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燃烧器的分级浓缩_张海
煤粉细度对NOx生成的影响
煤粉细度对NOx生成的影响王康;许开龙;张海;董建勋;吕俊复;吴玉新;庞开宇【期刊名称】《燃烧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18(024)001【摘要】利用平面携带流反应器模拟煤粉在炉膛中燃烧的高温环境,研究了不同煤粉细度下NOx的沿程分布,并研究了煤粉体积分数对NOx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相同细度的煤粉,NOx体积分数随着高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煤粉细度的减小明显降低了 NOx体积分数,而煤粉体积分数的增加会导致 NOx体积分数增加.基于实验中得到的煤粉细度与NOx排放的关系,对减小煤粉细度进行了经济分析,并对传统的煤粉经济细度定义进行了讨论和修正.【总页数】5页(P34-38)【作者】王康;许开龙;张海;董建勋;吕俊复;吴玉新;庞开宇【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辽宁中电投电站燃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沈阳 110000;清华大学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辽宁中电投电站燃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沈阳 1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34【相关文献】1.煤粉细度对回转窑内NOx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J], 施海艳;李迎;张洪;苏灿洪;陈玉玲2.分级燃烧及煤粉细度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 [J], 肖理生;程俊峰3.氧分级对药渣O2/CO2燃烧NOx生成规律与反应机理的影响 [J], 孙浩家;佟海川;王长安;王超伟;唐冠韬;车得福4.煤粉燃烧时富氧部分气化对NOx生成的影响研究 [J], 程晓磊5.燃煤锅炉CO生成特性对锅炉效率及NOx生成的影响机制 [J], 吴运凯;向军;苏胜;王中辉;任强强;于鹏峰;黄海舟;徐俊;汪一;胡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5章 煤粉燃烧器
❖ 拢烟罩和火焰稳定器的应用。
四、多通道燃烧器的方位调节 ❖ 1. 喷煤管中心在窑口截面上的坐标位置
❖ 火焰过于逼近物料表面,一部分未燃烧的燃 料就会裹入物料层内,因缺氧而得不到充分 燃烧,增加热耗,同时也容易出现窑口煤粉 圈,不利于熟料煅烧;
第六章 煤粉燃烧器
一、燃烧器发展简介
❖ 20世纪70年代以前,回转窑广泛使用单通道 煤粉燃烧器。
❖ 70年代,出现了双通道燃烧器,性能得以改 善。
❖ 80年代相继出现三通道、四通道、五通道燃 烧器,以适应燃料和窑况变化的需要。
❖ 燃烧器的发展,强化了燃料的燃烧,充分发 挥了燃料燃烧的热效率。
二、单通道燃烧器
❖ 内风、煤风和外风采用同轴套管方式制作,喷出后 的混合过程是逐渐进行的。分级燃烧使三通道燃烧 器的内、外风和整个燃烧过程更加合理,也使燃烧 过程中的有害产物生成量减少。
❖ 煤风三者的总风量,只相当于单通道喷煤管燃烧空 气量的8~12%,故可大大减少煤粉气流着火所需的 热能,并可充分利用熟料冷却机排出的热气流。
风速,内风道为旋流向外扩展,煤风道为轴流向外 扩展,各通道出口截面可以调节。
❖ 特点是:外风道为轴流,并没有锥角缩口。内风道 为旋流向外扩散,煤风道为直通式轴流,中心管端 部结合圆锥台型端盖,以利煤风混合和稳定火馅。
5. 几种多通道煤粉燃烧器介绍
❖ A KHD公司PYRO-Jet燃烧器
超音速煤 粉燃烧器
❖ 将煤风置于旋流风和轴流风包围中,借以提高火焰 根部CO2浓度,从而抑制NOx的形成。
❖ 火焰稳定器
❖ 煤风管科前后收缩,可在维持轴流风和旋流风比例 不变的前提下,一次风量调节范围可达50%~100%。
低NOX煤粉燃烧技术概述
低NOX煤粉燃烧技术概述摘要:本文共分为四大部分:从当前火电厂脱氮的结设备构特点及组成~工作原理~燃烧方式~控制方法以及在火电厂中的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浅显的描述。
其中重要是对该设备的主要原理和控制方法~控制性能及特点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燃烧方式、控制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from the current circulatingfluidized bed power pl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working principle, and combustion of pulverized coal-fired boiler contrast, the control metho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rmal power plants in areas such as prospects forthe simple description. One important is the boiler control system for the maincontrol methods to control aspects of performance and features, and explainsKey words: current circulating、bed power plant、combustion of pulverized、boiler control system.一引言近年来能源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矿物燃料的燃烧所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NOX)己成为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
NOX是N2O、NO、NO2、N2O3、N2O4和N2O5的总称。
我国能源以煤为主。
一种浓淡分级可调式煤粉燃烧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浓淡分级可调式煤粉燃烧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遆曙光,王宏,王浩鹏,高柯,况敏,聂雪丽,李正行,刘燕南
申请号:CN202010719149.0
申请日:20200723
公开号:CN111828960A
公开日:
2020102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锅炉燃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浓淡分级可调式煤粉燃烧器,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同轴设置的外一次风通道、内二次风通道、外二次风通道,在内二次风通道的出口端设有内二次风喷口,在外二次风通道的出口端设有外二次风喷口,所述内二次风喷口和外二次风喷口均为锥形扩口型,将内二次风通道和外二次风通道统称为二次风通道,在二次风通道内设有旋流器,在外一次风通道内同轴设有内一次风通道,所述内一次风通道出口端位于外一次风通道出口端内侧,且内一次风通道出口端为内凹外凸交替弯折型端口,内凹外凸交替弯折形成的沟槽深度和宽度沿着煤粉气流方向Q 逐渐变大,实现了煤粉浓淡分级可调式控制,达到了最佳降氮燃烧状态。
申请人: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恒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5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郑州科硕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范增哲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分拉垂直亲和浓淡煤粉燃烧
分拉垂直亲和浓淡煤粉燃烧”立体分级低氮燃烧技术“分拉垂直亲和浓淡煤粉燃烧”立体分级低氮燃烧技术是我公司诸多热能专家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并经过实践验证的“降Nox、提升锅炉效率并举”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有技术。
最近完成的华电哈三电厂低Nox改造项目,经西安热工院测试:NOx指标标216mg/Nm 3(O 2 =6%),锅炉效率提升1.39%。
1 “分拉垂直亲和浓淡煤粉燃烧”立体分级低氮燃烧技术概述我公司自主研发并经过广泛应用验证的“分拉垂直亲和浓淡煤粉燃烧”立体分级低氮燃烧技术,保证在降低NOx的同时,燃烧稳定性好、炉内避免结渣和高温腐蚀,具有宽广煤质适应性,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燃烧效率,以取得优良的锅炉综合运行性能,同时能够满足对挥发分变化范围较大的煤质稳燃和高效燃烧的要求,做到节能和减排并举,一次改造的同时收获多项成果。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起到了稳燃和降低NOx生成的作用,而且同时还避免形成还原性气氛,防止了水冷壁高温腐蚀现象发生。
此外,在一次风喷口四周均设有周界风,运行时利用各自独立的风量控制挡板调整得到合适的喷口周界冷却风量,以便在喷口投入和不投入时保证充分风量冷却喷口,防止高温变形或烧坏。
另外在淡煤粉一次风喷口的背火侧周界风喷口面积适当增加,形成较大出口动量的侧二次风喷口,起到防止炉膛水冷壁结渣和防止高温腐蚀的作用。
2 低NOx控制技术机理和特点—降低NOx排放浓度措施2.1 低NOx燃烧器技术原理将采用新一代的高浓缩比浓淡风煤粉燃烧技术,是在一次风管道内采用经过详细研究和优化的百叶窗式煤粉浓缩器,使煤粉气流在流经百叶窗是产生不同程度偏转,煤粉与气流惯性分离,经分流隔板后分别形成两股浓、淡煤粉气流,同时在淡煤粉外背火侧布置有刚性强的侧二次风喷口。
燃烧器布置在四角切圆锅炉同一水平面,形成内、外侧假想切圆。
煤粉气流在水冷壁附近形成了比普通燃烧器强得多的氧化性气氛。
侧二次风在背火侧的投入将进一步强化煤粉形成的氧化性气氛,保证在深度炉内分级燃烧方式下,水冷壁附近的低煤粉颗粒浓度和氧化性气氛的运行环境。
MILD粉体燃烧技术研究进展与关键问题分析
MILD粉体燃烧技术研究进展与关键问题分析吕俊复;冯乐乐;吴玉新;张海【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24(49)1【摘要】MILD燃烧是一种在中度或极度低氧环境下发生的温和燃烧模式,兼具高燃烧热利用率和极低NOx排放的优势,国际燃烧领域认为它是拥有巨大应用潜力的清洁燃烧技术之一。
自1990年左右开展相关研究以来,对于实现气体燃料的MILD 燃烧的相关技术已相对成熟,而关于煤粉和生物质等固体燃料的MILD燃烧机制和实现条件的研究仍相对缺乏。
基于高动量氧化剂射流来实现内部再循环,不再需要外部高温预热来建立MILD燃烧,极大拓宽了MILD燃烧的应用范围。
从颗粒弥散、受热、着火、燃烧、污染物等方面概述了MILD粉体燃料燃烧的基础特性,由于颗粒的不均匀弥散和反应,煤粉等碳基固体燃料的MILD燃烧进程较气体燃料更复杂。
高速射流MILD燃烧在增加点火延迟的同时也扩展了点火区和反应区,需要对燃烧各阶段的特征和机理开展系统研究。
介绍了固体燃料MILD燃烧理论设计和装备研发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建议通过高精度数值模拟,改进现有燃煤锅炉燃烧器、调节工艺参数以匹配MILD燃烧模式,增加焦炭颗粒的停留时间以提高燃烬率,提高燃烧稳定性并抑制包括细颗粒物在内的各类污染物排放。
基于互联能源系统的整体方法,推进MILD燃烧与各类新型燃烧技术的耦合研究,尤其加强煤粉、生物质与氢、氨等可燃气体共燃特性研究,助力能源转型。
探究粉体MILD燃烧中的湍流两相流特征、湍流相间传热作用以及湍流-化学耦合作用是加深对粉体MILD燃烧理解的关键,涉及多变量分析和高精度模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总页数】11页(P224-234)【作者】吕俊复;冯乐乐;吴玉新;张海【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16;TU834.6【相关文献】1.粉体的燃烧合成技术及其在钛酸钡粉体制备中的应用2.燃烧合成钛酸钡粉体的研究进展3.钝体关键参数对煤粉燃烧效率和NO排放量的影响4.应用转炉粉尘催化高炉喷煤燃烧关键技术问题分析5.高速射流煤粉MILD燃烧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内外高浓度煤粉燃烧技术综述
1 我国浓淡燃烧器的类型和现状
自从日本的 PM ( Pollution Minimum) 和美国的 WR ( Wide Range Coal Mode) 两种浓淡燃烧器传入 我国后 ,国内相继出现了原理类似的浓淡燃烧器 。 实现煤粉浓淡分离的主要方法有 : (1) 撞击可调式浓 淡分离器 ; (2) 百叶窗式浓缩器 ; (3) 弯管的惯性分离 作用 ; (4) 旋流叶片煤粉浓缩器 ; (5) 旋风分离器等 。 其中撞击可调式浓淡燃烧器是比较成熟的一种[1 ] 。 撞击可调式浓淡燃烧器技术在使用中取得了很 好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如分离 后浓相与稀相气流速度的不均 、高负荷时燃烧器喷
国内外高浓度煤粉燃烧技术综述
刘大易 , 刘尔博
(松花江林业管理局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 要 : 分析我国浓淡燃烧器的类型和现状 ,借鉴国外几种清洁稳燃的高浓度煤粉燃烧技术的特 点和应用范围 ,对我国浓淡燃烧器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 关键词 : 浓淡燃烧器 ; 清洁稳燃 ; 浓缩 中图分类号 : T K 288 文献标识码 : A
C = 1 (高浓度) 左右才处于较高的火焰传播速度区 。
因此 ,对于低挥发分煤的燃烧分隔成浓淡两股 ,使高
浓度内粉流 A/ C 约为 1 。
PM 燃烧器可控制硝化物生成量在 250 ~ 65
pp m 。
山东黄台电厂已成功应用了三菱 300 MW 锅炉
PM 燃烧器煤粉分配器 。其设计参数如下 : 风量浓
环形通道末端内向收缩 ;滑动喷口也能使一次风出
口截面缩小 ,使粉煤向中心浓缩 ,在离燃烧器很近距
36 林 业 劳 动 安 全 第 17 卷第 1 期
MILD燃烧
2 MILD燃烧的研究进展
燃料 Derudi、Parente、Galletti等人分别对含氢燃 料的MILD燃烧作了研究,发现随着氢含量的 升高,需要大初始速度(>70m/s)和高烟气 循环率(Kv>9)才能实现MILD燃烧 荷兰国际火焰研究基金(IFRF)和清华大学的张 海等通过实验确认了煤粉能实现MILD燃烧, 且张等发现燃烧无烟煤时,NOx的排放浓度比 一般的低NOx燃烧器低50% Bassam等人发现适当降低停留时间,生物质 锯末在较高的射流动量(>80m/s)条件下也 能实现MILD燃烧,且NOx排放浓度低于80 ppmv,CO排放浓度低于100ppmv
基于MILD 燃烧的煤气化技术 MILD燃烧稳定性好, 炉内温度场与组分浓度场分 布均匀,燃料适应性好,NOx 生成量低
在气化炉内实现MILD燃烧,可提高碳转化率,改 善煤气品质,使气化特性对运行操作参数的变化不 敏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功实现了针对我国储量丰富但 难以气化的双高(高熔点、高灰分)煤的气化 应用于固体燃料气化燃料电池一体化系 Integrated Gasification Fuel Cell,IGFC) 中; 也可以应用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中
2 MILD燃烧的研究进展
2.3 我国情况
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清华、北大、华科、北科、中科大、同济、中南
率先进行了煤粉MILD 燃烧的尝试 (清华大学张海) 率先进行了无需预热实现MILD 燃烧的系统研究 (北京大学米建春) 率先实现了反应物预混的MILD 燃烧 (北京大学米建春) 已开始MILD 燃烧在煤气化中应用的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林其钊) 已着手氧燃料MILD 燃烧的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High Temperature Air Combustion, HiTAC)
燃烧设备----煤粉燃烧器
燃烧设备----煤粉燃烧器锅炉采用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
若干只(数量见附表三)低NOx 燃烧器前、后墙各三层布置在炉膛前后墙上,使沿炉膛宽度方向热负荷及烟气温度分布更均匀。
燃烧器上部布置有燃尽风调风器,若干只(数量见附表三)燃尽风前、后墙各两层布置在炉膛前后墙上。
采用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燃烧器布置图见图10。
燃烧器采用前后墙对冲分级燃烧技术。
在炉膛前墙分三层,后墙分三层布置新型低NOX 旋流式煤粉燃烧器,每层布置6 只燃烧器,全炉共设有36 只燃烧器。
在最上层燃烧器的上部布置了两层燃烬风喷口。
为了防止燃烧区域结焦,在燃烧器靠近水冷壁侧设3 层贴壁风。
煤粉燃烧器将燃烧用空气被分为四部分:即一次风、内二次风、外二次风和中心风。
煤粉及其输送用风(即一次风)经煤粉管道、燃烧器一次风管、煤粉浓缩器后喷入炉膛;燃烧器二次风箱为运行燃烧器提供内二次风和外二次风,为停运燃烧器提供冷却风。
内二次风和外二次风通过燃烧器内同心的内二次风、外二次风环形通道。
进入每个燃烧器的内二次风量可通过燃烧器上的二次风门进行调节,为手动。
通过调节内二次风门的开度可得到适当的内二次风量,以获得最佳燃烧工况,即良好的着火稳燃性能、高的燃烧效率、低的NOx 排放量及防止燃烧器结焦等。
进入每个燃烧器的外二次风量可通过燃烧器上切向布置的叶轮式风门挡板进行调节。
调节外二次风门挡板的开度,即可得到适当的外二次风量和外二次风旋流强度,以获得最佳燃烧工况。
燃尽风调风器将燃尽风分为两股独立的气流送入炉膛,中央部位的气流为直流气流,它速度高、刚性大能直接穿透上升烟气进入炉膛中心区域;外圈气流是旋转气流,离开调风器后向四周扩散,用于和靠近炉膛水冷壁的上升烟气进行混合。
外圈气流的旋流强度和两股气流之间的风量分配均可进行调节,它们的最佳状态应在锅炉试运行期间的燃烧调整试验时确定。
在水冷壁侧墙增加布置贴壁风,这是一种防止侧墙水冷壁高温腐蚀的措施。
每个贴壁风支管均设置有手动调节装置,它们的最佳状态应在锅炉试运行期间的燃烧调整试验时确定,推荐投运贴壁风时,初期风门开度定为20°,后期视情况再行调整。
一种中心富燃料内焰着火直流燃烧器[实用新型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876950.X(22)申请日 2017.07.19(73)专利权人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地址 15004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三大动力路309号(72)发明人 于强 胡鹏龙 沈涛 关靖宇 陈瑭 (74)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代理人 张伟(51)Int.Cl.F23D 1/00(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中心富燃料内焰着火直流燃烧器(57)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中心富燃料内焰着火直流燃烧器,包括方圆接头、一次风管道、浓淡分离器、一次风喷口、火焰稳燃器、弯头管路和直管管路,圆接头一端与弯头管路相连或与直管管路相连,方圆接头的另一端与一次风管道一端相连,一次风管道的另一端与一次风喷口相连,一次风喷口内设置有火焰稳燃器,一次风管道内壁安装有浓淡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浓淡分离装置,使浓股气流的输送浓度增加,再通过火焰稳燃器的扩锥结构,在燃烧器出口形成回流区,使固体燃料减速、滞止增浓,增加固体燃料气流的空间浓度,从而减小着火所需要的着火热,使该实用新型具有着火稳燃能力强、燃烧效率高、NOx生成量低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CN 206929768 U 2018.01.26C N 206929768U1.一种中心富燃料内焰着火直流燃烧器,包括方圆接头(1)、一次风管道(2)、浓淡分离器(3)、一次风喷口(4)、火焰稳燃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圆接头(1)一端与弯头管路(6)相连或与直管管路(7)相连;所述方圆接头(1)的另一端与所述一次风管道(2)一端相连;所述一次风管道(2)的另一端与所述一次风喷口(4)相连,所述一次风喷口(4)内设置有火焰稳燃器(5),所述一次风管道(2)内壁安装有所述浓淡分离器(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级浓缩是第 # 级浓缩的基础 ! 有了好的第 ! 级效
果 " 第 # 级浓缩就较易实现稳 燃 的 浓 度 要 求 ( 相 反 " 第 ! 级的效果差或根本没有 & 如双通道大速差燃烧
$
张
海等 ! 煤粉燃烧器的分级浓缩
发电技术
衡浓淡股之间的风量 ( 一般需要在浓股通道中通过 增设阻力件 ) 由于颗粒质量浓度增大 ( 浓股的单位动 量增大 ( 颗粒团聚的趋势增强 ( 不利于颗粒的快速加 热和挥发分析出 ( 也减少了化学反应所需的比表面 积 ( 另外颗粒团可能达不到或超出预定的射程 ( 在未 图# 煤粉在回流区内的空间质量浓度 "$# 完全燃烧时坠落炉底 ( 增加大渣含碳量 ) 因此 ( 在浓 缩的同时必须增强气粉之间的混合和湍动 ( 这就对 燃烧器出口的结构提出了一定要求 ) 图 & 所示是国 内 ( 家 大 型 锅 炉 厂 引 进 的 -.. #/0 公 司 的 12 型 燃烧器及喷口结 构 示 意 +#’,( 该 燃 烧 器 喷 口 附 近 布 置 $ $ !! " "!#$!!# !#" "!#$!!% "% "! % 的波纹式稳燃器一方面是以进一步提高煤粉局部空 间质量浓度 . 另一方面是为增强气固的混合和湍动 ) 相似的结构在我国自行开发的浓淡燃烧器中也得以 应用 +,,)
# 种燃烧器出口的颗粒分布 " 一次风气流流经钝体
或船体后被分离成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 # 股 " 先扩 展 " 后收缩 " 最后汇集成 ! 股 " 并 在 下 游 形 成 以 ! 个 低速区或回流区 ! 固体颗粒则受到钝体或船体的引 导而向燃烧器两侧集中 " 且随气流向前 ! 当 # 股气流 收缩汇集 & 气流弯曲 ’ 时 " 质 量 比 气 流 大 近 千 倍 的 煤 粉会由于惯性而脱离气流 " 射入气流弯曲而形成的 高温回流区 " 在那里滞止增浓 " 同时升温着火 ! 钝体 燃 烧 器 & 图 !$ ’’ 中 煤 粉 气 流 偏 转 显 得 十 分 平 缓 " 且 钝体后易出现回流区不稳定的卡门涡流 " 造成燃烧 器出口气流左右摇摆不稳定 " 使着火推迟和火焰不 稳定 " 稳燃能力下降 ! 由于船体的特殊形状 " 船形燃 烧器 & 图 !% ’’ 中有 相 当 部 分 的 气 流 由 船 体 的 上 下 # 个尖端导出 " 使紧贴船形燃烧器出口有一个小而稳 定的回流区 " 船体后的 # 股煤粉气流有较大的偏转 " 且气流流场稳定 " 这就使船形燃烧器有更好的稳燃 能力 !
发分释放温度高 " 高温煤粉与其释放的挥发分更偏
( 概述
除时间 % 温度和混合 * 个因素外 " 煤粉颗粒的质 量浓度在煤粉燃烧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 " 尤其是 对煤粉气流着火和稳燃的影响十分显著 *!"’+$ 在燃煤 锅炉中 " 煤粉质量浓度的提高可通过原始浓缩 ! 燃烧 器出口浓缩和燃烧器前浓缩来实现 " 其中主要依靠 一次风的浓缩 *’+$ 研究表明 " 煤粉质量浓度的提高有 助于煤粉挥发分的快速析出 " 有利于着火 ! 稳燃和降 低燃烧中 %&! 的生成 **+$ 从煤粉质量浓度与着火温 度的关系可看出 " 煤粉质量浓度的提高降低了煤粉 气流的着火温度 " 缩短了着火时间 $ 用热平衡的观点 及 , 着火热 - 的概念可一定程度地解释煤粉质量浓度 对 着 火 的 影 响 *$+" 但 这 一 解 释 没 有 充 分 结 合 煤 粉 在 炉内的燃烧过程 $ 一些研究者将是否可形成高煤粉 质量浓度与高温和较高氧质量浓度的区域并称为 ,三高稳燃区 -"并以此来判断燃烧器的稳燃性能 *!"-+$ 三高区理论强调了高煤粉空间质量浓度及其他相关 因素对着火稳燃的重要性 " 但未能全面地阐述煤粉 质量浓度对着火和稳燃的作用机理 $ 煤粉在射入炉膛 后 " 将 经 过 加 热 升 温 ! 裂 解 ! 挥 发分释放 ! 着火和燃尽等过程 $ 一般认为 ) 对挥发分 含量较高的烟煤 " 因挥发分释放温度低 " 煤粉不必加 热到很高温度 " 就有大量挥发分释放出来 " 这样挥发 分先着火 & 但对于低挥发分的贫煤及无烟煤 " 由于挥 收稿日期 ! ’""$-".-’*& 修回日期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 ’/!..."’’’"$ ( 作者简介 ! 张
"
煤粉燃烧器的分级浓缩
我国早期 开 发 的 煤 粉 燃 烧 器 除 预 燃 室 式 的 外 "
基本上都采用了在出口 附 近 的 浓 缩 来 实 现 稳 燃 " 其 中具有代表性的燃烧器有钝体燃烧器 # 船形钝体燃 烧器 # 双通道大速差燃烧器等 $!"%" 它们通过在喷口附 近放置不良导流体 # 相邻 # 股动量不同射流的相互 作 用 "或 旋 流 叶 片 产 生 的 旋 转 流 场 等 措 施 "在 炉 膛 内 形成一个局部高浓度的浓 度 场 " 提 供 稳 燃 的 必 要 条件 ! 现以钝体和船形燃烧器为例来讨论出口浓缩的 形成过程和相关燃烧器的稳燃机理 ! 图 ! 给出了这
# 煤粉燃烧器的第 $ 级浓缩
尽管目前多种的浓淡燃烧器以第 ! 级的浓缩方 式和特点命名 " 采用的浓缩方式也多种多样 " 如旋风 分离器 # 水平弯管 # 垂直弯管 # 百 叶 窗 和 异 型 挡 板 等 多种形式的分离器 " 但第 ! 级浓缩的根本目的只是 为实现浓淡分离 " 是为第 # 级提供浓缩的基础 ! 对于 各个浓淡燃烧器 " 第 ! 级浓缩的分离效率可能有所 差别 " 但这一差别不是影响燃烧器的稳燃性能的根 本原因 ! 可通过 # 方面解释 + 一是输送浓度与空间浓 度的区别 ( 二是颗粒浓度与稳燃的关系 ! 文献 $! % 指出 " 锅炉中的煤粉质量浓度有 # 个不 同 的 概 念 " 一 种 是 煤 粉 输 送 质 量 浓 度 " 它 是 指 ! 45 & 或 ! 67 ’ 气体 携 带 & 输 送 ’ 多 少 45 的 煤 粉 " 常 用 !6 &45-45 ’ 或 !8 &45-67’ 表 示 ( 另 一 种 是 煤 粉 的 空 间 质 量浓度" 它指某一固定空间内煤粉具有的质量浓 度 " 常用 " &45-67’ 表示 ! 显然描述煤粉在炉内的最 终燃烧特性需要使用的质量浓度是空间质量浓度 ! 在质量流率不变的情况下 " 煤粉的空间质量浓 度 " 与输送质量浓度 !8 的关系为 +
%&! 排放都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 同时 " 也遇到了一些
问题 " 如燃烧不完全 ’ 包括飞灰和大渣含碳量大幅增 加(!水冷壁在还原气氛下的高温腐蚀!炉膛结焦等 *.+$ 因此 " 如何在燃烧器的设计中 " 既保证良好的煤粉浓 缩效果 " 又克服浓缩对燃烧的负面影响是一个重要
海 ’!.01-(" 男 " 福建宁化人 " 博士 " 从事洁净煤燃烧技术研究开发 # 2-34567845984:;<=>5:;8?4+@A?+B:
图%
在燃烧器出口的浓缩方法
,!8 "9 &!5-!:’
&! ’
&’() % *+, -. /01231 34’.
从图 ! 可看到 " 钝体和船形燃烧器中颗粒的浓 缩分 # 级完成 " 第 ! 级浓缩发生在燃烧器前 " 是一次 风煤粉气流在流经燃烧器时 " 气流速度发生偏转 " 煤 粉沿燃烧器的外壁面浓缩 ( 第 # 级浓缩发生在燃烧 器后 " 是第 ! 级浓缩后的煤粉依靠惯性射入燃烧器 下游的回流区后滞止增浓 ! # 级的浓缩密切相关 " 第
%&’( #
)*+,&-./*,0 01+&-2301, &1 +0-&+-./*,&41 5410 "6+43706( $#
似表达为 ! 式中 !!# &!! 分别为燃烧器内一次风口和出口回流 区内的煤粉速度 ’ 可以看出 ( 当煤粉由于速度滞止而 减速就会发生增浓现象 ( 并可能成倍地增大空间质 量浓度 ) 因此 ( 燃烧区的煤粉质量浓度更大程度上取 决于一次风的出口浓缩 ( 即所谓的第 ! 级浓缩 ( 或取 决于下游的低速 * 或回流 # 区的形成 ) 从着火和稳燃的角度看 ( 煤粉颗粒浓度亦存在 一个最佳值 ( 过浓的煤粉气流 ( 反而使煤粉燃烧区的 温度下降 +&,) 实际上 ( 实现良好的稳燃不仅不需要一 次风过高的浓缩 ( 而且不需要一次风整体的浓缩 ) 经 计 算 ( 只 要 有 大 约 #’! 的 煤 粉 先 着 起 来 ( 就 可 维 持 整个煤粉气体的稳燃 ( 这一点在富集型燃烧器上的 实 践 经 验 得 到 了 证 实 " 见 图 ( %( 该 燃 烧 器 采 用 了 用 小火点大火的设计思想 ( 实现了很好的低负荷稳燃 的效果 +),) 另外 ( 过分地追求第 # 级浓缩的效果可能 带来燃烧器阻力增大 - 磨损增强 & 稳定和可靠性降 低 ( 燃烧器喷口烧损 ( 煤粉后续的混合变弱和燃烧效 率降低等问题 )
式 中 +!5 #!: 分 别 为 气 体 和 煤 粉 颗 粒 的 平 均 流 速 &4; 通常 !5 !!:" 因而 " ! !8"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