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2
第14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学案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点】:1、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难点】: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如何理解‚扶清灭洋‛口号【知识结构】:根本原因背景导火线内容中日甲午战争过程:1894年7月;1894年9月;1895年《马关条约》对中国:影响影响对日本:对国际: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性质口号概况清政府的态度:镇压---利用---镇压意义结局背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1900年6月至1901年9月过程1901年9月签订条约社会性质影响加深了苦难侵华大本营【知识梳理】: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在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对外扩张政策。
(2)转嫁经济危机和国内人民视线(3)导火线:。
2.战争的经过:(结合教材插图了解战争过程)1894年7月丰岛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1895年3.战争的结局——清政府战败,接受《马关条约》(1)《马关条约》的内容①割地②赔款③开放通商口岸④投资设厂(2)《马关条约》的危害①侵略势力深入②阻碍民族资本③国家财政困难4.战争的影响:(1)对中国方面:A、马关条约的危害B、刺激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中华民族陷入及其深重的民族危机。
C、甲午战后,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
D、激发了民族意识,各阶层展开救亡图存斗争。
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
(2)对日本方面: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地位提高,成为亚洲强国。
(3)对国际方面:刺激了列强争夺和瓜分中国的欲望,同时列强在远东的矛盾激化。
5.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1)甲午战争中中国军民组织了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涌现出了左宝贵、丁汝昌、邓世昌,聂士成等爱国将领;(2)《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涌现出了刘永福、徐骧等爱国将领。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总结、补充、创新
分课时案
导入设计
情景营造:播放《甲午风云》视频资料。提出问题:这段资料反映什么战争场面?交战的双方是谁?资料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这场中日之间战争爆发,并不是偶然的,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一、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原因
(1)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制定了对外扩张政策。(根因)
(2)1890年,日本爆发了经济危机。(直因)
(3)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2过程1894.7-1895.4
丰岛海战(开始)、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3.结果:战败《马关条约》
(1)割地刺激了西方列强。
(2)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不得不()。
(3)开口深入内地。
(4)设厂侵略方式发生改变,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4.影响
(1)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2)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
(3)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4)中国各阶层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二、义和团运动1898-1900
1.原因
(1)民族危机加深。(根因)
(2)反洋教斗争。(直因)
2.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
镇压---安抚---剿灭
3.口号:“扶清灭洋”
(2)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3)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三、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
1.根因:扩大在华利益
2.借口:“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
3.概况:西摩尔天津—北京
4.结果:《辛丑条约》
(1)赔款加重了人民的(),控制了中国的()。
(2)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
(3)铁路驻军
(4)惩办
5.危害
从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从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一、复习要求:准确记忆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战争的起因、经过、结局、影响等);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有关义和团的基本史实、性质和评价;联系所学史实能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的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二、预习提纲(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从明治天皇开始,日本逐渐形成了强占、侵略朝鲜、夺取、占领人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设问思考:全面分析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2),是中日战争的导火线。
2,经过:(1)、1894年7月,日本在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2)、中日海军在展开决战。
(3)、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这是继《南京条约》以后的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3,影响:(1),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外国资本的压制,严重阻碍着中国的发展;巨额的赔款使国家的财政不堪重负。
(2),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
俄、德、法“”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各国纷纷在中国划分,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3),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改革。
(4),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救亡图存的斗争。
(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1,义和团运动(1)概况:19世纪末,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汇集成了义和团运动,他们怀着朴素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清政府无力镇压,只好,义和团在中国北部迅速发展。
义和团提出“”的口号,势力迅速遍及京津。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在逃亡西安的途中发出“剿匪谕旨”,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
(2)经过: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进犯北京,遭到义和团的顽强阻击,义和团还向北京和发起猛烈进攻。
最新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2)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部分),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前预习案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2近年来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的非常多,欣赏宝岛俊俏瑰丽的阿里山、风光优美的日月潭……可这一美丽的宝岛在中国近代史上曾被侵略者长期占领过,它与下列哪一条约有关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义和团运动是继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农民阶级领导的救亡运动,下列主张中突出体现了农民阶级落后性的是A扶清灭洋 B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C神拳助,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D 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4“日本臣民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故意制造。
”这项规定应出自下列哪一条约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深化拓展】1.近代列强的几次侵华战争的比较。
见非常学案43页。
2.近代前期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华方式(2)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3)侵犯中国主权:如开辟租界、控制关税、破坏司法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等。
(4)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政权:如控制清政府、操纵北洋军阀政府、等。
(5)割占中国领土:主要有英国、俄国、日本割占了中国的香港、东北、西北、台湾、山东等地区的大片领土。
(6)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如帮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阻挠北伐战争等。
(7)经济侵略:如勒索赔款、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以及掠夺土地、劳动力、资源等。
高中历史《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4 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列举1840 年至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本课内容集中介绍了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义和团运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2)注重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通过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通过史料分析、列表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归纳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及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和屈辱,加强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教育;通过中国军民在外来侵略面前的英勇斗争,体会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明确爱国要有理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反封建、实现国家近代化必须兼顾。
教学重点:中日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教学方法:1.材料解读法2.知识迁移法3.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次鸦片战争,列强的坚船利炮一次次轰开紫禁城的大门,而一个个的不平等条约又一次次地书写着中国人的屈辱。
但眼泪换不来同情,妥协也不能阻止列强侵略的铁蹄。
今天,我们学习近代史上对中国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两次侵华战争:第14 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展示重点难点)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一部分:国家主权,大梦谁先觉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回答【合作探究】1、中日甲午战争之因材料1:19 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
第14课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学案(岳麓版必修1)2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程标准:1、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知识目标了解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等重大历史事件。
能力目标评价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提高辩证评价历史事物的思维能力。
一、中日甲午战争1.背景(1)根本原因:以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制定了征服全世界的政策。
(2)重要原因:1890年,日本爆发。
(3)导火线:朝鲜的起义。
2.爆发: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
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接受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2)干涉还辽:在列强干涉下,交还中国的但追加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探究讨论这是《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签订的场景,结合所学分析比较两个条约在内容方面的异同点。
从中得出什么结论?(主要从不同点中比较得出)4.影响(1)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①范围: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
②经济:中国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③政治:刺激了西方列强,拉开了列强的序幕。
(2)抗争①清王朝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
②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不同形式的斗争。
二、义和团运动1.原因(1)根本原因:加深。
(2)直接原因:外国势力猖獗。
2.性质:农民阶级的爱国运动。
3.概况(1)口号:提出“”口号。
探究讨论如何理解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2)范围:势力遍及地区。
(3)活动①阻击八国联军进攻。
②进攻北京使馆和教堂。
4.结果: 发布“剿匪谕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5.意义(1)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2)打击了的嚣张气焰。
(3)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运动。
三、八国联军侵华1.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2.经过:1900年6月,由英国海军中将率领从天津进犯,8月,攻陷北京。
历史: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案2(岳麓版必修一)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及结果,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甲午战争经过和《马关条约》影响的分析,加深对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加剧理解,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义和团起因、口号以及结果的分析,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结果,让学生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结合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本质,掌握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历史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分析,激发学生对丧权辱国的切肤之痛,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2)结合甲午战争结果的分析,使学生深刻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及社会影响从《课标》要求来看,要求掌握列1840年到1900年强侵华的史实,这就要立足于对战争原因和影响的分析,这也是了解中国近代屈辱史和抗争史的基本线索。
难点: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主要事迹,教材对义和团运动的论述较少,学生很难有整体认识。
因此需要恰当补充一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义和团。
【教学课程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集中介绍了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一目“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要点:1.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2.甲午战争的影响。
第二目“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教学要点:1.义和团的斗争2.八国联军的侵华;3.《辛丑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同学们知道近代史上列强有过哪些侵华战争吗?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14课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伊春区第二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编制人:邵秋影审核人:李志姓名:班级:第周编号:14 授课时间: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Ⅰ、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Ⅱ、预习提纲一、甲午中日战争(一)背景1、世界大背景:1870s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资本主义开始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2、根本原因:_________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制定_________的既定政策3、具体原因:_______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_________,政局不稳。
4、直接原因/导火索:_________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二)经过1、开战:1894年7月,日军在朝鲜半岛海域_________洋面偷袭清军运兵船。
2、决战: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_________展开决战。
内容危害割让_________、__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_________列岛给日本刺激列强野心,掀起瓜分狂潮赔偿_________两白银清政府为支付赔款,大举外债。
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财政和经济开放_________、沙市、苏州、杭州为新通商口岸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允许日本_________ 体现帝国主义由商品输出为主过渡到向资本输出为主的时代特点,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2)拉开了列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竞相在中国土地上划分_________。
(3)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4)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②客观积极影响(1)清政府面对统治危机开始进行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人民展开__________________的斗争。
(资产阶级维新派走上变法改良的道路—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走上武装推翻清政府的道路—辛亥革命;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实业救国;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2、对世界:(1)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2)日本战胜提高了国际地位,战争赔款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3)德国,俄国在远东的实力加强,列强在远东争夺更加激烈。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案(通用2篇)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案(通用2篇)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案篇1熟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理解《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及所带来的危害,认识分析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①《马关条约》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②《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难点分析:甲午战争后中国各阶层的探索是难点。
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各阶层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
清王朝进行了军事改革,派袁世凯编练新军;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则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农民阶级则掀起了义和团运动,反抗外来侵略,但最终都失败了。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音乐导入(罗大佑《亚细亚的孤儿》);——提问:“今年是纪念甲午中日战争多少周年?”历史不容忘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段浸透了无数先辈血与泪的历史。
一、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1、战争背景(1)日本:①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出示日本地形图)②经济危机,国内矛盾重重③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④长期充分的战前准备:政策上,“大陆政策”;军事上,扩军备战,搜集情报(2)中国:①政治上: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材料:慈禧挪用北洋水师军费庆寿与日本天皇皇后捐献首饰作军费对比)②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缓慢③军事上:有限的近代军事装备④态度上:认识不足,虚骄自大,“避战求和”,寄希望于西方列强“调停”2、战争经过:(动态地图显示)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标志:丰岛海战(1894年)重大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幻灯片显示部分网址,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下面,让我们再一次重温那个令人难以忘怀的镜头。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关于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中国近代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近代史上列强有过哪些侵华战争吗?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一次次轰开紫禁城的大门,而一个个的不平等条约又一次次地书写着中国人的屈辱。
但眼泪换不来同情,妥协也不能阻止列强侵略的铁蹄。
今天,我们学习近代史上对中国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两次侵华战争第15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一)中日甲午战争1.甲午战争的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经过1868年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道路,同时制定了征朝侵华的侵略扩张政策,而侵华战争就是上述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
(日本虽然进行了明治维新,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广大工人,农民生活极端贫苦,国内市场狭小,自然资源缺乏,生产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再加上劳动人民的反抗,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日本统治者积极寻求对外侵略扩张,以期从中寻找出路,并制定了一个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政策——“大陆政策”。
第一步是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是征服朝鲜;第三步是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是征服全中国;最后是侵占亚洲,称霸世界;其中,侵占中国的台湾和征服朝鲜在其“大陆政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最新精品导学案设计
第 14 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标要求】列举 1894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华的史实,概括中国军民抗争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领会中华民族勇敢不屈的斗争精神。
【中心打破】要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马关合约》和《辛丑合约》内容和危害。
难点 :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加深;认识“扶清灭洋”口号和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
【预习清单】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 1895 )(一) . 历史背景1. 国际环境: 19 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阶段过渡,加紧对外侵略扩充。
2. 根来源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渐渐形成了侵略,b5E2RGbCAP占据,从而征服的对外扩充政策(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3. 重要原由: 1890 年日本发生,社会动乱政局不稳,日本政府希望经过对外战争转移人们视野。
4. 引火线: 1894 年,朝鲜起义(二) . 经过1. 时间:从到。
2. 主要战斗①丰岛海战: 1894年 7月,日军在袭击清军运兵船,标记战争迸发。
②黄海大战:年 9月,③威海战斗:年,三军淹没。
(三) . 结果: 1895 年,清代战败,被迫签署了《》内容:①割地;②赔款③开埠;④设厂危害:①割地进一步损坏了中国的主权,使半个世纪与祖国分别。
②巨额赔款甲种了的负担,使财政不堪重担,不得不举借欠债。
③新口岸开放,列强侵略权力深入到。
④外国资本挤压,严重阻挡的发展。
(四) . 影响:1. 政治:①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降落,被称为“”②宣布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开始改革。
③刺激了西方列强,以“” 为初步掀起的浪潮,严重损坏中国主权。
p1EanqFDPw④促进中华民族觉悟,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斗争:农民阶级: ___________(民族财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财产阶级: ___________ 、 __________DXDiTa9E3d 2. 经济:① 19 世纪末,跟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其经济侵略由以为主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2(08岳麓必修1)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图片说史】“CHINA被撕裂”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
民族危机深重的中国,成为列强任意宰割的对象(见图)。
【课标点击】列举列强侵略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知识清单】清单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中日甲午战争的原因(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政策。
(2)日本国内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2.导火线:朝鲜①起义。
3.战争的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②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战争。
4.1894年9月,中日两军在黄海展开决战。
5.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③》。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6.影响(1)《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3)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首先进行军事改革。
(4)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也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清单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1)兴起:19世纪末,在反洋教斗争的推动下,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兴起。
(2)口号:“①”。
(3)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因无力镇压,转而采用“抚而用之”的政策。
(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5)意义: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无答案)
14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复习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学生熟记《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的内容,并且进一步理解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结合明治维新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结合其内容,分析两次战争带来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马关条约》影响;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和《辛丑条约》对中国带来的影响【知识梳理】一、甲午战争(年—年)(一)背景1.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道路,制定对外扩张政策2.1890年导致政局不稳,发动对外战争转移视线3.导火线:(二)经过:1.爆发: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战争2.决战: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展开决战(三)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四)影响1. 陷入深重的危机;2.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3.中国的程度大大加深;4. 加剧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开始进行军事改革;5. 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进行不同形式的斗争。
二、义和团运动(年—年)(一)原因1.根本原因:甲午战败后,中国加深2.直接原因:在华外国教会势力激起民愤,反洋教斗争激烈(二)经过:1.兴起:19世纪末人民群众的斗争汇成中国北部的义和团运动。
2.活动:提出“”口号,势力遍及地区;阻击八国联军进攻北京;进攻北京和西什库教堂。
3.结果:清政府先是镇压,转而“”,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三)失败原因主观上:客观上:(四)意义1.性质:义和团运动是阶级的运动2.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3.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4.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年—年)(一)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将中国完全变成殖民地2.直接原因: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的利益(二)经过:1900年组成联军由西摩尔率领从天津进犯。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掌握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
掌握《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识记在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应用反抗的事迹。
2.理解:理解掌握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
分析两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分析列强在这两次侵略战争中所作所为或所持态度及其原因。
3.拓展:通过分析通过分析在这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不同态度,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中国人民中爱国人士的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学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2.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列表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两次侵华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分析,培养出学生学生的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信念。
2.在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借此史实培养出学生不畏强权的精神。
同时通过对欧美俄日等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加深学生爱国注意情感。
3.通过对战中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告诉学生们要珍惜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二、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三、内容详解1.背景日本: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因此萌生对外侵略野心。
出台了大陆政策。
(根本原因)①亚洲:朝鲜: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
(直接原因)中国:清政府执政,腐败无能。
②欧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默许纵容知识链接: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日本大陆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得以实施。
最新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学案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2010学案一、学习要求与提纲:记忆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主要史实;战争的失败对中国影响;义和团史实、性质和评价;能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的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列举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归纳列强60年在侵华过程中呈现哪些趋势?历史进程:⑴1840-1842年鸦片战争及其随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⑵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⑶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及其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⑷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趋势:⑴侵略国家的增多:从一国到多国列强共同侵略⑵经济特点: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⑶政治特点:从局部宰割、整体瓜分到扶植代理人、以华治华,控制中国内政外交。
3、甲午战争对中日两国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无论对中国还是对日本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日本从战争中得到的巨额的赔款和大量战利品,一跃而成为亚洲的强国,挤进了列强行列,提高了国际地位,英日同盟形成。
日本从此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积极对外侵略扩张。
中国在甲午战争后则跌入万丈深渊,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
但也正值此时中华民族开始觉醒。
三、训练巩固:1、在近代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北京曾两次被侵略军占领,两位在位的皇帝外逃,他们是A、道光、咸丰B、同治、慈禧C、咸丰、光绪D、光绪、宣统2、“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A、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C、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的矛盾D、农民阶级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3、宝岛台湾在1945年回到祖国怀抱。
之前日本是通过什么条约割走台湾的?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C、《何梅协定》D、《淞沪协定》4、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赔款白银4.5亿两B、拆毁大沽炮台C、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5、《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 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部分),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知识脉络】
一、中日甲午战争
1.背景:
兵北洋舰队丁汝昌、邓世昌反抗。
借外债。
4.影响:
二、义和团运动
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三、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
(1)原因: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不断高涨,由民间组织的义和团自发组织的反帝爱国运动,将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沿线战略要地;惩办“首祸诸臣”等。
4.影响:
【当堂巩固】
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2.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
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A.封建落后性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3.《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规定主的主要危害在于
A.便于日本向中国扩张势力
B.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C.列强的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D.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其重要影响之一是
A.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
B.朝鲜为日本所吞并
C、日俄关系得到缓和 D.辽东半岛被日本长期占据
5.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①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剧②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③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④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19世纪末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中期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设厂的权利
7.甲午中日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
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其灭亡
8.《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商品输出
B.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本输出
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使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9.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这表明列强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马关条约》与以往侵华条约相比,有几个“前所未有”是①割地面积之多②赔款数额之多③内河新航线开辟之多④开通商口岸之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12.“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
这里的“礼物”指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
13.下列表述中哪一项是《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所共有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外国人可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C.列强在北京设立“使馆界”D.开放通商口岸
14.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
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D.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进程
【课堂探究】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
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
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
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
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材料二对于实力的强弱,也需要做一点具体分析。
事实上,还在战争进行过程中,不少朝野人士就纷纷指出,就军力和经济力量而言,日本并没有绝对必胜的优势……即拿两国的海军实力来说,日本虽在速射炮和舰速上强于中国,拥有优势,但在船坚炮重上则有所逊色,而且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还拥有四艘日本所没有的鱼雷艇。
即便是北洋陆军,虽在装备上总体说来落后于日本,但也并非一无长物。
如日本就有学者认为,北洋陆军装备有德制的毛瑟步枪和克虏伯野炮,就“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炮的日军优越”。
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咸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
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
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收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
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远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
”此
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
(2)甲午战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
”
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14 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堂巩固】
1-5 CCDAC 6―10 DCCCB 11—15 DCDC
【课堂探究】
15.(1)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
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
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
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
(2)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
击日本侵略。
(3)甲午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
第14 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堂巩固】
1-5 CCD 6―10CDCCB 11—15 DCDCC
【课堂探究】
15.(1)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
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
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
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
(2)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
击日本侵略。
(3)甲午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