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允价值的价值证研究文献综述 精品

合集下载

公允价值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文献综述作者:王杨来源:《时代金融》2012年第15期运用哲学的话讲,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凡事都有矛盾的两面性,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本文接下来将重点围绕公允价值产生的争论及其主要观点进行陈述并加以评述。

一、争论一之公允价值定义目前,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以及中国的会计准则定义是各不相同的。

我们可以看到其定义的实质是趋于一致的,然而各自的表达以及侧重点却不尽相同,这样的定义难免造成理解上的差异和偏颇,从而对于公允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的理解和使用是不利的。

根据最新的发展情况,美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在这一点上逐渐达成了一致,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之间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转移一项负债将会支付的价格。

随着中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中国也将采纳这一定义,最终将会实现全球统一的公允价值定义。

二、争议二之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之争历史成本作为会计的最主要计量属性已经经历数千年的理论与实践考验,为会计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必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兴的计量属性,在某些方面将更加适应于现代经济与会计。

在围绕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争论的问题上,以下将逐一详解:相关性和可靠性是财务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特征,二者不可或缺。

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应同时具有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而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应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

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则与计量属性的选择密切相关。

陈天顺(2009)认为,可靠性和相关性往往很难两全:可靠性是面向过去的、静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是面向未来的、动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中的预测性和及时性要求可能影响信息的可靠性,而可靠性中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要求又可能影响信息的相关性。

按照可靠性的要求,历史成本无疑是最理想的计量模式,因为其客观性和可验证性最强。

与此相反,公允价值则体现了公平、活跃的市场对相关资产和负债现实价值的客观评价,能充分反映考虑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的资产和负债的现时市场价值,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的波动,并及时确认价格变动的损益以提高收益报告的及时性。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学院商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一)写作目的会计的核心是计量,会计计量的关键是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而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核心是计量属性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允价值自然而然地成为当前会计界研究的重点。

从会计实践看,公允价值问题一直是国际会计前沿问题中极富挑战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公允价值应用的难点在于:公允价值的应用需要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环境的密切配合,其核心是在一个具体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对各资产项目、各负债项目进行公允价值的科学计量。

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分析我国当前公允价值计量的现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有重要的意义。

(二)相关概念公允价值(Fair Value)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

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

计量属性是指资产、负债等可用财务形式定量方面,即能用货币单位计量的方面。

经济交易或事项因可从多个方面予以货币定量而有不同的计量属性。

(三)综述范围本文参考了2006-2010年间发表于《会计研究》、《会计之友》、《财会月刊》、《商场现代化》、《财经理论与实践》、《中国市场》、《商业经济》、《华东经济管理》、《现代商贸工业》、《中国商界》等学术杂志中的研究论文,借鉴了厦门大学学报学报等大学学报文章及部分硕士论文,通过分析与总结这些文章,对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体把握。

(四)相关主题及争论焦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允价值成为国际会计界研究的热点,但目前还存在着不少争论,对公允价值的认识还不统一。

总的来说,国际上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已由是否需要采用转向了具体如何运用方面。

而在我国,公允价值的研究起步较晚,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够,国内相关法律还不健全,给公允价值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公允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公允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公允价值论文参考文献公允价值论文参考文献文章类型:参考文献论文参考文献本文是一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

公允价值论文参考文献(1):[1]IJIRIY.Theoryofaccountingmeasurement[M].Sarasota,FL:AmericanAccountingAssociation,1975.[2]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J].北京:会计研究,2010(2):7-12.[3]任世驰、陈炳辉.公允价值会计研究[J].长沙: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1):72-76.[4]张白玲、杜孝森.公允价值会计基本概念辨析[J].武汉:财会月刊(会计版),2009(11):63-64.[5]北京: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评介[J].北京:会计研究,2007(10):11-15.[6]任世驰.公允价值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成都:财经科学,2010(5):118-124.[7]支晓强、童盼.公允价值计量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J].北京:会计研究,2010(1):21-27.[8]杜孝森、张白玲.论公允价值会计与权责发生制[J].武汉:财会月刊(会计版),2009(12):5-6.[9]高建忠.公允价值计量历史演进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12-01.[10]支晓强,童盼.公允价值计量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J].北京:会计研究,2010(1).[11]葛家澍.公允价值的定义问题——基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157号《公允价值计量》[J].北京:财会学习,2009(1).[12]罗绍德,任世驰.对公允价值相关概念的一个澄清[G]//北京: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0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公允价值论文参考文献(2):[1]熊敏.浅议公允价值计量下的利润操纵及其防范.理论探讨,2005(2).[2]李坤.公允价值的应用与盈余管理.财务与会计,2008(5).[3]康霞,邸丛枝.公允价值应用下的盈余管理.财会月刊,2007.[4]高微.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盈余管理.甘肃科技,2010(13).[5]林诗梅.公允价值在会计业务运用中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财会研究,2009(17).[6]沈田华,彭珏.共同知识视角下公允价值应用范围扩展.财会通讯,2009(1).公允价值论文参考文献(3):[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06[2]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中国资产评估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05[3]白冰,关于资产评估公允价值与会计公允价值的对比研究,会计论坛2007[4]陈美华,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北京,2006[5]贾俊萍,郭拥莉.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的現状及对策分析[J].晋中学院学报,2012。

公允价值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文献综述作者:李盈睿来源:《商情》2019年第16期【摘要】公允价值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代表未来会计计量方向的计量属性,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让这一计量属性成为众矢之的,多位学者对其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探讨。

危机已过去多年,有关公允价值的探讨也不再仅仅围绕金融危机讨论公允价值的存废问题,研究的主题也逐渐与行为金融学相融合。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价值一、公允价值研究的内容1.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旨在探讨公允价值信息与公司股票价格变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发现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信息具有一定的价值相关性(刘永泽、孙翯,2011);针对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胡奕明、刘奕均(2012)从市场波动的角度研究了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结论是股价对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反应在市场波动期比平稳期更显著,并且指出波动率与公允价值會计信息的正相关性主要出现在长周期上。

但学者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张金若、辛清泉、童一杏(2013)就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信息对股票报酬及高管薪酬总额都不具有显著解释能力。

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由于具有价值相关性,会影响与企业价值相关的其他因素,比如高管薪酬。

张金若、张飞达、邹海峰(2011)发现公允价值列报方式不同对高管薪酬变动的影响也不同,计入净利润的公允价值变动利得比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对高管薪酬的影响更显著,这使得高管有操纵金融资产分类的动机。

列报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变化,这是之前的研究所证明过的(邓传洲,2005;于李胜,2008)。

从现有会计准则实践来看,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主要采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其他资本公积”或“其他综合收益”;在第二种列报方式的基础上,同时以“其他综合收益”的形式列报于利润表。

三者的差异在于:第一种形式直接把公允价值变动计人了利润表,进入当期损益;第二种形式,公允价值变动只进入权益表,不影响损益;第三种形式,公允价值变动既在权益表列示,也在利润表列示,但不进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现, 该类 公司 公 允 价 值 具 有 很 弱 的 相 关 性 。例 如 , 1 9 9 5年 ,
Wa h l e n& P e t r o n i 研究了美 国 5 6个 财 产 保 险 公 司 1 9 8 5至
为样 本 , 研究 了银行 普通 股市场 价值 与公 允价值 之 间 的相关 性, 研究 结果显 示 : 无 论是 资 产 负债 表 外 金 融 工具 亦 或 是存
史 成本 信息 相关 性 高 于重 置 成 本 和 现行 成 本 信 息 。Ma g l i —
o l o ( 1 9 8 6 ) 、 Ha r r i s和 O h l s o n ( 1 9 8 7 ) 以 1 9 7 9年 至 1 9 8 3年 的
持 谨慎 态度 。公允 价值 计 量 的 比重 在 公 司会 计 核 算 中所 占
股票 市价 之问 的价值 相关性 均不存 在 。 我 国会 计学 者在 借鉴 外 国会 计 学 者 对公 允价 值 的价值 相关 性研 究方 法和模 型 , 基于 中 国的资本 市场条 件 研究 了公 允价 值 的价值 相关性 , 以金 融 资 产作 为 主要 的 研究 对 象 , 尚 未获 得一 致认 同 的研 究结 论 , 有 的学 者也 得 出了与 国外 部 分 学者 一致 的结 论 , 即公 允价 值 价 值 相关 性 显 著 性 程度 不 高 。
比重很 小 。此 外 , 我 国 的证 券 市场 不 成 熟 , 缺 乏活 跃 的 交 易 市 场也 是一个 重要 原 因 。
公 司样 本 , 研究 结果 证 明 , 天 然气 和石 油储 备 确 认 会 计信 息 并不具 有 更 相关 的市 场 信 息 。而 F AS B颁 布 S F AS 1 0 7之 后, 大量 会计学 者对 于公 允价值 价值 相性研 究 主要集 中于金 融工具 , 如 Ne l s o n( 1 9 9 6 ) 、 Ec c h e r 、 Ra me s h和 T h i a g a r a j a n

公允价值的价值证研究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的价值证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研究现状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引 入和发展
我国在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方面也逐 渐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和应用。中 国会计准则委员会(CASC)在2006 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 则》中明确提出了公允价值的概念, 要求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 计量。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 用范围和方式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应用公允价值 进行会计计量的范围比较广泛,主要 涉及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 重组等方面。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通 常采用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包 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
01
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02
财务报表的透明度
公允价值能够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因为它能够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当前 市场价值,从而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 财务状况。
由于公允价值是基于市场价格确定的 ,因此它能够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 ,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资产和 负债情况。
03
财务报表的综合性
公允价值是一种综合性的计量方式, 它不仅考虑了资产和负债的货币价值 ,还考虑了它们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 素,从而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价 值。
公允价值对企业融资环境的影响
融资成本的降低
由于公允价值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因此它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评估企业的融资需 求和还款能力,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融资渠道的拓宽
公允价值可以增加企业的财务透明度,从而提高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任度,进 而拓宽融资渠道。
对债务契约的影响
公允价值对债务契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债务条款的确定和执行上。基于公允价值的债务契 约能更好地反映债务人的信用状况和债务人的偿债能力,从而更好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同时,公允价值债务契约还有助于提高债务契约的履约率。

关于公允价值的文献综述

关于公允价值的文献综述

东方企业文化·天下智慧 2011年2月260关于公允价值的文献综述颜丽芳(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苏州,215021)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2—0260—01 公允价值自问世一来就饱受争议,在会计理论界和十事务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公允价值被确定为比历史成本优越的计量模式也是几经波折,世界上的两个有影响力的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和IASB 分别在2006年底和2009年5月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涉及到公允价值的定义、范围、计量方法和披露等方面。

公允价值有三个取值层次: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报价、市场可观察到的其他参考数和数据、管理层自行估计。

对其取值层次在理论界也有不同的认识。

郝振平和赵小鹿认为从会计质量信息的可靠性来讲应该取消第三层次的取值,即在无活跃市场时不进行公允价值的后续计量以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如果是管理层自行决定的话,就失去了公允的最基本意义。

而且认为在具体操作中要对财务报表中的项目进行初步的分类:具有价值相关性和不具有价值相关性;因为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的优越性就在于他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是如果有些像没有本身不具备价值相关性,对这些项目的确认和计量采用公允价值就不具备成本效益优势而且不能保证这些信息的可靠性。

在判断一个项目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应以重要性为标准,要先判断一个项目的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差异是否重要。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公允价值再次金融界质疑,他们认为正是由于采用了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估价才使得危机进一步在全球金融市场上蔓延;当金融市场不稳定时还以市场为定价基础是错误的,在市场低迷时应用未来预期模型来对金融资产进行估价,以此来稳定投资者的信心,防止小波动发展成大危机。

而理论界认为他们在为金融企业大规模放贷、过度投资找借口,公允价值只是一种计量工具,不会引发危机。

经过一番讨论,最终认为:公允价值是无罪的,这一计量模式能有效的服务于决策者,应该坚持,但是需要不断的改进。

公允价值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毕业论文题目我国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题目我国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学院专业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我国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我国上市公司更多地将金融产品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运用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公允价值的运用成为我国会计国际趋同的必然趋势。

我国自2007年正式应用公允价值以来已有较长的一段时间,公允价值的应用虽然有效地增强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保全企业资本,但是由于公允价值在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和模式,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可靠数据,所以其应用仍会导致许多问题。

国内外学者对此也展开了较多的研究。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一)国外研究文献1、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在国外,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一些研究公告和报告方面,最早的公允价值定义出现是1970年在APB公布的报告书4号(APB Statement No.4)中,该报告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含有货币价格的交易中收到资产时所支付的货币金额,或在不包括货币或货币要求权的转让中交易价格的近似值。

2006年9月15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下称FASB第157号公告),统一了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中使用的“公允价值”的涵义和计量方法,为公允价值及其运用建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完整的计量和披露框架为了和FASB保持一致,IASC成立了专家小组,致力于制定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相关研究。

2009年5月,IASB(IASC)颁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并在2010年12月颁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IFPsl3)的确定稿。

该准则在统一、完善公允价值计量要求的同时,实现了与美国会计原则的极大趋同。

公允价值计量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计量文献综述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文献综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剧烈的价格波动和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需要,以及社会对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局限性也日益突出。

公允价值由于高度的相关性,弥补了历史成本无法反映的空缺,而越来越收到相关领域的青睐,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

本文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研究,对公允价值的概念、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以及公允价值的局限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悉。

并对其是否应该取代历史成本的问题进行探讨。

下面就中外学者的观点进行简要概述。

一、什么是公允价值葛家澍(2006)提出:市场价格是会计的一切计量属性的基础,是会计计量最公允的估计。

而公允价值是一种与市场价格、历史成本和现行价格有所区别的新计量属性,是一种参照现行交易的估计价格。

蒋葵、龙艳(2012)提出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公平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

司茹、程慧玥(2012)对公允价值的计量进行了重新审视,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实质上是建立在预期交易的基础上的,因此缺乏可靠性,但是由于历史成本对未来的决策不够相关,公允价值一直是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模式。

二、公允价值的优越性杨世鉴、王燕(2009)认为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公允价值更多地体现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原则,更加有利于为投资者的经营决策提供帮助。

钟小玲(2010)指出公允价值的应用是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需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其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更能反映企业真实的收益状况,能积极面对因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导致的价值变动。

胡小凤(2009)同样指出公允价值计量更能真实反映企业收益,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减少不稳定金融事件的发生。

刘锦慧(2011)提出公允价值能反映市场对直接或间接地隐含在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的估计,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测并对以前的预测进行验证。

我国公允价值研究综述

我国公允价值研究综述

我国公允价值研究综述纵观理论界对我国公允价值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的理论基础、概念内涵、公允价值的属性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因此,从这三个角度对现有理论成果进行了综述。

标签: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综述伴随着商业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交易的方式也愈加复杂,会计的职能也从最初的记录、计量及报告转变成以分析及管理为主。

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已经无法满足交易的计量要求,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运而生,其背后蕴含的决策有用观、强市场敏感度及真实灵活地度量企业资产价值,满足利益相关者决策的有用性和可靠性。

本文拟对公允价值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以期为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提供参考。

1 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作为科学的依据,引导学科的诞生和成长。

深厚的理论基础是公允价值学术研究的土壤,也是公允价值理论体系进一步发展的不竭源泉。

曹慧(2007)提出公允价值的十大理论渊源,具体包括资本保全理论、会计的配比原则、会计目标理论等。

卢永华、杨晓军(2010)认为应将货币计量纳入公允价值计量中,以增强计量属性的配比度。

这说明理论界对于公允价值的真实可靠性仍有质疑。

谢诗芬(2008)提出,公允价值计量内含成本经济观、全面收益观、时间价值观、经济收益和计量观等本原逻辑,其灵活全面的度量方式决定了其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初宜红等(2011)从经济学视角解读,以公允价值来计量的会计信息能够明确产权主体的界限及经济利益;从契约学视角看,公允价值所呈现的反映现在和未来的信息更能满足契约双方做出正确判断的需求;从计量学视角看,公允价值计量具有预测性。

2 公允价值的概念公允价值的概念在国内外学者领域都是研究和讨论的热点话题。

FASB和IASB等准则制定机构对我国公允价值概念研究起到了重大影响。

针对公允价值的本质,在国内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真实价值;另一种认为是一种动态交易时的公平价格。

针对第一种观点,黄世忠(1997)认为公允价值本质上是对资产或负债真实价值的判定。

文献综述--公允价值审计相关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公允价值审计相关问题研究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公允价值审计相关问题研究一、前言部分(一)写作目的2006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重新大量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等概念。

而公允价值本身所具有的局限,再加上我国对于公允价值审计的理论研究以及实务中经验尚少,在这种前提下,给予了管理当局很大的操作空间。

因此,公允价值审计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本文就公允价值审计问题,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学术论文、期刊、著作、报纸等,比较国内外相关的公允价值审计准则,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作为借鉴参考,藉此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相关概念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在公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对于公允价值都有不同的定义,但大致可以归结以下两点:其一,公允价值要求在一个公平、开放的市场,不收任何干扰,并且完全竞争;其二,交易双方熟悉情况,没有关联,理智自愿的交换。

公允价值确认的相关规定可大致分为三种情况:①存在活跃、公开市场价格,以该价格为标准确认的价值即为公允价值;②在不存在公开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在多方询价基础的前提下,采用适当估值方法,或由评估机构评估,来确认“公允价值”基准;③不存在公开市场价格,交易标的也不适宜进行评估,且进行多方询价存在困难的,可参考同类交易的市场价格,来确认“公允价值”基准。

公允价值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在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的基础上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公允价值确认、计量(包括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和披露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并得出相应审计结论的过程。

(三)综述范围本文参考了2001-2010年间发表于《会计研究》《财会月刊》《财经论坛》《会计之友》《财会通讯》《新会计》《财经理论与实践》《中国管理信息化》《价值工程》等学术杂志中和《经济参考报》和《中国日报》的研究论文,借鉴了暨南大学学报等大学学报文章及部分硕博士论文,通过分析与总结这些文章,对公允价值审计的背景以及现状和国内外比较以及相应问题解决方案等进行了总体把握。

关于公允价值运用若干问题的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公允价值运用若干问题的研究文献综述
研究主要成果
首先关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现状,各专家学者已有了比较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对于新准则中在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准则中的具体运用,已有不少学者逐一进行了研究。从运用的情况可以发现我国新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规定是分布在不同的会计准则里,总的来说对于不同的项目,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是不同。由于我国市场环境的特殊性,在引入运用公允价值时我国并非按照国际惯例全部的引入,而是谨慎地、部分地引入。
文献综述
会计学
关于公允价值运用若干问题的研究
一、查阅中外文献资料目录,所查阅的中外文献资料理工科专业至少10篇,文科类专业至少15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含作者、书名或论文题目、出版社或刊名、出版年月或期号及页码等,未经本人查阅的文献资料目录不得列上)
[1]余继高.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 2010,(02):178.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研究关于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情况及存在问题。2006 年我国决定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 并在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准则中全面谨慎地运用。但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一些国外学者的研究理论并不能完全在中国成立。因为公允价值计量所引起的问题,并不都是由于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标准本身存在缺陷所造成,更多的问题是由于实行的环境所引起的。而这一现象在市场不够活跃的中国显得尤为突出。所以近6年时间,我国学者的主要研究是在结合实际国情的基础上,对于公允价值运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得出结论。但是由于选取角度以及各专家学者研究领域存在差异,所以对公允价值运用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建议上并没有一一对应,对这些研究资料还存在很大的归纳、整理空间。

公允价值文献综述 精品

公允价值文献综述 精品

一、国外公允价值研究现状(一)公允价值在美国会计中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股票投资、应收应付账款、债务重组、租赁资产和非货币性交易涉及资产及油气行业保留产量支付权益等。

这期间,美国主要使用公允价值对一些资产类项目进行计量。

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公允价值的使用主要也是针对资产类项目,但范围比以前有较大拓展。

在这一期间发布的与公允价值有关的16个会计准则中,FASB 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论述,并提出了针对特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估价方法同时,FASB还要求对转让特许权、转让设备所有权、广播行业及研发协议中所涉及的特定资产用公允价值计量。

此外,FASB还建议企业在抵押贷款和可转换债券业务中使用公允价值。

20世纪90年代,SEC和金融界一直对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问题争论不休,SEC力荐使用公允价值,而金融界却坚持要求继续使用历史成本。

起初,FASB不肯轻易表态,但80年代后期存款储蓄行业的金融危机,彻底改变了FASB 的态度和立场,从90年代起,FASB明显转向SEC的立场, 颁布了一系列旨在推动公允价值会计向前发展的财务会计准则。

21世纪以来,美国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力度再次加大,SFAS138到SFAS157的19个准则都涉及公允价值。

这期间FASB加大公允价值使用力度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FASB 将公允价值全面融入新发布的准则;另一方面,对一些先前的准则进行修订并同时将公允价值融入准则,或者对先前已经应用公允价值的准则进行改进。

(二)公允价值在英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1996年,英国的ASB发布了《衍生产品及其金融工具》讨论稿,打算在制定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方面分两步走,先披露,后确认和计量。

1998年的FRS13《衍生工具与其它金融工具———披露》要求主体在附录中分别作文字披露和数字披露,并对其金融资产和负债进行分类,提供每一类别的公允价值信息。

2004年12月,ASB发布了一系列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新准则,包括内容基本上与IAS32 和IAS39相同的FRS25《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和FRS26《金融工具:计量》。

学年论文范文(文献综述)

学年论文范文(文献综述)

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题目:关于公允价值应用探讨的文献综述姓名:张三学号:********* 专业:财务管理指导教师:孙国岩职称:讲师二0一一年十月关于公允价值基本问题的文献综述06020714 06中澳1班解清莲【摘要】公允价值问题是近年来会计前沿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当前,在会计准则制定上,无论是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还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都正在由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向公允价值会计转变。

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大量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与国际准则趋同的过程中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本文从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定义、计量属性、应用研究四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靠性相关性Abstract:Fair value has been one of the hot issues and tough questions in accounting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At present, both the United States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FASB) and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IASB) support the change from traditional historical cost accounting to fair value accounting . China's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lso accept the fair value as a measurement attribute, and it is a substantial step to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This article sums up people’s views about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fair value ,the definition of fair value, the measurement attributes of the fair value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fair value, and also includes my own opinion.Keyword: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s reliability relevance公允价值会计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产生。

公允价值文献综述范文

公允价值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国外部分:1967 年12 月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s)发布的1967 年总括意见中要求:企业对应付债务使用现值法进行摊销。

这可能是美国现有会计文稿中应用公允价值的最早记录。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先后发布了一系列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会计准则,其中最重要的是第115 号准则—对某些债务性及权益性证券投资的会计处理和第133 号准则—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

第133 号准则要求实体将所有衍生工具作为资产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并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大多数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是可行的“公允价值可以在市场上查到或者参考市场上相似的工具来估计。

如果没有市场信息,可以通过如现金流量贴现分析、期权或其它定价模型等其它计量技术来估计公允价值。

”①2000 年2 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第7 号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

公告为使用未来现金流量贴现计算公允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南。

公告明确指出,在初次确认和新起点计量中使用现值的唯一目的是估计公允价值;现值计量应该能捕捉到形成市场价格(如果有的话)即公允价值的各种要素。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107 号准则的附录C 中,阐述了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满足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1 号“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中陈述的财务报告的第一个目标:提供对现有及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它使用者在进行理性投资、信贷和类似决策时有用的信息。

实体根据当前条件和预期而估计的公允价值信息有助于使用者进行预测,也有助于对他们早期的预测进行修正。

此外,在一个动态的经济环境中,利用公允价值信息可以对早期的决策不断进行重新估价。

1998 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高级项目主管黛安娜·W·Willis在题为“金融资产和负债一一公允价值还是历史成本”的文章中指出,事实上没有人怀疑市价基础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的矛盾只在会计计量应当以哪一天的市价为基础。

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文献研究综述

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文献研究综述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提高公允价值计量人员的素质 和能力
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执行 的监督和检查
公允价值计量会计 准则的理论基础和 研究进展
会计要素的定义和 计量属性选择
公允价值计量的理 论基础和实际应用
公允价值计量与历 史成本计量的比较 分析
公允价值计量会计 准则的制定背景和 目标
研究进展: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 研究成果: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和作用 实践应用:企业如何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进行财务报告 未来展望: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会计准则的国际 趋同有助于降低 企业跨境融资成 本,提高国际资 本市场的运作效 率。
公允价值计量会计 准则的背景和意义
提出时间:2006年
提出目的: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 关性和可靠性,更好地反映企业的 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出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 工具的不断创新,历史成本计量已 经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市 场操纵。
面临的挑战:公允价值计量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估值技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市场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
公允价值计量会计 准则的应用和实践
应用范围:适用于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等特定业务 限制:不适用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的业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特定情况
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体系,提高准则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理论的研究,提高准则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性 强化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提高信息质量 探索公允价值计量与其他计量方式的协调和整合,促进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允价值的价值证研究文献综述
一、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不存在例如,邓传州2005认为,证券投资账面值的公允价值调整额在历史成本的账面值基础上无相关性存在。

路晓燕2008选择在2006年年报新旧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中以当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损益的金融资产计入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变动的项目披露运用现行会计准则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差异的公司为样本,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按照现行会计准则对调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以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后的公允价值调整额缺乏增量的价值相关性。

谢荣、王风华等2008、朱凯、赵旭颖、孙红2009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比较了实施现行会计准则体系前后盈余信息价值相关性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与历史成本为基础的盈余信息价值相关性相比,在实施现行会计准则体系的当年,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并没有显著增加。

陆宇建,刘翠翠2011、伍中信,李思霖2012以沪深两市金融类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费尔萨姆—奥尔森提出的价格模型及其演化模型加以借鉴,对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存在与否进行检验。

所得到的结论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信息,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显著性都不强。

学者们在分析不相关原因时,一方面会计从业人员及投资者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要求很严格,公司对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持谨慎态度。

公允价值计量的比重在公司会计核算中所占比重很小。

此外,我国的证券市场不成熟,缺乏活跃的交易市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公允价值具有弱相关性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量会计学者以金融类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一些学者发现,该类公司公允价值具有很弱的相关性。

例如,1995年,Wahlen&Petroni研究了美国56个财产保险公司1985至1991年期间的情况,发现流动性差的投资价值相关性较弱。

Eccher等人1996对于在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信息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说明,公允价值的披露的价值相关性很小,笔者认为可能因受到经验数据所属年份的影响。

2003年,Kim和Khurana研究了1995年~1998年期间,美国银行的有关数据,对公允价值的信息含量进行了检验,发现公允价值在公司缺乏信用透明度,金融工具市场不够活跃的背景下未必会优于历史成本信息含量。

同年,Nissin通过研究金融工具指出,银行管理当局对某种金融工具的控制程度与其公允价值相关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前者越高,后者越弱。

三、公允价值存在强相关性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有相当多的学者针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开展研究,研究证实公允价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如Barth1994、1996研究发现,贷款、长期债务,以及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均有价值相关性存在,尤其是与历史成本相比,贷款的公允价值相关性更强。

银行业务的健康程度越高,银行经理,以及投资者越熟悉公允价值披露,公允价值信息在估值技术越先进的情况下具有越强的解释股价的能力。

1995年,Takeda&Ahmed研究了152家上市银行控股公司,对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市场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已实现投资损益公允价值相关性较好。

Nel-son1996研究了银行普通股市场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仅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1992年对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解释力更强。

1998年,Eccher使用相对指标,以1992年~1993年间300家银行的数据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净贷款和相对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非常弱,存款、长期债券以及证券投资和相对指标价值存在相关性,此外,只有将与历史成本相关的控制变量加入后,表外金融工具披露才会与相对变量产生相关性,值得一提的是,由1993年的数据可知,这些相关性正逐步趋向于弱化。

陆宇峰1999借鉴Ohlson1995的剩余收益模型,通过对1994年~1998年期间拟合优度R2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对股价的解释力度方面,会计盈余,以及其与净资产相结合均趋于增强,不过在对股价的
解释力度方面,净资产一直处于比较弱的局面,在1994年和1995年这两年的T显著性检验中均未通过,所以会计盈余与股价具有相关性。

2005年,张莉、周雪,以及王跃堂研究了国内实施现行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的长期资产减值计量,结果表明,按公允价值计量和调整后的减值数额具有价值相关性。

邓传洲2005以Ohlson1995提出的收益模型,以及演化价格模型为依据,研究了B股非金融类公司,对规模影响通过每股数加以消除,对遗漏变量,以及样本差异等问题借助面板数据加以克服,展开实证研究,研究证实,公司遵循IAS39并进行公允价值调整后,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与股价具有价值相关性。

张烨,胡倩2007、李杰,宋智勇2008、伍中信,李思霖2012分别以2002年至2005年香港金融类上市公司和2007年一季度到2008年一季度的五个季度、2008年至2010年沪深股市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选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类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使会计信息的解释能力提高,提供了有用的会计信息供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所用。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前后,上市公司股价与公司实际价值、股票收益与公司盈利能力得到了较大改善。

罗婷,薛健,张海燕2008研究了2004年、2005年和2007年A股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实行了现行会计准则体系后净资产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检验。

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2007年执行了现行准则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显著提高,但是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影响程度存在行业差异。

同年,潘金凤、李琴及朱凯研究了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6年以旧会计准则及现行准则为依据所披露的会计报表经验数据为研究对象,选取Ohlson1995价格模型,研究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与股票定价之间的关系。

检验结果表明,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公允价值对股票定价的增量价值相关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前者越高,后者就越高。

再者,刘斌,徐先知2009研究了2005年至2006年的沪深股市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