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知识要点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
学
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对学前教育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技术。
科学研究方法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
首先,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需要建立科学的研究框架。
学前教育是一个复杂
的系统工程,涉及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
因此,科学研究方法需要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研究框架,明确研究的范畴和目标,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其次,科学研究方法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手段和技术。
学前教育涉及到儿童的行为、语言、认知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手段和技术进行研究。
比如,可以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等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获得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
再次,科学研究方法需要注重实证研究。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要求研究结果
具有科学性和实证性,能够为学前教育的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注重实证研究,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另外,科学研究方法需要注重实践应用。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最终目的是
为了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因此,科学研究方法需要注重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教育活动中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对学前教育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技术。
科学研究方法需要建立科学的研究框架,采用多种研究手段和技术,注重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
只有这样,才能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措施。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知识要点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知识要点一、研究目的与问题在进行学前教育研究时,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可以是解决一些学前教育问题、验证假设、发展新的理论模型等。
然后,在明确研究目的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应该是明确、具体、可操作的,可以指导研究的展开。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学前教育研究设计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和问题的要求,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计划和安排。
合理的研究设计可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学前教育研究设计包括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
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
观察研究是通过观察学前教育现象和行为,获取相关数据的方法。
观察研究可以采取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种方式。
自然观察是指在学前教育环境中自然发生的观察,实验观察是在实验条件下观察学前教育现象和行为。
调查研究是通过问卷、访谈、测试等方式收集数据的方法。
调查研究可以采用交叉设计、纵向设计、横向设计等不同的设计方式。
实验研究是通过人为控制变量,观察因果关系的方法。
实验研究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或推翻假设。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收集是学前教育研究的重要环节。
数据可以通过观察、测量、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研究者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并运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结论在完成数据分析后,研究者需要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并得出科学的结论。
研究结果应该准确、严谨,结论应该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五、研究伦理与效度控制研究效度控制是确保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研究者需要注意实验条件、测试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以及研究过程中的其他因素,以控制实验效度。
六、研究报告与应用总之,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是进行学前教育研究的基础和核心。
学前教育学重点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重点知识点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关注儿童幼儿园前教育的学科,旨在研究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对0-6岁儿童的教育和关怀,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智力和情感发展。
在学前教育学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在本文中,将介绍学前教育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早期教育是对孩子成长发展至关重要的阶段。
在0-6岁这个黄金发展期,孩子的大脑发育迅猛,接受教育的能力也很强。
一个好的早期教育环境和经验,可以对孩子的整个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提供质量高的学前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前教育的目标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康、快乐、有责任心和有创造力的儿童。
通过学前教育,孩子们能够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自信心和合作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前教育的方法学前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游戏教育、情景教育和体验教育。
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教育,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情景教育通过创设情景来帮助孩子理解和学习知识;体验教育是让孩子亲身参与实践,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学前教育的内容学前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数学、艺术、体育、社会和科学等多个方面。
语言是儿童学习的基础,通过言语交流,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数学是儿童逻辑思维的基础,通过数学游戏,可以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艺术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育可以培养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社会教育可以让儿童学会与人交往和合作;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家庭与学校的合作至关重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学校则是孩子学习的第二课堂,老师应该积极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发展,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呵护孩子的成长。
学前教育的评价学前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多维度、多元化的。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1.学前教育研究概述:
-学习学前教育研究的目的、意义、特点和分类,了解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2.学前教育研究设计:
-掌握如何设定研究问题、明确研究假设,学习研究设计的基本类型,如描述性研究、相关性研究、实验研究等。
3.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了解和学习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等学前教育研究常用方法的实施步骤和优缺点。
4.数据收集与分析:
-学习如何进行数据的定量和定性收集,掌握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等,以及如何进行定性数据的内容分析、话语分析等。
5.研究报告撰写:
-学习如何撰写学前教育研究报告,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与结论等各个部分的撰写要求和格式规范。
6.伦理原则与规范:
-学习在学前教育研究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如尊重参与者权利、保密原则、知情同意等。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学前教育研究设计讲课文档
①新(颖性二课题):创前人新未性曾研原究则过的问题,即填补空白。
②发展性课题:前人虽有研究,但需要充实和完善, 或提出新的依据和认识,即有所发现和补充。
③引进行课题:国外已有,需要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即把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 经过消化、吸收,引进到教育研究领域。
和无关变量。 2.了解调节变量和中间变量。 能力要求 1.能够区别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2.学会给变量下定义。
现在二十八页,总共五十三页。
一、什么是研究变量
研究变量指研究者感兴趣的、所要研究与测量的、随条件 和情境变化而变化的因素。即,变量就是会变化的、有 差异的因素。
变量是相对于常量而言的,常量指在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相 同的特征或条件,而变量则是指在一个研究中不同的个体具有 不同的特征或条件。
有意注意:
抽象定义: 操作定义: 1、在意志努力下,进行的图形辨识操作(对幼
儿材料驱动加工方式的测试) 2、在意志努力下,完成图形的译码操作(对幼
儿概念驱动加工方式的测试)
现在三十五页,总共五十三页。
二、下操作定义的注意事项
现在三十六页,总共五十三页。
第五节 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知识要点 1.掌握总体、样本与抽样的概念 2.理解抽样的基本要求 能力要求 学会抽样的基本方法
度上代表总体。 4.合理的样本容量。
现在三十九页,总共五十三页。
三、抽样的基本方法
(一)概率抽样 每个研究对象被抽取的概率是已知的,抽样方式是
随机的。 1.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摇号机、随机数字) 练习
现在四十页,总共五十三页。
2.系统随机抽样 (等距抽样、机械抽样)是把总体中所有的个体安某种
顺序编号,然后依固定的间隔抽取样本。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首先,学前教育研究方法需要充分重视实地观察。
实地观察是研究学前教育的重要手段,只有深入实地观察,才能真实地了解儿童的行为、情感和认知发展情况。
通过实地观察,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学前儿童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情况,为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学前教育研究方法需要注重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一种收集大量信息的有效手段,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家长和教师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和期望,以及他们对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全面地了解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为改进学前教育提供参考和建议。
另外,学前教育研究方法需要重视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学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为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提供参考。
同时,案例分析也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改进学前教育提供实际案例和经验借鉴。
最后,学前教育研究方法需要注重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验证
学前教育理论和方法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实验研究,才能科学地评价和改进学前教育的效果。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验证学前教育的各种理论和方法的有效性,为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需要充分重视实地观察、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和实验研究,以期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为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供重要支持。
希望本文能够为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探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为学前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章
通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为教育实践提供科 学依据。同时,研究结果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此外,通过研究不断完善和丰富学前教育理论,提高学前教育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经历了不 同的发展阶段,从传统经验主义向现代实证主义转变。
注意事项
案例研究法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对其实践经验 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同时,需要对案例进行比较和归纳 ,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行动研究法
总结词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将实践与研究 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践者自身 的实践和反思来改进实践和提高 研究质量。
详细描述
注意事项
行动研究法具有实践性、反思性、 合作性等优点,能够促进实践者 与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行动研究 法常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课程 开发、教育改革等。
自20世纪初以来,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在早期阶段,研究主要基于经验主义和传统观察法,缺 乏科学性和系统性。随着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发展, 实证主义逐渐成为主流,研究方法也更加科学和严谨。现 代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注重跨学科合作,综合运用多种方 法和技术手段,不断推动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最小伤害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研究 对象的身心伤害,采取适当的措施 保护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研究过程的规范
01
02
03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确保研究方法符合科学研 究的规范和原则,保证研 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研究的公正性
幼儿园学前教育专业知识
幼儿园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专业中,教师需要掌握的知识非常广泛,包括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幼儿园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进行系统介绍,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儿童发展社会发展儿童在幼儿园学前阶段,主要通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与其他儿童互动,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在社交方面,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
此外,儿童在社会发展方面还需要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情感发展情感发展在幼儿园学前阶段也十分重要,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引导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情感表达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情感关系。
语言发展语言是儿童在幼儿园学前阶段主要的交流工具,教师需要重视幼儿的语言发展。
在幼儿园学前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幼儿学习语言,从而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教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以更好地指导幼儿的发展。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包括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文化理论等多个学派。
教师需要了解这些学习理论,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规律,教师需要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根据这些规律设计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教育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技术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融合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一种通过网络等远程通信技术实现的教育方式,可以弥补地域限制和资源不足的问题。
学前教育中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技巧
学前教育中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技巧学前阶段是孩子们探索世界和培养科学意识的关键时期。
科学实验和观察是培养孩子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学前教育中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技巧,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有效地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索。
一、科学实验技巧1. 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学前教育的科学实验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探究摩擦力等。
通过亲自动手,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
2. 注重安全意识:在进行实验前,家长和教师应当教育孩子们必须保持安全意识。
告诉孩子们实验时需要配戴护目镜、手套等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并且指导他们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3. 引导提出问题:在进行实验之前,引导孩子们提出问题。
通过提出问题,孩子们将对实验有更深入的思考。
例如,在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中,可以询问孩子们:“你们认为光照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从而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和预测。
4. 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孩子们记录实验结果。
可以使用简单的绘图、拍照或写字等方式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5. 激发兴趣和好奇心:科学实验应当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制作彩虹、制作气体等。
通过这些实验,孩子们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进而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观察技巧1. 感官观察: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们主要通过感官来观察和认知世界。
家长和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的感官特点,鼓励他们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手触摸等方式进行观察。
例如,在观察花朵时,可以引导孩子们近距离观察花瓣的颜色、形状、质地等。
2. 细致观察:培养孩子观察的细致性。
可以让孩子们观察一些微小的细节,如昆虫的触角、树叶的纹理等。
通过观察细节,孩子们能够更全面地认知事物,并培养他们的耐心与专注力。
3. 比较观察:引导孩子们进行比较观察。
可以选择两个相似的物体或现象,让孩子们观察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例如,比较观察两朵不同颜色的花,让孩子们发现它们在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的差异。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在学前教育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
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成长发展规律,指导教育实践,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围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展开讨论。
首先,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基本方法。
定性研究注重对现象的描述和解释,通过观察、访谈、记录等方式收集数据,以发现问题、探索现象为主要目的。
而定量研究则注重对现象的量化和统计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手段收集数据,以验证假设、检验关系为主要目的。
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两种方法常常结合运用,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学前教育领域的问题。
其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还包括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两种基本途径。
实地调研是指研究者亲自到学前教育机构、家庭等场所进行观察和调查,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而文献研究则是指研究者通过查阅图书、期刊、报纸、研究报告等文献资料,以获取相关信息。
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相辅相成,可以帮助研究者全面、系统地了解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和问题,为科学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此外,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还需要运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技术。
在定量研究中,统计分析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从而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
常用的统计分析技术包括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通过这些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揭示学前教育领域的问题和规律。
最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还需要注重研究伦理。
在进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时,研究者需要尊重被研究对象的权利和隐私,确保研究过程的合法、公正和道德。
同时,还需要遵守学术规范,杜绝造假、剽窃等不端行为,保持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学前教育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其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领域的问题和规律,指导教育实践,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知识要点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知识要点一、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研究方法的定义:研究方法是指为了解答一些问题或验证一些假设而进行的一系列科学严谨的活动和操作过程。
2.研究方法的分类:(1)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观察和测量实证数据,从而得出客观事实并进行分析和解释,常用于研究学前儿童的行为、认知和发展等方面。
(2)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批判性地分析、对比和综合已有理论,从而进一步发展、完善或创新新理论的一种方法,常用于研究学前教育的理论框架和理念等方面。
(3)文献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分析和综述已有文献,从而梳理一些研究领域的理论、研究动态和研究进展,常用于研究学前教育政策、历史和现状等方面。
(4)实践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观察和实验等方式,从而深入了解实践中的问题、挑战和解决方法,常用于研究学前教育的教学实践、教师培训和家园合作等方面。
二、研究方法的基本步骤和流程1.研究问题的确定:明确研究目的、界定研究范围和提出研究问题,要求问题具体明确且有一定研究意义。
2.研究设计的制定: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方案,包括研究参与者、数据收集方式、研究过程和时间等。
3.数据的收集:根据研究设计,采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收集研究所需的数据,如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
4.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或质性分析方法,得出结论和解释研究结果。
5.结果的报告和讨论:将研究结果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整理和呈现,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并与其他研究者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1.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向目标群体发放并收集答卷,通过统计和分析问卷数据,了解被调查者的态度、看法和行为等。
2.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的行为、活动和情境等,记录和分析观察结果,从而了解被观察对象的特点和规律。
4.实验法:通过设定实验条件、控制变量和观测结果等步骤,对被试对象进行人为的、系统性的操作和观测,以验证研究假设或揭示因果关系。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件-第二章_学前教育研究设计 (1)
④移植性课题:引进移植,即把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 经过消化、吸收,引进到教育研究领域。
⑤跨文化课题:将国内和国外不同外文化背景下的教 育作比较研究。
(三)可行性原则
①主观条件。涉及研究者自身,包括知识基础、 科研能力、实践经验、专业特长、研究兴趣 等。 ②客观条件。包括研究规模和范围、占有资料 的程度、时间、经费、设备、技术、人力等。
二、下操作定义的注意事项
第五节 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知识要点
1.掌握总体、样本与抽样的概念 2.理解抽样的基本要求 能力要求 学会抽样的基本方法
一、总体、样本与抽样的概念
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某一性质相同的许多个别事物 的集合,当它成为统计对象时,就叫做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集合。 如,医生诊病,要求病人验血,通过抽取几滴血的检验结 果去推断病人的病情,这几滴血就是抽取的样本。 抽样:一种选择调查对象的程序和方法,是依据一定规则从 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课题计划或方案内容:
①课题名称
②课题提出的缘由及其意义 ③课题的具体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④主要研究人员及其分工 ⑤研究对象及选择方法
⑥研究方法及实施要点
课题计划或方案内容:
⑦研究资料的处理方法
⑧预期研究成果 ⑨研究进程及安排 ⑩参考文献及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课题论证的形式:
1、课题论证会(开题报告会)
③在学术观点的争论中寻找课题;
④以反其道而行之来开拓课题。 ⑤在阅读理解、审视理论的过程中构思研究课题 案例说明:
五、选择课题的过程及方法
(一)初步确定课题的范围
(二)课题聚焦——即对初定的课题进行分解, 缩小课题的范围。 (三)决定研究方法 (四)确定课题名称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知识要点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知识要点学前教育原理是指对于学前儿童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的研究和总结。
学前教育是指对三到六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对于儿童的智力、情感、身体等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按照学前教育的目标、方法、评价等方面的要点进行论述。
目标要点:1. 全面发展:学前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语言、体育、艺术等多个方面。
2. 健康成长:学前教育要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3. 社交能力:学前教育要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包括与他人交往、合作、分享等方面。
4. 探索兴趣:学前教育要帮助儿童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对世界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方法要点:1. 游戏教育:学前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游戏进行教育,游戏可以激发儿童的兴趣和积极参与,促进儿童的发展。
2. 情境教学:学前教育要创造情境,让儿童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个别辅导:学前教育要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提供个别化的辅导和指导,满足儿童的个体差异。
4. 合作学习:学前教育要鼓励儿童之间的合作学习,促进儿童的交流、协作和共同进步。
评价要点:1. 综合评价:学前教育的评价要综合考虑儿童的智育体艺等多个方面,量化和非量化指标相结合。
2. 观察评估:学前教育的评价主要通过观察和记录来进行,包括儿童的行为、表现、交往等方面。
3. 家校合作:学前教育的评价需要与家庭进行合作,了解儿童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和需求。
4. 持续改进:学前教育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
本文简要介绍了学前教育原理的知识要点,包括目标、方法和评价等方面。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方法主要包括游戏教育、情境教学、个别辅导和合作学习等,评价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并与家庭进行合作。
学前教育原理是学前教育实践的基础,对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学前教育是指对未到入学年龄的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个人形象、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在学前教育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深入了解和研究。
学前教育的概念和分类学前教育是指对3至6岁儿童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幼儿综合发展。
按时间划分,学前教育可分为幼儿园前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两个阶段。
前者是指3-4岁的学习生活,后者则是4-6岁的学习生活。
幼儿教育的特点和原则学前教育是以幼儿的发展规律为基础,意在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其特点包括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等。
在实践中,教育者要坚持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的个体发展,注重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学前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学前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的任务主要包括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社交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同时,还要关注幼儿的健康、生活习惯和创造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身体发展、语言发展、认知发展和艺术发展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示范引导、激发兴趣、情境教学和轻松愉快的氛围,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学前教育的评价和反馈对学前教育的评价应该注重幼儿的整体发展情况和潜在能力,而非过分强调成绩和智力等方面。
在进行评价时,要注重自然观察、记录和定期反馈,鼓励幼儿的积极表现,同时引导他们总结经验和改进不足。
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幼儿教育理念的变革,学前教育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如何培养优质的幼儿教育师资力量、更好地融合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等,都是学前教育领域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方向。
总之,学前教育学是一个涉及多领域知识的学科,需要不断丰富和深化我们对幼儿成长和发展的理解,更好地引导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教师资格中的学前教育知识点
幼儿教师资格中的学前教育知识点学前教育作为幼儿教师资格认证的重要内容之一,涵盖了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学前教育知识点,以确保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师资格中的学前教育知识点。
一、婴幼儿发展与早期教育学前教师需要了解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特点。
他们应该熟悉婴幼儿的感知、运动、语言、认知等方面的发展,以便能够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早期教育活动。
此外,学前教师还应了解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如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等。
二、幼儿认知发展学前教育知识点还包括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了解。
学前教师需要了解幼儿在认知方面的发展轨迹,从而能够选择适当的教育活动和教学策略。
例如,学前教师应该知道幼儿在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学习材料和教学方法,如通过游戏、观察、亲身体验等方式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三、早期语言发展与教学早期语言发展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前教师需要了解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如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发展顺序,并能够通过适当的教学活动和方法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能力。
此外,学前教师还应了解语言障碍和语言发展延迟的特点,以便能够及时识别和帮助相关幼儿。
四、儿童心理与行为管理幼儿教师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和行为管理的基本原理。
他们应该能够理解儿童的情感发展和行为规律,同时能够根据儿童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行为管理策略。
例如,学前教师应该知道如何引导幼儿正确表达情感、解决冲突,并且能够建立积极的行为管理机制。
五、幼儿艺术教育幼儿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前教师需要了解幼儿艺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教育活动。
他们应该了解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对幼儿的发展有何益处,并能够设计相应的艺术教学方案。
六、家庭教育与家园合作学前教师还需要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他们应该能够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十大基本方法名词解释:1、直观形象法: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现象)、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这种方法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儿童思维的特点。
P1612、观察法:观察法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运用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方法。
P1623、演示法: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即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
P1624、示范法:是直观教学方法之一,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
P1635、范例法:也是直观形象法之一,指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供儿童直接模仿和学习。
P163(注:此知识点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6、参观法:参观法是与直观形象法有关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
它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场学习法。
P1647、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P166(注:此知识点还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8、语言法:是儿童教师最常用的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
P1689、故事法:是指幼儿园运用故事这种首都向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
P16810、讨论法:是儿童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
讨论法主要是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不了解的问题、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困难的问题、相互关系中矛盾的问题,甚至有错误看法的问题等,发表意见、共同议论商讨、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
P16911、移情法:强调认知——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
P17212、角色扮演法:是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基础性研究是指旨在揭示教育现象及过程的基本规律与本质联系并探索新的领域的研究..2.文献是使用文字、符号或图形等方式记录人类活动或知识的一种信息载体;是人类脑力劳动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3.抽样是指遵循一定的规则;从确定的研究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容量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的过程..4.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人为设计的环境下;严格控制外界条件进行的实验研究..5.临床法临床法是皮亚杰为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而独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对儿童的自然观察、灵活多样的谈话和儿童的实物操作实验综合起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6.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就是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的一种研究方法;即一边行动一边研究;想办法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的研究..它是以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科学研究的具体步骤有哪些科学研究的具体步骤可归纳为:1选题;2查阅文献;3提出假设;4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5收集资料;6分析资料;7得出结论;8撰写研究报告..2.好的研究假设有哪些基本特征一般认为;好的研究假设在内容与表述上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1假设应以叙述的方式加以说明;2当有两个以上的变量时;在每一个假设中;只陈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3假设有待检验并必须可以检验3.比较教育实验与自然科学实验的区别..首先;在实验研究的对象上:自然科学实验以物为研究对象;着力探讨人与物质的关系..教育实验则是以人和人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揭示正在成长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学前儿童在教育影响下全面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着力研究的是社会中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次;在实验物质手段方面:自然科学实验一般远离生产实践;主要是在实验室人为地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强调仪器手段工具的先进性..教育实验则主要在教育和教学的自然环境状态中进行..因为;离开了具体真实的教育实践的对象和环境;相应的教育现象就不可能出现..第三;在研究方法上:自然科学实验更关注的是量的描述;是随机对比求其精确度..而教育实验由于教育现象变量的不确定性;教育概念范畴界限的模糊性;以及涉及价值判断;且周期长;因素复杂;要想达到精确的量化分析是很困难的..因此;教育实验研究更强调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4.运用经验总结法应遵循哪些原则价值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5.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是什么1提出假设;2根据不同条件和样本提供的数据;从零假设出发;代入相应的公式;计算出检验统计量的具体值;3做出统计推断..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结合实际;谈谈观察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独特意义..答案要点:1可以弥补幼儿理解能力和反应方式的局限;观察到其他方法无法测量的行为;2可以克服正式测试中所测结果不稳定、不可靠的缺陷;3可以看到幼儿的真实表现..2.请根据问卷的基本结构及其各部分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注意事项;自选一个有关学前教育领域的课题;编制一份调查问卷..答案要点:1问卷内容必须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标题、调查者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指导语和问卷的正文;2正文部分的问题应包含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半封闭式问题;3问题不得少于10个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文献检索文献检索是以文献为对象的检索活动;即采用科学的方法;从图书馆和资料中心查找所需文献的过程..2.有意抽样法又称为按目的抽样;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抽取样本的方法..3.结构访谈结构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4.教育实验研究教育实验研究;就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控制条件下;对被试教育对象施加可操纵的教育影响;然后观测被试的变化及教育效果;以此推断所加教育影响同教育效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的一种研究..5.作品分析法又称活动产品分析法;是根据被试的活动作品来研究其心理特点的方法..6.麦克南的模式是一个时间进程模式..这个模式指出了按时间的发展;行动研究包含的几个行动循环;每个循环都包括确定问题、需求评价、提出设想、制定行动计划、实施计划、评价行动、做出决定反思和对行为的反思等七个基本环节;然后再根据行动结果再次确定第二行动循环所要研究的问题..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研究课题的来源有哪些1从教育实践中提出问题;2从理论学习和研究中发现问题;3从讨论和交往中发现问题;4从他人的研究成果中发现问题;5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寻找问题;6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问题..2.简述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1观察的目的指向性2观察环境的自然性3观察过程的直接性4观察主体的能动性5观察结果的客观性3.经验总结后的推广形式有哪几种;它们的含义是什么推广的方式有直接推广和间接推广两种..直接推广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各专业研究团体和学校主办或参与;有目的地组织经验总结者和总结对象;采取会议形式或现场演示;直接交流和传播教育经验;并由主管部门正式行文批转经验总结报告;要求所属单位或学校参照实施..间接推广是指将先进教育经验写成书面总结报告或录制成磁带、电视片等;由教育行政部门、专业研究团体、学校等组织;向教育报刊、出版社、广播电视台推荐;广泛宣传;扩大影响;促使先进经验的传播与实施..4.教育研究文字资料的汇编要注意哪些问题1根据研究目的、要求和研究对象的客观情况;确定合理的逻辑结构;汇编后的资料既能反映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又能说明研究所要说明的问题..2对分类资料进行初次加工..如;给各种资料加上标题;重要的部分标上各种符号;对各种资料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编上序号..3汇编的资料要做到完整、系统、简明和集中..所有采用的资料都要汇编到一起;大类小类要井井有条;层次分明;能系统、完整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还可以用尽可能简短、明了的文字;集中地说明研究对象的客观情况;并注明资料的来源和出处..如有必要;可对资料的价值和作用作一些简短的述评;以供进一步研究之用..5.撰写摘要的要求有哪些摘要就是课题研究的概述..一般来说;读者总是通过标题和摘要来了解一篇文章的大致内容;然后决定是否要阅读全文..因此;摘要必须在整个研究中挑选出最关键的内容并将其阐述清楚;保证摘要的内容准确、概括地反映出研究的发现及所得到的结论.. 摘要的文字力求忠实研究报告;清晰易读;并且避免用评述性的语言..摘要的字数一般视研究报告的篇幅而定;一般以150—200个字为适宜..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论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1发展性:即研究过程与结果应该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使研究对象从中受益..应该做到:研究活动不与日常活动所倡导的行为规范相违背;不能为儿童的心理造成损伤或情绪焦虑压抑;不能为了显示实验组的效果而剥夺对照组儿童的基本教育环境和条件..2自然性:就是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进行研究..研究的进行尽量不增加教师和幼儿的负担;不影响他们的正常活动;使幼儿表现自然;以便获得真实的资料..3适宜性:就是要考虑幼儿的能力水平来设计研究中要求幼儿完成的任务..对幼儿进行测试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0分钟..由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应注意通过动手操作来评价幼儿某方面的行为或发展水平.. 4准确性:研究过程的方案不能随意更改..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搜集信息加以分析..研究过程中应时时控制无关因素的干扰;确保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5可行性:考虑人员、经费、设备、技术等条件的承受能力时;应该实事求是地选择课题范围..在研究中尽量不打乱幼儿园原有的正常教学计划和作息时间..2.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应如何进行反思改进答案要点:1以研究问题为基点;2以研究计划为参照;3以教师行动为对象;4以改进实践为归宿..。
学前教育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学前教育及其发展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内涵一、学前教育的概念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0〜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学前教育包括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
广义的学前教育:能够影响和促进儿童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意志、性格和行为等方面发展的活动。
狭义的学前教育:指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分为学前家庭教育和学前社会教育(也叫学前公共教育)。
学前家庭教育的特点:领先性,长久性,单独性,随意性,随机性。
学前社会教育的特点: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多样性,专业性。
第二节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苏格兰的纽兰纳克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以教育为主要任务。
也是历史上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子女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招收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 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原意为“儿童的花园”),他被称为“学前教育之父”。
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时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
二、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1、学前教育机构的规模化2、学前教育机构多样化3、教育质量的提高4、学前教育手段现代化三、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一)我国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的诞生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为武昌蒙养院)。
(二)旧中国的幼儿教育陶行知一一南京燕子矶乡村儿童团(抨击旧中国的幼儿园害了三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倡“生活化,平民化”的教育)。
张雪门一一北平香山慈幼院(三)新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1、历史的转折2、曲折起伏的前进3、学前教育在改革开放中腾飞(1)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多形式、多渠道发展(2)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1989年6月,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草案),并于1996年6月正式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框架一、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概述------(第一章)二、研究前期准备------(第二章、第三章)三、量的研究-------(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四、质的研究------(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五、行动研究------(第十四章)第一章学前教育研究概述第一节学前教育研究的含义与特征一、什么是学前教育研究1、科学研究是指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探究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获取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
其核心是知识的拓展和问题的解决。
2、教育研究就是人们在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教育领域内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
3、学前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的一个分支。
在我国,学前教育通常是指针对0-6岁幼儿所实施的教育。
根据教育场所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托儿所教育(3岁前)和幼儿园教育(3-6岁)等。
不论广义或狭义,学前教育研究都可以被理解为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该年龄阶段教育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揭示其规律,进而有效的改善和体改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实践过程。
二、学前教育研究的特征教育研究的特征:1、规范性2、系统性3、创造性4、历史性5、经验性6、有效性7、可靠性。
学前教育研究的特征:1、研究对象的主体性2、研究内容的广泛性3、研究背景的开放性。
第二节学前教育研究的价值、目的与原则一、学前教育研究的价值1、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孩子2、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探寻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3、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纠正教育实践中的偏差二、学前教育研究的目的1、描述2、解释3、解决问题三、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1、教育性2、伦理性3、实用性4、可行性5、适宜性第三节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一、确定研究问题二、制定研究计划和工作计划三、收集研究资料1、保持客观性2、注意系统性四、整理和分析资料五、形成研究结论六、撰写研究报告第四节学前教育研究的类型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根据研究目的指向的不同,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是指研究的目的具有普遍性,研究的结果可以为现有学科的知识体系增添新内容的研究。
应用研究是指那些以解决当下实际问题为研究目的的研究。
二、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三、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四、质的研究、定性研究和量的研究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立第一节确立研究问题的含义一、确立研究问题的含义1、问题、研究问题2、教育研究问题以及具有的特点3、确立研究问题二、确立研究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确立研究问题是教育研究的首要环节2、确立研究问题有助于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第二节研究问题的范围和来源一、教育研究问题的选择范围1、教育本质2、教育功能3、教育组织4、教育政策5、教育内容6、教育方法与教育技术7、受教育者8、教育者二、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1、教育实践2、教育理论3、科研规划分别从哪些方面入手?第三节确立研究问题的基本原则一、意义性原则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二、可行性原则1、主观条件2、客观条件三、创新性原则1、内容的创新2、方法或科研角度的创新3、问题具有生长点第四节研究问题确立的过程一、界定研究现象二、初选研究问题三、初探研究问题四、界定研究问题五、陈述研究问题六、论证研究问题七、修改确立问题第三章查阅文献第一节查阅文献的目的和意义查阅文献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包括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检索、查阅,对有价值信息与资料的记录、归纳、解释及撰写文献综述。
1、界定研究问题2、寻找研究的新思路3、获得研究方法的指导4、识别有关进一步研究的建议5、寻找新的理论支持第二节查阅文献的步骤和原则一、查阅文献的主要步骤1、确定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关键内容2、查阅文献3、整理和筛选资料4、写文献综述二、查阅文献的基本原则1、查阅文献要“全”2、查阅文献要“准”3、查阅文献要“真”4、查阅文献要“勤”5、查阅文献要“思”第三节查阅文献的具体办法一、传统手工查询1、书籍的查询2、期刊的查询查阅期刊的方法:顺序查找法倒查法回溯查找法循环查找法即期累积法二、运用计算机检索第四节如何撰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就是在广泛研究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将有关的信息综合起来,并在研究报告中对选题范围内已有的文献写出评述。
1、研究者挑选文献和撰写综述的原则第四章什么是量的研究第一节量的研究综述一、量的研究的含义量的研究又称定量研究、量化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二、量的研究特点1、研究结论的可重复验证性2、研究结论的推广性3、借助统计数据说话三、量的研究有点与局限性优点:1、量的研究的标准化、精确化程度较高,逻辑推理比较严谨,研究结论更为客观准确。
2、量的研究的结论具有推广性3、量的研究比较适合在宏观层面上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
4、量的研究极力排除研究者本人对研究的影响,尽量做到价值中立。
局限性:1、只能对社会现象的比较表层的、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很难获得深层的信息,容易忽略深层的原因和具体的细节。
2、不能描述社会活动的所有方面,也不是所有社会活动的任何方面都可以像物理学元素那样得到精确的测量。
3、实际操作的艰难性。
第二节量的研究的基本概念一、抽样是指从一个特定的群体中选择一个样本的过程,目的是使该样本准确的代表总体。
(一)、抽样的要求1、界定总体界限2、样本应具有代表性3、合理的样本容量4、适宜的抽样方法(二)、抽样的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4、多级抽样5、整体抽样6、有意抽样7、方便抽样二、变量是指研究者感兴趣的,或与所要研究与测量的特性有关的那些随条件和背景变化而在质与量上会起变化的那些方面。
(一)、变量的分类1、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2、连续变量和间断变量3、定量变量与定性变量三、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事件或物体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数量化的过程,也就是对测量对象的某一方面属性给出一个可资比较的数值。
(一)、测量量表的分类1、类别量表2、等级量表3、等距量表4、等比量表5、模糊量表(二)测量的基本类型1、常模参照测量2、效标参照测量(三)教育与心理测量的特点1、间接地2、社会性3、近似性四、误差是与测量目标无关的任何一种变量或多次测量结果不一致所造成的不准确的测量结果。
(一)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2、取样误差3、测量误差五、概念定义与操作定义六、效度与信度(一)效度指的是测验或其他工具能测得的特质或功能的程度。
1、效度的种类: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内容效度表面效度效标关联效度(二)信度指研究所测得的结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亦指对同一事物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测量,其结果的相似程度。
种类1、重测信度2、复本信度3、内部一致性信度4、评分者信度(三)效度与信度的关系第三节量的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设计一、量的研究的基本步骤1、确定研究的问题2、在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理论,充分发挥科学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研究假设3、对研究假设涉及的抽象命题进行操作化定义,形成可观察和测量的具体变量;4、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究等方法收集资料;5、分析和研究资料,概括和检验假设研究。
二、研究设计的目的1、提供有效的研究问题的答案2、控制差异三、控制差异的方法1、随机化2、设计中建立一些条件或因素作为自变量3、保持条件或因素的不变4、统计调节四、量的研究收集数据的方法第五章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第一节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的含义一、实验研究就是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的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的优点和局限二、准实验研究是指一个实验运用原始群体,而不是随机的安排被试进行试验处理。
第二节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与设计标准一、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1、实验假设2、实验被试3、实验变量4、实验控制5、实验步骤6、实验结果7、结论二、实验研究的设计标准1、充分的实验控制:指对实验条件有足够的控制,以便研究者能够解释结果。
2、不加人为修饰:决定着实验结果能不能推广到非实验设定的情景。
3、比较的基础:需要通过某种方式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有实验效果。
4、通过数据获得充足的信息:数据必须能充分检验实验假设,应有对假设做出判断的足够精确度。
5、真实有效的数据:数据应充分反映实验效应,不应被实验的误差所影响。
6、无相关变量间的干扰:这一准则与充分的实验控制密切相关。
7、有代表性:我们常常希望将实验结果进行推广。
8、省力原则:如果其他特征相同,我们更倾向于采用比较简单的设计而不是复杂的设计。
第三节准实验设计一、单因素实验设计1、仅施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前测—后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3、索罗门三组设计二、多因素实验设计1、实验时仅操纵其中一个自变量2、试验时操纵多个变量三、时间系列设计1、单组时间系列设计2、多组时间系列设计四、单个被试设计1、A-B设计2、A-B-A设计3、A-B-A-B设计第六章调查研究第一节调查研究的特点与类型一、调查研究的特点1、间接性2、广泛性3、现实性4、难控制性二、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1、现状调查2、关系调查3、发展变化调查4、原因调查第二节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一、文献法二、历史法三、抽样法四、重点法五、典型法六、普查法七、内容分析法八、访谈法第三节问卷设计一、编制原则1、适宜原则2、简明原则3、整齐原则4、礼貌原则5、诱导原则二、编制程序1、草拟问题2、归类分组3、写出简函和填答说明4、列出基本资料填答栏5、结语三、编织形式1、开放型2、封闭型3、半定案型四、题目的呈现形式1、题目的排列顺序2、题目与答案的空间位置3、指示语的呈现五、其他注意事项第四节评定与报表第七章量的研究报告的撰写第一节量的研究报告的基本特征1、正确性2、客观性3、公正性4、可读性第二节量的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与撰写技巧一、量的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一般包含标题、署名(作者和单位)、摘要、关键词、文献综述、问题、假设、研究方法与过程、结果、讨论、结论、小结、参考文献等二、各部分的撰写技巧与注意事项1、标题2、署名3、摘要4、关键词5、文献综述6、研究问题7、研究假设8、研究方法9、研究结果10、讨论11、结论12、附录与参考资料目录第八章什么是质的研究第一节质的研究概述一、什么是质的研究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