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子不语》中的鬼形象【开题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浅析《子不语》中的鬼形象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的小说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清代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给小说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小说创作中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就是塑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之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生活创作出来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的典型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加具有代表性。

袁枚是清中叶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在诗歌、散文等方面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他的小说《子不语》曾一度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袁枚作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被人们称为“南袁北纪”。《子不语》一书中收录了许多鬼怪故事,以简洁明了的笔法,描绘了别有一番趣味的鬼神世界。

《子不语》的正集大约成书于乾隆五十三年前,后来又有些陆续的篇章,汇为续集。《子不语》又名《新齐谐》,取意于《论语》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表明所记正是孔子所“不语”者。后来作者发现元人新部中已有此书名,于是改书名为《新齐谐》,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齐谐者,志怪者也”。

袁枚在《子不语》一书序中表明,这些故事是他“妄言妄听,记而存之”,但从这些故事中不但可以探讨书中思想内容,更能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审美趣味等。而在明清众多小说研究中,对《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书的研究比较透彻,而对袁枚的诗歌、散文、“性灵说”等研究的较多,对袁枚的小说研究还比较薄弱。所以想通过对《子不语》一书中的鬼形象做具体探究,从而更为深刻的认识袁枚与他的这部小说《子不语》。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死亡以及死亡后的世界既好奇又害怕,于是从古至今,各个国家的人们都对鬼魂一说都有自己的故事与看法。清朝时一个文字狱兴盛的时期,在那个年代,一字可值千金,也可以是上千条的人命。文人们忧国忧民,却又碍于文字狱的专横,所以他们就想出了借物讽事的方法,让他们既可保命,又能对社会的丑恶现象予以

揭露。

清代的狐鬼文学众多,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到刘璋的《斩鬼传》、袁枚的《子不语》、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宣鼎的《夜雨球灯录》等,无一不是借鬼讽世的作品。在此之中,《聊斋志异》是最为后人所熟悉的,然而蒲松龄的文笔比较典雅,描述的狐鬼故事大多是男女间的爱情故事,篇幅也比较冗长,很多时候需要细细品味才能品味其中乐趣。而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又带有浓厚的说教意味,虽然每篇篇幅都比较简短,但却又有些晦涩难懂。而袁枚的《子不语》则不同,作者的文笔简洁幽默,通俗而不鄙俗,既没有蒲松龄的幽怨钟情、也没有纪晓岚的礼教包袱,颠覆了传统的狐鬼小说的套版,写出了一个别样精彩的神鬼世界。

在袁枚的笔下,阎王会酗酒、神祗会斗殴、鬼差会受贿、土地公会骗人。这些各种各样的鬼形象,都反映出作者的审美情趣。所以本文试从《子不语》一书中的鬼形象入手,从行为、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去分析这些丰富多彩的鬼形象。并且在探析各种各样的鬼形象的同时,把这些鬼形象进行分类,并且与以往的志怪小说中的鬼形象进行对比,从而能够更好的领略志怪小说中那种曲折离奇的情节演绎,惊心动魄的恐怖气氛渲染还有无不渲染的灵异之气,更加深刻的了解作者刻画这些鬼形象的意图,对作者的思想与观念有着更深刻的探析。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主要是通过收集有关论题的文献资料,并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深读及加工,运用筛选、比较等手段,选取对阐述证明自我观点有力的成分,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最终形成自己的论文体系,完成在资料中分析、加工、升华的过程。

论文拟从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形象作为切入口,分析《子不语》一书中众多的鬼形象,从众鬼的语言、行为、细节等方面进行分析。把这些鬼形象进行分类,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几个进行具体深入的探析,并且与其他志怪小说中的鬼形象做对比,从而对作者的思想与观念等有更深刻的了解,更深入的探析《子不语》一书中的精髓。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2010年11月中旬,导师出题,学生进行选题工作,在导师的帮助下理清论文研究头绪,确定研究方向。

2010年12月初,学生查阅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准备开题报告。

2010年12底至2011年1月初,学生分组汇报论文进展,进行开题论证。

2011年2月至4月,查阅资料,完成论文初稿。

2011年4月,提交论文初稿,二稿,定稿,期间主动和导师交流修改论文。

2011年5月底,做好论文答辩的准备。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袁枚.《新齐谐——子不语》[M].齐鲁书社,2004

[2]王爰.《搞什么鬼——<子不语>精选集注》[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英志.袁枚《子不语》的思想价值[J].明清小说研究,2002

[4]张灵.《子不语》研究[D].2007

[5]郑炜华.《鬼形象的起源及其在志怪小说中的演变发展概谈》[C].

[6]程章灿.《画鬼——“读鬼书”之一》[J].文史知识,1999

[7]肖彬夫,宁俊杰.中国文学史上的女鬼形象[J]. 锦州师范学院报,1989

[8]何懿.《阅微草堂笔记》与《新齐谐》的比较研究[D].2007

[9]张泓.纪昀对《聊斋志异》和《子不语》的态度[J].太原师范学院报,2010

[10]孙雪梅.另一个世界——《新齐谐》所构建的鬼神世界[J].社会科学家,2006

[11]刘芸.摘掉鬼神的面具——《子不语》中的神鬼形象分析[D].2008

[12]顾之川,顾大功.论《子不语》的思想意义[J].青海民族学院报,1993

[13]宗鸣安.平常之中蕴奇崛——读袁枚《子不语》[J].唐都学刊,19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