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1部分微生物的利用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课件浙科版选修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肠杆菌 1.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 的肠道杆菌。 2.在肠道中,大肠杆菌一般对人无害,但也有一些菌株可以侵袭 肠黏膜并 产生毒素,任何大肠杆菌如果进入人的泌尿系统,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3.大肠杆菌是基因工程技术中被广泛采用的工具。
二、实验内容 1.本实验的内容是将大肠杆菌扩大培养和划线分离。分离后,一个菌体 便 会形成一个菌落, 这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 也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 最简便方法之一。 2.本实验用 LB液体培养基 (通用的细菌培养基)扩大培养大肠杆菌。培养 后再在 LB 固体平面培养基上划线进行分离,随后培养基上便会形成一个个
五、大肠杆菌培养与分离的实验步骤 1.在两个 250 mL 三角瓶中分别装入 50 mL LB液体 培养基和 50 mL
LB固体 培养基,加上封口膜。将培养皿包好,连同培养基一同灭菌 15 min。
2.灭菌后待培养基冷却至 60 ℃时,关闭紫外灯,点燃酒精灯,并用
酒精棉球擦拭桌面和实验者的手。在酒精灯火焰 旁用右手持盛有固体培养基的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实验 1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增, 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细 菌培养的操作。 2.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 用固体平面培养基进行 细菌的划线培养。 3.说明大肠杆菌培养的条件和实验原理。
1.微生物实验的无菌操作。 2.利用 LB 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 培养。 3.利用 LB 固体培养基分离大肠 杆菌。 4.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
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条件
1.培养基及其类型 (1)培养基:①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 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此即培养基。 ②作用:在提供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 pH、特殊营养物质及 O2 的需求,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培养霉菌时需将 pH 调至酸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需给予无氧条件等。
长, 促进所需要的微 萄球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高 生物的生长 浓度食盐)
根据微生物的代谢 用途 鉴别培养基 特点, 在培养基中加 入某种指示剂或化 学药品
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可 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别饮用 水或乳制品中是否有大肠杆菌 (若有,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 金属光泽)
4.划线分离 用在酒精灯火焰上 灼烧后的接种环深入到摇床上培养后的菌液中,然后在 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连续划线 ,接种环需蘸菌液 1 次,划线后盖好皿盖,将培 养皿倒置,在 37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2~24 h 后,可在划线的末端出现不
连续的单个 菌落,表明菌已被分离。 5. 在无菌操作下将单菌落用接种环 取出,再用划线 法接种在斜面上,37 ℃ 培养 24 h 后,置于 4 ℃冰箱中保存。
(2)培养基的种类 划分标准 培养基种类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 物理性质 基 固体培养基 加凝固剂,如琼脂 特点 不加凝固剂 用途 微生物的扩大培养、工业生产 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分类鉴定 微生物分离、鉴定、活菌计数、 保藏菌种
培养基中加入某种
培养、分离出特定微生物(如培
化学物质, 以抑制不 养酵母菌和霉菌,可在培养基 用途 选择培养基 需要的微生物的生 中加入青霉素;培养金黄色葡
三角瓶,左手拿培养皿,并将培养基倒入 4 个培养皿中,将培养皿置于水平位 置上,待其凝固。
为什么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操作?
【提示】 酒精灯火焰旁约 10 cm 的空间是一个无菌区, 在酒精灯火焰旁操 作能防止杂菌污染。
3.扩大培养 先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红,再深入到大肠杆菌斜面,使环冷却后, 取菌体,并将菌体放入三角瓶 液体培养基中,封瓶后在 37 摇床上振荡培养 12 h。 ℃每分钟 200 转的
四、灭菌操作 1.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实验用具用 牛皮纸或报纸包好,所有容器都先 封口, 然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1 kg/cm2 压力、 121 ℃、 15 min)处理, 并在 超净台上 使用。 注意:实验中所需棉花不能用脱脂棉,因为脱脂棉易吸水。 2.各种培养基必须是无菌的。 3.细菌转移过程要避免杂菌污染和菌种外泄。 注意:培养皿需倒置 ,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 冲散菌落。
单独的菌落。
三、细菌的培养和分离 1.细菌以分裂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约 20 分钟分裂一次。人们在 培养细菌时,一般用接种环 转移带菌的培养物。接种时,先将接种环在明火上 烧红后 冷却,再操作。
பைடு நூலகம்
2.细菌的分离 (1)划线分离法:在 液体培养基中,只要接种后培养 8 h,每毫升培养基中就 有几亿个细菌。可用 接种环 蘸菌液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 平板上划线,在 划线过程中接种环上的菌液逐渐 减少 ,因此,划线到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 加大。 在固体培养基培养 10~20 h 后, 可由一个细菌 产生单菌落, 菌落不会重叠。 如果再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至含有固体培养基的 试管斜面 上,在斜面上划线, 则每个斜面的菌群就是由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这种方法也可用于分离细菌 , 将污染的杂菌除去。
接种环在取菌种前和划线前都要灼烧、而后都要冷却、操作完毕后又要灼 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取菌种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除第一
次划线外,其余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残留菌种;取菌 种和划线前都要求接种环冷却后进行,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菌种;最后灼烧接 种环的目的是防止细菌污染环境和操作者。
(2)涂布分离法: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 ,通常稀释 10-5~10-7 倍,然后取
0.1
mL 不同稀释度的稀释菌液加在培养皿的 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
布在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在适当 的稀释度下,可产生相互分开的 菌落 。通 常每个培养皿有 20 个以内的单菌落最为适合。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在斜面上 扩增培养后,再做功能性实验。 细菌的两种分离法各有优点,都可采用。划线 分离法,方法简单;涂布 分 离法,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