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客源国文化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出入境旅游发展对国内社会环境的影响
09旅游管理专业三班
崔璐0918020324
摘要: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世界旅游业正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并预测国际游客的人数于2010年达到10亿。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旅游业视作赚取外汇,增加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旅游业给当地带来繁荣和就业机会的同时,也造成了对旅游地的污染和冲击。从中国近些年出入境旅游发展状况出发,分析旅游人口带来的社会文化效应。
1.中国旅游人口现状
1.1国际旅游人口
国际联盟专家统计委员会在1937年对“国际旅游者”的定义为:“旅游者系指至少利用24小时访问自己长期居住地之外的国家的人。”我国从1982年开始就有了旅游统计工作。1992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已经进入全球前十位,到1994年,中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73.33亿美元,进入世界前十位。到2004年,中国入境旅游总量为1.09亿人次,创汇257亿美元,分别居世界第四位和第七位;2006年全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1.24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339亿美元。分别居世界第四位和第六位。
中国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如果按照外国人来华人次规模大小排序,目前一次为亚洲、欧洲、美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
1.2国内出境游人口
随着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出境旅游业增长迅速。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跻身全球出境旅游消费前十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客源输出国。中国出境旅游人数2003年以来一直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到目前为止,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年增长水平高于入境旅游年增长水平近13个百分点。中国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集中度发生变化,1997年,中国刚开办公民出境旅游,当时旅游目的地仅有东南亚四国。截至2006年底,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总数达到132个。据统计,2005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3100万人次,2006年达3452万人次。近五年来,中国出境旅游人数每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2.7%。
中国出境旅游的性质结构发生了转变,近年来,在中国公民出境总人数中,因公出境人数与因私出境人数都出现了增长的势头。2005年,中国公民出境游80%以上是自费出境旅游。高收入人群是我国出境旅游的主体。粗略估算,国人每年出境旅游消费的总支出至少在200亿美元以上。
2.旅游人口的社会文化效应
2.1旅游人口引发的社会积极效应
2.1.1带来旅游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由于旅游活动的展开,在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产生了物质的流动。游客出游,要随身携带物品;返回时,要买回大量的纪念品和土特产。这些是最直接的物质交流。局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近几年国际旅游创汇中,大约有20%来源于旅游商品的销售。在旅游商品发达地区则可增加一倍。
旅游资金流指伴随旅游活动产生的资金流动。一方面从消费的角度而言,游客的支出和开发者的投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旅游活动的普遍展开,旅游活动可以起到招商引资的作用,进而吸引外来资金的进入。以湖南张家界为例,就可以窥一斑而知全国。张家界市通过举办大型旅游节庆果冻,加快了招商引资的步伐,十年来,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6个城市建立了协作关系。
旅游信息流是指与旅游活动有关的并伴随旅游活动产生的信息传递及交流。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已使旅游市场营销活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必将使旅游业发生更深刻的变革。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伴随旅游活动产生的信息流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它是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开展合作的向导。
2.1.2促进观念更新
旅游人口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挂念的更新,尤其是对贫困地区,然而旅游人口为解决贫困问题带来新办法。
贫困间题是一个世界性的壮会问题。全世界每年有2500万人加人贫困队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有6500万人未解决沮饱,。在解决温饱的贫困地区也很不稳定。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引起的返贫率很高,扶贫工作十分艰巨。十几年一来国家实行的传统扶贫方式是一种高投人低产出的方式,继续实行这种方式已不能产生大的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贫困地区把目光转向潜力巨大的旅游业。旅游业投资见效快,可以靠“出口”风景名胜、空气阳光、森林湖泊这些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来取得经济效益。一些景区只要很少的投人,就可广招游客。一座山富了一个县,一个洞富了一个乡的例子并不少见。湖南武陵山区、四川的九寨沟地区、贵州西部的龙宫和织金洞及东南部民族地区等,都把旅游业作为扶贫开发的手段,使这些地区通过发展旅游走上了支付的道路。
旅游扶贫是一桩新鲜事物。它是贫困地区充分利用其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发达地区的人们前来旅游和消费,使旅游资源产生效益,使旅游商品的生产、交换、消费在贫困地区同时发生;逐步实现部分财富、经验、技术和产业的转移,增加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从而使其脱贫致富。
2.1.3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
旅游是满足人们文化精神生活需要的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这种活动是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联系在一起的。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用于生存资料部分的比重日益下降,用于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部分的比重不断上升。
由于历史、交通等原因,革命老区多属贫困地区。旅游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都极为丰富,是陶冶情操,丰富见闻,向人们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堂。对不同文化的向往是旅游人口的主要动机之一,人们到异过旅游。就是为了领略异地文化,异国风情。对接待国来说,就必须保护好当地文物,发掘当地文化,让更多的旅游人口来了解本地的这一文化。从寻根溯源,增进交流旅游作为各国人们的普遍交往活动,有利于加强国家间友好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世界和平。特别是港澳台同胞回大陆省亲,观光,有助于增加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从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2.1.4提高国民素质
国内旅游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国民的精神需要,社会学家预言,旅游将成为21世纪满足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生活的重要途径。通过旅游人们可以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增长知识,观察和吸收外部世界人们的生活观念,逐步建立起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专业技术,而且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人品。这些都可以通过旅游活动,在潜移献化中培养。中国古代且i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那么如今发展国内旅游业,使居民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提高国民素质,更是旅游战线全体人员所应承担的一项社会责任。旅游具有十分积极的人生和社会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意识的强弱是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2.2旅游人口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
在一些旅游热点地区,旅游人日对当地产生地社会负面影响已经出现。不仅在中国,旅游产生的负面影响成了一个全球性的课题。就我国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2.2.1干扰居民生活
一般来说,旅游人口与本地居民有个相互适应的过程,不同的旅游人口对当地地方规范的适应性是不一样的。旅游越是大众化,它对地方文化的冲击就越大,而每个游客对地方居民的适应性越差,对当地居民的干扰也越大。
旅游人口的大量涌入,旅游社区的扩大和旅游设施的兴起减少了旅游接待地原有的生产和生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