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2024版《有机化学》课程教案

2024版《有机化学》课程教案

《有机化学》课程教案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基础知识回顾与拓展•烃类化合物性质与反应机理探讨•芳香族化合物性质与反应机理探讨•含氧官能团化合物性质与反应机理探讨•含氮官能团化合物性质与反应机理探讨•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简介01课程介绍与目标有机化学定义及发展历程有机化学定义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合成、反应机理及其应用的科学。

发展历程从18世纪开始,随着化学学科的不断发展,有机化学逐渐从无机化学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课程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反应机理和合成方法。

能力目标具备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和实施有机化学实验。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材选用及参考书目教材选用《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等编)参考书目《有机化学》(胡宏纹编)、《有机合成化学》(王积涛编)等。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最新的有机化学研究论文和专著,了解学科前沿动态。

02基础知识回顾与拓展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形成不同的电子构型。

化学键原子间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形成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键合方式共价键可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分别对应σ键和π键的形成。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合方式030201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分子组成的式子,如C2H6O 。

分子式用短线表示原子间连接方式的式子,可分为结构简式和结构式两种。

结构式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特点,采用系统命名法或习惯命名法进行命名。

命名规则分子式、结构式及命名规则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如正丁烷和异丁烷。

同分异构现象由于单键的旋转而产生的分子中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不同排列方式称为构象。

构象研究分子中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及其引起的化学性质差异,包括手性、对称性和构象等概念。

立体化学基础不能与其镜像重合的分子称为手性分子,具有旋光性。

手性分子分子中若存在对称元素(如对称轴、对称面等),则分子具有对称性。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大学有机化学2. 章节:第一章有机化学基本概念3. 课时:2学时4. 教学目标:a. 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b.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c.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a. 系统命名法b. 习惯命名法c. 俗名命名法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a. 碳原子的成键特性b. 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c.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有机化学在生活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命名原则和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 互动:提问学生有关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命名原则,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命名原则和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 互动法:提问学生,解答学生的疑问,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帮助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命名原则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

3. 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大学有机化学教案2. 章节:第六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3. 课时:4学时4. 教学目标:a. 理解有机化合物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b. 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c. 了解有机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七、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合成反应的原理2.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a. 加成反应b. 消除反应c. 取代反应d. 缩合反应3. 有机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a. 酸催化剂b. 碱催化剂c. 酶催化剂d. 温度和压力对反应的影响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有机化合物合成反应在生活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有机化学教案

大学生有机化学教案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授课班级:化学专业本科一年级授课教师:张伟授课时间:每周二下午2:00-4:00课时安排:共16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表示方法。

3.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类型。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一、有机化学基本概念(2课时)1. 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示方法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4课时)1.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熔点、沸点、溶解度等2.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酸碱性、氧化还原性、亲电性等3.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三、有机化合物的合成(4课时)1. 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2.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实例3. 有机合成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四、有机化学实验(6课时)1.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鉴定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反应类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有机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有机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有机化学基本概念第3-4周: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第5-6周: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第7-8周:有机化学实验一第9-10周:有机化学实验二第11-12周:有机化学实验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观点。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对待,独立思考。

3. 实验操作能力: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巧。

4. 综合测试:对学生进行有机化学知识、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测试。

郑大贵《有机化学》教案

郑大贵《有机化学》教案

03
外消旋体拆分法
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将外消旋体拆分为单一的对映异构体。这种方法适
用于外消旋体易于获得且拆分条件温和的情况。
立体选择性合成实例分析
1 2
烯烃的立体选择性合成
通过不对称催化氢化、不对称环氧化等反应实现 烯烃的立体选择性合成,可以得到具有高立体选 择性的产物。
酮的不对称还原
利用手性催化剂或手性配体实现酮的不对称还原 ,可以得到具有高立体选择性的醇类化合物。
学过程遵循Zaitsev规则或 Hoffmann规则。
自由基取代反应机理及实例分析
自由基取代反应定义
反应机理
自由基进攻有机分子中的某个原子或 基团,引发一系列自由基链式反应, 最终生成取代产物的反应。
自由基取代反应通常包括链引发、链 传递和链终止三个步骤。链引发阶段 产生自由基,链传递阶段自由基进攻 底物生成新的自由基和产物,链终止 阶段自由基之间结合生成稳定分子。
天然产物全合成策略与方法
01
02
03
逆合成分析
从目标分子出发,逆向拆 解成简单的前体或砌块。
合成路线设计
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如 汇聚式合成、线性合成等 。
关键反应与策略
运用创新性的反应和方法 ,如金属有机反应、不对 称合成等。
典型天然产物全合成案例分析
紫杉醇全合成
通过多步有机合成反应, 成功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 。
实例分析
以卤代烃的态后,卤原子离去,生成醇和 卤化氢。
消除反应机理及实例分析
消除反应定义
有机分子中两个基团或原子同时 离去,生成不饱和键的反应。
反应机理
消除反应通常涉及底物中的离去 基团和相邻基团的协同作用,形
成不饱和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全册教案(83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全册教案(83页)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课时安排】共13课时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3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4课时复习:1课时测验:1课时讲评:1课时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重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思考与交流】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

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有机物种类繁多。

(2000多万种)一、按碳的骨架分类: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芳香化合物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

(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

)如:CH3CH2CH2CH3CH3CH2CH2CH2OH正丁烷正丁醇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

它又可分为两类:(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

如:OH环戊烷 环己醇(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如:苯萘二、按官能团分类: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练习: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全册教案】有机化学--全册优秀教案---79页

【全册教案】有机化学--全册优秀教案---79页

北京大学20** 至 20 * 学年第二学期________有机化学________课程教案课程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学时/周学时:48 / 3开课时间:年月日第周至第周授课年级、专业、班级:推荐教材:有机化学系别/教研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本次课教学组织与设计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一章绪论(一)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5min(二)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5min(三)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15min(四) 共价键 10min(五)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0min第二章饱和烃(烷烃)(一) 烷烃的通式和构造异构 5min(二) 烷烃的命名 20min(三) 烷烃的结构 5min(四) 烷烃的物理性质 5min(五) 烷烃的化学性质 20min(六) 烷烃的主要来源和制法 5min第三章(一) 脂环烃的分类 5min(二) 环烷烃的命名 5mim(三) 环烷烃烃的性质 5min(四) 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 10min(五) 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5min教学互动设计:一、课堂提问:1.何谓有机化学?F.Wohler有何贡献?2.与无机化合物相比较,有机化合物主要具有哪些特点?3.写出反-1,3-二甲基环己烷的优势构象。

二、课堂讨论:1.不同杂化态碳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导致其与氢原子或其他原子形成的σ键的性质不同。

2.电负性:sp杂化碳> sp2杂化碳> sp3杂化碳 !3.杂化轨道可形成σ键,如C-H、C-C、C-X、C-O、C-N等。

σ键是有机分子构成碳链或碳环的基础。

4.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可形成π键,如C=C、C=O、C≡C、C≡N等。

5.用化学方法鉴别丙烷和环丙烷。

板书设计:一、常用的有化合物书写方法H C C C O HH H HHH C HHH H-C-C-C-O-H H H HH HH-C-HHCH3CHCH2OHCH3(CH3)2CHCH2OH或OH 二、sp,sp2,sp3杂化3个sp 杂化轨道2取最大键角为120。

电子教案与课件:有机化学B幻灯片 第十章杂环化合物

电子教案与课件:有机化学B幻灯片 第十章杂环化合物
• 1. 萃取 • 将滤纸做成与提取器大小相适应的套袋。称取10g茶
叶,略加粉碎,装入纸袋中,上下端封好,装入脂肪 提取器中(装置如图10-1),圆底烧瓶中加入60ml氯 仿,几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连续提取8~10次(提 取时,溶剂蒸汽从导气管上升到冷凝管中,被冷凝成 液体后,滴入提取器中,萃取出茶叶中的可溶物,此 时溶液呈深草青色,当液面上升到与虹吸管一样高时 ,提取液就从虹吸管流入烧瓶中,这为一次虹吸)。 茶叶每次都能被纯粹的溶剂所萃取,使茶叶中的可溶 物质富集于烧瓶中。待提取器中的溶剂基本上呈无色 或微呈青绿色时(一般8~10次),可以停止提取, 但必须待提取器中的提取液刚刚虹吸下去后,方可停 止加热。
• 含结晶水的咖啡因系无色针状结晶,味苦,能溶于水 、乙醇、氯仿等。在100℃时即失去结晶水,并开始升 华,120℃时升华相当显著,至178℃时升华很快。无 水咖啡因的熔点为234.5℃。
H
N
N
N
N
嘌呤
O H3C N
CH3 N
O
N
N
CH3 咖啡因
升华
• 升华是纯化固体有机物的方法之一。
• 某些物质在固态时有相当高的蒸气压,当加热 时不经进液态而直接气化,蒸气遇次则凝结成 固体,这个过程叫做升华。
• 2. 茶叶袋的上下端也要包严,防止茶叶沫漏出,堵 塞虹吸管
• 3. 升华一步,一定要小火加热,慢慢升温,最好是 酒精灯的火焰尖刚好接触石棉网,徐徐加热10-15分 钟。如果火焰太大,加热太快,滤纸和咖啡因都会炭 化变黑;如果火焰太小,升温太慢,会浪费时间,在 部分咖啡因还没有升华,影响收率
【实验步骤】
• 伍德沃德1917年4月10日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 。从小喜读书,善思考,学习成绩优异。1933年夏,只 有16岁的伍德沃德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国的著名大 学麻省理工学院。在全班学生中,他是年龄最小的一个 ,素有“神童”之称,学校为了培养他,为他一人单独 安排了许多课程。他聪颖过人,只用了3年时间就学完 了大学的全部课程,并以出色的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 伍德沃德获学士学位后,直接攻取博士学位,只用了一 年的时间,学完了博士生的所有课程,通过论文答辩获 博士学位。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2024鲜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2024鲜版
质和应用
2024/3/27
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有机化学实验, 具备实验设计、操作和分析能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创新意 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要求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认 真完成实验报告,积极参与课
堂讨论
6
02 实验基础知识与 技能
2024/3/27
7
实验室安全规范
实验室基本安全规则
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禁止饮食、禁 止吸烟等规定。
通过观察质谱图中的离子峰位置、强度 和相对丰度等信息,可以判断分子的分 子量和可能的碎片结构。同时,结合已 知化合物的质谱图进行比对,可以进一 步确定未知化合物的结构。此外,还可 以通过多级质谱技术对复杂分子进行更 深入的结构解析。
2024/3/27
22
06 综合性与设计性 实验项目选讲
2024/3/27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定
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 鉴定方法
2024/3/27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分离
学习合成路线的设计、合成方法的选择、产 物的分离和纯化等
有机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索新的合成方法 和应用
5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04
知识目标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
2024/3/27
红外光谱的解析
通过观察红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峰位置、强度和形状等信息,可以判断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 型和官能团,如C=C、C-H、C=O等。同时,结合已知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进行比对,可以 进一步确定未知化合物的结构。
20
核磁共振(NMR)解析方法
2024/3/27

电子教案与课件:《有机化学(王彦广)(第3版)》第12章 羰基alpha-碳上的反应(1)

电子教案与课件:《有机化学(王彦广)(第3版)》第12章 羰基alpha-碳上的反应(1)

1. 酮-烯醇互变异构 (Keto-enol tautomerization)
4
➢ 互变异构是可逆的 ➢ 酸或碱可催化这一过程 ➢ 酸催化一般不改变平衡常数 ➢ 使用较大量的强碱催化可使平衡向烯醇负离子方向移动
6
Stereoelectronic Control of Enolization:
➢酮式-烯醇式的互变异构导致了立体异构化和H-D交换
(-)-薄荷酮
(([a]D = 0)
(痕量催化剂)
1H-NMR检测
8
➢烯醇和烯醇负离子的形成导致了一些重要的有机反应
a-卤代 a-烷基化 羟醛缩合 Claisen缩合
9
Reactions at the α-Carbon
第12章 羰基a-取代反应(1)
Chapter 12 Carbonyl a-Substitutions (1)
重点内容提要
1. 酮-烯醇互变异构 2. a-卤代反应 3. a-烷基化反应 4. 烯胺的应用 5. 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的应用
共轭酸碱 vs 软硬酸碱 动力学控制 vs 热力学控制 两可亲核试剂 vs 两可亲电试剂
通过烯胺的烷基化 (Alikylation of Enamines)
33
区域选择性?
34
主要优点: 条件温和(从而避免自身缩合) 区域选择性高 仅单取代产物 醛可反应
35
5. 乙酰乙酸酯和丙二酸酯的应用
乙酰乙酸酯合成法
pKa = 9
O
O
O
O
O
CH3
CH2
OEt
1. EtONa, EtOH 2. n-C4H9Br
无需酸碱催化的a-卤代方法: Tetrahedron Letters 2006, 47, 991–995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篇一:有机化学实验12级时间4月13日第1-3节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一般知识一.实验目的: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随着新的实验技术不断出现,这门实验课程正在向用量少、效率高、绿色化的方向开展。

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掌握有机实验的根本原理,有机物的合成、别离、鉴定的一般方法;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包括查阅文献)-预备-实验-记录-”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计算机的使用才能。

二.有机化学实验的根本规那么:为使有机实验有条不紊、平安地进展,必须遵照以下规那么:1、熟悉实验室的平安规那么,学会正确使用水、电、煤、通风厨、灭火器等,理解实验事故的一般处理方法。

作好实验的预习工作,理解所用药品的危害性及平安操作方法,按操作规程,小心使用有关实验仪器和设备,假设有征询题应立即停顿使用。

2、实验前,认真清点、检查玻璃仪器;实验中,平安合理的使用玻璃仪器;实验后,洗净并妥善保管玻璃仪器,尤其应学会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

3、实验时,要保持实验室和桌面的清洁,认真操作,遵守实验纪律,严格按照实验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试剂规格及与用量来进展。

假设要改变,需经教师同意方可进展。

4、实验药品使用前,应细心阅读药品标签,按需取用,防止浪费;取完药品后要迅速盖上瓶塞,防止搞错瓶塞,污染药品。

不要任意更换实验室常用仪器(如天平、单调器、折光仪等)和常用药品的摆放位置。

5、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集中思想,防止大声喧哗,不要在实验室吃东西。

6、实验中和实验后,各类固体废物和液体废物应分别放入指定的废物搜集器中。

7、离开实验室前,应检查水电煤是否平安关闭。

三.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平安知识:有机化学实验特别大程度上由玻璃仪器、实验试剂和电器设备等组成,假设操作不当,会对人体、环境造成损害,实验试剂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腐蚀、毒性高等特点,玻璃仪器与电器设备使用不当亦可发生意外事故。

大学有机化学电子教案

大学有机化学电子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有机化学授课班级:化学专业全体本科生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一、绪论1. 有机化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3.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知识。

二、烷烃1. 烷烃的结构、性质和分类。

2. 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烷烃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三、烯烃和炔烃1.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性质和分类。

2. 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烯烃和炔烃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四、芳香烃1. 芳香烃的结构、性质和分类。

2. 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芳香烃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五、醇、酚和醚1. 醇、酚和醚的结构、性质和分类。

2. 醇、酚和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醇、酚和醚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六、羧酸、酯和酰胺1. 羧酸、酯和酰胺的结构、性质和分类。

2. 羧酸、酯和酰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羧酸、酯和酰胺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七、杂环化合物1. 杂环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分类。

2. 杂环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杂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八、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鉴定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方法。

九、有机化学实验1. 常用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和操作。

2.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分离和鉴定实验。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教学法:通过有机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教学资源:1. 教材:《有机化学》([作者姓名] 编著)2. 课件:有机化学电子教案3. 实验教材:《有机化学实验》([作者姓名] 编著)4. 网络资源:有机化学相关网站、数据库等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性质、反应及其应用;(3)能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反应、无机反应、有机合成、有机分析等。

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根据碳骨架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为链状化合物和环状化合物;根据官能团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为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

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4.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共价键、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等。

5.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6.有机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聚合反应等。

7.有机合成:逆合成法、格林尼亚反应、霍夫曼降解、威廉姆森合成等。

8.有机分析: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演示法: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模型、实验操作等。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培养实验技能。

4.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发现有机化学知识。

5.案例分析法:分析有机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

2.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有机化学教案范文

有机化学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有机化学教案范文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3.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4. 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4. 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命名方法、结构和性质、反应类型等知识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反应类型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学素材等2. 投影仪、白板、黑板等教学设备3. 教学用具(如模型、挂图等)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如糖、脂肪、蛋白质等2. 提问:什么是有机化学?为什么有机化合物重要?Step 2: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有机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2. 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如碳原子成键多样性、有机化合物的复杂性等Step 3: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10分钟)1. 讲解烷烃的命名方法,如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等2. 举例讲解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如烯烃、炔烃、醇、醚等Step 4: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0分钟)1.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如碳原子成键方式、空间构型等2.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如反应活性、稳定性、官能团等Step 5: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讲内容,强调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命名方法、结构和性质等知识点2. 布置作业:请学生完成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练习题六、教案实施与评价1. 教学活动组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

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篇一: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非化学专业学生使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验证有机化学中所学的理论,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鉴定的方法,以及分析^p ^p 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

试验守则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有机化学必须做好有机化学实验。

为了保证试验的正常进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工作作风,要求学生必须遵守下列规则。

1. 试验前必须认真预习有关实验的全部内容,并做好预习笔记和安排。

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及实验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有关的操作技术,熟悉实验所需的药品、仪器和装臵,了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2. 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后方能开始实验。

3. 必须遵守实验室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

实验中不大声说笑,不擅离实验岗位,不乱拿乱放,不将公物带出实验室,借用公物应自觉归还,损坏东西要如实登记,出了问题必须及时报告。

4. 试验进行中,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及时准确、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

5. 遵从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指导,若有疑难问题或发生意外事故必须立即报请教师及时解决和处理。

6. 应自始至终注意实验室的整洁。

做到桌面、地面、水槽和仪器四净。

7. 公用仪器、药品和工具,应在指定地点使用,用完后立即归还原处并保持其整洁。

节约水、电和药品。

严格控制药品的规格和用量。

8. 实验完毕,必须及时做好后处理工作(包括清洗仪器、处理废物、检查安全等),将记录(合成实验要上交产品)交教师审阅。

待教师签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9. 每次实验后,必须尽快地、认真地写出实验报告。

10.轮流值日,值日生负责整理公用仪器,打扫实验室卫生,清倒废物,并协助实验室工作人员检查和关好水、电及门窗。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鉴定方法。

(3) 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2. 实验要求(1) 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严格遵循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二、实验原理与材料1. 实验原理(1)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目标有机化合物。

(2) 有机化合物的提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有机物进行提纯。

(3)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通过光谱、色谱等方法对有机物进行结构鉴定。

2. 实验材料(1) 试剂: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有机试剂和无机试剂。

(2) 仪器: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如试管、烧杯、蒸馏器、光谱仪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制备(1) 目标产物:乙酸乙酯。

(2) 实验步骤:准备反应物:乙醇、乙酸、硫酸。

进行酯化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

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提纯。

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提纯(1) 目标产物:提纯乙酸乙酯。

(2) 实验步骤: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分液,收集上层乙酸乙酯。

加入无水硫酸钠,去除水分。

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鉴定(1) 目标产物:鉴定乙酸乙酯的结构。

(2) 实验步骤:使用光谱仪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使用色谱仪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4. 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降解反应(1) 目标产物:研究乙酸乙酯的降解反应。

(2) 实验步骤:加热乙酸乙酯,观察其降解过程。

收集降解产物,进行鉴定。

5. 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1) 目标产物:合成苯乙酮。

(2) 实验步骤:准备反应物:苯、乙酸、氧化铜。

进行氧化反应,控制反应条件。

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提纯和鉴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制备乙酸乙酯(1) 实验结果:得到乙酸乙酯产物。

(2) 结果分析:通过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分析产物的得率、纯度等因素。

高等有机化学电子教案

高等有机化学电子教案

高等有机化学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1.2 有机化学的研究范围1.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1.4 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2.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2.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2.3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实例2.4 系统命名与习惯命名的转换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3.1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3.2 烯烃的结构与性质3.3 炔烃的结构与性质3.4 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第四章: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机理4.1 加成反应机理4.2 消除反应机理4.3 置换反应机理4.4 氧化反应机理第五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5.1 碳碳键的5.2 碳氢键的5.3 碳氧键的5.4 有机化合物的其他合成方法第六章: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6.1 醇的结构与性质6.2 醚的结构与性质6.3 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6.4 酸和酸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第七章:有机金属化学7.1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7.2 有机金属反应机理7.3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应用领域7.4 有机金属合成的方法第八章:立体化学8.1 手性碳原子与手性分子8.2 立体异构体8.3 立体化学的反应机理8.4 立体化学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第九章:有机合成策略9.1 碳骨架的构建9.2 官能团的引入与转换9.3 立体化学的控制9.4 有机合成策略的应用实例第十章:天然有机化合物10.1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0.2 生物活性与构效关系10.3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与鉴定10.4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意义第十一章: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11.1 光谱分析法11.2 色谱分析法11.3 有机化合物的其他分析方法11.4 分析方法在有机化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十二章:有机合成反应的条件与选择12.1 反应溶剂的选择12.2 反应温度和压力的选择12.3 催化剂的选择12.4 有机合成反应条件的影响因素第十三章:有机化合物的应用13.1 有机化合物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13.2 有机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13.3 有机化合物在食品化学中的应用13.4 有机化合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十四章:绿色有机化学14.1 绿色有机化学的概念14.2 绿色有机化学的应用14.3 绿色有机化学的发展趋势14.4 绿色有机化学在高等有机化学教育中的重要性第十五章:高等有机化学实验15.1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5.2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实验15.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实验15.4 有机化学实验的安全性与事故处理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一个高等有机化学教案,分为十五个章节。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1 课程名称:大学有机化学1.2 章节名称:第一章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及原理1.3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及分类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及特点学会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2.2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学会使用有机化学实验技能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鉴定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有机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有机化学在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及分类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及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3.2 教学难点: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解和应用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现代合成方法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有机化合物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4.2 知识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及分类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及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4.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概念的理解4.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进行实例练习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理解程度5.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5.4 学习兴趣和态度:观察学生对有机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对学习材料的认真程度六、教学内容6.1 第六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反应条件理解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置换反应等合成反应的原理和应用6.2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包括手性碳原子、立体异构体等概念6.3 第八章有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6.4 第九章有机化学实验技能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溶液的配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鉴定等学会使用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如显微镜、光谱仪等6.5 第十章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药物、食品、塑料等探讨有机化学在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七、教学方法7.1 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结构与性质、光谱分析等内容,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教案具有自己的系统和风格。叙述具体问题时围绕一个中心,从 各个层面去进行分析,比较深入透彻。介绍有机化学各知识点时,能根 据各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分别融入创新思维、逆向分析、逻辑推理、归 纳总结等素养的训练,比较重视能力的培养。教案中有许多实例分析, 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方法。本教案结构紧凑、编排 合理、层次分明、画面清晰。充分体现了多媒体教学节省课时、信息量 大、可视性强、交互性好的特点。本教案为学生的自学、复习,补充课 堂听课的不足提供了方便。 教案操作简便、具有可修改性。教员在使用时,可将教案的内容自 由组合、删改、增添,或链入其它媒体信息,或同其它软件共同使用, 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灵活、易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变化以满 足各种教学需要,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充分显示了现代化 教学手段在资源共享方面的优势。希望《有机化学电子教案》的出版能 促成有机化学教学的交流和互相学习,使该课程的教学更上一层。

课件主编



裴伟伟
课件设计
课件制作
裴伟伟 裴坚
裴伟 裴坚
王中琰
冉晓松
章 节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绪论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链烷烃 环烷烃 构象 立体化学 卤代烷 烯烃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炔烃和共轭烯烃
苯和芳香烃 红外与核磁共振
第九章 第十章
醇和醚 醛和酮
第十一章 紫外光谱和质谱
第十二章 羧酸
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 第十四章 胺 第十五章 缩合反应 第十六章 含氮芳香化合物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周环反应 杂环化合物
第二十章
有机合成
第二十一章 单糖、寡糖和多糖 第二十二章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酶和核酸 第二十三章 萜类、甾族、生物碱 附录 反应机理动画


软件说明 创作集体
注意事项
章节目录
序 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快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 学手段的现代化步伐,创立新的教学模式已是势在必行。应用飞速发展 的计算机技术,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是创新模式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热心于教学改革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为 了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许多教员开始学习和使用多媒体手段,从而产 生了一批与高等教学课程相匹配的电子教案。北京大学化学院有机化学 课程组研制的《有机化学电子教案》课件,就是在这种形势要求下产生 的。 教案包含了有机化学课程的全部讲课内容。教案共分23章,除个别 章外,多数是按官能团划分的,查阅十分方便。教案包含有机化学的基 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反应及机理,内容丰富,科学性和 系统性强。教案在叙述具体问题时,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利于学生自学。教案在分析问题时,注意由浅入深,较为透彻,利于学 生思考。教案具有自己的系统和风格,在介绍有机化学知识点时,还融 入了创新思维、逆向分析、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等素养的训练,利于学 生能力的提高。教案结构紧凑、编排合理、层次分明、画面清晰。充分 发挥了多媒体教学节省课时、信息量大、可视性强、交互性好的特点。




《有机化学电子教案》主要是以北京大学化学院裴伟伟教授讲授“基 础有机化学”课的讲稿为蓝本制作而成的。有机合成一章主要是由裴坚副 教授完成的。课件的设计、制作和链接等工作是由裴伟伟教授、裴坚副教 授、王中琰高级工程师和冉晓松工程师分工合作完成的。该电子教案包含 了“基础有机化学”课程的全部讲课内容。可用于理工科院校和师范院校 的化学、生物系生化专业、医学院医学专业的本科有机化学教学,也可以 作为学生自学的参考软件。




1.本软件用Power Point制作而成,播放也在其状态下进行。为了更 好地使用本软件,使用者需熟悉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方法。 2.本软件是以北京大学化学院的“基础有机化学”课的课堂教学为 依托制作而成的,内容比较丰富,有自己的体系。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 的教学要求,用本软件授课时,须根据不同的需要,将教案的内容自由 组合、删改、增添,或链入其它媒体信息,或同其它软件共同使用,以 满足各种层次教学的需要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教学有很多环节,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各个环节需要很好配 合和衔接。授课时,教员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以自己的讲课系统、 风格为主导,将该软件作为一教学辅助工具结合使用,以便使该教学软 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用该软件授课时,教员要充 分考虑各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大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根据实际情 况,调整播放程序,控制播放速度,以使观看者有充分思考的时间。
本教案主要用于课堂教学,内容与理科有机化学教学大纲要求一致, 包含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反应及机理。内容 丰富,科学性和系统性强。教案共分23章,第一章集中讲有机化合物的命 名,第三章集中讲静态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第八、章第十一章集中讲光 谱,第十八章集中讲周环反应,第二十章集中讲有机合成,其它各章是按 官能团划分的。除个别章外,多数章的内容与邢其毅、徐瑞秋、周政、裴 伟伟编写的“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内容一致,因此教案与该书可配 套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