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梳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理论梳理
第四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
• 第一节社会工作理论的结构与类型 • 第二节社会工作理论的流派
第四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 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结构与类型
逻辑结构 类型
一.
1.
社会工作理论的逻辑结构 根据理论与经验的联系程度,大卫•豪(D. Howe)之二分模型
• ①为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y for Social Work),是指解释人和社会本质,人的行为产生 和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运用规则和机制的理论;
2. ①
主要观点: 认知行为主义社会工作理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个体外显的特定行为,认为它是当前环境所 作的反应。要重视理性和认知的作用,它们在情绪和行为中起中介和协调的作用。
② 社会工作主要任务是,通过评估服务对象的思想、情绪和行为,试图剔除其非理性信念,修正这些错误心 理,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并且改变服务对象的思维过程,使之更为“理性”,以便服务 对象的行为能对环境有正确的反应,从而加强其解决问题及决策的能力以及自我控制和管理的能力。
,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出现问题。
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恢复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使它们能够重新有效配合、相互 协调。有学者区分了社会工作系统所包含的四种子系统:a改变媒介系统,工作者和机构;b服务对象系统 ,个人、团体及社区等服务对象;c 目标系统,那些为实现助人目标所必须影响的人;d 行动系统,整个 助人过程进行的互动系统,包括了前面三个子系统的互动过程。
则是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即通过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及诠释过程几个阶段,关注服务
对象个人层面中儿童时期的经验,以此治疗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
三者的平衡,从而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
二.
1.
认知行为理论 主要理论来源: 巴甫洛夫(Pavlov)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及操作条件原理为代表的行为主义,以艾利斯(Ellis )的理性-情绪治疗及“ABC”理论为代表的认知理论,班杜拉(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
2.
①
主要观点
心灵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人的行为来自心理世界,即本能的驱动;个人的经验、 感受、思想、幻想与梦都来源于无意识中,并且儿童时期存留与潜意识中的某些痛苦的体 验,使人格结构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之间关系失衡,从而导致产生病态行为。
社会工作强调个别化、订定协议、在安全与支持的环境中工作等实务原则;其主要工作原
表4-1 皮拉利斯的社会工作理论模型
二.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
❖
大卫•豪四分范式模型
①
依据:社会工作理论在对社会和人的本质、关于社会实践过程的看法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
异;
内容包括:主要理论,对人与社会的看法,社会工作过程理论(比如问题定义、问题评估、目标、方法 )。
激进变革理论
激进人文主义社会工作 (觉悟的提高者)
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认知行为主义社会工作理论也强调社会工作者的教育者和伙伴的关系,重视专业关系的
建立,相信服务对象改变认知错误的能力及案主自决,并要求社会工作者积极鼓励服务
对象参与合作。
三.
1.
人本主义理论 理论来源:人本主义心理学、现象学及符号互动主义等理论。
1. 主要观点:
它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意义世界”当中,而每个人的“意义世界”都是通过自己对个体与外部世
• ②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y of Social Work),是指直接作用与社会工作实践的,着重于对 社会工作的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方法和技巧进行说明的理论。
2.
① ②
根据理论的抽象程度,皮拉利斯(Pilalis)的三分模型: 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再两分 各个层次社会工作理论的抽象程度是有区别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 (革命者)
主 观 性 理 论
互动主义社会工作 (意义的探求者)
客 观 性 理 论 传统社会工作 (调停者)
秩序性理论 图4-2 大卫·豪的社会工作理论模型
第四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 第二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流派
一.
1.
心理分析学理论
这是一种建立在弗洛伊德(Freud)及其追随者学说基础上的社会工作理论。主要包括人格发 展理论和心理治疗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现在已不再是主流。
五.
1.
马克思主义理论 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激进取向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2. ①
理论主张:
个人问题应从社会结构方面寻找原因,包括社会存在、经济基础 、阶级压迫等方面,而不 是寻求个人特质与能力不足的问题;
弱势群体遭遇的不平等和不公平,是由于其处于工人阶级地位决定的; 只有改变整个社会结构,建立平等的社会结构才能解决问题。 理论焦点在于通过阶级斗争或其他集体行动来改变现有的社会现实。 最终目标是个人解放和社会变迁,并改变导致问题的社会。
界关系的“理解”和“解释”建构起来。当人们的理解和解释过程出现困难,问题便产生。
它认为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在价值上给予服务对象中心地位,理解服务对象的“意义世界”及其内 在矛盾,帮助他们重构自己的意义世界。
人本主义理论在小组工作中运用最为广泛。它认为小组过程是一个民主过程,要求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 象的需要具有同理心,相信他们的独特性,视每个人为个体,并尊重他们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对自己经历的 理解和解释观点。
四. 1.
社会系统理论
主要来源:冯·贝塔朗菲(Von Bertelanffy)的一般系统理论、结构功能主义。20世纪70年代 以来社会系统理论对社会工作产生了并继续产生着巨大影响。
2.
主要观点:
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在功能上互相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整体系统;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
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当这个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
3.
社会工作的任务 社会工作要理解被压迫者在其生活的社会和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并激发服务对象的自决; 运用冲突视角分析问题,并反思现存的社会制度,视社会处于不同利益群体的冲突之中;
帮助服务对象意识觉醒,理解压迫性社会结构导致了个人的问题,从而了解参与式民主及社会正义等理 念;
运用集体行动的手段,参与为服务对象赋权的社会运动,以争取社会资源的平等分配。
第四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
• 第一节社会工作理论的结构与类型 • 第二节社会工作理论的流派
第四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 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结构与类型
逻辑结构 类型
一.
1.
社会工作理论的逻辑结构 根据理论与经验的联系程度,大卫•豪(D. Howe)之二分模型
• ①为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y for Social Work),是指解释人和社会本质,人的行为产生 和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运用规则和机制的理论;
2. ①
主要观点: 认知行为主义社会工作理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个体外显的特定行为,认为它是当前环境所 作的反应。要重视理性和认知的作用,它们在情绪和行为中起中介和协调的作用。
② 社会工作主要任务是,通过评估服务对象的思想、情绪和行为,试图剔除其非理性信念,修正这些错误心 理,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并且改变服务对象的思维过程,使之更为“理性”,以便服务 对象的行为能对环境有正确的反应,从而加强其解决问题及决策的能力以及自我控制和管理的能力。
,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出现问题。
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恢复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使它们能够重新有效配合、相互 协调。有学者区分了社会工作系统所包含的四种子系统:a改变媒介系统,工作者和机构;b服务对象系统 ,个人、团体及社区等服务对象;c 目标系统,那些为实现助人目标所必须影响的人;d 行动系统,整个 助人过程进行的互动系统,包括了前面三个子系统的互动过程。
则是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即通过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及诠释过程几个阶段,关注服务
对象个人层面中儿童时期的经验,以此治疗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
三者的平衡,从而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
二.
1.
认知行为理论 主要理论来源: 巴甫洛夫(Pavlov)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及操作条件原理为代表的行为主义,以艾利斯(Ellis )的理性-情绪治疗及“ABC”理论为代表的认知理论,班杜拉(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
2.
①
主要观点
心灵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人的行为来自心理世界,即本能的驱动;个人的经验、 感受、思想、幻想与梦都来源于无意识中,并且儿童时期存留与潜意识中的某些痛苦的体 验,使人格结构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之间关系失衡,从而导致产生病态行为。
社会工作强调个别化、订定协议、在安全与支持的环境中工作等实务原则;其主要工作原
表4-1 皮拉利斯的社会工作理论模型
二.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
❖
大卫•豪四分范式模型
①
依据:社会工作理论在对社会和人的本质、关于社会实践过程的看法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
异;
内容包括:主要理论,对人与社会的看法,社会工作过程理论(比如问题定义、问题评估、目标、方法 )。
激进变革理论
激进人文主义社会工作 (觉悟的提高者)
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认知行为主义社会工作理论也强调社会工作者的教育者和伙伴的关系,重视专业关系的
建立,相信服务对象改变认知错误的能力及案主自决,并要求社会工作者积极鼓励服务
对象参与合作。
三.
1.
人本主义理论 理论来源:人本主义心理学、现象学及符号互动主义等理论。
1. 主要观点:
它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意义世界”当中,而每个人的“意义世界”都是通过自己对个体与外部世
• ②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y of Social Work),是指直接作用与社会工作实践的,着重于对 社会工作的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方法和技巧进行说明的理论。
2.
① ②
根据理论的抽象程度,皮拉利斯(Pilalis)的三分模型: 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再两分 各个层次社会工作理论的抽象程度是有区别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 (革命者)
主 观 性 理 论
互动主义社会工作 (意义的探求者)
客 观 性 理 论 传统社会工作 (调停者)
秩序性理论 图4-2 大卫·豪的社会工作理论模型
第四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 第二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流派
一.
1.
心理分析学理论
这是一种建立在弗洛伊德(Freud)及其追随者学说基础上的社会工作理论。主要包括人格发 展理论和心理治疗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现在已不再是主流。
五.
1.
马克思主义理论 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激进取向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2. ①
理论主张:
个人问题应从社会结构方面寻找原因,包括社会存在、经济基础 、阶级压迫等方面,而不 是寻求个人特质与能力不足的问题;
弱势群体遭遇的不平等和不公平,是由于其处于工人阶级地位决定的; 只有改变整个社会结构,建立平等的社会结构才能解决问题。 理论焦点在于通过阶级斗争或其他集体行动来改变现有的社会现实。 最终目标是个人解放和社会变迁,并改变导致问题的社会。
界关系的“理解”和“解释”建构起来。当人们的理解和解释过程出现困难,问题便产生。
它认为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在价值上给予服务对象中心地位,理解服务对象的“意义世界”及其内 在矛盾,帮助他们重构自己的意义世界。
人本主义理论在小组工作中运用最为广泛。它认为小组过程是一个民主过程,要求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 象的需要具有同理心,相信他们的独特性,视每个人为个体,并尊重他们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对自己经历的 理解和解释观点。
四. 1.
社会系统理论
主要来源:冯·贝塔朗菲(Von Bertelanffy)的一般系统理论、结构功能主义。20世纪70年代 以来社会系统理论对社会工作产生了并继续产生着巨大影响。
2.
主要观点:
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在功能上互相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整体系统;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
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当这个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
3.
社会工作的任务 社会工作要理解被压迫者在其生活的社会和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并激发服务对象的自决; 运用冲突视角分析问题,并反思现存的社会制度,视社会处于不同利益群体的冲突之中;
帮助服务对象意识觉醒,理解压迫性社会结构导致了个人的问题,从而了解参与式民主及社会正义等理 念;
运用集体行动的手段,参与为服务对象赋权的社会运动,以争取社会资源的平等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