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 差分放大电路设计实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差分放大器设计

专业年级:2012级通信工程

组员:20121342104 王开鹏

20121342105 王娜

20121342107 王象

指导教师:方振国

2014年11月27日

差分放大器设计一、实验内容

设计一具有恒流源的单端输入一双端输出差动放大器。V

CC =12V,V

EE

=-12V,

R L =20kΩ,U

id

=20Mv。

性能指标要求R id>25kΩ,A vd≥25,K CMR>60Db。

二、实验原理

图3.3.3

1、恒流源差分放大器

在生产实践中,常需要对一些变化缓慢的信号进行放大,此时就不能用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了。为此,若要传送直流信号,就必须采用直接耦合。差分式直流放大电路是一种特殊的直接耦合放大电路,要求电路两边的元器件完全对称,即两管型号相同、特性相同、各对应电阻值相等。

为了改善差分式直流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利用了负反馈能稳定工作点的原理,在两管公共发时极回路接入了稳流电阻R E和负电源V EE,R E愈大,稳定性愈好。但由于负电源不可能用得很低,因而限制了R E阻值的增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实际应用中常用晶体管恒流源来代替R E,形成了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器,电路如图3.3.3所示。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器,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模拟集成电路中,常被用作输入级或中间放大级。图3.3.3中,V1、V2称为差分对管,常采用双三极管,如5G921、BG319或FHIB等,它与信号源内阻R b1、R b2、集电极电阻R Cl、R C2及电位器RP共同组成差动放大器的基本电路。V3、V4和电阻R e3、R e4、R共同组成恒流源电路,为差分对管的射极提供恒定电流I o。电路中R1、R2是取值一致而且比较小的电阻,其作用是使在连接不同输入方式时加到电路两边的信号能达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或大小相等、极性相同,以满足差模信号输入或共模信号输入时的需要。晶体管V1与V2、V3与V4是分别做在同一块衬底上的两个管子,电路参数应完全对称,调节RP 可调整电路的对称性。

静态时,两输入端不加信号,即V=O。由于电路两边电路参数、元件都是对称的,故两

管的电流电压相等,即I B1=I B2,I C1=I C2,U CQ1=U CQ2,此时输出电压U o =U CQI -U CQ2=0,负载电阻R L 没有电流流过,而流过R E 中的电流为两管电流I E 之和。所以在理想情况下,当输入信号为零时,此差分直流放大电路的输出也为零。

当某些环境因素或干扰存在时,会引起电路参数变化。例如当温度升高时,三极管U BE

会下降,β会增加,其结果使两管的集电极电流增加了△I CQ 。由于电路对称,故必有△I CQ1= I CQ2△I CQ ,使两管集电极对地电位也产生了一个增量△U CQ1和△U CQ2,且数值相等。此时输出电压的变化量△U 0=△U CQ1-△U CQ2=0,这说明虽然由于温度升高,每个管子的集电极对地电位产生了漂移,但只要电路对称,输出电压取自两管的集电极,差动式直流放大电路是可以利用一个管子的漂移去补偿另一个管子的漂移,从而使零点漂移得到抵消,放大器性能得到改善。可见,差分放大器能有效地抑制零飘。

2、单端输入一双端输出

连接方式为①—A ,②—B —地;③—C ,④—D 。

3、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静态时,差分放大器的输入端不加信号U jd ,在图3.3.3中。对于恒流源电路

0444

4422I I I I I I I C C C C B R =≈+=

+=β

故称I 0为I R 的镜像电流,其表达式为

4

07.0e EE R R R V

V I I ++-=

= (3.3.1)

上式表明,恒定电流Io 主要由电源电压——VEE 及电阻R 、RC4决定,与晶体管的特性参数无关。

对于差分对管V 1、V 2组成的对称电路,则有2

21I I I C C =

= (3.3.2)

02

I id (mv)

图3.3.4 传输特性

2

1

01121C CC C C CC C C R I V R I V U U -

=-==(3.3.3) 可见差分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主要由恒流源电流I 0决定。

三、主要性能及其测试方法

1.传输特性

传输特性是指差动放大器在差模信号输入时,输出电流I C 随输入电压的变化规律,传输特性曲线如图3.3.4所示。由传输特性可以看出:

(1)当差模输入电压U id =0时,两管的集电极电流相等,I C1=I C2=I 0/2,称I 0/2点为静态工作点。

(2)U id 增加(±25mv 以内)时,I C1随U id 线性增加,I C2随U id 线性减少,I C1+I C2=I 0的关系不变,称此为差动放大器的线性放大区。

(3)U id 增加到使V l 趋于饱和区,V 2趋于截止区时(U id 超过±50mv );I C1的增加和I C2

的减小都逐渐缓慢,这时I C1、I C2随U id 做非线性变化,称此为差动放大器的非线性区。加大射极电阻RP (若RP 为固定电阻),可加强电流负反馈作用,扩展线性区,缩小非线性区。

(4)U id 再继续增加(超过±100mV ),V 1饱和时;I C1不再随U id 变化;V 2截止时,I C2为反向饱和电流,称此为限幅区。

以上分析表明,传输特性直观地反映了差分放大器的电路对称性及工作状态,可用来设置差动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及调整与观测电路的对称性。

可以通过测量V 1、V 2的集电极电压U C1、U C2随差模电压U id 的变化规律来测差模传输特性。因为U Cl =V CC -I C1;R C1,如果+V CC 、R C1确定,则U C1;与—I C1的变化规律完全相同,而且测量电压U C1、U C2比测量电流I C1;、I C2要方便,测量方法如图3-3所示。信号发生器输出为U id =50mV ,f i =1kHz 正弦波。设差分放大器为单端输入—双端输出接法,示波器上将显示如图3.3.4所示的传输特性曲线。Q 点就是静态工作点,对应的电压为U CQ /2,当U id 增加时,U C1随U id 线性减少,U C2随U id 线增加,但始终保持U C1+U C2=U CQ /2的关系不变。

所以此传输特性可以用来设置差分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观测电路的对称性。

图3.3.5 测量差模传输特性接线图

图3.3.6示波器显示的差模传输特性曲线

2.差模特性

当差分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输入一对差模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反)时,与差分放大器四种接法所对应的差模电压增益A ud 、差模输入电阻R id 、差模输出电阻R od 的关系如表3-1所示。

表3.3.1说明,四种连接方式中,双端输出时的差模特性完全相同,单端输出时的差模特性也完全相同。不论是双端输入还是单端输入,其输入电阻R id 均相同。

差模电压增益A ud 的测量方法是:输入差模信号为U id =20mV ,f i =100Hz 正弦波,设差分放大器为单端输入—双端输出接法。用双踪示波器分别观测U Cl 及U C2,它们应是一对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不失真正弦波。用晶体毫伏表或示波器分别测量U C1、U C2的值,则差模电压增益为

id C C ud U U U A 2

1+=

(3.3.4)

如果是单端输出,则

id

C id C ud U U U U A 1

1=

=

(3.3.5) 如果U C1与U C2不相等,说明放大器的参数不完全对称。若U C1与U C2相差较大,应重新调整静态工作点,使电路性能尽可能对称。

差模输入电阻R id 与差模输出电阻R od 的测量方法与基本设计实验一的单管放大器输入电阻R id 及输出电阻R od 的测量方法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