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纪念馆论文

合集下载

武昌起义纪念馆观后感

武昌起义纪念馆观后感

武昌起义纪念馆观后感走进武昌起义纪念馆,那感觉就像是穿越时空,一脚踏进了历史的长河里。

这地儿,不光是个纪念馆,简直就是活生生的历史教室,让人一秒穿越到辛亥革命那会儿,感受那股子热血沸腾的劲儿。

一进门,嘿,那氛围就不同了,庄严又带点神秘。

墙上挂着的老照片,一张张黑白的脸孔,眼神里都是坚定和决心,仿佛在跟你说:“看,这就是我们当年干的大事儿!”我边走边看,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是参加了一场大型的家族聚会,每个人都在讲着自家的英雄故事。

展厅里头,一件件展品摆得整整齐齐,每件都像是个小故事书,等着你去翻开。

特别是那门大炮,虽然锈迹斑斑,但往那儿一站,就是一股子威风凛凛的劲儿,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当年它轰响在武昌城头的那一刻,多提气!还有那些起义军用的刀枪剑戟,虽然现在看来挺简陋的,可那会儿可是宝贝疙瘩,每一把都沾满了革命战士的鲜血和汗水。

走着走着,我就到了那个模拟战场的地方。

哎哟喂,那场景做得太逼真了,火光冲天,枪声四起,我感觉自己都快被那股子硝烟味给熏到了。

看着那些逼真的雕塑,一个个战士冲锋陷阵的样子,我心里头那个震撼啊,就像是亲眼见证了这场伟大的革命。

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烈士的遗像和遗物。

他们有的年纪轻轻,有的已经是白发苍苍,但无一例外,他们的眼神里都是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看着这些照片,我仿佛能听到他们内心的声音:“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民族的独立,我们愿意付出一切!”这种感觉,真的是太强烈了,让我忍不住眼眶都湿润了。

逛完整个纪念馆,我心里头那个感慨啊,真是千言万语都说不尽。

我觉得吧,这地方不仅仅是个纪念馆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座精神的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每次想到这里,我就觉得自己浑身都是劲儿,好像也被那股子革命精神给感染了一样。

回到家后,我还跟家里人念叨了好久。

我跟他们说:“你们知道吗?我去了武昌起义纪念馆,那感觉真是太棒了!就像是回到了过去一样,亲眼见证了那段历史。

”他们听了也都很感兴趣,纷纷问我里面的情况。

武昌起义参观观后感

武昌起义参观观后感

武昌起义参观观后感篇一武昌起义参观观后感嘿,朋友们!你们能想象我去参观武昌起义纪念馆时的那种震撼吗?走进那扇大门,仿佛一下子穿越回了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也许你会说,不就是些老房子、旧物件嘛,能有多震撼?可我要告诉你,那种感觉,真的没法用言语来形容。

看着那些陈旧的枪炮,我不禁在想,当年的革命志士们,是怀着怎样的决心,拿起这些家伙跟敌人拼命的?也许他们心里也害怕,也会颤抖,毕竟子弹可不长眼睛。

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这是为啥?我觉得,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团火,一团为了自由、为了正义燃烧的火!看着展览墙上的一幅幅照片,那些年轻的面庞,充满了坚毅和无畏。

我就在想,要是我在那个时候,会有他们那样的勇气吗?可能我会吓得尿裤子吧,哈哈!纪念馆里很安静,可我仿佛能听到当年的喊杀声,枪炮声。

这一路走来,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可为啥我们还能一直向前?不就是因为有这些不怕死的先辈们在前面开路嘛!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每天吃着美食,玩着手机,可能早就忘了当年的苦。

但这次参观让我明白,我们能有今天,真的不容易!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应该有点担当,为国家做点啥?反正我是这么想的,你们呢?篇二武昌起义参观观后感哇塞,朋友们,我刚参观完武昌起义的相关展览,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一进去,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就扑面而来,压得我有点喘不过气。

我就在想,这地方,当年可是改变了中国命运的啊!看着那些锈迹斑斑的武器,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这玩意真能打仗?也许在当时,这就是战士们最宝贵的“宝贝”了。

他们拿着这些,去对抗强大的敌人,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我觉得我自己可能没这个胆量。

还有那些烈士的遗物,简简单单的一个本子、一支笔,都好像在诉说着他们的故事。

他们也是普通人啊,也有家人,也有牵挂,可为啥就能挺身而出?难道他们不怕死?我猜,不是不怕,而是有更重要的东西值得他们去拼命。

走着走着,我突然想到,要是没有这次起义,我们现在会过着怎样的生活?也许还在被压迫,也许还在黑暗中摸索。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时间:2010-4-20 22:09:40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党校)作者:郭晶丽阅读645次党课第五小组的我们,一行13人,一大早就来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阅马场,西邻黄鹤楼,北依蛇山,南面首义广场。

旧址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

旧址为一座西式两层楼房,因红墙红瓦,武汉人俗称“红楼”。

我想它更深刻的是象征着红色的革命吧。

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

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成功的举行了反对清政府的武装起义,因这一年为旧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次日他们在此组建中华民国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

武昌义声赢得了全国的响应,260余年的清朝政府顿时土崩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告终。

武昌起义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一系列武装斗争失败后首次取得胜利的伟大事件。

它掀起了全国性的革命高潮,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拉开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巨变的序幕,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后,即在此建立了革命军政府,颁发公告,宣布废除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并电通全国,号召各省起义。

1981年10月被辟为纪念馆,珍藏大量文物和文学、照片资料。

馆内现有两个主题性的基本陈列:一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一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关于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优秀作文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关于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优秀作文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关于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优秀作文
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穿越,也是我骄傲的父老乡亲们屹立在岁月之河中的光
辉历史。

谨以此次莅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发表我的观后感。

馆中的展品,以及配有详细解说的纪念碑和侧面,让我看到了一个灿烂的历史。

从辛
亥革命之前讥讽化帝制的新闻类小说,到最后实现起义的武昌起义,以及最后以反帝成功
的步步高升,还有在关键时刻发出忠告声,让辛亥革命进入历史的英烈们,让我们在这些
灿烂的历史中膜拜。

在走过馆内每一处展厅后,获取到的知识非常多,从关于辛亥革命知识、战争科普、
中国历史变革等,可以说一次性把这部改变中国历史的伟大篇章都西查无遗地梳理了一遍。

而且,还有把这},对历史的浅显星了起来,我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辛亥革命的意义和价值。

从足迹到参与,从文字到行动,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看到的,都牢牢的印在了
我的心中。

了解了这段历史的情况,感谢我的祖国,为中国改变命运而战斗的英烈们,也
祝愿在未来的每一个历史节点上,都能有像辛亥革命一样乐观向上的历史态度。

辛亥革命历史论文

辛亥革命历史论文

辛亥革命历史论文带着些许期待与激动的心情,我们今天出发去寻访辛亥革命的历史遗存。

之所以说心情期待与激动,是因为时隔多年,我们此时将与那些沉寂的历史事件互相亲密接触以及感受当时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

我们生在如今安稳的时代,现在所享受的好的条件都是革命先烈用汗水甚至鲜血为我们创造的,带着这种尊敬与缅怀的感情,我们来到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上、隶属于国家AAAA级文化旅游区的辛亥首义公园以及蛇山烈士祠等辛亥革命历史遗迹。

在那里,我们看到了许多辛亥革命的纪念性建筑与物品。

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坊”、黄兴铜像以及孙中山纪念碑等保存较完好的有关建筑。

来到武汉大学,既然要寻访辛亥革命的历史遗存,就不得不提到对辛亥革命具有重要性意义的武昌起义。

虽然在武昌起义之前,同盟会在孙中山前辈的领导下也发动过多次武装起义,但这些起义都相继失败了,不过它们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说说其中影响最大的黄花岗起义吧。

黄花岗起义是中国同盟会于1911年(宣统三年)在广东省广州市发起的一场起义,又称为第三次广州起义、辛亥广州起义、三·二九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

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决定实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的行动,于是在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但是这次起义因为种种原因而失败了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

潘达微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故称为“黄花岗起义”。

历史上,这次起义意义重大,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在那段时间里,封建腐败的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丧心病狂的借“国有”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同时不知羞耻的“劫夺”商股。

这激起了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的保路风潮,其中以四川最为激烈。

广大人民群众忍无可忍,在同盟会会员的参与下,掀起了全川的武装暴动。

清朝廷为扑灭四川的人民起义,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在黄花岗起义以及全川武装暴动的铺垫下,当时的爱国人士意识到了革命形势已经成熟,革命党人一呼百应,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作文350字(高分作文)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作文350字(高分作文)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作文350字
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湖北旅游。

我们参观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我们来到首义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先生身穿长袍,面南而立。

再往里走,是一幢西式的二层楼房,整幢房子都是棕红色的,又名“红楼”。

步行入内,我们依次参观了传达员室,外交部,会议室等古色古香的房屋。

接着,我们看了革命壁画,不仅如此,我们还看到了先烈们留下的一些战斗血衣,刀、枪、大炮等战斗武器。

我们还看到了孙中山先生写的“博爱”、“天下为公”。

再往里走,忽然我眼前一亮,那些战士们的腊像栩栩如生,有的扛着冲锋枪,有的推着大炮,跑在最前面的那位战士挥舞着大旗,张着大嘴仿佛在喊“冲啊……”战士们是多么的英勇啊!
时间过得真快,参观结束了。

这次参观让我了解了中国的近代史,更让我深深地懂得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多少革命党人用鲜血换来的。

武昌起义门旧址浏览心得600字

武昌起义门旧址浏览心得600字

武昌起义门旧址浏览心得600字
武昌起义门旧址是近代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历史见证。

早在一九〇三年七月,这里就爆发了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夜,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员以“辛亥秋保路死事”为号召,从湖北新军中挑选出一部分革命党人和士兵,共约七八千人在此集合,高举义旗,打响了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

在此宣布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

这个机构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武昌起义纪念馆。

它坐落于首义公园内。

现在已经不对外开放,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游客们的热情,依然来此参观、学习,回顾当年那些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

一百多年前,正值大清帝国由盛转衰之际,封建统治阶级大兴文字狱,极力压制知识界反帝爱国思想的传播;满族贵族、亲王贝勒等也纷纷附庸风雅,吸食鸦片,沉溺酒色,自甘堕落,使得大好河山竟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腐朽的清王朝眼见如此颓势却无能为力,正应验了老子所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其实在更久远的年代里,古老的荆楚大地上曾爆发过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秦末农民战争。

如果不是遇上秦二世胡亥昏聩荒淫、暴虐残忍、横征暴敛、滥用刑法等原因,恐怕历史上将又添加一段辉煌篇章……后世,几乎每隔十几年,甚至仅两三年便会掀起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东南角,屹立着一座石砌的城堡式门楼,这就是令全世界瞩目的武昌起义门,俗称“起义门”
或“阅马场”。

辛亥革命的议论文:辛亥历史,国人的烙印

辛亥革命的议论文:辛亥历史,国人的烙印

辛亥革命的议论文:辛亥历史,国人的烙印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让我们把思绪转到那百年前的神州大地上,我们耳边仿佛响起那隆隆的战火声,眼前浮现出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献身。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辛亥革命的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历史不能忘却----纪念辛亥革命胜利107周年盛夏时节,爸妈带我一道游览武汉三镇------听江涛声、登黄鹤楼、看二七遗址、闻琴台知音,名胜古迹,应接不暇,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参观武昌首义纪念馆。

站在首义广场,远远望去一座红色建筑庄严耸立,“武昌首义纪念馆”几个大字镶嵌在门庭上方,首义旗帜在微风中飘荡。

走进馆内,一副副照片,一件件实物映入我的眼帘,历史的场景震撼着我的心灵。

一边看存列展品,一边听解说员讲解,不懂的地方我时时细声问爸爸妈妈,仿佛首义的枪炮声在我耳边响起,先烈们冲锋陷阵的身影呈现在我眼前。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吴兆、熊秉坤等领导革命军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攻占了武昌城。

这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者领导起义以来第一次取得胜利。

首义的胜利,如星星之火,呈燎然之势,席卷全国,不到两月,全国十四省宣布独立,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迅速土崩瓦解,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如今先烈离我们而去,只有耸立长江两端的龟蛇历经风霜血雨的洗礼,见证新中国的繁荣富强。

但历史是不能忘却的,不能忘却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先烈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枪林弹雨、前赴后继、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可歌可泣;不能忘却的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吹响了埋葬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号角,拉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不能忘却的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推动了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

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生活在明媚阳光下的我们,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为实现先烈的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东方巨龙的腾飞而刻苦学习、发奋图强。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参观有感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参观有感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参观有感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掀起了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起义,即武昌起义,由此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序幕,成为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推翻了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给封建主义致命的一击;解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改变了社会风气和习俗;解放了清朝专制统治禁锢下的生产力,为民国初年资本主义经济进入较大规模发展的“黄金时代”开辟了道路。

在即将迎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今天,我和小组成员参观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接受了革命的洗礼,政治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012年4月22日,我随团学联成员一起来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进行参观。

明年就是辛亥革命101周年了,前来参观的人很多,以此追悼革命先烈。

我们从纪念馆的西配楼进去,刚进去看到的是一幅汉口租界图,这幅租界图向我们述说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和腐败。

在往里走会看到张之洞的画像以及汉阳铁厂和湖北兵工厂的照片。

张之洞以及由他主持建造的这些重工业工厂,极大地推进了湖北的经济发展,也奠定了武昌的经济基础,为武昌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墙上的照片中,我还看到1909年《舆论时事报》的文章,上面记录了一些当时的事情,为我们理解武昌起义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和史料。

当时的湖北还很重视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1898年湖北籍留学生合影照、修习证明书以及张之洞创立的两湖师范学院就是很好的证明,这些人才也为辛亥革命输入了新鲜的血液。

在纪念馆里陈列了一些起义军的照片和作品及当时创办的一些杂志,如《湖北学生界》、《洪声》、《警世钟》、《猛回头》、《醒狮》、《革命军》,这些作品、杂志很好的声援了当时的革命,革命提供了先进的思想,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推动了革命的进行。

在纪念馆里,我还看到了武昌起义前共进会负责人设计和制作的军旗样式,及革命党人的袖章、刻刀和印模。

起义情形的雕塑及起义军用过的刀、枪等不能不使我想象起义时波澜壮阔的激烈宏大场面,历史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观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观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观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武昌起义纪念馆——一段燃烧的岁月,一份永恒的记忆一踏入武昌起义纪念馆的大门,心头便犹如被历史的洪流猛然撞击,那种震撼与感慨如同千军万马在胸中奔腾。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仿佛能听见那百年前革命先烈们的呐喊声,看见他们坚毅的眼神和紧握的拳头,这是一处凝固的历史瞬间,是中华儿女奋起反抗、追求独立自主的壮丽篇章。

穿越时空的长廊,那一幅幅斑驳的老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武器、一封封饱含热血的信函,都在以它们独特的方式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的故事。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些实物展品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武昌起义的艰辛卓绝,以及革命者们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舍生忘死、矢志不渝的决心。

漫步在纪念馆内,我被一种深深的敬仰之情所包围。

那些无名英雄的名字镌刻在石碑之上,他们的事迹虽然尘封于史册,但那份炽热的爱国情怀和英勇的牺牲精神却如火炬般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们在生死抉择面前,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为国捐躯,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力量让人肃然起敬,令人心潮澎湃。

馆内的多媒体展示区更是生动再现了武昌起义的全过程,那炮火连天、枪林弹雨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让人不禁感叹:“真是惊天地,泣鬼神!”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正是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纪元,推翻了封建帝制,推动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走出纪念馆,回望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心中感慨万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武昌起义纪念馆不仅仅是一个纪念场所,更是一部生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

它时刻提醒我们铭记过去,珍惜现在,开创未来,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武昌起义纪念馆,你是我心中的灯塔,你的存在,就是对那段光辉岁月最深情的缅怀,也是对未来最坚定的信念。

每一次的参观,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的思考,都是对历史最好的致敬。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以下是关于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呼入服务处宋文静)本周四下午,单位组织第三党支部部分成员集体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这不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具有深刻革命意义的地方,但这一次参观后,我对它的认识有了加深,对革命先烈"抛头颅晒热血"的精神再次给予深深的敬意!据该馆专业讲解员的介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

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靠近黄鹤楼与蛇山,又因为旧址主楼呈现出的是红墙红瓦的景致,我们大家都俗称它为"武昌红楼".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湖北革命党人蓄势起义,为天下先,打响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

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后,260余年的清朝统治土崩瓦解,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随之终结。

1961年,武昌红楼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维护,这里成为了武汉市、周边城市,甚至全国的重要红色教育基地,受到无数人民的敬仰与关注。

该纪念馆内主要有两个基本陈列和两个专题展览,两个基本陈列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和《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两个专题展览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导览》和《湖北咨询局史迹陈列》。

虽然旧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尤其是在"白色恐怖"时期,物质生活非常简陋,武器装备也跟不上武装需要,但是革命前辈们却时刻不忘历史使命与革新的紧迫性,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与志同道合战友们的互相配合,硬是掀起了这一伟大的起义。

由此可见,物质平乏并不可怕,只要意志坚定,富足的精神世界也可以让我们的思想与灵魂充满能量,让我们的行为具有无穷的爆发力!它指导着我们的步伐,向着前方不断前进!站在伟大领导人孙中山的铜像前,回头看一眼"红楼",有种沧海桑田之感,讲解员那仿佛身临其境的介绍让我似乎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前仆后继,不畏炮火,只希望将革命旗帜插上高台的雄壮身影。

【文字】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文字】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文字】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我从汉口“武汉港”附近坐公交車去“黃鶴樓”游玩,路上過了武漢長江大橋,车下了橋我也就下了車。

车站旁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紀念館,院子里,中間竪立着孫中山先生的全身銅像。

我怀着对历史追求的情怀,走进了纪念馆。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l纪念馆、是一座红色二层的楼房,它原来是湖北都督府,是辛亥革命打响“革命第一枪”的地方、这也是宣告中华民国成立的地方。

展馆里展出有当时的实物、文告、旗帜、枪支弹药、书信、照片等。

出馆大门向江边方向走几十米,也就到了黄鹤楼公园。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观后感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观后感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观后感引言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而武昌起义则是辛亥革命的起点。

为了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我特地前往武汉参观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在这个纪念馆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和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

以下是我对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观后感。

起义背景和过程的展示进入展厅,我看到了详实的历史文字和图片展示,展示了辛亥革命的起义背景和过程。

通过展示,我了解到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动荡和民众的苦难,同时也知道了许多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先辈们的名字和事迹。

展厅中的历史文献、照片和音视频资料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民的奋斗精神。

纪念馆的建筑设计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建筑设计简洁而庄重。

整个馆区由几个主体建筑组成,主要呈现出明清建筑的风格。

通过这种建筑风格,纪念馆将辛亥革命与传统文化相连接,表达了对历史传承和传统价值的尊重。

这些建筑以宏伟而庄重的形象,让人倍感庄重肃穆。

视觉和听觉体验通过馆内的多媒体展示和影音设备,观众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场景和氛围。

震撼人心的视频和音频内容,将人们带入到了那个流血牺牲的年代。

观众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历史时刻,从而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情境。

纪念馆的陈列和展览内容除了起义背景和过程的展示外,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还展示了大量与辛亥革命相关的文物和实物。

这些珍贵的展品包括辛亥革命时期的武器、书信、宣传品等,它们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让人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那个时期的艰辛和牺牲。

这些陈列和展品的细致安排和详实介绍,使观众更加容易理解历史背景,强化了对辛亥革命的记忆和思考。

纪念馆的教育意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不仅是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和追思,更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在参观过程中,馆内的解说员和导览员讲解详细,向我们阐述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他们生动的叙述和深入的解析,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武昌起义纪念馆参观感】参观武昌起义纪念馆

【武昌起义纪念馆参观感】参观武昌起义纪念馆

【武昌起义纪念馆参观感】参观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参观感 __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起义的经过可谓是险象环生,变化重重。

1991年9月24日,革命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决定10月6日发动起义。

革命党人的活动被湖北当局察觉,处处提防,再加上同盟会的重要 __黄兴、 __等未能赶到武汉,起义延期。

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

秘密泄露。

湖广总督瑞澄下令关闭四城,四处搜捕革命党人。

情急之下,革命党决定立即于10月9日晚12时发动起义。

但武昌城内戒备森严,各标营革命党人无法取得联络,当晚的计划落空。

10月10日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

经过反复的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

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

武昌起义成功爆发。

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

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沉重打击了清政府,致使1912年2月清帝被迫退位,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封建帝制。

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

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 __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

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得到了连锁反应,立宪派纷纷表示赞成革命,这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溃。

广大人民群众在各省起义过程中表现了高昂的热情。

新军士兵、会党群众、分子、工人、农民、城市贫民、海外华侨、爱国士绅、少数民族都作出了贡献。

中国的政治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沸腾局面。

但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要辩证的看待武昌起义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

武昌起义是一个新的,也是鼓舞人心的新开端,但起义没有注重人民群众的力量,忽视了这一方面,资产阶级单干,导致人心不齐,为以后的失误埋下伏笔。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观后感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即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阅马场,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南面首义广场。

旧址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

因旧址红墙红瓦,武汉人称之为红楼。

在冬日暖阳的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亲身去感受革命的气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进驻这里,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宣告“以共和政体建设民国”。

义声所播,全国响应,导致清王朝统治迅速覆灭,从而一举结束在中国延绵二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国走向共和的大门。

还未及纪念馆,远远望去,便可以看见红砖砌成的鄂军都督府。

历史的洗刷并没有让它变得沧桑,而是如灯塔屹立在那里,百年如一日,生生不息。

慢慢走近,映入眼帘的是孙中山先生的石像,它庄严宏伟的气势吸引了每个人的目光。

先生身着着长袍马褂,左手持杖,右手拿帽,目光炯炯有神,眺望着远方,一种敬意油然而生。

当我们走近纪念馆的大门后,红楼的全貌慢慢浮现在我们眼前。

我们沿着左边的小楼,去开始窥探它背后隐藏的历史,在这片圣地中穿行、体验,感受革命的熏陶。

一进左边的小楼,看见的是一幅连绵不绝的壁画,他记录着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让人不能不为之震撼。

着一段段历史的背后是革命先贤们抛头颅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再往里走,可以看见各界人士对纪念馆的题词,在题词中他们都高度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也如我们一样对革命先贤们保持着崇高的敬意。

而孙中山先生的那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最让我铭记在心中。

随后,我们参观了传达员室,外交部,都督会客室与会议室等十余间古色古香的房屋,向我们诉说着那段难以让人忘怀的历史。

此外,我们还见到了先烈们的部分遗物,那战斗是的血衣、大炮、到等战斗工具,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一段历史的动荡、艰险和国家命运的茫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热爱国家的革命先贤的那一份火热的爱国的拳拳之情。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观后感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观后感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观后感引言近日,我有幸参观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这座纪念馆以其丰富的文物和详实的历史资料,向人们展示了辛亥革命的重要历史事件——武昌起义。

我深受启发和震撼,下面将与大家分享我的观后感。

一、历史背景的铺陈进入起义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革命纪念碑。

在这座纪念碑上,详细记载着辛亥革命的来龙去脉以及起义前后的重要事件。

通过这些资料的展示,我更全面地了解到辛亥革命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革命的迫切性。

穿越时空的感觉让人激动不已,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起义经过的还原接着,我来到了起义经过的展览区。

这里以场景还原的方式,展示了起义前后的情景。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热血的革命先驱们咬紧牙关、决心投身革命的场景。

他们身穿旧式军装,手持武器,冒着生命危险向敌人发起最后的冲锋。

感受到他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我不能不为他们的无私和勇敢付出所感动。

三、历史文物的珍贵展示在纪念馆的藏品展览区,我看到了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把当年被革命先烈使用过的手枪。

这把手枪的旁边,还放置着一张身份证明和一封家书,这些都是那个年代的见证。

触摸着这些历史文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珍贵。

这些文物记录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勇敢和牺牲,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感悟革命的意义。

四、对革命精神的思考参观过程中,我不禁思考起革命的意义和精神。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为中国人民争取到了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革命者们不仅有大无畏的勇气,更有坚定的信念和追求。

他们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

这种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令人敬佩,也给予了我思考和反思。

五、对自己的反思与感悟在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之后,我对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定和幸福的时代,我们享有的权利和福利都是前辈们付出生命换来的。

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我不禁思考自己是否具备那种为了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在考察自己的价值观时,我也发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决定通过学习更多历史知识来丰富自己的见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社会,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尽一份力量。

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1000字作文

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1000字作文

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1000字作文今天,我们来到了辛亥革命的博物馆,感受当年革命烈士的壮举。

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的作文: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阅马场,是依托武昌赶忙军政府旧址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其内陈列着大量的有关辛亥革命的史迹,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祖国现代化建设蒸蒸日上的今日,我们依然不能忘记那曾经为祖国大地抛头颅撒热血的仁人志士,也时鞭励着我们这些并报时代的党员,要时刻为祖国的富强壮大努力不息.站在阅马场的北端远远望去,我们发现绿荫丛中掩映着一座红色楼房,武汉人习惯把它叫做“红楼”,这就是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前建有碧樟广场和花坛喷泉,广场中央耸立着1931年铸造的孙中山铜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南端有黎元洪拜黄兴为将的“拜将台”纪念碑,碑作方型,四面中突,顶呈锥体,锐利向上,有一种“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慨.进入纪念馆后,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主楼,我们发现红楼的主楼实际上是红色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讲解人员告诉我们,整个纪念馆占地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而主楼面阔73米,进深42米.由于最初建立时为清末湖北省谘议局办公场所,因此建造型式仿照西方国家的行政大厦,风格典雅庄重:花岗石砌台基,红砖砌墙,廊前列柱起卷,檐下饰飞头,檐上压以女儿墙.外墙砖砌,间饰附加假柱、柱头和垂花、垂禾、束莲等图案.红瓦覆顶,屋顶正中矗立“圭”字形望楼,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门前有突出的门廊和回车道,前方及两翼为门厅和办公室,后方正中为会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前往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一系列场馆,这些场馆再现了当年神秘而又庄严的的历史场景,而凝聚其中的那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战斗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而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前,大家或低声交流抒发感想,或驻足凝望若有所思.馆内收集的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千余件历史文物和上万张历史照片,不仅使大家大饱眼福,同时也更加直观地反映了那段历史.那些独具民国特色的物品记录下了那个短暂而又变幻的瞬间,墙上的黑白照片表彰着那些为革命出生入死的英雄人物,我们的眼前不断涌现我们未曾经历的那段历史.特别是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或热烈讨论,或拍照留恋.怀着对无数革命志士的崇高敬意,怀着对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深切缅怀,我们对纪念馆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参观.我们不仅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展览,还参观了辛亥革命起义史迹陈列馆,从而有幸见到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照片和文物,了解了那些为革命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无名英雄们可歌可泣的故事.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英勇作为,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精神,才会有我们今天这安稳的生活.“武汉保卫战”是辛亥革命期间爆发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能取得成功,是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抵挡刀枪,用热血洒满大地换来的.虽然他们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灵魂是永远存在的!他们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的.站在“红楼”上,回顾辛亥革命的光辉历程,我们更加深刻怀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以及无数为了国家的解放、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奋斗、英勇牺牲的仁人志士,他们崇高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后辈人努力奋斗.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生活在划时代的青年人更应该全面的了解中国的革命历程.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武汉首义文化的历史名片,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党员,应该倡导这种敢为天下先、敢为民生洒热血的精神,将首义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贡献于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引导党校成员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将历史纪录与现在的首义文化弘扬的目标相结合,这正是我院学子贡献于地方建设的特色路径.时间让辛亥革命成为了不朽的历史,多少的忠魂埋骨中华这块火热的大地上.江水浩荡,青山峥立,承前启后,扬帆激行,在前辈伟大革命精神鼓舞与指引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将为祖国的统一富强而更加努力拼搏,为之奋斗不懈!诸多的努力奋进并取得成功,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光辉篇章.这些赋予历史性的论述无不证明了革命历史的伟大.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大家积极性很高,在纪念馆门前,大家集体照相,经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那段历史,也同时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期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将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责任,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全体学员感受很深,我们了解到真正的学习是离不开实践的,只有经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更加深入了解到中国革命道路的漫长与艰辛,为革命志士的大无畏精神所震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武昌起义纪念馆
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昌区武珞路,为一座西式两层楼房,俗称“红楼”。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后,即在此建立了革命军政府,颁发公告,宣布废
除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并电通全国,号召各省起义。

1981年10月被辟为纪念馆,珍藏大量文物和文学、照片资料。

该馆基本陈列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
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

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其中有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等珍品。

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内恢复原貌开放陈列的有:军政府大门、军政府礼堂、黎元洪卧室和会客室、秘书处、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孙中山会见湖北军政人员的会客室等。

1995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匾名;
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该馆已经正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981年在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之际建成,宋庆龄名誉主席亲笔题写了馆名。

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

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内恢复原貌开放陈列的有:军政府大门、军政府礼堂、黎元洪卧室和会客室、秘书处、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孙中山会见湖北军政人员的会客室等。

馆内不仅复原了军政府大门、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史迹点,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而且还举办了反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实和孙中山、黄兴生平事迹的展览;编辑出版的有关辛亥革命的介绍性读物、资料性书籍和学术专著达10余种;接待海内外游客累计近300万人次,其中包括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30余万人次。

1995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匾名;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该馆已经正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武昌起义是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於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

辛亥武昌起义是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

参观了武昌起义纪念馆对武昌起义更有了深一步的了解,武昌起义的历史功绩,首先是敲响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

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沉重打击了清政府,致使1912年2月清帝被迫退位,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

其次是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

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

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

武昌起义的革命精神,首先表现在武汉革命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和首创精神。

他们发挥主动性,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发展革命组织,掌握革命武装,抓住历史时机,敢把皇帝拉下马,主动出击,发动首义,创立湖北军政府。

其次是武汉革命党人和人民群众的的革命精神和献身精神。

武昌起义的胜利是革命党人长期艰苦奋斗和英勇流血牺牲换来的。

如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慷慨就义,程定国、熊秉坤勇于发难,纪鸿钧、王世龙舍身烧督署,都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献身精神。

广大武汉三镇人民群众也同仇敌忾,支援革命,商人捐款,工人、农民、市民踊跃参军,与革命军并肩作战,痛击清军。

今天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辛亥先烈的革命精神,把它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动力。

武昌起义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鄂州约法》:
红楼最初是清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咨议局是清朝末年,为了预备君主立宪,而在各省设置的议事咨询的民意机构,它的建筑风格摹仿西方议会大厦,1910年建成。

1911年10月10日也就是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湖北地区的革命党人,成功地发动了武昌起义。

第二天,就在这儿组建了鄂军都督府,都督府发布文告,宣布建立中华民国。

义声所播,全国响应,从而一举结束了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红楼因此被誉为“民国之门”。

在红楼后面,这组灰色的房子叫议员公所,是当年咨议局议员们生活起居场所。

目前在复原维修之中,没有对外开放。

楼前是同心广场,寓意是“两岸一
心,和平统一”。

1961年,红楼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年的建设,武昌起义纪念馆已成为纪念辛亥革命的标志性景点和全国有名的教育基地。

该馆布置有两个基本陈列:一个是以鄂军都督府旧址,也就是红楼为载体,布置的《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各位将会看到鄂军都督府成立初期的机构和格局;另一个是布置于西配楼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它展现了武昌起义的历史过程。

从《格局图》中,我可以大致了解到军政府成立初期的政府组织结构,这是非常简单的政府雏形了。

共设五个部,即参谋部、军令部、军务部、民政府、外交部,还有黎都督起居室、总监察长室、各部稽查长室等,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地方政府,却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主席台正中布置的一面旗帜,叫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的军旗。

十八颗黄星,是代表山海关内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红底是鲜血,黑色是铁,是武器,主题和象征意义是十八省的炎黄子孙团结起来,以“铁血”即武力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

在台口右边有一张图片,反映的是1912年4月孙中山先生访鄂期间,受到湖北各界欢迎的情景。

1912年4月,孙中山先生在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就首先到湖北访问。

4月10日这天,孙中山在此发表演讲。

来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

此陈列分为七个部分,以九个展厅全景式地展现了武昌起义历史。

欧风美雨的冲击和张之洞在湖北的新政,客观上为中国的变局准备了条件。

在老师的鼓动下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参观了武昌起义纪念馆,心中有许多感叹,脑中浮现了许多的情景,那些为了推翻腐败政府伟大的人,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不禁想起孙中山先生的那句哲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想必能引起大家心中的共鸣吧!
2009年4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