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2年成立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分 布在其他地区的侗族人民,也同样享受到 当家作主的权利。在广西整个侗族地区、 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都 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普遍地得 到了改善。
苗族的节日
四月八节
芦笙节
每年的农历四
月初八是贵州省的 贵阳、黄平、松桃 和湖南湘西等地的 苗族的传统节日。 该节是由纪念苗族 英雄亚宜发展而来 的。每逢节期,苗 族同胞要蒸制花糍 米饭,聚集到固定 的地方吹笙,跳舞 或对唱情歌。现在, 在北京的苗族也过 四月八节。
壮族以善于唱歌为著称。农历三 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 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 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 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 以三月三为最隆重。
每年三月三这天,壮乡的家家户户都 做好节日必不可少的食品——五色糯米饭, 出门在外的亲人要回乡团聚,祭拜祖先。 节日期间,青年男女欢聚在一起,抛绣球, 对山歌,以歌传情,因此有“三月初三到 壮乡,遍地都是对歌场”的说法,“三月 三节”因此也被称作“歌节” 。
捕鱼的工具。同时 不是年年过,而是依当
呐、芦笙伴奏着歌声, 婉转悠扬。身着鲜艳瑶 族服装的瑶族人民跳起 民族舞蹈,欢乐的场面 夜以继日。
各家还酿制最好的 地传统习俗和谷物收成,
糯米酒,准备欢庆 人畜健康状况而灵活掌
佳节。
握。
01 腊肉 03 大笼糕
瑶族美食
02 苦笋
壮族源于我国南方的古代越人。在生活习俗上, 壮族一直保留着古代越人“断发文身”的习惯,保 留着“巢居”干栏的建筑形式,保留着对铜鼓、 “鸡卜”这些巫术的迷信,保留着古代越人的语言 特点,一些壮族甚至保留着“布越”、“布雅依” 的名称,这说明古越人与壮族有密切的族源关系, 是云南壮族的先民。云南壮族很早就居住在文山等 地,他们和广西壮族同源,因为云南壮族是广西壮 人侬智高的后裔。我在这里主要介绍建筑、服饰、 铜鼓节和三月三歌节这四个壮族风俗。
在 三 月 三 这 天 人 们 还 抛 绣 球
简介
在广西这片奇山秀水间,世居有壮、汉、瑶、 苗、侗、回、毛南京、水等十二个主要民族,另外 还有其他25个少数民族成分。这里山环水绕、四 季花开、稻香蔗甜、鱼香蟹黄,这里有刘三姐缭绕 不绝的动人歌谣。广西各民族有着相似的生活轨迹, 也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繁衍过程、不同的 族群基因而形成的独特文化,他们和谐共处却又不 丢失自己斑斓的个性,美丽的文化之花绽放在这八 桂大地上。
在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 十日,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 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 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 行击铜鼓比赛。比赛规则是大鼓 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 组,每鼓3人,轮换着打,不能中 断。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 耐力持久为胜。比赛往往通宵达 旦。同时,男女青年结伴纵声对 歌。比赛结束,人们用从家里带 来的食物进行野餐,欢歌笑语响 彻山谷。
建筑
木楼上面住 人,下面圈牲畜。 前厅用来举行庆 典和社交活动, 两边厢房住人, 后厅为生活区。 屋内的生活以火 塘为中心,每日 三餐都在火塘边 进行。
壮族喜欢依 山傍水而居。在 清山绿水之间, 点缀着一栋栋干 栏式木楼,这就 是壮族人民的传 统民居。
壮族村寨依山傍水,大多数房屋仍然保持古老 的“干栏”形式,因为居住地区不同而形式各异 。 房前多搭一个竹木晒台,晾晒衣物和粮食等。
百鸟身上衣
• 一座桥,名为奈何;一条河,名为忘川。三 生石畔,伊人仍旧。愿,陪君醉笑三千场,不诉 离殇;忆,美人如玉,剑如虹,破碎虚空;惜, 飞鸿过尽字字愁,情难思量。镜花水月弹指间。 若有来生,为君倾城。
• 在广西融水元宝山苗族地区,有一种负有盛名的服 装,叫百鸟衣。因多是在芦笙踩堂时穿,故又称芦笙衣。 • 这是节日的象征。在元宝山的苗人的眼里,它神圣、 庄严、华贵、美丽。每当节日来临,他们最想穿的和唯 一穿的就是这件衣服。他们会小心的从箱底拿出来,整 理一番,然后穿上它,和兄弟姐妹们一起来到芦笙坪, 吹芦笙,跳芦笙舞,尽情的抖动身上的衣服,让银饰在 抖动中沙沙作响,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羽毛随风转动, 产生一种飞翔的感觉……
每年的四月初 八是牛魂节,又叫 做脱轭节。在壮人 的意识里牛是天上 的神物,不是凡间 的一般牲口。
壮族的美食
美味特色 的粽子
好看的糯 米饭
香喷喷的 艾粑
文化丰富的侗族
广西的侗族主要分布在三江侗族 自治县境内,其余分布在融水、龙胜、 融安、罗城等县(自治县),分布特点是 大聚居、小分散。目前,广西的侗族人口 是31万多人。侗族人民勤劳淳朴,有敬老 爱幼、乐于助人、修桥补路、重视公益 事业的优良传统和习俗。民间信仰多神, 崇拜祖先,特别崇拜女性祖先“圣母”。
瑶族的支系较多,有盘 瑶、过山瑶、顶板瑶、花篮 瑶、白裤瑶、蓝靛瑶、红瑶、 八排瑶等称谓。新中国成立 后,统称为瑶族。
瑶族节日 盘王节 干巴节
干巴节是瑶族 中的一个支系—— 蓝靛瑶特有的一个 独特的节日。每年 农历二月下旬,人 们便忙碌起来,商 量干巴节是上山狩
农历10月16日
达努节
是传说中瑶族的祖先盘
“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 “歌仙节”,相传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 念性节日。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 将这一天定为壮族的全民性节日——“三月三”歌 节。每年的这一天,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节。歌 节期间,除传统的歌圩活动外,还要举办抢花炮、 抛绣球、碰彩蛋及演壮戏、舞彩龙、擂台赛诗、放 映电影、表演武术和杂技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 动。四海宾朋云集,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绝于耳 的嘹亮歌声,寄托着人们对歌仙刘三姐的思念和对 丰收、对爱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广西居住着壮、 汉、瑶、苗、侗、 仫佬、毛南、回、 京、彝、水和仡佬 等12个民族。有从 外地迁入的少数民 族十三个,共计二 十五个少数民族。 有近十个少数民族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 字,他们和汉族人 民一起,在广西这 块美丽的土地上生 息繁衍,共创未来 的家园。
兴旺的壮族
广西壮族人口1643万人(2007年 末),占全区总人口的32.86%,是广西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全国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 在南宁、柳州、百色、河池、来宾、崇 左、防城港、贵港、钦州等市。壮族是 由公元前770年至476年居住在今广西境 内的“百越”族群中的“西瓯”、“骆 越”等部落发展而来,传统建筑是干栏 式建筑“吊脚楼”,上层住人,下层圈 畜。壮族男子多穿青布对襟上衣,女多 穿无领斜襟滚边上衣,头缠各式方巾。 重大节日有“三月三”、“中元节”、 “中魂节”。铜鼓是壮族的艺术珍品, 目前收藏在广西博物馆的共有500多面。 壮锦是传统工艺美术织品,闻名全国。
鸟是最美丽和神圣的。在苗家人眼里,
鸟是山里的精灵。他们灵活,可爱,勤 劳,健康;他们来无影,去无踪,四处 为家。最重要的是,他们身上的羽毛, 似山花,如彩虹,灿烂缤纷,绚丽动人。 在苗人的想象中,人的身上能集百鸟之 羽,便有了山之魂,水之灵,花之容, 魂之魄。
姑娘节
每年农历四 月初八是湘黔桂 侗族妇女的节日。 相传,这个习俗 来自侗族的杨姓 家族。节日这天, 凡出嫁的姑娘都 要回到娘家与自 己的姐妹做乌饭、 乌饭糍粑,唱歌 说笑欢度节日。
侗族的Fra Baidu bibliotek食
酸肉
酸鱼
油茶
历史悠久的苗族
广西的侗族主要分布在三江侗族自治 县境内,其余分布在融水、龙胜、融安、 罗城等县(自治县),分布特点是大聚居、 小分散。目前,广西的侗族人口是31万多人。 侗族人民勤劳淳朴,有敬老爱幼、乐于助人、 修桥补路、重视公益事业的优良传统和习 俗。民间信仰多神,崇拜祖先,特别崇拜 女性祖先“圣母”。
流行于贵
州的凯里、麻 江、丹寨各县 交界的舟溪一 带。各地的节 期不统一,一 般在农历的正、 二或三月;个 别地区选在七 月举行。主要 是祭祀祖先, 庆祝丰收。
苗族的美食
竹筒饭
扣肉
A
B
无山不瑶--瑶族
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山地民族,隋唐 以来就生活在五岭山区,有“五岭无山 不有瑶”之称。瑶族现有人口213.4万。 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 贵州、江西等省区。广西的瑶族共有 140多万人,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3%, 主要分布在金秀、都安、巴马、大化、 富川、恭城等瑶族自治县内。
村落远观图
村民比较 喜欢聚集 在一起, 房屋一间 挨着一间。
服饰
壮族服饰大部分与汉族相同,只是在壮族聚居 的农村,特别是比较偏僻的山区仍比较传统,多为 自纺自织自染的深青色衣料,妇女多穿无领、左袄 上衣,下着宽脚裤或褶裙。西南部的壮族妇女头上 喜欢包着方形的黑帕,而西北部壮族妇女则在衣服 上绣花滚边,腰间束绣花围腰,着绣花鞋,喜欢戴 银首饰。男子多着对襟无领上衣,下穿宽脚裤,有 的用布帕缠头,年轻人服饰与汉族相同。
王的生日,又时值丰收
达努节是瑶族最盛大 季节,因此10月16
的传统节日。“达努”
日盘王节是瑶族人民最 隆重的节日。节日期间,
瑶语意为“不要忘记”。 在瑶家聚居的地方,唢
猎还是下河捉鱼, 达努节又称瑶年。有趣
随后各自分头准备, 的是这个节日尽管定在
烧木炭、修枪、冲 火药,准备打猎、
农历五月二十九,但并
百鸟衣
百鸟身上衣
百鸟衣头饰
• 百鸟衣身上的图案,有花鸟,有鱼 虫,有日月,有山川,各式各样,随自 所爱。构思好了,绣好了,才把这些图 案镶缝到衣服上。男女之百鸟衣,各有 差别,但百鸟衣最关键的装饰是挂上一 条鸟羽带。百鸟身上飞,那才是百鸟衣 的感觉。
•
为什么衣服叫百鸟衣?因为衣
服上有百鸟羽。为什么用百鸟羽?因为
壮族以善于唱歌为著称。农历三 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 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 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 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 以三月三为最隆重。
每年三月三这天,壮乡的家家户户都 做好节日必不可少的食品——五色糯米饭, 出门在外的亲人要回乡团聚,祭拜祖先。 节日期间,青年男女欢聚在一起,抛绣球, 对山歌,以歌传情,因此有“三月初三到 壮乡,遍地都是对歌场”的说法,“三月 三节”因此也被称作“歌节” 。
铜鼓在很早以前就被当作权力的象征、 驱邪祈福的神器和娱神的乐器使用了;铜鼓舞 始于壮、族先民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敲起铜 鼓舞,可以为村寨降妖驱邪,祈求平安。铜鼓 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 铜鼓舞多用于年节庆典活动,成为群众娱乐性 的舞蹈。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铜鼓 舞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歌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人民在特定的时间、地点 举行的节日性聚会,它是以对 歌为主体的民俗活动。三月三 歌墟是在农历三月三举行的节 日歌会。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 区人民政府决定:每年农历三 月三为壮族歌节,并举行歌节 盛会。歌节从此更受到壮族人 民的喜爱。如果你在三月三时 来广西旅游,你就有机会一睹 三月三歌墟的盛况。
1952年成立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 分布在其他地区的侗族人民,也同样享 受到当家作主的权利。在广西整个侗族 地区、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 事业,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的生 活普遍地得到了改善。
侗族的节日
架桥节
相传侗族 祖公祖奶因架 桥发子发孙, 架桥的日子正 好是二月初二。 侗族人民为了 纪念这个日子, 把这一天定为 架桥节。
正式场合穿的壮族服饰,非常的华丽多姿
各 具 春 秋 的 壮 族 服 饰 令 人 羡 慕 不 已
壮族百姓在节日里穿 的服饰,朴素而大方
铜鼓节
铜鼓源远流长,是古代越人创造 的一种打击乐器,是传递信息、发布 号令和祭祀的重要工具,具有重要的 历史文化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铜鼓又成为一般的娱乐敲击乐器。如 今广西的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 水族、瑶族和一些苗族、彝族还仍然 使用铜鼓,在喜庆节日里敲奏铜鼓伴 以歌舞,在宗教活动中祭祀祖先以祈 神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一风 俗一直沿袭至今,经久不衰。
壮族的特色文化
蚂拐节
三月三
牛魂节
这是流传在红 水河畔东兰、凤山 一带的古老节日。 每年从正月初一起, 经过找蚂拐、孝蚂 拐及陪蚂拐、葬蚂 拐三个阶段,历时 一个月之久
三月三是清明 节,同时也是壮族 的歌节。作为清明 节是受汉族的影响。 但也有的壮人在三 月十三、十四、二 十六过清明节扫墓 的,与汉族大不相 同。
苗族的节日
四月八节
芦笙节
每年的农历四
月初八是贵州省的 贵阳、黄平、松桃 和湖南湘西等地的 苗族的传统节日。 该节是由纪念苗族 英雄亚宜发展而来 的。每逢节期,苗 族同胞要蒸制花糍 米饭,聚集到固定 的地方吹笙,跳舞 或对唱情歌。现在, 在北京的苗族也过 四月八节。
壮族以善于唱歌为著称。农历三 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 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 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 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 以三月三为最隆重。
每年三月三这天,壮乡的家家户户都 做好节日必不可少的食品——五色糯米饭, 出门在外的亲人要回乡团聚,祭拜祖先。 节日期间,青年男女欢聚在一起,抛绣球, 对山歌,以歌传情,因此有“三月初三到 壮乡,遍地都是对歌场”的说法,“三月 三节”因此也被称作“歌节” 。
捕鱼的工具。同时 不是年年过,而是依当
呐、芦笙伴奏着歌声, 婉转悠扬。身着鲜艳瑶 族服装的瑶族人民跳起 民族舞蹈,欢乐的场面 夜以继日。
各家还酿制最好的 地传统习俗和谷物收成,
糯米酒,准备欢庆 人畜健康状况而灵活掌
佳节。
握。
01 腊肉 03 大笼糕
瑶族美食
02 苦笋
壮族源于我国南方的古代越人。在生活习俗上, 壮族一直保留着古代越人“断发文身”的习惯,保 留着“巢居”干栏的建筑形式,保留着对铜鼓、 “鸡卜”这些巫术的迷信,保留着古代越人的语言 特点,一些壮族甚至保留着“布越”、“布雅依” 的名称,这说明古越人与壮族有密切的族源关系, 是云南壮族的先民。云南壮族很早就居住在文山等 地,他们和广西壮族同源,因为云南壮族是广西壮 人侬智高的后裔。我在这里主要介绍建筑、服饰、 铜鼓节和三月三歌节这四个壮族风俗。
在 三 月 三 这 天 人 们 还 抛 绣 球
简介
在广西这片奇山秀水间,世居有壮、汉、瑶、 苗、侗、回、毛南京、水等十二个主要民族,另外 还有其他25个少数民族成分。这里山环水绕、四 季花开、稻香蔗甜、鱼香蟹黄,这里有刘三姐缭绕 不绝的动人歌谣。广西各民族有着相似的生活轨迹, 也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繁衍过程、不同的 族群基因而形成的独特文化,他们和谐共处却又不 丢失自己斑斓的个性,美丽的文化之花绽放在这八 桂大地上。
在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 十日,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 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 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 行击铜鼓比赛。比赛规则是大鼓 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 组,每鼓3人,轮换着打,不能中 断。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 耐力持久为胜。比赛往往通宵达 旦。同时,男女青年结伴纵声对 歌。比赛结束,人们用从家里带 来的食物进行野餐,欢歌笑语响 彻山谷。
建筑
木楼上面住 人,下面圈牲畜。 前厅用来举行庆 典和社交活动, 两边厢房住人, 后厅为生活区。 屋内的生活以火 塘为中心,每日 三餐都在火塘边 进行。
壮族喜欢依 山傍水而居。在 清山绿水之间, 点缀着一栋栋干 栏式木楼,这就 是壮族人民的传 统民居。
壮族村寨依山傍水,大多数房屋仍然保持古老 的“干栏”形式,因为居住地区不同而形式各异 。 房前多搭一个竹木晒台,晾晒衣物和粮食等。
百鸟身上衣
• 一座桥,名为奈何;一条河,名为忘川。三 生石畔,伊人仍旧。愿,陪君醉笑三千场,不诉 离殇;忆,美人如玉,剑如虹,破碎虚空;惜, 飞鸿过尽字字愁,情难思量。镜花水月弹指间。 若有来生,为君倾城。
• 在广西融水元宝山苗族地区,有一种负有盛名的服 装,叫百鸟衣。因多是在芦笙踩堂时穿,故又称芦笙衣。 • 这是节日的象征。在元宝山的苗人的眼里,它神圣、 庄严、华贵、美丽。每当节日来临,他们最想穿的和唯 一穿的就是这件衣服。他们会小心的从箱底拿出来,整 理一番,然后穿上它,和兄弟姐妹们一起来到芦笙坪, 吹芦笙,跳芦笙舞,尽情的抖动身上的衣服,让银饰在 抖动中沙沙作响,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羽毛随风转动, 产生一种飞翔的感觉……
每年的四月初 八是牛魂节,又叫 做脱轭节。在壮人 的意识里牛是天上 的神物,不是凡间 的一般牲口。
壮族的美食
美味特色 的粽子
好看的糯 米饭
香喷喷的 艾粑
文化丰富的侗族
广西的侗族主要分布在三江侗族 自治县境内,其余分布在融水、龙胜、 融安、罗城等县(自治县),分布特点是 大聚居、小分散。目前,广西的侗族人口 是31万多人。侗族人民勤劳淳朴,有敬老 爱幼、乐于助人、修桥补路、重视公益 事业的优良传统和习俗。民间信仰多神, 崇拜祖先,特别崇拜女性祖先“圣母”。
瑶族的支系较多,有盘 瑶、过山瑶、顶板瑶、花篮 瑶、白裤瑶、蓝靛瑶、红瑶、 八排瑶等称谓。新中国成立 后,统称为瑶族。
瑶族节日 盘王节 干巴节
干巴节是瑶族 中的一个支系—— 蓝靛瑶特有的一个 独特的节日。每年 农历二月下旬,人 们便忙碌起来,商 量干巴节是上山狩
农历10月16日
达努节
是传说中瑶族的祖先盘
“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 “歌仙节”,相传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 念性节日。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 将这一天定为壮族的全民性节日——“三月三”歌 节。每年的这一天,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节。歌 节期间,除传统的歌圩活动外,还要举办抢花炮、 抛绣球、碰彩蛋及演壮戏、舞彩龙、擂台赛诗、放 映电影、表演武术和杂技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 动。四海宾朋云集,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绝于耳 的嘹亮歌声,寄托着人们对歌仙刘三姐的思念和对 丰收、对爱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广西居住着壮、 汉、瑶、苗、侗、 仫佬、毛南、回、 京、彝、水和仡佬 等12个民族。有从 外地迁入的少数民 族十三个,共计二 十五个少数民族。 有近十个少数民族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 字,他们和汉族人 民一起,在广西这 块美丽的土地上生 息繁衍,共创未来 的家园。
兴旺的壮族
广西壮族人口1643万人(2007年 末),占全区总人口的32.86%,是广西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全国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 在南宁、柳州、百色、河池、来宾、崇 左、防城港、贵港、钦州等市。壮族是 由公元前770年至476年居住在今广西境 内的“百越”族群中的“西瓯”、“骆 越”等部落发展而来,传统建筑是干栏 式建筑“吊脚楼”,上层住人,下层圈 畜。壮族男子多穿青布对襟上衣,女多 穿无领斜襟滚边上衣,头缠各式方巾。 重大节日有“三月三”、“中元节”、 “中魂节”。铜鼓是壮族的艺术珍品, 目前收藏在广西博物馆的共有500多面。 壮锦是传统工艺美术织品,闻名全国。
鸟是最美丽和神圣的。在苗家人眼里,
鸟是山里的精灵。他们灵活,可爱,勤 劳,健康;他们来无影,去无踪,四处 为家。最重要的是,他们身上的羽毛, 似山花,如彩虹,灿烂缤纷,绚丽动人。 在苗人的想象中,人的身上能集百鸟之 羽,便有了山之魂,水之灵,花之容, 魂之魄。
姑娘节
每年农历四 月初八是湘黔桂 侗族妇女的节日。 相传,这个习俗 来自侗族的杨姓 家族。节日这天, 凡出嫁的姑娘都 要回到娘家与自 己的姐妹做乌饭、 乌饭糍粑,唱歌 说笑欢度节日。
侗族的Fra Baidu bibliotek食
酸肉
酸鱼
油茶
历史悠久的苗族
广西的侗族主要分布在三江侗族自治 县境内,其余分布在融水、龙胜、融安、 罗城等县(自治县),分布特点是大聚居、 小分散。目前,广西的侗族人口是31万多人。 侗族人民勤劳淳朴,有敬老爱幼、乐于助人、 修桥补路、重视公益事业的优良传统和习 俗。民间信仰多神,崇拜祖先,特别崇拜 女性祖先“圣母”。
流行于贵
州的凯里、麻 江、丹寨各县 交界的舟溪一 带。各地的节 期不统一,一 般在农历的正、 二或三月;个 别地区选在七 月举行。主要 是祭祀祖先, 庆祝丰收。
苗族的美食
竹筒饭
扣肉
A
B
无山不瑶--瑶族
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山地民族,隋唐 以来就生活在五岭山区,有“五岭无山 不有瑶”之称。瑶族现有人口213.4万。 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 贵州、江西等省区。广西的瑶族共有 140多万人,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3%, 主要分布在金秀、都安、巴马、大化、 富川、恭城等瑶族自治县内。
村落远观图
村民比较 喜欢聚集 在一起, 房屋一间 挨着一间。
服饰
壮族服饰大部分与汉族相同,只是在壮族聚居 的农村,特别是比较偏僻的山区仍比较传统,多为 自纺自织自染的深青色衣料,妇女多穿无领、左袄 上衣,下着宽脚裤或褶裙。西南部的壮族妇女头上 喜欢包着方形的黑帕,而西北部壮族妇女则在衣服 上绣花滚边,腰间束绣花围腰,着绣花鞋,喜欢戴 银首饰。男子多着对襟无领上衣,下穿宽脚裤,有 的用布帕缠头,年轻人服饰与汉族相同。
王的生日,又时值丰收
达努节是瑶族最盛大 季节,因此10月16
的传统节日。“达努”
日盘王节是瑶族人民最 隆重的节日。节日期间,
瑶语意为“不要忘记”。 在瑶家聚居的地方,唢
猎还是下河捉鱼, 达努节又称瑶年。有趣
随后各自分头准备, 的是这个节日尽管定在
烧木炭、修枪、冲 火药,准备打猎、
农历五月二十九,但并
百鸟衣
百鸟身上衣
百鸟衣头饰
• 百鸟衣身上的图案,有花鸟,有鱼 虫,有日月,有山川,各式各样,随自 所爱。构思好了,绣好了,才把这些图 案镶缝到衣服上。男女之百鸟衣,各有 差别,但百鸟衣最关键的装饰是挂上一 条鸟羽带。百鸟身上飞,那才是百鸟衣 的感觉。
•
为什么衣服叫百鸟衣?因为衣
服上有百鸟羽。为什么用百鸟羽?因为
壮族以善于唱歌为著称。农历三 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 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 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 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 以三月三为最隆重。
每年三月三这天,壮乡的家家户户都 做好节日必不可少的食品——五色糯米饭, 出门在外的亲人要回乡团聚,祭拜祖先。 节日期间,青年男女欢聚在一起,抛绣球, 对山歌,以歌传情,因此有“三月初三到 壮乡,遍地都是对歌场”的说法,“三月 三节”因此也被称作“歌节” 。
铜鼓在很早以前就被当作权力的象征、 驱邪祈福的神器和娱神的乐器使用了;铜鼓舞 始于壮、族先民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敲起铜 鼓舞,可以为村寨降妖驱邪,祈求平安。铜鼓 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 铜鼓舞多用于年节庆典活动,成为群众娱乐性 的舞蹈。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铜鼓 舞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歌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人民在特定的时间、地点 举行的节日性聚会,它是以对 歌为主体的民俗活动。三月三 歌墟是在农历三月三举行的节 日歌会。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 区人民政府决定:每年农历三 月三为壮族歌节,并举行歌节 盛会。歌节从此更受到壮族人 民的喜爱。如果你在三月三时 来广西旅游,你就有机会一睹 三月三歌墟的盛况。
1952年成立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 分布在其他地区的侗族人民,也同样享 受到当家作主的权利。在广西整个侗族 地区、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 事业,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的生 活普遍地得到了改善。
侗族的节日
架桥节
相传侗族 祖公祖奶因架 桥发子发孙, 架桥的日子正 好是二月初二。 侗族人民为了 纪念这个日子, 把这一天定为 架桥节。
正式场合穿的壮族服饰,非常的华丽多姿
各 具 春 秋 的 壮 族 服 饰 令 人 羡 慕 不 已
壮族百姓在节日里穿 的服饰,朴素而大方
铜鼓节
铜鼓源远流长,是古代越人创造 的一种打击乐器,是传递信息、发布 号令和祭祀的重要工具,具有重要的 历史文化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铜鼓又成为一般的娱乐敲击乐器。如 今广西的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 水族、瑶族和一些苗族、彝族还仍然 使用铜鼓,在喜庆节日里敲奏铜鼓伴 以歌舞,在宗教活动中祭祀祖先以祈 神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一风 俗一直沿袭至今,经久不衰。
壮族的特色文化
蚂拐节
三月三
牛魂节
这是流传在红 水河畔东兰、凤山 一带的古老节日。 每年从正月初一起, 经过找蚂拐、孝蚂 拐及陪蚂拐、葬蚂 拐三个阶段,历时 一个月之久
三月三是清明 节,同时也是壮族 的歌节。作为清明 节是受汉族的影响。 但也有的壮人在三 月十三、十四、二 十六过清明节扫墓 的,与汉族大不相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