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介绍海明威的冰山理论ice theory
冰山原则在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中的分析
Iceberg Theory Functions in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Hemingway always tried to write on the principle of iceberg theory. Iceberg has only one eighth of it being above water. So I try to analyze Hemingway’s short story-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to figure out that how this theory functions in his writing .This essay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using of symbols, language style,using of repetition in this short story to illustrate this topic.1. Using of symbolsHemingway uses symbols to help the reader gain a better perspective of how the protagonist feels in this story. There are two types of symbols in this story. One is conventional which is common to the area where the story takes place. While the other is personal, which is closely tied to the individual.1.1. Conventional symbols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which is the title of this story is a symbol. The clean, well-lighted café represents light, order and pleasantness. For the old man it is a refuge from the darkness of the night outside. Darkness is a symbol of fear and loneliness. The light symbols comfort and company of others. There is a hopeless in the dark, while the light calms the nerves.1.2. Individual symbolsThere is the other type of symbols. The three persons are threesymbols to represent people in three different stages in modern society. The young waiter; the old waiter and the old man are all nameless. The author intends to let the three people to be everyone in society. In this story the old man represents the old people in society. He has no ability to conquer nothingness. He takes the passive attitude toward life. And in order to escape the nothingness of life, he chooses death. He is sad because he could not feel the value of his life. The young waiter doesn’t understand the suicidal attempt of the old man because he thought that a wealthy man had no reason to commit suicide. He is pursuing material life He represents young people in modern society. The old waiter’s attitude toward life is different from the young waiter. He recognizes the nothingness of his life. He has the same attitude as the old man. Later he expresses solidarity with the old man. He understands and defends him. He prefers a clean well-lighted café to a bar or bodega; He seeks out such a place to forestall his own despair that night. He represents the middle-aged people in modern society. At the end of this story, the author intends to reflect part of the society. This is symbolism. It reinforces the expression of the theme. That is part of the iceberg theory.2. Language styleHemingway’ style is characterized by minimalism. He uses simple diction, usually monosyllabic word. This kind of briefness and simplicity sounds forceful, persuading. It creates kind of trueness, which is wellmatched with Hemingway’s common theme—nothingness of life and people’ s doubting about their existence. He always manages to choose words, which are concrete, specific, more commonly found, casual and conversational. And he uses them often in syntax of short, simple sentences. Not a single word is wasted in his story. This superficial simplicity is a symbolic meaning. Hemingway’s strength lies in his short sentences and very specific details. This is part of the iceberg theory.3. Using of repetitionsContrasted with his minimalism, Hemingway uses repetitions in this story. 3.1. Repetitions of imagesFor example:“It was late and everyone had left the café except the old man who sat in the shadow, the leaves of the tree made against the electric light.”“…the tables were empty except where the old man sat in the shadow of the leaves of the trees that moved slightly in the wind."These lines appear several times in this story. These images well show the old man’ loneliness and emptiness.“This is a clean and pleasant café. It is well lighted. The light is very good and also, there are shadows of the leaves.”“A clean, well-lighted café is a very different thing.”These lines said by the old waiter for two times show his solidarity with the old man. It also reflects the old waiter’s recognition ofnothingness in life. This well uses the features of iceberg theory to express what the writer wants to say.3.2. Repetition of a word “nada”“Nada” is the Spanish word for “nothing”. “Nada y pues nada y pues nada.” means “nothing and then nothing ands then nothing.” in English .There are over twenty “nada”s in this paragraph. This way of expressing has two effects. First it is the inner monologue of the old waiter. It is said instinctively, which creates a real feeling. Second with so many “nada”s, this paragraph gives us strong visual feelings to our eyes. We can feel the depressing, boring feeling felt by the old waiter. One feature of the iceberg theory is transmitting the most meaning with the least words. So this demands the simplicity of its language style. When the whole language style is simplicity, using repetition can easily catch the readers’ attention. So the effect of the repetition is reinforced. This is part of the iceberg theory.Iceberg theory make contribution to the success of this short story.。
冰山之优雅与厚重——从“冰山理论”析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冰山之优雅与厚重——从“冰山理论”析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常转娃(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苏连云港222006)[摘要]本文试从“冰山理论”的特点入手,赏析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分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小说精炼简约的语言特点,其次分析隐藏于“冰山”下的主题:人生的虚无飘渺,以及人际关系的冷漠,最后分析小说独特的结尾。
通过上述分析,让读者体味海明威短篇小说特有的魅力。
[关键词]冰山理论;简约;虚无;人际关系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最早是在斗牛专著《午后之死》中提出的一种创作手法。
海明威把自己的写作比作海上漂浮的冰山,人们看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包括人物,情节,语言等,只是露出海面的八分之一,而另外的八分之七是在海面以下,作家没有写出的“言外之意”,是需要读者自己去体味,遐想的。
“冰山”理论简单来说就是省略的艺术,以下将从其特点入手分析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一、文字上的简约“冰山理论”在文字上体现的是精炼,简约的艺术。
英国学者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文中认为,这种简约在语言上表现为删掉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解释、探讨,甚至议论;没有任何罗嗦、多余的字眼,所用的词都是小说必需的、无法删减的,他说:“海明威是个拿着板斧的人”,“砍伐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赘词,还原了基本枝干的清爽面目”,其中形容词是砍得最彻底的。
小说开头如下:It was very late and everyone had left the cafe except an old man who sat in the shadow the leaves of the tree made against the electric light.In the day time the street was dusty,but at night the dew settled~~~~~~~~~~~~~~~~~~~~~~~~~~~~~~~~~~~~~~~~~~~~~~~~~~~~~~~~~~~~~~~~~~~~~~~~~~~~~~~~~~~~~~~~~~~~~~~~~~~~~~~~~~~~~~~~~~~~~~~要之,这些清新秀丽的诗作,追求一种虚静之美,与道家“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思想相一致,在外观上则为飘逸脱俗,这既符合李白狂放不羁的个性特征,又与蜀中秀丽的山川风物相切合,也与李白后期诗作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歌追求一脉贯通,由此也就有了李白以自然山川的美丽、阔远为题材,以道教虚静恬的氛围为基调,以青、白、绿三色为主色调的清而不寒、静而不滞的诗境美。
“冰山”下关于“空无”的三个声音──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艺术魅力
“冰山”下关于“空无”的三个声音──海明威《一个干净明
亮的地方》的艺术魅力
孙秀华
【期刊名称】《高校教育管理》
【年(卷),期】1997(000)004
【总页数】4页(P96-98,100)
【作者】孙秀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论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叙事风格 [J], 陈卫国;梁真惠
2.冰山之优雅与厚重——从"冰山理论"析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J], 常转娃
3.对话视角下的"冰山"意蕴的延展——以《白象似的群山》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为例 [J], 于潘红
4.对话视角下的\"冰山\"意蕴的延展——以《白象似的群山》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为例 [J], 于潘红
5.“冰山原则”,曲尽其妙──评海明威所著《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J], 何昌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冰山原则 在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表现
Functions in A Clean Well - lighted Place
人物介绍
Ernest Miller Hemingway 美国小说
家。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 姆的家中自杀身亡。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 名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 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 著称。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 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 影响。
• Using of symbols • Conventional symbols 1.The clean,well - lighted café represents light,order and pleasantness. 2.Darkness is a symbol of fear and loneliness. 3.The light symbols comfort and company of others.
A Clean Well - lighted Place is just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stylistic masterpiece of Ernest Hemingway’s short stories. What stands out about this story is its minimalism极简主义. Known for simple sentences and simple diction ,Hemingway outdoes himself in this famous short story.
work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Man is not made 获得 for defeat.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 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读后感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海明威式写作总结通读海明威的作品,我们无不为之“冰山原则”所吸引,为其“硬汉精神”所折服。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与思想意识无不展现着他的精神蓝图,他为其作品灌注了多种主义的意识流,给人以深刻启发。
1.冰川原则:海明威的作品通常以通俗的文字激发深刻的主题,使作者与读者心灵间产生日久弥新的交流与互动,形成“冰川效应”,并引导读者对人生做出更深刻的思考与探索。
可谓“冰山一角,内藏乾坤”,海明威的每部作品都基于自己的“冰山理论”而展现所思所想的大千世界,构思巧妙,疑惑之处颇多,引人入胜。
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海明威将主要的三个人物展现出来,对话刻画等看似平淡,实则给了读者无线解读的空间。
2.硬汉精神:海明威的许多作品都充斥着硬汉精神,其刻画的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特征一览无余,在他刻画人物淋漓尽致的同时,其笔下的诸多人物在其设定的特定背景下仍具有高尚的品质,可被称之为“重压下的硬汉”。
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老人就是硬汉的代表,空虚孤独却仍寻求光明,年长侍者也是,默默忍受着又不失勇气。
3.虚无主义:海明威属于“迷茫的一代”,在战争影响之下,人世间的虚无已经深深烙印在海明威的心里,他居于沦落的人性和恐怖的战争之下而迷茫着,倍感虚无。
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这篇小说中,虚无主义贯穿全文,其深意显得尤为重要。
这篇小说中的老人的内心早已被现实所击溃,弥留的精神创伤永久伴随着他,身边再没有过于亲近的人,偌大的世界显得他更加孤独无依,毫无疑问他内心的孤独空虚以及试图寻死的行为都正显示着他如今虚无般的活着,年轻的侍者又何尝不是在虚无中生活,只不过一个消极的虚无,一个积极的虚无。
迷茫的一代代人,在茫然的社会中摸索。
在这部作品中,从头到脚都藏着虚无主义的影子。
虚无生活中人们的不同心态。
总体来说,小说中体现的虚无思想尽管不太积极,但这并不是海明威的创作初衷,作者是想通过对虚无思想的揭露来促使人们思考自身的生活环境,从而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来挑战虚无、战胜虚无。
「小说精读」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附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小说精读」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附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编者寄语1932年,海明威提出了著名的“冰山原则”。
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他说:“冰山在海里移动,之所以庄严雄伟,是因为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
”他的这篇小说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创作理论,同时也展现了海明威的独特美感:朴素简洁的文字、流畅自然的叙述、凝练含蓄的意境、耐人寻味的象征手法、深刻的寓意以及对生命的深沉思考。
文本研读(注:>>>处为文章精析)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①作者:[美]海明威时间很晚了,大家都离开了这咖啡馆,只有一个老人还坐在树叶挡住灯光的阴影里。
白天里,街上尽是尘埃,到得晚上,露水压住了尘埃,这老人就喜欢坐得很晚,因为他是个聋子,现在是夜里,十分寂静,他感觉得到跟白天有所不同。
咖啡馆内的两个侍者知道老人有点儿醉了,虽然他是个好主顾,他们可知道如果他喝得太醉了,会不付账就走,所以他们一直在留神他。
>>>留神他的原因,是因为他“喝得太醉了,会不付账就走”,侍者只关心能不能付账。
“上星期他想自杀来着,”一个侍者说。
“为什么?”“他绝望啦。
”“干吗绝望?”“没来由。
”“你怎么知道没来由?”“他有很多钱。
”>>>对话简短真实,使情节叙述更加简洁集中。
在对话中塑造了老人和侍者的形象:老人是绝望的;侍者金钱至上,认为金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图片他们一起坐在咖啡馆大门边墙根里的一张桌子旁,眼睛望着露台,那儿的桌子全都空无一人,只有那老人坐在随风轻轻飘拂的树叶的阴影里。
老人坐在阴影里,用杯子敲敲茶托。
那个年纪较轻的侍者走到他身边。
“你要什么?”老人朝他看看。
“再来杯白兰地,”他说。
“你会喝醉的,”侍者说。
老人朝他看了一眼。
侍者走开了。
“他会通宵待在这里,”他对他的同事说。
“我现在很困。
我从没在三点前上床过。
他该在上星期就自杀算了。
论《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空白艺术
论《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空白艺术摘要:美国作家海明威“冰山理论”的核心是“省略”,省略掉一部分作者知道的信息,留下一些空白,这些空白由读者凭借想象力在已有文本基础上去填补,进而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本文主要从背景空白,描写空白以及意义空白三个方面分析海明威经典短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空白艺术,展现海明威小说“空白”而不“苍白”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冰山理论省略空白空白艺术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欧尼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作品一向以简练著称。
1932年,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海明威第一次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他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
”[1]随后,海明威对这一理论作出了解释:“如果一个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坐着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受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
”[2]在此,海明威将文学作品比作冰山,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文本犹如冰山露在水面的一角,只是故事的八分之一,而故事其余八分之七更加宏伟的部分,犹如隐藏于水下的冰山,被作者省略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安排,才使得文学作品虽然简短却不失宏伟。
海明威“冰山原理”的核心就是“省略”,省略掉一部分作者知道的东西,留下一些空白,而这些空白需要读者在已有八分之一的基础上,凭借想象去感受和体会。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海明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在这篇故事中,随处可见由于省略而产生的艺术空白,这些空白与作家“八分之一”的文本叙述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深刻的故事。
一、背景空白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像是一个更完整故事的片段截取,作者将大量的生活内容省略,隐藏于作品背后,作为小说文本的补充和映衬。
这个简短的故事中有三位主人公:一位老者,一位中年侍者和一位年轻侍者,作者本可以对他们每个人都各自设计更多的背景信息和生活内容,比如他们的姓名,家庭状况,各自的经历等等,但是这些都被作者省略掉了。
冰山理论视角下的《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解读
冰山理论视角下的《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解读作者:唐俊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2期摘要:本文从“冰山理论”的文字简洁,内涵丰富的特点入手,解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首先分析小说精炼简约的语言特点,其次分析小说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冰山理论;简约;虚无;人际关系作者简介:唐俊芳(1969.6-),女,江西临川人,景德镇学院外语系教授,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1欧内斯特·海明威因“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荣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冰山理论”是他在《午夜之死》中提出的一种创作手法。
海明威把他的写作比喻为海上漂浮的冰山,冰山的八分之一在海面上,而另外的八分之七在水下,也就是说,他作品的全部内涵需要透过字里行间做深入研究和领悟。
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故事平淡、对话简单,却充分体现了冰山理论简洁和寓意深刻的特色。
以下将从冰山理论的角度来解读它。
一、简洁的文字小说开篇的第一句是:It was very late and everyone had left the cafe except an old man who sat in the shadow the leaves of the tree made against the electric light.一句话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场景:深夜,树影下,一位老人在餐馆里独自喝闷酒,这就为小说设定下一个抑郁沉闷低调的氛围,而凄清场景描述,不禁会让人联想到:老人为何独自在这里喝酒?他有家吗?他的家人不担心他吗?A girl and a soldier went by in the street. The street light shone on the brass number on his collar. The girl wore no head covering and hurried beside him.“The guard will pick him up,”one waiter said.“What d oes it matter if he gets what he's after?”在这段话中“brass number on his collar”告诉了我们年轻人现役军人的身份,“The girl wore no head covering”则暗示了年轻女子不光彩的身份。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对话语用分析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对话语用分析范继花海明威将“冰山理论”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开创了独特的写作风格——“冰山风格”。
他的小说仅给出水面上冰山的一角做线索,却将水面下的巨大冰山留给读者去探索,这使得他的短篇小说在众多的现代小说形态中独树一帜。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语言简洁精练,全文仅有1000多字。
在这1000多字里,海明威叙述了一个午夜发生在某个干净明亮的餐馆的故事。
故事情节极其简单:一个孤独、曾企图自杀的老人午夜仍在餐馆里喝酒,两位侍者在等打烊时闲聊着。
在无聊的等待中,他们将喝酒的老人当做谈论的唯一话题。
最终,老人离开餐馆,年轻侍者急不可耐地回家,年长侍者走进一个不太干净的酒吧,在酒吧他深切地感受到了孤独、空虚和茫然,于是,他决定回家睡觉,尽管又是失眠。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正是通过对两位侍者之间的对话及年长侍者内心独白的精心塑造来体现其简洁的写作风格,揭示其反复表达的“虚无”主题。
本文旨在利用语用学中的会话理论来解读《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对话及独白,来探索海明威虚无思想的体现手段和方式,揭示其写作风格的形成特点。
一、语用理论和语用文体分析里奇和肖特认为近年来语言学家、哲学家及其他学者对言语行为和对话的研究可以运用到对小说中的对话,包括人物脑海中的自我“对话”,他们运用语用理论,结合不同的文本,进行了具体、细致的语用文体分析。
他们运用的语用理论主要为格赖斯的会话原则,会话原则认为人们在会话时默认了一些原则,它们是量的原则(给出必要的会话信息量);质的原则(会话中说真的、有理据的话);相关原则(会话中说有一定关联的话);方式原则(会话要清晰明了)。
在格赖斯的会话原则的基础上,斯珀伯和威尔逊提出了关联理论,他们认为人的交际模式应为明示推理交际,交际能成功就在于交际双方共同遵守着一个最佳认知模式——关联性。
事实上,在人们的实际会话中,无论是会话原则还是关联理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破坏。
一篇关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论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2006年1月Jan.2006 第17 卷第1 期VOL.17NO.1海明威作品中文学极简主义的体现——以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对话部分为例杜寅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510420)内容提要:具有文学极简主义特征的故事是通过对话和完美的表面细节部分来讲述一个故事,而不是靠叙述者反省的评论和角色来讲故事。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极具这一特征的一部作品。
作者省略了故事中对话部分话语发出者的身份,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话语发出者模糊身份的确认,同时也揭示了该作品的主题。
关键词:海明威;文学极简主义;《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话语发出者的模糊身份中图分类号:I712.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962(2006)01-0047-04 Abstract: Aminimalist story relies on dialogueand perfect surfacedetails rather than introspective comments by the narrators to tell a story. Hemingway’sshort story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is of such characteristicssince thewriter omits the identities ofthespeakers of the discourse in conversations. Hence,readers,byseekingforthe confirmationoftheambiguousidentitiesofthespeakers intheirreading,recognize the theme of this story.Key words: Hemingway, LiteraryMinimalism, A Clean,Well-lighted Place, ambiguous identity of speakers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于1933年3月最初发表在司克里布那的杂志(Scribner’s Magazine)上,同年10月再版并收录在Winner Take Nothing的短篇小说集中。
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看海明威的冰山一角的写作风格
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看海明威的冰山一角的写作风格【摘要】海明威一生中尝试过多种不同的写作手法,体现了他简约而不简单的艺术风格,他运用“冰山理论”中蕴涵的简约、清新的艺术风格,使作品明晰流畅。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一篇能典型代表这种风格的短篇小说。
本文从简洁洗练的场景描写、言简意赅的对话和内心独白的巧妙运用来探讨简约清新风格在该作品中的体现。
【关键词】海明威简约清新冰山理论内心独白【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 A一冰山理论1923年,海明威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他说:“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受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他认为,作家应该把八分之七的思想感情蕴涵在形象背后,虽然看到的只有八分之一,读者却能强烈地感受到这八分之一背后的分量。
根据这一原理,海明威在创作中形成了举世称道的文体和结构,他的文体风格具有简洁、清新的特点。
以简约著称的艺术风格致使他从不写长篇巨著,而往往只是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甚或只是一个时间点,来反映重大主题的历史事件、历史背景和故事的诸多因素,则都成为冰山被隐藏的八分之七,但又能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二简约艺术风格海明威是位风格独特的艺术家,他创造了一种简洁流畅、凝重深厚的文体,在海明威之前的多数美国作家,诸如欧文、霍桑、爱伦坡、亨利·詹姆斯乃至德莱塞等等,在写作技巧上始终无法摆脱英国文学的影响:书卷气重。
而海明威开创的简约有力的叙述风格,对后来欧美的作家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是一位影响作家的作家。
海明威在四十年的创作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从日常口语中提炼出来的语言既朴实无华,又具有新的生命力,放射着异彩,用他的话说就是:“一个作家的风格应该是直接的、个人的;他的作品中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有人情味的;他的文字简洁有力,最伟大的作家生来具有卓越的简洁”。
海明威冰山理论的解读
海明威冰山理论的解读海明威是美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提出的冰山理论是他创作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他独特的写作风格的基石。
本文将对海明威冰山理论进行解读,探讨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冰山理论的概念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首次提出了冰山理论。
他认为,文学作品就像一座冰山,只有露出水面的部分才是读者所能看到的,而冰山底下的巨大部分则隐藏在水下。
这个比喻意味着,作品中的真正意义和深层内涵往往需要读者去发掘和理解。
二、冰山理论的内涵1. 真实感受的表达海明威强调作品应该通过简洁、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感受。
他认为,作家应该像记者一样客观地记录事实,而不是通过华丽的辞藻来掩盖真实。
冰山理论要求作家将真实的情感和体验融入作品中,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2. 隐喻和象征的运用冰山理论强调作品中隐喻和象征的重要性。
海明威认为,隐喻和象征是作品中隐藏的部分,通过它们可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作家应该善于运用隐喻和象征,让读者通过阅读和思考去发现和理解其中的含义。
3. 省略和留白的运用海明威的作品以其简洁、省略的风格而著称。
他认为,作家应该通过省略和留白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让读者自己去填补故事中的空白。
冰山理论要求作家只展示作品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而将其他细节留给读者去想象和推测。
三、冰山理论的意义和影响1. 强调读者的主动参与冰山理论强调读者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需要读者去发现和解读,省略和留白需要读者去填补和想象。
这种参与性的阅读方式激发了读者的思考和想象力,使阅读过程更加丰富和有趣。
2. 培养简洁明快的写作风格冰山理论要求作家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感受,通过省略和留白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这种写作风格不仅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力,也培养了作家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深化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冰山理论强调作品中隐藏的部分,通过隐喻和象征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死亡与虚无:《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意象解读
死亡与虚无:《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意象解读作者:李梦佳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15期李梦佳内容摘要: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全篇短小精炼,叙事方式极简,而文中表达的思想非常令人玩味,在此对其中频繁出现的死亡与虚无意象进行解读。
关键词: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死亡意象虚无意象一.“留白”与冰山理论小说篇幅不长,情节概括起来非常简单:在一家快打烊的餐馆中,两位侍者在闲谈中等待最后一位老年主顾离开,在年轻侍者的催促下,老人离开了,两位侍者也各自回家。
整篇文章言简意赅,人物经历空白,三个主要人物都没有过去和未来,只能从他们的交谈中得到只言片语的信息,这是作者故意为之。
他们单纯地活在此时此刻,活在小说塑造的这个环境中,这也是一种虚无的反映。
过去是虚无,未来也是虚无,和要表达的“虚无缥缈”思想相比,人物虚无缥缈的人生经历似乎也是不必赘述的了。
另一种理解是,这些人物的性情在小说中已露端倪,例如老人的风度、年长侍者的悲观、年轻侍者的功利,他们可能影射着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他们的人生经历类似于绘画艺术中的“留白”,虽无详述,一切却在不言中,读者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填满他们人生经历的空缺。
这种大幅度的“留白”正符合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小说中已经清晰地表达出来的部分,正如漂浮的冰山露出海面的八分之一,在水下还有八分之七的思想内容,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读者可以根据水面上的冰山来想象水下巨大的山体是何面貌。
不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创造冰山的作者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意蕴,这种意蕴在每一个读者的理解中却各不相同。
正因如此,《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可以有多种解读。
二.老人与死亡意象小说中,曾经自杀未遂的老人是死亡意象的背负者。
老人的言语虽然不多,但文中对老人形象有不少正侧面描写:年长侍者的解释“这个老人干干净净。
他喝起酒来并不滴滴答答往外漏。
哪怕这会儿喝醉了。
你瞧他”,以及老人离开时的动作与神态“老人站了起来,慢慢地数着茶托,打口袋里摸出一只装硬币的起夹子来,付了酒账,又放下半个比塞塔作小费。
简洁中的厚重 虚无中的期待——“冰山原则”在《一个 净明亮的地
简洁中的厚重虚无中的期待——“冰山原则”在《一个净明亮的地方》中的体现作者:高瑞琴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09年第11期关键词:冰山原则虚无孤独摘要:海明威作为“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文学大师,以其杰出的创作在美图文坛上开创了一代文风:而“冰山原则”正是他创作的基本准则。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一篇典型体现海明威“冰山原则”的短篇小说.小说中一位老人在酒吧独自喝酒最后离开酒吧的故事只是显露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的冰山,而虚无的思想以及孤独绝望的情感则是隐藏在水面下的八分之七的冰山。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作家,他因“对现代叙事艺术的把握”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以其杰出的创作在美国文坛上开创了一代文风。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文学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
他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这一“冰山原则”是海明威对自己多年创作经验的形象总结,是他处理艺术与生活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他创作的基本准则。
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还对冰山原则有一个解释:“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受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
”(2)在这里他强调省略,主张冰面下的“八分之七”应该留给读者去感受。
由此我们理解,简洁的文字和鲜明的形象是冰山原则中所谓的“八分之一”,而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则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文字与形象是具体可见的,情感和思想是寓于前两者中的,从而使情感充沛但是含而不露,思想深刻却隐而不晦,将文学的可感性和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简洁的文字和鲜明的形象去感受、体会、挖掘·隐藏在简洁文字和鲜明形象之后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冰山原则”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生动呈现出来。
论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叙事风格
2 1年 7 02 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n l f h n cu o rao C a gh nUnvri f ce c n eh ooy ( o il ce cs io iesyo S in e dT c n lg S ca in e Edt n) t a S i
略 不 写 , 样 反 而 加 固你 的 冰 山 。 这
说 主题 的内心独 白之外 , 其余 部分几乎全部 由两位侍 者的对 话 组成。通过对话 , 故事中三位人物 的状况被 清晰地勾勒 出 来: 一位孤独 的老人每 天晚上都来 餐馆 喝酒 , 因为这是 一个 干净明亮的地方 ; 一位除 了工作 以外一无所有 的年长侍者也 感到孤独 , 因而不愿 早早下班 回家面对 黑夜 ; 一位不耐 烦的 年轻侍者 , 工作 、 有 有妻 子 、 有信心 , 他一心急着关 门回家 , 因 为他 的妻子在等他 。如海明威一贯的叙事风格 ,地方》 《 简洁 含蓄 , 尤其是 占绝大篇 幅的对话用词 普通 , 句式简短 , 但海 明 威赋 予它们深 刻的寓 意。下 面我们从语 气和风格 两方面分 析一下《 地方 》 的语言特色。
说 的语言极其 简洁含 蓄,但作者 以不易觉察 的讽刺语 气揭 示 了其对生命 本质和生存意义 的深刻洞察 。小说也进一步揭 示了
海 明威一贯 的 “ 山原则”叙 事风格 :简约洗炼 ,蕴 寓深刻。 冰 [ 关键词 ] 叙 事风格 ;冰 山原则 ;语 气 [ 中图分类号 】 I l . 7 7 20 4 [ 文献标识码】 A [ 作者简 介] 陈卫国 ( 9 9 ,男 ,硕士 ,副教 授,研 究方向为英美文 学。 1 6 一)
一
海 明威独特 的叙 事风格不仅体 现在 其著名的中 、 长篇 小
海明威短篇小说叙事中“冰山原则”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
海明威短篇小说叙事中“冰山原则”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作者:何晴霞詹悦兰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12期摘要: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创作风格鲜明独特,成就突出,以倡导写作中简洁有力的“冰山原则”而著称。
本文旨在分析这种特殊的叙事风格产生的艺术效果,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海明威的小说作品,并且学习他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海明威冰山原则短篇小说叙事艺术引言冰山原则,得名于海明威在1932年发表的《午后之死》一书,在这部作品中他将自己的写作比喻为冰山:“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1]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归纳:所谓冰山原则,就是利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塑造鲜明生动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埋藏在创作出来的形象之中,而不是直接地表达和抒发出来。
冰山原则指导下的写作,使得情感饱满却隐藏不露、思想深沉而不觉晦涩,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结合起来,让读者感受作品的鲜明形象并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一、客观简洁的叙述语言是小说的血肉,海明威冰山原则最直观地体现在他的叙述上,可以归纳为客观的叙事声音和简洁的叙事语言。
从叙事声音来看,海明威的叙述客观得近乎冷漠,因为在他看来,作家的主观情感常常有碍于作品思想的表现。
所以海明威在写作中有意地隐去自己的个性,不介入故事,不干预主人公的命运,不去阐述人物的思想感情,他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描述人物的行动上,让人物按照客观逻辑来行动,从而真实地显示出人物的个性和品格。
他的小说常常只有人物对话和行为细节,这些语言和动作形成了一种戏剧剧本式的效果。
比如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他这会儿喝醉了,”他说。
“他每天晚上都喝醉。
”“他干吗要自杀呀?”“我怎么知道。
”“他上次是怎样自杀的?”“他用绳子上吊。
”“谁把他放下来的?”“他侄女。
”“干吗要把他放下来?”“为他的灵魂担忧。
”“他有多少钱?”“他有很多钱。
”“他准有八十岁喽。
《2024年《太阳照样升起》中的冰山原则和场景手法》范文
《《太阳照样升起》中的冰山原则和场景手法》篇一《太阳照样升起》中的冰山原则与场景手法一、引言《太阳照样升起》是海明威的一部著名小说,该作品通过深刻的叙述技巧和精湛的文学手法,描绘出一段复杂而又深刻的人生经历。
其中,冰山原则和场景手法是这部小说最为显著的文学特点。
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其在小说中的运用和意义。
二、冰山原则的运用冰山原则是海明威创作的重要理念之一,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省略细节来突出主题和人物形象。
在《太阳照样升起》中,冰山原则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省略,使读者更加关注人物的行动和语言。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只通过简短的描述和对话来展现,而其内心的情感变化则更多地通过行为和语言来体现。
这种处理方式使读者更加关注人物的行动和表现,而不是沉浸在繁琐的心理描写中。
其次,通过对环境背景的省略,使读者更加专注于人物与环境的互动。
小说中对于环境背景的描述往往较为简略,更多地通过人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反应来展现环境的特点。
这种处理方式使读者更加关注人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
最后,冰山原则的运用也体现在语言的简练和精确上。
海明威在小说中善于运用简练的语言来描述人物和事件,通过精确的用词和句式来传达出深刻的含义。
这种语言风格使得小说更加凝练、有力,同时也更加符合冰山原则的精髓。
三、场景手法的运用场景手法是小说中常用的文学手法之一,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和情节安排来展现人物形象和主题。
在《太阳照样升起》中,场景手法的运用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场景的细腻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
小说中经常出现对场景的详细描写,如自然风光、城市街道等,这些描写不仅为故事提供了背景,同时也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通过场景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情感和经历。
其次,场景手法的运用也体现在情节的安排上。
小说中的情节往往通过不同的场景来展开,每个场景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冰山理论海明威
冰山理论海明威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
”也就是说,作家有八分之七的思想情感蕴含在形象的背后。
见诸笔端的只有那八分之一的冰尖。
不绑架他人的思维,不把自己的观点与思想强加给读者,真正的好作品不会给人一览无余的感觉。
冰山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
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
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冰山理论”有两个层面的含义:1.简约的艺术。
即删掉小说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象中国水墨画技巧,计白当黑,不要铺陈,不要八分之八,而只要八分之一。
英国学者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文中认为,这种简约在语言上表现为删掉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解释、探讨,甚至议论;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剥下了亨利·詹姆斯时代句子长、形容词多得要命的华丽外衣。
这绝对是学者型的文风。
而海明威18岁就去打仗,根本没有机会进行科班训练,打过仗当了美国一家报纸驻欧洲的记者,写文章和报道要用电报发回国,语言必须简明,于是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电报体风格”,极少用修饰语,极少用形容词。
可以说文学史上有一类作家是敌视形容词的。
法国大文豪伏尔泰就有句名言:“形容词是名词的敌人。
”他似乎在说只有名词是直抵事物本身,是直面、直接呈示事物,形容词多了反而遮蔽事物和内质,所以是名词的敌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derstanding of Ice Theory
1/8 above the water
• succint words • distinct images
specific&visual
The Work
+
7/8 under the water
• plentful emotion • pround thoughts
Analysis Analysis
1/8: Terse Style -------- the image of the old man: rich, desperate, suicidal -------- the 2 waiters" attitude: indifferent , irrelevent
Describe an ice-berg tip and give your understanding of Ice Theory(冰山理论)in writing.
Iceberg Tip
90%
invisible
"The dignity of the movement of an iceberg is due to only one-eighth of it being above water." -------- by Ernest Miller Hemingway
Thank You!
be implied
eg. P181
A Clean and Well-lighted Place
"上个星期他想自杀," 一个侍者说。 "为什么?" "他绝望啦。" "干吗绝望?" "没事儿。" "你怎么知道是没事儿? " "他有很多钱。"
"Last week he tried to commit suicide," one waiter said. "Why?" "He was in despair." "What about?" "Nothing." "How do you know it was nothing?" "He has plenty of money."
7/8: "Nothing"(Nada) -------- aimlessness, hopelessness, meaningless of life
情节简单,语言也简单,除了一点环境细节的白描,大部分篇幅是两 个侍者的对话,只在结尾处,海明威描绘了其中一侍者的心理状态: 虚幻缥缈。虚幻缥缈这个词在500多字里出现了二十几次,海明威在 这里不断重复和强调“虚幻缥缈”这个词,正是他“冰山理论”里露 出水面的一角冰山:他用这个词,概括了人生的状态——孤独老人的 孤独来自虚幻缥缈,年轻侍者的现实焦急其实也是一种虚幻缥缈,所 有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生活在一种虚幻缥缈的情境中,也就是说,活 着的人都有一种不踏实,都不知哪些是可把握的,哪些是不可把握的; 哪些是想要把握就可以把握的,哪些是被把握但是又未能把握的…… 但把握住的就一定把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