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体会

合集下载

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中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体会

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中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体会

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中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体会李健;潘国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引流方式在中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的56例中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相同改良钻孔引流方法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1例因心肺功能异常导致死亡,1例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继发肺内感染死亡,54例痊愈出院,随访中1例因出现硬膜下积脓二次手术对口冲洗引流后痊愈,1例复发伴有分隔二次开颅手术治愈.结论改良单孔冲洗引流术治疗中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确切,创伤小,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07【总页数】2页(P50-51)【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改良;引流术【作者】李健;潘国栋【作者单位】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辽宁大连 116100;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辽宁大连 11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血肿,是外伤后3周以上开始出现症状,好发于小儿及老年人,占颅内血肿的10%,占硬膜下血肿25%,其中双侧血肿发生率高达14%,钻孔引流手术后复发率达3.7%~38%[1]。

近年来随着社会人群老龄化程度加深,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率似乎有上升趋势,对于该病的诊治效果更加受到社会人群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由于CSDH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并且发病隐匿,症状缓慢进展,常与其他老年疾病症状混淆,易造成误诊,大多数患者在肢体运动及智能障碍症状明显时来院就诊,此时往往颅内血肿已经很大量脑组织受压移位明显,结合患者年龄大,多存在基础疾病,就需要一种安全、有效、低风险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现就我科近年来的手术治疗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经头部CT或MRI确诊的慢性硬膜下血肿56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1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54~92岁,平均76岁;有明确外伤史42例,包括摔伤、交通肇事及被人打伤,其中2例为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住院期间逐渐演变成慢性血肿并增加,外伤史不详14例;同时存在双侧血肿的8例。

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护理体会

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护理体会

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护理体会陈丽霞【摘要】目的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行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的护理体会. 方法对56接受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密切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功能锻炼等精心护理. 结果本组56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未出现、压疮、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 住院时间11~16 d,均康复出院. 结论做好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的各项护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年(卷),期】2015(021)006【总页数】2页(P118-119)【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术后护理【作者】陈丽霞【作者单位】河南淅川县人民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淅川 4744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 多由外伤所引起的出血积聚于硬膜外腔内,好发小儿和老年人。

临床以慢性颅内压增高、头痛等为主要症状。

部分老年患者可出现智力障碍和精神异常及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失语等[1]。

若诊治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

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可在很大程度改善预后。

2012-01—2014-12间,我科对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术后给予精心护理,患者恢复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患者,男46例,女10例;年龄9~79岁。

病程1~3个月。

均经CT或MRI确诊。

临床均出现不同程度头痛头昏、肢体乏力、活动障碍,部分有智力障碍、轻偏瘫、失语等。

在局麻下或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术后于血肿内或脑室内放置引流管持续引流。

同时配以降颅压、抗炎、止血等药物治疗。

1.2 术后护理方法1.2.1 基础护理昏迷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引起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叩背,按摩肘、踝、背部及臀部等受压部位。

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床铺平整,预防压疮、血栓形成。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及手术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及手术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及手术体会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的术后并发症,探讨术中及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减少手术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钻孔引流手术治疗的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

结果:62例均明显好转或痊愈;其中17例(27.4%)术后早期出现少量颅内积气(2.0 cm 者8例;积血量100 ml者9例。

1.2手术方法采用局麻或加基础麻醉,术中吸氧及心电监护,根据CT或MRI选择血肿最大层面处为钻颅点(多位于顶结节或附近),绕骨孔处设计弧形切口4 cm,切口与骨孔错开。

患侧肩下及髋部垫枕,躯体向健侧倾斜45°,使颅骨钻孔处位于最高点,减少颈部扭曲。

全层切开头皮及骨膜,剥离显露颅骨,乳突牵开器撑开,骨钻钻孔,骨板较厚者可适当咬除少许外板,方便置管冲洗。

双极电灼硬脑膜后,先切开2 mm微孔,缓慢放出不凝血,喷射现象停止后“十”字切开硬膜,并电凝皱缩到骨孔边沿。

继之用8~12号柔软导尿管放入血肿腔内,当导尿管到达血肿边沿时,能感觉到轻微的阻力,此时稍微退后一点,以免捅破血肿包膜,从各个方向进行生理盐水冲洗,水清后换方向,最后于血肿腔内前下方(额部)留置12号导尿管,引流管前端剪侧孔2~3个,自然放入血肿腔2~4 cm,从切口后方另戳孔引出固定。

血肿腔内注水排气后,明胶海绵封闭骨孔,分层缝合头皮切口。

引流管接无菌密闭引流袋。

1.3术后处理术后去枕平卧,头尽量偏患侧,也可取头低足高位。

每天静脉补充生理盐水1500 ml以上,以促进脑组织膨胀,但需注意心功能情况,鼓励患者多饮水,不用脱水剂。

术后第2天复查头颅CT,个别积血仍较多者,可予生理盐水5 ml+尿激酶2~4万U灌注协助治疗。

待颅内中线移位恢复,血肿腔显示薄层低密度影,引流量不多,即可拔除引流管。

一般术后2~5 d拔管。

术后1~3个月复查头颅CT,了解有无血肿复发。

2结果62例术后均明显好转或痊愈。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高压氧治疗体会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高压氧治疗体会

A s t c O j c i e o x l r t e h p r a i o y e t e a y f e b r i g o e n b t a t b e t v T e p o e h y e b r c x g n h r p a t r u r n h l a d
老年慢 性硬 膜 下血 肿治 疗资料 。结果 3 例 术后 高压 氧 治疗 ,血 肿 4周 内消失 。3 9 6例未行 高压 氧治
疗,3 4例血 肿约 6周 内消失 ,2例 复发 。结论
缩短 治疗 时 间并减 少 复发 。 关键 词 老年慢 性硬 膜 下血肿
钻 孔 引流 术 高压 氧
H er yp bari O yg n C x e Th ap a er er y ft Bur n H e i g oI an Dr n e or r d ai ag f Chr c oni Su dur h mat ma i EI b aI e o n der
4 7
维普资讯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 年 07
第1 3卷
第 1期 ( 4 半月刊)
d i a f r h oni s b ur he at m i e d r Me ho s h t e a d es f ra n ge o c r c u d al m oa n le. t d T e h r py at o 75 as s c e wi h h o C u d al t c r ni s b ur he to a n 1 r ma m i e de we e n y d r a al ze re r p ct v y R ul I t t os e i el . es ts n he
[] 乐杰. 3 妇产科 学 [] 6 , M . 版 北京: 民卫 生 出 人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围手术期处理体会目的总结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后围手术期处理重点及经验,提高救治水平,降低伤残率,死亡率。

方法采用YL-1型碎吸针,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行规范的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引流技术重点处治。

结果本组病例192例,血肿数215个,全部患者治愈,治愈率100% 。

结论术后围手术期正确、规范的处理技术是微创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重要环节。

标签: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微创术;引流术;围手术期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s CSDH)是指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且伤后病程达3周以上出现症状者。

CSDH常發生于老人和小孩,男女之比为5:1,年发生率为(1~2)/10万[1]。

CSDH约占各种颅内血肿的10% ,在硬膜下血肿中占1/4左右,双侧血肿发生率14%左右[2]。

1999年11月~2012年12月我们收治CSDH 192例,全部采用YL-1型碎吸针行微创引流术,术后处理措施适当,效果显著,现将围手术期处治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92例(男155例,女37例),年龄3~91岁,平均年龄53.6岁。

不同患者有不同程度头痛、眩晕、呕吐、肢瘫、失语、意识障碍等不同症状。

全部病例经CT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有明显中线结构移位、脑受压征像。

本组病例共计血肿数量215个,其中单侧血肿169例、双侧血肿23例。

1.2 手术方法依照CT检查定位,选择血肿最大层面血肿最厚且避开脑膜中动脉、板障血管并有利于引流点为钻孔点,消毒、铺巾、局麻,选用2~2.5cm 规格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针,用电钻经选点直接经头皮钻入颅内,插入针芯将穿刺针刺入血肿腔,拔出针芯连接引流管让血肿腔内血性液缓慢流出,待血性液基本流尽后用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轻轻冲洗血肿腔,穿刺针连接引流管、引流袋持续引流。

术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随时复查CT ,依照影像情况对引流装置进行调整处理。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引言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外科疾病,钻孔引流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然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

本文旨在分享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特点2.1 隐匿性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过程往往较为隐匿,症状不明显。

2.2 进展缓慢与急性硬膜下血肿相比,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进展速度较慢。

2.3 高复发率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率较高,需要密切关注。

钻孔引流术概述3.1 手术原理通过在颅骨上钻孔,插入引流管,将硬膜下的血肿引流出来。

3.2 手术适应症适用于确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且有症状的患者。

3.3 手术风险手术虽然相对简单,但仍存在感染、出血等风险。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4.1 感染防治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减少感染机会。

抗生素使用:根据患者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2 出血防治术中止血:术中仔细止血,减少术后出血风险。

术后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出血迹象。

4.3 再出血防治病因治疗:针对引起硬膜下血肿的病因进行治疗,减少再出血可能。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再出血。

4.4 脑水肿防治药物治疗: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药物减轻脑水肿。

颅内压监测:必要时进行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

4.5 神经功能损害防治术中神经监测: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保护神经功能。

康复训练: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护理体会5.1 细致的术后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的意识、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状态。

5.2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减轻焦虑。

5.3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提供术后护理和康复的相关知识。

5.4 家庭护理指导教授家属如何进行术后的家庭护理,包括伤口护理、生活照顾等。

结论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通过细致的术后观察、有效的防治措施、心理支持以及健康教育,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治疗的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治疗的体会
塞用医学宝 08 第 2 玉 20 4趁筻 j 期 9
慢 性硬 膜 下血 肿 钻孔 引流 治疗 的体会



李孝 生
要 目的 : 察 经钻 孔 引 流 治 疗慢 性 硬 膜 下 血肿 的 疗 效 。 方 法 : 顾 性 分 析 6 观 回 5例 慢 性 硬 膜 下血 肿 患 者 的
临床表现 、 病程 、 预后并且探讨其发病机制及经钻孔 引流手术的治疗效 果:结果 :5 术后临床症状 、 6例 体征均 有不
CD S H是 神 经 外 科 常 见 病 之 一 ,占颅 内 血肿 的 1%, 0 占硬 膜下 血肿 的 2 %。 发 于 老年人 , 5 好 绝大 多 数 都 有 轻微 外 伤史 31 发 病 原 因 患 病 原 因 与 以下 几 种 因 素 有 关 : . ( ) 膜 下 腔 为 硬脑 膜 和 蛛 网膜 之 间 的潜 在 腔 隙 , 1硬 正 常 仅有 少 量液 体起 润 滑 作 用 ,当某 种 原 因使 脑 脊 液 积 聚 于硬 膜 下 腔称 硬 膜 下 积 液 .多 由于 蛛 网膜 破 裂 所 致 。老 年人 由于 脑 萎缩 , 在 颅腔 内较 易 移 位 , 脑 可 导 致 蛛 网膜 撕 裂 . 成硬 膜 下 积液 当硬 膜下 腔 间 隔 形 逐 渐 增 大 时 , 于 硬膜 下 腔 内的桥 静 脉 逐 渐 被 拉长 , 位
层缝 合 切 I 并 固定 引 流 管 , 制 血 肿液 流 速 , 慢 释 2 t 控 缓 放血 肿 液 , 防止 颅 内 压骤 降 , 复 冲洗 至 无 絮状 物及 反 血凝块 引 出 , 直至 冲洗液 清亮 , 闭式 引流 4 8~7 2h 复 查头颅 C T根据 脑组 织 复位情 况拔 除引 流 管 术后 采
变细 。 可造 成 破 裂 出血 。 因其 破 裂前 已变 细 , 出血 故 不 多 。 同部 位 的 桥静 脉 可在 不 同时期 撕 裂 出血 , 不 这 样 多 次 少量 血 液进 人 硬 膜下 积 液 腔 内 即形 成 C D S H。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护理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护理体会
中华临床 医学 杂志 。2 0 年 I 月 。第 9卷 。第 l 期 08 1 】
7l
2 . 2把病人从普通病房转入抢救室或监护室时, 我们 必须帮助病人端正认识 ,换 床位 是为了及 时观察病
使病 人的不快转化 为愉 快 ,由厌烦 转为乐 意 ,使病
人更好地 配合 我们 的医疗 活动 。 总之 ,调换病 人 的床 位虽然是一件简单 的事 ,
可是不 同的病 人会有 不同的想法 ,我们 必须有细致
情变化 ,便于护理 ,这 是对病情 的重视 ,可 以帮助
患者 以最快 的速度恢复健康 ,使病人 增强战胜疾病
的信心并 向病人说 明有 关疾病 的注意 事项及饮食疗 法 ,以及如何 配合治疗 ,使病人消除恐惧 心理 。 2 _ 3要消除病人的厌烦 心理 , 必须 了解病人不肯换床 位的原 因,分析其心理活动 ,疏 导病人 ,协助搬床 ,
【 收稿 日期
2 0 .90 】 0 80 .5
而钻孔 引流术是慢性硬 膜下血肿 的首选 方法 ,现将
我科 自 2 0 年 1  ̄2 0 年 7 共 1 07 月 08 月 4例术后患者
的护理体会介绍如 下。
采 用头低脚高 卧位 2 d 且予患侧卧位 , ~3 , 根据
肺炎 的预 防及护理 。每两小 时翻 身叩背 ,痰多
粘稠者要及 时吸痰 ,保 持 呼吸道通 畅 ,必要时雾化 吸入 ,并选 用疗效好对 肝 肾功能损 害小 的抗生素抗
予物理或药物降温 。 术 后需观察 引流液颜色变化 ,如无血 性液体 引
出或引流量过少 ,需要 时调整 引流管位置 ,以免 引
[ 徐启武, 1 ] 蒋雨平. 临床颅脑病学. 天津科学技术出 版
社 ,0 32 68 6 2 0 .0 ,9

浅谈慢性硬膜下血肿行微创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浅谈慢性硬膜下血肿行微创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浅谈慢性硬膜下血肿行微创引流术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微创引流术的护理要点。

方法对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微创引流术,同时加强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护理、康复训练指导等。

结果30例患者均手术后痊愈,3例因血肿后复发行二次手术后治愈,随访6个月,格里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级:良好25例,轻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1例。

结论根据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标签: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整体护理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伤后三周以上出现症状者。

目前对于血肿的出血来源和发病机理尚无统一的认识。

其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10%,血肿常发生于额顶颞半球凸面,积血量可达100—300毫升。

临床表现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表现显著,诊断明确后原则上都应尽早手术[1]。

我科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应用微创穿刺术治疗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应用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40~76岁,平均60.1岁,病程1~4个月。

全部经CT或MRI确诊,血肿多位于额顶颞部,左侧20例,右侧8例,双侧2例,血肿量50~150ml。

入院时格里斯哥昏迷评分(GOS);3分~6分5例,9分~12分10例,〉12分15例。

1.2 手术方法患者去仰卧位,头稍偏向对侧,根据CT或MRI在血肿最厚处偏上方定位,2%利多卡因局麻后,切开头皮约0.5~1cm,根据血肿厚度选用合适长度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安装于枪式电钻上,快速穿透颅骨、硬脑膜,拔出枕芯,加密封盖,连接侧管,引流血肿20~30ml后,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至冲洗液基本变清为止,外接引流袋。

若引流不畅,可稍加负压抽吸机化的血块,小幅调整穿刺针的位置并适当更换体位。

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体会

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体会

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58例,男46例,女12例,年龄60-82岁,平均70.2岁。

其中4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病。

58例均为幕上大脑凸面血肿。

其中有外伤史52例。

血肿量80-140 ml,平均90 ml,均为单侧血肿。

临床症状头晕及精神萎靡40例,轻偏瘫50例。

CT显示混杂密度40例,低密度12例,略高密度6例。

2 治疗与效果病人意识状态好,能配合手术者均采用局麻,否则采用全麻。

2000年前,血肿在120 ml以上者采用两处钻孔对口引流,2000年后均采用钻1个孔,血肿大者向不同方向放置两枚引流管,其中有6例术后血肿引流不畅曾用尿激酶注入血肿残腔。

58例均康复出院。

3 治疗体会3.1 血肿形成机理:慢性硬膜下血肿多为老年人,多合并有高血压病,轻微的头部外伤即可导致桥静脉小血管的破裂出血。

由于老年人脑萎缩,蛛网膜下腔增大,小量出血不易停止,反而易形成较大血肿。

多数研究证明,慢性硬膜下血肿与凝血机制障碍有关[1]。

血肿内侧膜为胶原纤维,没有血管,外侧膜含有大量毛细管网,其内皮细胞间的裂隙较大,基膜结构不清,具有异常的通透性,在内皮细胞间隙处,尚可见到红细胞碎片、血浆蛋白和血小板,说明有漏血现象。

Yamashima等(1985)研究发现,血肿外膜中除红细胞外尚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在细胞分裂时有脱颗粒现象,这些颗粒基质内含有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具有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血小板凝集,故而诱发慢性出血。

3.2 根据血肿形成的机理,治疗上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系统治疗,争取维持理想血压,防止血肿再发。

手术钻孔后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尽量清除血肿及血肿外侧壁碎片,消除凝血不利因素。

2000年以前对于血肿大者采用对口引流,2000年后以血肿最厚处钻孔,血肿较大者将钻孔稍扩大成槽形。

术中向血肿腔各方向冲洗干净后,经钻孔处前后分别放置引流管。

3.3 本组6例CT显示有稍高密度血肿,术后血肿有残留,予以尿激酶经引流口注入后,血肿均能从引流口引出。

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钻孔引流治疗的护理体会

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钻孔引流治疗的护理体会
第 8 第 2 期 ・总第 12期 卷 2 0
2 1 0 0年 1 1月 ・下 半 月 刊
◎ 缝 ID檄 D远O SUF TCC AA Nl C程 EO I ]
梅 珍 王海 丽 九 江 市第 一人 民 医 院脑 外 科 ( 3 0 0) 3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慢性 硬膜下血肿采用钻 孔引流治疗 的护理体会
2 护 理
情况 ,一般高位 引流 管排气,低位 引流管排液 ,引流液 多呈棕褐色陈血及碎血 块 ,后期引流液减少 ,手术后 3 天拔引流管 ,拔管 4 h内注意有无颅 内压增高表现 。 8 22 饮食 的护理 术 后给予病人高热量 、高蛋 白、高 .4 . 维生素、低脂肪 、易消化 的饮 食 ,以保证充足 的营养物 质的供 给,促 进脑损伤的修复 。 22 预防再 出血 正常情 况下 ,手术后开始 引流 出的 .5 . 应 是暗红色血 性液体,以后会逐渐变淡 , 直到逐渐变清 。 如果引流液呈鲜红色且短 时间流量增加 ,提示有再 出血
关键 词 :慢性 硬膜 下血 肿 ;钻孔 引流 术 ;护 理体会 d i 03 6 / i n 1 7 -7 92 1 . .8 o :1 . 9 . s . 2 2 7 . 0 20 8 9 js 6 0 2 文 章编 号 :1 7 — 7 9 ( 0 0 2 - 1 30 6 22 7 2 1 )-20 0 - I
王 凡
摘要 :为了研 究钻 孔 引流 治疗慢 性硬 膜下 血肿 的护 理 方法 ,笔者 选本 院 20 0 8年 9月 至 2 1 0 0年 6月 4 5例硬 膜 F血肿 病人 ,对 其进 行术 后 治疗 及 并发症 的处 理 ,4 5例 患者全 部 治愈 出院 。在 护理 的过 程 中发现 术前 的心 理护 理 及术 前 的准备 工作 、术 后 正确 的护 理 ,对 于硬 膜下血 肿 病 人 痊愈起 到 关键作 用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后护理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后护理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后护理体会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后护理方法。

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0月,某医院神经外科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施行钻孔冲洗引流术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

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护理患者:正确放置引流管,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早发现再出血;保持穿刺点敷料干燥无污染,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颅内感染;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或脱落。

结果56例患者,除2例后遗症、1例死亡外,其53余例均恢复良好,无1例颅内感染发生。

结论术后观察病情,引流管的正确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nursing experience of post-operation of burr hole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for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s. Methods 56 patients’ case data who with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s were treated by burr hole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in one neurosurgery from Jan 2013 to Oct 2014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Patients were cared by following methods:dwelling drainage tube in right way,observing the quantity and colour of drainage so as to find the phenomena of rehaemorrhagia as soon as possible;keeping surgical dressing on puncture point dry and clean,sterile operation so as to prevent intracranial infection;keeping drain tube circulation and preventing drain tube tortuous,pressed and fallen. Results 2 gained sequelae,1 died and 53 had a good recovery in the 56 patients;there was no one suffering from intracranial infection. Conclusion Observing pathogenic conditions after operation,nursing drain tube in correct method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and nursing complication are the key points of increasing operation success rate and improving life quality.Key words: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s;Burr hole irrigation and drainage;Nursing慢性硬膜下血肿约占颅脑损伤病例的1%,占颅内血肿的10%左右,由于血肿的体积多逐渐增大,并多能经钻孔冲洗引流的简单手术方法治愈,故确诊后有症状者都应手术治疗[1]。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行钻孔引流术后的心理护理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行钻孔引流术后的心理护理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行钻孔引流术后的心理护理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急剧增加,特别是在我国人口寿命在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临床较常见,多系老年性脑萎缩、蛛网膜下腔增宽,而悬跨于皮层表面与静脉窦之间的桥静脉断裂而形成血肿[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疾病护理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以人的健康为核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转变,因此心理护理在医疗护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显得重要起来,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就针对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后的心理护理谈谈我自己的几点护理体会。

1 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老年人有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容易形成一些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虽然理解衰老是生物不可抗拒的规律,但是希望自己尽量健康长寿,一旦因某种疾病较重而就医时,他们对疾病的估计多为悲观,特别是心理上容易产生老而无用感,无价值感和孤独感[2]。

再加上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后,有的患者肢体功能发生障碍,偏瘫、失语等,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得知要从颅骨上钻孔行引流手术,多数心理上很难去接受,悲观恐惧的心理程度提高,依赖心理尤为显著。

老年人突出的要求是要被重视被尊重,特别是住院后对护理的要求要比别人高,因此,心理上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2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后的心理护理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正性的情感支持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多表现有痴呆、精神异常及锥体束阳性征。

患者多数不能表达病情,生活也不能完全自理。

因此,护理人员应要理解同情患者,建立平等、信任的人际关系,应鼓励家属的陪伴,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

护士要尊重患者的人格,主动关心患者,细心观察患者的表情,言语,行动,并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并通过患者的肢体语言去理解有无头痛及其他不适的主观感受。

术后一般在血肿腔置引流管,要求患者必须卧床休息,采取头低位,卧向患侧,使血肿腔内液体因脑组织重力作用引出颅外[3]。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临床护理路径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临床护理路径体会
冲洗 引 流术 , 按 临床路径 护理 后取 得一 定 的成 效 , 现报 告如
下。
I . 2 科 学 规 范 的 护 理 流 程
1 . 2 . 4 入 院第 4天 即手 术第 2天 。评 估患 者意 识 、 瞳孔 、 生 命 体征 、 头部切 口敷料情况 , 头部引 流液 的量 、 颜色及性状 ; 协 助 患者复查 头颅 C T , 酌情 拔除 头部引 流管并 换 药 ; 若生命 体 征 平稳 , 伤 口无红肿 、 渗 出、 愈合 良好可停用抗 生素 ; 协 助患者
体征 、 切 口敷料及引流管 、 引流液情况。术后协助患者复查头 颅( I T, 注意夹闭头部 引流 管。① 患 者检查 : 回病 房后取 患侧 卧位 , 吸氧 ( 2 L / a r i n ) , 心 电监护 。每 隔 1小时 监测 体 温 、 脉 搏、 心率 、 血压并 做好 记录。观察患 者意识 、 瞳孔 变化 , 并 准确
转为主动运动 , 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 可辅 以机械理疗及
针灸。
1 . 1 一般资料 : 2 0 1 2年 1 月 一2 0 1 3年 1 2月我科 收住慢性硬 膜下血 肿患者5 2例 , 其 中男 4 8例 , 女 4例 , 年龄 5 4~8 2岁 。
文化程度 : 文 盲4例 , 小学 2 9例 , 初中以上 1 9例。均采用钻孔
畅。④ 术后 6 h 意识清醒无呕吐可进流质易消化的饮食 , 促进
肠 蠕动 。⑤术后 6 h 半 卧位休 息 , 指导患者 床上 翻身 , 避 免压
疮、 坠积性肺 炎 、 泌尿 系感 染等 并发 症 的发 生 。评 估 肢体 肌 力、 肌张力 , 与术前 对 照并 作好 记 录。⑥ 做 好 心理 安 慰 和疏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体会
2 结果
报道[L 血 〕 肿要将硬膜自 颅骨上剥离至少需要 3 9的力量。 5
根据发病的病程 可分为急性 、 亚急 性、 慢性 三个病程 。硬膜 外血肿产生的原因有 颅脑外伤 ; 开颅术 后 ;而慢 性硬膜 下血 肿钻孔引流术 后出现对 侧硬 膜外 血肿 则很 少见 ; 原因 可能
有:颅内压短期内降低过快凤 习(如引流冲洗慢性硬膜下血
1
男1 例, 6 例, 5 女 年龄 36 ~ 8 岁, 0 平均 3 一 岁; 1 例 7 0 5 4 有 头外伤史( 伤因有撞击 伤 8 例, 摔伤 2 例 , 砸伤 2 例, 力 暴 力度轻微, 外伤后出现临床症状 l o d ~ 3 个月 , 平均 SO d 。7 ) 例原因不明; 临床表 现为头痛 、 头晕 、 头沉 、 恶心呕吐 、 行走 不 稳、 偏瘫 、 痴呆( 进行性加重 ) ;头部 CT 均发现颅 骨内板下 有 新 月形的等密度或低密度影 取拟锥点在积血/ 积液的前部 和后部两处 , 常规锥颅 , 有 落空感时停止, 持脑 穿针 进入锥 孔 , 有酱 油色或黄 褐色积 液 溢出时, 穿针 内插 入剪 有 1 一 个侧孔 的硅胶 管, 出脑 穿 脑 3 退 针, 将硅胶 管缝合 固定于 头皮上 待前后两 孔都置 入引流 管 后, 从前边 孔用 生理盐水 冲洗血 肿腔 , 后边 孔流 出液清淡 为 止 前孔 引流管接带 调节控 制器 的输液 器和生理盐 水瓶 , 后 孔 ( 位置稍低 ) 的硅胶 管接调节控制器的引流管和无菌瓶 , 调 节速度缓慢冲洗引流积血 , 床治疗 1 一 d , 3 天复查 头 卧 3 第 颅 CT 见脑压迫 解除 , 血肿 部位 积液 量明显 减少 , 原 脑沟 出 现, 但有 4 例 出现对侧颅 骨内板下梭形高密 度灶 , 诊断为 : 硬 膜 外血 肿, 2 例 的最达 到了 4 m , 有 0 l 须乎术清除血肿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护理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护理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护理体会
梁小燕
【期刊名称】《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8(009)011
【摘要】慢性硬膜下血肿常见于老年患者,并有头颅外伤史,常在伤后3周以后出现多变的神经系统症状,表现有头痛、呕吐、反应迟钝,智力减退,行为怪异、精神症状,大小便失禁,肢体偏瘫,癫痫发作,视力减退或复视、共济失调、眼底视乳头水肿等。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昏迷、脑疝甚至死亡,早期发现后及时处理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而钻孔引流术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现将我科自2007年1月-2008年7月共14例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总页数】1页(P71)
【作者】梁小燕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第三人民医院住院部,3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5
【相关文献】
1.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后护理体会
2.颅骨缺损及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不使用抗生素治疗49例体会
3.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中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体会
4.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
5.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脑膨胀不良的临床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钻孔引流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体会

钻孔引流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体会
2 0. 0
( 收稿 !期 :0 8 4 7 E 20 —0 —0 ) l

护 理 园地 ・
钻 孔 引 流 治疗 老 年 慢 性 硬 膜 下 血 肿 护 理 体 会
张哲 秘晓 孙 欣欣
扫或增强扫 描确 诊。左侧 5例 , 右侧 7例 , 侧 4例 。血肿多位 双 于额颞顶部 , 血肿量 6 20m 。 0~ 0 l 12 手术 方法 . 手术 在局 麻 下进行 , 取仰 卧位 , 稍偏 向对 头
容易误诊 …。主要 表现 为头痛 、 痴呆 和精 神 障碍 , 严重 者可 致 脑组织 受压 、 移位 、 脑疝 形成 , 其病 死率 为 6 ~2 %l。该病 % 5 2 ]

侧, 于平 卧位血 肿腔最低 部位 钻孔 ( 忌过 分靠 近血 肿边缘 ) 切 , 钻孔时先于颅骨垂直方 向钻孔 , 待钻孔 固定后改 向血肿 中心方
பைடு நூலகம்
过气管插管 内径 的 5 %。 0
224 胸部物 理治疗 后效 果评 价 与记 录 : 察患 儿 呼吸 系统 .. 观
22 3 吸痰 : .. 拍背 与震 颤结束 后对 无法 咳嗽排 痰及 气 管插 管
患儿需利用负压将气 道分 泌物 吸 出, 到清理 气道 , 达 改善通 气
症状改善情况并与 治疗前 相 比较 ; 听诊 呼 吸音 是 否改善 , 没 如
在身边 , 术后加上各种 管道 多 , 时间 的呼 吸机辅 助呼 吸引起 长
的口干及不适 , 患儿易产生恐惧 和焦虑心 理。我们除 了言语安
慰、 听音乐 、 手势 , 打 还可 以有手抚 摩其 头部 、 耳垂 部 、 轻拍 、 按 摩肢体 等 , 消除恐惧 、 焦虑心理 , 顺利 达到治疗 目的 。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应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47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术后11例并发症的形成原因,并总结其有效的防治措施。

结果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为颅内积气7例,血肿复发1例,继发性颅内血肿2例,脑脊液漏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4%,经治疗全部治愈。

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创伤小,治愈率高,但并发症并不少见,对并发症的防治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并发症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老年人多发的外伤性的颅内血肿,其发病率占颅内血肿的10%,目前,慢性硬膜下血肿最好的方法是钻孔引流术[1],但其也有感染、脑损伤、颅内出血、血肿引流不畅、血肿复发、张力性气颅、脑脊液漏、癫痫发作、偏瘫加重等并发症。

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47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均行钻孔引流术治疗,11例出现并发症,现将并发症的防治体会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47例,男42例,女5例,年龄61岁~82岁,平均年龄71岁。

有明确外伤史的32例,外伤距手术时间1~2.5个月。

合并有糖尿病史3例,有高血压病史8例。

1.2 临床症状和体征本组病例有头晕或头痛42例,一侧肢体麻木或偏瘫31例,智能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24例。

1.3 辅助检查患者均经头部CT检查证实,单侧血肿者43例,双侧血肿者4例,CT显示等密度10例,混杂密度2例,低密度35例,脑中线结构偏移0.5~1.5cm。

1.4 治疗方法本组所有病例均行颅骨钻孔外引流术。

手术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和患者及家属的要求采用局麻或全麻。

钻一孔的位置一般在血肿最厚的平面,在血肿后极的前1~2cm,如需二孔则前孔在血肿前极后1~2cm。

做一长约4~5cm 切口,钻孔处,骨孔直径约1.5cm,骨腊涂抹于骨缘止血,电灼硬脑膜,十字切开硬脑膜并悬掉硬脑膜。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体会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体会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体会
崔勇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09(011)009
【摘要】2006~2007年收治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50例,其中30例患者为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辅助检查:头CT检查,发现颅骨内板下低密度的新月形,半月形或双凸镜形影像可能助于确诊;少数也可呈现高密度,等密度或混杂密度.均通过钻孔引流手术,术后延长放置引流管的时间,一般2~3天,长者可达1周,但应预防颅内感染.所有50例患者均能过上述手术方法,其中40例完全康复,10例术后颅内少量积气、积液.
【总页数】1页(P87)
【作者】崔勇
【作者单位】136200,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高压氧治疗体会
2.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
3.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体会
4.老年慢性硬膜
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体会5.阿托伐他汀联合地塞米松对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
引流术后复发的预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体会
【摘要】20062007年收治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50例,其中30例患
者为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

辅助检查:头CT检查,发现颅骨内板下低密度的新月形,半月形或双凸镜形影像可能助于确诊;少数也可呈现高密度,等密度或混杂密度。

均通过钻孔引流手术,术后延长放置引流管的时间,一般2~3 d,长者可达1周,但应预防颅内感染。

所有50例患者均能过上述手术方法,其中40例完全康复,10例术后颅内少量积气、积液。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1.1 资料收集2006~2007年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50例,年龄55~72岁,平均63.5岁,其中30例患者为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

20例患者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

均符合硬膜下血肿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头CT检查和头MRI检查。

1.2 方法不论单侧或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子引流,手术体位相当重要,一定要取侧位,钻孔部位尽量位于颅骨的最高点,血肿清除后置管。

通过硅胶管向颅内血肿腔注入庆大霉素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直至血肿内不凝血由暗红色变清淡为止。

利用气体向中上的原理,用庆大霉素0.9%氯化钠注射液将血肿腔内气体完全挤出。

血肿残腔及引流管注满0.9%氯化钠溶液后引流管向上密闭。

将骨孔用明胶海绵填塞密闭。

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后,固定引流管将引流管接引流袋。

回病房前,引流管应始终夹闭。

回病房后,将引流管调高于患者耳屏10~20 cm处固定,然后将引流管打开。

调高的目的是有利于患者脑组织缓慢回膨,逐渐将注入的0.9%氯化钠溶液及残余血挤出,利于患者康复。

术后延长放置引流管的时间,一般2~3 d,长者可达1周,但应预防颅内感染。

术后患者取头低足高位,静脉多补0.9%氯化钠溶液,2000 ml/d以上,各可多饮水。

多饮水比静脉输液安全。

2 结果
所有50例患者均能过上述手术方法,其中40例完全康复,10例术后颅内少量积气、积液。

平均住院10后出院。

出院2个月之后,随诊复查,其中5例患者颅内少量积气、积液完全吸收康复。

余5例血肿复发,再次手术后康复。

3 讨论
硬膜下血肿与颅脑外伤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多在伤后数小时或数日出现临床症状。

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在伤后2周以上出现症状。

部分患者无明显外伤史,部分病例可因剧烈咳嗽,血管本身缺陷,凝血过程障碍引起[1]。

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与外伤有密切关系,常不易误诊。

慢性硬膜下血肿常不能及时诊断,贻误病情。

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如头痛、
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等。

年龄不同的硬膜下血肿患者,其临床表现可各有特点。

青壮年由于血肿的压迫,使脑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引起脑水肿,产生颅高压症状。

而老年患者,因脑萎缩颅内间隙相对增大,颅高压症状相对较轻。

动脉硬化患者,容易出现神经及精神症状。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常将轻微的头部外伤史遗忘,临床上仅以颅内高压增高为主,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出现较晚,因此,诊断常造成一定困难,易误诊为脑肿瘤。

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主要是消除血肿,摘除囊壁,以利于受压脑组织夏位。

因此手术愈早脑组织受压愈轻,脑功能恢复则愈快,早期诊断硬膜下血肿至关重要。

头部外伤3周以后出现症状的硬膜下血肿为慢性硬膜下血肿。

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脑萎缩,蛛网膜下腔增宽,桥静脉断裂后易形成血肿。

但往往头部外伤轻微,如头碰门窗、雨伞击头等情况,伤时并未引起注意。

数日后出现头痛或肢体运动障碍而就诊。

对于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时间定为伤后3周,尚要缜密思考。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成功的关键是血肿清除后脑组织复位情况。

老年人脑萎缩加之血肿压迫时间较长,尽管钻孔引流,排出陈旧积血(水),但脑组织仍不复位,这种比较常见的情况,势必影响手术的效果。

尤其是颅内积气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工作者。

再者是血肿复发现象的出现,血肿复发原因有:老年患者脑萎缩,术后脑膨起困难;血肿包膜坚厚,硬膜下腔不能闭合;血肿腔内有血凝块未能彻底清除;新鲜出血而致血肿复发,因此须注意防范。

钻孔引流术患者的术中体位相当重要。

钻孔部位选择颅骨侧位最高点,利用气体向上的原理利用冲洗的庆大0.9%氯化钠注射液可完全排出颅内积气,完全避免和减少术后血肿腔积气。

术中利用庆大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血肿腔,既可以预防感染,也可清除血肿腔内的红细胞碎片,血凝蛋白和血小板等成分。

术后积留少量积液,大多数可吸收,极少复发。

术后将引流管调高,有利于患者脑组织缓慢回膨,不至于使其脑组织的移动,造成新的桥静脉的破裂,形成新的硬膜下血肿,目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是临床公认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操作过程中对于老年人一定要注意细节,这样才能得到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忠减.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