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散文阅读)赏析语言——理解句子含意,赏析语言艺术【含答案及解析】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理解散文重要句子含意(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理解散文重要句子含意(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24daf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67.png)
高中语文备考—理解散文重要句子含意【考情简述】理解句子的含意,主要是指理解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的含意。
就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选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语句。
“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指对作者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精练”,指的是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这些语句通常包括以下几类语句:含蓄句(或有某些深刻含意,或凝聚了某种情感,或具有某种哲理与警示作用)、行文思路句(包括对下文有起始作用的总领句,对上文有概括作用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后呼应的照应句等)、结构复杂句、技巧句(使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句子)、主旨情感句(或揭示主旨,或彰显作者的主要情感与观点)。
【设问方式】(1)作者为什么说“你在没有走题干中往往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有“分析”不便言深的”?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
(《北京的“大”与“深”》)(2)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汴京的星河》)(3)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我们的裁缝店》)【解题思路】1.审题定向“赏析”“解释”等作答动词和“含意”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方法(1)把握中心,整体领悟。
有些文章,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的小事中,其中有些句子就需要着眼于全文的中心,从整体上领会和感悟全文的主旨才能理解。
(2)瞻前顾后,审读语境。
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分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意的分析,弄清所问语句的含意。
一般来说,语句的含意常在其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就有表述,答题时,或者直接引用原句,或者理解后进行转述。
(3)抓关键词,揣摩句意。
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它们常常是揭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
我们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4)看句子的位置。
就重要句子来说,揭示段意的,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结性的语句。
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赏析语言——理解句子含意赏析语言艺术(含答案)
![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赏析语言——理解句子含意赏析语言艺术(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50afa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7.png)
任务突破练10赏析语言——理解句子含意,赏析语言艺术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窗花舞张金凤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轻灵的裁剪,给家中增添喜气洋洋的期待?——是窗花。
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
那手工剪出的红窗花,每一幅都经由一双灵巧的手抚摸过,充满智慧和爱意;剪刀裁出的线条简约而质朴,有着人间烟火的气息。
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
幼时乡下的冬日,红彤彤的炭火盆旁,女人守着针线笸箩,用小剪刀在红纸上勾画自己的梦。
剪了一辈子窗花的奶奶,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可仍能剪窗花。
她说,剪刀有眼睛,心里有图谱。
她戴着花镜盘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
左旋右转之间,一朵朵美丽的窗花在她手中慢慢绽放:牡丹花团硕大,富贵华美;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肉嘟嘟的脸上带着笑;园圃中,菜花尖上有蝴蝶、蜻蜓生动地伫立……剪着剪着,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两朵花儿。
她剪出肌腱有力的农夫扬鞭驱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赶着满载的马车走在回家的路上。
她也剪出悠然自得的休憩场景:戴斗笠的老人垂钓于湖畔,一圈圈细红的曲线就是湖水的涟漪;摇蒲扇的奶奶、纳鞋底的妇人在大树下安详地微笑,用故事拴住一帮穿肚兜的娃娃……日头升上来又落下去,窗棂纸暗下去又亮起来。
那些盛开在笸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到来。
除夕的日子要重新封窗。
棂子窗的木头骨架早被烟火熏染得结实而黝黑,初秋封上去的窗纸已经泛黄。
它们被风摩挲过,被寒雨拍打过,被麻雀的嘴啄过,被小孩子的手指尖捅破过,一个个生动的日子都在它们身上留下痕迹。
到年关,女人们刮掉旧窗纸,给窗棂掸去尘埃,贴上崭新的白纸。
那雪白的新窗纸,将覆盖过往日子里的辛劳,给平实的生活增添浪漫。
新封的窗太素淡了,像茫茫的雪野,要开些花儿才有生机。
过了年,春天就到了,是应该红红火火地开着花迎接它。
高考散文复习(4)——理解语句含意,赏析语言技巧
![高考散文复习(4)——理解语句含意,赏析语言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ebfa478b8f67c1cfad6b8e0.png)
如《囚绿记》中的“绿”象征新生与希望。
指代词 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课时作业
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生动词
如《荷塘月色》中的情况。 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 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如鲁迅《记念刘和珍 特殊词 君》文“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一句中的“伟 绩”就是褒义贬用,其含义就是指“中国反动势力屠 杀中国人民的大惨案”。
一支老腔》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课时作业
2015·北京卷 2015·广东卷 2015·江苏卷
下列词语中的“说”,与
《说起梅花》 “说起梅花”的“说”,
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感恩》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的 词语。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 《比邻而居》
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课时作业
[常见设问方式]
卷别
文本
题干表述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
2017·全国卷Ⅱ
《窗子以外》 子”的含意。
2017·北京卷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根河之恋》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6·上海卷
《湖殇》
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湖 殇”的含义。
《白鹿原上奏响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016·北京卷
一“联”。 联系词语所
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 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
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 句。
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有指代作 用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35文学类文本阅读__散文含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35文学类文本阅读__散文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0b713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60.png)
专题35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燕飞飏李春雷“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秋,李白行游燕山,作名篇《北风行》。
其中有佳句如斯,极尽燕地苦寒和战事残酷之意。
轩辕台,今何在?恰好位于举行北京冬奥会的主场馆所在地——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和北京市延庆区之间。
这一带,皆属燕山。
燕山,系华北地区北部的天然屏障,喜峰口、古北口、居庸关、张家口等均为长城重要关隘,是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进入华北平原的必经之地。
最东端之山海关,更是咽喉所在,号称“天下第一关”。
常常的,凝视着燕山的燕字,我疑云满腹。
燕之名,来自谁?为了打开这团疑雾,我查阅不少史书。
令人意外的是,关于这个问题,文史资料极其稀少。
经过反复比对、相互佐证,得出了一个大概:商代,在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一带,曾有一个匽国(也作郾国)。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召公奭于此地,史称燕国。
公元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
十分吊诡的是,查询现有记载,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战国七雄之燕国,在当时并非此名,而是“匽国”或“郾国”。
史书何时始称燕国呢?六国统一之后。
为何改称燕国呢?据多数专家推断,“医”“郾”与“燕”字音义相通,相互假借。
《说文解字》曰:“匽:匿也,妟声”,“妟,安也,从日、女”,其本意为“黄昏时与女眷相聚而欢”。
比喻幸福安逸。
“燕”在甲骨文中是象形字,即燕子貌相:鸟头、长而尖的翅膀、尾巴分叉。
这种候鸟的最主要特征,便是在巢内呢喃相亲。
燕字的另外寓意,便是春使者和吉祥鸟,进而表示生活美好、邦国安宁。
周朝开国时,最大功臣有三人,即周公旦、姜公尚和召公奭。
那么,为何将功臣之首的召公奭封于距离都城最远的燕地呢。
答案只有一个:国之屏障、无比重要。
既希冀幸福温暖,又呼唤和平安宁。
燕,蕴含着多么美好的理想啊。
但是,两千多年来,燕地,恰恰是苦寒、战乱之地。
秦统一之后的第一场农民起义的引信,由此拉响。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任务三-赏析散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任务三-赏析散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c58aff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d.png)
6
3.关注写作意图 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对于理解词语的含义具有重要作用。 4.关注表达技巧 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描写手 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 果。
栏目导航
7
►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读周庄 许阳
⑨站在石拱高高的报恩桥上,与周庄拉开一段距离,回望着周庄的座座老屋、 点点灯火,思绪在不觉间已经穿越了几多流水的往事,几重渺远的时空。
栏目导航
11
⑩夜深了,降下阵阵凉意,夜凉如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静静地走过一个个 老屋,穿过一座座小桥,还是忍不住地回头。我知道,与临走时说还会再来的三毛 一样,自己是扔不下身后的那一片风景的。
栏目导航
13
第一步:通览全文,确定答题区间 “风韵”一词出自文章第①段,但要理解该词语的含义,需从全文着眼,其答 题区间为全文;“回归”一词出自文章第⑤段,要理解词语的含义,从第⑤段着眼 就可以,其答题区间为第⑤段。 第二步:扣住语境,全面理解其义 联系“风韵”一词所在的句子可知,所谓“风韵”指妇女的姿态神情;从第① 段看,“风韵”所在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手法,“风韵”一词有比喻义;联系全文内 容看,“风韵”的比喻义指周庄的自然美;再联系全文主旨看,作者以此表达对周 庄出名失去往日自然美的惋惜之情。
栏目导航
2
C 题点 攻坚 强化关键能力
题点一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 字。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பைடு நூலகம்再结合语境揣摩, 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栏目导航
3
散文阅读专题五:赏析艺术技巧-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之散文阅读总复习(全国通用)
![散文阅读专题五:赏析艺术技巧-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之散文阅读总复习(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3482da5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b.png)
必备知识
散文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排比、借代等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记抒叙情 议论
①记直接叙抒角情度。:②第间一接人抒称情、:第借二景人抒称情、、第触三景人生称。 ②情记、叙融详情于略景:、详托写物、言略志写等。③记叙方法:顺叙、 倒散叙文、中插的叙议、论补,叙 是在记叙过程中融入的倾向和
解题 技巧
审 答范 题 模围板
审 题 即 是 并 第 方 第 巧 第 合所尤如局不一面二在三具给为果部是步的步文步体的重赏,说:特:中:的材要析则其点点分是概内料。的首他明,析怎括容是行是先角手或内样效,局话全看度法者容运果分部有文修不。根。用。析的,辞考要据结的根概“还 则 手 虑 指 题 合 。 据 括整是 首 法 出 干 具 自 出体全 先 。 文 的 体 己 表看文 要 章 要 内 对 达“手的 考 或 求 容 相 技首法。 虑 者 准 , 关 巧先,审 表 某 确 知分 的”局清 现 段 定 识析 表表部这 手 在 位 的这 达明看一 法 表 。 积种 效优修点 ; 达 累表 果先辞对 如 技 ,达 。,”答 果 巧 结技,但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专题五:赏析艺术技巧
考情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语言,是一种层次较高的审美活动。高考常 设置两种题型来考查:鉴赏表达技巧和鉴赏语言特色。对于这两类题型, 均需先准确判定所用技巧或所属语言特色,然后再结合文本多角度透彻 分析。
题型一:鉴赏艺术技巧
鉴赏散文作品的技巧,一是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 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 巧。近几年高考,此考点考查的是文本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怎样的 作用。
题型二:鉴赏语言特色
鉴赏散文的语言艺术,主要从分析文本全篇或某段的语言特色(风 格)及表达效果这两个角度进行考查。一般而言,散文的语言要求准确、 生动、形象、凝练,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赏析句段专练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赏析句段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4f9c491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1.png)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赏析句段专练必备知识散文赏析语段、句子的思考层面: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就修辞手法看,“积极修辞”即运用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反衬、对比、反复、排比、象征等;“消极修辞”即在字词、词序、句式、句序、语体的选择方面下工夫,以达到准确、简洁、连贯、得体的效果。
就表达方式看,指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就表现手法看,包括象征、烘托、映衬、抑扬、渲染、对比、铺陈、虚实、含蓄等。
1.常见题型①这篇文章语言上有何特色?②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③某某段从语言上看有何特色,请举例说明。
④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某某段落分析。
2.赏析语段、句子语言的方法①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②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常见修辞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③散文语言的优美除了体现在词语选用美(叠词、修饰性的形容词、拟人化的动词……)、人称变换美(第二人称的换用)、情感渗透美(融情于写景中,情贯串叙事中),还体现在句式多样美(对仗工整的对偶句,流畅匀称的长句,简练精美的短句,回环复沓的句子……)上。
赏析这类句式,首先分清句式类型,如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对偶、排比等,其次应分清每一种句式的效果。
3.修辞手法的赏析(1)常见修辞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2025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 专题二 散文阅读 赏析语言艺术
![2025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 专题二 散文阅读 赏析语言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3de1e5c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b.png)
专题二散文阅读赏析语言艺术鉴赏散文的语言艺术,主要从分析文本全篇或某段的语言特色(风格)及表达效果这两个角度进行考查。
一般而言,散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生动、形象、凝练,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1.请从语言的角度对《荷塘月色》的第4段进行赏析。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答案:(1)用词之美。
作者善用叠词,比如“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缕缕”“脉脉”等。
这些叠词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呈现出一种音韵美。
(2)修辞之美。
①写荷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舞女的裙”不仅写出了荷叶自然舒展的形态美,而且赋予了荷叶勃勃的生机。
②写荷花运用了拟人、博喻的修辞手法。
“袅娜”写出了荷花的轻柔优美、娇媚多姿;“明珠”“星星”“美人”三个比喻构成博喻,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作“明珠”“星星”“美人”,从姿态和光华、气质上写出荷花之美。
③写荷香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作者以歌声来写花香,将读者的感受从嗅觉转到听觉上来,“缕缕清香”和“渺茫的歌声”在断断续续、若有若无的特点上极为相似,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为了忘却的记念》表现出怎样的语言特点?答案:①冷峻凝重。
作者写文章意在追忆烈士,唤醒民众与反动派作斗争,叙述时,他有意收敛自己的情绪,以冷峻沉凝的语言表达对事件的看法。
②言简意赅。
作者运用简洁凝练的语言陈述事实,发表议论,针砭时弊,直指要害。
③生动诙谐。
如写和白莽在一个热天相见,但白莽身上却穿着棉袄,浑身上下全是汗水,这形象确实有些滑稽。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理解散文词句含义训练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理解散文词句含义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1d475aa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2.png)
专题复习:理解散文词句含义训练(附答案)题型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词义、句意题”属于“鉴赏评价”中的一个命题点,可分为两种题型:理解重要词语含义题和理解重要句子含意题。
从全国卷命题的情况看,这类题主要考查对意义的挖掘,考生常出现的问题是:不能由表及里,进行深层分析,而只浮于表面。
解答此类题,应善于挖掘其修辞义、主旨意等深层含意,不能浮于表象,浅尝辄止。
题型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句子的含意主要是指理解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的含意。
这些关键性句子具体说来,是指含蓄句(或有某些深刻含意,或凝聚了某种情感,或具有某种哲理与警示作用)、行文思路句(包括对下文有起始作用的总领句,对上文有概括作用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后呼应的照应句等)、技巧句(使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句子)、结构复杂句、主旨情感句(或揭示主旨,或彰显作者的主要情感与观点)。
“内看+外联”准解句子含意解题技巧内看(审视句子内部语境)一看句中的关键词句子中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词,只要弄清这些词语的含义,就可推知整个句子的含意。
二看句子本身表达的特点,是否使用了某种技巧(尤其是修辞手法)将句子“还原”,即将使用了技巧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技巧的意思明确的句子。
三看句中结构,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复杂的单句,先找出句子主干,后归纳修饰、限制及补充成分的意思;如果是复句,则要先明确句间关系,逐层分析,后体会整个复句的意思。
解题技巧外联(联系句子外部语境)一联该句的位置①总领句,从其下面的内容入手;②过渡句,前瞻上文,后顾下文;③总结句,根据上文内容归纳;④照应句,分析其照应了什么、突出了什么。
二联相邻语句根据其前后句子的意思,确定其在文中的特有含意。
三联所在的段落及文章主旨结合段意、主旨来分析句意。
题型三标题类探究标题类探究题目在高考中屡屡出现,有的是对标题的艺术及作用的分析,有的是对标题内涵的理解,有的是对标题意蕴的探究,有的是对标题优劣的比较。
2024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 第2讲 散文的艺术技巧含详解
![2024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专题练习 第2讲 散文的艺术技巧含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1ea5b6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a.png)
第02讲散文的艺术技巧(基础题和拔高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鲁彦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了。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
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
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中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
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流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
它静默无声。
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的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情人的窃窃的密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鸣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
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柔和的情人,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温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
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在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
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现在,美丽的雪花飞舞了。
我喜欢,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记得某年在北京,在一个朋友的寓所里,我们围着火炉,煮着全中国最好的白菜和面,喝着酒,剥着花生,谈笑得几乎忘记了身在异乡。
我们吃得满面通红,两个人一路唱着,一路踏着吱吱地叫着的雪,踉跄地从东长安街的起头踱到西长安街的尽头,又忘记了正是异乡最寒冷的时候。
这样的生活,和今天的一比,不禁使我感到惘然。
上海的朋友们都像是工厂里的机器,忙碌得一刻没有休息;而在下雪的今天,他们又叫我一个人看守着永不会有人或电话来访问的房子。
这是多么孤单,寂寞,乏味的生活。
“①没有意思!”我听见过去的我对今天的我这样说了。
但是,另一个我出现了。
高考“散文阅读”讲练:赏析艺术技巧(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阅读”讲练:赏析艺术技巧(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7e6366852458fb770b56d6.png)
高考“散文阅读”讲练:赏析艺术技巧(附答案解析)鉴赏艺术技巧一、掌握散文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散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这九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
(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8)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
(9)反问: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二、掌握散文常见常用的表现手法(1)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
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2)抑扬: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3)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
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4)白描:不设喻、少修饰,不用华丽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它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5)虚实结合:抓住重点,或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之赏析语言,品味词句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之赏析语言,品味词句](https://img.taocdn.com/s3/m/f46b0c6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3.png)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之赏析语言,品味词句答题技巧:1、审清题意,看清分值2、选准赏析角度3、牢记语境意识、整体意识,牢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反复品读,圈划关键点5、思考周全,表述准确规范表述:赏析角度+ 作用+ 内容+ 蕴含情感、哲理等赏析的角度: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用词、句式等方面内容:对象的特点、事情的表现力、人物的性格、品质等鉴赏角度:1、常用修辞及表达效果(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也可使行文亲切可感。
(3)夸张:夸大特点,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增强语势,强调情感,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突出重点,凸显层次,抒发强烈的感情,节奏感强,音韵和谐。
(7)引用:增添文采,具有文学色彩。
(8)对比: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更好地表现主题。
(9)双关:使语言含蓄、委婉,或风趣、幽默,加深语句的寓意,或留有无尽的余味,给人深刻的印象。
(10)反语:含蓄幽默,耐人寻味;或辛辣的讽刺、强烈的否定。
(11)通感:突破语言的局限,使造句新奇,丰富审美情趣,增加文采。
(12)互文:使语言简洁凝练,表意丰富,别有韵致。
(13)顶真:表现事物之间的关系,结构严谨,语意连贯,音韵流畅。
例1:赏析《春》的最后三段的表达效果。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案:通过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的生命力;是美的、活泼生动的;是健壮有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2024届新高考语文冲刺精准复习 赏析散文语言 重要词句理解
![2024届新高考语文冲刺精准复习 赏析散文语言 重要词句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5fc6f00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7.png)
• (2)这也会没谱气。 • (3)攒下一囤粮食,蓄下一缸甜水,攒下些养 老防灾的钱,这是淳朴庄户人的谱气,这谱气就是 这样一代代传下来的。
• (1)“谱气”是一家人生活的依靠,表现出母亲 挑起了全家人生活的重担。
• (2)“谱气”是庄户人家生活的必需品、防火防 灾的物资保障,表现出母亲既挑起了全家人生活的 重担,也肩负起了全家人的安全责任。
• 那口曾经被我怨恨的老缸是深褐色的,安放在灶屋的西 北角,有一顶盖垫遮盖着。那顶盖垫至关重要,每一次 取水之后必须立即盖好,如果我们哪一次取水之后忘了 盖,就会被母亲严厉训教。她虔诚地守护着一缸水的清 澈,担心屋顶的落灰以及蜘蛛、壁虎、草鞋底等所有农 家土屋里会有的东西污染了一缸甜水。日子可以粗茶淡 饭,但是水必须清澈无尘。这是母亲的信条。
主旨情 指能体现 处的语境,又要注意对观点句、态度句及情感句的
• (1)词语的具体言语义。即词语在言语运用中的具体化、个别 化。如“车”表示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放在具体语境中, 就不再是它的概括义了。如“他骑车来”中的“车”指自行车等, “他坐车来”中的“车”指公交车等。词语的具体言语义在特定 的言语环境中都是具体有所指的,虽然有变化,但意义基本是相 近的。它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二” 看
看词性
态、味)→语境义(修辞义)→引申义(褒或贬、赞扬或反对)。 动词(动词性短语):动作(动态细节)→性格特征含义→主旨
义(形象、性格)。 虚词:虚词本指(作用)→语境义(手法)→写作意图(情感倾
向)。
标题(线索、主旨)→文首(开门见山、统领全文、阅读兴趣)→ 看位置 文末(点题、观点、主旨);段首(角度、对象)→段中(勾连上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赏析句子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赏析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aa037c1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0.png)
散文专题训练------赏析句子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风把手艺刮进了天堂葛水平谁把打铁声摁在了文明的宣.嚣深处?此时的雨覆盖了这个山村的各个部位。
那个叫铁匠铺的地方,蛛网上粘着许多小虫子,我能想象出当年铺子里的热闹,所有的人都是顶着雨声到来的。
铁匠铺永远都是一个动词,动在雨声的浸淫之下,它的持续时间是那么久。
红钢从烈火中钳制到铁砧.上,锤起锤落,叮当磅.礴,小锤点击,大锤紧跟。
铁匠对于铁是一场浩劫般的惊扰。
铁匠铺的热闹为什么总是在雨天里?因为雨胶住了农人的鞋。
当然,更多的热闹是在冬季。
真正的冬天开始了,北风呜呜吹过,一路卷起干枯的树叶和草根。
农人看在眼里的活计都拾掇完了,那么收拾好残缺的农具,沿着蜿蜒曲.折的路走进铁匠铺。
一个长长的冬季,锄头、镢头、铁钎、镰刀,日出或日落的声音,对于敏锐听觉的农人,大锤小锤的声音都是奢望,都是天籁,都是比时间要重要得多的。
来年春暖河开,轧.钢淬火,好铁匠的声名是一把镢头能刨几亩地,钢水好,能出活。
铁匠是农耕文明的先驱,也是土地本身的选择。
铁匠的另一生活是给马蹄钉蹄铁。
牵马人站在铁匠铺门前,铁匠揽住马腿,削平蹄底的老皮。
只见那铁匠把一排铁钉含在口中,肩膀顶紧马后胸,抱紧弯曲朝上的马腿,把蹄铁合紧马蹄,钉子穿入蹄铁的孔眼,那一片唾沫湿,随蹄铁直接钉入马蹄深处。
铁匠此时有可能抬头看一下远处,廊外斜依的青山,风姿万千的杨柳,时光无时不在,无处不存,目无所视,手有所触,寸寸光阴,都只在盈手之间。
那双手,就那么优雅而琐碎地生动着。
那是一个打铁的镇子,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三,一年一度的庙会开始。
铁匠们聚集在集市上,搭起炉灶,燃起炭火,拉起风箱,将烧红的铁块放在砧子上,抡起铁锤,甩开臂膀,叮叮当当,各自施展本身的绝艺,吸引四外八省的商人前来交易,空气里弥漫着烧红的铁锈味,这气味又随着热风,浸入一切开放的空间。
热浪一阵紧似一阵,像潮汐,奔来涌去。
镇子上因为交易铁货,所有的木门、木窗户都钉了密麻麻的铁钉。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散文阅读练案三理解词义句意鉴赏语言艺术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散文阅读练案三理解词义句意鉴赏语言艺术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1a5e4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c.png)
练案三理解词义句意,鉴赏语言艺术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挖光阴过日子荆爱民①乡下老家常有人来,来了人,我总是问东问西的。
主客之间话稠得很,说得最多的,就是谁的日子过得富裕,谁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常常是老家人走半天了,而心里总还是牵牵挂挂的,突然就感悟到了中国汉字实在是太宏大太奇妙了。
②人活一世,就是过日子。
这日子就是太阳,谁的阳光足够,谁的生活就好;谁生活在山坳里,能照到的太阳光就少,日子就紧巴巴的。
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的日子就是黑的,就缺面无光。
③在靠北的办公室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深深感到向阳与背阴的巨大差距,在寒冷的冬天,向阳的房子原来有暖气,再加上明晃晃的太阳,在这面办公的人穿着夹衣上班,而背阴处虽有暖气,但还是觉得太冷,人要穿着厚厚的棉衣上班,即使是这样,暖气略微跟不上,背阴的房间就冷得坐不住。
背阴房间养的几盆花,花叶小,长得不旺,很少能有开花的机会。
花儿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在同一个季度,甚至在同一层楼里,只是因为背阴向阳的不同,这日子的差别可就大多了。
同样生活在地球村里的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同呢,就是因为各人过的日子不同,也即拥有阳光的多少不同形成的啊。
④母亲常常说的一句话是: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受。
⑤同一片树林中刚长出的小树苗,几乎大小一个模样,但几个月后就有了改变,那些叶儿大一些个子略微高一点点的,就能多得一份光和热,就能多承接一份雨和露,几年时间后,同一片树林子中的树木就变得大大小小的,几十年过去后,大树就把小树荫蔽死了。
应了那句古话:大树底下无美草。
当大树参天而立时,谁还想得到那些树底下灰黑僵卧的枯枝与大树是一娘所生的呢。
⑥曾经看过一篇短文,题目记得很清晰:《一米阳光》。
大意是说一个青年与奶奶相依为命,因为生活在两个高楼中间的一个小房子里,每天只有一米阳光,他把最美妙的一米阳光让与奶奶享受,整篇文章是主动向上的。
但在我看来,一米阳光总是有限的,是万不得已,是没方法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突破练10赏析语言——理解句子含意,赏析语言艺术一、(2021·山东烟台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住在城市里的菜鸟余继聪①我这城里,土地已经不多,不过,很多人和布谷鸟等鸟类还是依然习惯记着农历,记着一个个节气。
②节气一到,便不知道从哪里走出几个农民模样的老人,扛着几把不大用得着的旧钝锄头,在宽大的柏油路边,把一星半点的残存土地锄挖出来,种上几簇辣椒、茄子、洋芋、豆子或者一蓬南瓜。
③这是一些丧失了土地,却依然对土地很眷恋、很怀念,依然忘记不了自己是个农民,到了一个个节气,手指和骨头里便要像庄稼拔节一般嘎嘎作响的人;如果按现今年轻人的说法,他们就是些土得掉渣的菜鸟。
城市年轻人不会对泥土、庄稼和农历、节气有什么感情;看着土地的消失,他们不会有痛彻骨髓的难受。
④但是,节气一到,乡村鸟儿们便要如期来临了。
布谷鸟,每到芒种立夏前后,就要飞进城里的树上来叫,好像要把忘记了稼穑耕耘的城里人也叫到乡下去播种。
一些老人,听到它们的叫声,大概还能突然想到曾经耕耘播种过的农田和时光,大概会想到被埋葬到城市的水泥下面、柏油路下面的曾经的庄稼地,想到那些早已被扔进了墙角甚至被当作垃圾扔掉了的农具,然后发出几声无奈的叹息。
年轻人,对布谷鸟的叫声大多无动于衷,或者误解了这辛勤的鸟儿,总以为它是在唱一首抒情的歌,而不明白它是要催促人们赶快稼穑耕耘。
⑤还有乡村里的麻雀、八哥、云雀、戴胜鸟、黑头公公、白头公公、鸽子,也会飞进城来,落在城里的树上。
我觉得它们是我的老乡,没有忘记我,感觉它们很亲切。
甚至会有乌鸦,也飞进城里来,在阴雨连绵的深夜里,在隔壁的龙江公园的树林里叫。
童年生活在乡下时,夜里听见乌鸦叫,我们总是心惊胆战的,常常躲在被窝里,蒙着头,瑟瑟发抖。
这黑色的鸟,喜欢出没坟场,觅食腐尸,很容易叫人想到死亡,叫人感到它的身影和叫声恐怖。
现在住在城里,听到乡下来的乌鸦叫,竟然也会觉得它是老乡,不再那么厌恶它,甚至觉得像见到乡亲进城来一般亲切了。
⑥其实我也是一只住在城市里的土鸟、菜鸟,生活在大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里将近20年了,依然土得掉渣,每一个节气来临,手指和骨头缝里总是会如庄稼拔节一般嘎嘎作响,有一种想拿起农具、光着脚板踩进泥土温柔深厚的胸窝的冲动。
⑦人家调侃我,说我是一只菜鸟。
我不生气,反而很高兴。
⑧我喜欢于周末或者傍晚,踏着阳光,去有一星半点土地的柏油路边,看那些残存的土地,看几个老人握着锄头或者镰刀在那里忙碌,看他们侍弄一簇簇辣椒、茄子、豆子、韭菜、香葱,或者一株株苞谷、一茎茎南瓜藤蔓。
慢慢欣赏着,我心里很舒爽,很惬意。
别人可能觉得很奇怪,一个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学者模样的中年男人,竟然呆立在路边,那么着迷地看几个土农民在侍弄土地。
他们不明白,我虽然戴眼镜,穿着西装,像个城市的知识分子,其实心里依然浸透着浓烈的泥土气息。
⑨我总觉得,自己与这些已经不多见的农民模样的老人,离这些泥土和庄稼比较近,而离西装革履或者浓妆艳抹的城市人比较远。
⑩已经是多雨的季节,又进入了暑假,终于清闲了。
乘坐公交车,很快可以到西山或者东山脚下,然后独自往上爬,静心体会那一种宁静、自然、闲适与惬意。
渴望见到泥土,渴望踩上泥土,渴望见到山林,渴望见到村庄和庄稼,就是我这样的住在城市里的菜鸟骨子里的强烈愿望。
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老人早早起来,爬上西山去锻炼身体,其实也是为了呼吸新鲜空气,所谓新鲜空气,主要就是富含泥土气息、森林气息、庄稼气息、村庄味道的空气。
老人们爬上山顶,就看见了与城市这边完全不同的风景和世界——乡村,因此心情很好。
城市这边熟悉而陌生,乡村那边陌生而熟悉。
很多老人站在山顶,一边活动腿脚,一边欣赏山那边的村落、人家、炊烟、田地、牛羊,他们就回忆起自己的美好童年和青年时光。
有的老人站在山顶,情不自禁,拉开了嗓子,对着山那边的乡村世界,对着那些陌生而又熟悉的小村庄“咿咿呀呀”地叫起来,吼起来,唱起来,好像要把自己的美好童年叫回来,把已经作古躺在老家后山上的老母亲老父亲叫醒……应该说,我还不算老,不过感情却很像这些老人。
那一个个散卧在山窝山沟里的小村庄,就好像是我们童年躺过的一只只小摇篮,又好像我们童年曾经放牧过的一头头水牛,那么惬意、那么自然而随意地咀嚼阳光,反刍岁月。
我是一只飞进城里的菜鸟,夜夜梦里的场景总是村庄。
前不久的一天下午,天气突变,下了一场冰雹,我知道“雹打一条线”,一想到老家的庄稼可能遭灾,就有些心疼。
后来了解到这场冰雹只落在了市里,周边乡间没下冰雹,禁不住高兴了好几天。
我们都是一些飞进城里的乡村鸟,眷恋乡村。
到老来,依然在城市里痴情地为童年的乡村唱着赞歌。
(选自《散文选刊》2009年第5期,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大用得着的旧钝锄头”“一星半点的残存土地”展现出城市中少有农作空间、人们基本远离农耕生活的现实状态。
B.同是在夜里听到乌鸦叫声,作者由童年时的心惊胆战,转为现在的亲切,缘于他从乡下来到城市后很少见到鸟类。
C.被别人调侃“是一只菜鸟”,“我不生气,反而很高兴”,反映出作者在内心深处对土地、乡村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
D.老人们站在山顶面对着远处乡村“咿咿呀呀”吼唱,既有对美好童年的怀恋,也有对已逝父母的思念,可谓情深意切。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手指和骨头”像“庄稼拔节一般嘎嘎作响”,揭示了庄稼人与庄稼之间的相关性,形象地写出他们对节气农事的深刻记忆和敏感反应。
B.第段连用四个“渴望”表达出作者走向大自然的心境,语言简洁朴素,情感真挚自然,排比句凸显了作者对于土地和乡村的深情厚意。
C.文章从乡村与城市的环境特点、老年人与年轻人对土地节气的认知等方面进行对比,揭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怀念和对城市化进程的担忧。
D.文章用朴素自然又不乏文采的语言描绘了一系列饱含乡土气息的生活场景,将记叙、描写、抒情等融为一体,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3.(对点题)如何理解“城市这边熟悉而陌生,乡村那边陌生而熟悉”这句话?4.文章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鸟儿”这一物象?二、(2021·山东济宁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文本一遍地应答韩少功打开院墙的后门,从一棵挂满红叶的老树下穿过,就可以下水游泳了。
风平浪静之时,湖面不再是水波的拼凑,而是一块巨大的整体镜面,让人不知如何是好。
你在水这边敲一敲,水那边似乎也会震动。
你在水这边挠一挠,水那边似乎也会发痒。
若是有一条小船压过来,压得水平线撑不住,镜面就可能倾斜甚至翘起——这种担心一度让我紧张。
在这个时候下水难免有些踌躇,有些心怯。
扑通一声,令宝贵的镜面破碎,实为一大暴行。
好在碎片经过一阵揉挤,一阵折叠,一阵摇荡,只要泳者停止不动,待倒影从层层褶皱中逐一释放,渐次舒展和平复,湖面又会归于平滑的极目一镜。
通向山外的公路修通之前,这里有很多机船,每天接送出行的农民,还有挑担,脚踏车,以及活猪活牛。
眼下客船少了,只剩下几只小渔船偶尔出现。
船家们大多是傍晚下网,清晨收网,手摇船桨轻点着水面,静悄悄地来,又静悄悄地去,留下冷清和落寞的湖面,一如思绪突然消失的大脑。
水边常有两样“静物”,是垂钓的一位老人和一位少年。
据说老人身患绝症,活不了多久了。
但他一心把最后的时光留在水边,留给自己的倒影。
少年呢,中学生模样,总是在黄昏中出现。
他也许是特别喜欢吃鱼,也许是惦记着母亲特别喜欢吃鱼,也许不过是要用这种方式来积攒自己的学费。
谁知道?阵雨扑来时,雨点敲打着水面,打出满湖的水芽或者水蘑,打出升腾的水雾,模糊了水平线。
如果雨点敲醒了水面的花粉,水上就冒出一大片水泡,冷不丁地看去,像是光溜溜的背脊上突然长满疖子。
几只野鸭惶惶地叫,大概被这事儿吓着了,很快钻入草丛。
不远处,一条横越水峡的电线上,有个黑物突然直端端砸下,激起水花四溅。
我以为有什么东西坠落,过了片刻,才发现那不是坠物,是一只鸟突然垂直俯冲,攫取了什么以后,带水的翅膀扑拉扑拉,又旋回高高的天空,在阳光中播下闪闪一串水珠。
我不知道这种鸟的名字,只记住了它一身蓝绿相杂的迷彩。
还有一只白鹭在水面上低飞,飞累了,先有大翅一扬,再稳稳地落在岸石,让人想起优雅贵妇,先把大白裙子一撩,再得体地款款入座。
它一坐就好半天,平视远方,纹丝不动,恍若一尊玉雕。
但如果发现什么情况,玉雕眨眼间成了银箭。
一声鹭鸣撒出去,树丛里就有数十只白鹭跃出,扑拉拉组成数十朵白光,在青山绿水中绽放和飞掠。
它们有时候绕着我巡飞,肯定把我误会为鱼,一条比较奇怪的大鱼,大得让它们不知如何下口。
小鱼们也经常围着我巡游,肯定把我当成一只落水的大鸟,同样大得让它们不知如何下口。
不知是什么鱼愣头愣脑,胡乱叮咬,在我的腿上和腰上留下痒点,其中一口咬得太狠,咬在一个脚趾头上,痛得我从迷糊中惊醒过来。
我这才发现,钓鱼的“静物”已经走了,天地间全无人迹。
其实,这里还有很多人,只是我看不见罢了。
想想看,这里无处不隐含着一代代逝者的残质,也无处不隐含着一代代来者的原质——物物相生的造化循环从不中断,人不过是这个过程中的短暂一环。
对于人这一物种来说,大自然是人的来处和去处,是万千隔世者在眼下这一刻的隐形伪装之所。
有人说,接近自然就是接近上天。
那么,上天是什么?不就是不在场者的在场吗?不就是太多空无的实在吗?不就是一个独行人无端的惦念、向往以及感动吗?就因为这一点,我在无人之地从不孤单。
我大叫一声,分明还听到了回声,听到了来自水波、草木、山林、破船以及石堰的遍地应答。
寂静中有无边喧哗。
(选自韩少功散文随笔集《山南水北》,有改动) 文本二就我看来,在中国当代的小说家中,很少有人像韩少功那样将随笔写得那么得心应手,那么睿智。
经过办《海南纪实》的考验,经过大特区商海浪潮的冲击,他的思想更深刻成熟了,他的文风更老辣简洁了,他对文学的追求似乎更执着了。
他右手写小说,左手写随笔。
在随笔的写作中,韩少功天赋中那种我们称之为智慧的素质被发挥到一种巅峰状态。
读着他近年的随笔,我有时会产生出这样一种古怪的想法:不知随笔这种文体是专为韩少功准备的,还是韩少功天生就应当写随笔?不管是韩少功无意间碰上了随笔,还是随笔找上了韩少功,韩少功的随笔写得好,却是读过他的作品的人都公认的事实——那是智慧的独语,是哲学的散文化,也是生活常态的文学化。
随笔是一种需要智慧的文体。
智慧不是聪明的滑头和取巧,不是知识的炫耀和卖弄;智慧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境界,一种心血的燃烧。
韩少功的随笔,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智慧。
不过他的智慧,不是经院或书斋里的智慧;他的智慧,更多的是来自生活的启示,来自他的生命的激发。
他的智慧,不是体现于某篇文章,某个局部或某个词句,而是化为精气流荡于他所有的文字中,并成为他作品的纹章印记,成为他的人格在随笔中的自然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