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提示第94(11)号——新金融工具准则 -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

合集下载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与核算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与核算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的总结一、如何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应当定期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账款可能发生的坏账准备,对预计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发生的坏账损失有两种核算方法:一是直接转销法;二是备抵法。

由于备抵法更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因此,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要求企业采用备抵法来进行坏账的会计处理。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备抵法是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形成坏账准备,当某一应收账款全部或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应根据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金额。

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资产减值损失;一方面设置“坏账准备”科目,待实际发生坏账时冲销坏账准备和应收账款金额,使资产负债表上真实反映应收账款的净值。

相关的会计分录如下:(一)计提坏账准备时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二)发生坏账时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三)冲销的应收账款又收回时借:应收账款贷:坏账准备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二、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具体来说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四种: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一)余额百分比法这是按照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坏账百分比由企业根据以往的资料或经验自行确定。

在余额百分比法下,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末根据本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和相应的坏账率估计出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有的余额,它与调整前坏账准备账户已有的余额的差额,就是当期应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1。

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2.以后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例:泰山企业2006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800 000元,企业根据风险特征估计坏账准备的提取比例为应收账款余额的0.4%.2007年发生坏账4 000元,该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980 000元。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方法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方法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是企业的会计准则之一,用于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实际回收情况。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1.直接计提法直接计提法是指企业根据历史经验和专业判断,直接计提一定比例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这个比例可以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和行业特点进行调整。

具体的计提方法如下:(1)确定计提比例:根据过去的经验和行业标准,确定计提比例。

计提比例一般根据各个客户的信誉情况进行评估,信誉越差的客户,计提比例越高。

(2)计算坏账准备金额:根据计提比例,将应收账款总额乘以计提比例,得出坏账准备金额。

2.销售百分比法销售百分比法是指企业根据历史销售数据,计算出销售额与应收账款的比例,再根据这个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具体的计提方法如下:(1)确定销售百分比:根据过去几年的销售数据,计算出销售额与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

这个比例可以作为计提坏账准备的依据。

(2)计算坏账准备金额:根据销售百分比,将今年的销售额乘以这个比例,得出坏账准备金额。

3.账龄分析法账龄分析法是指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将应收账款按照不同的逾期期限进行分类,然后根据每个分类的逾期率计提坏账准备。

具体的计提方法如下:(1)确定分类标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应收账款按照不同的逾期期限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以上等不同分类。

(2)确定逾期率:根据过去的经验和行业标准,计算出每个分类的逾期率。

逾期率是指在该分类中有多少比例的账款最终无法回收。

(3)计算坏账准备金额:将每个分类的应收账款乘以对应的逾期率,得出坏账准备金额。

4.风险系数法风险系数法是指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和行业风险等级,为每个客户和行业确定一个风险系数,然后根据这个风险系数计提坏账准备。

具体的计提方法如下:(1)确定风险系数: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和行业风险等级,为每个客户和行业确定一个风险系数。

风险系数一般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和行业信息来确定的,信用等级越低和行业风险越高,风险系数越大。

企业新会计准则下___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企业新会计准则下___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企业新会计准则下___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一、直接法:直接法是根据各个期末账龄段的坏账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具体步骤如下:1.利用历史数据分析,确定各个账龄段坏账的发生率。

可以根据过去几年的经验确定各个账龄段的坏账比例,一般会分为多个账龄段,如1年以内、1-2年、2-3年等。

2.将各个账龄段的坏账比例乘以该账龄段的期末应收账款金额,得出该期末应提坏账准备金额。

3.将各个账龄段的应提坏账准备金额加总,得出该期末应提总坏账准备金额。

优点:直接法计提坏账准备比较准确,能够根据不同账龄段的实际情况进行计提,提高了计提的准确性和精度。

缺点:直接法计提坏账准备较复杂,需要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对账龄段的确定也需要一定的经验。

二、间接法:间接法是根据应收账款的总额或销售额计提坏账准备。

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过去几年的经验,确定坏账比例。

坏账比例通常为销售额的百分比,可以根据公司的历史经验确定一个合理的坏账比例。

2.将该期间的销售额乘以坏账比例,得出该期间应提坏账准备金额。

优点:间接法计提坏账准备简单、方便,不需要太多的历史数据和复杂的分析过程。

缺点:间接法计提坏账准备较为粗略,不考虑不同账龄段的实际情况,可能会导致计提的不准确。

不论使用直接法还是间接法计提坏账准备,都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规定进行操作,并保持合规性。

在计提坏账准备时,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调整。

同时,企业需要加强对账款的管理,提高收账的能力,降低坏账的发生率,从而减少计提坏账准备的金额。

(七)金融资产减值及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

(七)金融资产减值及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
第 3 阶段(已发生信用减值)与原准则已减值金融资产的标准类似,已发生减值 相关的事件如发行人财务困难、违约、破产或重组等。银行的不良贷款,即属于 这种情况。
国内银行现行采用的贷款分类方法一般都是基于所谓绝对风险比较法(例如采用 五级分类),因此现行的贷款分类不适合直接对应于“三阶段”模型。此外,五 级分类对于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判断而言,颗粒度也不够精细。在阶段划分时, 银行需考虑违约概率的变化、内部信用评级的变化、逾期天数(例如逾期 30 天)和“预警清单”等无须付出不必要的额外成本或努力即可获得的合理且有依 据的信息。
仍按账面总额计算 (总额法)
按账面净额 (即,账 面总额减去预期信 用损失的损失准备 后的金额) 计算 (净 额法)
预期信用损失,企业应当以概率加权平均为基础进行计量。企业对预期信用损失的 计量应当考虑所有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包括前瞻性信息,并反映发生信用损失的各 种可能性,但不必识别所有可能的情形。
7
账龄
1 月以内 1 至 3 个月 3 个月至 1 年 1 年至 2 年 2 年至 3 年 3 年以上 合计
20X2 年末余额
R
600 700 600 350 120
80 2450
损失率
S
3.5% 4.5% 5.4% 18.3% 45.7% 80.0%
坏账准备
T=R*S
21 31 33 64 55 64 268
首先,甲公司选取同一地区、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零售客户 20X1 年末的应收 账款,追踪这些应收账款在 20X2 年度回收情况(以下表格中单位均为万元):
账龄
20X1 年末余额
20X2 收回金额
20X2 年实际回收率
A
B
C=B/A

新会计准则计提坏账准备要求

新会计准则计提坏账准备要求

新会计准则计提坏账准备要求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金融交易也越来越频繁。

为了保证金融交易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会计准则。

而在中国,自2014年起,实施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因此,对于企业而言,了解新会计准则的计提坏账准备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步:了解新会计准则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将原有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合并为一体,得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同时,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近,使得企业财务报表更具可比性和透明度。

由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需要遵守的规则和要求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第二步:了解计提坏账准备要求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经营的风险和财务状况,对计提坏账准备的要求也有所加强。

对于企业来说,计提坏账准备的过程就是对可能发生的坏账进行预先准备的过程,也是财务报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来说,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在计提坏账准备时,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 计提坏账准备应基于企业的历史经营情况,同时考虑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风险管理的需要;2. 计提坏账准备应根据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程度进行分类计算,对于风险较高的应收账款,应提取较高比例的坏账准备金;3. 计提坏账准备的具体金额应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束时进行计算,并在下一个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中披露。

第三步:实现计提坏账准备的过程对于企业而言,实现计提坏账准备的过程也需要遵循一些规定。

一般来说,企业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初步辨别应收账款中可能存在的坏账;2. 对已识别的坏账进行核销,并将未来可能发生的坏账金额计入坏账准备;3. 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束时,对上述已计提坏账准备进行披露。

综上所述,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计提坏账准备时更加严格。

对于企业而言,了解新会计准则的计提坏账准备要求,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完善财务报表披露,提高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对于其后续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坏账准备如何计提?迁徙率、预期损失率、账龄组合计提一次性屡清楚!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坏账准备如何计提?迁徙率、预期损失率、账龄组合计提一次性屡清楚!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坏账准备如何计提?迁徙率、预期损失率、账龄组合计提一次性屡清楚!对于一般企业来说,金融工具准则好像和自己没啥关系,都是一些普通的经营业务,也不玩金融工具,可是2017年发布的新金融工具准则规定应收款项也要按照金融工具准则进行核算,尤其是坏账准备的计提由“已发生损失法”改为“预期损失法”,这让许多企业的财务人员被迫去看如同天书的金融工具准则,可谓是万分的苦恼,下面小编就用普通人都能看的懂的方式对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的做法进行一个归纳总结。

一般企业就是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且应收款金额较大,应收账款可以使用简易方法(不分三个阶段),而其他应收款不能使用简易方法(区分三个阶段)。

一、应收账款的简易方法根据新CAS-2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六十三条规定: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范的交易形成的应收款项,不包含重大融资成分的企业应当始终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包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可以指定为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

C社:企业只要在报表附注的会计政策描述里写上:“包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账款公司指定为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

”就OK了。

具体计算还是根据第四、五、六步进行计算。

二、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计算只是原有基础上的细化坏账准备的计提由“已发生损失法”改为了“预期损失法”,看似是有了质的变化,但事实上应收款项原来使用的单项减值测算和组合法的计提比例和账龄法的计提比例,都是符合预期损失法的。

现在准则明确提出了“预期损失法”,单项减值测算就要按照“全部现金短缺的现值”计算了。

准则应用指南规定:“在不违反本准则第五十八条规定(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方法应反映的要素)的前提下,企业可在计量预期信用损失时运用简便方法。

例如,对于应收账款的预期信用损失,企业可参照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编制应收账款逾期天数与固定准备率对照表(如,若未逾期为1%;若逾期不到30日为2%;若逾期天数为30~90(不含)日,为3%;若逾期天数为90~180(不含)日,为20%等),以此为基础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定义说明解析

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定义说明解析

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主要介绍本文的主题和内容,以及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的背景和目的。

具体内容如下: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和多变的经营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变得尤为重要。

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成为了近年来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围绕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展开深入讨论。

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的背景:过去的会计准则对于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风险和损失情况。

因此,为了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各国纷纷修订或者制定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包括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的相关规定。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根据风险和损失情况合理计提坏账准备,以更好地衡量企业的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

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的目的: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使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

通过合理计提坏账准备,企业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其应收账款的真实价值,并及时对可能产生的损失进行预测和准备。

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的相关要点和会计分录。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掌握计提坏账准备的核心原则和方法,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

总结:尽管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带来了一定的变革和挑战,但它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准确的财务信息和更全面的风险把控手段。

合理计提坏账准备不仅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准确性,也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管理风险,提高竞争力。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读者解读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并提供相关建议和启示,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和应用新的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计提

企业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计提

企业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计提说到“坏账准备”,很多人一听就头大。

你要知道,这个东西听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它跟每个公司的钱袋子息息相关。

简单来说,坏账准备就是公司提前为可能收不回的钱做准备。

你知道,做生意嘛,总有些客户付款不及时,甚至根本不付,导致账面上的“应收账款”就变成了泡沫。

所以呢,企业会计准则就要求公司得按规定把这部分钱做个“预估”准备,万一真的碰到“赖账”的客户,不至于让公司亏得裤子都掉了。

说白了,这就像你买了个包包,心里清楚用久了有可能掉皮掉色,所以干脆在包包里放点备用金,反正不管包包怎么样,自己也不会亏太惨。

其实吧,这个坏账准备,它可不是随便糊弄的。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得根据历史的坏账比例和具体的业务环境,来做出合理的估计。

说白了,就是有点“有备无患”的意思,你从过往的账单中看,哪一些客户是经常拖欠,哪一些是老赖,就得给他们“预留”一些“坏账”出来,避免到时候一张账单到期,才发现根本就收不回来了。

你要知道,坏账不光是个钱的问题,它还会影响到公司的财务状况,甚至可能让公司的信誉打折。

所以,企业得小心翼翼地应对这件事,毕竟“防患未然”才是聪明的做法。

按照这个准则,坏账准备的提取分为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账龄分析法,二是根据个别认定法。

你可以理解成,两种方式就像两种不同的“试探”方法,看哪个最合适。

账龄分析法就是把所有应收账款按照时间段分成若干个“档次”,比如30天以内、30到60天、60到90天,甚至超过90天。

如果账款越拖越久,企业就得按照拖欠的时间长短,增加坏账准备。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企业能更客观地把握坏账的风险。

个别认定法呢,就是直接盯着那些可能不还钱的大客户,看看他们是不是经营状况出现问题,或者干脆就有赖账的历史。

对于这些特定的客户,企业可以单独设置坏账准备,反正“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不过嘛,有些人可能会有疑问:坏账准备提了就不再管了吗?其实不然。

如果企业发现,某个客户竟然奇迹般还上了钱,那之前预提的坏账准备就可以冲回,减少一部分损失。

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标准

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标准

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标准1.会计准则的要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等会计准则的要求,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标准一般是根据应收款项的可能损失来确定的。

具体来说,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按照以下原则计提坏账准备:(1)损失的可预估性:企业应当预见可能的坏账风险,并根据可预见的损失金额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2)具体待收款项分析:企业应当对具体的待收款项进行分析,评估每个客户的偿付能力,辨别可能产生损失的款项;(3)坏账准备的合理性: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时候需要符合合理性原则,即计提坏账准备的金额应当合理、真实和准确。

2.财务政策的制定企业可以在财务政策中进一步规定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具体标准。

财务政策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更加详细和具体的计提标准。

比如,企业可以规定按照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分类,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计提不同比例的坏账准备;又或者企业可以制定按照逾期天数来计提坏账准备的规定,逾期时间越长的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比例越高等等。

3.经验法则的运用企业还可以根据过去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经验法则来辅助计提坏账准备。

比如,企业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出不同客户的坏账比例,然后按照坏账风险的大小决定计提的坏账准备比例。

这种方法虽然不够科学和准确,但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体来说,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标准是综合考虑会计准则、财务政策和实际情况而确定的。

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准则和政策的要求进行计提,确保计提坏账准备的合理性。

同时,企业还需在实际操作中注重风险评估和控制,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产生的坏账风险,从而保证企业的财务健康和稳定发展。

企业新会计准则下___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企业新会计准则下___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企业新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是怎么样的?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应收款项等发生减值时计提的减值准备。

二、坏账准备的主要账务处理(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按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计提;应计提的金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二)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坏账损失,转销应收款项,借记本科目,贷记“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应收分保保险责任准备金”、“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

(三)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应按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应收分保保险责任准备金”、“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应收分保保险责任准备金”、“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

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企业也可以按照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

不包括应收票据,因为这是银行垫付的一般没风险。

新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财税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是针对“部分长期资产”的资产减值制定的准则,并不是全部长期资产,不适用于在其他具体准则中规范的减值。

该准则规范的长期资产减值视同永久性减值,一经提取不得转回。

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或资产离开企业时,再进行资产减值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规定,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应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

企业新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企业新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企业新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直接计提法是指在销售应收账款的同时,根据历史坏账风险和风险系数,直接计提坏账准备。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根据历史数据和市场情况,评估不同客户的偿付能力和支付意愿,确定坏账风险系数。

2.在销售发生时,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和历史数据,按照坏账风险系数计提相应比例的坏账准备。

3.当实际发生的坏账超过计提的坏账准备时,需要进一步核销坏账准备。

间接计提法是指通过坏账损失预警模型和其他风险评估方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不同分类的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根据公司的历史数据和财务报表,建立坏账损失预警模型和风险评估方法,确定账款的风险等级。

2.将应收账款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并确定每个分类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3.在每个会计期间,根据分类的应收账款余额和对应的坏账准备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4.当实际发生的坏账超过各分类计提的坏账准备时,需要进行相应的核销。

无论是直接计提法还是间接计提法,企业应当根据财务报表编制的原则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合理确定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和方法。

同时,需要密切关注经济环境和市场走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确保坏账准备的合理性和充分性。

新会计准则对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进行了一些调整。

新会计准则强调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对坏账风险进行更加细致的评估和计提。

新会计准则还规定了一些具体的计提方法和比例,例如,对于信用评级为C的客户或逾期90天以上的账款,必须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此外,新会计准则还要求企业建立坏账损失预警模型和风险评估方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管理,并根据分类计提坏账准备。

总的来说,企业在新会计准则下,需要更加注重坏账风险的评估和计提,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合理确定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和方法,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新金融工具准则修订原理通俗理解实务解读(三)新旧减值方法比对

新金融工具准则修订原理通俗理解实务解读(三)新旧减值方法比对

新金融工具准则修订原理通俗理解实务解读(三)新旧减值方法比对新金融工具准则修订原理通俗实务解读(三)新旧减值账务处理比对上篇文章《新金融工具准则修订原理通俗实务解读之三分类法和三层次计量辨析》我们对新金融工具的三分类法和三层次计量方法进行了解码。

“新金融工具准则”除了这些新的变化,还有新旧减值方法的转换,即从原会计准则下“已发生损失模型”到“预期损失模型”。

今天小编将带领小伙伴们对新金融工具准则中的“已发生损失模型”到“预期损失模型”背后的思想及前后不同会计处理方式进行详尽解码,按照已审上市公司报表计算方法为例,让奋斗在财务或审计一线的小伙伴们对新金融工具准则中的最新概念和提法有通俗易懂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指导实务工作。

文章搜索:爱问财税一、减值模型演变的背景【客观证据表明已发生】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修订原理通俗实务解读系列第一篇文章《新旧账务处理比对》中,我们已经了解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成为国际会计准则修订的契机。

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经济学家将危机的发生归咎于公允价值会计,即片面强调公允价值计量对经济顺周期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事件推动过程如下:(1)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对当时现行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IAS39)进行全面研究,并将金融该资产的减值计量作为解决的重点议题之一;(2)同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向美国国会提交的报告中也建议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重新评估当时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模式——已发生损失模型;(3)G20集团领导人峰会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改进并简化金融工具,并考虑采用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

【拓展】金融资产减值三种计提模式比对减值计提模式含义特点已发生损失模型(IncurredLossModel)当资产负债表上有客观证据表明贷款已经发生减值时,才可以按照贷款的摊余成本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差计提贷款减值准备金【顺周期性】1、已发生损失模型不包括公允价值调整,不反应仍未发生的预期信用损失;2、已发生损失模型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

新会计准则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新会计准则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新会计准则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摘要:企业在收入额增长迅速、营业收入较大的情况下,如何建立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此外,坏账准备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也是管理者们关注的重点。

在2019年8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实施新会计准则的通知》,要求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其中规定了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本文旨在通过新会计准则中的规定,介绍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情况及其细则,以供企业参考。

1、新会计准则下的坏账准备在新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仍然与旧会计准则类似,但是会有一些变化。

据新会计准则规定,坏账准备的准备是企业预防经济损失的必要措施,是企业风险和保护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1)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根据新会计准则,坏账准备是对可能存在风险的金额进行计提,以预计现金流中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并计入坏账准备账户。

新会计准则规定,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如下:A.坏账准备规定:1.在账务处理中,应将总收入中无法收回的账款部分计入坏账准备,设置“坏账准备”账户。

2.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分为对坏账的提取和冲销两个步骤。

3.由报表期末的预测和收入中未能收回的账款金额,结合其他经验因素,根据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期末的坏账准备额,并包括计提的坏账准备在内。

4.如果账款被收回或被认定为永久性失落,应将相应坏账准备金额提取(冲销)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B.坏账准备的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应计入当期损益,根据现金流量的不同,坏账准备金额的计提方式分为:1.坏账准备的提取:坏账准备的提取是指坏账准备金额在收到有关应收账款后中不能完全收回时,把未能完全收回的部分从坏账准备中提取,计入当期损益。

2.账准备的冲销:坏账准备的冲销是指会计期间账款为永久失落或清偿时,把相应金额从坏账准备中冲销,计入当期损益。

3.坏账准备的计提:坏账准备的计提是指根据应收账款的收回情况,把预计到期未能收回的部分从坏账准备中计提,并计入当期损益。

2、坏账准备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坏账准备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收入和资产中,其次可能会对未分配利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应收款项的账务处理-坏账准备该如何计提【2017-2018最新会计实务】

应收款项的账务处理-坏账准备该如何计提【2017-2018最新会计实务】

应收款项的账务处理坏账准备该如何计提
【2017-2018最新会计实务】
【2017-2018年最新会计实务经验总结, 如对您有帮助请打赏!不胜感激!】作为财务人员都知道, 企业的各种应收款项, 可能会因购货人拒付、破产、死亡等原因而无法收回。

这类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就是坏账。

因坏账而遭受的损失为坏账损失。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 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 应当将该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减记的金额确认减值损失, 计提坏账准备。

那么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起来看看吧。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直接转销法与备抵法两种, 其中, 直接转销法是指只有在实际发生坏账时, 才作为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冲销应收款项, 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应收账款
备抵法处理分录为:
(1)按期估计坏账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2)待坏账实际发生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备抵法确定应收款项的减值, 不允许采用直接转销法。

后语点评:会计学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每一笔会计业务处理和会计方法的选择都离不开基本理论的指导。

为此, 要求我们首先要熟悉基本会计准则, 正确理解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并在每一会计业务处理时遵循一般原则的要求。

会计学的学习, 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 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

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 通过分析实质, 找出核心要点。

要深入钻研, 过细咀嚼, 独立思考, 切忌囫囵吞枣, 人云亦云, 随波逐流, 粗枝大叶, 浅尝辄止。

计提坏账准备的标准

计提坏账准备的标准

计提坏账准备的标准计提坏账准备是企业在确认应收账款时,根据客户信用状况和预期收回金额的不确定性,提前按照一定比例或金额计提的一项准备金。

这项准备金的计提标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从计提坏账准备的标准出发,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计提坏账准备的标准应当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三十一号——应收账款的确认和计提坏账准备的规定,企业在确认应收账款时,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具体来说,当企业确认应收账款时,如果存在客户信用状况较差、预期收回金额不确定或者客户逾期未还款等情况,就需要按照一定比例或金额计提坏账准备。

这一标准是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基础,也是保障企业财务稳健的重要举措。

其次,计提坏账准备的标准应当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客户群体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标准时,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例如,对于信用状况较好、长期合作的客户,可以适当降低计提比例;而对于信用状况较差、经常拖欠款项的客户,则需要提高计提比例,以应对可能的坏账风险。

因此,企业在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确保计提比例或金额能够充分反映企业的坏账风险。

另外,计提坏账准备的标准应当与风险管理相结合。

企业在计提坏账准备时,除了考虑客户的信用状况和预期收回金额外,还应当结合风险管理的要求进行制定。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评估、及时催收逾期款项等方式,降低坏账风险的发生概率,从而减少计提坏账准备的金额。

因此,计提坏账准备的标准需要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风险控制机制。

最后,计提坏账准备的标准应当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做到合规合法。

在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标准时,企业需要严格遵循会计准则的规定,确保计提的比例或金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到合规合法。

同时,企业还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会计准则的最新变化,对计提坏账准备的标准进行及时调整和修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的计提

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的计提

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的计提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向其他单位或个人销售商品、提供服务、出租资产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应收款项。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应收账款的计提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回收能力和财务状况。

而坏账准备则是用来预防和应对由于应收账款无法回收而造成的损失。

本文将从应收账款的计提、坏账准备计提的原则、方法以及对公司经营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应收账款的计提应收账款的计提是指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根据交易发生原则,将应收账款计为债权。

这是企业对已出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所产生的债权进行确认,同时增加资产账户和应收账款账户的过程。

应收账款的计提原则主要包括:1. 与实际交易有关:只有与实际交易有关的应收账款才能计提,如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

2. 金额可靠:应收账款的金额应该是可靠的,要根据实际交易情况进行核实,确保计提的准确性。

3. 发生在一定时期内:应收账款的计提应当发生在一定的时期内,一般是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之后立即计提,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计提应收账款的方法一般有两种:1. 直接计提法:根据实际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金额直接计提应收账款。

2. 百分比计提法:按照一定比例计提应收账款,如销售金额的10%等。

二、坏账准备的计提坏账准备是企业为了应对应收账款无法回收而设立的一种准备金。

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对应收账款风险和损失的一种预防措施,它反映了企业对坏账风险的估计和预防,同时也体现了企业对账款的质量和回收能力的评价。

坏账准备计提的原则主要包括:1. 实际存在的风险:只有当企业确实面临着无法回收应收账款的风险,才能计提坏账准备。

这要求企业对客户的信用状况、付款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提。

2. 金额可靠:计提坏账准备的金额应该是可靠的,要基于对客户信用状况和历史回收情况的分析和判断,避免计提过多或过少。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一般有两种:1. 固定百分比法:按照销售额或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比如销售额的5%等。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会计准则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会计准则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会计准则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是指企业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客户无法偿还应收账款的风险,而提前计提的一种准备金。

它体现了企业对应收账款的风险进行合理估计和控制的重要会计准则。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确认应收账款时,应该同时计提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的计提基于风险的估计和实际损失的发生情况。

具体计提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直接法是指根据历史坏账损失的经验比例,将应收账款的一部分计提为坏账准备。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但缺点是不够精确,容易低估或高估坏账准备的金额。

间接法是指通过风险评估和信用管理来确定坏账准备的金额。

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行业发展趋势、经济环境等因素,对应收账款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这种方法更加准确,但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要求较高。

无论采用何种计提方法,企业都需要在年末对坏账准备进行年度调整。

调整的依据是企业对应收账款风险的重新评估和实际坏账损失的发生情况。

通过年度调整,企业可以及时反映坏账准备的变化,保持其准确性和合理性。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和调整涉及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在资产负债表中,坏账准备作为一项减值准备,减少了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总资产的规模。

在利润表中,坏账准备作为一项费用或损失,减少了企业的净利润,反映了企业因应收账款未能收回而遭受的损失。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和调整不仅是一项会计处理,更是一项风险管理的工具。

通过合理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可以较好地应对客户违约风险,减少因坏账造成的损失。

同时,坏账准备的计提也可以提醒企业加强对客户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的监控,促进企业的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政策。

这包括确定计提比例、调整时机和方法等方面。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加强对客户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的评估,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坏账的发生。

新会计准则计提坏账准备要求

新会计准则计提坏账准备要求

新会计准则计提坏账准备要求一、引言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难以避免会遇到客户无法按时支付欠款的情况,这就可能导致企业遭受坏账损失。

为了准确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新会计准则规定了计提坏账准备的要求。

本文将对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的要求进行深入探讨。

二、计提坏账准备的目的和原则计提坏账准备的目的在于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以保护企业的财务安全。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计提坏账准备应遵循以下原则:1.谨慎性原则:在对账户应收款项进行评估时,应相对保守地估计错误和损失,并确保追溯性。

2.可比性原则:为了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在计提坏账准备时应遵循相似的准则和方法。

3.实物信用原则:根据客户信用状况和历史欠付情况,对计提坏账准备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

三、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计提坏账准备。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1. 固定比例法固定比例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计提坏账准备方法。

企业根据历史数据和行业经验,确定一个固定的坏账损失比例,并将该比例应用于应收账款余额进行计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坏账损失较为稳定、可预测的情况。

2. 账龄分析法账龄分析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计提坏账准备方法。

企业根据账龄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再根据不同账龄段的历史坏账率,计算出各个账龄段的坏账准备金额。

这种方法更加细致,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账龄对坏账的影响。

3. 费用与收入匹配法费用与收入匹配法是一种较为激进的计提坏账准备方法。

企业根据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情况,在发生坏账时立即计提坏账准备。

这种方法适用于坏账损失较大、不可预测的情况,能够更及时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四、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计提坏账准备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以下是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步骤:1.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是:借记坏账损失,贷记坏账准备。

根据不同的计提方法和具体情况,确定坏账准备金额,并按照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分录。

2.在财务报表中,坏账准备一般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项目下方,以显示企业对未收回款项的风险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提示第94(11)号——致同A+H股年报分析:新金融工具准则—应收票据坏账准备计提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权投资、合同资产、租赁应收款等项目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

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第四十六条企业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下列项目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一)按照本准则第十七条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按照本准则第十八条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二)租赁应收款。

(三)合同资产。

合同资产是指《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定义的合同资产。

(四)企业发行的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以外的贷款承诺和适用本准则第二十一条(三)规定的财务担保合同。

第六十三条对于下列各项目,企业应当始终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一)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范的交易形成的应收款项或合同资产,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该项目未包含《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所定义的重大融资成分,或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不考虑不超过一年的合同中的融资成分。

2.该项目包含《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所定义的重大融资成分,同时企业做出会计政策选择,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

企业应当将该会计政策选择适用于所有此类应收款项和合同资产,但可对应收款项类和合同资产类分别做出会计政策选择。

(二)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范的交易形成的租赁应收款,同时企业做出会计政策选择,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

企业应当将该会计政策选择适用于所有租赁应收款,但可对应收融资租赁款和应收经营租赁款分别做出会计政策选择。

在适用本条规定时,企业可对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和租赁应收款分别选择减值会计政策。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2018)对于某些金融工具而言,企业在单项工具层面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得关于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充分证据,而在组合基础上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则是可行的。

为在组合基础上进行信用风险变化评估,企业可以共同风险特征为依据,将金融工具分为不同组别,从而使有关评估更为合理并能及时识别信用风险的显著增加。

企业不应将具有不同风险特征的金融工具归为同一组别,从而形成不相关的结论。

企业对预期信用损失的估计,是概率加权的结果,应当始终反映发生信用损失的可能性以及不发生信用损失的可能性(即便最可能发生的结果是不存在任何信用损失),而不是仅对最坏或最好的情形做出估计。

实务中,这一要求可能并不需要企业开展复杂的分析。

在某些情形下,运用相对简单的模型可能足以满足上述要求,而不需要使用大量具体的情景模拟。

例如,一个较大的具有共同风险特征的金融工具组合(如小额贷款)的平均信用损失,可能是概率加权金额的合理估计值。

《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信用减值损失”行项目,反映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 年修订)的要求计提的各项金融工具减值准备所形成的预期信用损失。

该项目应根据“信用减值损失”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简要分析如果企业管理应收账款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即按信用期收取其源自与客户之间的合同的收入,则应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如果企业管理应收账款的业务模式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标,例如经常进行应收账款保理、证券化且终止确认,则应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无论是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从而列报为“应收票据”“应收账款”,还是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而列报为“应收款项融资”,都需要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

并且,企业对预期信用损失的估计,是概率加权的结果,应当始终反映发生信用损失的可能性以及不发生信用损失的可能性(即便最可能发生的结果是不存在任何信用损失)。

因此,不能直接假定应收票据不会发生信用损失而不计提坏账准备。

实务操作中,对于应收账款,可参照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编制应收账款逾期天数与固定准备率对照表(以账龄表为基础的减值准备矩阵)。

应当考虑对客户群体进行恰当的分组,在分组基础上建立减值矩阵。

实务案例601390.SH 中国中铁会计政策对于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无论是否存在重大融资成分,本集团均按照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

当单项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无法以合理成本评估预期信用损失的信息时,本集团依据信用风险特征将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划分为若干组合,在组合基础上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确定组合的依据如下:应收账款组合1 应收中央企业客户应收账款组合2 应收中铁工合并范围内客户应收账款组合3 应收地方政府/地方国有企业客户应收账款组合4 应收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应收账款组合5 应收海外企业客户应收账款组合6 应收其他客户对于划分为组合的应收账款,本集团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编制应收账款账龄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重要会计估计和判断应收账款的预期信用损失本集团通过应收账款违约风险敞口和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并基于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确定预期信用损失率。

在确定预期信用损失率时,本集团使用内部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等数据,并结合当前状况和前瞻性信息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

在评估前瞻性信息时,本集团考虑的因素包括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指标、行业风险和客户情况的变化等。

本集团定期监控并复核与预期信用损失计算相关的假设。

上述估计技术和关键假设于2018年度未发生重大变化。

财务报表项目注释应收账款本集团对于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无论是否存在重大融资成分,均按照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

601333.SH 广深铁路会计政策对于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无论是否存在重大融资成分,本集团均按照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

当单项金融资产无法以合理成本评估预期信用损失的信息时,本集团依据信用风险特征将应收款项划分为若干组合,在组合基础上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确定组合的依据如下:组合一通过中铁总清算的业务形成的应收账款组合二委托运输服务及综合服务收入形成的应收账款组合三非委托运输及综合服务收入及不通过中铁总清算的业务形成的应收账款组合四非贸易性应收款项财务报表项目注释应收账款于2018年12月31日,本集团无单独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

于2018年12月31日,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分析如下:601607.SH 上海医药会计政策对于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无论是否存在重大融资行为,本集团均按照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

当单项金融资产无法以合理成本评估预期信用损失的信息时,本集团依据信用风险特征将应收款项分为若干组合,在组合基础上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确定组合的依据如下:组合一账龄组合二关联方股利组合三利息及银行承兑汇票组合四保证金(含押金)组合及其他应收供应商款项组合五应收合并范围内公司款项对于划分为组合的应收账款,本集团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采用编制应收账款账龄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计算,对照表根据应收账款在预计还款期内观察所得的历史违约率确定,并就前瞻性估计进行调整。

观察所得的历史违约率于每个报告日期进行更新,并对前瞻性估算的变动进行分析。

重要会计估计和判断应收账款减值准备的会计估计本集团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并基于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确定预期信用损失率。

在确定预期信用损失率时,本集团使用内部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等数据,并结合当前状况和前瞻性信息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

在考虑前瞻性信息时,本集团选取适当的经济指标,按不同的经济场景及权重进行分析。

本集团定期监控并复核与预期信用损失计算相关的假设。

上述估计技术和关键假设于2018 年度未发生重大变化,且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中采用的不同经济场景的权重对预期信用损失的影响不重大。

财务报表项目注释应收账款601727.SH 上海电气会计政策对于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无论是否存在重大融资成分,本集团均按照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

对于存在客观证据表明存在减值,以及其他适用于单项评估的应收账款,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确认预期信用损失,计提单项减值准备。

对于不存在减值客观证据的应收账款或当单项金融资产无法以合理成本评估预期信用损失的信息时,本集团依据信用风险特征将应收款项划分为若干组合,在组合基础上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确定组合的依据如下:对于划分为组合的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本集团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编制应收账款逾期天数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重要会计估计和判断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本集团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并基于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确定预期信用损失率。

在确定预期信用损失率时,本集团使用内部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等数据,并结合当前状况和前瞻性信息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

在考虑前瞻性信息时,本集团使用的指标包括经济下滑的风险、预期失业率的增长、外部市场环境、技术环境和客户情况的变化等。

本集团定期监控并复核与预期信用损失计算相关的假设。

财务报表项目注释应收账款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000039.SZ 中集集团会计政策对于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无论是否存在重大融资成分,本集团均按照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

合同资产与未开票的在产品有关,其风险特征实质上与同类合同的应收账款相同。

因此,本集团认为,应收账款的预期信用损失率与合同资产的预期信用损失率接近。

为计量预期信用损失,本集团按照相同的信用风险特征和逾期天数对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划分为若干组合,确定组合的依据如下:对于划分为组合的应收账款,本集团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编制应收账款逾期天数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重要会计估计和判断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本集团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并基于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确定预期信用损失率。

在确定预期信用损失率时,本集团使用内部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等数据,并结合当前状况和前瞻性信息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