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合集下载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xx和早期儒学: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和“至圣”。

(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的两位代表人物。

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主张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

荀子提出“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和发展,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从“无为”到“有为”: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但是,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

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称为“三纲五常”。

列举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

列举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

列举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可以从政治、社会、教育和文化等各方面进行探讨。

以下将详细介绍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几个主要特点。

一、思想主流的提倡传统儒家思想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传统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所提倡和推崇的主流思想。

“儒家”一词本身便是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明朝时期将儒家作为朝廷官学(太学)的正式教科书,并加以强调和发扬,清代更是将儒学视为官方政治信仰。

二、以程朱理学为主导的儒学思潮明清之际兴起的程朱理学成为明清儒学的主流。

程朱理学主张追求“天理”,指导人的实践行为。

理学将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相融合,以《大学》、《中庸》为核心著作,强调天人合一、大同世界的观念。

这一学说提出了“性即理”、“格物致知”等思想,将人类的智慧和道德归结为“性”的追求,强调“致良知”和“明心见性”的过程。

程朱理学在明清时期对政治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重视政治伦理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对政治伦理的探讨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儒家思想倡导君主和臣民之间的和谐关系,政治伦理是维护宗法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明朝经历了农民起义的频繁,清朝则为清兵入侵,这些战乱使得社会秩序不稳。

儒家思想试图通过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塑造廉洁、仁爱、公正的君主形象来维持社会的安定。

同时,儒家思想也重视居民的忠诚和奉献,对民众教化的要求也相对严格。

四、注重教育和学术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对教育和学术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巅峰。

科举制度是明清政治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科举考试形式的变迁、考试内容、制度等方面均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此外,儒家思想提出的“读书为学,以治学为重”的口诀,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广泛涉猎儒家经典著作,让人通过修身养性达到实践的境地。

五、继承和创新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不仅继承了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也对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明代儒家学术界以王阳明的心学为代表,提出了“即心即性”、“知行合一”等重要思想,突出了心性的重要性和个体人格的培养。

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

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

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是怎样的?不清楚的小伙伴看过来,下面由小编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中国儒家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非常明显的阶段,每个阶段它都有它的缺点和优点。

1、儒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先秦儒学,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是总代表,孟子和荀子可以认为是代表了孔子之后儒学的两大分支,一般认为孟子是正统。

先秦儒学虽然出现在春秋时期,但它维护的是西周的宗法社会制度,从现代的观点看,先秦儒学最大的缺点是“尊尊”、“亲亲”,人格不平等,这个和现代生活是不符合的。

现代社会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存在个人、个体家庭、社团等等许许多多个社会单位,如果像宗法社会那种把它压成一个等级体系,是行不通的。

2、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汉代儒学。

汉代儒学的主体形式是经学,包括今文经学、古文经学。

汉代出了个有名的大儒董仲舒,他是搞今文经学的。

汉代儒学的主要缺点是与专制政体相结合。

秦统一中国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一个大变化。

在秦统一之前,商周社会可以说是贵族本位,贵族是社会的主体,周天子权力范围有限,比起贵族来要小的多。

周朝实行分封制度,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是在各级封建主手中掌握。

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一直到辛亥革命才被推翻。

汉代儒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与这种君主专制制度相结合。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了他主张。

汉儒讲“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纲”就是鱼网上那个大绳子,君、父、夫是“纲”,臣、子、妻是“目”,是网上那个小眼,后者受制于前者,社会不平等,而且特别突出专制君主的地位,使儒学为君主专制政体服务,这是西汉儒学的主要缺点。

3、儒学再往后发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就是宋明理学,儒学史上也叫它新儒学、新儒家。

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发展主要特点是批判君主专制

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发展主要特点是批判君主专制
“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一目为课外阅读 内容。
一、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
1、经济基础:一方面,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 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对社会形成巨大冲击,人们竞相逐利; 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 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工商业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强烈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 商品经济
2、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黄宗羲(公元 1610—1695年),字 太冲,号梨洲先生, 浙江余姚人。
黄宗羲曾参加过抗 清斗争,后隐居著述。 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 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 客,凡天下亡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材料主要反映黄宗羲的怎样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 有何内在局限性?
另一方面,唐甄对专制主义君权和官吏腐败行为 的批判,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愤怒,没有上升到制度 批判的层次。在他的思想深处,仍寄希望于贤明君主。 他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主张: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 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政治上: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 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思想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师生探究】
李贽提出“更不言一,亦不言理”;顾炎武呼吁“明学术, 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黄宗羲则说“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请就此概 括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上述言论反映的时 代特点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主要内容:批判程朱理学,死读经书,重农抑商,君主专制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2、继承: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3、重创:秦朝,“焚书坑儒”4、正统: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5、冲击: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6、融合: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融合7、理学: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年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8、批判继承: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一、近代戊戌变法的主将梁启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警句自勉。

他以忧国忧民的精神,参与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结合史实,查找资料,谈谈顾炎武和梁启超为什么有同样的感受。

答案提示:顾炎武和梁启超生活的时代都处在国家危亡之际,不约而同地产生了救国救民的思想。

二、收集一些现实生活的实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说应该如何辨证地看待传统思想文化。

答案提示:(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A、传统文化具有和谐意识。

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B、传统文化具有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C、传统文化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D、传统文化强调力行。

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A、尊卑等级观念;B、重男轻女的观念;C、因循守旧的观念;D、重利轻义的观念;E、重礼轻法的观念。

(3)对传统文化应采取的态度:A、批判、继承、改造;B、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重点知识
1、孔子、孟子、荀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正统思想 3、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儒学思
想,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一、产生 二、初步发展 三、确立统治地位,成为主流思想 四、受到挑战,出现危机 五、继续发展,理学出现 六、批判继承中发展
第二 经济原因:唐宋以来,封建经济发展繁荣,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为确保对广大人 民的有效控制,迫切要求建立一套对广大人民剥削和统治进行辩护的理论。
第三 思想文化方面:汉代以来,科技发展对传统儒学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儒学的一些迷信 理论受到了质疑,需要理论的更新;儒、佛、道三教并立,“三教合一”潮流出现,儒学 吸收佛道思想,体系逐步更新。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文化下移,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 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二)概况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面对着社会的巨变,孔子提出了仁、礼、为政以德等 政治思想以及天命观、教育思想等,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三)地位
当时未受太多重视。 孔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他一生孜孜不倦地探索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力求实现自 己的政治理想。孔子进行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以求仕并宣传其学说。他访问了卫、 陈、蔡、曹、宋、郑等国,虽然受到礼遇,但并不被重用,他四处碰壁,自觉犹如“丧家 之犬”。 孔子强调仁政、礼治,为政以德,这对于当时急功好利不断从事攻战的各诸侯国君主来 说,自然是格格不入的,不符合诸侯要求进行争霸战争和改革以富国强兵的要求。
第四 汉武帝雄心勃勃,积极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在政治和经济上,汉武帝先后采取了推恩令等政策,削弱诸侯王的割据势力;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最主要措 施就是“独尊儒术”,把儒学提高到国家的正统独尊的地位。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历程及地位
一、春秋时期创立:孔子 二、战国初步发展(蔚然大宗、冷落):孟子、荀子 三、秦朝沉重打击:焚书坑儒 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董仲舒、汉武帝 四、东汉、魏晋南北朝受到挑战(佛道),出现危机 (仍是正统思想)三教融合 五、隋唐:三教合一、三教并立 六、宋明继续发展成理学(官方哲学):程朱、陆王 七、明清之际批判继承中发展:李贽、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
孔子与苏格拉底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是什么?
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
孔子和苏格拉底对东西方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 哪些不同的影响?
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
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现实意义:(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 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 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 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 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 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 着现实意义。 消极方面: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它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 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促使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形成,不利于民主 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原因: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 贵君轻”,这些主张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 现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 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式的发展,遭受压 制在情理之中。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享“独尊”地位 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新,增添了“君权神授”和“春秋大一 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 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魏晋至隋唐:进一步改造时期 儒、道、佛纷争与融合,魏晋时儒学玄学化。唐代三教合一,儒学再度官学化。 (5)宋明:转型与成熟时期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形成,“存天理,灭人欲”,封建伦理精神体系形成。明初理学 官学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权威。 (6)明清:继承与批判时期 此时出现反专制蒙昧、倡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 制强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和工商皆 本的经济主张,具有时代特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新)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新)

【学习延伸】
• 近代戊戌变法的主将梁启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为警句自勉。他以忧国忧民的精神,参与发动了 维新变法运动。结合史实,查找资料,谈谈顾炎武和 梁启超为什么有同样的感受。 • 解题关键:了解顾炎武和梁启超的思想共性。 • 思路引领:从顾炎武和梁启超生活的时代背景入手, 认识他们的思想感受。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课程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 学思想的发展。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 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 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 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 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 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 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 乃至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 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 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本课教材围绕这一主题,分别介绍了李贽、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四位进步思想家。
7、顾炎武所说的亡国与亡天下是一回事吗? 亡国: 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 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 族的命运。
8、顾炎武对后世学风影响最大的主张是什么? 经世致用
9、为什么说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
启迪人们的思维方法
10、以下材料反映了三人怎样的经济思想?
材料一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 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 材料二 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 主张在雁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开矿 产,在东南沿海能市舶,发展海外贸易。 材料三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王夫之《黄书》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思想文化方面: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我国,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封建纲常礼教腐朽 严厉,八股取士,文化专制。
(二)概况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有:一、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 民为主”。二、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三、思想上,批判继 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
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
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
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
重Hale Waihona Puke 知识1、孔子、孟子、荀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正统思想 3、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儒学思
想,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一、产生 二、初步发展 三、确立统治地位,成为主流思想 四、受到挑战,出现危机 五、继续发展,理学出现 六、批判继承中发展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案: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案: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识记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理解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形成的背景。

评价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1.背景(1)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日趋繁荣。

(2)封建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突出。

(3)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发生动摇。

2.著作:《焚书》《藏书》等。

3.思想(1)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是圣人。

(2)主张自由、自治,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发展,每个人都得到适当的安排。

(3)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否定“四书”“五经”的经典地位。

4.影响:引起统治者的震惊和恐慌,将李贽诬蔑为“妖人”。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1.背景: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

2.共同点: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反对专制主义和民族压迫。

3.黄宗羲(1)著作:《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

(2)思想①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秩序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主张。

③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4.顾炎武(1)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2)思想①批判宋明理学,力倡务实之风,主张经世致用。

②反对君主专权,主张地方分权;反对“独治”,主张实行“众治”。

③重视人心风俗的社会作用,认为人心风俗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社会的治乱。

5.王夫之(1)著作:《读通鉴论》《宋论》等。

(2)思想①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认为“气”是物质实体,而“理”则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的唯物主义观点。

②在认识论上,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的对象引起的。

③在知行关系上,王夫之强调行是知的基础。

④提出“求天理于人欲之中”,把两者统一起来。

⑤提出社会进化论的观点。

6.影响:震动了思想界,对晚清民主思想的兴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易错提醒】(1)道学家不同于道家。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二、背景:明清——封建社会晚期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 政治:吏治腐败;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思想:封建传统礼教的禁锢(道学家)
西学东渐
三、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主要思想 抨击君主专制
经世致用
பைடு நூலகம்唯物主义
其他思想 工商皆本
具体影响
推动反专制 斗争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思想体系 治学目的:都主张经世致用
三、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合作探究二
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有哪些共同的生活背景?
政治: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 加深,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 思想: 程朱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
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 在西学东渐过程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原因
不被重视 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的一面
不被重视 受压制
独尊
强调秩序和仁义,在战国大动乱的时代 不可能获得重视
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
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 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 对儒学的改造
危机
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复兴、重新 确立正统
受批判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儒学的新发展, 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
消极方面:

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 兴
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

合作探究四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 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提示:从经济基础、阶级 状况、政治制度和文化等方面思考)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 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流变过程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流变过程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流变过程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流变过程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流变过程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家为诸家之⼀。

春秋时期由孔⼦创⽴,仁是孔⼦思想体系的核⼼。

战国时期经过孟⼦、荀⼦的改造和发展,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百家中的蔚然⼤宗2、秦朝:焚书坑儒,儒家受到排斥。

3、西汉: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家思想,被汉武帝接受并付诸实⾏。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化的主流。

4、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出现危机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势中国本⼟化;道教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尊道”。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称“三教合⼀”,唐初,统治者奉⾏三教并⾏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5、宋朝:儒学新发展——理学产⽣发展。

程朱理学: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其中,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朱熹成为最为突出,“理学”也称“程朱理学”。

陆王⼼学: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就是“理”的主张。

创⽴“⼼学”。

明朝中期王阳明成为⼼学的集⼤成者。

宋明理学历经⼏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了深远的影响。

6、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产⽣,儒学受到批判。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李贽的离经叛道(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3)顾炎武提倡经世致⽤(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7、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把西⽅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思想,利⽤孔⼦的权威为变法制造理论依据。

8、19世纪晚期:资产阶级民主⾰命思想的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儒家正统地位受到猛烈冲击。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期,社会大动荡、大分裂、大发展、大变革。

经济原因: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文化原因:私学出现,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二)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创始人。

“至圣”(春秋时期)①核心思想“仁”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杀戮③主张“克己复礼”④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亚圣(战国时期)①主张“仁政”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性善论荀子(战国时期)主张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②“君舟民水论”③性恶论道家老子:创始人(春秋晚期)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③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战国):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①把生死看成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提出了系统的法制理论。

(法家把君主权力提高到了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家墨子:主张:兼爱、尚贤、非攻、节俭(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三)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影响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1.汉初,吸收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经济实力获得恢复和发展。

2.汉武帝时期诸侯国势力膨胀,汉初“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需求。

(统考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四)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含解析)北

(统考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四)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含解析)北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四)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隋文帝曾多次下旨提倡儒家的礼仪道德,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之旧。

然而《隋书》中却这样记载:“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

”这表明当时( ) A.复兴儒学成为士大夫首要任务B.三教合一的趋势明显C.统治者大力推行三教并行政策D.儒学的发展面临困境D[隋文帝提倡儒学,而《隋书》所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与隋文帝提倡儒学的主旨不一致,说明当时佛道影响力较强,故选D项;复兴儒学是士大夫的一种追求,但是并不能得出是士大夫的首要任务,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出三教合一的趋势,排除B项;C项与材料隋文帝提倡儒学的主张相矛盾,排除。

]2.战国时期荀子吸收法家学说,倡导“礼法并用”。

汉代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学说,提出新儒学。

宋代儒学大家糅合佛、道思想,创立理学。

据此可知,儒学在古代中国经久不衰的原因是( )A.国家统一的良好局面B.小农经济的长期主导C.封建帝王的大力推崇D.儒学自身的趋时更新D[由题干信息可知,儒学会吸收当时的先进思想,将其整合到思想体系中促进自身进步,故选D项;题干信息无法体现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排除A项;题干信息没有涉及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排除B项;从材料中看不出帝王的贡献,只有儒学大师的作为,排除C项。

] 3.朱熹曾说:“天地中间,上是天,下是地,中间有许多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此皆形而下之器也。

然这形而下之器之中,便各自有个道理,此便是形而上之道。

所谓格物,便是要就这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

”这表明朱熹的思想( ) A.具有唯物主义色彩B.实现了儒学的思辨化C.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D.包含一定的科学因素D[材料中朱熹认为格物就是要用“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即观察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客观存在的东西找出理论规律,这一思路符合近代实验科学的要求,证明朱熹思想包含了一定的科学因素,故选D项;朱熹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排除A项;朱熹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辨化,但是材料并未体现这方面的观点,排除B项;经世致用思想强调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朱熹的格物思想并未体现对国事的关注,排除C项。

儒家文化的三次演变

儒家文化的三次演变
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春秋
战国
孔子 创立
孟荀 发展 蔚然 大宗
魏晋
隋唐
秦朝
遭到 打击
汉初
复 苏
宋明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正统思想 传统主流
(1变)
明清
受挑战 吸收佛 道精华 (玄学)
三教 合一; 三教 并行
博采众长
新儒学体系
宋明理学 (2变)
批判继承 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 (3变)
第一次变化:董仲舒的新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加强中央集权
▼诸侯国势力日 ▲加强君权 益膨胀,威胁 中央
▼土地兼并严重 ▲限制土地兼并 ▼阶级矛盾尖锐 ▲缓和阶级矛盾,制
定规范限制人民
积极“有为”的思想成为时代的需
墨氏主平等,大不利于专制;老氏主放任, 亦不利于干涉,与霸者所持之术,固已异矣。 惟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之施之者,归 结于君权…于帝王抑民,最为适合,故霸者窃 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
——叶朗 费振刚 王天有《中国文化导读》
形象比喻 体会差别
敌机来了,
应该让
他教弟子爬
弟子们闭目
到书架上翻
静坐,泰山
查飞机种类
崩于前而目
朱熹 性能及防空 方法。
陆九渊 不瞬,不为 机声所慑。
形象比喻体会差别 《赏花》朱子、陆与友游园,时春风和 煦,百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朱子说: “天生的。”
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 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 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 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 养母亲。挖坑时,在地下忽见 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 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明末清初的儒学

明末清初的儒学

4、王夫之
生 平 王夫之,湖南衡阳人。 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麓,世称“船山先生”
⑴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循天下之公” ⑵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提出“耕者有其田” ⑶哲学思想: ①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其发展有规律 ②认识论: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 ③辩证法: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 划时代意义,代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1)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物 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材料二 “行先知后” “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必矣!” ——王夫之《尚书引义》
(2)认识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是可以认识的
材料三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一动一静,阖辟之谓也。由阖而辟,由辟而阖,皆动也。废然之静,则是息矣。 ——王夫之《思问录 内篇》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
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强调工商皆本。
2、黄宗羲
生 平
黄宗羲,浙江余姚人,人称梨洲先生。
⑴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⑵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⑶提倡“法治”,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⑷提出君臣平等 ⑸主张“工商皆本”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目标导航
考纲展示 课标要求
明清之际活跃 的儒家思想
列举李贽、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等 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了解明清时期儒家 思想的发展。
一、明清儒学活跃的历史背景
1、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2、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本原因); 3、思想: 明清文化专制、理学仍占统治地位,西学东渐;

2020高中历史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含解析)

2020高中历史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三)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嵇文甫先生在评价某一思想家时说:“他居然敢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什么圣贤榜样,道理格式,都不放在眼里。

这种大胆的言论,正可和当时西方的宗教革命家互相辉映.他们都充满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精神。

……他使道学中兴,使道学更加精练.”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B.王阳明C.李贽D.朱熹C [根据材料“他居然敢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什么圣贤榜样,道理格式,都不放在眼里”可知,他反对对孔子唯命是从,四位思想家中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人是李贽,故答案为C 项.]2.明朝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

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他专教一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

这体现了李贽( )A.以“异端”而自居,倡导唯物思想B.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C.注重学以致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D.“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C [工商皆本是明代黄宗羲鉴于社会的变动,面对现实提出的学说;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排除A、D两项;李贽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和“君不君,臣不臣”,这些言论反映了李贽揭露明朝政治的黑暗,对封建的三纲五常礼教是极大的挑战,故选C项。

]3.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这些言论( )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D.秉承了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D [材料的言论无法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排除A项;B项属于对材料的误读,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黄宗羲和顾炎武的言论反映了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是对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继承,故选D项.]4.黄宗羲的“新制”无疑是一种“革命”,但并不是资产阶级式的近代“革命”,而是始终没有超出古代或封建社会的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立和 发展 改造与 独尊 进一步 改造 宋明时 转型与 成熟 期
孔子提出“仁”和“礼”;孟子发展为“仁政”,提出 “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儒学的体系更加完整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 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王阳明心学 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2)代表作: (3)评价: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三、特点
①反传统、反教条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 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②反对封建专制 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 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③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 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 ④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
明朝,番禺秀才吴必中带着书童正走在赴京考会 试的途中。他是家中独子,但是他天生愚笨,多次考 县试都不中,于是老爸吴老爷拿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 专制腐朽的王朝政治,政治腐败, 头衔,这样,吴必中带着全家的希望上京了。 社会矛盾尖锐,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他们走到湖南时,他们先是看到一些衣服破烂, 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边,接着又看到一大帮 农民手拿着锄头和大刀,一边大喊:“狗官钱弓梓, 拿命来”。他们赶紧避开。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土地被 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 ,使思想 钱弓梓给强行霸占了。 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界呈现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吴必中一边赶路一边还不忘死记硬背四书五经, 工商业阶层壮大。 把要考的文章死死的记住。终于来到北京,他看到大 街很是热闹,大街两边都是做买卖的。最吸引他的是 地上摆卖的西洋玩意,他实在爱不惜手于是买了一个 望远镜。 来到客栈,他看到有很多像他那样的考生,有的 西学东渐,冲击中国文 在高声谈论科举考试,有的埋头苦读,他也不甘落后, 化思想 吃完饭早早地回房看书。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一、背景
1、政治:君主专制 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产生,但受到封 建制度的严重阻碍。(根本原因) 3、阶级: 新兴市民阶层 日益强大。
4、思想: 程朱理学 依然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西学东 渐局面出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要求挣脱思想束缚。
明清之 批判和 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 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从 继承 际 而使儒学获得新生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1、离经叛道的李贽
(1)思想主张
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存天理,灭人欲” ②批判程朱理学 思想; ③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主张个性发展; (2)代表作: 《焚书》、《藏书》
(3)评价 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的要求,带有民主 色彩。
材料二: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 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材料三: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 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 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私进取之获,而后举业之 治也必力。… 反映李贽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观点
在他思想深处,仍寄希望于贤明君主。所提出的为 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的理想。
消极:没有提出新的 社会制度 ,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 想体系,没有动摇 封建统治 的理论基础。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古代儒家思想形成发展演变历程
时期 特征
主要内容
春秋战 国 西汉时 期 魏晋至 隋唐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宋明理学 四、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课标要求: 1.列举李贽、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四位思想家的 思想主张; 2.了解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一、背景 从董仲舒的新儒学到宋明理学,儒学家无不迎
合统治者的需要,而到了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对专制统治 的思想,为什么?(提示:从政治、经济、阶级、思想等 方面思考)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思想主张 ①力倡务实学风,主张 经世致用。 ②反对君主专权,主张 地方分权 ;反对“独治”, 主张实行 。 “众治” ③特别重视 人心风俗 的社会作用。 (2)代表作: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3)评价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材料一: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 是而今日非也,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 知作如何非是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千百余年,而独 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 是非耳……。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表明李贽勇敢地向孔子和儒学的权威提出了挑战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主张 ①认为“气”是 物质实体 “理”是 客观规律 , 提出 “气者,理之依也” 的唯物主义观点 ②在认识论上,认为 主观 的认识是由 客观 的对象引起的。 ③在知行关系上,强调 行 是 知 的基础。 ④强调“人欲”的存在是合乎“天理”的,提出 “求天理于人欲之中”,把两者统一起来。 ⑤提出社会进化论的观点,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处在不 断运动变化之中,社会不断发展。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思想主张 ①猛烈抨击 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 ②提出 的民主思想; “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主张工商皆本。 (2)代表作: 《明夷待访录》
(3)评价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 反专制 斗争起 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三、影响
材料四: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 (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 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 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 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 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 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积极:对传统儒学的 批判继承 ,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 发了生机;冲击正统,萌生民主,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 时 代的要求,对晚清 民主思潮 的兴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三、影响
材料五: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 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 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 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