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兽医诊疗技术系列-中兽医技术

合集下载

中兽医常见病证针灸技法

中兽医常见病证针灸技法

中兽医常见病证针灸技法作者:吴昆泰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18年第05期摘要:兽医针灸是中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针术和灸术防治动物疾病及其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

它是我国历代兽医学家在防治动物病证中不断总结和创造出的一种独特医疗技术,是我国兽医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畜牧兽医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兽医;针灸技法;新概念病症“针灸”是针术和灸术的简称。

针术是运用针具刺激患病动物体的一定穴位以防治病证的技术;灸术是利用点燃的艾绒或其它温热物体对动物穴位或体表一定部位进行温热刺激以防治病证的技术。

由于二者都是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按照辨证论洽和补虚泻实的原则,通过刺激穴位促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病证的目的。

同时,这两种技术,在临床上经常合并使用,又都属于外洽法,所以在我国古代就把它们合并而简称为“针灸”。

这种技术具有安全有效、治疗范围广、操作简便、经济和无副作用等优点,几千年来,一直在兽医临床上广泛应用。

随着现代研究的进展和对国外的传播,越来越引起了国内、外不少兽医专家和学者们的注视,因而更促进了它的传播和发展。

1穴位的寻找方法每个动物的体型都不尽相同,因此穴位也会有微妙的差异,穴位的位置终究只是概略标准,所以必须进行寻找。

而这必须靠长年的训练才能办到,话虽如此,初学者仍有简单找到穴位的方法,只要用指尖按压穴位的周边,最疼痛的点就是了。

1.1寻找有指定指宽的穴位时有时会以“指宽”来指定穴位置(图1)。

一指宽,是拇指根部的宽度,二到四指,则是从食指和中指开始增加宽度。

这时也要以手指根部的宽度进行测量。

中兽医针灸师必须经过严格训练,经过一定时间的手法联系和临床实践,才能掌握各种针灸手法技巧,为患畜设计出完整的针灸诊治步骤,取得理想效果。

1.2针灸常用穴位1.2.1血针部分血针部分常见针灸穴位见表1。

1.2.2发热部分发热部分常见针灸穴位见表2。

1.2.3心病部分心病部分常见针灸穴位见表3。

中兽医应用技术第12章 疾病治疗

中兽医应用技术第12章 疾病治疗
3
12.1.2 脾虚积食 长期饲喂失调,劳役过度,脾胃受损,运化无 力,停滞于胃,不能运转而发病。 【主症】形体瘦弱,发病缓慢,病势较轻,但 易反复发作。左腹胀满,指压留痕,拱背呆立,神 疲力乏,肢体颤抖,粪便干少或间有拉稀,口色干 红,脉象细数。 【治则】补脾健胃,消积导滞。 【方例】四君子汤合曲蘖散(见补益方和消导 方)加减。
15
【主症】患畜水门垂吊着部分胎衣,并流出恶 露,母畜不时努责,回头顾腹。气虚者,毛焦体瘦 ,精神沉郁,形寒怕冷,口色淡白,脉沉弱,气虚 凝滞者,口色青紫,脉沉弦。 【治则】补气益血,活血化淤,剥离胎衣。 【方例】手术剥离胎衣时,应先向胎衣与胞宫 间灌注浓盐水,手臂消毒后一手伸入水门,另一手 轻拉外漏的胎衣,入水门之手顺序剥离胎衣,直至 全部剥离为止。
4
12.2 肺炎 本病是热邪蕴肺所引起的以发热、咳嗽、呼吸 困难为主征的疾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冬春 季节较多。 常因劳役过度或喂养失节,正气虚弱,外感温 热之邪,或风寒郁而化热。初呈肺卫表证,继而邪 热入里,肺热壅盛,灼津成痰,痰热郁阻,肺气不 利,则见高热、气急、鼻液黄稠。
5
12.2.1 风热犯肺 【主症】发热恶寒,神疲毛乍,咳重于喘,鼻 流清涕,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例】桑菊银翘散加减。桑叶30g,菊花 30g,银花60g,连翘30g,杏仁30g, 桔梗24g,薄荷24g,荆芥24g,知母30 g,贝母24g,杷叶30g,甘草15g,水煎 去渣,候温灌服。
9
【方例】①决明散:石决明(煅)30g,草 决明30g,黄药子20g,白药子20g,制没 药25g,大黄30g,黄芩30g,黄连20g ,郁金20g,黄芪20g,栀子20g。共为细 末,开水冲,候温饮用鸡子清4个,蜂蜜150g ,同调大家畜一次灌服。 ②清肝退翳散:石决明(煅)20g,草决明 20g,龙胆草20g,白菊花15g,蝉蜕15 g,木贼15g,蒺藜15g,大黄20g,桔梗 15g。共为细末,开水冲,候温大家畜一次灌服 。

中兽医诊疗方法在兽医临床实践中的

中兽医诊疗方法在兽医临床实践中的

Summarize and reviews | 综述与专论116 ·2022.060 引言当下在诊疗动物疾病的过程中,畜禽的临床症状越来越复杂,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传染病也越来越多,相较于西医治疗的各种副作用和耐药性提高的不良现象,中医临床治疗动物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了解中兽医诊疗技术的概念和特点,以及诊断方法,探索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

1 中兽医诊疗技术的概念和特点1.1 中兽医诊疗技术的概念中兽医发源于我国的古代,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具有独立医学理论的兽医学,是治疗动物疾病的宝藏。

中兽医诊疗技术内容主要为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以及病证的防治。

同时中兽医是一种将中医与兽医治疗相结合的临床诊疗技术,其将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功能看作治疗的研究对象,中兽医认为动物的五脏六腑与人的五脏六腑的生理属性是一致的,以辩证理论为依据的理论体系,以望、闻、问、切、辩证、方药和针灸等为主要的诊疗方法[2]。

1.2 中兽医诊疗技术的特点中兽医在形成初期是以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为原则,在千百年的演变过程中才逐渐形成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主要特点的中兽医诊疗体系。

中兽医认为,动物机体在各个身体器官组成部分之间是密不可分,相互连接的,不仅体现在生理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的,在病理变化上也是相互影响的,应该将动物整个机体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与此同时,在中兽医诊疗上不仅将动物内在机体看成一个整体,同时也将动物与自然环境看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2 中兽医诊疗技术的诊断方法2.1 望诊医生采用视觉观察患病动物的全身及分泌物和排泄物的的情况。

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动物的肥瘦情况来判断动物的正气盛衰情况,观察毛发和皮肤来判断动物的气血的情况,以及观察精神状态、站立行走情况、动物的眼耳口鼻以及排泄物情况等[3]。

作者简介:梅玉国(1974-),男,汉族,山东沂源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疾病净化及防控。

中兽医应用技术第10章 针灸术

中兽医应用技术第10章   针灸术
17
(1)艾卷灸 不受体位的限制,全身各部均可施术。可用火 纸或毛边纸将艾绒卷成纸烟形,长18~20cm ,直径约6cm。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又分温和 灸和雀啄灸两种。 (2)艾炷灸 为我国古代常用灸法。其形状为圆锥体,上尖 下圆。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3)温针灸 将圆利针刺入穴位,出现针感后,再将艾绒捏 在针柄上点燃,使热经针体传入穴位深部而发挥治 疗作用的方法,具有针刺和灸的双重作用。
19
(2)醋酒灸 又名“火烧战船”“背火鞍”。常用于治疗腰 背部风湿症和破伤风等。操作时,先把患畜保定于 4柱或6柱栏内。用温醋润湿患部及外围被毛,再 盖以醋浸的草纸或白布,然后在湿布上喷酒精,以 火点燃,反复地喷酒浇醋,火小喷酒精,火大浇陈 醋,切勿使敷布或被毛烧干。 (3)软烧法 是治疗慢性关节炎、屈腱炎、变形性关节炎、 腰风湿与腰挫伤的一种治疗方法。
28
②百会腰旁穴组。用于马、牛的多种手术。腰 旁穴共有3个。第一腰椎末端与最后肋骨连线之中 点为腰旁一穴,第二、第三腰椎横突末端之间为腰 旁二穴,第三、第四腰椎横突末端之间为腰旁三穴 。采用透穴针刺法,由第四腰椎横突末端进针,穿 过皮肤,针尖经其他腰椎横突末端,抵达最后肋骨 为止。百会穴参见马、牛的针灸穴位。
18
2)温熨疗法 用温热物体对动物患部或穴位施行敷熨,属灸 法的范畴。它具有温经散寒作用,是治疗家畜腰胯 风湿的常用疗法。 (1)醋麸熨 麦麸10kg(或酒糟、醋糟),陈醋2.5 kg,麻袋2条。先将一半麦麸,放在大铁锅中炒 ,随炒随加醋,加醋至手握麦麸成团,放手即散为 度,温度40~60 ℃,即可装麻袋中。用此法 再炒另一半麦麸,两袋交替,温熨患部,至患部微 汗时,即可停止,熨后注意保暖。
34
3)操作方法 穴位及针具消毒后,术者一手按穴,一手持针 ,先使针尖露出适当长度,对准穴位刺入,然后运 用指力进针,当达到有针感的适当深度,即可进行 补泻手法,以发挥针刺的治疗作用。如针下松弛, 则是没有针感,多由于针刺体表穴位不准,或进针 角度不对,或深度不够,或动物体位不正所致。应 提起针体,改变方向、深度,调整体位或起针重扎 ,务以产生针感为好。

中兽医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中兽医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X u m u s h o u y i中兽医学是我国畜牧业发展形成的一种以中医疗法为核心的综合性学科,又被称为“中国传统兽医学”,主要研究中国传统兽医的理、法、方、药及针灸等技术,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现代畜牧业养殖中依然适用。

如常见的牛瘤胃积食及马痉挛疝气等疾病,中医治疗方法比西医更加方便、有效,而且我国农村地区的中药资源丰富,能够就地取材,非常便利,养殖者的成本可以控制。

本文从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发展融合进行研究,分析了针灸技术及中兽医在防治牲畜疫情方面的应用。

1、中兽医学与西兽医学的融合及发展历程近代西方兽医学进入我国之后,对我国传统的中兽医学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冲击,但中兽医学中表现出的优势也始终存在。

在基层的畜牧兽医工作中,中兽医学与西兽医学同样重要,掌握两者的技术理论对于兽医工作人员非常重要,为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基层兽医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系统的中兽医学与西兽医学的理论知识,更要在实践中学会应用两个不同类别的兽医知识,适宜中医医治时要应用中兽医学,适宜西医医治时要采用西兽医学,在特殊情况还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总之,基层兽医工作人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最恰当的临床治疗方法。

在漫长的实践路程中发现,中兽医学与西兽医学之间存在互补的关系,中西兼容往往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兽医学的理论研究主要是通过探索物质的客观规律,利用自然界的植物药材等进行诊治,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中兽医学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并在西医学中也得到了相应的解释。

如中兽医学中动物表现有阴虚状况时,西兽医学则检测出环磷酸腺苷9MIP 升高的情况;中兽医学中动物表现有阳虚状况时,西兽医学检测出环磷酸鸟苷9MIP 有升高的情况,所以在某些方面,中兽医学与西兽医学的观点是一致的,即中兽医学中的阴阳学说也可用机体的内分泌所表示。

在西兽医学中,9MIP 可以降低血小板的凝固作用,而中兽医学中活血化瘀的药物则能够提升9MIP 的功能,如丹参、红花等。

中兽医学课程第5章 四诊

中兽医学课程第5章  四诊

危症五色的判断:
• • • • • 青如翠羽者生,似靛染者危。 赤如鸡冠者生,似衃血者危。 黄如蟹腹者生,似黄土者危。 白如豕膏者生,似枯骨者危。 黑如乌羽者生,似炱煤者危。
• 3 .舌苔:舌面的一种苔状物,为胃气上潮所生。主 要反映脾胃肠等的消化功能。正常苔薄、白色或稍黄, 干湿得中。
• • • • • •
第五章
四 诊
• 一.四诊:中医诊断家畜疾病最基本的四种方法。 • “望、闻、问、切”。 • 望诊:用眼睛检查病畜神色、形态、排泄物、分泌 物的性状。 • 闻诊:(1)听声音:叫声、呼吸声、肠音、咀嚼 声、咳嗽声。 • (2)闻气味:口气、鼻 气、痰、涕、脓汁、 • 粪便、尿等的味道。 • 问诊:询问疾病的发生发展经过、治疗情况。 • 切诊:切脉、触诊。
• (2)跛行(点痛):各种原因造成的四肢疼痛。

“敢抬不敢踏,病痛在蹄下;敢踏不敢抬,病痛在胸怀”
• (3)破伤风:腰背板硬,耳紧尾直,呈木马样,牙关 紧闭,口流清涎,第三眼睑下垂(闪骨外露)。

(4)颈部风湿:颈部低头难,腰脊板硬,头颈部回转 困难,不灵活 • (5)骨软症:毛焦肷吊,鼻浮面肿,腮骨重大,卧地 难起,跛行逐渐加重,越走越重。 • (6)食道阻塞(草噎):正吃草时,突然停止不吃, 残渣从鼻中流出,烦躁不安,频频伸头缩颈,严重可出 现气促喘粗,咳嗽。 (7)腺疫病(槽结):伸头直颈,鼻中流脓,水草难 咽,咳嗽,槽口(下颌间隙)肿大。
• 3.耳:肾之外窍。耳的动态除与家畜精神好坏有关, 还与肾及其它脏腑有关。健康家畜两而灵活而常扇动。 • • (1)两耳下垂,精神沉郁——心气不足,过劳,疫 病后期。 • (2)两耳直立——破伤风。 • (3)两耳歪斜,不时前后转动——失明。 • (4)呼唤不应——耳聋 • (5)一侧耳下垂,伴有口眼歪斜——面瘫(歪嘴风)

中兽医应用技术第10章 针灸术

中兽医应用技术第10章   针灸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5
11)选穴规律及取穴方法 (1)选穴规律 针灸治病与方药治病一样,其目的主要是扶正 祛邪,补虚泻实,同样有规律可循。一般是急性病 宜针,慢性病宜灸;实证、热证宜泻;虚证、寒证 宜补。只有辨证施治,才能发挥针灸的补泻作用, 收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2)取穴方法 针灸定穴方法又称取穴方法,是指确定针灸穴 位位置的方法。针刺时能否准确定位取穴,直接影 响疗效。
7
3)持针法 针刺时以手把持针具的方法称为持针法,常用 的持针法有以下三种: ①手握式持针法。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针头 ,根据刺入的深度留出针尖一定长度,中指和无名 指将针柄固定在掌心。此法用于宽针、三棱针和圆 利针。 ②执笔式持针法。如执毛笔一样夹持针柄,此 法多用于圆利针。 ③手代针槌持针法。将宽针握于右手食指、中 指、无名指之内,小指背侧托住针头,并控制针尖 留出的长度,拇指端按住针柄的末端,应用臂力的 摆动进行速刺。
图10.4
进针角度
10
7)进针的深度与针感 针刺时进针深度必须适当,不同的穴位对针刺 深度各有不同的要求,如开关穴刺入2~3cm, 而夹气穴一般要刺入30cm 左右。一般情况下 ,其他穴位均应以本书规定的深度为依据,但又必 须根据病畜体型大小、年龄、体质、病情等的不同 而灵活掌握。一般肌肉菲薄,或靠近大血管,或内 部有重要脏器的穴位,尤其是胸背部和肋下有肝、 脾的穴位,针刺不宜过深。
17
(1)艾卷灸 不受体位的限制,全身各部均可施术。可用火 纸或毛边纸将艾绒卷成纸烟形,长18~20cm ,直径约6cm。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又分温和 灸和雀啄灸两种。 (2)艾炷灸 为我国古代常用灸法。其形状为圆锥体,上尖 下圆。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3)温针灸 将圆利针刺入穴位,出现针感后,再将艾绒捏 在针柄上点燃,使热经针体传入穴位深部而发挥治 疗作用的方法,具有针刺和灸的双重作用。

中兽医诊疗技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中兽医诊疗技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l 猪的阳明 I 腑热症、 腹泻、 消化不良和仔猪白痢, 可 l 以 I 就地采药或购药组方治疗。如牛瘤胃 积食、 马
大热,I 』归气术被脾经 , f 【 左橘降浊散滞气 , 升柴从 胃引阳升 , 八味药合并 为主 , 在此症用以升举阳
气, 同子宫外脱 , 益母 草 的 去淤 生新 , 加 活血行 血
牛 因胎儿死在腹中 , 在腐败菌的作用下 , 腐败膨
胀 , 积 增 大 , 迫母 体 胎 盘 , 起 母 体 胎 盘 坏 体 压 引
死 , 死胎 儿 和母 体胎 蠡 餍 败物 吸收 到病 牛 I液 坏 [ 6 L
木香 、 吴萸叶 、 黔曲组方 治疗 , 方中枳实 、 木香 、 青 皮、 吴萸 叶顺气 , 陈皮宽 中 、 青皮快膈而疏气 , 黔
2 就地 采集 中草药 治 疗 牛瘤 胃积食 、 臌
气 。 的 消化 不 良、 猪 白痢
其组方办法 , 按病采药 , 合理组方。 如牛瘤胃
食 滞 , 病 因过 食 青 草 或 精料 而罹 病 , 胃因充 本 瘤


气汤加滋阴凉血药治疗 ;仔猪 白痢用铁苋草 、 水
辣蓼、 虎杖 组 方 治 疗 ; 传 染 性角 膜 炎 用 龙 胆 泻 牛 肝汤 加熟地 、 山药 以补 其母 , 其脾 不 至 于泽泻 , 健
中兽 透搿糸旗
中兽医诊疗技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蔡 胜’ 张 余江 。
( . 州 省 余 庆 县 龙 溪 镇 畜牧 兽 医站 ,64 0 2贵 州 省 余 庆 县 畜 牧 兽 医 水 产 局 ) 1贵 54 0 ;.
中图分 类号 :8 82 ¥ 5 .3
文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0 3 6 5 (o oo — 0 6 0 10 — 6 52 l )2 0 3 — 2

中兽医基础课件——第八单元 针灸技术

中兽医基础课件——第八单元 针灸技术
二、火针疗法
(一)操作方法
1.烧针法 常用的烧针方法有以下两种。 (1)油火烧针法 先将针尖及针身前部用棉花缠绕成松紧适当 的枣核型,然后浸入植物油中,待油浸透后,将针尖部的油挤 干,以便于点燃烧针。点燃后烧至棉花将要燃尽时迅速去掉灰 烬,刺入穴位。
(2)直接烧针法 常用酒精灯直接将针尖烧红,立刻刺入穴位。 2.针刺方法 烧针前将所选穴位消毒后,用碘酊或龙胆紫做 记号,待针体烧透后,急刺穴中并稍做捻转,可稍留针或不留 针,起针后针孔用碘酊消毒,并用四环素等抗菌素软膏封闭。
第二节 针 术
七、激光针灸
(一)激光器 目前兽医临床使用最多的是He-Ne激光器和CO2 激光器。前者穿透力较强而热效应较弱的红光,主要用于照射 穴位和局部组织;后者穿透力较弱,热效应较强的红外不可见 光,可用于穴位烧灼,也可代替手术刀。
(二)适应症 激光在兽医学领域应用很广,无论在提高免疫效 应、镇痛、麻醉、催情、促排卵,还是在治疗动物的各种常见 病方面都有应用报道,详细情况可参考有关专著。
(一)检查针灸用具
实施针灸术前,应根据针灸方法的不同,选择 所用的针灸用具。例如,施针前须选择适当的针具, 并检查有无生锈、带钩、针柄松动或弯折现象,有 上述现象者,不能使用;艾灸前应检查艾绒或艾卷 是否有受潮现象,如果受潮,则因其不易点燃而不 能使用;烧烙前应根据直接烧烙和间接烧烙的不同, 选择刀状烙铁或方形烙铁等。
第二节 针 术
二、火针疗法
将火针加热后刺入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 火针疗法。火针能使针刺处的组织产生较深的灼伤灶, 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具有针和灸 两方面的作用。实践证明,火针疗法对某些疾病如风 湿症、慢性腰肢病等有较好的疗效。火针疗法在北方 多用,冬季和春季在南方也用。

现代中兽医诊疗体系

现代中兽医诊疗体系

钠2g静注,每天1次,氧氟沙星滴耳每天2次,百炎净内服每天2次,连用1周后,停用头孢和百炎净,采用氧氟沙星滴耳,每天2次,连用1周后痊愈。

后追访未见复发。

4体会与小结4.1病例为典型的外耳炎病例,病程较长,治疗时间也长。

笔者认为临床上采用氨苄,头孢拉定等抗菌消炎效果不佳时,应考虑用敏感抗生素。

笔者在治疗时选用了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钠,它对敏感细菌所致的各种重症,危症和其它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例具有较好的疗效,对耳、鼻、喉科的感染尤佳。

4.2氧氟沙星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厌氧菌均有强大的抗菌作用,耳、鼻、喉科感染也有较好的疗效。

临床上通过多例顽固性外耳炎的治疗认为:采用头孢曲松钠与氧氟沙星滴耳液内外结合治疗,疗效较佳。

[编者按]/现代中兽医诊疗体系0论文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理事长张克家教授和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许剑琴教授在分会2003年学术年会(2003年8月20-23日于陕西杨凌)上的学术报告,已收入论文集5中兽医药研究进展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该文对中兽医诊疗体系和中西兽医结合的论述,对读者将有所启迪,现征得作者同意,本刊特予以转载。

文章编号:1003-8655(2004)05-0031-05现代中兽医诊疗体系张克家,许剑琴(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094)中图分类号:S853.1文献标识码:A中医学和中兽医学分别在约2000年前和1200年前就形成了较完整的诊疗体系。

但自从上世纪初西方医学和西方兽医学传人我国之后,中西医学之间和中西兽医学之间便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在互相较量的同时,也逐渐互相渗透与交融。

其中,更多的是中医和中兽医吸收西医和西兽医以及一切现代先进科学的理论和技术,逐渐丰富和发展了自己。

近年来,西医和西兽医在不断更新自身的同时,也发现中医和中兽医有一些优势和长处,从而开始吸收和借鉴。

虽然中西医学之间和中西兽医学之间的这种相互借鉴、渗透与交融还远未达到/中西结合0的程度,但对中医和中兽医而言,一个崭新的现代诊疗体系正在形成。

常用兽医诊疗技术系列——常用中兽医治疗技术

常用兽医诊疗技术系列——常用中兽医治疗技术

常用兽医诊疗技术系列——常用中兽医治疗技术中兽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能够在广大农村广为传播使用且具有较高临床疗效和实用价值的兽医技术。

今天我们的节目就来为您介绍一下什么是中兽医治疗技术以及中兽医治疗技术是如何应用在临床实践中的。

中兽医治疗技术的定义中兽医学是产生于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方法的传统兽医学,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证防治等部分。

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学的影响,中兽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自己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论体系和以四诊、辨证、方药及针灸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方法。

几千年来,中兽医学为保障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兽医治疗技术的特点中兽医学在其早期发展过程中,接受了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的指导思想,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了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本特点的学术体系。

中兽医学认为动物体本身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动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它与外界环境之间紧密相关。

自然界既是动物正常生存的条件,也可成为疾病发生的外部因素,动物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这就是动物体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中兽医治疗技术的临床实践诊断方法望、闻、问、切是中兽医学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其中察口色和脉诊是中兽医的两大特色,咱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望诊。

望诊望诊,就是医者运用视觉有目的地观察患畜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的变化,以获得有关病情资料的一种方法。

望诊先是观察外部形态。

一是精神,对了解疾病的轻重和预后有较大的意义。

二是形体的肥瘦强弱,可辨患病的新、久和正气的盛衰。

三是被毛和皮肤的色泽、状态。

被毛光泽者气血充盈,反之则虚衰。

四是站卧的姿势和行走的步态。

兽医治疗技术

兽医治疗技术

xx年xx月xx日
兽医治疗技术
兽医治疗技术的概述兽医治疗技术的常见类型兽医治疗技术的应用领域兽医治疗技术的实施和管理兽医治疗技术的未来发展其他相关内容
contents
目录
兽医治疗技术的概述
01
兽医治疗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对动物疾病进行诊断、预防和治疗的一系列措施。
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因素
新兴的兽医治疗技术需要考虑其对社会的影响。例如,确保公众对基因编辑和3D打印技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考虑到技术的成本和效益,以确保其公平分配。
兽医治疗技术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动物的福利。应确保动物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受到最小程度的痛苦和折磨。同时,需要考虑如何使治疗过程尽可能地无创、快速和高效。
法规执行和监管
兽医治疗技术需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和标准,相关部门应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执法。
与兽医治疗技术相关的法律和法规Fra bibliotek专业课程
学习兽医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完成相关的专业课程,如动物医学、动物生理学、药理学等。
实践培训
兽医治疗技术需要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学生需要进行实践培训,包括动物保定、采血、注射等技能。
与兽医治疗技术相关的教育和培训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康复疗法
公共卫生和紧急治疗技术是兽医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防疫、检疫、重大动物疫情处理等多种技术。
公共卫生和紧急治疗技术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和应对能力,同时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保证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公共卫生和紧急治疗技术
不同的兽医治疗方法具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病情和动物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手术治疗需要具备专业的手术技能和严格的手术操作规范,同时需要注意手术适应症和术后护理,以保证手术效果和动物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兽医诊疗技术系列——常用中兽医治疗技术中兽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能够在广大农村广为传播使用且具有较高临床疗效和实用价值的兽医技术。

今天我们的节目就来为您介绍一下什么是中兽医治疗技术以及中兽医治疗技术是如何应用在临床实践中的。

中兽医治疗技术的定义
中兽医学是产生于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方法的传统兽医学,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证防治等部分。

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学的影响,中兽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自己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论体系和以四诊、辨证、方药及针灸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方法。

几千年来,中兽医学为保障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兽医治疗技术的特点
中兽医学在其早期发展过程中,接受了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的指导思想,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了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本特点的学术体系。

中兽医学认为动物体本身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动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它与外界环境之间紧密相关。

自然界既是动物正常生存的条件,也可成为疾病发生的外部因素,动物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这就是动物体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中兽医治疗技术的临床实践
诊断方法
望、闻、问、切是中兽医学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其中察口色和脉诊是中兽医的两大特色,咱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望诊。

望诊
望诊,就是医者运用视觉有目的地观察患畜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的变化,以获得有关病情资料的一种方法。


诊先是观察外部形态。

一是精神,对了解疾病的轻重和预后有较大的意义。

二是形体的肥瘦强弱,可辨患病的新、久和正气的盛衰。

三是被毛和皮肤的色泽、状态。

被毛光泽者气血充盈,反之则虚衰。

四是站卧的姿势和行走的步态。

然后再分别观察眼、耳、口、鼻、呼吸、躯干、四肢、二阴(阴茎、睾丸或阴门和肛门)及粪、尿等。

察口色,就是观察口腔各有关部位的色泽,以及舌苔、口津、舌形等的变化,以诊断脏腑病证的方法。

口色是气血的外荣,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口色的变化反映着体内气血的盛衰和脏腑的虚实。

一般健康家畜的口色淡红、鲜明、光润,有津液;若是发现晦暗枯干的现象就表明家畜身患疾病。

另外还要观察舌苔,舌苔的变化可反应胃气的强弱,健康家畜舌苔常不明显或薄白而润泽。

病时则有白、黄和灰黑苔。

白苔主表证、寒证,黄苔主里热证,灰黑苔主湿热证。

此外,还应注意唇、舌、舌苔的润燥。

湿润者津液未伤,口干苔燥者乃热伤津液。

至于白腻苔则常为湿浊的表现。

闻诊
闻诊是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包括耳闻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闻声音包括叫声、呼吸音、咳嗽声、咀嚼及肠音等;嗅气味包括嗅口气、鼻气及脓、粪、尿、带等的气味。

问诊
问诊指向畜主了解病畜病史和发病情况如饮食、反刍状况以及周围家畜有否发病等。

切诊
切诊是依靠手指的感觉,进行切、按、触、叩,从而获得辨证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

切诊主要包括脉诊和触诊两部分。

脉诊
脉诊是用手指切按患畜一定部位的动脉,根据脉象了解和推断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脉象和口色一样,也是畜体气血盛衰盈亏的反映,而气血又是脏腑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功能表现。

因此,五脏六腑和畜体各器官组织的状况,都能不同程度地由脉象反映出来。

不同的家畜,切脉部位亦不相同。

马属动物切双凫脉或颌外动脉;牛、骆驼等切尾动脉;猪、羊、犬等切股内动脉。

脉象分平脉、病脉和绝脉三类。

平脉健康家畜的脉象,其脉感不快不慢。

家畜由于品种、性别、年龄的差异,平脉也不一样。

公畜的脉多洪大有力。

母畜的脉多细数。

老龄家畜脉偏浮大,中龄家畜脉多
偏滑,幼龄家畜脉多柔和。

这些都属生理性变化,统称为中性脉。

另外妊娠脉象,往来流利有力,称为滑脉,也属平脉。

而病脉则是指脉感过快过慢、过重过轻等,不同于正常健康家畜应有的脉象。

病脉主要有浮沉、迟数、虚实、洪细、滑涩等。

绝脉也称怪脉,是疾病危重期出现的一种脉象,有助于判断病症的预后。

触诊
触诊,是用手对病畜各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探察冷热温凉、软硬虚实、局部形态及疼痛感觉等方面的变化,以获取有关病情资料的一种诊断方法。

了解了中兽医的诊断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兽医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治疗方法
中兽医学主要以中药和针灸为主要治疗手段。

我们先来看看中药疗法。

中药疗法
中兽医学在防治疾病过程中,首先通过辩证将病情确定为某种证侯,再根据证侯确立相应治则,然后在治则的指导下选择相关药物,
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成方剂进行治疗。

中兽医临床常用的药物有:解表药例如麻黄、薄荷、桂枝、苍耳子等;清热药例如栀子、苦参、芦根、射干等;泻下药例如芒硝、大黄、番泻叶等;补气补血药例如首乌、白芍、当归、人参等。

接下来咱们再来看看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针术和灸术的总称。

首先来说说什么叫针术。

针术
针术是指利用各种不同的针具或某种刺激源刺入或辐射动物体表的一定穴位,给以适当的刺激,借以达到通经活络、宣导气血和扶正祛邪的目的。

临床上常用的针具主要有:(使用同期)圆利针、毫针、三棱针、宽针、穿黄针、火针、夹气针以及电针仪、激光针治疗仪、微波针灸治疗仪以及电磁波治疗仪等。

临床上常用的针术有:白针疗法、电针疗法、血针疗法、火针疗法等。

白针疗法指的是实施针术后不出血的针法,主要作用在白针穴位,例如后三里、环跳、抢风等,这些穴位下面没有大的血管或是丰
富的毛细血管,操作时使用酒精棉球在穴位上消毒,然后将针慢慢插入就可以了;电针疗法其实是白针疗法基础上的一种针法,不同的是在实施白针方法的同时给以电刺激;血针疗法也叫放血疗法,主要作用在血针穴位上,例如玉堂、通关、三江穴等,这些穴位是指在血管上或是毛细血管比较丰富的穴位,操作时以放血来治疗病症。

激光针疗法指的是使用激光针,对动物的特定穴位进行照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

简单介绍了这几种针术,接下来咱们来看看什么叫灸术。

灸术
灸术是利用点燃的艾炷或艾卷,以及其它温热的物体,作用于动物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给以温热灼痛的刺激,借以达到疏通经脉、驱除寒邪的目的。

临床上常用的灸术主要有:艾柱灸、艾卷灸、温针灸、醋酒灸、醋麸灸、软烧法以及烧烙法等。

艾柱灸指的是把艾柱放在相应的穴位上,将其点燃,通过艾柱的熏烤作用达到治疗的效果,醋酒灸一般治疗腰胯部位的风湿疼痛,首先用醋将动物发病处的被毛刷透,选取一块略大于发病部位的多层棉布,用醋浸透,将布搭在发病部位,用吸耳球吸取酒精洒在棉布上,将酒精点燃,火焰小的时候洒酒精,火焰
大的时候可以洒醋,这样蒸到动物的耳根额头微微出汗即可达到治疗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常用兽医诊疗技术系列——常用中兽医治疗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回归自然”和“健康养殖”的思想理念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

在此背景下,毒副作用小、无有害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的中兽医学疗法也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