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德国近代文化民族主义
略论19世纪上半期德国社会三大思潮-文档
略论19世纪上半期德国社会三大思潮19世纪上半期的欧洲处于新旧社会交替的风云激荡年代。
各种思潮汹涌澎湃,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潮冲击着欧洲思想文化界,进而形成强大的政治运动。
这些思潮的涌现向人们表明,政治已不再仅仅是宫廷和政府的事,不再仅仅是特权等级和教会的事,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以及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无产阶级也提出了自己的愿望和看法。
在这些思潮中,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是这一时期遍及欧洲的最强劲的政治思想运动;与此同时,作为与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相抗衡的一种思潮,保守主义在这一时期也有充分的表达。
在德国,由于特殊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等三大思潮呈现独特的发展趋势。
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后,德国恢复了封建割据状态。
以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为首的封建保守势力对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进行打压。
出于对现实的不满,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领域掀起了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波涛。
德国封建保守势力则力图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打出了保守主义的思想大旗,形成了强大的保守主义思潮。
这三种思潮的较量对日后德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在19世纪上半期的德国,自由主义是一股最强大的思潮和运动。
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一运动给德国社会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
同时,这一思潮和运动在德国发展的困难性和不断失败也向人们表明,作为德国近代社会政治发展核心问题的民主化进程为何一直处于进展缓慢状态。
自由主义盛行于19世纪的西欧,是正在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运动,其政治含义体现为自治、自主的原则,理性、自治、个人自由、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它的主要内容。
这种思想首先来自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
从自由主义角度出发,个体的自治、自由是生命观的核心,也应该是国家和社会的目标。
同时,自由主义也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思想的产物。
根据自由主义思想,国家活动的内容和方法都应该受到限制,个人的自由在强大的国家优势面前应该得到保障。
近代西欧两种民族主义思潮探析
近代西欧两种民族主义思潮探析近代西欧的两种民族主义思潮分别是民族国家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
两种民族主义思潮形成的背景不同,表现方式也各有特点。
一、民族国家主义民族国家主义是指以民族国家为核心的政治主张,即一个民族应该拥有一个国家,国家的权威应该建立在民族身上。
这种思潮的形成主要源于19世纪末期国家民族兴起的潮流,尤以德国民族主义为代表,它倡导建立大德意志民族国家,扩大德国领土,统一德国。
这种民族国家主义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争取独立,扩大领土,以及强化民族认同等。
在民族国家主义的背景下,民族国家成为建立和维护民族认同的工具和象征。
民族国家主义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是因为它强调了民族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权利,它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民族自由和不受干涉的权利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文化民族主义则主要强调的是文化、语言和历史等方面的民族认同。
这种思潮的主要特点是强调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追求文化上的纯正性,拒绝接受来自其他文化的影响和变革。
文化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强调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性,以及反对文化多样性和世界主义等。
在文化民族主义的背景下,文化成为维护民族认同的核心。
文化民族主义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民族传统具有独特性和重要性,因此需要强化保护和传承。
同时,文化民族主义也会反对国际化和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总的来说,民族国家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是近代西欧两种不同的民族主义思潮。
由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两种思潮的表现形式也各有特点。
不过,无论是民族国家主义还是文化民族主义,它们都体现了民族认同的重要性,说明民族问题依然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纳粹德国的崛起反思种族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兴起需要警惕和抵制
纳粹德国的崛起反思种族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兴起需要警惕和抵制纳粹德国的崛起:反思种族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兴起需要警惕和抵制随着时间的推移,纳粹德国成为世界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
纳粹德国的崛起不仅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破坏,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如何防范和抵制种族主义和极端主义再次兴起,成为当代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纳粹德国的崛起进行回顾,并倡导警惕与抵制种族主义与极端主义的理念。
1. 纳粹德国的崛起与背景纳粹德国的崛起始于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
德国国内政治动荡不安,社会经济危机四伏,纳粹党利用这一时机展开活动,妄图从中谋求自身的利益和权力。
阿道夫·希特勒的纳粹党以其极端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仇恨言论,迅速赢得广大民众的支持。
2. 纳粹德国的建立与种族歧视纳粹德国建立后,纳粹党开始执行一系列种族主义政策,对犹太人以及其他少数族群进行歧视和迫害。
这种种族歧视的做法对世界造成了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和道德的沦丧,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警示。
3. 纳粹德国的极端主义思想与舆论控制在希特勒的领导下,纳粹德国实行了严格的舆论控制政策,压制了言论自由,并迅速扩大纳粹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这种极端主义思想通过系统的宣传和教育使得纳粹党的观点深入人心,将纳粹思想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从而影响并左右了整个德国社会。
4. 反思纳粹德国的崛起纳粹德国的崛起给予我们深刻的反思。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种族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危害性,警惕其再度出现。
其次,我们要抵制极端主义的意识形态,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培养公民的批判思维和理性判断能力,使其不易受极端思想的影响。
同时,保护和维护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少数族群平等的权益,是防范和抵制极端主义的重要方面。
最后,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努力打击种族主义和极端主义,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
5. 警惕和抵制种族主义与极端主义的兴起为了警惕和抵制种族主义与极端主义的兴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民族主义因素在近代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民族主义因素在近代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作用作者:薛曌琦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1期摘要:民族主义因素在近代德意志统一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其具体表现在文化、经济、政治三个方面。
17到18世纪德意志地区出现的文化民族主义在文化上强化了德意志人民的认同感,为近代德意志的统一提供了思想基础。
民族主义因素在经济方面对近代德意志统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德意志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
普鲁士在德意志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逐渐壮大,渐渐成为德意志经济一体化的领导者。
由于受到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刺激,德意志民族主义者的诉求逐渐从文化领域转向政治领域。
在政治民族主义的指导下,普鲁士统治阶级顺应历史潮流,任用“铁血宰相”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最终完成了德意志统一。
关键词:德意志;民族主义;统一近代德意志的统一过程中,民族主义因素彰显出了独特的魅力,从文化、经济和政治三个方面对促进统一产生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为日后德意志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从民族主义的角度研究近代德意志统一的影响因素,对其统一过程中的民族主義因素进行历史的分析,有利于更全面的认识近代德意志民族国家建立的原因。
一、德意志统一的思想基础——文化民族主义近代德意志的国家统一运动首先在文化领域兴起,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率先觉醒,并且创造了具有德意志民族特色的文化。
民族主义在文化领域对1871年德意志统一的影响,直接表现在:第一,在民族主义因素的影响下,德意志实现了文化领域的统一。
文化民族主义阻止了法国文化继续笼罩德意志,强化了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是德意志国家统一的思想根基。
当时的德意志由于自身仍处于分裂状态,各邦国国民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忠于自己的君王。
德意志境内各地以媚法为荣,盛行使用法语,连弗里德里希大帝也看不起自己的文化。
由此,一大批知识分子对德意志的历史进行了思考,他们积极从事德意志文化事业,为德意志创造了优秀的文化。
通过对自身文化的发掘,德意志思想界逐渐活跃起来,冲击了盛行的法国文化,思想进一步获得解放,逐渐出现了寻求德意志统一的思想倾向。
浅论德意志启蒙运动与民族主义的共生性
( 6 5 15 ) 他 一 生 成 就 辉 煌 , 后 创 作 了 50 18 - 7 0 , 先 0
因此 , 然政治 家和 学者 们 对 民族 主 义 有很 多种 界 虽 定, 但到 目前为止 , 没有一 个定义 为大 家所 公认 。在 这 有一点 是 值 得 注 意 的 , : 民族 主义 认 为 , 族 即 “ 民
与国家 注定是 连在 一起 ; 一个 没 有 对 方都 是 不 完 哪
收 稿 日期 :0 9—1 0 20 1— 5
作者简介 : 王梅梅(9 5 ) 女( ) 山西临汾 , 士 18 一 , 汉 , 硕
主 要研 究 世 界 史 。
多首作品, 中, G弦上的咏叹调》 《 其 《 、 勃兰登堡协 奏 曲》 等成 了音乐 史 上 的 经典 作 品 。他 的作 品体 现 了从 中世纪 宗教 文化 向近代 世俗 文化 转型 时期 的音 乐风 格 , 备宗教 和世 俗 的特征 , 由中世 纪音乐 通 兼 是 向近代 音 乐 的 桥 梁 。 因此 , 获 得 了 “ 他 欧洲 音 乐 之 父” 的称号 。虽 然 他 获 此 殊 荣 , 他 仍 先 强 调 自 己 但 是 一个 德 国人 。针 对 当时德 国社 会 的 “ 媚法 ” 浪潮 , 他 顶风 而上 , 自己 的 宗教 和世 俗声 乐 作 品 都 要 求 对 用 德语 演唱 , 明地 表达 了 2
长春 工程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 1 0 0年 第 l 卷 第 1期 1 J C a gh nIs T c. Sc SiE i)2 1 V 11 , o 1 . hn cu nt eh (o .c. d. ,00, o N . . .1
夹缝中的生存——浅析近代德国的“市民阶层”
夹缝中的生存——浅析近代德国的“市民阶层”作者:王艳霞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王艳霞(合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摘要:由于德国历史中长期的小国割据状态导致“市民阶层”出现较晚,发展迟缓。
在这种历史环境中德国“市民”阶层形成了多重性和矛盾性的特点。
关键词:德国;近代;市民阶层;发展历程中图分类号:K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048-02在欧洲近代历史中,市民阶层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阶层,同样在近代德国历史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市民的身影,无论是在启蒙时期带来理性光芒的市民,还是在18、19世纪时积极争取民族统一的市民,抑或是二战期间成为希特勒忠实追随者的市民。
①市民阶层始终是德国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其从产生以来就生存在复杂艰苦的环境中,最终形成了性格方面的多重性和矛盾性,这也构成了整个德意志民族的特点。
德语中市民这个词为Bürger,它有两种意义,一种是法律概念上的国家公民,一种为城市居民。
第一种意义是今天这个词的普遍的意义,第二种意义是属于一个历史概念,因为市民这个阶层是指封建生产关系中不同于农民、贵族和教会的有一定财产的城市居民。
随着19世纪以来德国的现代化发展,封建社会的因素逐渐被逐出历史舞台,市民阶层也就渐渐的不再被提及,但是它构成了现代社会中的最广泛的公民基础。
所以分析市民阶层的历史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市民性格的特征对理解今天的德国社会和德意志民族的性格有很重要的意义。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市民阶级同资产阶级两个概念的关系,市民阶层是相对于封建关系中的贵族和教会而言的,而资产阶级是相对于无产阶级来说的,市民阶层可以说是资产阶级在封建生产关系中的萌芽或者前身,由于在德国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到了19世纪后期逐步的占了统治地位,而且是在同封建生产关系的妥协和斗争中发展的,所以市民阶层这个概念可以用到19世纪。
浅析赫尔德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脉络及影响
浅析赫尔德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脉络及影响文化民族主义是赫尔德思想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对于德国、欧洲,甚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研究文化民族主义,必定要结合时代背景,欧洲大陆局势,以及赫尔德本人的思维逻辑。
在研究文化民族主义的问题当中,借助赫尔德其他思想主张的精神内核,能够勾连出整个文化民族主义的思想脉络,更有利于深入相关问题的研究。
标签:赫尔德;文化民族主义;18世纪;启蒙运动;德国我在历史中寻找的上帝,一定要和自然界中的那个是同一个[1]。
——约翰·哥特弗雷德·赫尔德以赛因·柏林曾在《浪漫主义的根源》中说,赫尔德是真正能够称之为浪漫主义之父的两人之一,另一个是康德[2]。
而文化民族主义在赫尔德的众多思想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浪漫主义的精神内核。
赫尔德的诸多理论,事实上都建立在文化民族主义的基础之上,或是关于这个论题的延伸和拓展。
为了探明文化民主主义的各个方面,我们需要将它放置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之下。
一、产生文化民族主义的现实背景(一)18世纪的欧洲自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的殖民扩张就没有停止,因此到了18世纪,这些欧洲国家把殖民地一边当作原料市场,一边又当作商品输出地,利用再出口这一方式,获得了巨大经济回报。
此时的欧洲经济越发繁荣,随着体量的不断增大,以及金融活动的越加复杂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制度和规则。
在文化上,18世纪是欧洲百花齐放的时代,各行各业的大师级人物,数不胜数。
但整体的时代氛围,便是以法国文化为主导。
在18世纪,法国文化成为欧洲整体上的主流,它拥有足够多的国际认同,是当之无愧的欧洲文化中心,在建筑、诗歌、哲学等方面,都孕育出了极其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3]。
(二)18世纪的德国在工业革命之前,德国就像没有睡醒一样,在18世纪也没有多大的改变,旧的制度,社会,以及经济模式,总体上,相比于英国或者法国,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他都像是还处在旧时代的一潭死水[4]。
德国的民族主义与统一
德国的民族主义与统一德国是一个充满着历史和文化的国家。
它曾被分裂成多个小国,经过多年的战争和灾难才最终实现了统一。
然而,在实现统一之前,德国的民族主义思潮也一直在国家中蔓延。
1. 德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德国的民族主义思潮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
在那个时期,德国被分成了300多个小国,各自为政,缺乏国家的统一和力量。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德国启蒙思想家们开始提出具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主张,希望通过民族统一实现强大的国家。
19世纪中期,德国的民族主义思潮进一步发展。
一系列的革命和战争使得德国逐步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然而,在当时,德国的民族主义思潮不仅仅停留在民族统一上,它还有一部分人借助民族主义的概念来夸大德国的国力和优越性,形成了一定的排外思潮和德国优越主义。
20世纪前半段,德国的民族主义思潮达到了顶峰。
希特勒和纳粹党利用德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成功掌握国家政权,引发了二战和一系列灾难。
尽管德国人民在那场战争中所遭受的巨大损失,但是德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小规模的极端民族主义团体仍然存在,并且时不时地会对社会造成影响。
2. 德国的统一德国的统一是由瓦伦西亚城堡协定引发的。
协定签署后,在1990年10月3日德国宣布统一成为一个国家,同时也象征着德国历史上的一页翻过。
德国的统一不仅仅是政治上的统一,也是经济上和文化上的统一。
在经济上,东德经济一度十分糟糕,但在统一后,西德政府进行了大量投资和协助,使得东德经济得以恢复。
在文化上,许多东、西德之前存在的差异逐渐消失,人们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增加。
然而,德国的统一并没有顺利如意地进行。
尽管西德在进行统一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
经济上,东德接受西德的资金援助也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东德的企业和工业在竞争中也显得十分脆弱。
政治上,东西德人民之间的差异和不信任仍然存在,并且在发展中也会不断出现矛盾和问题。
3.德国民族主义、统一与当下德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在当下的德国仍然存在,虽然大多数人把它看作是一种错误的历史遗产。
德国民族和文化的历史和特点
德国民族和文化的历史和特点德国,一个被称为欧洲中心的国家,自古以来拥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传承。
德国民族和文化在历史中具有着独特的特点,下面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历史传承德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境内日耳曼、凯尔特人等部落。
罗马帝国入侵后,境内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份。
中世纪时期是德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中世纪古堡、教堂、城市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至今仍在德国境内得以保存。
18世纪时期,德国打破了黑暗时期,以“启蒙运动”为代表的文化思潮重新点亮了德国文化的灯塔。
二、哲学文化德国不仅以其历史传承而出名,更因其哲学文化而备受瞩目。
作为马克思、尼采、黎曼等众多知名思想家及科学家的故乡,德国哲学文化以其多元化、思想深度和独特性闻名于世。
马克思主义、现象学、实证主义等德国的哲学思潮深受世人影响。
德国的科学文化也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德国是欧洲最早建立大学的国家之一,柏林自由大学、慕尼黑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诞生过众多杰出科学家。
三、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德国文化的一次重大飞跃,德国诗人歌德、雨果、诗人席勒以及莫扎特等艺术巨匠纷纷涌现,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中德国也不乏佼佼者。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精神也深刻影响当前的欧洲国家和世界文化。
四、音乐德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德意志学派这一音乐学派在世界音乐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贝多芬、巴赫、海顿、莫扎特等音乐家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德国的古典音乐、现代音乐、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等丰富多彩。
五、文化旅游德国的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包括城市、古堡、博物馆、音乐节、雅典娜女神像等文化遗产。
德国的城市风情独特,柏林、慕尼黑、科隆、汉堡等城市都各有特色,每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游览。
同时,德国的博物馆小到专门的名人故居、车站、书店均有珍藏品,大到德国最大的Museumsinsel博物馆群及新任百年当代艺术中心“Elbe-Philharmonie”等都是让文化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沉迷其中的绝佳选择。
民族主义思潮对近代历史的影响
民族主义思潮对近代历史的影响随着近代世界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往加深,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民族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为中心的思潮和文化运动,它是近代世界各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民族主义思潮对近代历史的影响。
第一部分: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十八世纪末,欧洲开始兴起了民族主义思想。
这是一种以民族为核心的思想,主张每个民族都应该拥有自己的独立国家。
这种思潮首先在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兴起,并随后传入了其他国家。
民族主义思想的兴起,就是因为在当时,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各国之间的民族矛盾也日益加剧,这种情况下,让人们开始反思,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为何不能拥有自己的国家呢?第二部分:民族主义思潮的扩散随着欧洲民族主义思想的迅速发展,其他国家也开始了自己的民族主义运动。
在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革命家们开始呼吁美国人民自主统治。
在亚洲,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不断侵略,一些中国的思想家也开始呼吁“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并提出“中华民族独立”的口号。
在非洲,随着殖民主义的持续,一些非洲民族主义者也开始了自己的运动。
第三部分: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首先,它加强了每个国家内部的团结和国家意识。
在国家内部,民族主义思潮弘扬了“爱国主义”这一价值观念,让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所属的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家国情怀也被更多人所关注。
其次,民族主义思潮加剧了各个国家之间的对立。
在国家之间,民族主义思潮是一种为自己民族利益而斗争的思想,因此它会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民族矛盾更加严重。
第四部分:民族主义思潮的现状今天,民族主义思潮依然在全球范围内存在。
在一些弱势国家,民族主义思想还是一种重要的力量,它可以激励人们为自己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而不断努力。
但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人们的民族意识已经比较淡薄,他们更关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问题。
同时,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民族主义思潮可能会受到冲击和影响,未来的走向还需要我们继续观察和思考。
德国直到19世纪才成为一个民族国家
德国直到19世纪才成为一个民族国家,比英国和法国都要晚。
直到1806年,才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它其实并非一个民族国家,而是一个复杂的实体,一个旧式的、古老的政治体。
将德国人联系在一起的是他们的语言,语言在19世纪对德国认同感的作用是非常独特的。
直到1871年俾斯麦武装了德意志帝国以后,德国人才获得了认同感的政治框架。
俾斯麦帝国还发展起某种政治上的认同。
但在俾斯麦界定的政治上的德国和文化上的德国之间仍有区别,后者还包括奥地利,以及哈布斯堡帝国和瑞士讲德语的地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将他们的政治哲学视为反西方的。
1918年,托马斯·曼初版了《一个不问政治者的看法》,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他在书中将西方文明和德国文化对立起来。
当1918年、1919年西方民主制度终于被引入魏玛共和国的时候,被视为一种外来的体系,是胜利者强加给德国人的。
“胜利者的制度”这一称谓,被希特勒和国家社会主义利用来激发反西方的情绪。
对西方的反感终于在二战后被克服了,对西方价值政治上的采纳开始于前联邦德国。
1986年,德国最著名的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做了一个概括,我经常引用它,因为非常精彩。
哈贝马斯写道:“对西方政治文化的无条件开放,是战后时代智识上的成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可以引以为豪的。
”1990年,德国问题终于经由统一而得到解决,整个德国进入了西方民主制度。
德国问题自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一直存在,它是自由和统一的问题,也是个疆界的问题。
疆界问题在1990年德国和波兰确认边界后解决了,自由和统一问题在1990年10月因东德接受德国宪法而获解决。
《南》:对于很多人来讲,很难理解历史上的德国为什么如此富于侵略性,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温:德国是个后来者(指在帝国主义阵营中)。
我认为在心理上,这是德国的精英们在1914年发动那场——当时的德国总理比特曼·霍伊维克称之为先发制人的——战争的原因之一。
德国的民族统一与纳粹主义
德国的民族统一与纳粹主义德国的民族统一和纳粹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欧洲历史上最为重要和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
德国的统一从柏林围墙倒塌到德国再次成为统一的国家,经历了许多艰难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纳粹主义的兴起和扩张也对德国和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德国的民族统一和纳粹主义之间的关系,并深入分析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一、德国的民族统一民族统一是指将属于同一民族的人们聚集在一个国家中,以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交往的目标。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统一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政治议题。
在之前的几个世纪中,德国被分割成一系列小国家和公国,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政治实体。
直到1871年的普鲁士战争中,德意志帝国的成立才结束了这种状况。
德国统一后,传统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德国的迅速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使其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然而,这种民族统一也给德国带来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各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政治权力的集中以及社会不平等等问题逐渐加剧,为后来纳粹主义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二、纳粹主义的崛起与扩张纳粹主义于20世纪20年代末由希特勒领导的德国工人党(后来更名为纳粹党)提出。
这一思想体系基于对种族的优越性和对犹太人及其他少数族群的仇恨,同时又包含了对民族主义和极端社会主义的元素。
纳粹主义在德国社会中迅速传播开来,吸引了大量的追随者。
纳粹党在1933年的选举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并成为德国的执政党。
随着希特勒的上台,纳粹主义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整个德国社会。
纳粹主义通过集权、宣传和恐怖统治手段,在德国建立了一个极权主义的政权。
纳粹政府推行了残酷的种族主义政策,对犹太人等少数族群进行迫害和大屠杀。
纳粹主义的扩张不仅止步于德国的国内事务,还对欧洲及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纳粹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企图通过征服其他国家来实现他们的种族理念。
然而,他们最终失败了,纳粹主义也随着战争的结束被德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强烈谴责。
德国崛起的社会文化解读
德国崛起的社会文化解读■ 肖 洋/文德国的崛起是以一个“后发”国家的形象出现的,但是它后来居上所表现出来的巨大能量和发展潜力,可谓是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奇迹。
德国崛起背后的重要动力——不仅是经济实力的增强,更来自德国社会文化推动的思想创新。
从社会文化的视角解读德国的崛起道路,有助于准确地反观中国式发展的文化内涵,拓宽中华民族的崛起道路。
德国崛起的前奏:日耳曼精神与普鲁士道路德意志民族的祖先古日耳曼人原是一个落后的民族。
在经历了漫长的落后岁月后,德意志民族走向了先进,逐渐形成了自强不息、崇拜权威、严谨思辨的日耳曼精神。
日耳曼精神是在19世纪初普鲁士在耶拿战役失利后被提出的,在德国统一战争中进行了完善充实。
在德意志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日耳曼精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德意志民族文化的精髓,更是解读德国数度崛起的钥匙。
国家统一与民族尊严是日耳曼精神的核心。
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使得德意志民族养成了一种民族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却被拿破仑战争和内忧外困所粉碎。
作为一个后起的大国、迟到的民族国家,德国始终受到地理和历史问题的困扰与制约。
19世纪中期的德国,尽管民族主义作为一股强大的文化思潮已经震撼着德国各个阶层,但各邦统治阶级仍从王朝利己主义出发,竭力维护分裂状态。
德国资产阶级由于力量软弱,不足以撼动传统的政治体制,下层民众则受封建思想的奴役控制,保持着对本邦统治阶级的忠诚;在外部,法、俄等邻国期望通过保持德国的分裂来控制和操纵德意志事务。
虽然在国家分裂的状态下,民族的文化认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思想基础,但是它只能使德意志民族停留于“语言民族”和民族的“文化概念”层面。
[1]因此,从民族心理而言,越是处于一种压迫式的状态,德意志人民对于统一的渴望就愈发强烈,对于在大国对抗中占据上风的现实需求和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心理需求也就愈发迫切。
因此,统一问题既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目标,又是恢复民族尊严的前提。
正是这种地方邦国君主专制、神圣罗马帝国分崩离析的历史遗留和现实统一任务的要求强化了日耳曼精神中崇尚权威的民族特性。
纳粹民族主义运动与其对欧洲的影响
纳粹民族主义运动与其对欧洲的影响德国纳粹党在20世纪上半叶的兴起和夺取政权,开启了一场具有毁灭性的战争和浩劫。
纳粹党在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方面的种种措施,不仅深刻影响了德国,更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纳粹党的崛起纳粹党在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迅速崛起。
党的创始人和领袖阿道夫·希特勒通过演讲、饱含激情的演说以及各种宣传手段,将纳粹党及其意识形态成功地传递给了德国的广大群众。
同时,他将反犹、反共和反民主等思潮深入人心,为纳粹党赢得了支持。
二、纳粹党对政治的影响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迅速推行一系列强硬的措施,在政治上形成了一种独裁的局面。
他废除了德国共和国宪法,全面镇压反对派,将纳粹思想和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全面推广,迅速掌控了整个德国政治体系。
三、纳粹党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纳粹党提倡的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对整个德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们认为自己是上帝的代言人,宣称德意志人是最高贵的种族,其他国家和种族则处于低劣或奴役状态。
他们通过宣传、教育和文化政策,宣扬德国文化的优越性,甚至号召德国人在身体和文化上都要优于其他人。
这种思想的推行,使德国开始在各个领域实行歧视、迫害和暴力统治,最终导致了二战爆发。
四、纳粹党对欧洲的影响纳粹德国在短短的几年间,就将整个欧洲卷入了火海。
他们通过武力和暴力统治德国,对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了大规模杀戮,导致欧洲发生了最血腥的冲突和战争。
希特勒推崇的服从、祖国和民族等概念,深深影响了德国人,也影响了其他国家和民族对民族主义以及希望回归传统和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这种思想和影响,甚至在今天,还会对欧洲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纳粹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深远,甚至是深渊式的。
他们通过武力延续了德国的统治,通过宣传和言论控制了德国人民,建立了一种凌驾于其他种族之上的民族主义伦理观念。
在二战期间,德国对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大规模杀戮,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战争和浩劫,不仅对世界造成了深刻影响,也对今天的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思考。
19世纪德国民族主义的排他性研究
思想潮IXIANGCHAO S 76 May. 2016 May德意志民族主义不同于同时代的英法等民族主义。
拿破仑战争失败后的德意志被动的产生了民族主义,于是无论浪漫派的文化民族主义,还是普鲁士时代的政治国家主义,都具有极强的排他性。
而犹太人无论文化还是种族都被排斥在主流德国文化之外,即使他们在德国领土内生活了数百年。
研究19世纪的德国民族主义对理解德意志文化、德国的外交政策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德国民族主义相关概念1774年,德国民族主义者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首先使用了 “Nationalismus” 民族主义这个词,19世纪才逐渐为西欧社会所接受。
埃里·凯杜里(Elie Kedourie) 认为,民族主义是19世纪初产生于欧洲的一种学说。
人类自然地划分为不同的民族,这些民族由于某些可以证实的特性而被人所认识,政府的唯一合法形式是民族自治政府。
史密斯认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征、历史和天命;对民族的忠诚压倒所有其他忠诚。
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紧密相连。
民族主义情感首先表现为爱国主义,但更为明显的是在民族受到外族压迫或国家主权受到侵犯的时候或表现为对外族的态度和情感。
民族主义者特别强调自我和他者的区别。
除通过共同的因素来进行自我认同外,还通过与他者的不同来界定自我和做自我认同。
伯林说:“民族主义就等于我们对自己说,因为我们是德国人或法国人,所以我们是最优秀的人,我们完全有权做我们要做的事。
”因为德国民族主义的形成是建立在法国对德意志,特别是普鲁士战败的基础上的。
从这个意义来讲,在德意志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德意志对于法国、英国等其他民族的敌对是难以避免的。
因为德意志民族解放战争就是对抗拿破仑进攻和法国的入侵战争。
讨论德国民族主义要特别注意两点。
第一,德意志民族与德意志国家是两回事。
历史上的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并不是民族国家。
跟法国、英国等欧洲民族国家相继建立发展不同的是,德意志民族却沉迷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幻影下。
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与演变
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与演变欧洲的民族主义思潮自近代以来便有所涌现,尽管其具有百花齐放的形态,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西欧中心论的限制。
直到克罗地亚的独立,信奉民族主义的政治派别才露出一丝曙光。
20世纪初,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经历了一轮强烈的复兴,这是由于大量的非民族主义势力在不同程度上反对帝国主义。
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区依靠语言和强烈的民族感情在民族问题上很快就成了欧洲的一座风向标,德意志联邦的普鲁士王室力图实现德国的统一和强盛,在战争和领土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多种宗教和民族的矛盾。
同时,新兴的俄罗斯政府也积极协调及安抚各种不同的族群。
二战後,欧洲的民族主义由军事拓展到社会和文化领域,辞汇和伦理基础被分化和多样化。
以西欧国家为首,欧洲逐渐变成了一个在法律和时尚上受欢迎的地方,许多西欧国家对政治等领域的限制逐渐松动。
德国也变得更加多元化,民族和文化多样性深入到了每一个角落,多个政党参与竞选尽管难以办到全面的统一,但对民族主义的发展和演变造成了深远影响。
最近几十年来,欧洲的民族主义在不同程度上保持着稳步和坚定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由于移民问题和恐怖主义的不断爆发,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面临恐怖威胁的局面,同时民族、种族和信仰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加剧。
例如,在英国脱欧公投中,一些反移民的结构和非民族主义结构推动了大量的强制离境措施,这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欧洲民族主义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当然,欧洲的民族主义发展和演变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并非不可限量的。
在欧盟的带领下,欧洲的社会文化逐渐向一个更加多元化和包容的方向发展,民族主义的政治危机正在逐渐减弱,它在一定范围内为欧洲实现了整体的共识。
同时,欧洲民族主义的影响力逐渐能得到遏制,这样可以促进欧洲的文化交流和民族通商。
总的来说,欧洲的民族主义发展和演变多层次、多样化,它的发展已经从背道而弛的过激和局势恶化走向了适度平衡和和谐。
当然,在全球化、数字时代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未来欧洲的民族主义会进一步向哪个方向发展,离不开全球化、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十九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
十九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阮芬历史01级内容摘要:19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很大,大致经历了文化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三个阶段。
由于德意志的分裂和法国的影响,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逐渐形成、发展。
拿破仑战争时德意志的惨败激发了德意志人的民族情感,强烈要求国家、民族的统一,德意志民族主义由文化领域转到政治领域。
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强权政治,威廉二世的统治,使得民族主义开始走向极端的一面。
关键词: 19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German nationalism greatly diversified in nineteenth century. There were cultural nationalism, political nationalism and extreme nationalism. For disunion of Germany and influence of France, German cultural nationalism developed gradually. Napoleon’s army defeated Germen’s. It shocked Germen, so they strongly demanded unity of state and nation. And German nationalism changed from culture to politics. The power of Prussia used in unifying Germany and the rule of WilliamⅡmade nationalism begin to develop extremely.Key Words: nineteenth century; Germany; nationalism民族主义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民族历经不同的发展,因而关于民族主义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纳粹德国的种族主义
纳粹德国的种族主义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以其残酷的行为和极端的种族主义而闻名于世。
种族主义成为纳粹政权的核心理念,他们将种族差异视为至高无上的评判标准,并通过法律和政策实施对非雅利安人的迫害和歧视。
在本文中,将探讨纳粹德国的种族主义政策、其对非雅利安人的影响,以及对人类历史的深远影响。
一、纳粹德国的种族主义政策纳粹德国的种族主义政策基于其认为的自然科学的种族论观念。
他们将雅利安人视为人类的精英,认为其他种族是劣等的。
纳粹党领袖希特勒认为,雅利安人是纯种的德意志民族,具有优越的基因和文明。
为了维护纯种德意志民族的纯净度,纳粹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严厉的种族主义政策。
纳粹政府制定了《纯种德意志人法》等一系列法律,严格限制其他种族成员的权利和地位。
非雅利安人被排斥在政府职位、公共场所和学术机构之外。
他们被视为社会的异类,受到巨大的歧视和压迫。
二、对非雅利安人的影响纳粹德国的种族主义政策对非雅利安人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
最受影响的群体包括犹太人、罗姆人、残疾人、同性恋者和政治异议人士。
1. 犹太人纳粹政权认定犹太人是他们所谓的“国际阴谋”和“有害种族”的代表。
犹太人遭受了严格的歧视、剥夺财产和基本人权的侵犯。
1941年起,纳粹制定了“最终解决方案”,即对犹太人进行大规模灭绝,导致六百万犹太人惨遭杀害。
2. 罗姆人罗姆人也是纳粹政权迫害的对象之一。
大批罗姆人被迫居住在种族主义的集中营中,许多人被迫从事劳累工作或被杀害。
3. 残疾人纳粹政府实施了所谓的“安乐死”计划,对那些被认为不符合纳粹纯种主义的残疾人进行秘密杀害。
数万残疾人被迫牺牲在这种残酷的计划中。
4. 同性恋者纳粹将同性恋视为道德败坏和不符合种族主义观念的行为。
许多同性恋者被迫接受荷尔蒙治疗或被监禁。
5. 政治异议人士纳粹政府无情地迫害并处决了反对他们种族主义理念的政治异议人士。
言论自由被压制,只有赞美纳粹统治的意见得到允许。
三、对人类历史的深远影响纳粹德国的种族主义政策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的政治文化演变
德国的政治文化演变德国是欧洲的大国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强国,其政治和文化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的政治文化不断演变和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德国的政治文化演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I. 前现代德国的政治文化在16世纪至18世纪期间,德国处于分裂状态,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政治和文化传统。
同时,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对德国社会和政治造成了重大影响。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德国的政治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特点。
II. 现代德国的政治文化19世纪,德国逐渐统一,共同的政治和文化传统也开始形成。
1867年,北德意志邦联成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这一时期德国的政治文化主要体现在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上。
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其实力和影响力在当时居于领先地位,这使得德国的自信心和民族主义情绪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0世纪初,德国政治文化进一步演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这使得德国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20世纪20年代,德国开始追求新的政治文化,市民社会和民主主义得到了重新关注。
然而,纳粹主义的崛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德国再次陷入战争中。
战后,德国人民反思历史,强调人权和自由,这对德国的政治文化施加了深远的影响。
III. 当代德国的政治文化二战后,德国继续寻求自身和欧洲的政治和文化发展。
1949年德国成立联邦共和国,1961年被柏林墙分隔成两部分,直到1989年柏林墙被拆除。
1990年两德统一,成立今日的德国联邦共和国。
此后,德国进一步加强了欧洲和国际合作,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
在政治方面,德国走向了社会民主主义和联邦制,成为一个稳定和民主的国家。
总之,德国的政治文化具有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特点,德国的政治和文化演变与其历史,地理和国际环境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德国的政治文化也会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德国近代文化民族主义宋晓芹提要冷战结束以后,民族主义浪潮迅猛兴起,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民族主义研究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
本文分两大部分剖析了近代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文化民族主义形成的背景,并对不同时期文化民族主义的特征和影响作了进一步的论证。
认为近代德国文化民族主义对德国产生过诸多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德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
但是,由于文化民族主义者们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德国资产阶级自从产生以来在政治上的软弱决定了它的两面性。
因此,也就使近代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两面性和不彻底性。
关键词德国文化民族主义冷战格局解体以后,民族主义浪潮再次席卷了世界舞台,并对当代国际关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今天的欧洲,重新统一后的德国正高举民族主义大旗向着世界政治强国的方向迈进。
德国的崛起与壮大引起了人们沉重的思考。
回首德国近代以来历史,我们就不难发现,它所前进的每一步,无处不刻印着民族主义的痕迹。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和社会实践运动,是近代欧洲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德国近代的民族主义,作为一种不同于英、法等西欧国家的表现形式——文化民族主义,它曾给德国带来过欣喜辉煌,也造成过悲怆与灾难。
本文拟就对德国近代文化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启蒙时代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文化民族主义的产生17到18世纪之交,在世界范围内,由于新的世界贸易通道的开辟和现代世界贸易往来的扩大,英法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渐走上了产业革命的道路。
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已经开始了向封建统治阶级夺取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斗争。
此时的德国,由于长期的战乱和异族统治,仍处于四分五裂之中。
国内关卡林立、货币不一,严重障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再加上封建专制的腐朽和统治集团的骄奢淫逸,更进一步加深了德国社会的黑暗。
在这种小邦林立、诸侯割据、专制势力强大、战乱绵延的情况下,新生的德国资产阶级表现得极为软弱。
当法国近代民族主义通过启蒙运动发展成为对民族国家的热爱与忠诚的时候,德国正处于艰难的民族意识觉醒时期。
受法国文化的影响,18世纪德国社会的上层阶级瞧不起许多具有德意志特点的东西,他们采用法国风尚、服装礼仪、生活方式和观念以及语言,并以此作为文明生活的国际标准。
国家的分裂、外来文化的入侵、统治集团的腐朽、资产阶级的软弱等等促使一大批思想比较激进的知识分子对德国历史进行了严肃而沉重的思考。
他们以笔作枪,试图以文化的方式来启发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并希望能借助于文化上的联系来推动德国的统一。
他们的行动,不仅促成了近代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而且奠定了近代德国民族主义的雏型,即文化民族主义。
它的产生,不仅为法国大革命以后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极大地削弱了奥匈帝国的统治,是近代德国民族主义的最初表达。
从17—18世纪之交到70年代,是德国文化史上的启蒙时代。
这一时期,在德国的哲学、文学和音乐领域,几代知识分子以反对神权与专制,崇尚理性、平等、自由,向往民族统一为主要目标,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具有明显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格的思想与作品,抒发了他们纯朴的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对德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哲学领域,启蒙运动前期的哲学家托马修斯、莱布尼次及其弟子,由于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开始倡导人权与理性,并以物质和精神的和谐论驳斥了“绝对神权”的谬论。
到了康德时期,即启蒙运动鼎盛期,德国的哲学思想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他的批判哲学在追求人的思想自由和艺术创造自由等方面较前又跨进了一步。
1781年他发表的《纯粹理性的批判》,被认为是德国的一次“精神革命”,“如同在法国推翻了旧社会体制基础的王权一样,在德国推翻了精神统治基础的自然神论”[①]。
海涅甚至认为,从康德开始的哲学革命“变成了一件民族事业。
”在文学领域,民族意识的表现更为强烈。
从启蒙文学家莱辛开始,便注重开创德意志的民族文学。
他认为,德意志的文学应表现资产阶级的精神和情感,应具有反抗封建专制的意识。
1767年在他发表的《汉堡剧评》中,他抨击了前人对德国古典戏剧庸俗的模仿,在法国文化风靡德国的18世纪,提出了应该上演反映德国人民生活、体现德意志民族特色的作品。
莱辛不仅是德意志民族文学的奠基者,也是德意志民族文学的第一块里程碑。
当费里德里希二世醉心于法国宫廷文化、诋毁和蔑视本国文学时,德国文学家通过要求建立德意志民族文学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主义情感、振兴民族的意识以及痛恨专制与分裂、向往自由与统一的愿望,对于启发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启蒙时代民族意识觉醒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提倡使用本民族语言。
这在德国上层社会和王室普遍使用法语的18世纪是非常可贵的一种民族情感的表达方式。
早在1687年,启蒙运动之父托马修斯就勇敢地首次在大学课堂上使用德语讲课。
后来的沃尔夫不仅主张用德语讲课,而且提倡用德语思维和创作。
他甚至认为,德语“用于科学比拉丁语要好得多,而且用纯粹德语所作的表达,若用拉丁语听起来声音极为粗野。
”[②]在文学领域,许多人都以讲德语为荣。
18世纪著名的音乐界开山祖师巴赫,也主张用德语创作,并要求用德语演唱。
这种文化传统与习惯也为后来的文化界所继承,赫尔德甚至把法语认为是“塞纳河的绿色污泥。
”民族语言的推广和应用,不仅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且也表达了德国文化界对外来文化的一种抗拒心理,是近代德国民族意识觉醒最直接的一种表达。
由于国家的分裂和社会局势的动荡,启蒙时代从德国文化界开始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没有能发展成一种较广泛的社会运动,因此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的近代德国民族主义被局限在文化领域,逐渐地发展成为一种范围比较狭小的文化民族主义。
由于资产阶级力量的薄弱和封建专制势力的强大,这一时期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文化民族主义具有很大的不彻底性。
他们痛恨封建专制却不敢直言时弊,反对神权却不敢与其彻底决裂,盼望民族昌盛与统一却很难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因此只停留在调和新思想与旧思想、宗教与科学上面,表现出了一种痛苦与彷徨并重的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
比如康德的哲学革命,在批判前人唯心主义唯理论的基础上,推翻了他们关于“上帝、灵魂、自由意志”等所谓形而上学的体系,但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宣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而是力图调和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唯理论,论证一种新的、特殊形式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以便为信仰保留余地。
这种表现反映了当时德国社会毫无出路的状况和德国市民的不满而在实践上又不得不屈从和安于现状的矛盾心理。
二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到18世纪80年代,德国仍然是一个小邦林立、诸侯割据、山河破碎的国家。
由于历史的原因,德国资产阶级仍然毫无政治地位可言,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肩上推翻封建统治、实现民族统一的责任,相反却满足于对专制势力的妥协与退让。
恩格斯在谈到18世纪末的德国时这样写道:“这是一堆正在腐朽和解体的讨厌的东西,没有一个人感到舒服。
一切都很糟糕,不满情绪笼罩了全国。
……一种卑鄙的、奴颜婢膝的、可怜的商人习气渗透了全体人民。
一切都烦透了、动摇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
因为这个民族连清除已经死亡了的制度的腐烂尸骸的力量都没有。
”[③]德国社会的黑暗和民族前途的迷惘,使一大批受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影响的知识分子在苦于找不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挽救民族灾难的实际办法时,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以尊重人的理性、倡导人文主义思想和民族主义精神的时代潮流,加速了德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形成了德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的文化隆盛年代。
从古典主义时代到浪漫主义时代,是德国文化民族主义形成并走向鼎盛的年代,是贝多芬、哥德和席勒的年代,是赫尔德、费希特和黑格尔的年代。
伴随着古典主义时代的结束和拿破伦对德国的征服,“德意志浪漫主义就成为反对法国人、反对法国革命和反对法国革命精神的思想武器”[④],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也逐渐表现出明确的政治倾向。
文化民族主义者们那种由于法国文化入侵,拿破伦的征服行为和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所造成的痛苦、屈辱和仇恨的民族情绪发展到了顶点,赫尔德的作品被公认为是德国民族主义者对当时盛行于整个欧洲统治阶级中间的法国文化霸权的愤怒表达。
随着1800年以后在德国迅猛兴起的民族觉醒,德国文化民族主义者除了反对拿破伦和法国外,也反对德意志统治者和那些半法国化了的德意志上层阶级,因为他们已经开始认识到,民族的统一应该首先具备政治上统一,宣传要实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徽。
拿破伦被驱逐以后,德国的社会、经济和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完成民族统一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然而维也纳会议无视德意志民族主义者统一祖国的渴望,确认了法国和拿破伦对德国的“改组”,组成了一个包括39个德意志国家在内的、松散的德意志联邦,民族分裂的局面再次得以维持。
再加上法国革命受挫所造成的影响,浪漫主义时代和文化民族主义者们虽向往统一却又害怕政治革命,故而开始沉溺于民族历史光荣的过去,醉心于复兴中世纪的文化,以此来论证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和创造力的伟大民族,而且这段原始的自然力和生命之力将使德国重新获得统一。
“法国大革命使德意志人敏锐地意识到了国家。
”[⑤]1793年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费希特在《论公众对法国革命判断的更正》一文中,提出封建特权不应继承,而应得到国家的同意时方可存在。
赫尔德也认为,“德意志人的方式不同于法国人的方式,但并不因此就不值得尊重。
一切真正的文化或文明,其根源必然产生于本国”。
“每一个民族,即具有共同语言的一群人都有自己的态度和精神。
”[⑥]拿破伦征服德国以后,费希特的民族情绪很快暴露出来。
1808年他在柏林发表的一系列《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说》中,宣称存在一种不可磨灭的德意志精神,一种原始时代就存在的不变的民族性格,较之其它民族更为高尚,应不惜任何代价排除不论是国际的还是法兰西的一切外来的影响而保持其纯洁性。
他的演讲具有很大的煽动性,后人甚至因此把他认为是德国的一位民族英雄,看来也是不无道理的。
在文学艺术领域,知识分子以他们锋利的笔锋和生动的创作推动着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
歌德的《欢乐颂》,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作为时代的最强音,给德意志蓬勃兴起的民族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哲学、文学、音乐与宗教的逐渐决裂,充分表达了资产阶级向往自由盼望国家统一、民族昌盛的时代呼声,鞭笞了封建专制制度的残暴与黑暗,展示了人类的热情、悲怆与灾难,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
这一时期,文化民族主义在德国的作用和影响已明显加强,并逐渐具有了强烈的政治倾向,随着拿破伦对德国的征服,文化民族主义发展成了一种影响十分广泛的民族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