 矮病
2023-11-05
目 录
• 水稻黄矮病的概述 • 水稻黄矮病的防治方法 • 水稻黄矮病的预防措施 • 水稻黄矮病的治疗措施 • 水稻黄矮病的防治案例分析 • 水稻黄矮病防治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
01
水稻黄矮病的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水稻黄矮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大型作物病害,主要影响水稻和某些其他禾 本科作物。
经验总结
虽然这些经验并非科学方法,但它们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值得其他种植户参考和借鉴。
06
水稻黄矮病防治的未来趋势和 发展方向
水稻抗病育种的新进展
抗病品种的选育
通过抗病品种的选育,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和传播。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基因导入水稻,培育出具有抗病性强 的新品种。
该品种的水稻中含有一种抗病基因,能够识别并抵抗黄矮病的 病原菌。
防治措施
在种植该品种的水稻时,仍需要加强田间管理、科学合理施肥 等措施,以确保有效防治黄矮病。
某水稻种植户的水稻黄矮病防治经验分享
个人经验
某水稻种植户在长期的种植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有关黄矮病防治 的经验。
防治经验
该种植户注重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病株和杂草,合理施肥和浇水 等措施,这些经验对于防治黄矮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除草, 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同 时,及时发现并清除病株 ,防止病害扩散。
轮作倒茬
通过与非寄主作物轮作, 破坏病害的生存环境,减 少病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
选择一些对水稻无害的生 物农药,如井冈霉素等, 可以有效防治黄矮病的发 生。
以虫治虫

水稻纹枯病病原

水稻纹枯病病原

水稻纹枯病(Rice blast)的病原体是一种真菌,被称为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

稻瘟病菌是水稻上最为重要和具有破坏性的病原菌之一。

稻瘟病菌的生命周期包括两种类型的生殖孢子:分生孢子(conidia)和小球孢子(sporodochia)。

它们主要通过风、水滴和昆虫等传播途径传播。

稻瘟病菌感染水稻时,会在植物组织上形成特征性的病斑。

这些病斑通常呈现为灰白色至灰褐色的斑点,其形状和大小可能会有所变化。

感染的病斑会逐渐扩展并融合,导致叶片和茎部出现病症。

稻瘟病菌对水稻的破坏性很大,可能导致严重的减产甚至完全歉收。

因此,对于稻瘟病的防控和管理非常重要,包括采用合适的品种抗性、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化学药剂喷洒等方法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对稻瘟病菌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发展抗性水稻品种和制定更有效的防治策略,以保障水稻产量和粮食安全。

水稻白叶枯病发病规律

水稻白叶枯病发病规律

水稻白叶枯病发病规律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水稻白叶枯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

这种病害的发病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病毒、病媒、宿主植株和环境等。

以下是水稻白叶枯病的一般发病规律:
病毒传播:水稻白叶枯病毒主要通过叶螨传播,尤其是主要媒介为白叶枯病螨(Rice tungro virus vector)。

这种叶螨可以在水稻植株之间传播病毒。

宿主感染:水稻是白叶枯病毒的主要宿主植物。

病毒感染后,水稻植株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包括叶片变白、黄化、卷曲等。

季节和环境:病害的发病受到季节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通常,暖季和湿润的环境更有利于白叶枯病的传播。

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有助于病媒的繁殖和病毒的传播。

农田管理:病害的传播还受到农田管理措施的影响。

例如,水稻的种植密度、种植结构、田间管理等都可能影响病毒的传播和病害的爆发。

为了防控水稻白叶枯病,农业实践中通常采取一系列综合的防治措施,包括使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适时灭螨、农田排水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缓病害的传播,提高水稻产量。

水稻病害

水稻病害
水稻病害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一、症状(symptoms) 稻瘟病在水稻的各生育期,各个部位均可发生。 根据其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 瘟等。 2.叶瘟:秧苗自三叶期--穗期均可发生,病斑的类型、形状、色泽等 因天气、品种和病斑年龄而异。
病原物为水稻条斑黄单胞杆菌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cola ),菌体 杆状,单生,偶或成对,但不成链,极生鞭毛, 不形成芽胞和荚膜。非专化性致病力十分 明显,未发现对不同品种有专化性的生理小 种分化,寄主植物除水稻以外,尚有多种野 生稻,李氏禾。
三、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二、病原菌(pathogen)
无性世代: Pyrcularia grisea Sacc., 半知菌亚门 梨孢属。 有性世代: Magnaporth e grisea Barr Yaegash, 子囊菌亚门。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三、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
一、症状(symptoms)
水稻纹枯病从秧苗期至穗 期均可发生,以抽穗期前 后为盛,主要危害叶鞘、 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 并蔓延至穗部。各部位的 症状见图①和图②。 湿度大时,病部生有白色 至灰白色蜘丝状菌丝及扁 球形或不规则形的暗褐色 菌核,菌丝与菌核相连。 后期在病部还可见白粉状 霉层,为病菌的担子和担 孢子。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3.节瘟:多发生于 穗以下的第1、2节 位上,见图“节瘟”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4.穗颈瘟: 发生于主 穗梗至第 一枝梗分 枝的穗颈 部,见图 “穗颈瘟”Biblioteka 水稻稻瘟病 Rice blast

水稻病害

水稻病害
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四叶期至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最易发病。就组织的龄期而言,叶片从40%展开至完全展开后的2天内最易发病。穗颈以始穗期最易发病,抽穗6天后抗性逐渐增强,13天以后很少发病。
(2)环境:在气象因素中温度和湿度对发病影响最大,其次是光和风。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水稻处于发病阶段,气温在20~30℃,尤其在24~28℃,阴雨天多,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易引起稻瘟病严重发生;反之,连续出现晴朗天气,相对湿度低于85%,病害则受抑制。光合作用缓慢,可使植株体内淀粉与氨态氮比例下降,硅质化细胞减少,稻株组织柔嫩,抗病性降低,从而加重稻瘟病的发生。在水稻分蘖期和抽穗期遇持续低温、多雨、寡照天气,易引起叶瘟和穗茎瘟的流行。
水稻稻瘟病
英文名 Rice blast
异名 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颈瘟、叩头瘟。
病原 无性态灰梨孢Pyricularia grisea (Cooke) Sacc.=Pyricularia oryzae Cav.,属半知菌亚门梨孢属真菌。有性态为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nov.,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自然条件下尚未发现。该菌可分做7群,128个生理小种。
(2)叶瘟预测:水稻分孽盛期生长旺,气温在20℃以上,田间有发病中心出现,今后数日内有连阴雨天气,7~9天后大田可能普遍发生叶瘟。如急性型病斑急剧增加,则说明寄主、病菌和气候条件均对病害发生有利,3~5天内病害将有较大发展。
(3)穗颈瘟预测:孕穗期稻株恋青,抽穗前期剑叶发病重,特别是叶片上出现急性型病斑或出现叶枕瘟,抽穗期间雨日多,穗颈瘟将会流行。
(3)孢子释放与传播:在自然情况下,风是孢子飞散的必要条件,雨、露、光等能促进孢子脱离。孢子自下午8时左右开始释放,直至翌日日出前,释放高峰为凌晨0~4时,其孢子释放总量占1天释放总量的40%以上。遇阴雨时,孢子可全天释放。孢子的传播距离与所在高度和风速成正相关。病菌孢子抗逆性较差,在远距离传播途中易丧失活性。

稻粒黑粉病和稻曲病的区别

稻粒黑粉病和稻曲病的区别

稻粒黑粉病和稻曲病的区别
稻粒黑粉病(rice grain smut)和稻曲病(rice blast)是常见于水稻的两种病害,其区别如下:
稻粒黑粉病:
1. 病原菌:稻粒黑粉病由真菌Ustilaginoidea virens引起。

2. 病症特征:病菌侵入水稻花药内部,使花药变为黑色,稻粒被病菌取代,形成黑色或暗褐色的孢子囊,常较明显地分布在稻穗顶端。

3. 影响因素:稻粒黑粉病主要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高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和传播。

4. 防治方法:目前没有有效的化学治疗方法,种植病害抗性好的品种是主要的防治途径。

稻曲病:
1. 病原菌:稻曲病由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

2. 病症特征:稻曲病在水稻的叶片、茎和穗等部位引起病斑,开始为小而圆形的病斑,逐渐扩大并呈灰白色。

病害严重时,叶片和穗可能完全腐烂。

3. 影响因素:高温多湿的环境、缺氮和缺钾等环境压力都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和传播。

4. 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合理施用肥料、保持田间通风等方法可以预防和控制稻曲病的发生。

化学防治也可以使用杀菌剂进行喷洒。

总结起来,稻粒黑粉病主要影响稻粒,而稻曲病则主要影响水
稻的叶片、茎和穗等部位;两者的病原菌不同,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不同,防治方法也存在差异。

水稻病害-稻瘟病

水稻病害-稻瘟病
稻瘟病 Rice blast
分布广泛,全世界约有80余个国家和地区发生此病,
我国南北稻区均有发生。破坏性大。
一、症状
水稻各生育期和各个部位均可发生
据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可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 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其中以叶瘟、穗颈瘟最为常见, 危害较大。 叶瘟严重时,全田呈火烧状,新叶不易伸长,植株矮缩,抽 穗艰难。
自然情况:侵染水稻,及壮羊茅、秕壳草、马唐等。
人工接种时:侵染多种禾本科植物。来自不同禾本科植物上 的梨孢菌也可侵染水稻。
四、发病因素 1.水稻的抗病性
最易感病生育期:四叶期至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
组织龄期:叶片从40%展开至完全展开后 2d内最易感病;穗颈 以始穗期最易感病,抽穗 6d 后抗性逐渐增强, 13d 后很少感病。 (1)抗病机制: 株型紧凑,叶片窄而挺,减少侵染机会。
Germination of conidia:
Appressorium
Germ tube
Conidium
Infection Apparatus
Appressoria formed by Magnaporthe grisea (A: appressorium; C: conidium; G: germ tube)
寄主表面细胞硅质化程度和细胞的膨压程度与抗侵入和抗扩 展能力成正相关。
过敏性坏死反应是抗扩展的一种机制,受侵细胞变褐坏死, 使入侵菌丝被限制在侵染点附近,甚至死亡。
水稻对稻瘟菌的基因对基因抗性:
水稻抗病基因(resistance gene, R) 病菌无毒基因(avirulence gene, Avr) Cloned rice R genes: Pi-ta, Pib
病菌对热有较强的抵抗力。室温下,稻节和麦粒上培养 的菌,在真空干燥器内可存活10年以上。 分生孢子的形成条件:RH﹥93%,光暗交替。 分生孢子的萌发条件:RH﹥90%,最好有水滴或水膜。 侵入条件:适温 + 持续结水 6 ~ 7h 。一定温度条件下,叶 表结水时间越长,病菌侵入率越高(此病在山区多发生的 原因之一)。

病害中英文名称对照

病害中英文名称对照

稻瘟病Rice blast水稻纹枯病Rice sheath blight水稻细菌性条例斑病Rice bacterial leaf streak水稻细菌性基腐病Rice bacterial foot rot水稻恶苗病Rice bakanae disease水稻苗期病害Rice seedling diseases水稻矮缩病Rice dwarf水稻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稻曲病Rice false smut稻粒黑粉病Rice kernel smut小麦赤霉病Wheat head scab小麦纹枯病Sharp eye spot of wheat小麦白粉病Wheat powdery mildew小麦条锈病Wheat stripe rust小麦叶锈病Wheat leaf rust小麦杆锈病Wheat stem rust小麦散黑穗病Wheat loose smut小麦腥黑穗病Wheat common smut小麦全蚀病Wheat take-all小麦梭条花叶病Wheat spindle streak mosaic大麦条纹病Barley stripe玉米小斑病Southern blight of corn玉米大斑病Nothern bilght of corn玉米瘤黑粉病Corn smut玉米纹枯病Corn sheath blight玉米粗缩病Maice rough dwarf玉米矮花叶病Maize dwarf mosaic甘薯黑斑病Sweet potato black rot甘薯茎线虫病Sweet potato stem nematode disease 甘薯根腐病Sweet potato root rot甘薯病毒病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棉花病害Cotton seedling diseases棉花枯萎病Fusarium wilt of cotton棉花黄萎病V erticillium wilt of cotton棉铃病害Cotton boll diseases油菜菌核病Rape scletotiniose油菜病毒病Rape virus diseases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 disease 大豆花叶病Soybean mosaic大豆菟丝子Soybean dodder花生青枯病Peanut bacterial wilt芝麻茎点枯病Sesame stem wilt烟草花叶病Tobacco mosaic烟草黑胫病Tabacco black shank烟草赤腥病Tabacco brown spot苹果、梨轮纹病Apple and Pear ring rot苹果炭疽病Apple anthracnose苹果树腐烂病Apple valsa canker苹果早期落叶病Apple leaf spots苹果白粉病Apple powdery mildew梨黑腥病Pear scab梨锈病Pear rust梨黑斑病Pear black spot柑橘溃疡病Citrus canker柑橘疮痂病Citrus scab柑橘炭疽病Citrus anthracnose柑橘树脂病Citrus melanose柑橘黄龙病Citrus Hunglongbing柑橘贮运期病害Post-harvest diseases of citrus葡萄黑痘病Grape black pox葡萄白腐病Grape white rot葡萄炭疽病Grape ripe rot葡萄霜霉病Grape downy mildew桃缩叶柄Peach leaf curl核果类果树细菌性穿孔病Shot-hole of stone fruits 板栗疫病Chestnut blight果树根癌病Crown gall of fruit crops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Bacterial soft rot of crucifers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Downy mildew of crucifers 茄科蔬菜青枯病Bacterial wilt of nightshade family 茄科蔬菜灰霉病Grey mold of nightshade family番茄病毒病Tomato virus diseases番茄早疫病Tomato early blight番茄叶霉病Leaf mold of tomato茄褐纹病Phomopsis blight of eggplant茄黄萎病V erticilliunm wilt of eggplant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blight of pepper黄瓜霜霉病Cucumber downy mildew黄瓜疫病Phytophora blight of cucumber瓜类枯萎病Fusarium wilt of cucurbit crops瓜类炭疽病Anthracnose of cucurbit crops菜豆细菌性疫病Bean bacterial blight蔬菜根结线虫病V egetable root knot nematode。

植物病理英中文学名

植物病理英中文学名

第一章水稻病害rice disease第一节稻瘟病rice blast (彩版1.1~2)第二节稻白叶枯病rice bacterial leaf blight (彩版1.3)第三节稻细菌性条斑病rice bacterial leaf streak (彩版1.4)第四节稻纹枯病rice sheath blight (彩版1.5)第五节稻菌核秆腐病rice sclerotial stem rots (彩版1.6~7)第六节水稻恶苗病rice bakanae (彩版1.8)第七节稻粒黑粉病rice kernel smut (彩版2.9)第八节稻曲病rice false smut (彩版2.10)第九节水稻病毒病rice viral diseases水稻普通矮缩病rice dwarf (彩版2.11)水稻黄矮病rice yellow stunt (彩版2.12)水稻橙叶病rice orange leaf (彩版2.13)水稻瘤矮病rice gall dwarf (彩版2.14)第十节水稻烂秧病seed and seedling rot of rice (彩版2.15)第十一节水稻赤枯病rice “akagare”第十二节作物生理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的田间诊断field diagnosis of physiological and infection disease of crop 水稻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rice第二章旱粮病害upland crop disease第一节玉米大斑病corn northern leaf blight (彩版2.16)第二节玉米小斑病corn southern leaf blight (彩版2.16~3.17)第三节玉米锈病corn rust (彩版3.18)第四节玉米纹枯病corn sheath blight (彩版3.19)第五节玉米丝黑穗病corn head smut (彩版3.20)第六节玉米黑粉病corn smut (彩版3.21)第七节玉米青枯病corn grayish-green blight (彩版3.22)第八节玉米矮花叶病corn dwarf mosaic (彩版3.23)第九节甘薯黑斑病sweet potato black rot (彩版3.24)第十节甘薯瘟sweet potato bacterial wilt (彩版3.24)第十一节木薯细菌性枯萎病cassava bacterial blight (彩版4.25)第十二节木薯炭疽病cassava anthracnose (彩版4.26)旱粮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upland crop第三章油料作物病害oil-bearing crop disease第一节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peanut brown and black spot (彩版4.27)第二节花生锈病peanut rust (彩版4.28)第三节花生青枯病peanut bacterial wilt (彩版4.29)第四节花生茎腐病peanut stem rot (彩版4.30)第五节花生白绢病peanut sclerotium blight (彩版4.30)第六节花生冠腐病peanut crown rot (彩版4.31)第七节花生根腐病peanut root rot (彩版4.31)第八节花生根结线虫病peanut root knot nematode (彩版4.32)第九节大豆病毒病soybean viral diseases大豆花叶病soybean mosaic (彩版5.33~34)第十节大豆锈病soybean rust (彩版5.35)第十一节大豆紫斑病soybean cercospora spot (彩版5.36~37)第十二节大豆霜霉病soybean downy mildew (彩版5.38)第十三节大豆细菌性叶斑病soybean bacterial leaf spot (彩版5.39~40)油料作物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oil-bearing cro第四章甘蔗病害sugarcane disease第一节甘蔗凤梨病sugarcane pineapple disease (彩版6.41)第二节甘蔗赤腐病sugarcane red rot (彩版6.42)第三节甘蔗鞭黑穗病sugarcane smut (彩版6.43)第四节甘蔗梢腐病sugarcane pokkah boeng (彩版6.44)第五节甘蔗病毒病sugarcane viral diseases甘蔗花叶(嵌纹)病sugarcane mosaic (彩版6.45)第六节甘蔗轮(环)斑病sugarcane ring spot (彩版6.46)第七节甘蔗褐条病sugarcane brown stripe第八节甘蔗眼斑病sugarcane eye spot (彩版6.47)第九节甘蔗黄(赤)斑病sugarcane yellow spot (彩版6.48)甘蔗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sugarcane第五章烟草、红麻病害tobacco and kenaf disease第一节烟草黑胫病tobacco black shank (彩版7.49)第二节烟草青枯病tobacco bacterial wilt (彩版7.50)第三节烟草蛙眼病tobacco frog eye disease (彩版7.51)第四节烟草赤星病tobacco brown leaf spot (彩版7.52)第五节烟草炭疽病tobacco anthracnose (彩版7.53)第六节烟草花叶病tobacco mosaic (彩版7.54~55)第七节烟草气候斑病tobacco weather fleck (彩版7.56~8.57)第八节红麻炭疽病kenaf anthracnose (彩版8.58)第九节红麻根结线虫病kenaf root knot nematode (彩版8.59)烟草、红麻、黄麻、苎麻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tobacco, kenaf, jute and ramie第六章香蕉病害banana disease第一节香蕉束顶病banana bunchy top (彩版8.60)第二节香蕉花叶心腐病banana heart rot mosaic (彩版8.61~62)第三节香蕉镰刀菌枯萎病banana fusarium wilt (彩版8.63)第四节香蕉苗纹枯病banana seedling sheath blight第五节香蕉叶斑病banana leaf spot (彩版8.64~9.66)第六节香蕉炭疽病banana anthracnose (彩版9.67)第七节香蕉黑星病banana macrophoma spot (彩版9.68)第八节香蕉根结线虫病banana root knot nematode香蕉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banana第七章龙眼、荔枝病害longan and litchi disease第一节龙眼、荔枝鬼帚病longan and litchi witches'broom (彩版9.69~70)第二节荔枝霜疫病litchi downy blight (彩版9.71)第三节荔枝、龙眼炭疽病litchi and longan anthracnose (彩版9.72~10.73)第四节龙眼幼苗顶枯病longan seedling top blight第五节龙眼菟丝子longan dodder (彩版10.74)龙眼、荔枝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longan and litchi第八章杧果病害mango disease第一节杧果炭疽病mango anthracnose (彩版10.75~76)第二节杧果蒂腐病mango stem end rot (彩版10.77~78)第三节杧果白粉病mango powdery mildew第四节杧果拟盘多毛孢叶枯病mango pestalotiopsis leaf blight (彩版10.79)第五节杧果细菌性黑(角)斑病mango bacterial black spot (彩版10.80)杧果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mango第九章番木瓜、菠萝、罗汉果病害papaya, pineapple and luohanguo disease第一节番木瓜环斑病papaya ring spot (彩版11.81)第二节番木瓜炭疽病papaya anthracnose (彩版11.82)第三节菠萝黑腐病pineapple black rot (彩版11.83)第四节菠萝病毒性凋萎病pineapple viral wilt (彩版11.84)第五节菠萝苗疫霉心腐病pineapple phytophthora heart rot (彩版11.85)第六节菠萝果实黑心病pineapple black heart (彩版11.86)第七节罗汉果花叶病luohanguo mosaic番木瓜、菠萝和热带、亚热带果树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papaya,pineapple and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fruit tree第十章柑橘病害citrus disease第一节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 long bing (彩版11.87~12.89)第二节柑橘衰退病citrus tristeza第三节柑橘溃疡病citrus canker (彩版12.90)第四节柑橘疮痂病citrus scab (彩版12.91)第五节柑橘炭疽病citrus anthracnose (彩版12.92)第六节柑橘脚腐病citrus foot rot (彩版12.93)第七节温州蜜柑青枯病satsuma green wilt (彩版12.94)第八节柑橘根结线虫病citrus root knot nematode (彩版12.95)第九节柑橘根线虫病citrus tylenchulus nematode第十节柑橘果实贮藏病害citrus storage diseases (彩版12.96~13.97)柑橘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citrus第十一章葡萄病害grape disease第一节葡萄黑痘病grape spot anthracnose (彩版13.98~99)第二节葡萄炭疽病grape anthracnose (彩版13.100)第三节葡萄白腐病grape white rot (彩版13.101)第四节葡萄灰霉病grape botrytis bunch rot and blight (彩版13.102~103)第五节葡萄霜霉病grapevine downy mildew (彩版13.104)第六节葡萄锈病grapevine rust (彩版14.105)第七节葡萄扇叶病grapevine fan leaf (彩版14.106)葡萄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grape第十二章柿、草莓、猕猴桃病害persimmon, strawberry and kiwifruit disease第一节柿炭疽病persimmon anthracnose (彩版14.107)第二节柿角斑病persimmon angular leaf spot (彩版14.108)第三节草莓病毒病strawberry viral diseases (彩版14.109)第四节草莓果腐病strawberry fruit rot (彩版14.110)第五节草莓褐色轮斑病strawberry phomopsis leaf blight (彩版14.111)第六节猕猴桃溃疡病kiwifruit canker (彩版14.112)柿、草莓、猕猴桃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persimmon, strawberry and kiwifruit第十三章梨、山楂病害pear and hawthorn disease第一节梨锈病pear rust (彩版15.113)第二节梨轮纹病pear perennial canker (彩版15.114)第三节梨黑星病pear scab (彩版15.115)第四节山楂花腐病hawthorn blossom blight (彩版15.116)梨、山楂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pear and hawthorn第十四章桃、李、枣树病害peach, plum and jujube disease第一节桃、李穿孔病peach and plum shot hole (彩版15.117~118)第二节桃树流胶病peach tree gummosis (彩版15.119)第三节桃、李黑星病peach and plum scab (彩版15.120)第四节枣疯病jujube witche’s broom (彩版16.121)桃、李、枣树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peach, plum and jujube第十五章银杏、核桃、栗树病害ginkgo, walnut and chestnut disease第一节银杏茎腐病ginkgo stem rot第二节银杏疫病ginkgo phytophthora blight第三节核桃细菌性黑斑病walnut bacterial blight (彩版16.122)第四节栗树干枯病chestnut blight (彩版16.123)银杏、核桃、栗树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ginkgo, walnut and chestnut第十六章十字花科蔬菜及油菜病害crucifers and rape disease第一节十字花科蔬菜及油菜病毒病crucifers and rape viral diseases (彩版16.124~125)第二节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crucifers bacterial soft rot (彩版16.126)第三节十字花科蔬菜及油菜霜霉病crucifers and rape downy mildew (彩版16.127~128)第四节油菜白锈病rape white rust (彩版17.129)第五节油菜及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rape and crucifers sclerotiose (彩版17.130)第六节十字花科蔬菜及油菜黑斑病crucifers and rape alternaria leaf spot (彩版17.131)第七节十字花科蔬菜及油菜黑腐病crucifers and rape black rot (彩版17.132)第八节十字花科蔬菜及油菜根肿病crucifers and rape clubroot (彩版17.133)十字花科蔬菜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crucifer vegetable第十七章茄科蔬菜及马铃薯病害nightshade family vegetable and potato disease第一节茄科病毒病nightshade family viral diseases (彩版17.134~135)第二节番茄早疫病tomato early blight (彩版17.136)第三节番茄、马铃薯晚疫病tomato and potato late blight (彩版18.137~138)第四节番茄、茄子、辣椒绵疫病tomato, eggplant and pepper phytophthora fruit rot (彩版18.139) 第五节茄科萎蔫类病害nightshade family wilts茄科青枯病nightshade family bacterial wilt (彩版18.140~141)茄科枯萎病nightshade family fusarium wilt (彩版18.142)第六节番茄叶霉病tomato leaf mold (彩版18.143)第七节番茄溃疡病tomato bacterial canker (彩版18.144~19.145)第八节茄褐纹病eggplant phomopsis rot (彩版19.146)第九节辣椒炭疽病pepper anthracnose (彩版19.147)茄科蔬菜和马铃薯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nightshade family vegetable and potato第十八章葫芦科蔬菜及西瓜病害cucurbits and watermelon disease第一节瓜类(西瓜)霜霉病cucurbits (watermelon) downy mildew (彩版19.148)第二节西瓜(瓜类)枯萎病watermelon (cucurbits) fusarium wilt (彩版19.149~150)第三节瓜类(西瓜)蔓枯病cucurbits (watermelon)gummy stem blight (彩版19.151~152)第四节瓜类(西瓜)病毒病cucurbits (watermelon)viral diseases (彩版20.153)第五节瓜类(西瓜)疫病cucurbits (watermelon) phytophthora wilt and fruit rot (彩版20.154)第六节西瓜、甜瓜(瓜类)炭疽病watermelon and muskmelon (cucurbits)anthracnose (彩版20.155~157) 第七节瓜类白粉病cucurbits powdery mildew (彩版20.158)第八节瓜类猝倒病cucurbits damping-off (彩版20.159)瓜类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cucurbits第十九章豆科蔬菜病害legume disease第一节豆类枯萎病legume fusarium wilt第二节豆类锈病legume rust (彩版20.160)第三节豆类白粉病legume powdery mildew (彩版21.161)第四节豇豆煤霉病cowpea pseudocercospora spot (彩版21.162)第五节豆类苗期病害legume seedling disease (彩版21.163~164)第六节豆类炭疽病legume anthracnose (彩版21.165)第七节菜豆细菌性疫病bean bacterial common blight (彩版21.166)豆科蔬菜其他病害一览表other diseases of legume第二十章其他蔬菜病害other vegetable disease第一节芦笋茎枯病asparagus stem blight (彩版21.167)第二节荸荠秆枯病waterchestnut stem blight (彩版21.168)第三节莲藕腐败病lotus rhizome rot (彩版22.169~170)第四节芋疫病dasheen phytophthora blight (彩版22.171~172)第五节茭白胡麻斑病wildrice brown leaf spot (彩版22.173)第六节茭白锈病wildrice rust第七节慈菇黑粉病arrowhead leaf smut (彩版22.174)第八节姜瘟病ginger bacterial wilt (彩版22.175~176)。

水稻矮缩病的症状特征、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

水稻矮缩病的症状特征、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

水稻矮缩病的症状特征、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水稻矮缩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生长的病害,该病的发生直接导致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下降。

本文介绍一下水稻矮缩病的症状特征、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供朋友们参考。

一、水稻矮缩病的症状特征病株矮缩僵硬,严重矮化,色深绿,分蘖增多。

发病初期,在新叶叶脉上发生黄绿色或黄白色小点,小点沿叶脉形成虚线状条斑。

水稻幼苗期受侵染的,分蘖少,移栽后多枯死。

分蘖前发病的不能抽穗结实。

后期发病的虽能抽穗,但结实不良,多瘪谷,根系发育不良。

稻株易感期为苗期至分蘖期。

本病病原为水稻矮缩病毒ricedwarfvirus(rdv)。

主要由黑尾叶蝉、二点黑尾叶蝉、电光叶蝉及大斑黑尾叶蝉传播。

二、水稻矮缩病的发病规律水稻矮缩病病毒的初侵染源和传毒介体主要是黑尾叶蝉,所以任何影响黑尾叶蝉越冬和生长繁殖的因素也都影响此病的发生流行程度,其中以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最为重要。

1、气候条件上年晚稻发病重,带毒黑尾叶蝉多,冬季气候较为温暖干燥,利于带毒虫源越冬,若虫存活率高,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

遇上春季至早秋温、湿度适宜,特别是雨水较少、湿度不大等,也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

2、耕作制度和水稻品种我国南方稻区曾由单季改为双季或由两熟改为三熟,甚至有的早、中、晚稻混栽,给黑尾叶蝉不断繁殖和虫口密度迅速增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而使此病不断扩展蔓延以至流行。

在品种方面,由于高秆型改为矮秆型,若肥水管理不当,则水稻长势茂盛,叶色浓绿,植株柔嫩,容易诱集黑尾叶蝉的为害和传病,因而此病也往往发生严重。

在种植杂优水稻的田块,由于播种期较早,施肥水平也高,叶色浓绿,所以黑尾叶蝉迁入量较多。

三、水稻矮缩病的防治方法此病的防治应以抓住黑尾叶蝉迁飞高峰期和水稻主要感病期的治虫防病为中心,并加强农业防治措施,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农业防治①选育和选种抗(耐)病品种。

目前虽无高度抗病品种,但品种间的抗病性有一定差异,同时还需进一步开展品种资源的筛选,加强抗病育种工作。

病害英文名

病害英文名

水稻病害稻瘟病rice blast水稻白叶枯病rice leaf blight水稻纹枯病rice sheath blight水稻苗期病害rice seeding diseases水稻细菌性条斑病rice bacterial streak水稻稻曲病rice fasle smut水稻病毒病rice viral diseases水稻胡麻斑病rice brown spot水稻干尖线虫病rice nematode麦类病害小麦条锈病wheat stripe rust小麦叶锈病wheat leaf rust小麦秆锈病wheat stem rust小麦赤霉病wheat scab小麦白粉病wheat powdery mildew小麦叶枯病wheat leaf blight and leaf spot 小麦纹枯病wheat sharp eyespot小麦全蚀病wheat take-all小麦黑穗病wheat smuts小麦根腐病wheat common rot小麦病毒病wheat viral diseases杂粮病害玉米大斑病Northern leaf blight of corn玉米小斑病southern leaf blight of corn玉米茎基腐病corn stalk rot玉米丝黑穗病corn head smut玉米纹枯病corn sheath blight玉米褐斑病corn brown spot玉米弯孢霉叶斑病corn curvalaria leaf spot玉米黑粉病corn smut玉米灰斑病corn gray leaf spot玉米病毒病corn viral diseases谷子白发病millet downy mildew谷子线虫病millet nematode高粱炭疽病sorghum anthracnose高粱黑穗病sorghum heads smuts薯类病害甘薯黑斑病sweet potato black rot甘薯茎线虫病sweet potato stem nematode甘薯根腐病sweet potato root rot甘薯贮藏期病害sweet potato storage diseases甘薯根结线虫病sweet potato root knot nematode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light马铃薯病毒病potato viral diseases马铃薯环腐病potato ring rot马铃薯软腐病potato soft rot马铃薯早疫病potato early blight马铃薯黑胫病potato black leg(1)种以下的分类等级有亚种(Subspecies)在学名中缩写为subsp.或ssp,变种(varietas)缩写为var.(2)F型SSP亚种FSP特殊型SSPP一个亚种以上(未命名)SP一种(未命名) VAR变种SPP一种以上(3)p.v.致病变种附:种(species)的概念:种是许多具有共同特征的菌系组成的群体,通常这些菌系与其它菌系有很大的区别。

水稻菌核病和水稻恶苗病防法方法

水稻菌核病和水稻恶苗病防法方法

水稻菌核病和水稻恶苗病防法方法【摘要】水稻菌核病和水稻恶苗病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菌核病主要由细菌引起,症状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色斑点并逐渐扩大,最终形成褐色坏死斑,影响光合作用。

预防水稻菌核病可采取清理田间杂草、间作或轮作、使用抗病品种等措施。

水稻恶苗病则是由真菌引起,症状为叶片弯曲呈现弯钩状,严重影响植株生长。

防治水稻恶苗病可采取选择合适的播种期、密植、喷施杀菌剂等方法。

综合防治水稻菌核病和水稻恶苗病可通过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保持水稻生长环境卫生等措施,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稻菌核病、水稻恶苗病、病原、症状、防治方法、综合防治策略1. 引言1.1 水稻菌核病和水稻恶苗病概述水稻菌核病和水稻恶苗病是水稻生长中常见的病害,给水稻产量和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水稻菌核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秆和穗发生病斑,严重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

水稻恶苗病则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体通过根系侵入引起水稻叶片出现黄绿色斑点,严重时导致水稻生长缓慢,苗期死亡。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菌核病和水稻恶苗病,我们需要从病原体、症状和防治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深入了解。

只有全面了解病害的形成机理和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和高产优质。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水稻菌核病和水稻恶苗病的病原、症状和防治方法,希望能为广大农户提供有效的防治参考。

2. 正文2.1 水稻菌核病病原水稻菌核病的病原主要是水稻菌核病病菌,学名为Magnaporthe oryzae。

这种病菌是一种真菌,属于半知菌门、属半知菌属。

在水稻生长期间,病菌通过侵入水稻叶片,引起水稻菌核病的发生。

病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风雨等自然因素传播,也可以通过种子传播。

病菌在水稻植株上形成病斑,最终导致水稻产量减少。

水稻菌核病病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病菌的侵染途径和侵染方式。

水稻白叶枯病病害循环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水稻白叶枯病病害循环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水稻白叶枯病病害循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常见且具有破坏性的病害。

它由一种名为白叶枯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引起,通过侵染水稻植株的叶子和茎部造成病变。

该病害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特别容易传播,给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水稻白叶枯病的循环机制和影响:首先,我们将对此病害进行全面的概述;然后详细说明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接着解释其传播途径以及传播的主要因素;最后分析该病害对农业产量、生态环境和经济所造成的重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关于水稻白叶枯病的全面认识,使读者能够了解该病害循环机制的重要性和对农业以及生态经济的潜在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现有的防控策略,并展望未来在此领域进行的研究工作,以期为水稻白叶枯病的预防和治理提供有效的指导。

2. 正文水稻白叶枯病(Rice Sheath Blight)是一种由真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重要病害。

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水稻白叶枯病的主要特征是在水稻植株上形成由棕色到黄色的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病斑。

这些病斑会逐渐扩大并融合,导致叶片枯死以至于整株植株的死亡。

此外,感染的水稻植株也会表现出生长缓慢、凋萎和减产等现象。

白叶枯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疾病,其发生条件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高温高湿、大气湿度较高和连续衰退栽培等情况将增加水稻感染白叶枯病的风险。

此外,田间管理不善、秸秆和残余物处理不当也可能促进该疾病的发生。

水稻白叶枯病主要通过菌丝和孢子在土壤中传播。

病原菌可以通过种子、残株、土壤以及工具等途径迁移到健康的水稻植株上。

此外,风、雨滴和昆虫也可能承担着该疾病的传播媒介。

理解水稻白叶枯病的循环过程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至关重要。

水稻,棉花病虫防治

水稻,棉花病虫防治

稻瘟病(RICE BLAST)症状: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诊断要点:病斑具有明显的褐色边缘,中央灰白色,遇到潮湿条件,病部生灰绿色霉状物。

病原控制:20%三环唑WP,75%三环唑WP ,330G/L SC(tricyclazole)13%三环唑。

春雷霉素tricyclazole + kasugamycin稻瘟灵40%SP(isoprothialane)醚菌酯(kresoxim-methyl)50%WDG嘧菌酯(azoxystrobin)50%WDG克瘟散,敌瘟磷(edifenphos) 40%SP, 30EC异稻瘟净(ipropenfos)40EC?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5EC, 20SC环丙酰亚胺4%GR(Carpropamid)水稻白叶枯病(RICE LEAF BLIGHT)症状:普通型:病斑沿叶缘坏死,呈倒”V”字型斑,病部有黄色菌脓溢出急性型:病叶暗绿色,几天内青灰色或灰绿色凋萎型:(不常见)病株心叶或者心叶1-2叶先呈现失水、青枯(病株基部无虫蛀孔)中脉型:剑叶下1-3叶脉为淡黄色,沿中脉逐渐向上下延伸,在抽穗前便枯死药物防治:噻枯唑/叶枯唑Bismerthlazol 20WP, 25WP叶枯灵25%叶枯净10%克菌壮50WP O,O-diethylphosphorodithiooic acid ammonium中生菌素zhongshengmycin 3%可湿性粉剂、1%中生菌素水剂。

硫酸链霉素菌毒清氰尿酸Cyanuric碱式硫酸铜水稻纹枯病(RICE SHEATH BLIGHT)症状:分檗盛期到穗期受害最重,尤以抽穗前后最为严重主要危害叶鞘,也可危害叶片病害常从植株下部向上部蔓延诊断要点:病斑云纹状,后期生鼠粪状菌核防治:甲基硫菌灵70%WP(thiophanate methyl)多菌灵50%WP carbendazim井冈霉素 jinggangmycin三唑酮20%EC(粉锈宁) trazodone甲基立枯灵50%WP tolcofos-methyl氢氧化铜77%WP cupic hydroxide苯醚甲环唑(difenconazole)15%+丙环唑(propiconazole)15%EC烯唑醇12.5%wp diniconazole戊唑醇43% SC T ebuconazole苯醚甲环唑12.5%+嘧菌酯20% SC (difenconazole+azoxystrobin)嘧菌酯25%sc azoxystrobin丙环唑+嘧菌酯 25% sc propiconazole+azoxytronbin甲基硫菌灵40%+己唑醇5% sc(thiophanate methyl+hexaconazole)苯醚甲环唑25%+己唑醇5% sc (difenconazole+ hexaconazole)稻曲病(RICE FALSE SMUT)穗中仅几粒多者十几粒颖壳变成稻曲病粒,比健粒大3-4倍,黄绿色活墨绿色,壮似黑粉病粒。

水稻病害

水稻病害

水稻病害⏹概述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l/4,年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2。

⏹水稻病害的危害一直严重地影响着水稻生产。

在现行防治条件下,全国平均每年因各种稻病造成稻谷减产达200亿kg,如果不进行防治,减产可达300亿kg。

⏹水稻病害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近百种,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种,其中具有经济重要性的有20余种。

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严重,是水稻的三大病害。

一 、稻瘟病 Rice blast*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稻区。

流行年份一般减产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10%-20%10%-20%,严重的达,严重的达,严重的达40%-50%40%-50%40%-50%。

1、症状 由于为害的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1)苗瘟秧苗在三叶期前发病,主要由种子带菌所引起,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变褐,卷缩枯死。

病部产生大量灰色霉层。

(2)叶瘟 在秧苗三叶期后至穗期均可发生。

分蘖期至拔节期盛发。

病斑常因天气条件的影响和品种抗病性的差异,分为四种类型:普通型(慢性型)(慢性型)为最常见的症状。

病班梭形,最外层为淡黄色晕圈,称中毒部;内圈为褐色,称坏死部;中央呈灰白色,称崩溃部。

病斑两端中央的叶脉常变为褐色长条状,称坏死线。

此“三部一线”是其主要特征,也称典型病斑。

潮湿时,病斑背面生灰白色霉层。

急性型病斑 感病品种的叶片常产生暗绿色近圆形至椭圆形的感病品种的叶片常产生暗绿色近圆形至椭圆形的病斑,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灰色霉层,是此病流行的预兆。

感病品种的嫩叶感病后,产生的白色近圆形小白白点型病斑 感病品种的嫩叶感病后,产生的白色近圆形小白斑。

如果天气条件有利于病害发展,可迅速扩展成为急性型病斑。

褐点型病斑在抗病品种的老叶上,产生针头大小的褐点病斑。

(3)节稻瘟多在抽穗后发生。

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围绕节部扩展,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部易横裂折断。

2.水稻病害-纹枯病

2.水稻病害-纹枯病

五、流行预测
• 纹枯病的发生轻重,与气候条件、栽培技术等因 纹枯病的发生轻重,与气候条件、 素关系密切。气象因子中,以温度、 素关系密切。气象因子中,以温度、湿度最为重 栽培因素中以氮肥使用量和品种影响最大。 要;栽培因素中以氮肥使用量和品种影响最大。 • 对纹枯病的预测主要根据这些因子综合分析,指 对纹枯病的预测主要根据这些因子综合分析, 导大田防治。 导大田防治。 • 两查两定测报方法(经验预测法): 两查两定测报方法(经验预测法): • 选择不同品种,在不同的生育期,各田块调查 选择不同品种,在不同的生育期, 200丛 计算丛发病率。 200丛,计算丛发病率。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 15%,孕穗期丛发病率达20%,需药剂防治 20%,需药剂防治。 15%,孕穗期丛发病率达20%,需药剂防治。
同核体和异核体 -个真菌营养体内不同细胞核的遗 传物质是相同的为同核体 同核体; 传物质是相同的为同核体;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 异核体。 为异核体。 菌丝融合 两根菌丝相互靠近时可以从侧面分别产生 突起或分枝,经接触、融解, 突起或分枝,经接触、融解,最后使不同菌丝细胞 间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相互交流。 间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相互交流。 真菌的种下面, 菌丝融合群 真菌的种下面,根据菌株间营养体的亲 和性,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营养体亲和型(群) 和性,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营养体亲和型( 或菌丝融合群,营养体亲和的菌株为同一群。 或菌丝融合群,营养体亲和的菌株为同一群。
三、病害循环
• 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 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 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菌核在病稻草和其他寄主残体上越冬 和其他寄主残体上越冬。 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他寄主残体上越冬。 • 据江苏调查,晚稻收获后,一般病田的菌核为每 据江苏调查,晚稻收获后, 10万粒左右 重病田60 80万粒 万粒左右, 60~ 万粒, 亩10万粒左右,重病田60~80万粒,发病最重的 田高达200 300万粒 大部分菌核在水里飘浮。 200~ 万粒。 田高达200~300万粒。大部分菌核在水里飘浮。 • 初侵染源主要为田间越冬的菌核。春耕灌水后, 初侵染源主要为田间越冬的菌核 春耕灌水后, 主要为田间越冬的菌核。 越冬菌核漂浮水面,插秧后随水漂浮, 越冬菌核漂浮水面,插秧后随水漂浮,附着在稻 株基部叶鞘上,适宜条件下,萌发长出菌丝, 株基部叶鞘上,适宜条件下,萌发长出菌丝,进 入叶鞘内侧,产生附着胞,通过气孔或直接侵入 入叶鞘内侧,产生附着胞,通过气孔或直接侵入 组织内。 组织内。 • 潜育期少则1~3天,多则3~5天。 潜育期少则 少则1 多则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片上病斑与叶鞘上相似。病情扩展慢 时,外缘褪黄,也成云纹状,病情扩展快 时,象被开水烫伤一样,叶处快腐烂。茎 部受害初期与叶片一样,后期黄褐色,易 折倒。 在病部条件适宜时,长出白色蜘蛛网一 样的菌丝,然后缩成白色菌丝团,以后变 成黑色的菌核。
水稻纹枯病症状
病害发生规律:
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菌核也存 在于病稻草上,稻田边的杂草中,其他寄主上 或混于稻种中。但远不如稻田中的菌核多。
病原物 : 病菌有性态为Magnaporthe grisea,属子囊 菌球壳目,仅在人工培养基上产生,自然界尚 未发现; 无性态为灰梨孢Pyricularia grisea,属半知 菌丝孢目。病菌子囊壳黑色球形,有长喙,子 囊圆柱形至棍棒形,多数子囊有8个子囊孢于, 少数1—6个,子囊孢子无色呈不规则排列,钝梭 形,略弯曲,有3个隔膜,萌发时两端细胞产生 芽管,芽管顶端形成近圆形的附着孢,而后产 生侵入丝,入侵寄主组织。分生孢子洋梨形, 顶端钝尖,基部圆,初无色无隔、成熟时2隔膜。
发病规律: 稻瘟病病菌主要在病稻草和病种子上越冬(分 生孢子和菌丝体),第二年传播到稻田中侵染为害。 病稻草上的病菌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活7~8个月, 在北方可活1年。而埋入地下或浸入水中1个月就全 部死亡。散落田间的草上的病菌经4个月死亡。 病菌传播主要靠气流,雨、水流、昆虫也可传播。 天气晴暖,又有雨淋的情况下,越冬病菌会大量繁殖、 传播到健康植株为害。 病菌入侵可通过伤口、自然孔 口或直接入侵表皮组织。但通过气孔入侵少。潜育期38天(叶片),10-20天(穗颈)。发病期可持续10多天, 每天可产生5000个左右的孢子。
病菌致病性变异: 稻梨孢菌的致病性易产生变异,导致变异 的原因有: ①突变。病菌在无性繁殖中产生突变,形成新 的致病类型,人工培养中常见的扇形变异,多 由突变所引起。 ②菌丝融合,导致准性重组。病菌菌丝联结, 细胞核转移融合,形成二倍体,单倍化后产生 变异。 ③有性交配。在人工培养下病菌菌株间的交配 已形成有性态,对病菌的变异性机制,将进一 步得到阐明。
发病时期:纹枯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 生, 危害部位:叶鞘、叶片
症状:最典型的症状是云纹状病斑和菌核。 发病初期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水渍状暗 绿色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形成 椭圆形或云纹状,中央灰绿色至灰褐色,湿度 低时是草黄色或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病斑中 心有时半透明。病斑多时互相连接成很大的不 规则云纹斑,引起叶片发黄枯死。
发生概况: 全世界已报道的侵染性病害近200种, 其中真菌病害140种。中国已发现真菌 病害50多种,细菌病害10种左右,病毒 病11种,线虫病4种。其中危害严重的 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
稻瘟病rice blast
稻瘟病分布遍及世界稻区,是稻作生 产中的主要病害。我国南自海南岛,西起 新疆、西藏, 东至台湾,凡有水稻栽培的 地方都有发生。但以日照少,雾露持续时 间长的山区和气候较温和的沿江、 沿海、 及水稻生育期处于雨季的地区发生重。
病菌寄主范围:
在自然情况下,稻梨孢除为害水稻外,据明 日山1965年报道,还侵染苇状羊茅(Festucaarundi naced)、秕壳草(Leers)。 人工接种能侵染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其 侵染随不同小种而异。反之来自其他不同禾本科 作物和杂草上的梨孢也能侵染水稻。1986年发现, 臂 形 草 属 (Brachiria) 中 的 Distae Ayd 和 筒 轴 茅 (Rottboelliae)可受稻梨孢菌的侵染,是过去尚未 报道过的人工接种条件下的寄主植物。
水稻病害(rice diseases)
• • • • • • • 稻瘟病rice blast 水稻白叶枯病rice bacterial leaf blight 稻纹枯病rice sheath blight 稻曲病 稻病毒病virus diseases 稻胡麻斑病rice brown spot 线虫病
水稻纹枯病 (rice Rhizoctonia rot)
发生概况: 水稻纹枯病目前在美国、南美的巴西、和 委内瑞拉、欧洲和非洲等国家的主要稻区均有 发生,但以东南亚稻区受害更重。我国的华南 、 华中和华东稻区发生较重;华北、东北和云南 稻区了有发生,局部地区也为害重。 早稻发病重于晚稻,双季晚稻发病较轻。发 病的田块一般减产5~10%,严重的可达50~ 70%
稻瘟病症状
稻瘟病症状(rice blast)
节瘟: 病节初为褐色小点,以后呈环状扩大至全 节,变成黑褐色或黑色,高湿条件下病斑产生青 灰色霉层,后期病节干缩凹陷,易折断倒伏。 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秧苗变褐枯死。 三叶期以后发生称苗叶瘟,症状与叶瘟相同。
穗瘟:发生在穗颈、穗轴、枝梗、谷粒上。病斑 初期暗褐色,逐渐上下扩展,形成水渍状褪绿斑, 最后变黑褐色,也有的后期呈枯白色。始穗期发 病造成白穗,与螟害相似,但在病部有青灰色霉 层,茎秆上无虫痕迹,易于识别。
中国水稻白叶枯病分布图
稻白叶枯病综合防治
白叶枯病发生的特点是病菌来源广,传播途 径多。防治策略: •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 •清除病菌来源 •无病区不从病区引种,引种必须经过检 疫 •坚持种子消毒 •妥善处理病稻草,不让病菌有接触种、 芽、苗的机会。
•加强栽培管理, •科学用水 •科学施肥,参考稻瘟病防治 总之施肥要使水稻生长健壮,不要过旺 或过弱。 •药剂防治
化学防治
药剂品种 当前的杀菌剂中,只有叶青双(川化180、叶枯宁)对人畜 安全,防治白叶枯病有效。25%的可湿性粉剂每亩75~100克, 兑水叶面喷雾。叶枯净(300-500倍)、叶枯灵(500倍)、石 硫合剂(0.3) 、代森铵(700倍)等也对白叶枯病有效。 防治时期 •秧田期在三叶期和移栽前各喷一次 •大田出现发病中心时挑治,控制在点发阶段 •暴雨后必须对感病品种普防。喷药前排水搁田,暂停追肥 ,以改善水稻生育环境,增强抗病力,并防止病菌随水流传 播 •发现发病中心,及时喷药封锁。但要在露水干后进行,防 止人为传病。
3. 种子处理 4. 及时处理病残体 5. 药剂防治:抗菌剂401、三环唑、多菌灵等 6. 生物防治或生态防治
水稻白叶枯病 rice bacterial leaf blight
• 发生概况:分布? 世界分布;危害?产量损失 约20%; • 病害识别:为害部位?叶片为主;发病时期? 5-9月;症状特点 • 病原: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 病害发生发展规律:越冬、传播、入侵、潜育、 发病及其影响因素(气候、栽培管理、水肥管 理) • 综合防治:抗病品种;种子处理;田间管理; 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病菌生理分化: 1922年日本佐佐木首先报道该菌生理分化现象, 50年代由于抗病品种的抗性“丧失”,病菌生理分化 重新引起重视。1976年日本又提出具有不同单基因的 9个新的鉴别品种,1976—1979年中国筛选出7个鉴别 品种。 病菌易变异,表现在培养形状、生理特性、抗药 性、致病性等方面。 病菌生理小种的区系和分布因不同地区而异,品 种的更替和布局是小种消长和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 不同来源的分离物培养特征不同。
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重的 减产40~50%,局部田块颗粒无收。
中国稻瘟病分布区
识别特征: 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为害秧苗称苗瘟,为 害叶片称叶瘟,为害穗称穗瘟,为害节称节瘟。 叶瘟:本田期稻叶发病,分为四种类型。 慢性型:梭形,外围黄色晕圈,内环为褐色,中央灰 白色,病斑两端有纵长的褐线。 急性型: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形状多样,表面有青灰 色霉层。 白点型:斑点白色或灰白,条件适合时转为急性型。 褐点型:病斑为针头状褐点,局限在叶脉间。 在秧苗期和本田成株期,叶舌、叶耳、叶环部位也 可产生褐色或赤褐色病斑,称叶枕瘟。可导致叶片早 期枯死,尤其是剑叶叶枕瘟,在气候适宜 时,常引起 穗瘟发生。
发病水稻上的菌核在水稻收割前和收割过程 中,落入田中,据江苏调查,晚稻收获后,一 般病田的菌核为10万粒左右,重病田60~80万 粒,发病最重的田高达200~300万粒。大部分 菌核在水里飘浮。
春季,因耕耙灌水,菌核浮在水面随风向田边集结。 插秧后,菌核粘在水稻下部,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 菌丝,直接侵入水稻。沉在水里的菌核也一样可萌发 为害。 水稻生长期间,病部的菌丝可引起再侵染,不过菌 丝的主要作用是从一株水稻的下部向上扩展。 纹枯病是高温高湿的病害,发病温度18~34℃,流 行温度22~28℃,90%以上湿度最适合发病。
科学用水: 白叶枯病的发生发展与水关系密切,深灌、漫灌、 窜灌和大水涝淹对白叶枯病而言是如鱼得水。 水传病,所以控制好水,就可以控制白叶枯病的为害, 适时适度地晒田对控制病害尤其重要。 管水:前期浅水、中期晒田、后期湿润。 •返青养苗水(2~4cm深), •分蘖泥水, •苗足放干水(即晒田) •孕扬花不断水。 晒田:晒田标准:“田边有裂,新根露白,叶色褪淡 , 脚踩不陷”。 注意:晒田过度,水稻瘦弱、病害会加重发生。
稻瘟病侵染循环
发病条件: 1.寄主抗病性差异:不同稻种、品种、生育期抗病性差 异很大。抗性机制:硅、可溶性氮、多元酚等 2. 气候条件:适温高湿利于发病。
3. 栽培管理:氮肥多、无机氮多利于发病。
4. 预测预报:根据植株生长状况、气象条件、孢子捕 捉量、
综合防治: 1. 合理利用抗病品种
2. 加强田间水肥管理:施肥时间和种类、合理排灌
•药剂及防治时期
种子消毒 •早、晚稻用10%抗菌剂401的1000倍液 或80%抗菌剂402的4000倍液浸种2天, 兼有杀菌和促进发芽的作用。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 种2天。 •用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 种2天。
也可以参看稻瘟病的种子处理
处理病稻草
•重病田稻草和打场残体,秕谷先处理。 •稻草作肥料要用高温堆肥或草塘沤制,促使充 分腐熟。避免直接还田,使病菌扩散。 •病区不病草扎秧把 •不用病草做草套围秧畦, •不用病草做浸种催芽的覆盖物 •不用病草堵水口,涵洞 •不用病草铺垫拖拉机道路。 •打谷场及村庄附近应开沟截水,防止菌水流入 水渠,污染秧田和大田。 •华南稻区应在春耕和夏种前提早整田,消除田 边再生稻株和杂草。源自稻瘟病菌病菌生理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