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香菇栽培技术
如何制作大棚种植香菇
如何制作大棚种植香菇种植香菇的大棚是一种环境控制的种植方式,利用大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来创造一个适合香菇生长的环境。
下面是如何制作大棚种植香菇的详细步骤:1. 选址和筹备选择一个适合建造大棚的地方,通常需要平整的地面和一定的光照条件。
确认选址后,进行土地准备工作,清除杂草并翻耕土壤。
2. 大棚设计和建造根据需要种植香菇的规模和类型设计大棚的尺寸和结构。
常见的大棚类型有塑料膜覆盖大棚、温室大棚和钢结构大棚等。
建造大棚时,注意保证大棚的密闭性和隔热性,以便控制温度和湿度。
3. 购买种菇材料购买香菇菌种和培养底材。
香菇菌种可以在农业科技公司或互联网上购买,培养底材通常为稻草、木屑或秸秆等。
4. 准备菌种将购买的香菇菌种搬到干净的操作台上,用消毒的刀将菌种分成若干小块,每块约为50克。
将小块菌种放置在干净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20分钟,使其复苏。
5. 培养底材的准备根据所选的培养底材,在一个大容器中将底材进行清洗和蒸煮。
清洗后,将底材放入锅中煮沸约30分钟,然后捞出沥干水分备用。
6. 填充和堆料将所准备好的培养底材填充至种植容器中,每一层培养底材的厚度约为10-15厘米。
填充完毕后,将其用蒸汽杀灭细菌,然后堆积成圆锥形,使底部稍宽,顶部略尖。
7. 菌种接种将复苏好的菌种均匀地撒在堆料的顶部,并轻轻拍压。
接种后,将堆料覆盖以遮光布或湿纸巾。
8. 维持适宜的生长环境在大棚内,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成功种植香菇的关键。
温度控制在15-25摄氏度,湿度保持在80-90%。
可以使用加湿器和通风设备来调节湿度和温度。
9. 管理生长过程菌丝生长期通常需要2-3周,此时要注意保持底材的湿润,并注意补充适量的水。
菌丝生长到覆盖整个底材表面后,可以将遮光布取下,允许适量的光照进入。
10. 香菇的果体生长菌丝生长完全后,香菇的果体开始生长。
此时需要控制湿度并适时喷水,以保持适宜的水分,同时注意通风和光照。
11. 采摘香菇的生长周期通常为15-20天。
景宁县澄照乡大棚香菇高产栽培技术
景宁县澄照乡大棚香菇高产栽培技术摘要:大棚香菇高产栽培是科技人员通过多年不懈努力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创新技术。
由于其具有的显著特点,不仅提高了香菇产量也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迫切需要大力推广与应用。
本文主要分析了大棚香菇高产栽培的特点,景宁县澄照乡大棚香菇栽培技术,景宁县澄照乡大棚香菇高产栽培害虫防治问题。
关键词:大棚香菇;高产;栽培技术1 大棚香菇高产栽培的特点1.1 节省工本通过对景宁县各地地进行调查表明,搭建大棚要比搭建荫棚节省大概20%的工本。
大棚所需的材料以及用工全部要比搭建荫棚节省。
1.2 香菇产量良好在寒冷的冬季应用大棚栽培香菇的产量要显著高于荫棚,每万袋大棚香菇产量是1280千克,而每万袋荫棚香菇的产量仅是653千克。
香菇在大棚中生长体现了美观干燥、具有良好的商品性,特别是香菇在雨雪天气更具有很好的质量。
因此,深得商贩的喜爱。
利用大棚栽培香菇,通常出菇高峰时间在元旦至春节,这时候温度非常低,有利于贩销远运香菇,并且此时也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量,价格较高。
因此可以获得极好的经济利润。
1.3 管理与栽培香菇非常方便应用大棚栽培香菇,对菇棚进行喷水与釆菇等操作可以不使用雨具,非常容易控制菇棚内的温度,相较于荫棚其管理工作更加便捷。
应用荫棚栽培香菇,由于搭拆棚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因此大部分菇农并不拆棚种稻。
推广菇稻双高栽培技术非常困难。
而应用大棚栽培香菇,搭拆菇棚工作十分容易,并不费工,大多数能够积极拆棚种稻,有效扩大了种植粮食的面积,获得粮菇的双丰收。
1.4 提升出菇效率稻田实施双高菇稻栽培,可以有效降低菇田下茬出现的杂菌现象。
利用大棚栽培香菇,冬季可以为香菇创造一个十分有利的温度环境。
因此,出菇量要显著高于荫棚。
应用大棚栽培香菇要比应用荫棚栽培香菇每万袋平均多出菇将近630千克,增长率为97%,可是春秋菇的产量并没有显著差异。
由于冬菇产量较多,因此明显提升了全年的产值。
2 景宁县澄照乡大棚香菇栽培技术2.1 大棚材料应是毛竹、塑料、遮阳网应选择较高遮阳率的遮阳网。
大棚蘑菇的种植方法
大棚蘑菇的种植方法大棚蘑菇是在温室环境下种植的一种蘑菇品种,它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品质优良等特点,因此备受种植户的青睐。
下面将详细介绍大棚蘑菇的种植方法。
1.环境准备大棚蘑菇适宜在温度保持在15-25℃的环境下生长,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左右。
为了达到这种环境条件,可以在大棚内安装温湿度控制设备,如温度控制器和加湿机。
此外,大棚的通风条件也很重要,确保适当的空气流通。
2.菌种准备选择优质的蘑菇菌种是成功种植的关键。
可以选择市场上的优质菌种或者自行培育。
将菌种培养于菌床培养器中,切割好的菌丝插入菌种培养器的菌肉中。
3.菌床准备菌床是蘑菇生长的基质,常用的菌床材料包括秸秆、玉米芯、麸皮、木屑等。
首先将底层做好防潮处理,可以用土壤或塑料薄膜进行覆盖。
然后将菌床材料充分堆放,厚度可控制在15-20cm左右。
菌床遮盖物可以使用透气性好的物品覆盖,如中草药材、切碎的秸稻和纸屑。
4.菌丝接种将培养好的菌种均匀插入菌床内,菌丝与菌床的接触面积越大,蘑菇的生长速度越快。
一般情况下,接芽后的菌丝会逐渐扩散。
5.管理养护(1)水分控制:种植初期要保持菌床湿润,可用喷雾器进行喷水,保持相对湿度在75%-80%之间。
菌床不要过湿,以免引发霉变。
适量的水分有助于蘑菇菌丝的扩散和菌盖的形成。
(2)通风:在大棚内设置合适的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
这可以有效地控制大棚内的湿度,减少病菌的滋生。
(3)温度调节:保持温度在15-25℃之间,蘑菇才能正常生长。
夏季温度过高时,可以通过喷水降温;冬季温度过低时,可以使用加热设备进行保温。
(4)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大棚,及时清除病虫害菌丝,如发现病虫害,可以使用一些安全有效的药物进行防治。
6.收获和保鲜正常情况下,大棚蘑菇的生长周期为20-30天。
当蘑菇的菌盖扩展到适当大小时,可以开始收获。
收获时,拧断菌柄,最好一次性将一个菇环拧下来,避免残留菌柄。
为了延长蘑菇的保鲜期,可以将其放置在通风性好的容器中,避免日光直射。
香菇大棚种植的方法
香菇大棚种植的方法大棚香菇是香菇种植的其中一种种植模式,那么你们知道在大棚如何种植香菇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香菇大棚种植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香菇大棚种植的方法(1)发菌期的管理:菌丝体生长发育阶段的管理,主要是调温、保湿和防止杂菌污染。
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播种后10天之内,室温要控制在15℃以下。
播后两天,菌种开始萌发并逐渐向四周生长,此时每天都要多次检查培养料内的温度变化,注意将料温控制在30℃以下。
若料温过高,应掀开薄膜,通风降温,待温度下降后,再盖上薄膜。
料温稳定后,就不必掀动薄膜。
10天后菌丝长满料面,并向料层内生长,此时可将室温提高到20—25 ℃。
发现杂菌污染,可将石灰粉撒在杂菌生长处,或用0.3%多菌灵揩擦。
此期间将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
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20—30天菌丝就长满整个培养料。
(2)出菇期的管理:菌丝长满培养料后,每天在气温最低时打开菇房门窗和塑料膜1小时,然后盖好,这样可加大料面温差,促使子实体形成。
还要根据湿度进行喷水,使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至80%以上。
达到生理成熟的菌丝体,遇到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就扭结成很多灰白色小米粒状的菌蕾堆。
这时可向空间喷雾,将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切勿向料面上喷水,以免影响菌蕾发育,造成幼菇死亡。
同时要支起塑料薄膜,这样既通风又保湿,室内温度可保持在15—18℃。
菌蕾堆形成后生长迅速,2—3天菌柄延伸,顶端有灰黑色或褐色扁圆形的原始菌盖形成时,把覆盖的薄膜掀掉,可向料面喷少量水,保持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
一般每天喷2—3次,温度保持在15℃左右。
香菇大棚种植的技巧一、喷水管理要看菌棒表面水分,防霉菌。
菌棒表皮稍干时喷水,湿度不可过高,以免造成霉菌烂棒。
一般在上午采完菇后,进行喷水,喷水后要适时通风。
注意阴雨天不喷,采前不喷,菌棒湿润不喷。
二、菇棚通风要灵活,防缺氧。
每天结合采菇打风口增加新鲜空气。
大棚蘑菇的种植方法
大棚蘑菇的种植方法大棚蘑菇种植是一种高效益、低投入、快速见效的农业种植方式。
以下是大棚蘑菇的种植方法:1.选址备地。
大棚蘑菇适合在通风良好、日照充足、湿度适宜的地方种植。
选择合适的土地,避免阴湿、低洼地区。
2.准备基材。
大棚蘑菇的基材主要选用秸秆、菌床、木屑等有机材料。
首先将材料切碎,然后堆积起来,进行堆肥处理。
处理时要注意控制水分,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3.堆结菌床。
将处理好的基材放入菌床中,每层厚度约20厘米,上下层之间留有2-3厘米的空隙。
菌床一般高度为40-50厘米。
填满菌床后,要用锄子轻轻拍实,使菌床表面平整。
4.菌种接种。
选择蘑菇菌种,将其均匀地撒在菌床表面。
接种量一般为每平方米5-7克。
接种后,用清洁的湿布覆盖菌床表面,保持湿度和温度。
5.菌丝生长。
菌床覆盖湿布后,应保持菌床湿润。
常规的湿度约为70-80%,温度保持在22-25摄氏度。
菌丝生长期一般为15-20天。
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发现有问题及时处理。
6.覆土和盖膜。
当菌丝长到菌床表面时,可进行覆土处理。
将土壤平均覆盖到菌丝表面,厚度约为2-3厘米。
然后,在菌床表面覆盖黑色塑料膜,防止水分蒸发和确保适宜的温度。
7.通风和浇水管理。
大棚蘑菇种植过程中,要保持好通风和及时浇水。
合理通风可以保持空气的流动,调节湿度和温度。
切忌过度通风,以免菌丝生长受到影响。
浇水时应避免喷射水流直接落在菌丝上,以免破坏菌丝的结构。
8.采摘与保养。
一般在菌丝长出蘑菇的6-8天后,即可开始采摘。
将蘑菇剪断,并用锋利的刀修整蘑菇柄,保持蘑菇的外观和质量。
每次采摘后要及时清理菌床上的残留物,保持菌床的干净卫生。
大棚蘑菇种植需要掌握合适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同时注意浇水和采摘的技巧。
通过科学管理和细致的操作,可以获得丰富的产量和高品质的蘑菇产品。
大棚栽培香菇高产技术要点
大棚栽培香菇高产技术要点大棚栽培香菇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实现香菇的高产。
以下是大棚栽培香菇高产的主要技术要点。
一、种源选择选择高品质的香菇菌种进行栽培,包括耐高温、耐干旱、适应性强、抗病虫害等特点的菌种,可以提高香菇的产量和品质。
二、土壤准备大棚栽培香菇需要选择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疏松透气的土壤。
在土壤准备过程中,应进行深翻、水田渠化、施用有机肥料等处理,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三、控制环境条件大棚栽培香菇需要注意控制气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
一般情况下,香菇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湿度为80-90%,光照需要控制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以避免菌丝长势弱,菌柄细长。
四、菌包制作菌包制作是决定香菇产量的关键步骤,也是影响香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重要环节。
制作菌包时,应选用优质的麦秸、玉米秸等作为基材,进行预处理,包括蒸煮、保持适宜的湿度等。
要控制好菌包的湿度和温度,以利于菌丝的生长。
五、菌种接种和孵化接种菌种时,要注意接种量的控制,一般以每袋5-10g为宜。
接种后,要将菌包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孵化。
孵化期一般为10-15天,期间要注意温湿度的调控。
六、管理菌丝生长菌丝生长期是大棚栽培香菇的关键时期,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控制好通风排气和水分,避免菌丝长势过盛或过弱。
还要注意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及时进行防治。
七、定时浇水控制好香菇的水分供应是促进香菇生长的重要措施。
一般情况下,每天早晨、晚上各浇水一次,保持菌床湿润。
浇水要均匀,尽量避免直接浇淋到菌盖上。
八、合理采摘根据香菇的生长速度,及时采摘成熟的香菇,避免过度成熟导致香菇口感变差。
采摘时要轻拔不要扯断,避免伤害到菌床。
总结:大棚栽培香菇的高产技术要点包括:优质菌种选择、合理的土壤准备、环境条件的控制、菌包制作技术、菌种接种和孵化技术、菌丝生长的管理、定时浇水和合理采摘等。
这些技术要点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香菇的产量和品质,达到高产的目标。
大棚种植蘑菇方法_大棚蘑菇栽培
大棚种植蘑菇方法_大棚蘑菇栽培一、大棚结构及床架设置栽培蘑菇的蔬菜大棚长以15~20米最佳。
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蘑菇操作方便,大棚走道宽,进料可用翻斗车操作;层数不高,凋水不用爬高爬低,简化了操作工序,减轻了劳动强度。
并且,大棚保温性籽,秋菇结束迟,冬季可少量出菇,春菇出得早,易获得蘑菇高产,每平方米产量可达9公斤以上,亩收入达万元左右。
栽培蘑菇的蔬菜大棚长以15~20米最佳,管棚塑料膜上盖双层草帘遮光,棚内床架可设2床3走道,床宽1.6米,中间走道1米,两边走道0.9米,搭3层,面积在144~192平方米。
也可设3床2走道,中间床宽1.8米,可搭3层,两边床宽1.1米,走道1长,可搭2层,面积147~196平方米。
二、生产时间安排因温室大棚前期温度高,整个栽培期应比常规推迟1~2周,如苏南地区以8月底9月初堆料为宜。
三、培养料配方配方一:稻草1800~2000公斤,菜饼120公斤,尿素3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石灰40~50公斤,石膏粉75公斤;配方二:稻草1750~2000公斤,干鸡粪750~900公斤,尿素15公斤,菜饼75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氨水50公斤,石灰30~40公斤,石膏粉75公斤。
四、堆料发酵(1)室外前发酵。
建堆前2天,将稻草切成2段,进行预湿,边翻边浇水,稻草堆积不宜太厚,中间、下部要湿透。
建堆前3~4天,将配方中的料(除石灰、尿素)进行顶堆,湿度控制在55%左右,中间翻1次堆。
建堆前1天,在混合料上喷0.5%敌敌畏液,然后覆膜12~24小时。
建堆按常规,翻堆间隔时间按5、4、3天进行,翻堆时加入尿素、石灰。
含水量掌握在65%~70%,pH值7.5~8。
(2)室内后发酵。
把料抖松后,用翻斗车搬运至床架上(架底层不放),用煤炉或柴油桶蒸汽炉加温,当料温升到60~62℃,保持6~8小时;适当通气,待料温降至48~52℃时维持4~5天。
后发酵结束,料呈深咖啡色,很柔软,稻草有弹性,手捏不粘手,无氨味,有较浓香味.并有大量放线菌产生,料含水量在65%,pH值7.2~7.5。
大棚栽培香菇高产技术要点
大棚栽培香菇高产技术要点香菇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菌之一,具有营养丰富、滋味鲜美、口感鲜嫩等特点。
而大棚栽培香菇则是现代香菇生产的一种重要模式,具有规模化、高效、节成本等优势。
本文将从香菇的生长环境、制袋、接种、保温等方面详细介绍大棚栽培香菇的高产技术要点。
一、生长环境1.温度:香菇喜欢在15-25℃的环境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左右。
大棚的环境温度应该保持在这个范围内,防止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影响香菇的生长。
2.光照:香菇属于光照不敏感型菌类,但过度的光线会使香菇表面变黄甚至出现伤害;而过低的光线又会使香菇生长缓慢,所以大棚内的光照应该适中,光线均匀。
3.湿度:香菇对湿度要求较高,大棚内的湿度应该控制在80%左右。
湿度过高会导致香菇变黑,湿度过低则会使香菇干瘪,影响品质。
4.通风:大棚内通风要求比较高,保持空气的流通和充氧,减少二氧化碳的积累,以及调节温度和湿度。
二、制袋香菇大棚内的香菇一般是采用棕色纸袋栽培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袋材:制袋材料应选用棕色纸袋,因为黑色纸袋光反射不良,热量容易过度积累,使喜温不能耐热的香菇生长异常。
棕色纸袋中含有草酸,不仅可以促进香菇的生长发育,还能防止病害的侵袭。
2.煮袋:将棕色纸袋放入热水中煮沸,煮袋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以杀死袋内的各种细菌和病毒。
3.晾袋:将煮熟的棕色纸袋晾干,等待接种后使用。
三、接种接种是大棚栽培香菇的重要步骤,关系到香菇的生长和产量。
1.接种菌种选择:香菇菌种的品种选择要根据当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耐热、耐抗性强、产量高的菌种进行接种。
2.接种比例:一般情况下,每袋30厘米的长棕色纸袋容纳100克左右的香菇菌种,接种比例为1%。
3.接种方式:将接种用的菌种放入袋内,均匀混合后,用手将袋内菌种拌匀后压实。
接种时应注意卫生、细心,避免杂菌侵入。
四、保温大棚内香菇的保温也是香菇栽培的重要环节。
1.保温材料:可采用蒲公英毡、麻疯等保温材料覆盖在香菇袋上。
大棚栽培香菇高产技术要点
大棚栽培香菇高产技术要点大棚栽培香菇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种植业方式,其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对于香菇产量和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大棚栽培香菇高产技术的要点,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选址和建棚选址是大棚栽培香菇的第一步,应选择离城市近、交通便利、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的地方。
在选址时要尽量远离工厂、化工厂、畜牧场等,以免大气污染对香菇生长带来影响。
建棚时应选择土地平整、土质疏松、透气性好的地方,大棚的朝向应朝向东南方向,这样可以充分接受阳光辐射,有利于香菇的生长发育。
二、温湿度控制大棚栽培香菇要注意控制温湿度,香菇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8~25℃,适宜的相对湿度是80%~90%。
在大棚内部要安装适量的通风设备,保持空气的流通和湿度的平衡。
在夏季高温季节要做好遮荫措施,以防止高温对香菇的生长影响。
三、基床制作大棚栽培香菇的基床制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好的基床能够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养分供应。
基床的制作原则是要选择好的有机质原料,如稻草、木屑等,进行脱水、消毒处理后与适量的菌丝混合,然后覆盖一层土壤,并保持适量的湿度。
四、菌种选用大棚栽培香菇的菌种选用也是关键所在,菌种的质量将直接影响香菇的产量和品质。
在选择菌种时应选择正规的菌种生产厂家,购买新鲜的、无病虫害的菌种。
合理控制菌种的使用量,保持菌种的新鲜和活力。
五、施肥管理大棚栽培香菇的施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施肥要合理,不能过量或者不足。
在基床覆土前要进行适量的有机肥施入,以提供足够的养分供应,同时要定期进行补充肥料,保持养分供应的平衡。
六、病虫害防治大棚栽培香菇的病虫害防治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加强大棚内外的卫生防护,保持大棚内通风良好,注意定期清理各种垃圾,禁止任何病虫害进入大棚。
定期进行病虫害的检查和观察,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以防病虫害的扩散和发生。
七、采收管理大棚栽培香菇的采收管理是决定香菇产量和品质的关键一环。
在采收时要以手轻拔为主,不要破坏基床,避免对后续生长产生影响。
温室大棚种植香菇的技术
温室大棚种植香菇的技术香菇是一种木腐菌,原来为野生,后经人工栽培驯化而成。
那么温室大棚如何种植香菇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温室大棚种植香菇的技术,一起来看看。
温室大棚种植香菇的技术一、菌袋制作(一)配方:1.杨木屑79%、麦麸20%、石膏1%、多菌灵0.1%(50%可湿性粉剂);2.玉米芯(粉碎成蚕豆粒大小)45%、杨木锯沫40%、玉米面13%、石膏1%、石灰粉1%、多菌灵0.1%(50%可湿性粉剂)。
木屑以半年以上陈木屑为好,麦麸一定要新鲜,无霉变,无虫蛀。
(二)拌料:将上述原材料秤好后,将木屑、麦麸、石膏混拌在一起,搅拌均匀,翻动4~5次,再将多菌灵和石灰投入水中,搅拌均匀后,用喷壶分别喷入干料中。
一边浇水,一边将料拌均匀,将培养料水分调至含水量为60%左右(即当用手捏紧料时,湿料成团,而且手指缝中出现水珠但不下淌时)。
(三)装袋:采用低压聚乙烯膜、大袋规格25×55厘米,中袋17~20×55厘米。
大袋可装干料2.0公斤,中袋可装干料1.5公斤左右。
装料前将塑料袋一端封死,达到绝对不漏气为准。
把搅拌均匀的培养料装入袋内,松紧适当。
用手把着装好的料袋中央,没有松软感,两端没有下垂为度。
二、灭菌(一)建造土蒸锅:选用直径1.5米的大铁锅,砌成长×宽×高为2×2×2.5米,容积为8~10立方米的土蒸锅。
每锅壁内外用高号水泥抹光,用木方或铁筋制成直径1.7米的帘子,放在锅面上,上面铺麻袋,以防刺破料袋。
再用厚度为1.5毫米的镀锌板制成直径为2.1米的锅盖,蒸料锅建好后备用。
(二)加水装锅:烧火灭菌前要往锅内加足够的水,锅内水面距离帘子20公分左右,然后把扎好口的料袋上下对齐,分批摆在蒸锅内的帘子上。
(三)起火加温灭菌:装锅前先起火,大火先攻头争取4~6小时锅内温度达到100℃,继续加热,并保持此温度10小时,再闷一夜,当料温降低至70℃时抢温出锅,迅速移入冷却室,待料袋内温度下降后再接种。
温室大棚蘑菇种植的方法
温室大棚蘑菇种植的方法蘑菇需要水,但蘑菇又怕水,因为水多了又会伤害菌丝,造成蘑菇减产。
用水方法,不同的生育阶段各不相同。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温室大棚蘑菇种植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温室大棚蘑菇种植的方法一、选址建菇房选择地势高燥,水源充足,坐北向南的地方建房。
房宽2.4米(2床)或4.5米(3床),长度依地形而定,搭建方法与一般平菇塑料棚相同。
为提高栽培面积,两边挡土墙可适当加高,用木棍搭简易床架,铺上玉米秸、苇箔等,可栽2~3层,层间距60厘米。
二、培养料的堆制和发醇1.备料。
按100平方米干麦草1500公斤,干牛粪1000公斤,尿素15~20公斤,过磷酸钙37.5公斤,生石膏粉40公斤,碳酸钙45公斤,生石灰20公斤。
2.建堆。
7月中下旬进行,堆前2天应对麦草、牛粪预湿,湿度为:手握牛粪,指缝有4~5滴水;用手将麦草扭曲时,有水滴下。
料堆南北向,堆宽2.5米,长7~8米,高1.5米,共7层。
第1层先在地上铺30厘米厚麦草,先撒尿素(占总量1/7),再撒150公斤牛粪,第2~7层麦草厚度为20厘米,牛粪量2~6层为每层100公斤,剩余全部盖在第7层,尿素每层用量同第一层。
建堆后温升可达75℃,5~6天后堆温下降。
3.翻堆。
建堆7天后,第一次翻堆加生石灰15公斤(剩余撒床面)。
第二次加生石膏粉,堆宽缩小为1.5~2.0米,长度为7.0米,高度不变。
第三次加过磷酸钙,如果料温超过60℃,隔1.5米设一排气孔。
第四次加碳酸钙(总量的2/3)。
第五次调好酸碱度至pH值7.2~8.0。
三、播种菇料进房前1周,用1.2%硫酸铜或500倍多菌灵对菇房全面消毒。
搬料进房,铺平为15~20厘米厚,待料温降至28℃以下,料内无氨味时播种。
每用菌种1~1.5瓶/平方米,先将用量的2/3均匀撒在料面上,用手抖动料面,使菌种下沉3~5厘米,再把剩余的菌种撒在料面上,用木棍轻轻拍平。
四、播种后管理1.播后3天内以保湿为主。
大棚菌菇种植技术
大棚菌菇种植技术大棚菌菇种植技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和全球环境的变化,菌菇的种植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大棚菌菇种植技术是一种现代化、高效率的菌菇种植方式,它的出现给了人们更多菌菇的选择,同时也为菌菇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前景。
一、菇种的选取大棚菌菇种植技术需要合适的菇种来进行种植,常见的菇种有平菇、香菇、秀珍菇等。
选取合适的菇种是大棚菌菇种植的第一步,只有选对了菇种才能保证菌菇的产量和品质。
二、环境的调控大棚菌菇种植技术需要对温、湿度进行调控,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是保证菌菇成功种植的关键。
平菇和香菇的生长适宜温度为18-23度,不同菇种的适宜湿度也有所不同,平菇适宜湿度在80-90%之间,香菇则适宜湿度在70-80%之间。
在调控好温湿度的前提下,大棚内的光照直接影响着菌菇的生长发育,适当的光照是保证菇类生长的重要因素。
三、基质的选用大棚菌菇种植技术需要正确选用菌菇的生长基质,常见的基质有木屑、稻草、麦秸等。
选择适宜的基质是种植成功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菌菇的产量和品质。
四、施肥的方法大棚菌菇种植技术需要合适的施肥方法,施肥的方法直接关系到菌菇的产量和品质。
在菌菇生长期间要根据不同的菌种选用有机或化学肥料进行施肥。
五、病害防治大棚菌菇种植技术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常见的病虫害有白蚁、螨虫、菌蚊、病菌等。
防治病虫害是保证菌菇生长健康的关键。
六、采收方法大棚菌菇种植技术的采收方法直接关系到菌菇的品质和市场价格。
菌菇的采收时应选用合适的工具,采摘时间应在丰收期适时、适量地采摘。
综上所述,大棚菌菇种植技术是一项高成本、高品质、高效率的现代化种植方法。
其菌种的选取、环境的调控、基质的选用、施肥的方法、病害防治和采收方法等严格步骤的合理运用,是保证大棚菌菇种植成功并获得高产、高品质的关键。
希望通过优质的大棚菌菇种植技术,能更好地关注到我们的健康与环境。
大棚菇娘种植技术
大棚菇娘种植技术大棚菇作为一种高产、高效、高品质的食用菌,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在菌农种植中,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品种。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大棚菇娘种植技术。
1. 前期准备(1) 选地选择:选用土质疏松的土地,并且必须具备良好的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
(2) 清洁地面:卫生条件是菇娘种植的前提,需要对大棚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3) 安装菇架:菇娘种植需要一个坚固的高架,架子可以是铁丝网等相应材料制作。
2. 棚型设计棚型的大小和形状需要作出具体的规划,一般来说,大棚菇的标准大小为9X30米,高度为3.5米。
考虑到灌溉和通风条件,棚顶应该是斜的。
3. 底土制备种菌前要先将地面彻底清洁,和底土松散处理,可使用泡制草木灰混合的泡沫土或蘑菇底土或黄泥调制而成。
4. 菌种选择大棚菇娘种植的菌种选择要根据当地的气温、环境条件来决定,对于初次栽培的农户,建议选用栽培难度较低的标准菌种进行栽培,如平菇、香菇等。
5. 种植过程(1) 加菌:将保存好的菌种打散均匀撒在底土上。
(2) 覆土:将适量水分的覆土平铺在菇面上,基本上要保证菇面培土调至10-12厘米高度,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
(3) 通风:在棚内安装好通风电机和风口,在菌娘生长期内,要注意保证棚内通风和湿度,以保证菇娘获得充足的新鲜空气。
6. 采收与保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给大棚内的菌体进行水分加强,避免菌体出现吸水亏饥的情况。
除此之外,还需要及时清理棚内降落的菌体和伞柄,以保证棚内卫生。
一般在种植后25-30天,也就是菇娘生长到肥大该采摘只有的时候。
采摘前要将菇娘与菇盖清理干净,避免土壤粘附,影响品质。
以上就是大棚菇娘种植技术的具体内容,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细致的操作,可以获得丰硕的收益。
种植大棚蘑菇的技术
种植大棚蘑菇的技术1、松料补土当气温回升到10℃,要及时为春菇松料和补土。
这不但有利于排除培养料中的废气,更有利于促使老菌丝断裂,促进新菌丝长出,形成菌丝强势,为提高春菇产量打下基础。
2.去年秋季连续生产香菇后,养分流失严重,pH值大幅下降。
开春后,必须及时补充肥料和水分,以促进春菇的高产。
3、保温通风春季气温变化大,春菇前期应以防低温为主。
苗床调水不可过早,床面不能过湿。
菇房通风和调水应在中午进行,早晚、夜间仍要加强保温。
此外,还要注意防止干热的西南风吹进菇房。
春菇中后期,要以防高温为重点,白天要关紧门窗,通风换气应在夜晚或清晨进行,以避免菇房温度上升而引起死菇和病菇。
4.蘑菇棚生产春菇后,对蘑菇棚进行杀菌、杀虫熏蒸,及时将废弃物运至远离蘑菇棚的地方进行施肥,减少废弃物中污染源的重复传播。
然后将可以移除的床架绑好,放入池塘和蓄水池中。
15天后,取出并晾干。
清洗蘑菇房后,不能拆除的床架应涂上3%的苛性钠水或波尔多液多次。
从3~5cm厚的旧土层中清除地面土壤,然后撒一层生石灰粉进行彻底消毒。
经过精心处理后,老蘑菇屋可安排夏季种植蘑菇或高温蘑菇,以提高蘑菇棚的综合利用价值。
1、原料原材料蘑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是农作物秸秆,如稻草、麦秸、玉米秸、油菜秸、农产品加工副产品、野草、家禽、畜禽粪便等。
此外,还要添加一定量的矿物质元素。
2、堆料发酵1.堆放时间:不迟于9月10日。
水稻收获后,在晴天及时干燥稻草,并尽快堆放材料。
2、堆料的方法:在决定宜种菇的稻田内建堆。
料堆宽2m,高1.5m,长度不限。
一般100瓶菌种的料可堆长约8-9m。
技术要求:稻草要干,不宜用霉烂稻草堆制。
堆料头一天,稻草要充分预湿,建堆前,蘑菇专用肥、油枯、尿素等混和均匀。
千万注意:不能将尿素与石灰混和。
在建堆时,先铺稻草,并将草棚改散,再泼粪水,后撒配料辅料。
每层稻草厚度15-20㎝,共堆10-12层。
料堆顶部建成屋脊形,防雨水进入。
料边四周要堆直,不能下大上小或大肚细腰,必须堆制规范,以利发酵。
大棚栽培香菇高产技术要点
大棚栽培香菇高产技术要点香菇是一种富含营养且味道鲜美的食用真菌,深受人们喜爱。
大棚栽培香菇是一种高效、经济的生产方式,可以使香菇的产量大幅增加。
下面将介绍大棚栽培香菇高产技术的要点。
1.大棚选择:选择位置平坦、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大棚进行香菇栽培。
大棚内部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温度控制在15°C-25°C之间,湿度控制在85%-95%。
2.培养基准备:香菇的培养基以稻草为主,配以其他辅料如麸皮、麦麸等,进行堆积发酵。
堆积发酵后的培养基应均匀覆盖在大棚内的菇床上,厚度一般控制在25-30厘米。
3.菇种选择:菇种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香菇的品质和产量。
一般选择生长旺盛、菌丝发达、菌种活力好的菇种进行栽培。
目前市场上较为常用的菇种有台湾香菇、松树菇、蘑菇等。
4.遮光:培育过程中,要保持菇床在黑暗环境下生长,可以采用遮光布等方式进行遮光,以促进菇体的发育和生长。
5.控制温湿度:菇床内部的温湿度对香菇的生长影响很大。
一般要控制在15-25℃的适宜温度和85%-95%的适宜湿度。
可以通过喷水、增加湿度等方式来调节温湿度。
6.通风换气:菇床内的通风换气非常重要,可以保持菇床内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促进菇体的生长和发育。
可以设置通风窗、安装通风设备等方式进行通风换气。
7.灌溉:保持菇床内适度的湿度是香菇生长的关键,可以通过喷水、遮光布上的水滴等方式进行灌溉。
但注意不要过湿,以免菇床发霉。
8.病虫害防治:香菇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影响产量和质量。
在菇床内可以采取防治措施,如灭菌培养基、定期清理菇床、喷洒杀菌剂等,预防和控制病虫害。
9.严密管理:大棚栽培香菇需要严密管理,定期巡视菇床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温度、湿度等参数,检查病虫害的情况,确保菇床的健康生长。
通过以上的技术要点,可以提高大棚栽培香菇的产量和品质,实现香菇的高产栽培。
同时,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不断总结和实践,逐步提高大棚栽培香菇的技术水平。
0912香菇在冷凉山区设施栽培技术要点及应注意事项
0912香菇在冷凉山区设施栽培技术要点及应注意事项0912香菇属广温类品种,其突出特点是菌丝生长快,出菇早,产量高。
2017年引入易县紫荆关山区试验种植,易县封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经过三年的试种和推广,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冷凉地区大棚栽培的技术经验。
一、前期准备(一)建棚及注意事项山区建设香菇大棚宜选择背风向阳且地势较高的地块,面积300㎡—350㎡/棚。
注意:切忌在地势低凹的河滩淤地和山前谷底建棚,以免洪涝灾害和风灾对大棚设施及菌棒造成破坏,影响正产生产。
(二)配料选用新鲜无霉变的硬杂木屑、麦麸、稻糠及石膏作为菌棒生产配料,配料比为:木屑80%、麦麸10%、稻糠9%及石膏1%。
菌棒规格为18*60cm,每棒装料3㎏左右,含水量50-55%,ph值为6--6.5。
配料宜于机械自动装袋,袋料均匀紧实,以利于中后期发菌和出菇。
注意:忌人工装填,造成袋料虚实不匀,影响生产。
(三)接种及注意事项接种宜选择晴好天气进行,忌风天雨天,以免影响接种质量。
操作前接种器具用75%酒精严格消毒,菌棒用多菌灵或高锰酸钾等杀菌剂消杀灭菌,防止杂菌感染,接种比例为1:70—75。
二、中期生产(一)发菌及注意事项0912的菌丝生长较快,菌龄35天左右。
菌棒在发菌棚内采用“井”字型码垛,摆码最高不超过10层,每7天倒垛一次。
此期间应注意加强温湿度管理,温度控制在22-24℃,注意通风,防止烧菌;湿度控制在60-65%,防止湿度过高造成绿霉菌和链球菌感染。
(二)转色及注意事项菌丝基本长满菌袋后,及时进行刺孔通气,保证菌棒的通气供氧,促进其尽快转色。
当菌棒转色达到三分之一后,脱袋上架,转为出菇管理。
此期应注意:温度、湿度越高菌丝生长越快,高温养菌会造成出菇稠密长不大,高湿养菌易长绿霉。
三、出菇管理菌棒脱袋上架后喷大水一次,以后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不宜大水喷淋,直到出菇。
此期间注意做好中午通风降温,下午盖膜保温,以温控长,刺激出菇。
第一茬菇采摘完,停水养菌,7-10天后转入第二茬菇出菇阶段。
大棚种植蘑菇流程
大棚种植蘑菇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生产方式,以下是一般的种植流程:
1.选择种植地点:选择通风良好、光照适中、温度适宜且排水良好的大棚作为种植蘑菇的
场所。
2.准备基材:常用的蘑菇种植基质包括玉米秸秆、麦秸、稻草等,需要经过消毒处理以杀
灭有害微生物。
3.接种:将蘑菇菌丝接种于预先消毒处理过的基材中,确保接种均匀。
4.培育:放置接种好的基材在培育室中,控制温湿度,促进菌丝生长。
5.覆土:菌丝长成后,覆盖一层厚度约2-3厘米的薄土,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有利于蘑菇
的生长。
6.管理:定期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7.采收:蘑菇生长成熟后,及时采摘,避免过度生长导致品质下降。
通过以上步骤,您可以在大棚中成功种植出优质的蘑菇。
请注意每种蘑菇的种植条件有所差异,具体种植流程可根据不同蘑菇种类进行调整。
大棚栽培香菇高产技术要点
大棚栽培香菇高产技术要点香菇是我国特色食用菌之一,又称为秀珍菇、牛肝菌、蘑菇等,具有鲜美可口、营养丰富的特点,被广大食客所喜爱。
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发展香菇栽培技术对于提高农民收益、壮大乡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大棚栽培香菇已成为香菇栽培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实现了对繁琐的环境控制的便捷和一定程度的机械化,是一种技术含量相对容易掌握的方式,下面就介绍大棚栽培香菇高产技术要点:1.大棚选址:选择光照充足、空气流通、排水良好的场地作为大棚建设地,要避免在有水源、粪肥等污染源附近建设,以免食品污染。
2.大棚建设:大棚选用钢架或者水泥搭建,地面铺设塑料膜或者钢板,便于排水和清洁,同时可以有效地隔绝地下潜水,保证大棚内部的环境卫生。
3.基质配比:基质最好选用麦秸、稻草、蘑菇渣等原材料,加入适量的调节剂,如生石灰、石膏等,在配比过程中应注意基质湿度不宜过高或过低,最好控制在 60-70%。
4.半温菇种:半温菇种指的是生长适温为20 ℃ 的香菇菌种,富菇种子粒细小、白色,发芽力强,放菌后 5-7 天即可长出完整幼体,而且较易管理。
5.发菌前准备:发菌前需要对基质进行浸泡处理,促进基质中的营养成分释放与脱出,提高菌丝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率。
同时,浸泡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消毒,去除基质中潜藏的细菌、孢子等病原体。
6.菇舍清洁:菇舍的清洁与消毒是菇棚管理的重点,要依据不同发菌阶段的菇体状态进行,除清除发菌前菇舍积水,重新洒上消毒剂外,发菌后在始芽、衣菇、出头等阶段都要进行相应的营养管理和卫生处理。
7.温湿度控制:温湿度是大棚栽培香菇必须控制的因素,一般情况下,香菇适宜的温度为 18-22 ℃,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85-95%。
因此,在发菌前要保持大棚温湿度的均衡,菇棚内温度偏高应及时通风降温,湿度过高应及时取出地桶盖放通气,提高空气流通速度,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
8.及时采摘:香菇生长周期较短,生长速度快,要及时采摘,防止菌体腐烂、变黄变黑而影响质量和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介绍大棚香菇栽培技术,包括棚室建设、发育期气象指标、冬季菌棒培养期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香菇;大棚;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091-01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很多菜肴的主要食材。
香菇有很多品种,按气象因素区分,有低温菇和高温菇,具体体现在出菇期是适宜高温期还是低温期。
香菇不同品种,生育期不一致,有生育期长和生育期短的品种。
不同品种的材质不尽相同,有的口感好,有的口感不好,耐储程度不尽相同,价格差别很大。
有的品种产量高,价格高,有的则不然。
目前,大棚香菇生产发展很快,销售供不应求,资金回流和效益都很好。
辽东山区香菇生产已成为当地特色设施农业的主导产业,规模和产量不断扩大,销路很广,效益非常好。
生产形式大多以个人经营的生产合作社形式为主,除菌源外购外,其他完全由自己生产。
大棚生产是香菇生产的主要形式,除原料加工外,所有生产过程都在棚内进行。
从1年来对大棚香菇生产情况的了解来看,大棚香菇生产虽然是一个比较好的致富门路,但是风险也很大,风险主要是来自于对气象条件的控制和掌握。
冬季是菌棒培养生产期,这个时期主要与大棚温度有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容易出现高温烧菌现象,控制不到位,短时间内还可能造成毁灭性的后果。
等到出了培养棚基地,香菇生长对光、温、水都有要求,最严重的是干死现象和杂菌感染。
尤其是在出菇和养菌转换期,要严格掌握棚内温、湿度情况。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棚香菇生产的多数单位设施现代化水平都不高,仅具备基本设施条件,特别是几乎没有棚内条件自控条件,完全依靠人工进行,除费工费力外,还存在失控的风险。
因此,探索大棚香菇生产中所涉及的气象问题解决方法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大棚香菇生产过程包括从原料加工到出菇结束,主要生产环节有:原料加工―装袋―消毒―接菌―进培养棚―通氧―出棚―生产棚―注水―出菇―养菌―注水―出菇―结束。
具体为12月开始制棒接菌入保温大棚养菌,次年5月初菌棒培养结束开始移入出菇遮荫棚准备出菇,10月末出菇期基本结束。
大棚香菇对环境气象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其中菌棒培养期主要是温度的控制,大棚需有增温和防风条件,出菇生产期要求棚内温湿度和菌棒的水分要适宜,同时还需要少量的光照和通风条件。
1 棚室建设
需有原料加工的场地、制作车间大棚、养菌大棚、大地出菇棚、冷库等主要设施,附加办公、职工技术人员住宿、仓库等条件。
所需设备有粉碎机、制棒机、消毒锅、接菌器、锅炉、通风机、加温机、给水泵、水井等[1]。
2 大棚香菇发育期气象指标
香菇菌柱培养期在12月至次年4月期间进行;菌柱培养期完全在避光暖棚中进行;菌丝生长期适宜温度范围4~13 ℃,最适温度9~10 ℃;空气湿度范围40%~80%,适宜湿度60%。
菌棒内控制温度指标为3~20 ℃。
3 冬季菌棒培养期管理
3.1 菌棒培养暖棚形式
培养菌棒的暖棚结构:一般是钢架结构,高约4 m,宽8 m,全封闭式。
棚顶和周围内侧是防老化的厚塑料,外侧蒙盖防寒被,棚顶和四周有通风口,棚的一头为进入门,有防寒被隔层,棚内地面铺有厚塑料,即整个大棚都在防寒设施中包裹。
3.2 菌棚控温
在温度升降过程中,菌棚内的温度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另外,按要求菌棚内每个位置的温度应该是均一的。
但实际是不可能的,如靠棚边的地方,温度就低,中间的地方就
高,靠近门口的地方,因常因生产活动,总开门,有冷风进入。
另外,在菌垛底层因受地温影响菌垛上层温度会高于底层的温度[2-4]。
这些因素导致菌棒生长状况不均衡,均需人工监管。
常通过倒垛、调换位置方式解决。
此外,还应注意通风口,在通风过程中,通风口棚内温度变化大,内部则小。
3.3 菌垛温度
菌垛是指在菌棒接菌之后,需要统一放置在暖棚中进行菌丝的培养。
菌棒放置在暖棚中进行菌丝的培养。
菌棒放置形式是码成垛,靠近地面的底层为4个柱,之上每层为3个柱,大约摆8层,这就产生了不同层次间有温度差。
低层低,表层低,中间层就略高,经过测定,地面层可比上层温度低 2 ℃左右。
在倒垛时,需要把底层棒摆在上头,上下进行位置调换,通风口、棚边、门口的菌棚向中间调整。
因此,因棚内各点温度的不同,会导致菌棒的发菌质量,同时会增大成本和工作量及管理上的复杂性[5-7]。
4 结语
通过研究,得知香菇生产阶段主要是2个阶段:一是冬季菌棒生产阶段,二是夏季出菇期生产阶段。
菌棒生产阶段关键气象条件是温度,需要观测棚内温度和菌棒菌袋内部的温度,以菌袋内部温度为准。
菌棒冬季存放方式是垛式摆放。
大棚为避光式暖棚,钢架结构,有通风口等设计,大棚内各点温度有一定差别,每垛上下层次之间也有温差。
调控原则尽量一致,调控措施主要靠调换位置或增加挡风保温设备。
香菇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对气象服务有需求。
香
菇生产规模很大,针对香菇生产的气象科学研究有很大的空间,服务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